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结构施工税务筹划
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钢结构建筑工程营业税政策前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2009年1月1日之前的政策规定
2002年9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文件,即国税发[2002]117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该文件明确了对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对钢结构建筑行业来说,主要指金属结构件,包括活动板房、钢结构房、钢结构产品、金属网架等产品)、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应征收何种流转税的问题。
文件指出:纳税人(本文指一般纳税人)以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装饰、修缮等工程总包和分包合同,下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时,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下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不包括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自产货物和增值税应税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
1、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
2、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
凡不同时符合以上条件(简称两条款)的,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以上所称建筑业劳务收入,以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上注明的建筑业劳务价款为准。纳税人通过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同时,将建筑业劳务分包或转包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对其销售的货物和提供的增值税应税劳务征收增值税;同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单位和个人,应扣缴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建筑业劳务收入的营业税。据文件精神,只要是满足文件规定两条件的纳税人的销售行为都应视为混合销售行为。按文件规定,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应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并分开缴纳流转税,否则,只能计征增值税。
举例:A企业厂房由B建筑公司(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资质)2008年12月中标厂房工程,工程标的3000万元,其中钢结构材料2000万元,建筑劳务1000万元。按照原《增值税暂行条例》政策规定、国税发[2002]117号文件规定:B建筑公司应税营业额为3000万元,实际需要缴纳增值税为2000×6%=120万元,营业税为1000×3%=30万元。
若A企业厂房由C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施工(不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按照原《增值税暂行条例》政策、国税发[2002]117号文件规定:C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应税营业额为3000万元,实际需要缴纳增值税为3000×6%=180万元。
二、2009年1月1日后政策规定
为便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新《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和《营业税条例实施细则》分别对混合销售行为进行了界定。
新《增值税条例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它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
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新《营业税细则》第七条规定: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七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缴纳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缴纳营业税
从上述条款内容可以看出,新的两个《细则》继续维持对混合销售行为处理的一般原则,即按照纳税人的主营业务统一征收增值税或者营业税。但又进行了特殊规定 :
新《增值税条例细则》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同时在新修订的《营业税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原政策规定,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增值税应税劳务和营业税应税劳务应分别核算销售额和营业额,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应一并征收增值税,是否应一并征收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确定。此次修订,将这一规定改为,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别核定货物、增值税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也就是说只要是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无论是否有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无论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中是否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都应分别征税,不需要再“列举”自产货物的范围了,国税发[2002]117号第三条已成为多余的了。因此,国税发[2002]117号文中列举的不征收营业税的自产货物(第三条)被《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有关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清单的通知》(国税发[2009]7号)文取消,但具体操作还需按国税发[2002]117号文规定程序办理。
因此,在现行政策情况下,如果建筑企业进行钢结构房施工应全额征收营业税,如果是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进行施工,对自产建筑材料部分应征收增值税,对建筑劳务收入和其他外购建筑材料部分应征收营业税,如果建筑安装合同中未注明货物的销售额和劳务金额的应由地税机关核定其劳务金额。
假设上述例子工程由建筑施工企业B公司进行钢工程施工,B公司应纳营业税为3000×3%=90(万元)。
假设上述例子工程由建筑材料生产企业C公司进行施工,外购材料500万元,C公司应纳营业税为1500×3%=45(万元),C公司应纳增值税为1500×6%=90(万元)。
