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1、目的
为全面深化企业创新工作,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让企业依靠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更好解决安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具体步骤
2.1项目申报及立项
2.1.1申报的技改项目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目前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要讲实用性、实效性,要能解决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国家政策要求解决的问题。
2.1.2各车间、科室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及年度的技改工作安排,制定年度技改项目立项申报书,申报书内应包括以下内容:立项背景、资金投入(技改所需费用不进月度考核)、预计达到的效果及收益、项目可行性分析、实施时间等,由设备动力科组织论证评审,报总工程师确定是否立项。
2.1.3技改立项后,根据项目所在地点、规模确定责任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讨论、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公司领导审查、批准后,由责任单位排出工期,进行实施。
2.1.4各车间、科室小改小革项目,可随时申报,随时开工,完成后参加年终的技改评审。
2.2、项目实施
2.2.1设备动力科针对各技改项目的不同情况,组织人员从材料、设备采购、项目开工、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避免出现不属实的虚假项目。
2.2.2设备动力科根据各项目实施方案,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进度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项目的按期完成。
2.3、项目验收
2.3.1技改项目应在该项目完成,且投入使用一个月后,由设备动力科相关成员进行现场验收,对该项目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做出综合、客观、公正的评议考核,结果由设备动力科备案,作为年终评审依据。
2.3.2对完成的技改项目各单位必须正确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其使用效果。
2.4、材料的使用 2.4.1金属材材及塑材
2.4.1.1型材、线材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5%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5%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1.2板材、管材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0%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0%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1.3管件、阀门及其他以件数计量的物品。5件以下不留余量,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通用配件及器材
2.4.2.1紧固件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2传动件(轴承、链、带)要求实际不留余数。2.4.2.3橡胶及石棉制品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0%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0%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4焊接材料及其他材料参照上述各条执行。2.4.3电工材料
2.4.3.1裸电线及制品、绕组线2.5mm2以下线缆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5%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5%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在95%~100%之间的奖励车间(计划用料—实际用料)×50%额度材料费。
2.4.3.2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光缆等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7%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7%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在97%~100%之间的奖励车间(计划用料—实际用料)×30%额度材料费。
2.4.3.3线缆附件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最多不超过5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3.4高低压电器产品及仪表类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4液压元件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最多不超过3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5减速机、变频器、PLC等大型配件按需要量计划和领出不留余量。
2.5、项目评审
2.5.1各单位要在每季末25日前,将本季度完成技改项目的有关材料提交到设备动力科。其内容应包含:《企业技改项目评审表》及详细材料,材料要注明项目实施时的背景、改造前后状况对比、实际效果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疑难点完成情况的具体分析、对公司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推进作用的客观分析等。
2.5.2设备动力科对各单位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年终进行评审。
3、评审标准 3.1、奖项设立
技改项目年度评审设立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原则上各单位一等奖不超过3项,二等奖不超过10项,三等奖不超过20项,鼓励奖若干项,重大项目可设特等奖。
3.2、评奖依据 3.2.1一等奖
3.2.1.1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加工的成套设备、安全设施、生产用的易耗件,直接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上的。
3.2.1.2根据本单位存在的专业性问题,针对其危险性质进行创造性的综合治理、改造,安全、环保有重大改善的,能够在公司推广应用的项目。
3.2.1.3针对本单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开展的技术技改攻关项目,同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公司推广应用的。
3.2.2二等奖
3.2.2.1针对生产用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根据工作现场实施的改造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在10万元以上的。3.2.2.2最大限度降低材料、设备损耗,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在现有设备和使用的原材料上大胆设想,通过辨证后改造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3以上的。
3.2.2.3安全、环保有较大改善的。3.2.3三等奖
3.2.3.1能在本公司有着良好的推广价值和较高的通用性的技改项目。直接经济效益在5万元以上的。
3.2.3.2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小改小革,有着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局部推广价值。
3.2.3.3安全、环保有一定改善的。3.2.4鼓励奖
能对生产中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整改,提高了设备运转性能,完善了生产工艺,方便了操作的项目。
4、奖励
4.1、奖励标准
4.1.1对荣获一等奖的每项奖励3-5万元; 4.1.2二等奖的每项奖励 1.5-3万元; 4.1.3三等奖的每项奖励 0.5-1万元; 4.1.4鼓励奖的每项奖励0.2-0.5万元。4.2、奖励分配方案
4.2.1按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具体实施单位及参与人不低于60%。
4.2.2协助单位参与人不低于20%进行分配。
4.2.3项目主要完成人和提出方案的主要人不低于10%,并且对其他人员分配有建议权。
4.2.4每个项目按10%提出作为评审费用奖励其他有关人员。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总工发【2012】21号
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实践,是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职工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力量。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充分发挥职工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体现。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十分艰巨任务。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积极组织和引导职工投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伟大实践,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3.提高职工素质是实现共同理想和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需要。通过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实现职工利益、提升职工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大力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工作
4.职工技术培训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以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为目标,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大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努力培养造就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5.要围绕本地区、本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从企业技术进步和职工岗位工作需要出发,把普遍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与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创新人才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工技术等级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帮助职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文化知识和岗位技能水平,形成高、中、初级技能人才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
6.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扩大高技能技术工人队伍。
7.精心制定培训规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扎实做好培训工作。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培训条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多渠道筹集培训所需费用。
三、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
8.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积极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9.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推动节能减排,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引导和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
10.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把增强职工创新意识、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普及创造学知识,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比赛、师徒帮教等活动,把培训、练兵、比武有机结合起来,让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操作方法为更多的职工所掌握。
