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语文教材导课大全

时间:2019-05-14 19:0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上册语文教材导课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上册语文教材导课大全》。

第一篇:初三上册语文教材导课大全

《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介绍鼎湖山: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案例一:

导入: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归纳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踪和时间的变化来组织材料,描绘自己在鼎湖山所观之景和听泉时的感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要通过自己对山泉的聆听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人生哲理以及生命的意识,寻觅到了生活的真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催人奋进的激情。案例二: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归纳总结: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曾经当过农艺师。后来发表文学作品《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作品有《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叶芹草》、《林中水滴》、《太阳宝库》、《大地的眼睛》、《船木松林》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等。案例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写景类的文章,美丽奇幻的自然风光不仅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感悟。我们写作时就需要学会善于将两者联系起来,自然巧妙地表达出来。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也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那么这篇文章又是如何将眼前景与人生感悟有机结合完成全文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归纳总结:

《林中小溪》这篇课文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作者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情趣,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案例二: 导入:

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还可以给人许多人生的启迪。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将自己所见美丽的风光和人生启迪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是一件异常美妙的事情。有一位作家,他能那么细致地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双善于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情趣,捕捉到美妙的瞬间的眼睛,并在散文中充满着诗意与哲思。在他的笔下,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唧唧合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走进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归纳总结:

本文是一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随笔散文。文章描写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柯蓝(1920一)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他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任记者,编辑。全国解放后,从事专业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著有《早霞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等散文诗集。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案例一: 导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归纳总结: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赞颂了祖国山川的神奇、美丽 案例二: 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陶醉,情不自禁的挥毫写下千古名篇,并广为传诵,想必同学们也读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或诗句.现在我就问一下同学们一比较简单的问题:有关描写黄山的名句你知道多少?那么黄山到底有多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黄山美景的文章《飞红滴翠记黄山》。归纳总结: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板书设计 《画山绣水》杨朔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县人。和刘白羽、秦牧一起被称为我国当代散文三大家。PPT12课件出示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是当今文坛一再精辟阐述散文诗化理论,并认真实践,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案例一: 导入:

唐朝诗人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写照。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被誉(yù)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杨朔先生的《画山绣水》。归纳总结:

作者把“艰难苦恨的生活”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这些传说和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船家讲的又带有叙述者的感情,显得相当亲切。作者的意图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故乡》鲁迅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选自《呐喊》(小说集)。案例一: 导入:

以关于“故乡”的诗词名句或者歌曲导入: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归纳总结:

这篇小说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案例二: 导入:

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归纳总结:

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著名的有长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案例一: 导入:

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吗?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学生举手示意)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请一二位同学介绍)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引申)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归纳总结: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案例二: 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 160 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归纳总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关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让我们再说一次——让世界充满爱!《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下层受压迫人们的生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不幸,无情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其作品语言特点是生动、幽默,善于运用北京方言。1951年老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之中,他自己没有拉过车,但与拉车的、打拳的、卖唱的穷苦人是朋友,和他们一起长大成人,所以他才能创作出这部深切同情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优秀作品。案例一: 导入: 由以前曾学过的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引出对老舍的介绍,在过去介绍的基础上,突出老舍的平民家庭出身及与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简要介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大体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要求。归纳总结:

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案例二: 导入: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是从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选的。祥子的故事,拍成过电影,改编成戏剧,传播甚广,同学们多半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原著,看看原著中的这一段对祥子是如何描写的。归纳总结:

小说通过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吃人的制度的强烈抗议。《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 案例一: 导入:

同学们,今年风调雨顺,你家的粮食大丰收了,你们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世事并非都是如此的,有的人粮食丰收了,却一点都乐不起来,反而要愁眉苦脸的,你们信不信?不信就一起来看看旧中国的老百姓生活你就知道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课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归纳总结: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 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成功》季羡林

季羡林(1911.8.6~)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案例一: 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归纳总结:

《成功》这篇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案例二: 导入:

