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题论证有效性分析
2009
四、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题30分,论说文35分。请答在答题纸上。
56“知识就是力量”真的过时了吗?
读完材料,我们发现作者对于“知识就是力量”持否定的态度,并用分子分母法进行分析,用知识和能力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作为论证。但是,这样的论证是值得商榷的。原因如下: 首先,作者认为,每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对于整个人类的知识来说,都是沧海一栗。因此,用知识作为培养和选拔人的标准,毫无意义。在这里,作者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虽然人类的知识很多,但是根据专业划分,每一个人只需要掌握他应该掌握的知识就是足够了。其次,作者认为,传授知识,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人类的知识,本来在钱人的基础上,历经千年积累起来的。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那么人生短短几十年,怎么能去自己研究、寻找知识呢? 再者,作者认为,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这是难以成立的。一个人,如果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爱因斯坦如果不具备某些知识,他一定发现不了相对论。最后,“知识就是力量”,经过实践的证明,一直是引导社会进步,科学前进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该论证,在概念、方法以及论据都存在缺陷,才因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2009 MBA入学联考写作真题解析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
现在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传授知识不应当继续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能。学习知识需要记忆。记忆能力,是浅层次的大脑功能。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否则就难以解释,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口号,正在成为空洞的历史回声,这其实是时代的进步。
解析:
1.“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 该论证是欠妥当的,两个数的差别再小,在特定的需要下,其意义还是存在的。
2.由上述前提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则是不当类比。更何况,虽然“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也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部分需要,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必要,用所学的知识去应对整个世界的变化。
3.“现在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该论证有待商榷,检索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两个不同的话题,能否正确的运用知识更是有待研究。
4.“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则是非黑即白,可能二者的结合才能体现思维真正的优势。5.“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没有必然联系,论证者显然缺乏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
论证者以“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则是以偏概全。
6.“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该论证看似有理,其实不然。论证者并没有提出衡量知识有用性的标准,更没有衡量硕士、博士价值的标准,因此其整体的论证过程还有待研究。
57.由三鹿奶粉事件所想
奶毒争已去,孺子梦犹惊。
前日苏丹粉,今夕三聚氰。
全出大众手,自乃万民中。
曾以阶级论,也当兄弟同。
机玄非彼理,关纽更新征。
应对纷纭事,还须益达明。第一段:讲述三鹿奶粉事件,并提出自己的主张。(三鹿奶粉事件像多米勒骨牌,迅速波及到其他的奶制品企业,中国奶制品企业遭到重创,甚至连中国的食品加工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在我们不断的谴责三鹿等相关企业没有道德心的同时,我们不禁想问:我们的政府在哪里?)第二段:解释自己的主张(此次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无疑会对我们的质量认证体系、食品、药品、饮料的监督管理造成恶劣影响,使民众不仅对“国家免检产品”这块金字招牌产生信任危机,同时还对卫生监督管理、质量检验、市场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不作为产生很大疑虑。众所周知,要开展药品、饮料、食品以及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不仅要经过卫生、工商、药监、质检等部门的生产经营认证许可,还要对从事经营生产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检和检查。同时还要对其企业的资质和从事生产经营的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第三段:从反面论证观念。(举反面的例子,说明政府监管不力导致的严重后果:例如山西煤矿事件、广西的群体性事件、深圳的火灾等等,一定要展开来写。)。第四段:从正面论证观念。(列举正面的例子,说明政府监管到位的好处。比如上海多宝鱼事件,就是因为政府监督部门及时发现,才制止了一起恶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如,政府关闭山西小煤矿,使伤亡人数直线下降等等。)第五段:总结全文观念,同时发出号召。(我们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是一个有序竞争的经济社会,而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无序经济秩序。假如我们对待食品、药品、饮料以及关乎人民生命的商品、产品建立一套相当严格的生产、经营质量监督体系,我想我们的商品质量问题就会好转。建立一套以生产批次为主的管理制度,我们的商品质量也会明显提高,二、论说文
以“三鹿奶粉事件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35分)
解析:
1、可结合企业管理,也可以不结合。
2、可从“社会责任”、“诚信管理”、“诚信”、“责任”等角度分析。
2008 61 下面是一段关于中医的辩论。请分析甲乙双方的论辩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甲:有人以中医不能被西方人普遍接受为理由,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我不赞同。西方人不能普遍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乙: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但科学标准是相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因此,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因素的影响。将中医的科学地位不为西方科学界认可归咎于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是荒唐的。
甲:“科学无国界”是广为流传的谬误,如果科学真的无国界,为什么外国制药公司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
乙:从科学角度看,现代医学以生物学为基础,而生物学又建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但中医的发展不以这些科学为基础,因此,它与科学不兼容,这样的东西只能是伪科学。
甲: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治好了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是伪科学?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西医自然有长于中医的地方,但中医同样有长于西医之处。中医体现了对人体完整系统的把握,强调整体观念,系统思维,这是西医所欠缺的。
乙:我去医院看西医,人家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头到脚给我检查一遍,怎么能说没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呢?中医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古代和近代都只有三十岁左右;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到七十岁左右,完全是拜现代医学之赐。