可见,新增值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出台后,对纳税人提供钢结构工程施工的营业税计税营业额更全面更规范。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工业园区的迅猛建设,固定资产投入的急剧加大,一幢幢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涉及相关的税收政策这些年也发生了变化:
2002年9月1日前,根据原《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原《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四)项、第二十条的规定,将自产的钢结构房产品用于承包的建筑工程项目(包括地坪在内的总工程),应该按视同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同时,根据原《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因此,对于钢结构房工程来说,当然应该按照包含钢结构房价款在内的总工程款作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这样,对钢结构房来说确实就存在重复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的问题。
为了避免重复征税,国家税务总局于2002年9月下发了《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文中列举了自产货物的范围:
(一)金属结构件:包括活动板房、钢结构房、钢结构产品、金属网架等产品;
(二)铝合金门窗;
(三)玻璃幕墙;
(四)机器设备、电子通讯设备;
(五)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自产货物。
该通知不仅在第三条进一步明确了钢结构房属于“货物”,而且在第一条和第五条明确规定:自2002年9月1日起,凡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且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的纳税人,在以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时,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对不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或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未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的,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
但在执行中,由于国、地税部门等原因,对于此种情形,容易出现增值税和营业税重复征收的问题,给纳税人产生额外负担。
为便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和《营业税条例实施细则》分别对混合销售行为进行了界定。
新《增值税条例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它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
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新《营业税细则》第六条规定: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七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缴纳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缴纳营业税
从上述条款内容可以看出,新修订的两个《细则》继续维持对混合销售行为处理的一般原则,即按照纳税人的主营业务统一征收增值税或者营业税。但对又进行了特殊规定 :
《增值税条例细则》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同时在新修订的《营业税细则》第七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一)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原政策规定,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增值税应税劳务和营业税应税劳务应分别核算销售额和营业额,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应一并征收增值税,是否应一并征收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确定。此次修订,将这一规定改为,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别核定货物、增值税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也就是说只要是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无论是否有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无论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中是否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都应分别征税,不需要再“列举”自产货物的范围了,国税发[2002]117号第三条已成为多余的了。因此,国税发[2002]117号文中列举的不征收营业税的自产货物(第三条)被《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已失效或废止有关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清单的通知》(国税发[2009]7号)文取消,但具体操作还需按国税发[2002]117号文规定程序办理。
因此,在现行政策情况下,如果建筑企业进行钢结构房施工应全额征收营业税,如果是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进行施工,对自产建筑材料部分应征收增值税,对建筑劳务收入和其他外购建筑材料部分应征收营业税,如果建筑安装合同中未注明货物的销售额和劳务金额的应由地税机关核定其劳务金额。
税务总局加强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
建筑业营业税筹划案例评析
建筑安装业涉及的增值税问题总结
2010年建筑安装业自查提纲
建筑业税收业务规程
房地产、建筑业营业税税收政策讲义
建筑业营业税规定新变化
第二篇:税务筹划习题
某企业通过合同的正确签订实现节税的案例分析
(1)案情介绍:甲企业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的制造,其中某部件是该企业核心专利技术,需对外合作加工制造。为了保证该部件性能符合本企业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出于管理的需要,防止核心专利技
术泄密,该企业决定请一家模具厂为其专门设计制作生产某部件的模具,甲企业从模具厂购买模具,然后交给部件制造商乙企业,由乙企业按照甲企业的要求生产某部件。2013年4月,甲企业主营业
务收入6000万元,成本5200万元,取得进项税金800万元,其中购进模具10套,采购成本500万
元,取得进项税金85万元。现甲企业和乙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中面临以下两种合作方式的选择:
方法一:甲企业采取出租的方式,将模具租赁给乙企业使用,甲企业向乙企业收取模具租赁费。
假设甲企业支付乙企业加工某部件的单位劳务费为1800元/件,10月份产量为5000件,甲企业支付
某部件的劳务费为900万元,模具单位租赁费450元/件,收取模具的租金为225万元。
方式二:甲企业在支付乙企业部件加工费中剔除提供使用设备的价值,不收取模具租赁费。假设
甲企业提供给乙企业使用的模具单位租赁费450元/件,在支付乙企业的加工费劳务中作扣除项处理,扣除模具租赁费后,某部件的单位劳务费为1350元/件(1800-450),10月份产量为5000件,甲
企业支付乙企业某部件的劳务费为675万元。甲乙企业在协议中到底约定哪一种合作方式更省税呢?
