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管理: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13个要点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13个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才培训和人才开发,这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造血功能,而招聘引进是企业人力资源的输血功能,就像人体一样,仅靠输血无法维持生命,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造血功能——人才培训,才是满足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关键途径。要高效开展企业人才培训,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予以充分保障,本文将围绕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展开讨论。
一、培训体系的构成
1.制度体系:包括培训管理系统、培训制度流程系统;
2.资源体系:包括讲师队伍、课程体系、培训资料库、员工培训档案;
3.运作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与费用预算、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考核与评估等。
二、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之培训管理系统建设
1.培训管理系统建立的目的:筹建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并有效分工,贯彻企业全员培训的理念。全员培训的理念=高层的重视+中层的认识+员工的配合。2.企业各层级在培训管理中的分工和作用在于:
(1)公司领导:提出企业未来的愿景与方向;提出经营目标,策略,组织要求;提出对人才之期待与要求;给与行动支持;给与预算支持。
(2)人力资源部:确立培训工作整体战略及目标;加强人力资源其他模块与与培训的有效结合。
(3)培训负责人:制定培训的制度与流程;整合企业培训需求,并保证培训流程的科学运作;经常保持与其它部门的密切沟通,寻求支持,并给与建言;在开发课程,教材和讲师方面专业化管理;推动正确的培训观念,以激发参与和提升培训绩效。
(4)业务部门培训负责人:主动提出培训需求与建议;激发部属参与培训的兴趣;追踪部属参与培训后的表现,并提供应用的机会;经常开展在岗训练。(5)内部讲师队伍:根据员工培训和发展需要,开发、实施和更新各类管理培训课程及技术培训课程;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安排,进行培训授课工作;协助培训考核及评估工作;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完善内部培训体系建设。
三、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之制度与流程设置
制度
流程
四、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之内部讲师系统建设
1.内部讲师的来源: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技术骨干、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 2.内部讲师的课酬设计:(1)课酬设计的关键:
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设定一个合情合理的给付水平;对于内部讲师而言,如何拉开优劣的档次。
(2)课酬设计的方法:
确定基本课酬标准,即每小时的授课费。这是课酬的基数。可以参考外部讲师的课酬情况,并结合本企业的薪酬水平,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设计加权系数:
依据讲师个人职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职位系数; 依据讲师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级别系数; 设置授课效果考核系数;
设置与备课、讲授有关的系数。如:学历系数、新旧课程系数、原创系数、学员数量系数等。设置这些系数的出发点是:按劳付酬。
综上所述,课酬计算公式:培训课酬=基本课酬×课时数×难度系数×考核系数×职位系数×级别系数
3.内部讲师的淘汰机制:
(1)建立一套不同级别的内部讲师的任职能力标准。专业水平、教案编撰、课件制作、授课技巧等方面加以区分讲师的素质能力,使他们追有目标,赶有方向。
(2)依据任职标准,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初级讲师试讲及论证程序。必要时,培训管理部门还应在教案撰写、授课技巧等方面实施指导、帮助和培训。
(3)制定内部讲师的级别升降和资格取消办法。培训管理部门要在定期评议内部讲师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观摩活动,切实落实内部讲师级别的升降机制,真正达到“鼓励冒尖,拒绝平庸”的激励目的。
五、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之培训课程系统建设 1.按照职能类型整合课程。
如技术研发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类、物流管理类、采购供应类、操作技能类、通用管理类、职业素质类、销售业务类、市场策划类、财务管理类、专项培训类等,据此,可建立课程索引。
2.从动态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设置课程。
主要分为四阶段:新员工引导培训课程,员工基础岗位技能培训课程,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员工个人成长培训课程。
六、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之培训资料库建设
1.建立详细的资料库目录,以方便课程开发及员工自我学习。(1)多种渠道、方式收集培训资料。
(2)归类管理。分类归档,并按照使用频率分级。
(3)权限控制。设置借阅权限、修改权限、增减资料权限等。2.培训资料包括的内容:
(1)案例库:内部案例、外部案例;(2)课件库:内部讲师课件、外部讲师课件;
(3)素材库:行业信息、产业政策、经营数据、决策方案、会议记录、管理文件等;
七、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之员工培训档案管理
1.建立员工培训学分制:按照课程的重要性拟定课程的得分系数。按照岗位,拟定培训积分要求。
2.建立详细的员工档案:包括员工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期间的绩效表现、参训内容、参训学时、参训成绩等,作为员工管理及进一步培训提升的依据。
八、培训运作体系建设之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的三个来源:
企业层面:企业战略需要。根据公司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分析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获取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除了从公司外部招聘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公司内部人才的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
岗位层面:岗位胜任素质要求与绩效评估分析。根据工作说明书分析标准。分析个人业绩评价标准、要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行为和态度。确认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差距,分析其成因及重要性。根据分析确认需求和对象,拟定培训项目需求。个人层面: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如图:
九、培训运作体系建设之培训预算管理
培训预算作为培训计划的前提条件。在新建培训体系的企业,重点要做到预算的节省,避免无谓的开销。
1.培训预算的切分方式:
按照职级切分: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按照不同比例切分,重点关注中层员工。按照岗位切分:是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岗位、技术等级等要素,配置和实施培训课程计划。2.培训预算的控制内容: 公司的目标? 培训要达到的目标?
各项培训课题能获得什么收益? 这项培训是不是必要的? 可选择的培训方案有那些?
有没有比目前培训方案更经济、更高效的方案? 各项培训课题的的重要次序是什么? 从实现培训目标的角度看到底需要多少资金?
