第一篇:王村二中阅读课程纲要
中学阅读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阅读 课程类型:阅读拓展 授课教师:各语文教师 授课对象:我校各年级段学生
开设办法:选修课,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组织教学
一、阅读课程开发的背景
1、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大语文”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的今天,课本不是教本,与此相对应的“大阅读”即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无疑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2、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周边农村,由于家庭的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原因,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动机,这是我校开发阅读课程的“校本”因素。同时,做为寄宿制中学,充足的可供统一协调的课外活动时间为此校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课程目的
通过开展本课程,达到以下目标:
1、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通过阅读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接受优秀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本课程课程开发的背景和课程目的决定我校阅读课的课程内容是开放性的,阅读课的组课形式也不同与语文课,各个环节都应是开放的。
在书源上,通过制定《王村二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利用自已的零花钱多买一些有益的书做为学生阅读所需要书的重要来源。
在组课形式上,本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加大阅读量实现课程目的,教师是阅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在学生阅读以及其它环节的组织上一定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愿望,同时,阅读课程也不能是一般意义上泛泛的课外阅读。为保证学生阅读课的有效性,从组课形式上,即要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还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教师应根据语文课标确定不同教学时段的文化主题或类型,通过共同欣赏一些精选的文章有目的的实现课程目的。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我校的阅读课以每大两周4节课为一个周期。每两周分别安排2节自读课,1节精品赏析课和1节反思总结课。
1、自读课——主要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根据我校的课外阅读计划进行自由阅读,着重在于加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在内容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别人推荐的文章等,在上课形式上,教师除组织学生自读外,还可引入读书方法介绍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的知识。
2、精品赏析课——根据各年级段文化主题或类型,教师每周都要精选1或2篇相关文章利用精品赏析课和学生共同欣赏。此课不同与一般的语文课,上课的目的不是非要让学生记住什么,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欣赏,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去自主的去获得文章带来的精类词句和文化内涵。
3、反思总结课——在阅读的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回味、反思和积累是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反思总结课就是利用双周周一下午第一节自习课,让学生通过回忆和总结,将自己所读的书、文章的题目、内容或是好的词句、段落亦或是通过读书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亦或是自己基于读书而产生的所思所想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积累下来。这个过程同样是开放的和自由的,反思总结课不是写作课,教师要做的是创造一个氛围,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反思和积累的好习惯。
除了以上课堂的组织形式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安排一些不同形式的专门的展示与交流或是比赛等活动
四、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这学期我校新制定的阅读课教学纲要确立每大两周四节课为一个教学周期,其中学生自读课2节,精品赏析课1节,读书交流展示课1节,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旨在突出课外阅读设立的初衷即: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充分体验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强烈欲望,任课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外阅读课的地位即: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引导者、课程实践的合作者,是学生共同体验读书乐趣的读书伙伴。
教师所作的精品赏析课在整个课外阅读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除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引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之外,更要突出精品赏析课是师生读书信息交流的平台,教师把自己课外阅读的积累,读书体验的(点滴)感受,融合自己的教育智慧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读书的乐趣,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体验共同发展的幸福。另外,精品赏析课在课程实施初期,还起到一个阅读导向的作用,教师的阅读视野要宽,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现在孩子们成长中所缺少的东西,教师精品赏析课文化主题的确立就要体现这一课程目标,学生缺乏对科技发展的关注,老师应文该重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引导,学生不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老师应该让学生从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学会反思,总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不单是我们课外阅读课的重要课程目标,也是学生求得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五、文化主题选择的原则:
教师依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全面调查了学生的阅读需求,科学地选择,有序的进行,体现课外阅读体系的系统性、连贯性。各年级段间呈阶梯式拓展,构建我校课外阅读的整体框架。
(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奥运会、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进步,文明繁荣的成果。激发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了解科技进步对
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文化历史篇:
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华,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基。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篇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学生从小就应该走近自然,了解社会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世界和谐。了解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自然、宇宙奥秘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具有科学探究意识的一代新人,意义非同寻常,在社会这个万花筒中,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了解形形色色社会现象,感受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主旋律,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感觉真情,品味人生,这是学生融入社会,培养其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六、阅读精品赏析课组织课形式:
(1)精品推荐:老师要站在课外阅读的课程体系的高度,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出发点,精选社会、科技、人文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能使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文章,这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所必需具备的人文素养。在大阅读课程体系中看我们的课外阅读它不是语文阅读文本简单的课外延展,而是学生学习自我发展过程中,精神营养的有益补充,学生缺少
什么元素,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元素,这才能保证学生知识营养的均衡,才能保证学生思想、知识结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2)师生同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3)精品点析,以点带面,点石成金。
教师精品赏析课设计的意图不是通过一篇精品文章的阅读,就使感情获得多么丰实的知识、情感体悟,而在于教师有效的抓住学生阅读兴趣的切入点,精品“点”评,以点带面,“点”石成金,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老师课堂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于找准这个切入点,通过师生阅读互动交流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广泛深入阅读的兴趣。
中学阅读课程教材
荥阳市王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4年2月
目录
1、精品赏析课主题…………………2
2、七年级段推荐书目………………
31:精品赏析课主题
1、自信 乐观
2、感悟 亲情
3、珍惜
4、分享
5、坚持
6、关爱
7、勇气
8、自然
9、爱国
感恩 接纳 执着 宽容 坚强 和谐 责任
2:王村二中各年级段推荐书目
七年级推荐书目
神话寓言类:《哪吒传奇》 《伊索寓言》
科学知识类:《十万个为什么》 《智力大迷宫》 《儿童成长百科》 《蓝猫淘气三千问》
儿童童话故事类:《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白雪公主和七 个小矮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米老鼠和
唐老鸭》《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神奇宝
贝》 《黑猫警长》 《数码宝贝》 《了不起的狸
爸爸》《小猪唏哩呼噜》 《第十二只枯叶蝶》《猜
猜我有多爱你》《你来了,我们就是一家人》《爷爷
一定有办法》《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城市的麻雀》《鬼灵精》《凯琪的包裹》
《鼹鼠做裤子》《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豆蔻镇的居 民和强盗》《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卡天卡变日记》
《小鼹鼠的土豆》《小蛋壳历险记》 《逃家小兔》 《鳄鱼怕怕牙医伯伯》 《一百条裙子》
《再见,老蓬》 《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 《黄叶儿跳舞》《祝你生日快乐》《活了100万次的猫》 人物传记类:《雷锋》 《居里夫人》
经典著名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西游记》(青少版)
八年级推荐书目
历史故事类:《史记故事》《上下五千年》
人物传记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居里夫人》 《鲁迅》 《达
尔文》 《伽利略》
神话传说类:《封神演义》(青少版)《希腊神话》 漫画笑话类:《成语漫画廊》 《父与子全集》
经典名著类:《苦儿流浪记》(青少版)《鲁宾逊漂流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西游记》(青少版)
《三国演义》(青少版)《水浒传》(青少版)科学故事类:《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科学故事》 童话故事类:《一千零一夜》 《格林童话》 《海的女儿》
《世界童话精选》《木偶奇遇记》 《安徒生童话》 《中国童话大世界》 《再见了,艾玛奶奶》 《天蓝色的彼岸》 《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
《总有一天会长大》 《小鹿班贝》 《绝招》 《蓝色的海豚岛》 《 妈妈走了》 《吹小号的天鹅》
《爱心树》 《桥下一家人》 《木偶奇遇记》
《邦戈历险记》 《出卖笑的孩子》 《彼得潘》
《鼹鼠的月亮河》 《淘气的故事》 《花婆婆》
《雄狮女巫和衣橱》《魔法师的帽子》《大林和小林》
《兰心的秘密》《时代广场的蟋蟀》《乌丢丢的奇遇》
《柳树风声》《长袜子皮皮 》《笨狼的故事》 科学知识类:《十万个为什么》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儿童文学类:《两个小八路》 《哈佛女孩》 《今天我是升旗手》
《会飞的教室》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做个好孩子》 《男生贾里》 《女生贾梅》 九年级推荐书目
地理知识类:人物传记类:《雷锋》科学知识类:《世界五千年》
儿童故事类:《女儿的故事》
经典文学类:
《中华名胜故事》
《毛泽东》 《爱因斯坦》