(2)涉税分析 :方式一的甲企业应纳税费分析:
1、营业税:租金225×5%=11.25(万元)。
2、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一)项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
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
中抵扣。模具的出租业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应税劳务范围,为非增值税
应税劳务,因此,购进模具支付的进项税金85万元不得抵扣,作进项税转出处理。
营改增非试点地区的企业:6000×17%-(800-85)=305(万元)。又根据营改增的税收法律
规定,出租动产按照17%计算销项增值税,也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营改增试点地区的企业:6000×
17%-800=220(万元)。
3、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营改增非试点地区的企业:(11.25+305)×(7%+5%)=
37.95(万元)。营改增试点地区的企业:(11.25+220)×(7%+5%)=27.75(万元)。
4、企业所得税: 营改增非试点地区的企业:[(6000-5200)-900+225-(11.25+37.95)]×25%=18.95
(万元)。营改增试点地区的企业:[(6000-5200)-900+225-(11.25+27.75)]×25%=21.5(万元)。
5、应纳税合计: 营改增非试点地区的企业:11.25+305+37.95+18.95=373.15(万元)。营
改增试点地区的企业:11.25+220+27.75+21.5=280.5(万元)。
方式二的甲企业应纳税费分析:
1、增值税:6000×17%-[800-(900-675)×17%)]=258.25
(万元)由于甲企业购进的模具无论是甲企业自用,还是提供给乙企业使用,都是用于甲企业的增
值税应税产品(设备),因此,该设备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
2、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258.25×(7%+5%)=31(万元)。
3、企业所得税:[(6000-5200)-675-31)]×25%=23.5(万元)。
4、应纳税合计为258.25+31+23.5=312.75(万元)。
从以上涉税分析可知,营改增非试点地区的甲企业,如果合同中约定的合作方式是第一种,其比
第二种合作方式要多缴373.15-312.75=60.4(万元)税款;营改增试点地区的甲企业,如果合同
中约定的合作方式是第一种,其比第二种合作方式少缴纳280.5-312.75=-32.25(万元)税款。因
此,合同决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决定税收的多少,企业要降低税收,必须从合同的签订开始。
第三篇:税务筹划心得
心得总结
在本次《税务筹划》课程实训中,我们组讲解的是第八章“跨国税收筹划概述”中的第一节“8.1跨国税收筹划的概念”。在这一章的实训中,我们对跨国税收筹划有较深的了解,虽然本节内容不多,但是想认真了解好这一节内容,并且对之进行讲解,需要学习了解的不仅仅是本节的内容,需要把本章后续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很好的对这节内容做出一个详细的概述讲解,每章内容的首节是对后续内容学习的铺垫,所以学习好本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从理论知识的内容上去自学,根据老师的PPT内容以及书本上的知识点去学习,不懂的通过百度去了解。根据自学的内容,我们将我们需要讲解的这节知识分为了四点,分别是“跨国税收筹划的概念”、“跨国税收筹划的特征”、“跨国税收筹划成因”和“跨国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我们了解到跨国税收筹划是税收筹划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是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别与漏洞,以种种公开的合法手段减轻国际税负的行为;以及它具有:筹划目标的综合性、筹划环境的复杂性、筹划方法的多样性和筹划人员的专业性的四个特征。总而言之在理论知识内容方面,通过自己的学习对本章节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印象。
然后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我们也颇有收获。首先是知识上,同样制作PPT也需要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了解,相当于是把理论知识从新温故了一遍,在每张PPT的制作上,不仅要内容适当,而且要做到前后连接密切,保证知识点的连贯性和层层递进的关系,不然会显得散乱;然后在理论知识其中加入一些例题,来让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再者需要把PPT做美观有行赏性,不能太单调平常,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
在这一次协作完成本次实训的过程中,我们分工明确,合作密切。不仅加强了自身的自学能力,自学了本章节的内容,而且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的意义,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如何配合好队友进行操作,如何在团队中阐述好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和换位思考如何去采纳队友的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如何去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非常感谢老师在教我们税务筹划这门课程中开展的实训,让我们能有这样的体会,学到一些课程之外的东西。