十、培训运作体系建设之培训计划管理 1.培训计划包括的内容:
(1)背景分析与需求调查结果分析;(2)培训目标设定;(3)培训的内容及课程安排;(4)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方式;(5)培训的考核与评估。2.培训目标设定:
第一步:由企业目标分解出具体的培训目标,包括改善管理效率、提高经营业绩、提升客户满意度、人力资源开发等内容。第二步:制订培训学习的具体目标,如增加知识、培养理解力、发展技能、形成态度、提高兴趣、形成价值观等。
第三步:培训目标的确定必须结合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和员工目前的素质水平,实事求是地订立。
十一、培训运作体系建设之培训组织与实施管理 1.培训内容的设定
2.培训课程的开发流程:
3.培训课程的改进:
第一步:添加期望改变的内容; 第二步:削减无益改变的内容; 第三步:梳理课程的主干内容; 第四步:针对性添加素材资料; 第五步:进行时间线有效规划。4.培训方式的选择:
为了达到培训的综合效果,拓宽培训的方式,公司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如:研讨会、在职辅导、岗位轮换、双向交流、学历教育、外出考察; 5.培训活动的有效组织:(1)准备阶段:
经费预算、物资保障预算;确定培训活动举行地点;培训活动场地的联系及布置;明确培训活动开始和持续时间;外地参加培训活动人员住宿、就餐地点预定;准备好活动需要分发的学习材料或教材;制定培训活动程序册;通知需要参加活动的单位(人员)及注意事项。(2)培训活动举行前:
检查各项准备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组织签到,发放培训学员教材、用具,分发培训活动程序册。
(3)培训活动举行阶段:
清点培训人数,宣布会场纪律、议程;组织教学、讨论、交流或参观,协调处理培训的有关事项;后勤服务保障(住宿、就餐);培训人员成绩评定;归档。(4)活动收尾阶段:
进行培训评估工作;进行培训总结。
十二、培训运作体系建设之培训评估管理 一级评估——学员反映:
培训结束后向培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如一次培训人员比较多可以给部分学员发放),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是否合理、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得当、培训是否给自己一些启示、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以及对培训讲师进行评价等。此项工作由培训组织部门负责,并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调整。
二级评估——学习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考核。这一评估方式主要为了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是否掌握了应会的知识和技能或态度是否有改观,对于没有掌握或无改观者应再进行培训。
此项工作由各公司各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负责,培训讲师需负责培训考核的考评和阅卷工作。考核结果应汇总记录存档,并作为培训改进的依据。三级评估——行为改进评估:
这一评估主要是为了检查通过培训员工是否有行为的改变或是否提高了工作绩效。应于培训结束后开始的一到三个月内对其进行总体评估,并做出具体分析(共性分析),及时总结培训的有效性,并结合结果做出相应调整。可结合绩效考核完成,亦可采用访谈法,访谈员工及部门负责人。
此项工作由各公司各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负责,培训讲师需参与。
四级评估——最终绩效评估
这一评估主要关心的是培训是否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骨干员工流失率。培训作为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维持骨干员工的满意程度上扮演着重要作用。
人均产值增长率。人均产值的增长反映了各岗位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均产值的增加对应着一定的公司收益,这种效应的增加也部分地来自培训的效果。
2.成本节约。成本的节约反映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差错率的降低,这部分的公司收益也得益于培训。
3.客户满意度。客户的满意不仅是公司长期发展的保证,同时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比如客户投诉的降低、客户订货量的增加等。客户的满意度与公司的效益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衡量客户满意度可以折算成公司效益,那么,也可以计算出培训所带来的价值。4.员工能力的提高。员工对于公司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员工能力上的提高可以在组织类考核指标上反映出来,这部分价值很难用经济效益来衡量,但是可以定性地说明培训的价值。
十三、培训体系建设的难点 难点一:培训需求的准确获取;
难点二:通过培训评估最大化地促进培训效果; 难点三:培训模块与人力资源其他模块(招聘、绩效、职业生涯规划)的对接。
这三大难点的解决有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培训力量的不断增强,培训管理的不断规范,企业自上而下的意识理念不断更新。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主管人员应重点关注、反复推敲的方面。
培训体系建设事关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效果,只要各位HR能严格按照完整的培训体系及其框架组织开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予以灵活运用,企业培训体系的作用就会逐步显现,企业经营管理层就能切实重视,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就能愈加顺畅。
第二篇:如何建设企业培训体系
如何建设企业培训体系
2010-09-08 17:54 作者:happycyc
如何让企业培训的收益大于投资?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并推动其高效执行是关键。那么,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应如何建设呢?世界工厂网小编为您汇总出建设企业培训体系的思路并附范例如下:
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培训目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费用的预算、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培训的具体实施等等内容,其中培训的具体实施环节又包括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日程的安排、培训效果的评估等细节。
弄清楚了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所含内容,接下来就是如何建设这个培训体系了。世界工厂网小编认为,建设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明确企业培训目的,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及费用预算,制定好培训计划,并完善培训具体实施各环节的内容。
首先,建设企业培训体系需遵循下述六大原则:
一、基于战略
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企业培训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
二、动态开放
企业要生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的培训体系必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培训体系背心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否则培训体系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推进绩效改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三、保持均衡
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必须保证企业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保持纵横两个方向的均衡。纵向要考虑新员工、一般员工、初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高级管理者之间的各个不同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要考虑各不同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那些专业技能,以此来寻找培训需求和设计相应课程。
四、满足需求
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在满足工作需求的同时,满足组织需求和员工需求。满足组织需求,才能保证培训的人才是组织所需要的,而不仅仅是岗位所需要的;满足员工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
五、全员参与
培训体系的建设,不只是培训部门或培训管理员的事,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必须上下达成共识,全员参与,必须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必须得到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
