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鸦喝水》的片段案例分析
《乌鸦喝水》的片段案例分析
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师: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生读句子)
生:乌鸦是一个一个地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师:“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放了许多个。师:(示意第二位发言的同学)请你来放给大家看一看。(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小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师(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生(齐):是。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师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师:瓶子里的水怎么样? 生:升高了。师:很快升高吗? 生:是慢慢升高。
生:是一点一点地升高。
生:放进一个小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小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 生(齐):渐渐。
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生:小石子放进水里,沉到水里去了。生:小石子沉下去,水就升上来了。
生:小石子沉下水,占了水的位置,水没地方住,就跑上来,升高了。师:想得好,也说得好。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生: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生: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会渐渐升高,我就可以喝到水了。
师: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在本课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
低段的儿童特别喜欢提问,而且求知欲很高,本课的安排正是抓住了“一个一个”“渐渐”的理解,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瓶中水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师生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乌鸦喝水案例分析
请看《乌鸦喝水》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我觉得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筋,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真好,说明你们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了。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师:对呀,正因为它勤快才找到了水。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向它学习。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师: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很好。还有谁说?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师:你们说的真好!
请你简要评析这个教学案例,并谈谈对你教学的启发。
答:正如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既要重是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此案例中的教师出的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非常好,极具开放性,完全遵从了这一教学理念,尊重了孩子们的个人体验,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
“ 新课标”中对阅读的评价也有相关建议,建议中说:“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及阅读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课程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而案例中的教师在评价的处理上就瑕瑜互见了,首先当四名同学谈到乌鸦聪明、爱动脑筋、勤快、有些不讲卫生时,教师给出的评价很恰当,表扬他们爱动脑筋、想法独特。但最后两名同学说乌鸦愚蠢、叫声烦人,教师竟然也给出了肯定的评价,就欠妥了。教师的评价的确应该以鼓励为主,但当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时,教师一定要恰当的纠正和提示。
这个案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首先语文作为教师一定要读熟新课标,严格遵循教学理念进行常态教学,做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尊重孩子们的独特阅读体验。在教学评价上一定要恰当、科学,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生的发展。(辰昌路小学王洪杰)
第三篇:乌鸦喝水案例分析
《乌鸦喝水》案例分析
尉氏县蔡庄镇后黄小学 张芳
背景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只可爱的乌鸦,一只爱动脑筋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重点
认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学设计思路
《乌鸦喝水》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这是一篇传统的课文,如何突破传统,运用新的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是教学本文的关键。首先由看动画片引入课题,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逐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盎然中体味和收获。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贴乌鸦图)。学生看图
老师还给你们带累了一个有关乌鸦的动画片呢,你们想看吗?(想)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故事,看谁听得最认真。(多媒体出示课文动画)
片段分析:“学习的最好时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布鲁纳)。因此导入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并且对客观的视觉刺激非常敏感。“出示乌鸦图”“放动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在美的情境感受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识字
(聪明的乌鸦想要和同学们交朋友,他提着自己想办法喝到的水,来请同学们了,可是呢,它想先考考同学们,你认识他们吗?)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善于观察的同学看一下,为什么乌鸦会把这些生字放在不同的瓶子里呢?
3、老师和同学们来一个猜字游戏:(1)瓦片层层并一起。(2)水车千斤重。(4)力字外面有个八(3)看动作:喝,渴。生字认识了,到词中你还认识吗?
4、游戏:抢读比赛,开火车,哪个词在屏幕上飞出去,抢读。片段分析:读正确的字,读通顺课文的句子,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给学生创设乌鸦和同学们交朋友的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学习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和游戏,帮助学生认读词语,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调动了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自然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课文
生字词同学们掌握得不错,现在我们就和课文这只聪明的乌鸦去交朋友吧。看,乌鸦在看什么呀?