11.把争创创新型班组作为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以创建“工人先锋号”、“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班组创新能力,努力为职工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条件,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
12.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职工成长成材的光辉典范。要大力培养选树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首席员工”、“金牌工人”、“能工巧匠”、“创新能手”等技能人才楷模,积极推广他们创造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操作方法。
13.积极组织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能展示等活动,普遍建立覆盖企业主要工种的优秀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用劳模和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名字命名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操作法等,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14.切实做好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为 他们施展才干、传授技艺提供有利条件。建立职工技术创新人才和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信息库,督促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和奖励制度。
15.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为掌握攻克技术难关而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为推动技术进步而拼搏献身的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使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新风。
五、切实加强对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16.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是提高职工素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政策协调、工作协商和信息沟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开展。
17.企业是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是培育员工的重要基地。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18.制订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19.工会组织要把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作为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分类 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不断提高职工技术创新工作质量和水平。
20.广泛宣传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积极发展“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热情得到保护、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中华全国总工会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第三篇: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着力于发展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加强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
二、目标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到2005年,以列入国家520户大型企业和我省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培养10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支政治上强,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职业经营管理队伍。全省大型企业各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
产品开发与质量水平:着力开发一批重点产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开发有市场竞争的工业新产品600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2500项。创省名牌产品200项,其中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20项。80%的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年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和创税利超1000万元的拳头产品。技术结构调整: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石化、机械、电子、建筑建材、林产、医药等重点产业、技术引进、改造、开发项目规划顺利完成,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技术装备水平:到2005年,在全面完成“九五”创新目标的基础上,全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以上关键装备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
到2010年,全省整体工业技术装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30%以上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工业产品85%的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80%骨干企业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族标准》,重点工业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大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形成一批开发创新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三、措施
(一)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1、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高起点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一)加大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把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要使技术中心成业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新产品开发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地。(1)大中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以不同方式,建立健全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1企业自建技术中心;2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把技术中心建在企业;3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的实验室,把技术中心建立在高校、科研机构;4科研院所进入大中型企业,改建技术中心。(2)以地市或行业为依托,组建区域性、专业性技术中心,重点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鼓励中小企业向“特、专、精”方向发展并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3)择优扶持86家重点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中心,以此为依托聚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成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二是加强产学研紧密联合。(1)以产学研联合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打破条块分割,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企业要树立主体意识,学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不足,壮大自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注重市场导向,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对经济的贡献率。(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合开发、联合攻关的有效运行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如联合攻关、难题招标、联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快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工作,促进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3)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发与应用,继续开展“五新”项目推介工作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要限期淘汰,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培养和引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1)结合实施“541”人才工程“两千万人才工程”,重点造就一批优秀的跨世纪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带头人。要充分发挥培训部门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促使企业根据生产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规划,进行科学的人才预测,组织各类人员进行目前和长远、学历和非学历、规范性和短期性的教育培训,尤其鼓励企业与高校定向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鼓励经营者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培养一批能掌握高精尖科学技术的人才,以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2)建立健全企业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使企业科技人员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不断自我激励,积极上进。同时,实行年薪制,技术人员的收入上不封顶。(3)改革人才管理体制,综合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实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力量,使各类人才在合适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吸收工作。结合支柱产业、重点行业的发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引进国外智力以及引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并积极会同人事部门着重抓好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成果转化的重大引智项目。同时加强与闽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海外闽籍专家学者的联系,采取灵活措施,使他们为我省的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作贡献。(5)加强岗位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鼓励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