《税务筹划》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税务筹划》让我受益匪浅,深刻理解了税务筹划与所谓“合理避税”甚至是“偷税”、“逃税”等之间的重大差别,税务筹划是合理合法合规的税前操作,而所谓“合理避税”等都是税后以法律漏洞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来达到减轻税务的目的的不合规不合法的操作。税务筹划更让我对税收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非常高的课程,能现学现用,非常贴近生活,不是纯理论的一门课程。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不仅懂得了上述税务筹划与所谓“合理避税”等各项违规操作之间的区别,而且更深刻的理解了“税”这个概念,理解了不同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了“税收筹划”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纳税筹划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之一。纳税筹划是指一种经济活动,即纳税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等事项的预先安排和筹划,达到税收负担最小化。纳税筹划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之一。不管税制设计得如何合理,也不管最终税负是如何的公正,税收对于纳税人来说是一种负担,都会影响纳税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纳税筹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纳税筹划的方法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贷计价方法等。这些方法会受到税制、通货膨胀、资金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税务筹划可以利用这种影响因素和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节税目的。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实训,即通过自学自讲课程内容来加深体会本门课程的实际内容,与以实例案例等为前提,通过实际操作来达到减轻税务的实训课题。在以团队为组的自学自讲课程的实训中,我们不仅自学了课程的部分课程,更深刻理解了税务筹划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与体会到它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团队合作加强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体会,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高效性,以及通过每个组员合作之间的知识思想的交流,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还有组员合作之间的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经验。
通过这次的课程的学习,认识到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会碰到运用课本解决不了的情况,这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我对自己的专业也更加感兴趣,渴望今后更多的学习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并且通过实训对于团队合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向往。
《税务筹划》课程学习心得
本学期在校学习了税务筹划这门课,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税收筹划是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复杂决策过程。它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投资、经营、理财等各项活动,还与政府、税务机关以及相关组织有很大的关系。下面与大家分享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对纳税筹划国家税收政策方面的学习和理解,使自己增加了不少知识,特别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为企业合理避税及节税、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节约资金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现就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做一探讨。所得税筹划就是在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基础上,在诸多选择的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最有体会的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实施税务筹划的影响。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成本也不同。