《上下五千年》《5000年世界之谜》《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世界五千年》
《 E班E女孩》 《青鸟》
《小王子》 《亮晶晶》 《我的妈妈是精灵》
《大魔塔》 《风的旱冰鞋 》 《格列佛游记》 《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窗边的小豆豆》 《人间在 晴天》《草原上的小木屋》 《风之王》 《一只狗和 他的城市》《夏洛的网》 《狗来了》 《蓝鲸的眼睛》
《再见西蒙》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草房子》 《坏女孩》
《小河男孩》 《毛毛》
《水浒传》 《朱自清散文集》《冰心全集》 《鲁迅小说集》《莫伯桑短篇小说集》《包法利夫人》* 葛朗台》《简爱》《高老头》
《鲁滨孙漂流记》《我要做好孩子》《不老泉》《西游记》 《悲惨世界》《欧也妮《史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雾都孤儿》
《哈克流浪记》《鲁迅文集》《老舍文集》《朱自清散
文集》《双城记》《傲慢与偏见》《冰心文集》
学校阅读课程纲要
荥阳市王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4年2月
第二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三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第四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开 发 者:肖学红 郭海珍 课程类型:自选课程
教学对象: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 课程安排:初
一、初二每周一节,初三间周一节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单元等框架体系
简介
引言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 第一章 数系的发展 第二章 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 第五章 几何学的发展 第六章 随机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第八章 集合论思想 第九章 勾股定理 第十章 韦达定理 第十一章 名题趣题解析
附录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附录二: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附录三: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 课程实施: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六、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课程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或者终结性评价等)。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与改进措施,有就写点,没有的话可以不写。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
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2.数学历史名题的教育价值
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难住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
向学生展示历史上的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将使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已经完成的领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错误中发展进化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从而激发学生的非常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抓住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是激动人心的事情。3.榜样的激励作用
帕斯卡16岁成为射影几何的奠基人之一,19岁发明原始计算器。牛顿22岁发现一般的二项式定理,23岁创立微积分学。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波尔约23岁提出非欧几何学的基本思想。黎曼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几位几何学家之一,他在25-28岁期间在数学的三四个领域连续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工作。阿贝尔22岁证明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创建群论的时候只有18岁,死时还不满21岁。克莱因23岁发表“爱尔朗根纲要”,全面推动了几何学的研究。哥德尔25岁发表震惊整个数学界的“不完全性定理”。图灵24岁发表论理想数的论文,提出了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从而成为理论计算机之父。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它的几位主要创建者当时年纪最大的也只有32岁。
19世纪的大几何学家施泰纳出身农家自幼务农,直到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才正式开始读书,后来靠作私人教师谋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30岁时在数学上做出重要工作,一举成名。外尔斯特拉斯读大学耽于玩乐,未能毕业,离开大学后才开始发愤努力,40岁获得数学界承认,50岁左右成为杰出的数学家,晚年被欧洲数学界公认为“我们大家的老师”、“数学的良心”。
古希腊数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晚年因自己的科学观点触怒权贵而被诬陷入狱面临死刑的威胁,但他在牢房中还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生命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候仍然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他的墓碑上没有文字,只有一个漂亮的几何构图,那是他发现并证明的一条几何定理。为了让天文学家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纳皮尔发明了对数,而为了计算对数表他自己却整整花费了20年的时间。17世纪初,鲁道夫穷毕生精力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35位小数,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墓志铭。大数学家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韧的毅力保持了数学方面的高度创造力,以致由于他的论文多而且长,科学院不得不对论文篇幅做出限制,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
数学家的墓碑与墓志铭。阿基米德:圆柱容球。雅格布·伯努利:对数螺线。
