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教徒的礼物》读后感
《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是由美国学者霍博兄弟两人合著的,表面上似乎是关于宗教方面的书,其实讲的是关于美国管理文化的演化史。现在美国的管理文化的发源是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由英国移民到美国的清教徒所创造的。移民清教徒的精神特质是:在新大陆创建山巅之城的人间天堂生活,是上帝赋予清教徒的历史使命。勤勉节俭、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是创造财富,实现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既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尊重个人权益,又兼顾集体利益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凝心聚力共度难关的重要保障。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及时有效的移植到日本,促使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期间,这套管理方式由日本又移植到中国,也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总经理下面直接是总领班,总领班管着整个工厂,不仅负责生产,还负责财务、人事等。高级经理人是个领域知识的通才。他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对企业情况十分了解。决策和执行都是一批人。参谋职能也归直线管理人。其好处是职责界限清楚,责任明确,有明确的主事的。管理者了解企业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首席执行官总揽大权,独断专行。他们不注重实际情况,只注重一些数据,把制作好看的数据当作第一要务。他们为了数字好看而任意设置标准。并把坏消息进行隔离。本应该亲力亲为的制定公司战略,他却把它外包给一些所谓战略顾问和战略咨询公司。本来应该把顾问放在手边当好自己的参谋,却把顾问当神供起来,完全依赖顾问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影响下,高管团队中通才加全才大大减少。管理模式由原来的自下而上变为自上而下。传统通才管理者,管人管物管钱,既使用量化方法又使用质化方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而商学院培养出来的管理者,专注理财,主要使用量化方法,并从盈利角度看问题。其实管理是一种技艺,这种技艺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才能掌握。
几点启迪:
一、不要迷信所谓的专家,自身的实践和经历很重要。书本知识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值得认真研读。但是亲力亲为的实践和经历更重要。因为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根据变化世界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才能真正化解问题。如果死记硬套书本知识,或者轻信所谓的专家,自以为是想当然的思考问题,必定会犯错误的。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只有深入实际,去现场,查实情,全面了解掌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只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数据,就轻易做出决策,那一定会出错的。其实人的经历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自己亲自处理过经历过某些具体事情,你不会完全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的。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那种依靠速成班培养的干部,是靠不住的。
二、实干和巧干的关系要搞清楚。实干的劳动创造财富,实体经济是实现财富增加的基石,任何社会离开了实体经济都要完蛋的。但是,当今信息化虚拟经济的出现,也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如果想在一线城市购买房子,依靠实干的工资去购买,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凭借着虚拟经济的理财方式,只要把握住机会,就会很快能实现的。你不能说这种方式没有直接创造财富,你就不去学习和利用,到时候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手段而已。
第二篇:《清教徒的礼物》读书心得
《清教徒的礼物》读书心得
《清教徒的礼物》,表面上似乎是关于宗教方面的书,其实讲的是关于美国管理文化的演化史,从管理的角度解释美国公司的兴起。现在美国的管理文化的发源是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由英国移民到美国的清教徒所创造的。清教徒有4方面的精神特征:
第一,是建造“山顶之城”的使命感,这种感召形成美国人对未来特有的乐观主义。在新大陆创建山巅之城的人间天堂生活,是上帝赋予清教徒的历史使命。
第二,是愿意躬身亲为的技师文化。勤勉节俭、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是创造财富,实现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亲历亲为”这个特点强调责任到人
第三,是清教徒相互协作的精神。既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尊重个人权益,又兼顾集体利益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凝心聚力共度难关的重要保障。
第四,是清教徒的系统组织能力。牧师温斯罗普提倡:“我们一起欢乐,一起悲哀,一起劳作,一起承担。在清教徒建立早期的殖民地时,必须“众人如一”,用系统的力量组织在一起劳作、垦荒、建造房屋与种植园。心得体会:
第一,无论对于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等,要持有乐观主义。相信一切都会更美好,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第二,认真借鉴前人经验(不管是失败的教训,还是成功经验),书本知识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值得认真研读。只要条件许可,就做试点,但是亲力亲为的实践和经历更重要。因为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根据变化世界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才能真正化解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是一样,只有深入实际,查实情,全面了解掌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只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数据,就轻易做出决策,会容易出错。其实人的经历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自己亲自处理过经历过某些具体事情,你不会完全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的。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在学习中,刻意练习,同时听取前辈总结的最主要的经验,学别人成行的套路,针对性重复练习,学习从来没有什么轻松省力的方法,学习有时就是持续做你不会做的事。
第三,有时个人利益和总体利益并不冲突,但当遇到冲突时,要有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大家胸怀的道德观念;英雄不问出身,要知道重视技术尊重技术人才,是创造财富的不竭动力。能够根据大小的目的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组织能力。任何重要建议,都要构思好实施细节,才能决定是否通过;做好二手准备,以应对决策的某些原始假设不正确的情况。
第四,很多事情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所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团结一切力量,完成我们的目标。
第三篇:《礼物》读后感
你的心微笑了吗?——读斯宾塞.约翰逊《礼物》有感
2012-02-10 23:39:00|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确,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也就是没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然而我们会发现自从我们告别童年后,快乐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原本简单快乐的孩童变成了现今的怨妇怨郎。原何?该是源于我们对快乐的理解已经不再简单;源于我们的心已经不会微笑了;源于我们把一份重要的“礼物”遗失了!
