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有痕,寂寞无声
凉风起天末,秋花寒瑟瑟。这座西北小城还是一如既往得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眷顾。黄风一来,所有的孤独与欢笑都被掩埋在厚厚的尘土中,无人问津,自生自灭。我在这座小城生活了十七年,在十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在我那张得熟悉的可以认主的大床上,第一次,彻夜未眠。
内蒙古高原的秋天就这样,阴晴不定,连人也染上了不少这些个毛病。早上老师刚通知今天下午两个剧本竞争,公投选择。票数多的参与学校公演,心便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不由自主地回头去张望参与话剧《雷雨》的演员,看到他们气淡神宁,这才松了一口气。想起最近不分昼夜地演蘩漪,才觉得自己沾染了些她的气息。
剧本是曹禺先生的,我们演的是《雷雨》第四幕。算是把话剧中高潮,结局演了一遍。剧本讲的是民国年间,一个周姓大家庭的故事。每一个角色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鲜明,在封建礼教中,孤独地生存,没有自由,单枪匹马。如此一个变化性的悲剧,若演不好了,便是我选剧不当,毕竟角色难度太大。然而我挑选的演员们果真没让我失望。嬉笑怒骂,无一不是活灵活现当时的境况。那时的我,盯着他们每个人入戏的神态,心里总要窃窃自喜:学校之内,唯《雷雨》可摘星,问鼎成功,只盼得胜后,出去大吃一顿。演得炉火纯青了,嗓子哑了,鼻炎犯了,没关系,我们坚强而执着,何曾畏惧病魔,继续高唱着我们的战歌。然而我说过:人总要孤单的活着。
我真真切切地数着,当着全班人的面演出的时候,我们赢得了八次掌声。每一次都是震耳欲聋。我笑我是如此幸运,遇到了多么棒的人。所有演员该具备的一切,他们都几乎无师自通,那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感情倾注到这个角色,那么不顾路人异样的眼光。我们相互扶持,一路成长,完成了《雷雨》掌声雷动。然而人世不缺无常,岁月哪有定样。写“正”字的琪同学把《雷雨》二字写得多霸气。我双手合实,薄唇紧抿,祈盼《雷雨》处春暖花开。可是改变不了一票之差,我们落选的结局。世界最讨厌的莫不是差一点,差一点。即便要输,也让我输个痛痛快快。后来我想,我们多么棒的剧,为什么会被pk掉?有人告诉我:那是因为还有两个班也演《雷雨》,不期望有重复的剧。我就哽咽,我就无语,为什么重复是失败的理由?我对着漫天的星星说:“你相信我,只要演,我们一定会胜过其他的《雷雨》。”星星静默不语,黄沙漫天吹起。这漫漫长夜,我的那些认真而孤独的演员们又该何去何从?何以星辰慰寂寥?
后来,我想,我怎么能轻言放弃,当初是我召集大家,才费心费力排练了这处剧。于是我想谋一条有希望曙光的路,不负大家同我辛苦了怎么多天。我想以社团的名义出演,策划老师说节目已满,上天回绝了我的要求。我想去报名几日前的微电影比赛,可截止日期明明白白写着十月十五日,上帝给我关上门的时候,也没忘了给我关上窗。手无缚鸡之力,如今才是真真切切明白,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真的有种身心俱疲的无力难言之感。
可是我们曾经所有的欢歌笑语,演绎过得那些爱恨情仇,那间玻璃教室的空地上残留的余温,却再也不会随时光老去,再也不会随成败黯然。那个周六的残阳里,楼道的声控灯从来没有安眠,听chen的悲欢起伏幻明幻灭。低落时,一句“四凤。”也是泪光肆意满眼,连喧嚣的灯都不敢打扰这个阴翳入戏的清瘦身影。激动时,癫狂痴笑,无奈发疯,甚至于到最后的吞枪自杀,都逼得人不得不落泪感伤,幽暗昏黄的灯光在高处照耀着这个悲伤至骨,入戏至深的灵魂。chen演周萍后,世上再无人可及。