“原则”就是规矩,就是准绳。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原则上……但是……”请以“原则”于“原则上”为议题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论证有效性分析参考要点甲认为“西方人不能普遍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其中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正如乙所论述的,中医是否有科学性主要取决于科学的标准,不取决于文化的标准。(虚假理由或假因果的谬误)
甲曲解了“科学无国界”的概念。甲将“科学无国界”曲解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不应当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无国界的”。这是错误的。因为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财富,不能被无偿享用,它与“科学”不是一个概念。(混淆概念或不相关的谬误——在“科学无国界”与“国外制药公司诉讼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之间,不能用“如果……则”)乙在断定“中医是伪科学”之一结论时,理由是不充分的。现代的中医虽然不以生物学等为基础,但生物学、化学等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在中医中也有应用,因此不能说中医与科学不兼容。另外,不兼容不意味着就是反科学的或是伪科学的。判断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过于简单化。甲认为“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就应当说中医是科学的。”这种推理是不正确的。科学对人类有用,但是有用的未必是科学。该推论必须假设:凡是有用的都是科学。在甲的论述中,中医的长处,如“对人体完整的系统把握,强调整体的观念,系统思维”,不能成为证明中医是科学的或者不是伪科学的理由,因为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是判定科学的标准。乙在对话中误解了“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这两个概念。一般来说,“整体”或“系统”的概念被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有严格的结构性或连续性,并不是各个部分或要素的简单相加。乙在对话中将现代人寿命的延长完全归结为医学发展的功劳,这一观点过于绝对化。其它因素如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等因素都不可忽视。
议论文构思参考要点标题:《原则与规划浅议》;《论原则及其运用的灵活性》
分论点1:论证“原则的重要性或必然性”。举例或经典言论,如“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等。
分论点2:论证“运用原则要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举例论证。如:按一般原则,做人要诚实,但是对敌人或医生面对得了不治之症的患者,就未必坚持这一原则。
分论点3:论证“不能以灵活地运用原则为借口,不要原则,导致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比如以“强权压倒公理”、“亲情或金钱大于法律”等社会现象为借口,肆意践踏原则,无视规则或法律的存在。
2007 题干特点
1.题干长度超越了过去,阅读量明显增加,而这正是我们的模考所再三练习的。
2.逻辑结构图不是那么简单清晰,而是富有争议,需要我们的认真研究。
逻辑结构图
结论:中国真正意义上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论据1:真正的经济学家都要坚持理性的精神。中国的经济界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话题他们都敢谈。有的经济学家今天评股市,明天讲汇率,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担任一些大型公司的董事,或者在电视上频频上镜――这些都不符合理性精神。
论据2: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都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只有远离现实的诱惑,潜心于书斋,认真钻研学问,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这些都不符合专业化的要求。
论据3: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必须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必须保持与“官场”和“商场”的距离,否则,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
论据4:国际上经济学界那些最重要的学术刊物,有多少文章是来自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
范文:真正的经济学家中国真的不超过5个吗?
上文在一系列成问题的论据和论证的基础上推出结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推理是混乱而漏洞百出的。
首先,真正的经济学家是应该都要坚持理性的精神,但问题是一个经济学家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也是不理性的?难道他们要说自己是物理学家不成?至于他们勇于谈论各种话题或担任一些公司的董事,如果他们这样做都是有理有据的,我们又凭什么说他们没有坚持理性精神呢?另外,就算所有这些“热闹”现象都不符合理性精神,但或许中国还有几十上百个经济学家没有来凑这样的“热闹”、而坚持真正经济学家的理性精神呢?
其次,专业化真的就意味着潜心书斋、与世隔绝做学问吗?我们知道,经济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不仅它的问题要来自于现实的经济生活,而且它的成果,正如上文所指出的,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更何况我们事实上也知道,像吴敬琏、张维迎这样的经济学家不就很好地现实了二者的良性互动吗?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某些经济学家成为某些产业的代言人,就以偏概全地说中国没有几个经济学家达到专业化的标准。
最后,真正的经济学家是否必须要保持与“官场”和“商场”的距离?否则是否真的就不可能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产业经济学是不是经济学?以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多少作为衡量真正的经济学家的标准是否科学?“最多不超过5个”的结论,究竟是如何得出的?……所有这些问题,上文都没有给出真正充分的论证。
由于上文在论证过程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上文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640各字符)
论说文真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700字左右
电影《南极的司各脱》,描写的是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司各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南极,却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影片的开头,有人问司各脱: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司各脱为留下第一个脚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审题立意
关键信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
价值取向:肯定。
注意事项:稍微提一下创新可能付出的代价。
常见立意:
勇于创新――70分的立意分数;
敢为天下先――100分的立意分数;
抢占先机――100分的立意分数;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0分的立意分数;
范文:敢为天下先
为了在南极“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虽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的这种“勇做第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多少年前,鲁迅先生就这样称赞道。但面对市场的时候,大部分人总是畏首畏尾,因为风险太大了!可是,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当许多人因为做第一的风险而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也放弃了机会和收益。这样的人自然就只能步人后尘,永远吃人家的残羹冷炙了。
就拿VCD机来说吧。刚问世的时候,国产VCD机的售价要2000多元。许多本来生产热水器电饭煲之类的厂家发现有利可图,便争相改为生产VCD机,不出几年,VCD机的价格直线下跌。现在的VCD机功能比以前强大,但售价才200多元!由于利润微薄,后加入的生产厂家许多都倒闭了,而最早生产VCD机的那几家企业早就捞了一大笔,现在已经向IT和3D手机行业扬帆奋进了!所以,“第一桶”是金,第二桶、第三桶――很可能就不再是金,而是陷阱!
