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儿童观察报告
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的问题行为之一。本文从不同年龄段幼儿攻击性行为分布的特征及原因、不同年龄段攻击行为与性别关系的变化、不同年龄段攻击行为的表现方式的变化三个角度浅析分析学前儿童在园内的攻击性行为。并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便幼儿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 攻击行为 不同年龄段 建议 问题提出
幼儿的攻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和后天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内在存在的攻击心理在未来生活中的指向。如教养适当,这种内在的攻击心理可能指向一些有意义的目标,如征服外部环境并在驾驭外部环境中取得成功,目标就会变成人们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韧性、毅力等意志品质;若未受到适当教育指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如伤害别人、危害集体和社会利益等,则这种攻击就是有害的,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养者应尤其注意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时给予适当教育,以便为幼儿未来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及界定
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它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1】。因此,儿童身上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定义为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包括打、踢、推、掐等身体攻击行为和哄起外号、造谣中伤等口头攻击行为。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过程
1、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中大班六个班级。
2、采用事件取样法 即以选定的行为或时间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所需的条件是在自然情境中等待所需要观察行为的出现,当行为出现后立即将行为记录下来。
3、步骤
1)确定攻击行为的操作定义及观察的行为范围。我们把攻击行为定义为:任何运用踢、抓、拍、拧、掐、推以及运用工具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动作,或者是出现骂人等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攻击行为。
2)确定观察记录的维度,在本次观察报告中,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即:攻击者与被攻击对象的性别关系;攻击行为的表现方式即身体攻击、言语攻击。
3)编制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包括攻击者与被攻击者性别、班级以及针对攻击行为的操作定义所列出来的具体攻击方式。4)正式观察。正式观察以幼儿园的班级为单位,每个年龄班观察两次,每次观察的时间是从上午的8点到10点钟,包括儿童用餐时间、上课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
三、分析及结果
1、攻击行为样本的分布情况
观察记录收集起来以后,最后得到攻击行为事件33件,这33件攻击行为的发起者年龄和性别的次数分布见表1 表1 攻击者年龄和性别的次数分布与百分数
年龄 小班 中班 大班 合计
男 11 9 2 22
百分数 78.5% 69.3% 33.3% 66.6%
女 3 4 4 11
百分数 21.5% 30.7% 66.7% 33.4%
合计 14 13 6 33
百分数 42.4% 39.4% 18.2% 100% 由表1可知,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此次观察中所占比例最高,是因为在该阶段幼儿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且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攻击与冲突主要是由物品或争夺空间引起的。如在小(1)班观察的过程中,在盥洗后回到座位开始游戏活动之前,就有两例因争抢座位而引起的攻击行为。而中大班攻击性行为则成递减趋势,一方面是因为争夺空间物品的现象减少、,因此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几率较低。就本次观察中所得数据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攻击性行为的整体趋势是下降的。
2、攻击者与攻击对象性别关系的年龄变化(见图1)
90%80%70%60%50%40%30%20%10%0%同性攻击异性攻击小班中班大班
图1 不同年龄段攻击性行为性别关系的变化
就观察到的现象而言,小班幼儿对自身的性别概念基本上模糊的,一直被教师强化自身性别角色的意识,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分组总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来的,即教师基本上以性别概念来对幼儿进行分组。因此无论是在集体活动中还是在自由活动中,同性幼儿待在一起的概率相对来说较高。小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在与同性伙伴交往中抢夺地盘、玩具、食物的现象较普遍,因此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几率较高。根据现有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幼儿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成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2】。性别稳定性大致在4-5岁即中班阶段,幼儿已有了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基本稳定,或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与同性幼儿交往,但与此同时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变强烈,因此在这一时期,同性攻击与异性攻击的差异不太大。到了大班阶段,幼儿对自己、他人的角色有了清晰、稳定的认识。幼儿开始更多的以同性别的同伴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对象,而幼儿在园的攻击行为主要起源于同伴间的互动,自然,其攻击行为的对象也多以同性别儿童为主。
3、攻击行为的表现方式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见图2)
80%70%60%50%40%30%20%10%0%小班中班大班100%90%80%70%60%50%40%30%20%10%0%言语攻击身体攻击
图2不同年龄阶段攻击行为的表现方式的变化图