庆幸在一个彷徨的时候遇到了斯宾塞·约翰逊的《礼物》。书中通过一个少年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之间的对话带给人们关于快乐的重新理解,令我对生活、对工作,特别是对快乐有了新的感悟。原来我们可以生活得这样幸福,原来那个可以带给我们无尽快乐的“礼物”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已经遗忘或是还没有发现。
“学习过去、把握现在、计划未来”一个大家都懂的道理,虽然简单做到却似乎很难,因为人们常常沉浸在过去的失败中或陷入对未来的绝望中,而忽略了对现在的把握。过去已经发生,再如何后悔都无用,因为没有时间机器,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不是有“舍得”之说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生命中总有来来往往不同的人也发生着形形色色的事,没有人会在别人的生命中永远驻足,只是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而已;没有哪件事是永远处于发生的那一刻,只是过程长短不同而已。曾经想抓住所有的人,结果发现错的是自己,任何个体都有其的独立性,后来懂得了珍惜所有出现在生命中的人,不管是好的、坏的、还是擦肩而过的,毕竟都是缘分,珍惜现在!曾经也想着改变已经发生的事,结果发现无非是再添一件错事,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敞开,拥有的是全世界!对于过去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当然不是提倡大家彻底舍弃,而是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过往的一切不再耿耿于怀,包袱减轻了,人自然轻松快乐了。未来还没有发生,于是对于未来,对于它的未知性,人们心生恐惧,人们感到绝望。我不是神,不能控制未来,我不是诸葛亮,也不能预测未来,因此对着未来我杞人忧天、我庸人自扰,如此非但把握不了现在,更是陷入妄想。其实想着再多又怎样,想和现实永远是有距离的,海市胜楼美吗,美!乌托邦好吗,好!可是这些终究不是此时不是此刻能把握的,当然对于未来做些计划却是必要的,所谓不打无把握的仗既是如此吧!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改变自己;在不能看清周围的时候,看清自己;工作、生活上都是如此。面对工作,我时常觉得枯燥,其实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对于昨天的工作,今天往往会想昨天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完成,对于明天的工作,今天又在想是不是留点明天做;永远不想去适应环境,永远不把自己准确定位,永远不想现在该做什么,于是工作陷入被动,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好的心态,永远找不到工作的快乐,于是成了工作的奴隶,成了怨妇怨郎浩荡大军的一员,把那个能带来无尽快乐的“礼物”早已不知遗忘在哪个角落了,如今斯宾塞·约翰逊先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我再次找到了它,让我的心微笑了!快乐嘛,就是时时问问自己,你的心微笑了吗?当回答是肯定的时候,相信那个时候你就找到了“礼物”,找到了那个能让你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的“礼物”!