这样的一个名单可以开得更长,这些杰出数学家的故事对于今天的许多学生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许多大数学家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挫折,不少著名数学家都犯过今天看来相当可笑的错误,介绍一些大数学家是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错误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方法上从反面获得全新的体会(这往往能够获得比从正面讲解更好的效果),而且知道大数学家也同样会犯错误、遭遇挫折,对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不仅仅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有着丰富得多的人文内涵。
4.将数学史知识视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工具
数学是世界性的科学,我们需要接受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不应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以爱国主义为目的的科学史教育常导致只讲成就,不讲弱点,对其他民族的成就又视而不见,一方面是忽略了数学发展中许多有价值的、可以给学生以启发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培养了一种狭隘民族主义意识,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很脆弱,一旦他们知道了反面的东西,将有一种受骗的感觉。
5.通过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内容: 引言
第一章 数系的发展…………………………………………………2 第二章 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11 第三章 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18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25 第五章 几何学的发展……………………………………………31 第六章 随机思想的发展…………………………………………41 第七章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51 第八章 集合论思想………………………………………………60 第九章 勾股定理…………………………………………………70 第十章 韦达定理…………………………………………………81 第十一章 名题趣题解析……………………………………………88 附录一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例析…………………………………95 附录二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101 附录三 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105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课程开发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内动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广泛的数学能力和全面的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我们必须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源和流,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可亲、可用。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例如讲《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来历,及古今中外的多种证法;一元二次方程x2+1=0中,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在高中学习的虚数中有解,在此向学生介绍数系的发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办数学手抄报等。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三、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申报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被教育部和教育学会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研究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被评为潍坊市校本课程一等奖。在第二届和谐杯课堂教学博览会中提供公开课《勾股定理的探索》,该教学方法被评为全国高效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例如讲《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来历,以及古今中外的多种证法,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勾股定理的别称呢?我可以告诉大家,有: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和埃及三角形等。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
中国古代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是非常恰当的;一元二次方程x+1=0中,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在高中学习的虚数中有解,在此向学生介绍数系的发展:从古代起,人们便能够解二次甚至某些高次方程,然而一个最其貌不扬的二次方程x+1=0却使得数学家狼狈不堪。难道存在平方为-1的数吗?经过长期的犹豫,徘徊,到了16世纪,一些勇敢的数学家作出了大胆选择:引进虚数单位,并从而建立了一个复数系。
当然,也有不少人试图建立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但开始真正领悟到复数与平面上点之间的关系的是挪威人维塞尔、瑞士人阿甘德以及伟大的高斯。1797年,维塞尔在坐标平面上引入虚轴,以实轴和虚轴所确定的平面向量表示复数,并且还用几何术语定义了复数和向量的运算。1806年阿甘德将复数表示成三角形式,并且把它与平面上线段的旋转联系起来。高斯在证明代数基本定理时,应用了复数,还创立了高斯平面,从而在复数与复平面上建立了一一对应,并首次引入“复数”这一名称。这些人的工作主要是建立了复数的直观基础。
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22提起数学里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一般人都知道,但若问这些理论是由谁首先系统建立起来的,恐怕就有许多人不知道了。这个人就是生活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欧几里得在他留传了几千年的光辉著作《几何原本》中,用公理化方法将古希腊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在严密的逻辑系统之中,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欧几里得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奖惩分明。当时有个学生在学了第一个定理之后便问:“学完此定理之后,我将得到什么?”,欧几里得听完之后叫过一个仆人道:“给他三个便士(当时流通的货币),因为他学了一点东西便要求有所得”。从这件事我们清楚地看到,欧几里得主张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刻苦钻研,不赞成投机取巧的作风,也反对狭隘实用观点。