也许正是由于浙江人深谙“第一桶是金”的道理,一个又一个“浙商”才闯出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就以王均瑶为例吧。1991年春节前,王均瑶和一些温州老乡一起从湖南包大巴车回家过年。在翻山越岭的1200公里的漫长路程中,王均瑶说了一句汽车太慢了。那时,一位老乡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没想到这样一句玩笑,竟然激起了王均瑶的第一个吃螃蟹的“野心”。当年7月,年仅25岁的王均瑶就真的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这是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包机航线,王均瑶也因此誉为“胆大包天”第一人。但正是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让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许玛丽莲·梦露有很高的智商,但她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无疑首先是性感;也许后来有无数的年轻女孩越比她性感,但只有她才永远是“性感”的代名词――因为正是她在展现女性性感的“南极探险道路”上踩出了“第一个脚印”!
2006
56.以下文字摘自某报的一篇报道,请分析某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30分)
在全球9家航空公司的140份订单,得到确认后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2005年10月6日宣布将在全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A350远程客机项目。中国、俄罗斯等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其中,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意味着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架A350飞机,就将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由此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范文
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吗?
中国被空中客车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表明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认可;由此看出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该论证的论据不足以支持其论点,论证缺乏科学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该论证存在混淆概念的缺陷,文中“制造工作”和“中国制造”,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制造工作”可能只是飞机制造工作中的部分工作,而“中国制造”可能意味着几乎大部分工作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不可信的。
其次,该论证存在论据不充分的缺陷,文中“中国被空中客车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表明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认可”。中国被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并不能真正表明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持,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另外,该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文中“中国被空中客车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由此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仅以一个邀请,就推断出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的结论是牵强的,是是不可信的。
综上所述,以上论证是没有说服力的,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论证。(590字)
57.根据以下材料,围绕企业管理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35分)
两个和尚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没有在意:“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生病了,我应该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到达东山的寺庙,西山和尚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十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的问:”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了,我就不必在下山挑水中啦。“西山和尚不以为然:”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范文
挑水别忘了挖井
有两个年复一年同去挑水的和尚,过了三年,有天,西山的和尚发现东山的和尚多天都没去挑水,后来发现原来东山和尚挖了口井,西山和尚对此不以为然。其实,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保证经常有“水”喝。
寓言中的两个和尚可以称为“挖井和尚”与“挑水和尚”。“挖井和尚”未雨绸缪,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以后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还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而“挑水和尚”得过且过,每天挑水习惯不改,最后在别人悠闲地吃着井水时自己还得费尽力气地挑!
寓言中的“井”,其实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第二技能”。“第二技能”指的是“在正职以外的第二套技能”,如今,“第二技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一有些人用一种打工的心态过日子,在公司领薪水。薪水领得再多,那都是“挑水”。人的力气总是有限的,年纪大了,挑水就常常体力不支。
在营销领域,业务员即使薪水、提成拿得再多,那也只是常规性的工作、职责份内的事,也还只是挑水;可别忘记把握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千万不要沉浸在喝酒、猜拳、打麻将等不良的行列中,一个人年轻时,透支点体力与健康,从事业务还能应付得了,年纪大了,先前没有点点滴滴的实力与能力储备,难道你就自始至终满足于做一个老业务员吗?到时你还有水喝吗?从现在起,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发方面的实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多年前不分仲伯的同窗好友,如今的境遇不可能相同;,朋友,身在江湖,行动为首,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挖井吧!(640字)
2005
54、分析下面的证据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30分)
没有天生的外科医生,也没有天生的会计师,它们都是专业化的工作,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而这种培训最开始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当然,学生们必须具备使用手术刀或是操作键盘的能力,但是他们首先得接受专门的教育。领导者则不一样,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领导和管理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某个人能够从教室中学习来的技术。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即使一个人具备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不能将经验灌入到头脑中。换句话说,试图向一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向一个从未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对它的管理是一种困难的、微妙的工作,需要的是各种各样只能在身临其境时才能得到的体验。总之,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一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种浪费,更糟糕的是,它是对管理的一种贬低。
解析:
这段话有一定的道理。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的一面,确实具有一些可以意会但很难言传的内容,MBA教育应选择那些具有管理潜质的人加以培养。但是,本题题干的论证中也存在一些漏洞:
(1)“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这一前提值得商榷。人们从小到大,除了在学校学习,还从家庭成员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包括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考生可以质疑这一前提,也可以从这一前提出发,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即使“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也不能由此推出,“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
(2)“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即使一个人具有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无法将经验灌入他的头脑”,这种推断是不恰当的。MBA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选择力、判断力和自主意识的个体,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容器。经验分享恰恰是MBA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试图向某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试图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这一推断缺乏有效性。即便是一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只要他在组织环境中工作过,他就对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如沟通、协调、组织、决策等,具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这与“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是不能类比的。
(4)“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偷换概念。MBA学生并不是毫无经验的人。
55、根据下述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评价邱吉尔的决策。说明如果你是决策者,在当时情况下你会作出何种选择。并解释决策依据。700字左右。(40分)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曾做出一个令他五内俱焚的决定。当时盟军已经破译了德军的绝密通信密码,并由此得知德军下一个空袭目标是英国的一个城市考文垂。但是,一旦通知这个城市做出任何非正常后疏散和防备都将引起德军的警觉,使破译密码之事暴露,从而丧失进一步了解德军重大秘密的机会。所以邱吉尔反复权衡,最后下令不对这个城市作任何非正常的提醒。结果考文垂在这次空袭中一半被焚毁,上千人丧生。然而通过这个密码,盟军了解到德军几次重大战役中兵力部署情况,制定了正确的反应战略,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
解析:
评价一个决策正确与否,确切地讲是它的有效性,通常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决策者是否对环境全面和透彻地把握;第二,决策者是否对内外因素更确切地应用;第三,决策者是否具有远见性和预见性;第四,决策者是否便于控制决策的执行。决策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决策本身的目标性、可行性、满意性、选择性、过程性、动态性和经济性。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首先,丘吉尔的站的角度是正确的,他是站在整个二战获取胜利的全局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仅仅这一次所遇到的危机,他的决策是符合整体目标的;再分析丘吉尔所遇到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这个决策不是最佳决策,但是这是一个最满意的决策。
自己的观点:第一,要明确目标。一定要考虑全局,确切地说,整个二战的全局,而不可仅限于当前的状况;第二,阐述当时内外部的限制条件,这也是你的决策依据之一;第三,分析一下决策有效性的具体要求,就是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这是你的决策依据之二;第四,提出你的决策结果,一定要和你提供的决策依据相符;第五,写出你决策实施的控制方法。
2004
1、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目前,国内约有一千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十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十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解析:
本题题干的论证中存在的漏洞主要有:
(1)在题干第一段的论证中,混淆了“公司规模”与“员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员工的数量和员工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总有效工作量。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只能说明本土公司规模小,而不能得出结论“前者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后者高”。
(2)公司的利润水平与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根据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比外资公司高,推断出本土公司的利润水平比外资公司高。即使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利润率高,但是总体利润水平仍有可能低于外资公司。
(3)收入增长速度与收入能力或收入水平是不同的概念,在题干中也被混用了。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在增长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说明收益能力的差异。本土公关公司与外资公关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收入增加速度快并不意味着收入能力强(在小的基数的基础上增加总是比在大的基数上增加容易),由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高于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不能得出前者的收益能力比后者强的结论。
(4)中国与日本的人口结构存在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尤其对于公关这样折城市化程度要求很高的行业而言,简单地将日本的人均公关费用推广到中国,是错误的类比。
(5)对未来市场总额的估计与现在市场中企业的总数不是同一时点的数据(前者是预测值,后者是统计值),不具有可比性。公关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极有可能伴随着公关公司数量的增长。上述论证使用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增长到300亿元的预测数据,计算出平均每家公关公司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隐含的假设是公关公司的数量基本不变,这个假设是很难成立的。
(6)论证根据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的增长,推算出每家公关公司的营业收入有大的增长。这里,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的自然同时包括国内和外资公司。因此,这不能成为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的根据。即使中国的公关营业总额增加到300亿元的水平,即使平均到一个公司营业收入水平很高,但这些公司中既包括本土公司,也包括外资公司,无法得出本土公司必将击败外资公司的结论。
(7)当我们讨论本土公关公司中是否会诞生一批世界级公司时,采取平均的方法所推算出的每个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缺乏说服力。在某个行业中,常常是20%的企业创造了80%的市场营业收入,所以,这种根据平均值推断的方式存在很大的漏洞。
2、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论说文。
一位旅行者在途中看到一群人在干活,他问其中一位在做什么,这个人不高兴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敲打石头吗?若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才不会在这里做这些无聊的事。”旅行者又问另外一位,他严肃地回答:“我正在做工头分配给我的工作,在今天收工前我可以砌完这面墙。”旅行者问第三位,他喜悦地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厦。”他为旅行者描绘大厦的形状、位置和结构,最后说:“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出现一座宏伟的大厦,我们这个城市的居民就可以在这里联聚会、购物和娱乐了。”
第二篇: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05-10年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部分真题范文
2005年10月真题范文:
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业的霸主吗?