据史慧中的研究:3-4岁幼儿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且以动词、名词、语气词为主【3】。所说的句子较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幼儿的情绪特点是“有感于内,必形于外”,该特点在小班幼儿身上更为明显。因此,小班幼儿一旦与同伴发生争执,身体攻击是他们采取的首要解决问题的方法。4-5岁是学前儿童词汇丰富的活跃期【3】。在该阶段,中班幼儿句子结构发展较为明显且初步学会根据情况确定言语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在中班阶段言语攻击现象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5岁以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且已经具备能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境来调节自己的言语。同时,因父母和教师对大年龄孩子出现的身体攻击比较重视,会给予坚决制止。而对他们的言语攻击相对容易忽视。
因此,小班阶段,幼儿较多使用身体攻击;中大班阶段,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的比例逐渐增加。
四、教育建议
1、由表1可知小班阶段的攻击性行为在33件攻击性事件中所占比例是最高的,由此前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角色游戏和活动中有意给幼儿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同一类玩具和活动器械;对于中大班幼儿而言,教师应在活动前有意与幼儿讨论活动规则、角色担当、场地安排、玩具分配等问题,提高儿童同伴间合作和友爱的技能。一旦发生攻击性行为,教师应用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游戏权利剥夺等方式进行干预。
2、就图1所表明的现象来说,小班阶段同性攻击行为较多的原因是教师的不合理安排分组所致,当然并非是取消这样的不合理分组就会使攻击性行为下降,而是教师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性交给儿童让他们自行决定分组,与不同性别幼儿开展更多的同伴交往。教师如若强化幼儿的性别角色意识可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运用游戏等方式来帮助幼儿获得角色认知。当然在面对攻击性行为时,无论是针对同性幼儿还是针对异性幼儿,教师都应当给与适当干预和预防,具体措施如上。
3、图2实际反映出的是一个教师及家长容易忽视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言语攻击行为逐渐增多。在园所时,教师应细心观察言语攻击倾向较重的幼儿,及时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转变一些不当教育观念和方法、配合教师在园内的教育工作等。此外,教给家长一些切合实际的小技巧如缩短游戏时间、减少外出游玩机会等负惩罚的手段来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当幼儿表现出一定的亲社会行为时都要给予及时表扬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1】管红云,王声湧,刘治民,等.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11):903
【2】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7
【3】张明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 【4】李季、徐燕明 童心解读——早期情绪健康与情意智能培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3
【5】张明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李红 幼儿心理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
致谢
在本次观察中非常感谢××老师帮我们联系、安排幼儿园;在下园观察前帮我们审阅、修正观察记录表,并在观察结束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以便完成后期分析总结的工作。感谢××幼儿园的园长及各个班教师的支持和配合,为我们提供了宽松、自然的观察情景。
由于本次观察分析是首次,很多环节难免有纰漏、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较浅显且带有个人观点,不免有不科学之处。且对儿童的部分行为没有找到充分的理论支撑,这是本次观察分析过程中暴露出的自身的不足之处,恳请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第二篇:学前儿童观察记录一份
备注:这是我提交的学前观察记录的期末作业。供大家分享。
观察主题:莉莉是如何学习使用筷子夹珠子的?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莉莉学习使用筷子夹珠子的过程,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幼儿是如何在自我尝试中进行认知建构的。
观察对象:莉莉
观察时间:2014年4月14日,15:10---15:20
观察者角色:静态观察
取样:夹珠子游戏
儿童基本信息:莉莉,6岁,福利院儿童。在莉莉成长的过程中,小时候由保育员阿姨喂饭,到五六岁的时候,学习使用勺子吃饭。但吃饭还不会使用过筷子。她是一个健康儿童,随着要进入小学以及需要学习更多生活自理的能力,老师们安排了孩子们玩筷子以及学习使用筷子夹珠子的游戏,以便进一步巩固使用筷子的熟悉程度。材料:一盒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水晶珠。一个空杯子,一双筷子
莉莉听完老师今天活动的介绍,开始握起筷子,她的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稳稳的捏住筷子。基于前几次的用筷子游戏,她已经学会了正确握筷子的姿式。
她用筷子开始试了几下,夹起一个白色圆形的珠子,她紧绷的神情微微笑了一下。可当她举起准备放到空杯子中时,突然手一抖动,珠子滑落掉了。她猛的惊了一下,收紧了眉头。接着,她开始再次尝试。她用筷子一个一个试,又尝试了两次圆形的,结果都和第一次一样,在运送到另一个杯子的过程中滑落下来。
她开始停下筷子,转过头看向左右的小朋友,当她发现坐在左边的阿初用筷子夹着一个方形的珠子时,重新坐下低下头尝试。
这一次,她用筷子拨动着盒子里的珠子,终于发现一颗绿色的长方形珠子,她慢慢地用力夹住,试了一下,又把手握筷子的位置向下移动,眼睛盯着珠子,手指用力握紧,用力的再次夹住,缓缓地抬高手臂,移到到空杯前,松手,准确地把珠子放入。她嘴巴上扬,自豪地笑了起来。接着,她再次在盒子里拨动着,寻找长方形的珠子,这一次她的左手开始在盒子里一颗一颗挑选,选择出长方形的珠子,放在筷子的最下方,开始尝试。她再次试着夹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她把筷子放在桌面上,用力的顿了一顿,让筷子的两头对齐,手握的位置向下移动,从原来的握的顶端移到靠近下面
二分之一位置,这一次她成功的夹起一颗蓝色的圆形蓝色珠子,她兴奋的站起来,对着在指导其他小朋友的黄老师惊喜地大叫:“黄老师,看,我夹起来珠子了”。
第三篇:学前心理学观察报告
学前心理学观察报告
09教31 37号 单丹丹
观察者年龄:大班。
性别:男。
1.注意力:刚开始,小男生见到这么多大姐姐进入班级,十分好奇。老师在讲课,不能专心致志的听,过了2分钟,小男生的注意力又开始转向老师的课堂,与老师一起学唱儿歌,唱了几遍后,尽管还向我们看过来,但又立刻转头面向老师,嘴里也一直在念儿歌。再后来的游戏环节中,小男生兴致极好,分外投入。