六、员工发展
如果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够与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其次,建设企业培训体系的步骤:
建设企业培训体系可参照下述六大步骤,世界工厂网小编以某公司的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实例为例来为大家说明:
企业培训体系实例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明确各部门对培训的职责以及监督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以真正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绩效以及公司的整体绩效。
二、培训需求调查:
1、每年11月底下发培训需求调查表(部门),次月中旬回收调查表,保证回收率为100%,作好记录和分析;
2、月底下发月度培训需求调查表(部门、员工),次月3日前回收,以弥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不足;
3、组织分析:从战略目标出发,根据组织的整体绩效、公司的发展规划以及和公司高层领导的沟通来确定培训的内容;
4、职务分析:根据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来确定培训的内容(这主要是针对新员工);
5、员工分析:首先是根据月度考核的结果对个人绩效的分析;其次是员工职位变动;最后是根据员工个人的要求;
结合以上调查和分析,经过和各部门的沟通和讨论(会议),可以确定培训计划的内容。
三、、月度培训计划的实施
1、明确具体培训目的,经过培训后员工要达到的目标;
2、培训内容:
a、职业品质培训,主要是员工手册培训(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等);
b、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技能、职业规划、社交技能等;
3、参加培训人员:
a、中高层管理者。因为他们都公司的决策和和经营理念全面负责,所以对他们的培训主要是决策,战略等方面;
b、基层管理人员: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能,有效工作、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
c、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沟通艺术、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
d、普通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绩效的培训
4、培训类型:
a、岗前培训:
i)新员工集训:一般时间1~2天,由综合部组织实施,主要内容为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基本政策与制度,工资福利等;
ii)用人部门培训:使新员工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主要内容是部门的工作职责,环境,本部门的特殊规定,介绍同事等;
b、在岗培训: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或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对部门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定期举行会议宣贯公司制度和理念、现场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员工进行教育的培训)、师徒制培训、工作轮换等,综合部负责监督培训进程和效果;
c、脱岗培训:主要集训和外培,由综合部负责组织实施;
d、员工业余自学;自费学历教育、自学进修、职业资格考试、网上自学;
5、培训方式: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研讨会、拓展训练、军训等
6、培训预算:每年针对培训的内容预测培训的费用,对具体的培训也要进行费用的预测,主要从讲师费、场地费、交通费、教材资料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其他培训费用支出;
7、培训讲师的选择:内训主要以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为培训讲师,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培训讲师。
四、内部讲师制度建设
1、选拔内部讲师:主要以公司高层管理者、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主,兼顾竞争上岗的方式(确保讲师的充裕);
2、讲师的培训:外部培训机构;外派;寻找教材网络自学等;
3、明确讲师的职责:
a、制定培训教材;
b、授课(每年的授课时数达到一定要求);
c、按综合部的要求修改和完善培训教材,并将教材交于综合部存档;
d、按综合部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参加讲师的培训。
4、内部讲师激励方式:
a、晋升制度(助理讲师、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b、物质激励(授课按时数、级别、满意度调查表等给予日工资1~2倍的报酬。
5、内部讲师考核:根据当年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调查进行年终考核,与当年的奖金直接挂钩。
五、培训档案管理
公司所有培训都要上报综合部,经审核后才能开展培训,每次培训都要有人员记录的签到表,所有培训资料和培训形成的文本送交综合部存档;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保存培训相关资料以及培训费用的登记,采用培训积分制,以此作为员工晋升或奖罚的依据。
六、培训的评估及反馈
培训的评估及反馈主要是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改进员工的绩效,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辅之以考核的方式,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进行激励和惩罚。
1、员工培训满意度调查表
2、培训签到表
3、培训后考试
4、询问员工直接上级
5、培训后的月度绩效考核
以上2~5项与员工考核奖金挂钩。
通过培训体系的科学化建立和实施,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同时提高员工满意度,为创新管理打好基础。
小结:企业开展培训,自然想培训起到理想的效果。但实践中,许多企业培训的效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原因何在?很多时候与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不够完善和企业培训体系执行不力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工厂网小编提醒: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好了,一定不要忽视推动这个培训体系的高效执行。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培训起到理想的效果。
第三篇: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
人力资源与培训
现代企业培训原那么
系统型培训模式
培训者
培训组织
人力资源与培训
现代企业培训原那么
系统型培训模式
培训者
培训组织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特点
现代企业培训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路
现代企业培训的整体原那么
现代企业培训的原那么之一:系统性原那么
现代企业培训的原那么之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
现代企业培训的原那么之三:专业素质培训和人格素质培训相结合的原那么
现代企业培训的原那么之四:“三个面向〞原那么
现代企业培训的原那么之五:多样性原那么
现代企业培训的原那么之六:培训与提高相结合的原那么
人力资源与培训
现代企业培训原那么
系统型培训模式
培训者
培训组织
人员培训的模式:系统型模式
导读
多渠道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
多种培训需求分析的步骤
确定培训需求的方法
导读
例:Provident公司“有效的技术〞培训课程目标
当你完本钱课程回到工作岗位后,你应该:
1.快捷应答,不要超过3声
2.保存一份经常拨打的号码名录
3.在开始谈话时要先说明身份
4.随时将
通讯录和笔放在旁
5.接别人
时要有问必答
6.留书面信息时,要写上日期、时间、来电者姓名、、留言内容和你的姓名
7.在转
之前,先向来电者说明你的意图,并请对方等候
8.使用礼貌用语,如:“我能否〞、“请〞、“谢谢〞等
培训方案范例---团队精神培训
培训目标和要求:
通过培训,改良员工之间的关系及对企业的认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统一,发挥团队精神
培训内容:
Ø团队的角色、关系
Ø鼓励因素的作用和表现
Ø领导、影响与决策方式的选择和评估
Ø内部矛盾及危机的化解
Ø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培训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
培训对象:
企业副总经理及其所属的下级管理人员,部门主管
培训教师:
外聘高级咨询参谋师
组织部门:
人力资源部
培训时间:2天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经费:5000元
导读
培训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培训实施流程:
几种培训手段的流行程度