本题论证主要着眼于洋快餐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了支持结论,论证者提出了若干论据,但题干的论证中存在着诸多漏洞。
第一,用在洋快餐店内进行的问卷调查,来推广得出中国百姓的饮食营养观念,样本选择存在偏差——在洋快餐店内的消费者大多是认同洋快餐的,而总体中从不去或很少进快餐店的这部分意见却没有能够在样本中体现。
第二,未成年人到成年之后饮食习惯可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不能轻易推断“已经喜爱上洋快餐的未成年人在未来成为更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群体之后,洋快餐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度跃升”。成年之后更具消费能力,却有可能不再消费洋快餐食品。第三,中国式快餐与洋快餐并不是中国饮食行业的全部,即使中国式快餐没有发展,也无法自然就推断出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行业的霸主。
第四,洋快餐长期稳定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迎合了消费者希望获得无差异食品和服务的需要,但是也可能同时失去了满足别的消费者追求新鲜感、追求服务多样化的可能。
最后,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消费群体的喜爱,并不能消除饮食行业的某些人士对于“洋快餐存在着长期食用对人体营养的不利影响”的质疑——毒品消费者可能都很喜爱毒品,单毒品却对人存在着致命的伤害。
综上所述,上文中存在诸多逻辑问题,所以,“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行业霸主”的结论未免有些草率。
2006年1月真题范文:
经不起推敲的论证
本报道通过中国将参与空客公司的飞机研发生产项目这一事件,得出结论:中国在该领域的能力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并且参与此合作是双赢的。这一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文中提到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由此认为空客公司每销售100架该飞机,就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一推断显然是不合理的。5%的设计制造工作的准确含义到底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给出,它是指飞机部件数量的5%,还是飞机价值的5% ?如果是前者,那么“A350飞机的5%”只是飞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极少的一个部分,与5架完整的飞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显然得不出后面每销售100架,就有5架由中国制造的结论。
其二,“中国参与“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只是参与少部分非关键的零配件的制造,并不必然意味着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的提升,更不能得出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的结论。
其三,空中客车公司邀请中国参加“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意在获得中国市场,而不是因为对中国飞机设计和制造能力的认可。所以认为“中国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获得国际同行”的看法存在偏差。
另外,文中还提出由此事可以看出,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是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竞 争力的必由之路。这种推断也是有失偏颇的。国际合作未必就会双赢,关键还看我们在其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国际合作也不一定能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我们在其中承担的是很低端的工作,就达不到这样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文不能为它的论点提供足够的论据,也缺乏严密的论证过程。它的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
2006年10月真题范文:
有待完善的论证
该材料通过举例、说理等一系列手段试图论证如何能拒绝企业丑闻的发生,从总体上讲该论证有一定道理,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道德的进步,企业确实应该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本题题干的论证中也存在一些漏洞:
首先,该论证从“丑闻迭出而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而得出“我们怀疑企业这种组织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的结论,显然不够严密。企业对社会的意义非常重要,从提供就业机会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乃至国家税收的增加都离不开企业这种组织,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少数企业的丑闻而否定企业存在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其次,“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企业丑闻”不能必然推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是否该给大公司高管们支付那么高的报酬”,换句话说也就是“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企业丑闻”与“给大公司高管们支付高报酬”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另外,文中“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时,公司高管不必支付罚金。”并不意味着这种机制是“无效的激励机制”。况且“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时,公司高管不必支付罚金”也并不一定“使得公司高管们朝着错误的方向越滑越远”。
最后,该材料最后指出“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但什么是“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个核心概念文中并没有界定清楚,故该结论能否成立,还有待商榷。
2007年1月真题范文:
真正的中国经济学家真的不超过五个吗?
上文通过中国经济学家缺乏理性精神、热衷经济活动和在国际最重要经济学刊物的表现来断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五个。这样的推理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概念界定模糊,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不等于没有得诺贝尔奖的都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除非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评价是否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经济学家确实要坚持理性精神,但“经济学界太热闹”并不等于“不理性”,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在这里偷换了概念。并且“经济学家热衷于担任一些大型公司的董事,或在电视上频频上镜”与他们“不可能做严肃的经济学研究”,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与逻辑推断关系。
其次,原文认为“必须保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必须保持与官场和商场的距离,否则,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这一推论是不能成立的。许多经济学家正是深入这些实践场所才收集了第一手信息,并在实践中检验成果,取得了课题研究的成功,从而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这岂不是比闭门造车,仅仅从书本中作研究更能保证学术研究的正确性和严肃性吗?再说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物理学、数学是不一样的,仅仅潜心书斋是难以获得社会研究成果的,文中把两者进行类比是不妥当的。
最后,以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多少作为衡量真正的经济学家的标准是否科学?“最多不超过5个”的结论,究竟是在哪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所有这些问题,也都是上文在论证过程中的值得置疑的地方。
由于上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它所谓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五个”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2007年10月真题范文:
难以成立的论证
上文通过层层论证,试图证明“终身制”和“铁饭碗”应该倡导,但这样的论证是难以成立的。
第一,日本和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这里强调“终身雇佣制”为日本和德国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保障,理由不充分。
