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难忘的泼水节 说课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芦湖赵店小学 于爱青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 ”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二:教学目标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纲。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和周恩来周总理并不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观看泼水节的有关视频。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根据我班的情况,我制作了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几张泼水节的图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先让学生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老师再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1961年的泼水节对他们来说是最难忘的,今天我们就走进1961年的泼水节,看看为什么那一年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难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认读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小组合作,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展示交流:
1、根据自己初读课文的体会,说说自己的理由,读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后简单评议。随机展示搜集的周恩来的资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高兴。)
2、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指导书写生字:凤凰
过度;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在1961年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这让人怎能不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引出第三环节。
四、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一)思考问题小组展示交流:
1、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句子三: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四: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3、指导朗读: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周总理来了,人们的心情怎样?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2)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指导朗读。句子一: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周总理的亲切、和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什么情况下谁笑容满面的出现在你的眼前?用笑容满面来说话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
(3)想象: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1)象脚鼓什么样?(课件说明)
(2)通过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总理同傣族人民心连心。句子三: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学生知道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也就代表着你收到的祝福越多。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幻灯:当周总理把水洒向孩子,总理祝孩子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老人,总理祝老人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总理祝小伙子____。总理还把水洒向__,祝__。)通过一种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既发展语言,锻炼概括能力,又鼓励个性化的不同理解。目的;引导感悟周总理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祝福总理健康长寿。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总理。
3、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五、感悟“难忘” 学习6、7、8段。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是呀,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总理和傣族人民泼出去的仅仅是水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总理爱人民。傣族人民爱总理)
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号的用法。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感悟升华: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 板书
13、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心连心 傣族人民
六、当堂达标练习(出示课件)
第二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看得出,老师也是尽量在课堂上营造这样一种欢乐的氛围。因为学生无法感受,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好几次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如“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是怎么过的呀!我们先到大街上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在开始泼水时,老师请大家联系插图,让大家说说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既激发了小朋友的一种表达的欲望,也会让孩子有一种比较真切的感受,而且也更能拉近孩子与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更好地理解文本。老师在教学中也是尽量让孩子能成为傣族人民中的一员,让学生想像“如果你们也在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中间,你们会怎样去玩水呢?”“假如,泼水节那天,你就在现场,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获得欢乐的体验,更能加深学生对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泼水的意义的理解。
另外老师比较注重朗读体会。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突出文章的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体会,以读为本,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然还有一些其它一些细节的方面,老师也花了不少的心思。比如导入,运用用词说话很巧妙地让学生回忆了第一段的内容。运用表演理解“灌”这个动词。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生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接下来我就提出自己在听完这课后两个不成熟的意见。
1、在读第二节一边读,一边画,一共几句话。我觉得 这个问题没有具体的指向性,是否可以不要。接下来老师提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身上湿透了,脸上却笑开了花?”我觉得提得比较突然
2、在体会傣族人民那份急切高兴的心情时,可以联系一下实际,比如说当学校里要组织孩子去春游时,举行文艺汇演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有了实际的体验,或许能更好地体会傣族人民当时那种高兴和急切的心情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的感受,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见谅,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难忘泼水节》评课稿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1孙老师是一位热情阳光、教态亲切、语言简洁富有童趣、很具亲和力的年青老师。她以轻松明快、活泼的风格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孙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语言丰富,符合低年级的心理特征。较好地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是一堂自然清新,本色的语文课。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惊喜,让人为之眼前一亮。我准备撷取以下三点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情境,打造轻松有活力的课堂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孙老师正是创设了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场面,在欢乐的表演中,在一段段令人欢欣鼓舞的文字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参与到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中,和他们一起欢度这美好的日子,课文中的生字,也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这个泼水节上跳跃着。比如,在教学"祝福"这两个字时,出示了"祝福"历史演变。重点讲解了"礻"和"祝"字的含义,孩子们听的认真入迷,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轻松的记住了"祝福",更记住了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彼此美好的祝福。
二、寓教于乐,铸就儿童快乐学习梦想
在集中识字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活泼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读一读生字,给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权,拔萝卜游戏识字游戏,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摘苹果识字游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图文并茂,紧抓学生的目光。在教学课文中把生字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便于学生记忆,在做游戏的同时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难点,这真是一举数得。
"笑容满面"词语的教学更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孙老师先出示周总理的图片,然后然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把看到的说出来,当孩子们说到表情的时候,孙老师抓住机会说:"像周总理这样开心的笑着就是笑容满面的",引导孩子们理解"笑容满面"的意思,不知不觉中又掌握了一个词语,避开了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孙老师正是创造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轻松的环境,采用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乐趣与生机,让孩子们喜欢学习生字,认识词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三、风格独特,展现扎实有效的教学基本功
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
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值得学习、借鉴!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2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教学情境的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上周,听了杨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难忘的泼水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学情境的变化给教师、学生带来的乐趣。
新课一开始,杨老师就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当草长莺飞的时候,当火红火红的杜鹃花开了的时候,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把学生带入了傣族人民热闹的泼水节当中。接着老师领着学生和傣族人民一起欢迎周总理,孩子们用最动情的声音呼唤着总理。胡老师适时出示挂图,孩子们结合课文与挂图看到了总理朴素的装扮,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