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由于在折旧方法上存有差异,这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考虑到不同税制因素的影响。第二,考虑折旧年限因素的影响。第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第四,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训,实训内容是以自学为主来讲解自学章节的内容,在团队中我负责的是PPT的制作与讲解。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自学章节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对于PPT的制作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制作PPT不仅需要把内容制作上去,而且需要做到内容之间的衔接,每张PPT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做到层层递进,不能把内容作的散乱,这样不利于理解知识点的内容,PPT的讲解也相当于是把知识点进行一遍梳理;在内容正确梳理好之后还需要把PPT制作得更美观更有欣赏性,不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通过这学期纳税筹划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今后我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第四篇:税务筹划论文
浅谈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依据 所涉及的税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规避涉税风险,控制或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他是税务代理机构可以从事的不具有鉴证性能的业务内容之一。(筹划的主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其税务代理人;税务筹划的前提:不得违反法律;税务筹划的过程:企业经营始终;税务筹划的目标:减轻税负)
税务筹划的内容有节税、避税、税负转嫁。节税是在税法规定范围内,当存在着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建等经济活动 进行的涉税选择行为。(特点:合法性、符合政府政策导向、普遍性、多样性)。比如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选择,我国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那纳税规定,企业处于税务动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进入一个立法者所不希望去控制或不认为是与财政有关避税应是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境的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疏漏、模糊之处,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涉税事项的精心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目的的行为。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避税行为分为顺法意识避税和逆法意识避税两种类型。
税务筹划的积极意义表现在有助于增强纳税人的法制观念,提高
纳税人的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助于实现纳税人财务利益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会计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投资方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法建设,抑制偷税漏税的行为;有助于强化企业法律意识。
我国开展税务筹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企业税务筹划要避免的六大误区:不能只重视战术筹划、轻视战略筹划,随让就事论事对单个项目、单笔业务或单个环节可以进行筹划,但还应构建整体的筹划思路和方案,免得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要有前瞻性筹划发展。不应接受了教训走了弯路以后才想到税务筹划,结果筹划只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并且常常因为生米被煮成熟饭而效果不佳。要重视规范性筹划,万不可只重投机。一些企业领导人片面的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钻法律的漏洞,挖空心思在“允许不允许”“应该不应该”上做文章,结果很有可能在税收法制的不断完善下栽跟头,聪明反被聪明误。要通过税务筹划的效果分析推动整体经营成本的筹划分析。单纯的追求通过税收筹划来增加受益,却被同样增加的经营成本消耗殆尽,可以说得不偿失。对税收政策的筹划也要考虑配套经济政策。关注地方给企业的优惠政策,做出对企业整体发展有利的选择。集中外脑的策划,轻内脑的策划。一些企业过于看重外聘税务顾问的咨询意见,而忽视了内部管理专家的意见,外部的专车与内部的经验无法有机结合,使结果看起来很理想的筹划方案往往实施不下去