分析:3-6岁的孩子注意力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但三岁以后有意注意开始形成。由于我们数量多而且个个都是陌生人,我们的突然出现就引起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对他们来说,我们都是“物体”,他们能在我们身上发现许许多多的好玩的不一样的东西,即所谓的“新颖性”。而新颖性对引起注意有重要作用。在教儿歌与做游戏的环节中,老师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而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即游戏,可以让注意对象成为幼儿直接的行动对象,使幼儿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2.坚持力:学儿歌的时候小男生很认真,很快就学会了,做游戏的时候,两眼紧紧的盯着老师,便显出一种很强的兴趣。
分析:大班的小朋友“持之以恒“的能力有所发展,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坚持力的表现更加突出。
3.动作协调:在游戏环节中,小男生有直立跳跃,拉起别人的手,举起自己的手,喜欢右手去碰触桅杆,同时在感到热的时候,自己动手脱了衣服,极其利索,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分析:大班的小朋友动作已十分熟练。手眼协调,运动觉、肤觉、视觉基本上比较成熟。但也仅仅是大关节肌肉发展比较成熟,小肌肉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大班小朋友拿起笔写字还比较困难,一些精细动作比较粗糙。4社会交际:在游戏环节中,几次主动拉同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一直和他在一起。当他看到该小朋友因为热而脱了衣服后,自己也离队脱了衣服。并且等到这一次游戏结束后才又开始加入到游戏当中。其间,另外一男生中途插队,抓住小男生一直喜欢和他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的衣服,小男生不让他抓,用劲推开他的手。后来那男生就走了。小朋友可能因为被抓的不舒服,回头推了一下小男生的手,小男生笑了笑又抓上了。
分析:年龄较大的幼儿,已经开始喜欢和某个固定的小朋友一起玩,开始依赖,甚至不允许别人“抢”,这说明大班的小朋友社交能力已得到部分发展,但还不太成熟,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5.思维:老师在教儿歌的时候,由于注意力分散,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然而学了几遍后,当老师在引导班上的小朋友背诵这首儿歌时,小男生竟然第一个想起其他小朋友想不起来的儿歌。
分析:这期间的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特点,老师所说的词语,幼儿都会用具体形象来代替他。例如,说道羊,幼儿在脑海里就出现羊的形象,而羊并未在眼前出现,说明儿童思维已由外部的,展开的,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同时,语言伴随着动作进行。老师说到羊,有的小朋友就在下面学羊“咩咩”的叫。
6.言语:学唱儿歌,发音比较清晰,但说了一句错话“吃过他了”。
分析:儿童的发音器官早已成熟,生理基础早已形成。大班的儿童说一些平常的画已习以为常。他们的词类与词量都在扩大之中。而错句说明他的语言逻辑还不太完善。总之,5-6岁的儿童不仅能够系统的连贯的说话,而且还能大胆的、自然的、生动的、用感情的进行描述。
7.情绪:总的来说,小男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状态。有时哈哈大笑、有时咧着嘴无声的笑。但在其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则明显的不高兴,眉头紧皱,但也仅仅是一小会。
分析:因为情绪的稳定性是不断提高的。愉快是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的,而这时的幼儿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能明显的显现出来。情绪也还是明显的外露。但这是的孩子还是有点进步的,他们已学会在伤心的时候不哭泣,在愤怒的时候不打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幼儿已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了。评估:
经以上七个方面的分析,这个小男生是一个聪明、灵敏的孩子‘他不像一般的男孩子那样吵闹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孩子。学习能力强,但人际交往还不太熟练。思维较快,记忆力很好,精力旺盛,注意力比较集中,是一个好养、好教的孩子。
09教31 37号 单丹丹
第四篇: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54: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2)
儿童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第一环节,起着基础性、奠基性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对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同兄弟县、市就学前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我区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幼儿教育工作起步早,发展快。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
先进区”。现有幼儿园198所,其中已审批幼儿园113所,试办幼儿园48所,未审批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21838人,3—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全区9个镇(街道)建有7所中心幼儿园,共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公办幼儿园3所,国有民办幼儿园5所。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一)确定目标,制定政策。教育部门及时提出了“5万人口一中心,5千人口一分园,建成10所中心幼儿园和100所分园,解决3万幼儿入园”的目标,出台了《**区幼儿园管理办法》和《**区幼儿园办园纲要》,并将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和教育强镇考核。
(二)抓评估,上等级。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开办幼儿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幼儿园上规模、上等级。目前,机关幼儿
园、书生岭南幼儿园、东山幼儿园成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白云、葭沚、洪家、三甲四个街道中心幼儿园及蓝天幼儿园、书生景元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三)重视师资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区教育部门坚持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大比武、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等形式,促进幼儿教师相互学习,丰富教学经验;同时要求示范性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活动,开展教研探讨和教学方法交流。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区今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公立幼儿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我区各部门对义务教育、高中段教