打好了感情基调,在学到周总理为人们祝福那一段的时候“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杨老师突然角色一变,她佝偻着腰背,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现在我是一位参加泼水节的老奶奶了,你是总理,你会怎么祝福我呢?”学生们都被老师精彩的表演逗乐了,不久,一支支小手举起来了。只见一个小男孩边说边做动作:“我一手端着┄┄一手拿着┄┄,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一阵掌声顿时响起,后面的学生也迫不及待,有的说:“我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有的说:“我祝您健康长寿,万事如意。”杨老师频频向孩子们点头致谢,接着她又摇身一变:“孩子们,现在我是一位小伙子了,你会怎么祝福我呢?”孩子们又笑了,有的说:“我祝你工作顺利,生活快乐。”一位小女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祝你找到一个好媳妇。”幽默的话语引得在场的老师、学生开怀大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杨老师又变了,她很童趣地说道:“现在我是一位小姑娘了,你会怎么祝福我呢?”小手又纷纷举起来了,有的说:“我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向上。”有的说:“我祝你天天开心快乐。”孩子们有道不尽的祝福,胡老师及时引导:“是啊,无论男女老少都收到了总理的祝福!”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总理对人民的爱,这次泼水节是多么令人难忘啊,从而紧扣了课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
当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课程也就适应了学生的发展。胡老师的这节课抓住了“祝福”这一契机,巧妙地扮演了几个角色,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当中,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使学生明白了要学会为别人祝福,从而也感受到了总理对人民深沉的爱。这就是说,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把知识、能力、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3听了何玲静老师一节《难忘的泼水节》,我真是收获良多,这是一节比较扎实的课,何老师的课让我感觉是眼前一亮,在此我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里的收获吧:
一、真实、有效、扎实:何老师上课不搞花架子,摒弃了以往公开课的虚假,还原真实的课堂,踏踏实实教学。
二、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每每把学生读书的热情调动起来。读的形式很多,有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赛读、齐读等等。
三、重视了引导读忽视指导读。虽然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读书但指导不够。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老师没有利用这些词语让学生发现总理的可亲,而是老师告诉学生总理是可亲来引导朗读。
建议:
一、忘记了词语句式的训练,也就是双基的训练。如“一条”跟“一条条”的比较,“一手······一手······”的理解,跟“一边······一边······”的.比较,等等。
二、课堂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把握课堂生成。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411月27日,年轻的成欣欣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对于这次“青鸿欲飞展风采”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我们师徒高度重视,授课一周前成老师就开始为这节课做准备,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制作课件,然后我们一起讨论完善,初步确定了上课思路。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这节课设计新颖,结构完整,用时分配合理,环节紧凑,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现就成欣欣教学过程谈几点感受:
1、从老师的个人素质来看,成老师整节课精神饱满,仪态大方,态度谦和,她尊重学生,关爱学困生,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整节课师生关系洽融洽,课堂气氛活跃。
2、成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字词教学比较扎实。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多种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让学生理解词义,并通过学习说句子,在句子中运用字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练习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练说“这是一个的泼水节。”既巩固了字词教学效果,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内化积累。又如,在学习课文第2段时,成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具体语句,初步领会句子的意义,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3、朗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整节课成老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反复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需要改进之处:
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课堂应变能力,有时会忘记一些细节,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和引导,板书不能及时出现,课件播放与教学进度不符,有感情朗读环节忘记等。这些方面还需今后进一步努力改进。
2、教学设计时能紧扣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预设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但实际操作时又将课文进行过细的解析,逐句讲析体会,显得课堂教学琐碎杂乱,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理解。
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也是我们师徒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难忘泼水节》评课稿5今天,我在坟台中心校参加了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决赛,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飞跃似的提高。懂得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高科技紧密融合的好几点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张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课堂教学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我总喜欢把自己和同行的人相比较,回归平静,才理解年轻的张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一、课堂上年轻老师少有的平和大方的态度,常话说得好:"老不看三国,少不谈水浒"。张老师的课不张扬、不浮夸,教学流程像起伏的远山,平静的潭水一样有内涵和深度。丛生字词认读到句段文本的解析,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哪怕是在开"小火车"的识字教学中也能用"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的温馨的话语来导入。
二、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广度和深度,比如:对"祝福"一词两个字的偏旁的辩论,就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多音字"铺""盛"的注音和组词的拓展就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点。
三、同时,张芹老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研读,有让我佩服的地方。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在课堂上展开对一个自然段文字的分析,能够弥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短文阅读的短板。比如:在解读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大胆的提问:可以用"走来"代替"赶来"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呀?再如:生活中你看到什么时候、在哪些场合要铺上红地毯呀?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小学生说话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大语文目标!
第四篇:《难忘的泼水节》课标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
课标分析
肥城市老城中心小学
张杰
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目标(1、3、4、6条)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二)阅读目标(1、2条)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包括《日月潭》、《葡萄沟》和《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课文,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承载着识字写字和阅读理解的任务。本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思维也很活跃,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看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殊性。一是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识字量不多;二是小学生年纪小,心理发展波动大,贪玩好动,自我控制力差。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盎然的阅读兴趣,教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实施人性化的阅读评价,使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其基础性和熏染性的作用。
三、《难忘的的泼水节》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泼水节的图片资料。2.学生准备:读熟课文。
第五篇:2017《难忘的泼水节》观课报告
《难忘的泼水节》观课报告
听了王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精彩至极,使我受益匪浅。尚老师在这节课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纵观这堂课,精彩纷呈,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在轻松有趣中学到了知识和方法,学习方法很好。
“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同时,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泼水节令人难忘的语句之后,尚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读词句,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如“敲起”“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神情“笑容满面”;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可敬。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在教师的授课中注重师生 情感的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注重师生学习过程的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教具、范作典型。升华。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能真正引领学生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我们静心思考,提高指导语言的有效性,真正引领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表达出独特的感受,切实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来表扬学生,口头的语言表扬也都是多种多样的,激发读书的热情。整节课都读书朗朗,学习气氛浓厚,课堂学习效率高。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令我受益匪浅。我们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远,研修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我们要不断摸索、创新,以更好地方法托起我们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