现在,社会给我们每个人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大,我们走向成功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是:你准备好了吗?成功之道在哪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成功》来解读一下季老所理解的成功之道在哪里,和我们所理解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归纳总结:

我们时常会羡慕他人取得成功,慨叹命运对自己不公,学完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该如何去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脚踏实地,勤奋不懈就能成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创造学思想录》罗吉尔.冯.奥赫 案例一: 导入:

人类摆脱原始的荒芜,进入到了现代科技文明,这一切都是人类创造的结果,《创造学思想录》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思维之窗,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悟。归纳总结:

创造性思维是在文艺创作、科学发明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的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与创造性思维经常联系在一起,因而突出的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且新颖独特。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时需要精神上的放松才能进行。如:青霉素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苯胺紫”燃料的发明等等,都是精神状态放松的情况下,捕捉机遇而成功的。“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案例二: 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列宁曾经说过“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可见科学发展是离不开想象的,怎样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创造学思想录》,学习创造学的一些基本精神。归纳总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放松的精神状态;打破习惯性的思维,转换思维视角;发挥想象力,“多问几个假若”;开阔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这些记录下来的思想火花,将点燃我们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罗家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早在五四运动中,还是大学生的罗家伦先生就崭露头角,“五四”那天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以“毅”为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在五四运动前一年,罗家伦与傅斯年等北大学生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创办了影响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杂志,倡导新文化。1920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推举,罗家伦出国留学,先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后又转往欧洲的伦敦、柏林和巴黎三所大学的研究院,直到1926年返国。回国后,他参加北伐,担任过各种公职,但他志趣仍在教育和学术。他曾担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武汉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他学贯中西,广涉群籍,才思横溢。作为新思潮的代表人之一,他一直积极鼓吹国家现代化,指出:“中国的出路——现代化”,“自从机械征服了距离以来,我国已托生在现代的国群里,哪能不急起直追,加紧现代化?”但同时,他又热爱中国文化,重视中国伦理道德。他说:“我们并不是盲目崇拜西洋,我们也不能迷信中国。我们要用新的科学方法,来判断一切,来估定各项中国文化里的成就,中国社会上的现象的本身价值。” 案例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归纳总结:

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案例二: 导入: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 塞

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在《学问与智慧》这篇文章里找找答案吧!归纳总结:

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指出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论美》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出身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曾历任宫廷要职。1621年他被控受贿,免除一切官职,从此潜心从事著述。但他的主要理论著述都是在做官期间完成的。培根以知识论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问题。他既指出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又强调人的作为。他认为掌握了自然规律,人类在认识上会获得真理,在行动上会得到自由。培根在反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他认为知识起源于经验,因此提倡观察和实验。但他也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因此指出不要做只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要做只从自身吐丝结网的蜘蛛,而要做既采集又加工的蜜蜂。培根在他的《新工具论》一书中,阐述了建立真正归纳法的设想。他认为归纳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跳跃地而是逐步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他反对那种从经验材料一下子飞到最普遍公理的认识方法。案例一: 导入: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一篇杂感《论美》。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为了让这张脸变得好看一些,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们都不是一掷千金的富翁,当然没有那么许多闲钱花在这张脸上,那么我们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归纳总结:

同学们,虽然老师还不知道你眼中的美是怎样的,但在老师的眼中,你们漂亮可爱且正值青春,你们是美的。学习本文后,相信你们一定更懂得了美在内涵,她是一股属于心灵的力量。而只有心灵的美,才能美丽恒久远,真情永流传!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案例二: 导入:

要读好一篇文章,要做到三个方面——你读懂了吗?你同意吗?你欣赏吗?所谓“你读懂了吗”,即你是否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记叙的事情、说明的对象。“你同意吗”即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说明的内容。而“你欣赏吗”则是你是否对文章的某些好的方面有所感悟、借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这种方式来学习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归纳总结: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美的一面,也有不美的一面。只要我们懂得了美的真谛,就一定能摒弃自己的不美之处,创造出更多的“美”来。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说课标演讲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研课标 说教材