以上所述问题都是亟待解决却又不是短时间能收到效果的。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环境还不利于理想税收制度的生成,制度形成过程一些不和谐因素还在发挥着影响,致使我国现行税收制度距离理想的税收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针对现行税收制度的不均衡状态,对现行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以更优化的税收制度来代替现行的税收制度已经势在必行。我国目前的税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能与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相适应,我们应认真研究当前的问题及形式,从而致使有效地完善我国想阶段的税收制度。
第五篇:固定资产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概念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及相关法规,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内容等,对企业的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
会计政策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对会计政策作了如下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具有强制性和可选择性。强制性的会计政策是企业必须严格遵循的,与税务筹划无关。可选择的会计政策能为企业税务筹划提供空间,企业可以在不违反税收的法规前提下,选择能够减轻企业税负的最优会计政策。下面选取企业生产中常见的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业务,来讨论企业如何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税务筹划来取得税收利益。
固定资产取得的税务筹划
在固定资产的取得环节中,企业更多是采用多种筹资方式来购买固定资产,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筹资方式不同,税收负担是不同的。大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一般认为有六种筹资方式,税收负担由重到轻依次为: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股票、向金融机构贷款、向非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企业内部筹资。也就说从税务筹划的效果来看,企业内部集资和企业间借款方式产生的效果最好。此外,自2009年1月1日起,企业也可通过对其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进行选择进行税务筹划。2008年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另外提出把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时可考虑通过对其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选择来合理进行税务筹划,从而减轻税务负担。
固定资产使用的税务筹划
使用环节业务包括折旧的计提和后续支出的确定。而新会计准则已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计提归类为会计估计,因此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定业务。它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资本化的改良支出和费用化的修理支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企业会计师如何应对审计师检查 2010-07-31 作者:王枰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收藏][打印][纠错]
摘要:访谈是审计师必须执行的程序。找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宾主双方落座,茶水伺候,企业派出的高管开始侃侃而谈。今年的收入是多少,净利润又是多少,一串串数字娓娓道来,访谈提纲上要求的全说到了,并且保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非是企业高管对此倒背如流,事实是,每份访谈提纲在企业手里,已由多部门分工 合作拟好最佳答案,高管在访谈中,只需照稿演讲即可。至于数据,那都是有专人计算核实过的,当然正确。
其实我一直想标新立异,大不愿意在文章标题加上“浅谈”、“刍议”、“初探”、“小议”等字眼,因为这太滥俗,只要翻开一本会计杂志,满眼都是这些。但今天这篇文字,不得不让题目俗一下,并非故作谦虚,而是因为,这次的话题实在是太过高深,以作者的水平与经验,真的难以说清哪怕万分之一。
一、我们说的全是对的
访谈是审计师必须执行的程序。找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宾主双方落座,茶水伺候,企业派出的高管开始侃侃而谈。今年的收入是多少,净利润又是多少,一串串数字娓娓道来,访谈提纲上要求的全说到了,并且保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非是企业高管对此倒背如流,事实是,每份访谈提纲在企业手里,已由多部门分工合作拟好最佳答案,高管在访谈中,只需照稿演讲即可。至于数据,那都是有专人计算核实过的,当然正确。由于审计师接下来会接触企业的所有数据,因此,企业 在口头提供数据时,肯定会和账面保持一致,反正即使不说,审计师也会查到,在访谈时保密或者歪曲是低级的,无意义的。同样被准确提供的还有:员工人数。薪 酬数,合同数等。会计师只要耐心提供了数据或资料,那就是准的,其他相关数据资料都钩稽得上。合同文本,账簿凭证,银行单据,也都如此。在拿给审计师之 前,可能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但要拿出来的,都是真的,对的。为什么呢?这些东西背后的问题被看出来怎么办呢?放心,所有的大问题都不会从单一凭证中看出 来,能从单一资料里发现的,多是加和、校对。基础工作等无关紧要的皮毛问题。