2、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一是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十五”期间,一般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要分别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5%、3%、5%以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凡按照比例投入开发费用的企业可优先享受政府规定的有关拨款以及银行贷款。
二是贯彻落实有关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政策。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所有关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全额税前列支,当年列支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在3-5年内分摊列支。企业开发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达10%以上的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及国有、集体企业控股的股份制、联合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对国家和省级新产品享受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税款返还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其返还的税款不再并入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级以上技术中心引进国内不能生产的设备、试验仪器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十五”期间,省里每年安排“五新”项目推介应用专项资金,择优扶持技术中心建设和加大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的投入。省“科技三项经费”,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的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四是对在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企业可以按从项目投产后三年内的税后利润中(含税收返还),一次性提取3%-6%的奖金,经予奖励。超过计税工资部分的奖金,从税后利润中开支。对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和人员继续予以奖励。
3、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是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研究制订有关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地方法规,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认真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维护科技人员的正当权益。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切实做到技术和知识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与分配,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在利益分配上真正得到体现。
三是探索并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机构,切实解决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二)大力促进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1、制订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规划。(1)制定有利于质量、品种效益和扩大出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项目计划。(2)制定实施重点技改项目滚动计划。并每年选择10家重点企业,在资金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滚动发展。(3)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石油化工、冶金、建筑、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重点推广应用
微电子技术、稀土应用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以及各行业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水平的新技术、新材料。(4)对开发成功的“五新”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使尽快产业化。
2、鼓励吸引外资参与企业技术改造。(1)通过一批骨干企业对外招商,有效地引导整个行业利用外资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吸收大财团、跨国公司投资,重点发展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先进、关联效应强的大型项目,推进现有企业的产品升级和规模经营,推动我省企业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2)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鼓励外商参与我省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技术改造,实行优先项目政策。(3)对一些重大的外资项目采取以项目带资金的办法,在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综合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4)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新领域,有选择地推出一批国有企业通过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嫁接外资,争取若干个条件成熟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到境外上市,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直接融资。
3、扶优扶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1)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2)各级政府都要把可用于建设的财力切出一定比例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新增国债资金,加大对重点行业、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名牌产品的投入;(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资产重组中被置换出来的土地由政府统一拍卖,所获收益可统筹安排用于企业技术改造;(4)经批准企业可按固定资产重估价值计提折旧;(5)对重点企业集团的紧密层企业,经批准执行汇总缴纳所得税的办法;(6)优先推荐有重大技改项目企业上市募股,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7)金融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运用多种信贷方式给予支持。
(三)加强领导、确保《决定》中创新目标的全面实现
1、各级政府管理技术创新要从政策上引导,培育市场机制的形成和规范,同时,要组织好技术创新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要把有限财力、物力放在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从多渠道包括发动社会力量,发起和提倡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或风险担保基金;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功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要重点解决好技术创新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用改革的办法选准突破口,推进新体制、体系和机制的建设。
2、根据中共福建省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闽政〔1997〕文206号《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工程的通知》;省经贸委要继续担负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责任,会同省科委、省教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全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规划协调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在《决定》中提出的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3、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九五”以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提出“十五”期间至2010年工作目标与任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各级经贸计划、科技、教育、财政、金融、海关、税务等部门,要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在《决定》中给予企业技术创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工作逐步深入。
5、加大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检查与督促,帮助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题和问题,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四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
潍坊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关于做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
实 施 意 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要求,全区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于今年上半年进行换届选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省市《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全区农村党员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今年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换届,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十二五”规划落实到农村基层;对于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发展
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区农村情况复杂,并且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正确分析面临的形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富民强区目标,按照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十二五”的总体规划和“一六三一”思路举措,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大力选拔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和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三高三强”型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农业发展、服务农民群众、促进农村和谐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村“两委”换届选举从3月份开始,到5月底基本结束。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村“两委”成员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符合“三高三强”标准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分别达到70%、50%以上。(2)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4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两委”成员比例进一步提高;村委会成员中至少有1名妇女成员。(3)村“两委”班子精干高效,村党组织书记依法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80%以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60%以上。(4)村级配套组织健全,村干部管理和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科学规范。(5)村“两委”换届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积极稳妥,健康有序。