莘县河店镇中心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组 冯培印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教材比较、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第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识记生字新词;通过阅读与欣赏积累优美的词语、领会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感知能力。关注综合性学习,锻炼口语交际及习作水平。

第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培养科学精神、体验亲情等多种情感,培养艺术情操,为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七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能较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灵活运用多种检字方法。

2.学会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阅读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材料,掌握朗读要领,通过朗读整体感受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达500字左右)。

3.学会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逐步运用圈点勾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迅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提取关键信息。

第三,写作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学习记叙文写作,学会根据表达的中心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初步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3.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4.培养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第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与人交流学会把握对方传递的主要信息(根据对方的语气、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用语言感染他人。

5.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6.学会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兴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基本做到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7.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基本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第五,综合性学习

1.学会根据课本分单元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初步学会确定活动的项目、过程,并参与活动的开展,初步学会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学会从书籍资料或其他传媒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会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加工,丰富语文素养。

二、说教材

(一)编排特点1.教材紧扣课标,体现时代特点,选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成长,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2.内容呈现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读、写、感、悟。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关注不同文体的编排,知识衔接紧密,注重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整合。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三)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内容结构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

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四)教材纵向整合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我研说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莘县河店镇中心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组 冯培印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说教材说课标演讲稿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教材比较、知识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成长的快乐,寻找成长的足迹。

2、珍视亲情、友情、乡情,学会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与自然。

3、走近英雄人物,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增强探究的热望,培养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5、扩大精神的视界,丰富对人生的理解。

6、领会古人的思想,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究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第二、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准确运用。

2、提高朗读能力,要求吐字清楚,读音正确,停顿得当,读出语气和感情。

3、注意生活中得语文现象,在实践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自主探索。

4、学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借物喻人和对比的运用。

5、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6、学习、积累有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7、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与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8、培养学生想象力,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和认识,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

第三、过程与方法

1、深入品味,联系生活,品析重点语句,获得人生启迪。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情感表达技巧,揣摩情感挤掉,体会课文意味。

3、深入品味,联系生活,感受精美语言,理解富含哲理的语句和人生格言。

4、学习分层写景的方式,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5、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七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识字与写字

1.能较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灵活运用多种检字方法。2.学会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阅读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材料,掌握朗读要领,通过朗读整体感受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达500字左右)。

3.学会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逐步运用圈点勾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迅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提取关键信息。

4.背诵古诗文,吸收民族文化智慧。5.扩展阅读面,加大课外阅读量。第三,写作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学习记叙文写作,学会根据表达的中心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初步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3.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4.培养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在写作过程中学会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5.初步学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基本做到文从字顺。学会互评互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第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与人交流学会把握对方传递的主要信息(根据对方的语气、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用语言感染他人。

5.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6.学会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兴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基本做到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7.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基本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第五,综合性学习

1.学会根据课本分单元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初步学会确定活动的项目、过程,并参与活动的开展,初步学会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学会从书籍资料或其他传媒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初步学会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加工,丰富语文素养。

3.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5.通过活动初步学会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材

(一)编排特点

标准的精神,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附在后边,还附有三篇名著导读文章,另附有《硬笔书法》、《写好硬笔行楷字》。

(三)内容结构 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内容结构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四)教材比较

七年级所使用的课本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的一本既继承传统又具有革命性的新教材。这本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一些篇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选文,继续重视字词义,古诗词的夯实;特别是传统重视的语文朗读能力,在新教材中仍然被提到重要的高度上来。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综合性知识及能力的培养:首先,朗读的基础是对字形,字音的正确识读,继而是停顿的准确,然后是动感情的朗读,这些都是基于对文章最基本的理解。

七年级教材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语文学习的革命”。革命性在这本教材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单元设置上打破了体裁的局限,而是以主题为轴心统摄每一个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则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生活无处不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册书的讲授部分一共有六个单元,主题提分别为:①关爱生命②体味人生③感悟自然④探索科学⑤诠释亲情⑥想象世界。围绕这些主题,选用了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古诗文,小说等来进行诠释。这些主题以及统摄下的文章不仅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触动,并且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感到本册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充分。