二、每个疑问都有回答
审计师提出的疑问,会计师都能给以近乎标准无可挑剔的解释。今年的收入为什么下降了?是由于行业环境的影响。今年的收入为什么上升了?是由于金融危机快过去了,全国都在恢复。会计师不会说增收是因公司加大了营销力度,那太具体了,万一销售费没有显著增长,说了审计师也不相信。会计师更不会说增收是因为给客户的回扣水平提高了,那涉嫌账外金库和商业贿赂。审计师问为什么交给管理部门的钱突然增多了,会计师也只会说那是上级的要求,我们为了和谐才交的,而不会说那其实是一笔质量罚款,去年被查封了产品,拖到今年才入账。费用的增减一律被说是正常,只算小事。在公开披露的各种文档中,尤其是招股说明书里,都可以找到这样堂皇的理由。公司业绩为何连年增长?肯定是由于技术先进、品牌著名、工艺独特,还能捧出大堆专利、商标、荣誉称号来佐证,而政府的扶持、税 局的宽容、对上下游企业的垄断性控制,是绝对不会提半个字的。至于单个账户的波动原因,则更易解释。费用为何上升了?你看,是由于某明细的增加。往来为何 下降了?是由于某往来账户的减少。只要找个与波动额相似的单项,就算解释了,审计师也接受。而对于该账户内比这条单项金额更大的增增减减,双方都很默契地 忽略了。为什么货币资金增加了1亿?是因为今年新借入1亿银行借款。借款合同和进账单呢?都有。为什么应付账款减少了1亿?是因为归还了1亿旧债务。还款 凭证呢?有。以上回答,都能很好地解决单个疑问,但放在一起看,绝对是荒谬的。不过这没关系,提问的是不同的审计师,他们之间是不会互相沟通这些小事的。
三、会计师真的很忙
在审计现场,催资料是令人头疼的事,客户可能以任何理由拖延资料:档案管理员没在,计算机在修理,凭证被人借走了,出纳去开家长会了,领导让写的材料很紧得先做,等等。总有推迟资料的理由,每个理由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真的吗?可能是真的,但可能是,一群人正拿着审计师要的资料,在深入研究,假如审计师问出ABC三个问题来,会计师该怎么回答。个别会计师有拖延理由,最牛的企业可以全体都忙。审计师一共五天现场时间,企业可以说工会有活动,把财务部全体人员都拉出去集体活动两天,只留一个实习生接待审计,负责提供价值不菲的茶水和零食,照顾异常周到,业务呢,一问三不知。忙啊,真的是忙。不过审计工作很重要,会计师再忙也要支持!于是所有资料都在审计现场接近尾声时砸过来,并在审计师离场时要求归还。审计师没时间仔细看?没关系,会计师不在乎。
四、不同寻常的热情
企业对审计师的接待各有不同,最热情的一天陪三顿饭,每顿都在不同地点吃,除早饭外顿顿有酒,每天吃饭的时间至少要占三个多小时,如果去远郊的特色 野味餐厅,那就耗时更久。宝贵的时间就浪费在觥筹交错中了,审计师痛苦地建议,能不能别这样吃了,然后审计师发现,他说了和没说一样,会计师听了和没听一样,接下来会计师更加热情地带审计师去二百公里外的旅游圣地参观某古迹了,一去就是一天,不去行吗?不行,绝对不行。审计师看完古迹回来,只能报复性地通宵加班,力求补回时间损失。为什么这么热情呢?审计师远道而来,十分辛苦,所以要好好招待啊。当然,审计师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看账本,会计师从不在乎。
五、谈点别的
除了热情招待,会计师还经常走进审计办公室,关切询问进展、困难、需求,说着说着就开讲天气和交通了。审计师微笑面对,宾主沟通愉快。时间啊,又是时间。或者,企业老板在回答审计师的访谈,正说到紧要处,忽然感喟起来,开讲国际形势和建国历史,讲得生动活泼,口若悬河,审计师只能认真记录,点头认可,并悄悄擦一下汗水。时间啊,又是时间!鬼都不相信,有能力做老板的人会句句偏离主题,他们去申请税收优惠时难道也这样吗? 六、一切错误都是小意思 审计师不可能不发现问题或错误,会计师能给每个误差以合理解释。这本合同的单位价格,怎么和账上的不一致?哦,他们给错了,这本合同该销毁的废品,定稿的正本不是它,稍等10分钟,我让他们拿给你。这张原始单据的日期怎么和记账凭证日期不一致?哦,是这位业务员啊,他技术精熟德高望重重任在肩,这写错日期的事情他可真少做,稍等10分钟,我让他改。这乙货物的成本怎么放进甲货物项下了?哦,这个问题我们早已发现并纠正了,你看这是调回来的凭证。像这样的计算机系统问题,一经发现就立即修补程序,你看只有这一次错。为什么这张计算机生成凭证日期怪异?哦,系统新上线,难免有点问题。我们一发现就补了,我们的技术顾问随叫随到。渔樵问答仿佛天籁,很多审计师的疑问到此而止。如果往下深入挖掘,其实际情况可能是:企业签了双胞胎阴阳合同来隐瞒账务收入,企 业用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费用的手段操纵了业绩,企业基础工作混乱或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调整过货物毛利,企业某年月日从后台增加或删除过账务,动机可 疑。可是,会计师的回答如此对路,审计师硬要往别处怀疑的话,多不厚道啊!
七、我们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企业的内控制度建立了吗?建立了。下面是各种文档,华丽陈列。企业的内控制度有效吗?有效,当然有效,你看三年来我们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交通事故、食品中毒、集体上访等等,并且我们的业绩是多么多么好。以上美好现象存在吗?真的存在,墙上的锦旗奖状就是说明。锦旗诚然不假,可制度的完美条款和最终的控制效果之间,貌似合理的因果关系也许并不存在,因为执行情况是很易隐瞒的。比如,各种费用的截止日期,看似正确无误,会计师会夸口说这是报销制度严格执行带来的良好效果,其实呢,内部政策是,每月末最后五日收到的货物,企业以强势打压供应商,要求将收货日期及发票均弄在下月初了。再比如,一套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看似是用来保证入库货物的质量,而货物质量也的确很优秀。内控有效吗?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情况则可能是货物的入库检验毫不严格,但企业欠供应 商的大批货款迟迟压着不肯付,为的就是要求供应商在企业发现次品时召之即来,来之即换,以保证库存货物的优秀质量。言语再多,也说不尽此中状况,不如就此打住,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