利用以下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组织百分比
导读
企业员工的能力结构相对重要性指标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要求不同
资料来源:HBS教授Katg
企业员工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人员类型
职能
专业技能
高级管理人员
制定战略决策
战略管理、经营过程控制、企业组织管理、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管理方式的改变、人才培养等
一般管理人员
连接高层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纽带
管理学根本知识、运作管理、时间管理、管理沟通、工程管理、管理能力开发、辅导员工制订和完成方案等
技术人员
技术创造、设计、创新改造
新员工:本企业和本行业的现有生产工艺、技术设备
老员工:本行业的最新技术、设备和开展趋势
一线工人
操作者、生产者
掌握作业内容、对各个细目进行分析
学习新的工作方法,掌握新机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了解新产品新工艺等
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和工作要求
高层管理者的培训
企业环境
经营思想
开展战略
组织设计和用人
控制和影响
中层管理者的培训
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基层管理培训方案的一个实例
方案设计目的向新的基层主管提供人员有效管理所需的能力和知识。
第一阶段:课前活动
n识别有成效与无成效的活动;
n与老板一起讨论其工作的根本要素;
n选择一个参加者和老板都要面对的重要时机和问题;
n将一个员工评价样本送给培训工程协调人。
第二阶段:5天的封闭课程
支持性题目〔天〕
n我们为什么到这儿来
n分析工作问题
n培训
n特殊健康效劳
n时间管理
n雇用依据
第三阶段:课后活动
n通过并实施行动方案方案
n给参加者和老板的问卷
普通员工的培训
在课堂教学的根底上,引导员工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如何从竞争者、顾客、供给商、企业其他部门或部门的同事,乃至身边的所有人身上学习
Ø基层人员参加其他部门的会议,开拓视野,增强彼此的谅解及协作精神
Ø组织一些鼓励员工提出创见的竞赛活动,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
Ø举办由企业基层员工和企业领导共同参加学习的课程和讲座
Ø鼓励基层员工获得各种专业协会的成员资格和证书
Ø鼓励员工就自己的研究或工作工程在企业内外进行介绍或报告,尤其是向企业内其他部门做介绍
Ø创造优厚条件鼓励员工到各种临时的跨部门专项小组去工作或效劳
Ø邀请本企业各部门人员到彼此的部门聚会和访问
Ø派员工去参观某个行业的展览
Ø访问竞争对手,至少找出一件竞争对手做得好的地方.提出对本企业有用的建议
摘自:汤姆.彼得斯的?赢得优势?
新进员工的培训
导读
营销人员的岗位培训
营销人员的技能培训
范例:IBM公司的销售人员培训
生产运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内容
研究开发人员的培训内容
人事人员的培训内容
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
导读
职业开展规划培训
经验借鉴:日本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培训
企业培训评估的设计
导读
培训人员的来源
培训人员的根本角色
培训人员的职能
Ø培训政策的制定者
Ø培训需求的认定分析者
Ø培训创造性思维的缔造者
Ø培训目标的制定者
Ø培训课程的开发者
Ø培训内容的设计者和开展者
Ø培训管理者和组织者
Ø培训参谋、建设者
Ø学以致用的带头人
Ø培训资源的管理者
Ø培训质量的评估人
培训者的素质要求
导读
培训费用的构成•宣传费用:包括制作海报、电视节目和宣传手册等
•教材资料费:包括培训教材和培训的资料室建设费用
•教学及管理设备费:包括电脑、多媒体教学、复印、录象及摄像等设备
•教师酬金
•教学参观实践费:受训者到公司外参加实习研究的费用
•日常办公费
•接待费及其他必须开支的费用
培训的风险与控制
建立制度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2018企业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
为实现一定的培训目标,将培训三要素(讲师、学员、教材)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制度。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项是培训体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内容。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
培训体系是动态平衡的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讲师调整,及如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培训供应商,如何把培训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文件等等,这些都是培训管理体系要考虑的,并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建设
一个培训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度、课程和讲师。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讲义编写、课程的审核评估。
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体系中的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应当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几个部分,培训管理办法中应充分体现培训的过程及培训结果评估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起到管理内部讲师,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的作用。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
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即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培训体系建设提出问题,对公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作出调研报告,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是灵魂,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该岗位的核心胜任技能及关键技能;其次,对在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找出改进点;再根据改进点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这是以胜任岗位、改进工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设计、课件的内容,课程的审核评估会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讲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训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有了制度的保证,完成了课程的编、导、演,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目前的最受企业关注的问题。没有评估的培训很容易就变成了“赔训”,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设计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培训效果。课程评估又可以分为课程内容评估和授课效果评估。课程内容评估主要是评估课程内容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是否体现了培训的目标;采用量化关键指标的评估方式。授课效果评估主要是评估讲师的授课技巧和演绎方式是否能被学员所接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注点是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书面考核和训前训后的两次测评的数据差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是培训的形式和内部讲师建设。培训形式
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
有选择的引入外部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思想冲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培训应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既有助于节约企业的成本,又防止了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防止了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难点在于无法充分的调动讲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把握人的核心需求的形式来改善,建立一套合理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来解决。组成要素