第二,上面已经提到这本教材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这不仅表现在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训练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语文能力,还表现在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主要表现在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分别是:①这就是我②漫游语文世界③感受自然④探索月球奥秘⑤我爱我家⑥追寻人类起源。这些单元训练的设计,一方面与本单元所讲授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可以立即将在文章中学到的知识,方法用在综合性训练上,做到及时的学有致用,一方面它兼顾了语文训练的各种能力,比如第一个综合性练习《这就是我》。这个练习让学生在课下做了一定的准备,收集了各方对学生本人的评价,包括他自己的评价,形成一个演讲稿,主题就是“介绍你自己”,在介绍过程中能够,不仅锻炼了他们当众说话表现自我的能力,也为老师尽快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达到同学们之间迅速了解的目的,可谓“一箭三雕”。

当然,新教材绝对不会忘了对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这本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课本提醒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且让学生互相交流信息,学会合作与分享。以文章《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为例,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就月球起源的三种说法中感兴趣的一种,课外搜集资料写成文章并且在班上交流。很多同学从网上搜索资料,并打印成文,系统地进行了解和学习。

这本教材的“革命性”还体现在对教师传统授课方式的颠覆和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老师不可以再是学生学习上的“带路人”了,而要成为“指路人”,路上哪有好风景老师会指给学生,但学生选择什么路径以及他对“风景”的如何领略则要靠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这册书后附录了名著导读并且介绍了阅读名著的自读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多利用工具书等。它选择了《繁星》《春水》,《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书中精选片断作为范例进行了指导,这种指导言简而意赅。

(五)知识整合

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以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学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起点上,一个12岁的少年,也将面对种种困难。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终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萝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五篇课文乃人生面面观,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说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教材使用者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忆的是童年生活,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童趣》回忆的是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单元编排顺序,常规是先精读后略读,本单元有所突破,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新学年开头的教学氛围。第一课安排略读《在山的那边》,第二课安排精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上从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之后再行精读,效果可能更好。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学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掌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将作业、背诵默写、口语表达、课外阅读、写作训练等纳入平时考核,使学生关注自己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背诵默写的检查,让平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张显作用。

2.建议启动“阅读工程”。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年级内启动“阅读工程”。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定时检查学生阅读进度,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并进行评比展示。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七年级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多样活动,如书法比赛、听写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4、七年级语文教师动态关注学生学习,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到每一个学生每一点很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激情。

5、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6、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7、.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二)评价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我研说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学 校:昌乐外国语学校 姓 名:张 晨阳 日 期:2012年1月

第四篇:初三语文评课

燕子掠空衣带水:重温经典《范进中举》

听了段老师的一堂小说《范进中举》赏析课后,很受启发,获益匪浅。现就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对这堂课评价如下。

一、评教学目标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文,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自渎篇目,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作了选录。本单元都是“小说”,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阅读赏析小说的能力与技巧。段老师结合学生、教材及考点要求的情况,将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分层设置为:知识目标:①了解作品及作者。②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义。③能疏通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能力目标:①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并能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②学习小说对比、夸张的讽刺艺术。③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课文,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及学习知识的真正作用。这样逐层推进的目标设置,既落实了文学作品阅读对于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把新课程“美育”的目标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了学生以文本为窗口来观照社会、思考人生的意识。

二、评教学思路

基于上述目标,段老师预设这样的教学思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义,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结合课堂预习检测,明确重点字词及情节——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即品析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关系变化探究小说主题。如此一来,就把小说阅读与赏析的文体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小说的核心要素——人物呈辐射状展开,将小说三要素的作用具体化,提高了学生概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因而,整堂课结构清晰,循序渐进,学生思维活跃,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与文本、作者、时代的情、智、理的对话,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艺术经典的韵味,激发了鉴赏性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三、评教学过程

