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共5篇)

时间:2019-05-14 19:2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一篇: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的方法】

1、划出表达作者观点、情感的句子。(多为议论性语句。不应是描写性语句。)

2、如果表达观点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达过于含蓄,将其改写为正面表达观点的肯定句。

3、分层,概括层意。再将层意连缀成段意。特别提示——总结段意时应考虑与文章主题的联系。

二、思考段间关系:【段间关系种类】①并列、②对比、③层进、④为下文做铺垫、⑤为上文做例证、⑥承上启下、⑦前后呼应⑧总起下文、⑨总结上文【段间关系的作用】三思考句间关系

1、复句关系:①并列关系②顺承关系③选择关系④ 递进关系⑤转折关系⑥假设关系⑦条件关系⑧因果关系⑨目的关系⑩ 取舍关系

2、所有段间关系都是用于句间关系。

四、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景物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了……的气氛。

2、衬托 / 反衬 出作者……的心情 / 感情。【抒情方式及作用】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作用:直抒胸臆——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便于读者理解。借景抒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而深沉 / 隽永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倒装、铺垫、过渡、照应、欲扬先抑、人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对比的作用:可以把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区分得更加鲜明。2衬托:①正衬:用相同的事物衬托,突出被衬者的特点(相同之处)。②反衬:用相反的事物衬托,突出被衬者的特点(相反之处)。

3、象征:

中考信息: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把握文意 概括要点应考策略:

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赏析(理解,分析作用)词语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语言上的作用(包括修辞及关键词的作用)赏析句子艺术形式上的作用的入手角度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品味人物 理解环境应考策略: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首先弄清描写的分类方法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是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1)正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2)侧面描写①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②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是最基本的一点)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进行分析。作者对所写人物所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评论,往往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④综合分析看似矛盾或者对比色彩鲜明的事件,全面评价人物性格。从阅读的角度考虑,“人心难测”,指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定性,分析时务必全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分析写法 个性解答应考策略:

(一)关于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指作者为突出主题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写作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是写作手法。它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概念主,既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也包括表达方式及用词用句等。在叙事散文中,它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乃至用词用句特点来把握。

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是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于接受,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结构曲折,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充实内容,使交代更清楚,结构曲折有致。

2、布局谋篇的技巧(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以上所有表达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既要答到其作用,还要联系文章内容,这样答题才完整。当然在考试中也要注意分值,如过渡的考查,一般来说,2分题只须答出作用,4分题则要具体化

(二)关于个性解答 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考查中体现为一种开放性的阅读试题,要求体现阅读者自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答题时可以充分发挥个性,进行自由的表达。这也并非毫无限制,它必须是对材料内容、主题、情感等多个角度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解题步骤:

1、细读。这是答题的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理解具体语境中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提炼。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重要的语言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意、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3、联想和拓展。要能在阅读中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4、表达。即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特别要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注意:

1、感受启示题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题、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也才能更深入。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合理想象题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题相吻合。方法:(1)心理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 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三人称。(3)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第二篇: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五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 散文常用的是描写、记叙、议论;议论和抒情往往为点题服务。 几种常考的修辞:

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引用、比拟

 长句:结构复杂,容量大,多用关联词语,逻辑性强,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 致,多用于书面语;

 短句:结构简单,容量小,但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表意简洁、明快、灵活,常用 于口语及文艺语体中。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2、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3、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4、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5、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6、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7、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8、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9、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10、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

①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11、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12、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13、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14、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15、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16、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17、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18、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19、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20、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21、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22、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23、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24、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25、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四)、标题作用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五)、景物描写作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④象征、暗示作用。

(六)、写作内容作用题

【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第三篇:常见的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6、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第四篇:散文:初中常见表现手法(一)

散文:初中常见表现手法

(一)【重点解析,考点直击】

语文考试说明摘录: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中考试卷当中,“分析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题型已经屡见不鲜,也作为基本语文术语掌握的情况进行考考查。

【知识点精析】 概述: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是指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分为两类: 1.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即通常说的“表现手法”。2.修辞手法的运用。

初中常见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4.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5.细节描写,对人物活动、语言、肖像等方面具有个性、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6.白描手法 7.联想想象

8.渲染、烘托、铺垫 9.反复 10.引用

11.比喻、拟人

㈠象征

【运用效果】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解题技巧】若要求解答象征义,则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体现象征物的象征义的有关信息加以综合理解判断。【示例】

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分)

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解析】

《门》第5段直接说明“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第1题“开门”和“关门”的象征意义,也才能解答第2题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原因。