企业培训体系是指在企业内实施培训的组织机构、职责、方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形成一套结构化的动态体系,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深层次的学习循环,不断提升员工和企业的学习力,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体系主要由10个要素构成,即培训理念、培训管理体制、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机构、培训课程与教材、培训者队伍、需求分析、设计与策划、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估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体系效用
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它能保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中不至于败下阵来。
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培训能够改变员工的某些不适当的工作表现及行为。
培训是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培训是建立优秀组织文化的杠杆,可以强化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培训原则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遵循系统性原则、制度化原则、主动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一)系统性
员工培训是一个全员性的、全方位的、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的系统工程。
(二)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培训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证培训工作的贯彻落实。
(三)主动性
强调员工参与和互动,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四)多样化 开展员工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考虑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五)效益性
员工培训是人、财、物投入的过程,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培训应该有产出和回报,应该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搭建思考 基本介绍
根据企业不同的战略目标、市场导向、发展阶段、业务需求、领导支持程度,对于培训体系的搭建大致可以分为观望型、摸索型、成熟型、标杆型四种。观望型、摸索型属于培训体系搭建的初始阶段,需要更多的行业成功经验作参考、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才能够更规范的开展。而成熟型、标杆型都是相当稳定、专业、系统化、结构完整的培训体系模型,主要特点为内部资源丰富、培训形式多元、领导支持力度高、员工认同度高、培训成效卓越,因此经常成为其他企业观摩学习、甚至成为行业标准的组织或模范。
不论哪一类型的培训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培训策略、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讲师等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企业问题的解决与否来评判培训的效能确定优化的方向。下面就几种搭建模式的特性、操作方式、未来发展及改善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培训策略
(一)长期培养VS短期培养
高速扩展、业务范围多且广、面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或是特殊专业领域的中大型、特大型企业,多以人才的长期培养为主,搭配短期的特定需求。这样可以将人才的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同时提供一个让人才发挥的平台,能够最大程度的用对人、做对的事、把事作对。如果企业只考虑进行长期培养,而忽略了某些需要立刻改善的问题,则容易造成过度的业务导向或技术导向,导致团队协作困难、士气不振等问题。因此,还要适当的配合短期或特定项目进行培训,例如全员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再造或强调、商务或办公室礼仪、内部服务意识、激励建设、沟通表达、情绪管理等。如果缺乏系统性、长远规划的长期培训,仅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进行短期培养,虽然在课程组织与安排上较容易掌控,但只能看到短期的成效,时间一久或者管理疏漏时,员工就会变回原形,这样反而浪费了培训资源与人力成本。
因此,不管企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必须有一套能与员工的职业规划结合,并针对特定人才进行长远培养的培育系统。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不同形式的书面承诺或抵押等方式进行约束管控,避免了人员在培训后流失的情况,也让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具体掌握未来愿景,使企业的优良文化、精神面貌、核心价值、专业知识技术等能够有效传承、发扬光大。当企业遇到环境变化如竞争压力、人员结构转变、业务形态增加或异动,或面临特殊处境时,则需要弹性的加入一些能够短期见效的培育计划,使企业有新的转机与更好的发展。
(二)由上而下VS由下而上
当企业经营管理层较重视培训的集体成效,且培训组织方在培训的推展上有较高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时,就比较容易建立由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其优点是通过由上而下的培训支持、管理落实、效果检验等,能够创造一种令员工养成好工作习惯的环境,让内部的人才培养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成效。高层培训的缺点是高层管理者由于时间原因使得组织起来不容易,而且高层在培训过程中因为工作事务较多难以专心全程参与,师资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当企业的培训体系还处在萌芽阶段,或者是以业务、专业为导向,很可能因为内部支持力度不够,加上资源有限或专业不足而选择由下而上的系统建立。这种方式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可以增加很多学习机会,组织起来也相对容易很多,但是训练结束后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因为管理层的不认可、不支持、后续的追踪与管理无法匹配。如果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观念想法产生落差,很可能导致培训结束后员工就选择跳槽。不妨考虑先把中层的管理队伍或人才模型培养起来,使中坚力量有更强的实力承上启下,让高层看到具体的效果,转而大力支持培训,甚至改变意愿接受高层培训,再由中高层对基层展开各种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育。
培训类型
(一)学分制:必修课、选修课
企业根据长期与短期的培训需求,将不同岗位员工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习惯,通过科学的学分制定和规范,进行系统性的培育。这些学分的获取有内训课程、外训课程,也有以自学的方式,或者与外部专业机构或协会配合(包含国内外)。好处是学习过程就像在校研读一样,对于专业领域的学习非常系统和严谨,工作与生活可以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取得平衡,更加确立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但如果没有对培训过程及结果进行严格把控,比如学员的出席率、参与度、课后绩效跟进、对组织和团队的贡献、检核考试或认证,则可能导致员工因工作任务繁重或者基于侥幸心理,对培训采取应付态度,导致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体现出学分制的精神。
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严格限制培训学员的资格,并保证其全程参与,透过培训现场的监督控制、课后成果验收、效果评估与违规者的具体惩罚等管理手段,加强落实,才能使企业的人才培育资源得到最大的收益。
(二)认证制:专业类、资格类
对于研发设计人员、维修技师、销售精英、管理师、督导师、内部讲师等专业人才,除了外部正式文凭、资格证、执照的取得,还可以通过内部认证或授权的方式,成为企业人才库的重要成员,负责各种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的传承和培育任务。因此企业在开展培训计划时,主要以协助人才取得内部认证为方向,除了考虑课程结构、学员资格审核、讲师选择、时间场地安排(封闭式的集中培训成效最好),还要进一步研究认证的形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学员的学习激情与专注度非常高,因为以通过认证为主要目的的学员通常都是有一定经验的工作者,或者表现特别好的员工才有此机会,为了争取最好的表现与个人荣誉,培育过程总能全力以赴。然而如果这一系列的培养时间安排过于仓促、课程之间的间隔过于紧迫,就很容易影响学习的效果与成果产出的完整度。另外,认证评委的选择与评分标准也是一大考验,评委若有高层领导或专家参与,必须与授课讲师进行认证前的协商咨询,了解学员的背景、学习历程、课中表现、课后差异及评分指标与打分标准等,才能保证认证结果公平、公开、公正、高效!