欧几里得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欧几里得虽然算不上杰出的数学家,但确实是一位有才华的组织者。他把当时希腊人研究几何的许多证明用更简明、逻辑的语言加以阐述,并把许多有用的知识收集到他的《几何原本》一书,该书把许多世代的几何发明和创造经过加工熔为一炉,是一本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著。《几何原本》写得生动而又有条理,对前人的许多研究成果作了认真的分析,并给了出色的证明,富于权威性。甚至今天中学里学习的几何课本仍是从《几何原本》改写而成的,它为人类的精神文明起了很好的作用,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几里得是一位很讲究证明方法的学者。有些数学证明题比较复杂,一时难于解决,但如果精心选择证法,往往可以使难化简,作到事半功倍,甚至有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也能一针见血地得到证明。
《几何原本》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全人类文明遗产中妙用无穷的瑰宝。《几何原本》与演绎数学
欧几里得《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用公理方法建立起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原本》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几何原本》在中国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改历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对引进西方数学和历法更是不遗余力。他认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决定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利玛窦主张先译天文历法书籍,以求得天子的赏识。但徐光启坚持按逻辑顺序,先译《几何原本》。他们于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译,1607年在北京印刷发行。
徐光启要求全部译完《几何原本》,但利玛窦却认为应当适可而止。由于利玛窦的坚持,《几何原本》的后7卷的翻译推迟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欧几里得的这一伟大著作第一次完整地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光启在评论《几何原本》时说过:“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其大意是:读《几何原本》的好处在于能去掉浮夸之气,练就精思的习惯,会按一定的法则,培养巧妙的思考。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学习几何。了解了这些数学发展史,引起了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文化手抄报,开辟了数学文化阅读园地,并建数学文化博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主动了,积极了。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原来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同学,现在也自觉学习了。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实施效果
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学校申报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被教育部和教育学会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研究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被评为潍坊市校本课程一等奖。在第二届和谐杯课堂教学博览会中提供公开课《勾股定理的探索》,该教学方法被评为全国高效教学模式。
第五篇:王村二中2014.3.31学校消防演练总结(范文)
王村二中消防演练总结
我校根据教育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于2014年3月31日在全校开展防震消防应急演练,此次防震消防演练以加强全校师生在消防安全上的自我救助能力主,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学生防震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此次演练,我们按照预定方案进行了一次“防火逃生技能演练”活动,活动包括:学生逃生(学生在负责教师指导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手扶着墙壁-下楼);有化学老师宋利军讲解灭火器知识,点评学生模拟逃生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让各班学生代表亲自使用灭火器灭火;学校校长小结了次消防演练活动。本校学生积极热情地参加演练,这次仿真演练提高了我校学生的逃生技能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关心与爱护,进一步明确了“认识火灾,学会逃生”的教育主题。
一、精心准备
我校针对这次防火演习制作了学生疏散宣传板,让学生们了解火灾的危害和怎样预防和火灾后的逃生。学生在进入校内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一旦发生火灾应该从哪个疏散通道撤离。
二、我们的严密部署
针对这次防火演习,校长召开全体老师会议,布置了消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每个员工的具体位置和职责要求。反复强调此次消防演习的重要性和每个员工在这次演习当中的所起到的作用
三、消防演习
3月31日上午16:30,陶校长宣布演练开始,并拉响警报,学生们
迅速从防火通道口撤离。只见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而有序的从通道口撤离“火灾”现场。楼内疏散人员按照预先的消防演习方案疏散学生,保证在楼内学生的安全,以免慌乱中出现拥挤或者踩伤学生现象。学生们逃生到操场之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排成方队。
本次消防安全疏散演习历时2:50秒,可以说是在学校安全小组的认真组织下,是一次必要的、成功的全校师生安全疏散演习。这次演练活动,安排周密,全校师生高度重视,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确保活动万无一失。通过演习,使大家更加明确,一旦发生火情,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正确报警;如何正确扑救;如何疏散学生;如何自救和逃生。
演习中,学校教职工态度认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通过集中演练,使大家在实战中得到锻练,取得经验,达到重视安全、防火工作。演习结束后陈校长以“认识火灾,学会逃生”为主题对本演习做小结。本次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王村二中 2014.3.31
消 防 演 练 总 结
王村二中
201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