育比较重视,投入的经费相对较多,而对幼儿教育,认为由社会力量承办,政府投入的人、财、物较少,这就造成了学前教育经费在预算中既没有单列,也没有规定的比例。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多、公办少,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全区公办幼儿园3所,仅占总数的%。在7个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中(大陈镇、前所街道无中心幼儿园),公办的只有1所,按照最近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建立以公立为主体的幼儿办学目标无法达到。全区1253名幼儿专任教师中,公办教师不足80人,真正依靠财政拨款的教师更在少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二)幼儿园布局不合理,低小散现象仍然突出。不合理的布局是导致幼儿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建设路至江城南路一段公里长的街道周边,就分布着中心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幼艺园、通巨幼儿园、苡君幼儿园等7所规模较大的幼儿园,而广大农村地区
则比较薄弱,这削弱了优质办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同时,儿童学前教育总体呈低小散现象。至2007年底,我区有试办和未审批幼儿园85所,占总数的44%。全区有13个班级以上的幼儿园仅4所,占总数的2%,而仅有1—2个班级的幼儿园或者说“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43所,占总数的22%。这些幼儿园不但表现为规模小,而且表现为办园设施差,大多由民宅改建而成,存在场地狭窄,光线阴暗,通风不畅,玩具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三)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有关政策没有很好落实。2000年**市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市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县(市、区)和乡镇中,要有由当地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投资办,或者为主管理的中心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健全以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辖区内其他幼儿园的体制”,但由于我区的街道中心幼儿园绝大多数是民办幼儿园,很难承担管理的职能,从
而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管理相对较为混乱、管理盲点多等问题。由于幼儿园在业务上由教育部门主管,作为群团组织又受民政部门监管,因此存在管理协调上的诸多问题。另外,也没有落实成片开发的商用住房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的政策规定,有些小区即使规划了幼儿园,但因受利益驱使而改作他用。
(四)农村幼儿园教学水平不高。许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争取生源,在教学上违背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规律,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等教学,不注重幼儿基本素质和良好习惯、技能的培养,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厌烦,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
第五篇: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儿童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第一环节,起着基础性、奠基性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对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同兄弟县、市就学前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我区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幼儿教育工作起步早,发展快。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现有幼儿园198所,其中已审批幼儿园113所,试办幼儿园48所,未审批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21838人,3—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96.1%。全区9个镇建有7所中心幼儿园,共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公办幼儿园3所,国有民办幼儿园5所。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确定目标,制定政策。教育部门及时提出了“5万人口一中心,5千人口一分园,建成10所中心幼儿园和100所分园,解决3万幼儿入园”的目标,出台了《**区幼儿园管理办法》和《**区幼儿园办园纲要》,并将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和教育强镇考核。
抓评估,上等级。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开办幼儿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幼儿园上规模、上等级。目前,机关幼儿园、书生岭南幼儿园、东山幼儿园成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白云、葭沚、洪家、三甲四个街道中心幼儿园及蓝天幼儿园、书生景元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重视师资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区教育部门坚持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大比武、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等形式,促进幼儿教师相互学习,丰富教学经验;同时要求示范性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活动,开展教研探讨和教学方法交流。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区今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公立幼儿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我区各部门对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比较重视,投入的经费相对较多,而对幼儿教育,认为由社会力量承办,政府投入的人、财、物较少,这就造成了学前教育经费在预算中既没有单列,也没有规定的比例。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多、公办少,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全区公办幼儿园3所,仅占总数的1.5%。