1、(出示多媒体课件1:天上挂着一个红红的大太阳,一只乌鸦流着汗水在天空飞来飞去,边飞边叫。)平时你们出过汗没有? 出过汗之后有什么感觉? “到处”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假定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小乌鸦,你怎么表现它找水的辛苦啊?
2、(出示多媒体课件二)乌鸦正在干什么?为什么它喝不到水? 同学们你用自己的水瓶做实验,用手当乌鸦的嘴。(学生做实验后汇报。指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
3、(出示多媒体课件三:乌鸦喝到水了)
(1)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你能用实验验证一下它的做法吗?(2)从这里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你想对这只乌鸦说什么?以后你遇到难题的话怎么办啊?(3)男女生分别朗读和同桌赛读这两段,指导学生朗读
4、你还有别的办法帮助乌鸦吗?
5、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片段分析: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情感的感悟以及难点的掌握。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在课堂中,先让学生看了多媒体,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乌鸦用这种方法是否能喝到水?这种方法好不好?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体会乌鸦的智慧和勤劳。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这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掌握了运用语文的规律。
(2)学生的实践经验不一样,情感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本环节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份转换成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文中角色的情感,再这种以新的感悟促朗读。
学生在此环节,表现积极,乐于表现自己。由学生的读和说可以看出学生掌握较好。课后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的教学,他更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来教学中我先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教学开始,我就出示乌鸦图片,出示多媒体课件,动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样优良的情感准备中,让学生去读书,能不声情并茂吗?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新课标的重要课题。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合作,因此我在课堂上就让他们同桌两人分一组,这样既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有大大提高了合作能力。课堂设计中我也尽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如在朗读课文体味乌鸦的情感变化时,我让同桌赛读,展示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理解。我觉得这也是我这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
第四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教学中重难点 重庆大足宝兴小学吴洪琼
《乌鸦喝水》案例片段:
过渡:你看乌鸦它找到了水,可是却没喝着水。(教师点击课件图)它为什么会喝不着水呢?它遇到什么困难呢?(板书)小朋友再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句子,动笔画一画。
师:把你划出的句子读读,并且感受一下,当时乌鸦的心情;谁愿意来读这句,你为什么这么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特别好,听出来了,好像真在想办法呢!
师:你为什么加上这样的手势?生:乌鸦喝不着水,很着急。师:对呀,你看这只乌鸦确实很着急。可是光着急有什么用,我们应该要想办法呀?乌鸦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现在请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二、三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同桌说说?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同桌练读二,三自然段,并交流乌鸦想的办法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指生回答,教师点拨课件播放内容):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着水了。
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乌鸦怎么想到用石头呢?生: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生: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
师:对了,为什么小石子放进水中会升高吗?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研究一下。(教师出示瓶子与石头,教师演示放进一个石子)
师: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吗? 生:不是。生:一个一个连续放。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现在小组合作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小组合作研究)
师:刚才你们发现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水升高了。生2:我发现水是慢慢升高。生3:是一点一点地升高。生4: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生(齐):渐渐。(课件出示句式)师: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生:太阳渐渐升起。生:小鸟渐渐长大。生:树叶渐渐变黄。师:你看,乌鸦用这个办法解决了困难(板书)它喝到了水了?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也来分享乌鸦的快乐,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案例反思:在《乌鸦喝水》一文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远教资源的优劣,创设出来的动画情景,直观展现了课文内容,随着一幅幅动态、形象的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乌鸦遇到困难会想办法,突出了它的聪明;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在瓶子里,从而突出了它的耐心。用这种教学手段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避免
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农远资源运用到课堂中辅助教学,能够充分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假设与推断,引起想象与联想,发展发散与聚合等思维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从利用资源教学方面,我想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此次的培训学习,能给予我们教师相互交流的一个机
会;会加深教师对数字教学资源的认识;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2、让各村小教学点的孩子接受更丰富,视野更宽阔,教
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能更有效
地引导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有效地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3、能更好地开好开齐各门课程,使广大农村孩子受益,感受国家给予的恩泽。
第五篇: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教学案例 简介