㈡对比衬托

【手法特征】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人、事物(或者一个人、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描写,使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为突出、鲜明。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人、事物作陪衬。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技巧】在描述主要人、事、物时,写到其他人、事、物,一般可以从对比、衬托的角度思考、分析。分析时,先要指出对比、衬托的对象(是衬托的,要分清主次,指出以谁衬托谁),弄清对比点,最后,还要指出对比、衬托的目的,即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

【示例】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任林举《岳桦》)

【技巧运用】本题的实质要求在对比中概括白桦与岳桦的不同个性特征。从节选的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所处环境不同(命运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概括时尽量采用原文中表示性状的形容词。

【答案要点】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 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手法特征】借景抒情,即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托物言志,即借对某种事物特性的描述,寄托作者对人生、世相的看法、态度等。

【解题技巧】分析“景中情”,一是整体上把握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情感态度;二是依据景物本身的形态、色泽、声音等分析情感态度。如:暖色景物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分析“物中志”,主要依据是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的个性特色,以及对这种个性特色的态度。

【示例】

简要分析画线部分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

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雷抒雁《麦天》)

【技巧运用】画线句“鲜红的收割机”“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湿润的麦秸香”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现代麦收生活画,亮丽的词语、火热的生活里,涌动着作者对麦天的喜爱和对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欣喜之情。

【答案要点】作者借火热的丰收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麦天的喜爱和对农村生产工具变革的欣喜之情。

㈣细节描写

【手法特征】细节描写,指对人物活动、语言、肖像等方面具有个性、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解题技巧】从细节探求人物的性格、心理,分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把握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等。

【示例】

根据文段内容,分析画线语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我没喝,也没吃。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高吉波《雪地里的红棉袄》)【技巧运用】这里作者写了嫂子的两个富含深情的细节,是细节描写的妙笔,主要目的是突出嫂子的个性,因此,我们可以从细节与人物个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两个鸡蛋”看心灵,看道德,看人性。

【答案要点】“两个鸡蛋”在这里是十分耀眼的“道具”,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它昭示着嫂子善良的心灵、朴实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第五篇: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范文模版]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

⒈ 托物言志:

特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例如: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⑵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 梅》)分析表达作用:⑴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⑵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用典:

特征: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动静结合:

特征: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①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分析表达作用:①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②诗中以声衬静,没有鸟啼、钟声难以反衬出静,更不能反映出诗人羁旅的乡愁。

虚实结合:

特征: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如: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歌中的“实”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如:②、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诗歌中的“实”就是《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如:③、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诗歌中的“实”就是《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分析表达作用: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⒌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特征: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分析表达作用: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⒍ 正侧描写:

特征: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如: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析表达作用:①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例如:②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⑵

⒎ 借古讽今:

特征: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例如:①《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三乔。”②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表达作用:①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②这首诗寓托幽远,咏史与感发巧妙对接,情韵俱妙。

⒏ 抑扬:

特征: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例如:①“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②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②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⒐ 想象:

特征: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分析表达作用: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⒑ 联想:

特征: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分析表达作用: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3]

⒒ 渲染:

特征: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分析表达作用: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⒓ 象征:

特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例如:①“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②于谦的〈石灰吟〉

分析表达作用: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①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②整首诗作者以石灰为喻,托物言志,表面看句句写石灰,实际是借助石灰象征自己为报效祖国,甘愿经受苦难和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

③ 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⒔ 衬托:

特征: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层层推进,反衬以动衬静,以乐写哀。

例如: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③“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②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③

作者以“人闲”的静谧气氛,来衬托“落花”的飘摇风致,以鸟鸣来衬托夜间春山的空寂。

⒕ 对比 :

特征: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例如:①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②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③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宋•欧阳修《画眉鸟》)

分析表达作用:①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②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③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⒖点面结合:

特征: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表达作用:《江雪》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16.侧面烘托:

特征: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例如:①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③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分析表达作用:①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烘托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②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烘托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③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

17.以小见大:

特征: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特点:一是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联想,东风驰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二是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

例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分析表达作用: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 “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下载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分析方法及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学案

    分析散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散文的基本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总结本考点的常见题型,形成基本答题模式,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准确......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23种常用表现手法盘点 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

    散文表现手法教案

    散文阅读复习——常见表现手法 张红梅 【复习目标】 1、梳理常见表现手法 2、指导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 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见表现手法 铺......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 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明确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主......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相关内容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

    散文表现手法运用

    散文的表现手法多端,理论仅仅是个方法,实际要在运用中慢慢去把握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散文表现手法运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散文表现手法运用1、从全文看,XX件事在内容和......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

    常见的语文表现手法)

    几种常见的语文表现手法 1、烘托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