其实,一幕话剧编排出来,实在不容易。前期选剧,删稿,定演员,若做偏差了,便都少些味道。庆幸阿含文学功底深厚,人又颇有灵性,我们一起做起这些来,于她倒也得心应手。演出前夕,我们一起游荡在空旷的操场,谈起道具,真恨不得把自己的家也搬过来,想想把自己都能感动哭了。可我们失败了,在这个凄切的凉秋,一切都成了过往,成了空谈,我们相视无言,也只能相视无言。
残月匆匆早已蹬上西楼,淡然地看着我们这样习惯失败。可他怎么会知道,有谁能像你们这样感动我。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每个人都不曾放弃,每个人认真到旁观者都要落下泪滴。只有一句台词的阿棍在我同他说,希望他参演鲁贵之后,费尽心思,在别人安然入睡,在万家灯火不再通明之时,了解剧本,分析各个名家饰演过的鲁贵的种种情形,剖析心理,悟彻神态,认真到我恨不得再创个角色给他。
远将一个老道世态,封建顽固的周朴园刻画到逼真,逼真到人恨不得抽他两耳光。当初另一个话剧《红灯记》对他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我同他说希望他参演《雷雨》的时候,他踩着残阳,毅然选择了《雷雨》。之后复印剧本,过程麻烦到我不想在回首,然而基本都是他在弄,我这个策划反倒不是那么称职了。
鹏每每演下来,总询问我演得如何?我习惯隆重的点点头称是,说好,再提出意见。他就笑的特别灿烂,暖人,让人不得不觉得,所有的故事都是童话,所有的童话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渝客串的时候,眉眼弯弯,一点都不抱怨,她的海纳百川给我很多走下去的力量。
还有董姐和“徐老师”上演得一处母女情深之戏,这社会大染缸的最终揭秘引人唏嘘。戏罢,旁观者说“从没有见过这么感人的《雷雨》,演到这么深情的母女。”我骄傲而内疚的笑着,我说:“那是,都是我选得演员。”可是对不起,我还是败了,《雷雨》还是输了。那天阳月南风雁,风沙迷住了眼,我五味杂陈,想拥抱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孤寂红尘中形单只影的灵魂,却肯为这人世留下一段喧嚣的狂欢,留下一些海风抹不去的印记,铸成一段流年冲不走的情结,于欢后悄然:成长有痕,寂寞无声。
夜里南风起,西北的风总在呜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它也是孤寂的吧。往事历历在目,一一浮现,才发觉这不仅是曹禺的《雷雨》,更成了独属于我们的雷雨。演出结束后,心力交瘁,对剧中饰演周冲的鸣无奈地笑了笑:“遗憾当不成你的母亲了。”未待答话,急急去了别处,怕再说下去,就该懦弱了。往往这时候,感伤便是触着春风的杨柳,恨恨地生长出来,缱绻肆意,将所有情愫都舞作飞絮装满心城亦,不过彷徨,敌不过苍凉。落叶如雨,秋风化刀,路上相逢,鸣老远对我挥挥手,清瘦的容颜也是模糊了眼,一声“妈。”叫的几欲落泪。真的,最后我无能为力,终究抵不过世事无常,把大家的心血付之东流,但是你们已经是《雷雨》最大的骄傲。
学校的建筑楼又要重新装修,秋天的风早已学会遮天蔽日,那些玻璃房子空地上的人影稀疏,在这个萧瑟的凉秋我们曾这样奋发的拼搏。我们都是向日葵的孩子,迎着阳光,永远笑的张扬。那些忧伤的,失败的,难过的,孤独的影子被黄沙紧紧地裹着,所以我们能昂扬向上。可是没有月光的寒冷夜晚,我们与影子相依相偎的某个时刻,是不是感到钻心的刺痛,眼睛是不是被液体挤得发疼,那是时光予我们这些孤独灵魂的寂寞烙印。以年以月,至死方休。
可我希望有一天,若我白发苍苍,牙齿全无,皮肤松弛,腰背佝偻,当苍老的我无奈的坐在轮椅上,无人相伴的孤独时刻,会想起2014年10月,我高二,我的376班,我们的《雷雨》。我想那天,天上会打着雷,雨不顾一切的冲刷着污垢。回忆我们青春的那些年,孤独的生活,狂欢后的寂寞,我还能举起电话,轻轻地问一句:“老同学,还记得2014年那场失败的《雷雨》吗?”我可爱的演员们,你们又当如何答我?