《乌鸦喝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想办法用小石子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乌鸦喝水》又是一篇传统课文,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是本节课我教学的重点。学习者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一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始阶段,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面对北师大版的新教材,他们也很不适应。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差,课堂维持时间也比较短,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自己也掌握了一些好的识字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老师和自己的努力下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素养,对语文也产生了兴趣,喜欢上语文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乌鸦喝水》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第13“手和脑”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经过前面12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本册的大部分生字,对于学习生字也掌握了好几种方法,如:看拼音识字,问别人,拆字组合,组词说句子等好多方法。他们已经能够自己独立的阅读比较简单的文章,同时他们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读书姿势等。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乌鸦喝水》虽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借助拼音熟练地读下来,几乎全体学生读后都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乌鸦这么做的理由和好处。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相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开动脑筋,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新的课程理念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动脑——动手——再动脑的过程使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综合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学习15个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斜钩。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变“我要学”为“要我学”,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因此,在设计《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看动画片,导入新课。其次,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朗读的前提是识字,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识字,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互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读中识字的效率。同时,我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小组交流与合作功能,尽可能达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校有用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充分利用最实际的教具——生字卡片,不是说“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的吗?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贴乌鸦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乌鸦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
2、放课件:讲述课文内容。提示:这个动画片讲的就是《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乌鸦喝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单元的《乌鸦喝水》。(齐读课题)【说明: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且对客观的视觉刺激非常敏感,“出示乌鸦图”,“放动画片”足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产生浓厚的继续了解、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听读课文识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课文?(想)
2、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拿出铅笔边读课文边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
3、刚才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不认识的字,你们愿意把他们学会吗?(愿意)
4、请大家做好读书姿势,我读一句,你跟读一句,注意听你刚才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5、不认识的字少了几个吧?现在一定有同学会读了吧?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读)
6、大家刚才读得可真认真,下面就请同桌相互当小老师,如果同桌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如果同桌读对了,你就在课文后面给他画颗小红花。
7、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课文。【说明:朗读的前提是识字,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识字,利用同桌互帮的形式,充分发挥双方互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读中识字的效率。】 〈三〉识词、认字
1、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鼓励鼓励自己。现在看大屏幕,请你自己读读红色和绿色的词语,愿意读几遍就读几遍。
2、请小老师带读。
3、游戏:抢读比赛、“开火车”、哪个词飞出去,抢读。
4、接下来,请大家边读边摆字卡,认识的放在第一排,不认识的放在第二排。
5、摆好后,不认识的可以向小伙伴请教。
6、你们都学会了吗?我们做一个举字卡的游戏。
7、谁来说说“渴”和“喝”怎么区别?用“处”组词。
8、指字游戏。
9、指导学生观察“找”字的结构和笔顺,认识新笔画(斜钩),书空“找”字两遍。
10、做“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说明:学生从课文里面直接抽出来认,有一定难度。当学生熟读课文后,缩小语境,从文中抽出词语让学生认读,通过多种形式和游戏,帮助学生认读词语,最后抽出生字进行识记,这就是通过不断缩小语境使学生自然地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四〉实践、小结 通过今天读课文,你们知道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吗?做一个实验,看看用乌鸦的办法能喝到水吗?
是啊,只要你们遇到事情肯动脑、勤动手,你就一定能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手和脑是我们最宝贵的两件宝啊!
【说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通过动脑——动手实践——再动脑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读课文,并认识了15个生字。通过本次教学,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1、低年级教学主要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教材中安排的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其主要意图是为识字教学设计的一种语言环境,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识字。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识字、写字放在首位,尽可能的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2、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学生地自主合作精神,不能牵着学生走,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生字。听课老师的反馈
虽然重视了自主识字,但课堂上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老师还是有点不敢放手。还有读课文的时间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