第二,终身雇佣制为日本和德国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保障,日本也只有对那些“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岗位上的员工实行终身制,并不能就此推出终身制适用于所有的岗位和所有的国家,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中国企业的劳动关系应该向着建立长期雇佣关系的方向发展;更不能推出“‘铁饭碗’不见得不好”,“终身制”“铁饭碗”作为指称传统体制弊端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与日本和德国企业的终身雇佣制是不同的概念。
第三,美国等国虽然有终身教授,但不能推出应让中国工人捧“铁饭碗”。教授的工作性质与工人的工作性质有非常大的区别,将“终身教授”与“铁饭碗”工人简单类比是不恰当的。
第四,“环境变化”不一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为就算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变化都是混乱无序的,如果我们能掌握市场变化的规律性,作为理性的人,就不一定会采取“只顾眼前,牺牲长远”的机会主义行为。还有,“培养忠诚感”并非“控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唯一途径,培养忠诚感”有很多手段可供选择,给员工提供“铁饭碗”并非是必需的。
由于上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问题,那么“‘终身制’和‘铁饭碗’是褒义词”的结论就缺乏说服力。
2010年1月真题范文:
草率的结论,偏颇的论证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预言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中国西部的崛起也指日可待。这样的推理和预言,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
首先,全球化只是突破了传统的某些国界,并没有抹去所有疆界,这并不意味着穷国和富国的差距会缩小,很可能全球化会更方便和加剧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人力、自然资源的掠夺,从而拉大二者的发展差距。
其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能推出各国都将在同一平台上接受信息,因为 接受信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穷国很多人可能买不起电脑,付不起信息使用的费用。
再次,中国经济的起飞,不一定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将其归因于中国成功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似乎更加科学。
最后,经济的发展,除受信息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资金、资源、政治经济制度、人口素质等因素的制约。由于非洲相对于北美、中国西部相对于东南沿海,在这些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难以填平的鸿沟,所以,它们的崛起,就未必是那么乐观的“指日可待”了。
综上所述,由于上文存在着诸如此类的逻辑错误,因此,它的结论也难免有草率、武断之嫌。
第三篇:论证有效性分析模版
常见的几大逻辑错误如下:
1、概念问题:一旦出现前后词语形式不一,可能就存在此类问题,作者试图偷梁换柱。比如,前文叙述洋快餐及中式快餐,后文推广到中国快餐业。这就出现了错误,洋快餐及中式快餐并不能代表快餐业。
2、以偏概全:只要出现了调查、抽样、举例等字眼,一律犯了本类矛盾。
3、机械类比:凡是不属于同一类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都犯了此类错误。最常见的就是用动物的故事,某种植物的精神类比企业管理的原则。
4、条件变化:凡是涉及到时间,用过去经验推现在,用现在数据推未来。或者不同地点之间推广,如外国管理经验嫁接到中国。
5、盲信权威:凡是用了名人的话、专家的结论、某某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都属于这类错误。因为权威也会犯错误。
6、因果问题:其一是因果倒置。如,为了早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轿车业,因为发达国家大部分有轿车。其二是无关因果。比如,一炸弹落在一家房顶上,炸飞了房顶,老太太侥幸不死,她哈哈大笑:我一拉抽水马桶,房顶居然就飞了。
7、消极后果: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文本中采取的方式方法,统称为手段型问题。那就是一定要考虑该手段的消极后果。不能只看文中说的好处
题目:草率的论证
开头:上文通过一系列有问题的论证得出结论认为,……………….。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推理是草率且难以成立的。
结尾:综上所述,由于上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因此,它所谓的“……………”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中间段:首先,由于……(推理不成立原因),所以,就算……(前提),也不一定能够推出…..(推论)。
其次,……的确是.…(前提),但因为……(推理不成立原因),所以,也未必能推出…..(推论)。
再次,假如…….(推理不成立原因),那么,即使……(前提),也难以必然推出………(推论)。
最后,因为……(推理不成立原因),所以,即使……(前提),或许也不能够推出………(推论/结论)。
第四篇:2018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案例
2018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
题案例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案例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但是,阅卷时给出的参考答案是十分精炼的。
【2014年真题】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误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既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这一机制的制约而得到纠正。
再者,由于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利的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的平衡就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等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就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够成功
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
(1)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16分。
本题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即使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企业也不一定能避免失误,因为企业运营失误与否还取决于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等其他条件。
②“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事实上,即使有了监督机制,也不能确保所有管理者不敷衍塞责。后文所说“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和这一判断相矛盾。
③“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这一判断过于绝对,不能成为论据,因此无法证明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能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④企业管理权力的平衡未必能使整个企业运营平衡。整个企业的运营平衡,除了企业管理权的平衡这一重要条件之外,还取决于其他条件。
⑤“平衡”和“平等“概念不同,权力平衡不等同于权力平等,两者不能混淆。
⑥企业运营不失误、管理制度有效、日常运营平衡以及内部和谐稳定,这些还不足以保证企业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因素,还取决于市场等企业的外部因素。
(2)按论证程度、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给分,占14分。
分四类卷给分:
一类卷(12~14分):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精练流畅。
二类卷(8~11分):论证或反驳较为有力,结构尚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三类卷(4~7分):有论证或反驳,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较多语病,分析评论缺乏说服力。
四类卷(0~3分):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严重不通。
(3)不符合字数要求,或出现错别字,酌情扣分。书写整洁清楚,酌情加l~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0分。
?
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以下13个专业的考生需参加逻辑科目的考试。
管理类专业硕士,包括7个专业:
1.会计硕士2.图书情报硕士3.工商管理硕士4.公共管理硕士5.旅游管理硕士6.工程管理硕士7.审计硕士
经济类专业硕士,包括6个专业:
1.金融硕士 2.应用统计硕士 3.税务硕士 4.国际商务硕士 5.保险硕士 6.资产评估硕士。
那在管理类、经济类联考中为什么要考逻辑呢?