有些故事还没有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里已经难辨真假。庆幸俗世洪流中,我们曾携手,风雨同舟。
第二篇:寂寞无声,悲伤无痕情感散文
独自坐在不开灯的空房间里,脸上映照着如痕的月光,轻轻抚摸着我的脸庞,寂寞顺着月光无声无息地爬上了我空荡荡的心房。
我伸出双手,想抓住这清离的瞬间,却抓了一个空。就像过去——我想留住的,那些人、那些情,都离我越来越远,泪,在我卑微的哀求下,它们竟甩下那悲伤的影子,最终消失在了我的视线中!
在那一刻,回忆泛滥成灾,我抑制已久的晶莹也承受不住这打击而决堤。往事如梦一一浮现在我脑海,尽管它们已被时光一一粉碎,可我还是想留住这最后的惦念,不让它们再次飞离我的世界。
其实我真的很无能,看着身边的一个个身影渐行渐远,我却无能为力,无法留住,亦无法珍藏,就算是我的呐喊,也沙哑无力。
曾经的我,是那么的孤单,没有想想念的人,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是自己一个人承担与分享。可是上苍却让我遇见了那一段时光,那一段记忆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奢侈与幸福!但我却不曾好好珍惜,一直到它们远去,才发现它们已经深深的镶嵌在我的心里,一旦离开,就算是时光也永远无法抚平!
我满襟悲伤,感受着月光的抚摸,坐在窗前看云舒花开,念红颜芳影。霎时间,失足跌落于回忆的漫漫长河,现实与回忆交融,再也分不出真实的自我,找不回来时的初衷,亦加深了我的寂寞!
伏身在窗前,翻开那些在尘埃的封存中清晰可见的泛黄,突然又想用可爱的文字来记录下这段刻骨铭心,我在纸上印下的晶莹是我对这一段回忆最真的祭奠,亦是我因寂寞而悲伤的见证!
一直很喜欢沉浸在悲伤的世界里,也许只有悲伤是我最终的归宿,我习惯了将悲伤与寂寞分享,但寂寞却始终无法接受悲伤。
被时光洗尽的铅华,竟忘了过往,悲了流年,重新在我的世界里一如绝美地演绎。我循着来时的步伐,颤颤巍巍的转身回走,想再经历一次时光的洗涤,感受那最美的回忆。
站起身佯装着微笑,悲伤却愈发苦涩,尤其在寂寞的映衬下,竟显得如此的落寞,如此的苍白!
倚窗笑悲伤,原来寂寞从来都不需要悲伤,而悲伤一直以来的陪伴原来都是自作多情,而这结果,就是自取其辱。
寂寞来时无声,悲伤走时无痕。
第三篇:岁月有痕
岁月有痕 青春无悔
莱城区大王庄中学
刘志平
三十惊回首,内心感慨万千。从教近十年来,没有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也没有做出显赫的成绩,但我却能无悔的说:“我过的很充实”
98年的某一天,我的心情是激动、自豪的,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中学的校园。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与腼腆,竟把自己介绍成实习教师而惹得八年级的大孩子哄堂大笑;也还记得和学生打成一片,甘当孩子头的快乐与自豪······可是,工作了几个月后,我才发觉我的这份工作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整天面对着那一根根粉笔,一个个方块字,还得面对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等会儿又有一大堆的作业等你去批改,甚至可能还有几个顽皮捣蛋的学生需要你去教育······
教师的工作是如此的平凡与琐碎,再加上区五项素质达标时经受的坎坷与磨练,本属年轻,不曾受风雨的我,一下子受到挫折,想起在学生时代,不知道多少次在班会上、演讲台上、朗诵会上,信誓旦旦的颂扬着教师职业的伟大与不平凡;又想起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所立下的“今生一定要不平凡”的奋斗目标,不觉眼前一片茫然。毫无生气的重复,让人真的很烦!那么又是什么动力感染了我呢?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我的那一班的学生们。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曾到大槐树中学任教一年,新的环境开启了我新的工作的热情,日子虽平淡忙碌却也很充实,我试着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我渴望我能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做他们的良师和益友。仅几个月的时间,我就与我的学生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记得班上有一个劣迹斑斑的同学,经常偷拿别人的钱,大家都讨厌他,为此,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饭前饭后,堂前课后,一有机会就找他谈心聊天,不失时机的去正面引导,并让班里的同学去团结他,感化他,不歧视他。渐渐地,发现他在改变,有一天,他竟然跑到我的办公室里,哭着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改,请您多提醒我吧。”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果真老老实实,不曾再偷过。若他真的从此改了,也算我做了一件好事。因为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还要育人。我这才深感教师的责任之重,领悟到人们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切含义,也觉的平凡的教师果真不再平凡了。