在7个 镇中心幼儿园中(大陈镇、前所街道无中心幼儿园),公办的只有1所,按照最近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建立以公立为主体的幼儿办学目标无法达到。全区1253名幼儿专任教师中,公办教师不足80人,真正依靠财政拨款的教师更在少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幼儿园布局不合理,低小散现象仍然突出。不合理的布局是导致幼儿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建设路至XX南路一段1.5公里长的街道周边,就分布着中心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幼艺园、通巨幼儿园、苡君幼儿园等7所规模较大的幼儿园,而广大农村地区则比较薄弱,这削弱了优质办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同时,儿童学前教育总体呈低小散现象。至XX年底,我区有试办和未审批幼儿园85所,占总数的44%。全区有13个班级以上的幼儿园仅4所,占总数的2%,而仅有1—2个班级的幼儿园或者说“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43所,占总数的22%。这些幼儿园不但表现为规模小,而且表现为办园设施差,大多由民宅改建而成,存在场地狭窄,光线阴暗,通风不畅,玩具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有关政策没有很好落实。XX年**市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市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县(市、区)和乡镇中,要有由当地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投资办,或者为主管理的中心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健全以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辖区内其他幼儿园的体制”,但由于我区的街道中心幼儿园绝大多数是民办幼儿园,很难承担管理的职能,从而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管理相对较为混乱、管理盲点多等问题。由于幼儿园在业务上由教育部门主管,作为群团组织又受民政部门监管,因此存在管理协调上的诸多问题。另外,也没有落实成片开发的商用住房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的政策规定,有些小区即使规划了幼儿园,但因受利益驱使而改作他用。
农村幼儿园教学水平不高。许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争取生源,在教学上违背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规律,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等教学,不注重幼儿基本素质和良好习惯、技能的培养,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厌烦,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幼儿园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幼儿园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幼儿园卫生意识淡薄,食堂卫生设施简陋,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到位,食品来源也无统一渠道,经济利益的驱动常使一些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以及一些散装食品进入农村幼儿园,成为幼儿饮食安全隐患的源头。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并首次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强调。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区儿童学前教育水平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按照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订相应的政策,落实各级政府举办幼儿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实现每个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以承担起辖区内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为今后实现十五年制义务教育打下基础。
加强对幼儿园的规划,确保布局合理。土地、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市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明确幼儿园的规模和建设标准,落实用地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
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并在预算中单列,并逐年加大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检查制度,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建立“区学前教育管理培训中心”,统筹全区学前教育的业务和师资培训。借 鉴兄弟县市教育经验,积极支持联合办学,整合民办幼儿园资源,扩大规模,使民办幼儿园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切实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按照“谁举办谁负责保障”的原则,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依法与教职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基本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教育部门要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制度。
实行公平教育,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建立学前教育的扶贫帮困制度,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及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着眼幼儿的长远发展,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严禁以小学化的模式组织教学。
加强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好对食品源头的管理,把我区食品配送范围逐步伸延至幼儿园,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在定餐标准确定、检查考核、信息反馈、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加大投入,改善卫生设施和条件,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