(三)其他形式
1.根据企业资源:内部培训、自主学习
这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及资源提供有直接关系,内部培训要考虑是否能有效解决问题,加上人数、场地、时间、费用等限制以及师资的选择,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推敲,否则容易因为细节的疏忽而影响整体效果。因此某些对于人才条件有特别要求或者人才紧缺的企业和岗位,较倾向于员工自主学习、贡献所长,若因为工作有所需要,则以金额补贴方式鼓励人才自发性的学习。这样能使企业创造出真正的人才,创建学习型组织,并且快速融入工作环境、高效完成任务目标。但如果企业无法提供人才相对满意的发展机会或待遇,甚至没有更好的用人、留人办法、激励机制,则自主型的学习人才很可能流失,因为他们有独立思考、成熟的态度、主观的意识、强烈的目标,加上长期的自我实力培养,自然在工作环境的选择性与可控性上会更主观一些。
2.根据岗位需求:岗前培训、在岗培训
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这是最容易展现激情且对工作充满新鲜感的群体,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给什么都能接受,因此容易对他们导入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职场价值观。但面对85后、90后、20后的新人,他们有着一颗迷茫的心,对于职场道德、伦理、忠诚度都很欠缺,工作动机不明确,面对这样的群体,讲师的人格魅力、强大的内心以及授课技巧,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影响力,选对师资、主题、教学方式,才能对这些新时代年轻人的潜力进行深度启发引导。
在岗培训则依专业培训类、管理培训类、通识技能类进行差异化教育,除了更有针对性,还能够使培训资源集中利用。当然在学员的资格评选上,除了考虑工作年资、绩效表现、组织贡献度,还要综合评价学员的组织认同度、品德修养、学习意愿、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问题。多数企业推崇人才必须从基层开始培养,培育过程要注意如果只重视能力培养,无法塑造真正的人才,唯有兼顾态度培养才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人才的提拔、培育,需要以德为先,这样才能够创造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精品型员工!
企业在搭建培训体系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经营的宽度、管理的深度进行长远规划,并且掌握内外部环境各种可控、不可控的因素,多参考成功模型,多思索自身特质,才能够设计出一套符合自身企业发展,并且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完整体系。建立前提
(一)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了解企业的经营方针与战略目标;
(二)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对企业现状深入调查研究;
(三)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配备保驾护航的规章制度;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设法通过培训经费预算关;
(五)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培训计划得学会灵活执行;
(六)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得有不同的考核方式。
闭卷测试:由讲师命题,从理论角度了解学员对该课程的理解程度,分数反映课程的好与坏;
见面访谈:由经理室专员组织,通过面对面方式检测学员对课程的理解与认可程度,从学员口碑评价课程优劣; 心得报告:由辅导中心主持,以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所受培训的启发或领悟,从学员所得启示中判断课程效果;
模拟示范:由单位主管负责,由学员扮演相应角色,从实际操作中评价学员是否领悟“学有所用”,从操作能力看课程作用; 绩效比对:由绩效考核单位建立个人与单位比较平台,从历史数据的对比关系中反映所开课程的作用。
(七)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勿忘从企业实际出发;
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培训方式与要求,但培训体系的建立遵循ADDIE(即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作是切实可行的。任何卓越的培训师在建立培训体系时,一旦脱离企业实际,凭空设想,就等于琼楼玉宇失去赖以支撑的基础,最终的结局是倒塌。任何培训体系的设计,只有符合本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才能在企业内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成熟度
优秀的培训体系并不是一天建设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完善迭代升级而来的,可以说培训体系的发展是随着人力资源的成熟而成熟的,培训体系大体有五个成熟度的级别,分别为“初始级”、“管理级”、“专业级”、“变革级”、“优化级”。
初始级
企业对培训并不在意,培训往往是根据即时需求而为。管理级 企业各部门主管承担员工管理的责任,关注规范有序的开展培训工作以及培训员工达到岗位的工作要求。
专业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较全面,企业为员工的岗位技能进行了细化梳理。企业培训目的是为了追求如何支持员工绩效和员工发展,并开始搭建自身师资、课程体系等,把员工的稳性经验转化成显性知识,以便支持员工更好的应对业务问题。
变革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人、流程、知识技能整合到一起,形成组织的技能资产,充分授权各级团队独立开展业务。此时培训升华为知识管理,企业将基于信息平台将已有的课程架构碎片化,并于相应的流程结合已提供高响应速度的训练,此时培训是知识管理级水平的。
优化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都进入良性循环,并相互支撑让培训能持续优化改善。推动技巧
企业建立一个培训体系并不难,请个专业的咨询公司很快就能解决。难就难在怎样使这个体系按照设定的方向和轨道持续运行,在已经建立培训体系的企业里,成功运行的概率我估计可能不到50%.因为成功的培训体系一方面需要企业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更需要企业内部的“推动”。
其实,任何一种培训体系都不会自动运行,它在前期,一定需要管理者去“强势推动”,这是培训体系成功运作的“秘诀”,这种推动是在培训的系统流程之外的一种方法和技巧,具体方法有如下10步:
1、按月召开培训座谈会,2、设计“内部讲师荣誉榜”,3、定期举办培训征文活动:然后公开 评选,选出前三名进行表彰。
4、举办“心得报告评选”:
5、实施“月度优秀讲师”奖励:
6、实施“月度优秀部门”评选:对培训目标顺利达成、培训组织到位、支持配合度高的部门进行荣誉奖励(如流动红旗),7、实施“月度优秀学员”评选奖励:
8、制定“行动计划”:
9、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10、结合培训工作的实际,八大误区
当前培训体系概念认识及建设中的几个典型误区:
一、培训体系定位过低
有观点认为,“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提起培训管理体系,就从需求、计划、执行到评估。实际上,这几个行为应该属于项目管理层面,低于培训体系一个层次。”这个观点以授课行为的执行要素进行了描述,但整个定位太低,定位低于培训体系两个层次,低于项目管理一个层次。局限于授课层面。这个错误的根源是混淆了培训与授课的概念。
二、培训体系中的概念层次错位
有观点认为,“培训体系应该包括培训资源建设、技能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建设等。技能管理体系包括技能标准、技能管理过程、技能类别、企业核心技能设计与应用、技能标准层次设计。技能管理体系应该反映在课程体系里面,它是属于培训需求的表现形式。“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企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技巧、重点课程项目设计分析(入司培训、管理培训、渠道培训等)。”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技巧和企业课程体系设计不是属于同一个层次,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整个体系的有效执行。
三、培训体系中的概念定义混乱
”这个观点是将培训方式、对象与培训管理人为割裂,且无法有效解释其内在联系。