真心换真心,我用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换取了一百多个孩子的爱戴。无论课上、课下,他们总喜欢和我待在一起,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总是对我倾诉,我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们。我班的女生亓宁,体质较弱,经常肚子疼,我陪她去了几趟医院并为她垫付了医药费,在我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他回家对父母一说,他的父母竟十分感动,特别是他的母亲,竟连夜赶做了两双鞋垫,托女儿捎给了我。朴实的山里人啊,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更使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最让我难忘的是26.2班的燕红霞,她是我一辈子也无法抹去的记忆。她学习成绩不太好,我就对她多了一些关心。课上经常提问她,或许别的老师对她不太理睬吧,她就对我特别的感激,总是盼着上语文课,渐渐地,她的语文成绩竟能考及格,我太高兴了,我的影响力是如此巨大,也更清楚的感受到并非影响力的问题,而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爱心,因那时,我知道,我已经做了“最好的老师”。不可否认,我对燕红霞的影响是巨大的,她越来越喜欢学语文,也越来越喜欢我,我的心开花了,比吃了蜜还甜。
记得有一次,我腰疼的特别厉害,燕红霞竟买了一贴膏药,托另一个学生捎给了我,我当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感动,但我愈来愈真切的感到,要让学生真正的去喜欢你,这并非易事,你得真正的去付出。正是我对她的关心与不歧视,终于有一天,她对我说:“老师,其实我知道,我基础太差,就是再追也考不上。可是我不能辜负你对我的期望,我做老师的学生一天我就要努力一天。”为这句话,我曾经自豪了好久。后来,在她毕业的前夕,我收到了她的礼物和一封书信,她在信中说:“老师,你虽只教了我一年,但你永远是我最爱的老师,快毕业了,送你一件小小的礼物,以作永久的纪念,老师,别忘了我,等我以后有了出息,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再后来,她果真没有考上,但她在济南找了一份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着,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知道她过的还不错,我真的挺满足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纸调令瞬间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和他们分别了。忘不了和他们分别的日子。那一天,他们的眼泪为平凡的我而流。他们把我拥到教室里,向我喊最后一次的“起立”,然后把写好的一封封书信塞到我的手里······永远忘不了科代表王敏在我额头上的深情一吻,忘不了焉国庆、张绪兴两个大男孩拥入我怀中的痛哭,忘不了焉文君“老师,别走”的话语······忘不了啊,忘不了,即使我华发满生之时,也永远忘不了那感人的一幕······学生对你好,是因为你曾经为他们真诚的付出过,他们心中才会有你。在那一刻,我知道,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了,这时我更能体会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过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得事业吧,因为他总是谦逊的吹着他的绿荫”。我愿做这绿叶,陪衬起祖国千千万万朵红花。
我真的希望,用自己的爱心赢得学生一辈子的尊重。当我走进教室,看着我那朝气蓬勃的几十张脸,我的浑身就像充了电一样,没有了疲倦、没有了心酸、心里只是想着我的这几十个孩子今天怎么样?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近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处处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请你相信,这份感情值得感激。
近十年的教学生涯,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回忆。2011年中考的前一天,也是我最难以忘怀的日子。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整齐的放着一本同学录,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同学们让我给他写毕业留言。但当我翻看的时候,一股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这是全班三十三个孩子对我的祝福,这是毕业前他们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这上面我分明看到了他们滚烫的爱心„„团支部书记宋继康写到:“老师,你永远是我的老师,短短半学期,我们班取得的荣誉都是在你的指导下取得的,都有你的汗水,有时间到我家去做客,我请你吃西瓜。”优秀女生王蕊写到:“老师,这半年来,我发现你的眼睛老是有红血丝,你是否睡眠不好?老师,保重身体,注意休息。”优秀男生贺铭写到:“铭记恩师的教诲,多读书,读好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切皆有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老师,在九年级的关键时刻,你勇挑重担,我钦佩你,向你致敬!” “老师,我们爱你,永远爱你。”当看到吴多建这个调皮又叛逆的男孩子留言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他说:“老师,半年来我一直调皮,一直让你操心,有时还和你对着干,在离别之际,我看到了你的真心,在这里向你说声对不起。”此前我还担心,短短的时间内,我是否能走进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了,此时此刻,我多想对孩子们说:“亲爱的孩子们,谢谢你们对老师的爱!能够拥有你们的爱,老师即使再苦、再累,也觉得值!”