第四篇:《礼物》读后感
关于读书,印象很深的是我艺术启蒙老师,他给我们举了一个关于读书的事例:一个三岁的儿童书法家,凭着一幅“读书”作品参展获奖,时隔一年,四岁了,还是一幅“读书”作品参展获奖,又一年,儿童书法家五岁了,还是一幅“读书”作品参展获奖。李虹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了三个字:读死书!由此三个字引出一系列的变化方程式:死读书,死书读,书死读,书读死,读书死,读死书。
对于我来说,很久很久以前老师总要求我们学生写观后感,但总是用读后抄应付一下,混个七八十分的样子,从未认真过。前段日子收到一份《礼物》,认真细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触就不多说了,倒是有一种冲动正而八经地写编作文了。
观后感,很多时指对所读的文章内有感而发的一种文体。网上对《礼物》一书的读后感文章就很多很多了,有发自内心所述的,有因需绿要完成的任务的。当我收这份《礼物》后向身边的友人推荐,如书中所述:有人拒绝,有人水过鸭背匆忙一阅,也有人有感而发为之行动,而我最大的触动是从如何读这本《礼物》而有感。
一本构思用了二十年,用5年时间编写的书,我们要用多少时间才能读通读懂?一背子?一个十年?一个月?一天?一小时?难怪书中提及到,有人一背子也得不到礼物,有人一时得到但又忘记了。
第五篇:《礼物》读后感
活在此刻
—读斯宾塞·约翰逊《礼物》有感
近日,有幸研读了斯宾塞·约翰逊的《礼物》一书,很庆幸有机会阅读这样震撼的心灵书籍,书籍内容并不冗长,但却耐人寻味。作为励志大师,斯宾塞·约翰逊善于运用深入浅出的真理,帮助读者们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礼物》一书更是巧妙运用一语双关的妙喻:在英语里,present既可以指“礼物”,也可以指“现在”、“当下”,人们总在寻寻觅觅有形的“礼物”,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早已拥有的礼物——无形的“此时此刻”——才是最珍贵的。其实这份《礼物》是个大礼包,里面共有三份沉非常宝贵的“锦囊妙计”。
第一份“锦囊妙计”就是把握现在。它告诉我,当你全身心投入正在做的事情时,你的心思就不会游离不定。当你享受生活,你也会更快乐,更有效率,也更成功了。一个人下决心只关注那一刻发生的事情。那种集中和专注将带领他走向成功。礼物就是把握此刻,全神贯注于正在发生的事,珍惜和欣赏每天得到的东西。
那么如何把握此刻呢?《礼物》告诉我,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只要你专注于此刻美好之事,现在就能感到更加快乐。这将给你所需的力量和自信去解决任何不妙的难题;把握此刻就不能分心旁顾,而要专注于此刻重要的事情。你将注意投向此刻,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此刻,这也是你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第二份“锦囊妙计”就是向过去学习。它告诉我,在把握此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过去的学习,如果你没有从过去学到什么,你就很难让过去的事情真正过去。一旦你从往事中学到东西,放下顾虑,你的此刻便可得到完善。虽然人不应该活在过去——那样的话,你就不是活在此刻了——但是从以往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如果你过去做得很好,那就想想为什么能做得好,并在次基础上再接再厉。
那么我们该何时向过去学习呢?《礼物》告诉我,只要你在此刻感到不快乐,只要你想更多地享受此刻,这个时候,向过去学习,或着手创造将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向过去学习呢?《礼物》告诉我,审视你对过去发生的事有怎样的感觉,从中学到宝贵的东西,再用你学到的东西让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更令人愉快。你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从中学习,当同样的情形再次出现,今天你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变得更快乐、更高效和更成功。
第三份“锦囊妙计”就是着手创造未来。它告诉我,没有人能预知将来,也没有人恩那个操控将来。但是,对你所期待的事情想象得越清晰,并为之计划,今天就做些事使之成真,你此刻的担忧就越少,将来对于你也就更明确。
那么如何创造未来呢?《礼物》告诉我,要从今天开始,描绘一个美好的将来是什么样子。你对期望中的将来描绘得越清晰,对实现这一切就越有信心,就越容易制定计划。计划制定后,要并做一些事使之成真,最重要的是要每天都做一些事情——哪怕你觉得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来帮助你实现美好的将来。
最后,《礼物》告诉我,把握此刻、向过去学习和着手创造将来并不是全部。只有当你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对现在、过去和将来重要的事作出回应的时候,一切才有意义。
这本书确实是一份很好的《礼物》,它用生动易懂的寓言故事告诉我如何活的更快乐、更高效、更成功的宝贵方法,使我在面对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可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赞赏,时刻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胡舟飞 2011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