这要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二是逻辑科目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以上13类专业属于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即我们所说的专业硕士。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从以上13类专业所对应的行业或职业特性来看,它们有一个共同而重要的特点,即沟通。这种沟通的主体是人与人,种类即包括面对面的沟通,也包括文本类(分析、报告、合同等)沟通。在工作中,沟通具有如下特征: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
一致性,即要求沟通双方对交流信息的表述与接收,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出现歧义。无论是会计、审计、商业等管理类工作,还是金融、统计、税务、评估等经管类工作,都有诸多的沟通工作,而且都须要对基本的概念、表达做到一致。如果双方在同一沟通过程中,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不一致,出现歧义,那么可能就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相信大家对合同中出现歧义,甚至是人为设置陷井,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矛盾的现象有所耳闻。
准确性,即要求沟通双方在交流过程中,不但在已知沟通完毕的内容有一致性理解,还应该保持对由已知信息进行后续延伸推导保持一致性,即正确的理解隐含的结论。比如规定“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其实这句话只说明了一点:不满18岁的没有选举权。它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表达,至于已经到了18岁的人有没有选举权,规定里没说。
完整性,沟通双方针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是完整,范围要统一,语言要清楚,即双方要沟通的问题已经全部沟通完毕,不存在还没有表述的含糊的内容。就拿我们考研来说,去目标学校一些考研的具体要求,一定要把对方的条件问题,同时针对自身的一些特殊情况,与校方沟通完毕,不能存在双方可能理解不一致的情况。
其次,逻辑科目处理就是有效沟通方面的问题。
逻辑中对概念、判断的规范,即是在基础层面对信息的一致性进行了处理;而论证中的对论题的规范,则是在某次沟通的范围方面进行了处理。
逻辑中的各类推理,则是对沟通的一致性进行了有效规则,即保证在已知信息方面的关系的一致性,也保证由已知信息推导未说明的结论方面,进行了一致性的规范。
而逻辑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论证的基本规范(有效性),则保证了双方在沟通时的完整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管理类、经济类联考中对逻辑科目的考查,是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的,更是与考生今后的工作实际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这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逻辑科目应该成为所有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考查科目,毕竟沟通是无处不在的。
第五篇: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技巧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基本技巧
一、写作解题方法和原则
1、解题方法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且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的成立条件是否充分。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1)思路过程:先找出题干中的缺陷(一般题干中会存在七八个缺陷,考生最少要找出四五个缺陷),再将这四五个缺陷进行分析评述。
(2)写作过程: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文章标题很重要,要占2分,所以一定不能漏掉。开头段要点题,概括原文的论证过程和结论,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中间段对这四五个缺陷进行评述,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注意语言要简洁、准确。结尾段扣题、总结,要有力度,能够和开头段进行首尾呼应,高度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和观点。
2、基本原则
(1)注意专业意识——工商企业管理。这就要求考生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注意时代特色和国际、国内大环境。在工作之余要多关心国际、国内的新闻大事。
(3)要理性思考,注重写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严谨性、实用性和缜密性。
(4)不需要感情色彩,不偏激,不求怪异。
(5)控制字数,注意结构,标题可以在成文后再最后确定。
二、常用语气词汇
(1)引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时多用这样的词汇:“可能”、“或许”、“大概”、“也许”、“一般”、“大部分”、“通常”、“很可能”、“完全有可能”、、、、、、(2)批驳原文的论证和观点时多用这样的词:“成问题”、“不严谨”、“不确切”、“可能不成立”、“不一定”、“未必能推出”、“有些牵强”、“难以必然成立”、“不敢苟同”、“值得商榷”、“缺乏说服力”、“令人费解”、“尚需完善”、“难以令人信服”、“很难站得住脚”、、、、、、三、常用结构词汇
1、大连接词
“首先”、“其次”、“再次”、“另外”、“最后”、“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
本论部分每段的开头建议使用这样的连接词。
2、小连接词
“而且”、“还有”、“况且”、“更何况”、“更重要的是”等。本论某个段落中如果你要分析题干的多个逻辑问题,那么几个问题的分析之间,你可以使用这样的词来承前启后。
3、分析引导词
“很可能情况是”、“比如”、“试想”等。分析和批判题干的推理问题时,如果你需要引入一些现实的情况或是自身的经验,那你不妨使用这样的连接词。
4、分析收尾词
“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在引入和批判题干的推理问题时,如果你需要引入一些现实的情况或是自身的经验,那你不妨使用这样的连接词。
5、开头和结尾
标准的开头和结尾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
开头——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推出结论说、、、、、、(省略号部分是引用原文)。但是,这样的推理是难以必然成立的。
结尾——综上所述,由于上文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错误,所以,上文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
四、常用命题方法
论证有效性分析按照现有的评分标准,必须要拟题目,否则就要扣2分。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命题方式:
(1)万能型命题法,如《一份存在逻辑漏洞的论证》。
(2)质疑型命题法,如《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真的不超过五个吗?》。
(3)形式型命题法,如《对某某文章的论证有效性分析》。
(4)普通型命题法,如《似是而非的论证》。
五、常用写作手法
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般是就事论事,对题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分析,一般不必用华丽的辞藻进行修饰,但我们也可以在务实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语言风格,适当运用一些比喻和
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可以运用幽默、讽刺等语言表现手段来增强文章的写作效果。
具体来讲,写作分析的手法可以采取对比直接驳斥法、反证法、对比法,也可以采用归谬法。
1、直接驳斥法
直接驳斥法是直接驳斥对方论点的方法。要想直接驳斥论点,首先要抓住对方论述中最主要、最本质的论点。然后针对该论点,或用事理剖析,或用事实批驳,达到充分暴露错误论点的荒谬之处的目的。
2、反证法