段老师的这堂课采用的虽然是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却完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段老师把这堂课的课型定位为“合作、探究、欣赏”课。因此,在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对话时,各个环节衔接紧密,紧扣预设方案展开且适时加以变化。我把他的教学流程归结了一下:段老师先是以假设孔乙己中举导入课文,补充介绍作者及作品情况,点拨学生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明确了吴敬梓的生活年代、人生经历,《儒林外史》的文学史地位——第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拓展了“外史”跟“正史”、“野史”的关系,窜连了吴敬梓的父亲吴霖起“拔贡”出身通过的是京城礼部进行的“会试”,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作家经历相映照,加深印象。接着,段老师叫学生上黑板标注拼音,强调重点字词——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小说的大致情节,对学生的复述作了及时的指导和鼓励评价。然后,引领学生一起复述情节,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据此切入文章精彩片断的赏析。此时,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那种由于听课老师较多而造成的紧张感融化了。而更为精妙的是:段老师抓住学生的发言情况,用一个问题导入了对文章重点段落的赏析——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结合文章的这个标题,我认为文章有一段写得最精彩。大家认为应该是哪一段?把教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结合,课堂对话如何深入的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加上教师的板书提示,文章的写作特色与情感基调得到了以点带面的强化。在完成文段赏析后,段老师乘热打铁,继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走向对小说的主题探讨。一共“量身定做”了三个问题:范进只中了一个举人,也就是才通过了乡试就欢喜得发疯了。大家看看范进中举发疯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结合文中语句,看看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何变化?——围绕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他周围的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这些人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这篇小说揭露了什么?批判了什么?最后,归纳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解读,段老师作了小结。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再次学习了小说主题的归纳方法。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段老师设置的六个主要问题,层层推进,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自由表达,师生合唱,起伏有致,充分发挥了两大教学“主体”的课堂建构功能,令人茅塞顿开,大受启迪。

四、评重点难点

段老师把“结合典型的人物描写,从动作、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追究形成人物性格的原因”作为本堂课的重点,把“分析课文中各种任务的变化原因、认识封建社会中各种人物对功名、富贵的痴迷和丑态”作为难点,并设计了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从教学过程及效果来看,这样的突破策略得到了丝丝入扣的实施,取得了圆满的预期效果,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段老师不仅立足于小说阅读教学的常规方法指导,也不只是为了带动学生感受了文章艺术魅力就此打住,而且还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学生赏析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时,针对学生不指明语段所在具体页码、自然段的情况,马上发问:标没标段落序号?引起其他学生注意养成严谨的预习习惯。)、人物形象分析与小说主题解读方法的灵活规范化巩固应用。这也算是每一位执教者默认的重点和难点吧。

五、评教师素质

善于抓住学生情绪反应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引导,是段老师的魅力所在。无论是窜讲还是做示范模拟朗读,段老师都能做到声情并茂,配以得体的身势语言,从而营造出了愉悦自由的课堂气氛。面对学生理解方面的不足,耐心加以引导,及时作出鼓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在课堂大合唱中,段老师让学生唱主角,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作为参照和珠线,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解读,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此外,从课堂反馈情况来看,段老师还注重保持教学思路的稳定性,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授课套路,进而找到参与课堂的方法,师生配合默契,互相学习。还有一个细节,女生畅所欲言的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最爱敢于发表自我观点的那三个女生,整节课上她们的声音几乎没有间断过。为此,段老师有意识地调节了男女平衡,给男生相当的发言机会,直接点明让他们参与了进来。

六、评板书设计

段老师的板书分为三块:一是课前板书,即预习检查部分。将课文重点字词在课前休息时就板书出来,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勾画标注,对课文进行“再预习”,提前感知文本。其次是主体板书,即赏析第五自然段写作特色的板书,将主人公(范进)和次要人物(老太太、众人、范妻)依次纵向罗列,正面与侧面相互映衬,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分条并举,简洁且明了。加上相应的窜讲补充、口头明确,学生的心神既能超脱于书本之外,在教师的点拨中豁然了悟,又时时专注于课文中间,顺着原文语句旁批作注。第三种是潜板书,在归纳小结小说主题时,段老师口述,学生笔录。这种“隐形”的板书格式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写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取到了及时复习巩固、加深理解层次的潜在效果。