他们给每个任课教师都留下了纪念册,包含着他们对老师的感恩与爱戴。孙霞老师看完纪念册后,她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真的是一种幸福。”还有王亚楠老师也说这是她从教以来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是的,做老师的还有比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幸福的事吗? 每当拉开抽屉,看到学生写给我的信,总是感觉暖暖的。它时刻提醒我,要一如既往的对待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它也时刻鞭策我,必须有仁爱之心,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爱心是甘泉,它能渗透、滋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暖流,它能缓解师生冷漠的隔阂。这些温暖的故事,令我终生难忘了。
说真的,当老师很累,当班主任更累,身累、心累,但是,当我走上三尺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我看到他们在我的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我被他们围着快乐地谈笑;当他们把我当成了说知心话的好朋友;当家长告诉我说:孩子变了,变得懂事听话了„„那快乐真的是从心底往外涌的,是任何物质财富都不能比拟的,我感到自己拥有了一个最美丽的世界!
人生路迢迢,教育路漫漫。我的教育故事像一条小河,潺潺涓涓,不止不息„„
岁月虽有痕,但我的青春却无悔!
第四篇: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摘要:低年级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道德意识的形成到道德行为的内化,品德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最好是不着痕迹。
关键词:提高认识利用榜样强化行为
低年级儿童,由于刚入学,对学校生活充满新鲜、好奇,在兴奋与向往中,一切却有懵懂。根据他们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低年级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能感受在班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在学习中乐学好学。这一教育,任务艰巨,也说明低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较之中高年级显得更加意义重大。但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要接受理念是件困难的事,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将等于什么也没告诉。一个外国教育家说得好:“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因此,从道德意识的形成到道德行为的内化,品德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最好是不着痕迹,以下,便是我在低年级结合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在自悟中提高道德认识
要使低年级学生明白一些道理,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一定的情趣性,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永远受低年级儿童青睐的游戏活动,便可帮助我们承载很多教育的任务。又如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角色互换等手段,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1)创设游戏情境,诱发道德情感。
最大限度的诱发学生的情感,把情感教育与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寓道德情感教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有效途径。适当创设小游戏情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深入掌握教材,更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在自我感觉中产生顿悟,提高道德认识。如第三册第四十课《轻一点,再轻一点》。其情感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懂得别人在工作、学习、休息时不能打扰。在教学时,我不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 1
把别人放在心间”,而是开展了一个小游戏:让一位同学在写字,让另一位同学去摇动他的手臂,又让四位同学在讨论数学题目,让两位同学在他们旁边大吵大闹,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之后,感受自然特别深刻,从而也就容易明白为什么不能打扰他人的道理,并能孕育起为他人着想的愿望。学文中,我们让学生掌握不打扰别人的正确道德观点,提高道德认识。学文后,我们还可以把握时机,创设几种“为人着想”的礼仪情境,训练学生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行为技能。如:
1、下课了,小红还在思考难题,小明却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小明这样做对吗?