“通常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这类做法认为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体系的子概念,且将培训课程体系与培训管理体系并列。这个错误其实忘记了培训课程体系、讲师管理等都属于培训管理的对象。并且单独将培训效果评估单列开来,那么计划、实施两个环节呢?显然无法给出满意答案。
四、无法体现培训体系的作用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其中培训方式部分只对培训方式可能方式做出了描述,提到“培训方式包括有职内培训(On-the-job Training)和职外培训(Off-the-job Training),职内教育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这类观点这样解释员工培训体系中提到的“培训方式”,这些不应该属于培训体系模型中阐述的,最多是放在某一个管理办法(例如培训实施管理办法)中进行选择阐述或规定。
五、无法明确责任义务
有文章以通俗的语言进行了描述,“培训体系的搭建,无非要先明确以下四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谁来讲、怎么讲、给谁讲、讲什么。”这个观点确实给出谁来做,但是定位局限于授课层面。对于部门管理、策略规划、日常管理等却没有谈到。
六、弱化或否定培训体系的管理职能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正如前文提到的培训管理体系是保证培训体系有效运作,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起支持作用。此类观点认为培训体系不具备培训管理功能,它只是静态的参数集合,不具备决策机制。如果要发挥“员工培训体系”的作用,则需要“培训管理”工作。这类观点有错误。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完善的培训体系的一个任务就是能够自动自发持续完善培训管理流程,即自适应性。而不是完善了培训管理工作后,达到培训体系建设目标,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
同时,持上述观点的还提到过,“培训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培训激励等”,培训激励本质上来讲仍然是属于领导职能中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是体现在各个培训管理行为中各个层面的,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办法、规定等割裂开来。
七、忽视了与人力管理职能的关系 “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什么是企业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或称为培训体系)简单地看做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这类做法是否精确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其它职能模块与培训管理模块的关系是?
培训体系的概念应该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出,与招聘、考核等功能模块对应,培训体系即应该是实现人力资源策略的一个子系统而已。
八、忽视过程管理
有观点认为“培训体系由组织体系、课程体系、讲师体系、支撑体系组成。”这类看法明显的不足是没有明确培训项目管理。
总之,关于培训体系的定义很难统一,其模型也就千奇百怪。加上某些培训管理工作者本身就缺乏培训,尤其是管理概念不清晰,这样提出的培训体系模型就是千疮百孔了,这样的所谓培训体系实在害人不浅,培训管理工作绩效也可想而知了。所以应该加强培训管理者的培训,尤其是管理培训.结构构建 现状
1、盲目跟风,为赶时髦做培训,为培训而培训,流行什么培训课程,企业就组织员工参加什么培训.2、培训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培训需求分析自然也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其实不然,一个企业有几
十、上百个岗位,涉及很多、部门学科,这不是靠一个人力资源部力量就能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的,而是要求企业每个部门都参与,相互协作,正如国家教育部不会制订每一专业的课程设置.3、企业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企业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教材开发力量不足.每个企业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管理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所以并不是社会上的培训资源就能满足企业的培训需要.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专职或兼职讲师,平时疏于教材的开发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4、培训与企业的管理体系脱节培训与企业的的管理体系脱节,没有配套的培训管理体系来激励员工参加培训的愿望,引导员工培训目标,以及没有相应的处罚制度.构建体系
培训管理体系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尤其要和晋升体系、薪酬体系相配合.1、如何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属普及性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政策、企业相关制度、企业发展历史等.固定培训课程是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应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加强固定课程培训.动态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培训讲师队伍建设
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培训讲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内部讲师的队伍建设略作介绍.3、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体系是动态平衡的体系.包括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讲师调整,及如何激励学员培训意愿?如何开发和管理培训供应商?如何把培训课程的内容转化为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操作文件等等,这些都是培训管理体系要考虑的,并通过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落实.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根据培训课程的普及型、基础型和提高型将培训课程分为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固定课程和动态课程三类。
员工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属普及性培训,固定培训课程是基础性培训。是从事各类各级岗位需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动态培训课程是根据科技、管理等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这类培训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固定培训课程设置是培训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在企业中必须建立起以员工职业化为目标的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首先,人力资源部会同各级部门,从岗位分析入手,对所有岗位进行分类,如分为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等。在分类基础上对每一类进行层次级别定义和划分。由此,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胜任模式来建立固定课程体系就有了分析的基础和依据。以各级各类岗位为基础,分析员工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在分析这些活动时,可以遵循以下三种思路。
从活动开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考虑。从活动范围来考虑。
从活动内容本身组成部分来分析。
分析支持这此职业化行为模块和行为标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此,确定各级各类的培训课程,从而开发出相应的培训教材。不同级别的必备知识可以是相同的,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有所区别。