七、我的建议

段老师的这节小说欣赏课,教学设计科学,教学过程完整,师生互动融洽,堪称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一个成功范例。在这节课的观摩学习中,我所获得的经验与启发让我难以再作吹毛求疵的指陈,唯有一条个人经验想与段老师互通有无:一是关于情节梳理与概括:在学生复述完故事内容后,我们可按“人物+事件”的格式,为相应的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我所拟的标题依次是:范进“进学”,胡屠户前来“贺喜”——范进要盘缠遭胡屠户臭骂——乡试回来,范进上集卖鸡——报录人报喜,邻居飞奔集上寻范进——范进看喜帖,喜极而疯,疯跑集上——众人商议治疯之道——胡屠户喝酒壮胆,上集市治疯——范进醒后,张乡绅送钱送房攀交情——范进送银给丈人,胡屠户假意推托收银子。这样更便于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归纳方法。

上述浅薄之见,不足之处尚请段老师多包涵。同时,也请各位同仁指点迷津。

披沙拣金演绎成文,听王千授《变色龙》有感

带着学习的心态听了王千老师执教的《变色龙》一课。40分钟,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已然引人入胜,确见功力,确有收获。今有评课一事,仅以不成熟的视角浅析一二。

亮点:

一、教态很端正。良好的态度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王老师备课充分,教学内容详实,熟悉教学设计中的各教学环节,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整节课一气呵成。可见用功不少,自然也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

二、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入课题,接着检查字词音义,介绍作者作品,掌握基础知识,然后重点分析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之后再以几个检测题巩固新知,最后还别有新意的布置了一个叫“小剧场”的课后作业题。

三、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间检查本节课涉及到的重点字词的音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课文内容,而不是由教师一味的讲、“满堂灌”,最后总结得出关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四、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王老师言语温和,有效地缓解了听课堂的紧张气氛;其次,设置问题,当

堂讨论,学生们颇有劲头;再次,课件制作稍带趣味,亮出人物时选择较为有趣可爱的剪贴画,最具特色的是插入了一个根据文章内容制作的动画片,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气氛良好。

五、问题设置精巧。例如,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假若自己或者现实中的人遇到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怎么处理?这不仅很好的过渡了教学环节——下面即将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同时还能使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即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还不忘设计课后作业——小剧场,给出一段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文字,让学生据此自编一个表演剧或创作一个剧本,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五篇:初三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古诗词 塞下曲六首

凉州词 李白

王之涣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黄河远上白云间,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一片孤城万仞山。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羌笛何须怨杨柳,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

惠崇《春江晚景》

卢纶

苏轼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相见欢

浣溪沙 李煜

晏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夕阳西下几时回。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园香径独徘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曹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虽寿,犹有竟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乘雾,终为土灰,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伏枥,志在千里;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暮年,壮心不已。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之期,不但在天;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之福,可得永年,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至哉,歌以咏志。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现代诗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乡

愁 余光中

龟虽寿

神龟

腾蛇

老骥

烈士

盈缩

养怡

幸甚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 外头,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三、现代文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故 乡 鲁迅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四、古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载初三上册语文教材导课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上册语文教材导课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初三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范文)

    感受大潮之雄奇揣摩表达之美妙 ——《1观潮》学习导航 【解读文本抓奇观】 《观潮》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

    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2019(精选合集)

    单元分析及时间安排内容分析:第一单元为“对花鸟的热爱”,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借助体事物抒发感悟的方法。表达和习作紧贴......

    语文导学对子课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已经带着......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说课标 说教材 一、说课标 (一)学段目标 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有一定速度,力求美观,认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 阅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专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王雅妮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大方面进行解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稿(合集五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解读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一 、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最终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解读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一 、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