2、老师在办公室备课,你有事找老师,该怎么做?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练一练,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怎样尊敬师长,怎样尊重同学。真正能做到“别人工作不吵闹,别人休息不喊叫,别人学习不打扰”的礼仪要求。
(2)进行角色转换,在自我调控中加深体验。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人格一般可分为表层我和深层我,或者是积极的自我和消极的自我,有时消极的自我会占上风。心理学家又指出人与人之间可以互为对方的镜子,从对方的眼里观察自己,可以获得全新的体验。低年级小学生具有自我意识的萌芽,通过角色互换,让他们学习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认识自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如教学第二册《狼来了》一课,我不是把“谎话说不得”道理直接塞给学生,也没有设计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讨论,只是让学生变为“放羊的孩子”的好朋友,“面对好朋友的遭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对好朋友自然有话好说。有的说:“我要批评你,是说谎话害了你自己,你要是不改正错误,谁也不喜欢你,不帮你,别的羊还会被吃掉。”有的说:“山下的叔叔为了救你,跑上跑下累得满头大汗,耽误了田里的活。”还有的说:“我要告诉他:“让他做一个不说谎的好孩子,不诚实就会失去人们对他的信任。”„„如此等等,还需过多分析吗?学生已然悟透了其中的道理。
二、利用榜样,在感化中实现道德迁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低年级儿童,他们模仿力极强,特别喜欢和善于模仿自己熟悉的或经常和自己在一起的人物的言行。针对这一点,我们便可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模仿中实现情感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行为教育。
(1)发挥教材中的榜样作用
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一般他们都十分崇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把英雄人物作为自己追求、模仿、学习的楷模。我们还感觉到真正的英雄人物本身往往有着健康、理想的人格,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识观具有较大影响。我们教育者就是要把真正的英雄人物或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田中构建起来,以达到使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伟人和名人的故事,有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有与小学生年龄相仿的儿童榜样,还有拟人化了的小动物正面形象,抓住这些榜样的力量可以成为道德调节的基础,诱发学生积极、向上、进取、自信等健康的心态,把榜样的精神化入学生的人格培养之中。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要善于开掘榜样人物的心里动态,激起学生的共鸣。如教材中《分橘子》一文,讲述了8岁的刘少奇因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的奖励而他又把奖来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教学时,可以从“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刘少奇的心理动态,体会刘少奇是个守纪律,不乱摘别人东西的,关心他人,愿和同学分享快乐的人。同时,让学生与小时侯的刘少奇相对照,找找自己存在的差距,以再现榜样的外部行为和特征,引起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内在需要,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又如第四册《不是为了分数》一课,讲雷锋小时侯是怎样对待作业、及时订正错题的。而雷锋这一形象学生在一年级《过桥》一文中是以“乐于助人”的榜样出现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行为辨析题来帮助学生再树一个“热爱学习”的雷锋形象,使学生明白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此外,像《公鸡的脸红了》,《大象博士请助手》这些文章,由于小学生一般都对小动物有特殊的兴趣,里面的小猫、小兔这些可爱的形象也容易成为他们乐于模仿和亲近的对象。
(2)言传身教,教师更是活榜样。
从现代教育理论来看,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言传身教比任何一种榜样都要有力量。因为小学生往往把教师的言行作为镜子,教师的情感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在小学生身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形,当父母或他人的言行与自己的言行相悖时,这些学生就会说“老师是这么说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教师做为接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富
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具有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生活中率先垂范,以真情实感和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比如教学第二册第四单元,这组课文在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不乱丢果壳纸屑,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如果在讲读课文中(如《课桌下的纸团》)直接跟学生说我们应该向谁学习不应该向谁学习,那学生获得的认识无疑是肤浅的,而且也很难使学生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但若是能让学生在讨论了谁对谁错之后,亲眼目睹到身边的人特别是老师也那么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的话,即使你什么也没说也比什么都说了其教育效果要好得多。比如看见教室地上有纸,我们不妨弯腰将它捡起,看见学生不小心掉东西在地上了,我就躬身帮她拾起递到她手上,无意中与哪一学生撞上了,赶快抢先说“对不起”等等。别看这些举动微小,却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记。此后,大部分学生将自觉仿效。这种教育是无形的,却如春雨润物,无痕无迹却已动人心弦。
三、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强化道德行为
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不能光靠课堂教学,还必须将课后延伸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班队会,家庭生活密切结合。如在群体交往中,有些低年级学生表现为害怕交往,有的表现为不会交往,有的表现为不愿交往。我们便可以结合班队课进行“爱集体”的主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投入集体中会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同时,在生活中为这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创造与同学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
再如,在学习了课文《南南在家里》后,可以开展“怎样做勇敢的孩子”主题队会,在学习了《最好马上找到他》后,又可以结合班队课拓展“关心他人”,“拾金不昧”等主题教育,加强行为指导。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不够,教育必须同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比如教学《谁洗的》,在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后,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有进行实践,锻炼自己的机会。而许多家长却是“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大事小事全包揽,再苦再累也心甘”。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品德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生活实践恰恰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桥梁。再者,低年级儿童,他们的心理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所以更需要重视在生活实践中训练道德行为能力,健全人格,并使他们意识到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