揭露和批驳对方的谬误叫反驳,也叫驳论。反驳也是一种证明,就是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
3、对比法
对比法是指围绕一个中心论点,从正反、纵横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正反对比,是将问题正确和错误的两方面分别展示出来,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纵横对比包括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是把事物放在不同时间段里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对比是把发生在同一时间段里的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状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分析可使观点更为鲜明有力。
4、归谬法
归谬法,就是先假设对方论点正确,然后加以引申、发挥,直至得到荒谬的结论,以此驳倒对方的错误论点。这种方法以假为真,将对方逼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而且词锋锐利,语言幽默,又有讽刺意味,非常适宜在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中加以使用。
第二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方法指导
从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主要特征来看,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逻辑推理错误主要有以下14种类型。了解这些类型将有助于考生在考试时快速辨明题干中存在的问题,顺利进入构思与写作的阶段。
例题
下文摘录于“奥林匹克食品集团”给它的股东的一份报告。“奥林匹克食品集团”经营食品加工。“加工业的成本会随着它经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因为企业能运用不断积累的经验来改进工艺、提高效率。以彩照冲印为例,1990年冲印一张普通彩照成本为1元,到2000年下降为0、2元。食品加工的情况也一样。我们奥林匹克食品公司马上要迎来25周年庆典,这么长的从业经历,无疑可以使我们建立信心:本公司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还要注意逻辑结构和语言运用。)
一、写作步骤和方法
1、如何发现写作的分论点
(1)识别:提出批判性问题。
1)原文的结论是什么——奥林匹克食品公司有信心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2)原论证的主要论据(支持结论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经营经验的积累(彩照冲印仅10年,本公司近25年)。
(2)分析:提出批判性问题。
1)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核心概念)。
2)论据的支持力度如何——首先,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其次,经营经验即使能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它仍然不足以保证该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为成本最小化只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利条件之一。
(3)评估:概念、根据和论证方法有何缺陷?
1)错误类比。
2)假设不成立(除非假设经营经验是影响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唯一因素,否则,论证不能成立)。
3)混淆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或者,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成本最小化,视为充分条件。
2、如何对分论点进行论证
(1)反例削弱方法:寻找反面证据(不利于得出原文结论的证据)。
1)为什么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挖掘影响成本最小化的其他因素,寻找反例。
2)为什么低成本不足以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挖掘影响利润最大化的其他因素,寻找反例。
(2)识别与阐述:熟悉逻辑错误的常见类型及其表述。
1)为什么说论证中的类比是错误的——找出不可比的因素。
2)论证所依赖的主要假设是什么——说明假设不成立的理由。
3)为什么说混淆了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误将必要条件视为充分条件。
3、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1)结构安排。
1)从哪儿开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表面:经营经验与成本最小化的关系(直接的关系);深层: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潜藏的、间接的关系)。
2)在哪儿展开——在主要根据(经营经验)与核心概念(利润最大化)的关系上展开。
3)到哪儿结束——对严重的逻辑漏洞进行总体评估。
(2)语言表达。
1)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尽量不用形容词和比喻,杜绝夸张性语言。
2)详略得当。掌握好对分论点进行论证的多与少的尺度,避免多余或过多的解释。
3)怎样表述逻辑缺陷——避免使用标签式语言,使用解释逻辑错误的通俗性语言。
二、参考样文
经营经验是影响利润最大化的唯一因素吗
奥林匹克食品集团认为:他们有信心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但是,这一信念所依赖的根据是不可靠的。
其一,奥林匹克公司仅以近25年的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他们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诚然,技术和经验的提高能帮助降低食品加工的成本,而其他一些特殊的因素却可能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比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可能会对食品加工提出更高的保鲜要求,这会增加食品加工的服务成本。再比如,为了加强食品加工业的行业规范,政府和卫生部门可能会颁布和执行更严格的卫生检查标准,与食品加工相关的生产、贮存等环节的卫生条件的改善,也会增加食品加工的成本。因此,单凭经营经验不足以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其二,即使奥林匹克公司能以近25年的经营经验保证他们实现成本最小化的目标,这
一目标的实现仍然不足以保证该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公司的利润收益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降低加工成本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其他诸如产品销售情况、原材料供应、消费者的偏好、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等,在这些方面发生任何不利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公司必须加强在这些方面的应变能力,才有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仅仅依靠长期的经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其三,对工业品加工来说,随着经营时间的延长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通常会降低加工成本,增加收益。但是,由于食品加工与工业品加工之间存在许多不可比的因素,如卫生和保鲜等方面的要求,简单地将工业品加工中的一般情况推广到食品加工业是错误类比,援引彩照冲印的事例缺乏说服力。
总之,该报告的结论是在假设经营经验是保证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唯一条件下做出的,这一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另外,实现成本最小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奥林匹克公司若要使它的股民确信其有赢利的能力,就必须对其处理影响成本降低和公司收益的许多其他关键性问题的实力做出详细的阐释和有力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