动态培训课程可以从二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企业目标。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考虑与此相关的管理思路、管理观念和工作重点的转移,组织流程的改造及涉及新的技术领域、工艺技术,并与此确定培训课程。从科技发展角度分析。如今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当一项工作内容发生重大革新时,由此带来的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确定培训课程。
培训体系建立之后,培训对象的确定,可以遵循以下思路。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经营策略确定企业的人员要求,并由人力资源部分析并确定相应的人员培训。
中层管理者。根据企业为他们制定的发展计划和绩效考评的结果,由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分析和确定他们的下一步发展需求。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由中层管理者根据员工的绩效考评来分析确定他们的培训需求。
员工可以自己提出培训需求,得到上一级主管及人力资源部认可。讲师队伍
讲师是整个培训流程的源头,讲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训质量的好坏。培训讲师来源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聘请;二是企业内部讲师。
讲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课、教材开发和参与培训课程的设置。为保证讲师队伍的高素质,企业内部应制订《讲师资格认证制度》,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经验、成就及表达能力四方面进行认证。对讲师的工作绩效可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优胜劣汰。同时为支持和鼓励讲师主动积极地开展培训工作,给讲师一定的时间从事教材的开发和一定的讲课费和教材开发费。最后企业应帮助讲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估结果将直接作用于培训课程的改进和讲师调整等方面。评估从四个方面考察。第一层评估,反应层面。这类评估主要是考核学员对培训讲师的看法,培训内容是否合适等。这是一种浅层评估,通常是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
第二层评估,学习层面。主要是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或撰写学习心得报告的形式进行检查。第三层评估,行为层。该层关心的是学员通过培训是否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此类评估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进行。
第四层评估,结果层。这类评估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培训是否对企业的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层的评估内容是一个企业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也是培训评估最大的难点。因为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培训活动,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结果。建设技巧
1、按月召开培训座谈会,将统计的培训成绩及问题进行发布,加深各级主管、内部讲师对培训体系的认识,诊断运行过程存在问题,融洽内部气氛,寻找解决思路。
2、设计“内部讲师荣誉榜”,将内部讲师头像及优秀讲师介绍、主要课程等资料依次在厂报或墙报上进行大力宣传、介绍,为培训体系顺利运行宣传“造势”。
3、定期举办培训征文活动:规定主题如“我眼中的员工培训”、“我的成长经历”等,在全体员工中公开征集文章,号召全员参与,提升全员培训理念,然后公开评选,选出前三名进行表彰。
4、举办“心得报告评选”:将优秀的学员“培训心得报告”推荐上内部刊物或在公司宣传栏公开公布,也可适当地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
5、实施“月度优秀讲师”奖励:对培训流程规范、培训目标顺利完成、培训课件教材完整、学员评价高的讲师进行公开奖励。
6、实施“月度优秀部门”评选:对培训目标顺利达成、培训组织到位、支持配合度高的部门进行荣誉奖励(如流动红旗),7、实施“月度优秀学员”评选奖励:对遵章守纪、参与度高、培训考试成绩合格、有心得报告及感想深刻而发表见报的优秀学员进行奖励。
8、制定“行动计划”:要求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内容,制定自己的改善行动计划,并选定目标进行全程跟进,对行动及时、改进效果明显的学员进行奖励。
9、与外部培训机构合作,定期举办或参与一些专题培训沙龙、论坛等,指派内部讲师作为主讲嘉宾参与,一方面提升企业形象,一方面培养内部讲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10、结合培训工作的实际,组织内部培训知识或技能竞赛,将培训理念、知识和方法融入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使其慢慢地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从而可以自动运行!建设阶段 第一阶段
1、制订并完善培训专业管理制度
2、建设培训专业管理团队
3、组建内部专业的培训师团队 第二阶段
1、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
2、大力开展新员工培训、系统专业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培训、储备人才培训等相关培训
3、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展,将通过精心的培训项目策划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第三阶段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发展
公司员工培训以企业使命、核心业务及各岗位职责为出发点,明确各岗位的胜任能力标准,归纳出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从而为公司培训确定了明确的目标。
同时,对员工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估,找出员工目前的知识、技能状态与岗位实际需求之间的缺口和差距,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发展计划。
为保证培训发展计划的有效实施,公司依托长期合作的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以及内部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训师队伍,构建了务实高效、理论实践高度结合的员工培训体系。
一、入职培训
通过新员工入职培训,使新员工快速融入企业,完成角色转换。公司根据新员工的专业背景,结合其职业发展愿景与组织需求,为新员工量身打造实习培训计划,指导、帮助新员工成长。
二、岗位培训
公司结合企业使命及各岗位的职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发展计划,开发了管理、技术、技能等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各种培训手段提高员工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
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依据公司培训计划邀请国内著名专业培训师、专家、教授等外部资源开展管理、技术等专业技术和管理提升培训。
三、继续教育
公司依托职工培训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利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联合开展工程硕士培训、工商管理硕士培训以及各类研修班,在员工中开展学历继续教育。
建立员工网上学习的平台、开展远程教育,提高干部、员工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开拓多渠道的培训形式。
四、出国考察、进修
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给予出国考察、进修等更多的培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