起,以“知”促“行”,达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教育无痕润心无声
教育无痕 润心无声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饶有兴趣”、“宽裕”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教学重难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4.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师生对话,初读解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
2.小结:是的,我们得到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往往很快乐。但有一种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的获得,而是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我想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获得另一种快乐。
3.揭题,指名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ǐyǔ 理解词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给予为什么会快乐呢?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了别人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反馈
(1)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段落?(交流,抽读,正音。相机理解:饶有兴趣、宽裕)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别人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哥哥 → 保罗
↓
男孩 → 弟弟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是“学习主题构建”的良好前奏,先让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别人什么?”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凸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
三、精读课文,感受快乐
(一)感受获得的快乐
1.(指着板书)保罗、男孩、弟弟都得到了别人所给予的东西,他们快乐吗?
再一次读读课文,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感知现实的基础上,又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与思维活动空间,启发学生先从“获得”的层面去体验、感受快乐。为下文对“给予”的体悟打下伏笔。
(二)感受给予的快乐
1.文中有没有写弟弟的快乐?但他的快乐你感觉到了吗?(感受到了)
2.他的快乐又是是谁给予的?(小男孩和保罗)
师:获得时是那样的快乐,给予时他们快乐吗?让我们再仔细地来研读文本:(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并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
(1)男孩快乐(重点研读以下三个句子)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2)保罗快乐
(三)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弟弟高兴,为小男孩、为保罗感动。(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指导读出小男孩的自信、自强及对弟弟的关爱之情,读出保罗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应拘泥于教材对材料展现的逻辑顺序,以及结果分析展开教学过程。因此,以这一材料为载体,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快乐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读书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题
1.圣诞夜的夜晚流光异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圣诞音乐在每个人耳边尽情流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街道。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男孩、弟弟、保罗会想些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交流)
2.是啊,分享是快乐的。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出示、齐读)“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点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交流,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重新“激活”,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再次点击“中心”,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五、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轻声读读《给,永远比拿快乐》(见课文中的阅读链接),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给,永远比拿快乐”,读了短文后你对高尔基的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是啊,给,永远比拿快乐,那么你有过因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然后交流)
给予是快乐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这样难忘的一课。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处理,短文和诗歌的补充,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并实现了思维的内化、情意的激发。努力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落实。
六、作业自选厅
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学们,你会为自己留什么作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类、引导)
常规性作业:
·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小组长那儿过关。
·同桌之间互相背诵课文。
拓展阅读
·每个同学到课外找相同主题的文章阅读。
·举行读书展示活动,把课外找到的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交流。
·课外搜集“给予是快乐的”名人名言。
三、实践作业
·今后,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予他们。
·今后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罗、小男孩学习。
2.最好的作业就是永远记住这世间最美好的语言“给予是快乐的”,向文中的小男孩、保罗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真正的幸福。
【设计意图】教学应该在学生的“需要起点”上开始,但又不能停留在“需要起点”上,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学生自设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有效引导更能激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把握了语文生活化的精髓,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