根据上级要求,城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原则上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同步进行。
二、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作为换届选举工作的突出重点
(一)明确村“两委”成员任职条件。村“两委”成员除具备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努力达到“三高三强”要求:①政治素质高。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接受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②文化水平高。具有履行岗位职责应有的知
识和能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③群众威信高。品行端正,办事公道,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得到多数党员群众认可。④发展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发展思路宽、办法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有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本领。⑤服务能力强。年富力强,热心为村民服务,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⑥协调能力强。科学运用民主、法律、示范和服务等方法做群众工作,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妥善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街道党委和各村级组织要从实际出发,研究细化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同时从法律、政策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提出不宜提名的具体情形,选举前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街道党委和各村民选举委员会要加强对村“两委”成员候选人的资格审查。
(二)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统筹城乡人才资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各类经济能人和复退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离岗退休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所在村“两委”成员竞职。
(三)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 的教育引导,把符合“三高三强”要求的党员和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从严控制村“两委”成员职数,最大限度地实现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村“两委”成员一般控制在3—5职,1500人以上且工作量较大的村可增加1—2职。其中,村委会成员一般控制在3职,并至少有1名妇女成员。党员人数不足7人的村可不设党支部委员会,只选举党支部书记。提倡村“两委”成员依法兼任村委会下属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认真落实《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关于选举妇女成员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行符合条件的村团组织书记按程序进入“两委”班子,进一步改善村“两委”班子的年龄、文化和性别结构。继续坚持村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村“两委”成员中不得有夫妻、直系血亲或者兄弟姐妹同时任职。
(四)规范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度。继续推行村“两委”成员候选人公开竞职承诺、竞职演讲制度。正式选举前,要引导候选人根据本地“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围绕村庄发展和服务群众进行演讲、作出承诺,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村“两委”成员候选人的承诺内容,要分别经街道党委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审核把关,不得有违
背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对竞争对手进行人身攻击的内容。换届选举结束后,街道党委要组织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一步充实完善任期目标,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向党员群众公开。积极探索辞职承诺制,建立健全不合格村干部特别是村委会成员的退出机制。加强考核管理,把落实竞职承诺、完成任期目标情况与村干部政治待遇和补贴报酬挂钩,充分调动新一届村班子干事创业、富民强村的积极性。
三、严格按程序要求组织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一般先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再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要实行“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办法。推荐候选人时,北城街道党委要派人主持,现任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或户代表参加。户代表原则上每户1名,参与推荐的户代表应不少于总户数的80%。候选人产生后,经北城街道党委审查,同意后再提交党员大会选举。条件成熟的村,可采取“两推直选”的办法,在党员和群众推荐、党委考察的基础上,由全体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
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依法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重点把握好四个主要环节:一是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工作由村党组织主持。提倡按照法定程序将村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工作;接受提名成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按法定程序另行推选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同志担任选举委员会主任。二是做好参加选举村民的登记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依法做好对参加选举村民的资格审查和登记工作,原则上以户籍为标准进行登记。对户籍不在本村,但在本村居住或工作1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的公民,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予以登记,并出具未参加户籍所在地村委会选举的书面证明,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三是提名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由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提名产生;也可由村党组织根据村工作需要和大多数村民的意见提出建议意见后,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会议,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进行直接提名。对候选人要进行资格审查。候选人中至少有1名妇女。四是精心组织投票选举。组织和动员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到选举大会现场投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加强与登记参加选举的外出村民的联系,提高参选率。完善秘密写票制度,保证登记
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受干扰地行使民主权利。从严控制流动票箱的使用范围,确有必要设立的,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公示。有条件并确有需要的村,可探索引入司法公证程序,对选举全过程进行司法公证。
四、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程序性强,街道党委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村“两委”换届平稳顺利、健康有序进行。
(一)落实领导责任。街道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街道党委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带头建立联系点,亲自抓部署、抓督导、抓落实。特别是要把村“两委”换届选举作为一个时期内的头等大事,切实履行领导责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建立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换届选举情况纳入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表彰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实行换届选举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未能按时完成换届选举任务,信访举
报数量较多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视情节轻重约谈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等重点责任人员,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区。
(二)加强协作配合。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具体指导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民政部门负责抓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农业和财政部门做好换届前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财政部门落实好换届选举必需的工作经费,纪检监察、宣传、政法、信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三)强化包靠指导。要扎实开展“包村联户、和谐发展”活动和重点村集中综合治理工作,区直各部门和驻村工作组要把指导重点村、难点村搞好“两委”换届选举作为硬任务,配合街道抓好换届选举工作。换届期间,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每人包靠一个村,街道要向每个村派驻换届工作指导员,深入开展调查摸底,逐村分析村情选情,确保成熟一个、选举一个,选举一个、成功一个。
(四)营造风清气正环境。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工作简报、明白纸、开发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正确舆
论导向。密切关注舆情、网情的动向和变化,健全应对机制,防止炒作换届选举负面新闻、不实信息和突发事件。严肃换届纪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村级党组织换届前普遍召开一次严肃换届纪律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参与竞选人员等开展“换届我承诺”活动,对规范自己言行、严守换届纪律、公平阳光竞争作出公开承诺。全面推行街道党委与参与竞争人员集体谈话制度,引导他们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有序参与竞争。对换届政策纪律知晓率不高的、参选人员公开承诺不认真的、党委没进行集体谈话的、换届工作指导员未到位的、选情复杂村不能确保换届选举有序进行的,不能正式启动换届工作。机关党员干部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完善防范监督措施,设立选举监督工作小组,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担任监督员,加强对换届选举各个环节的监督。认真做好群众举报和来信来访受理工作,各级选举工作机构要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就地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对贿选和干扰破坏选举的行为,按有关法规及时处理,典型案件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五)做好换届选举后续工作。换届选举结束后,及
时组织新老班子办理工作交接,做好退出村班子人员的思想工作。换届选举结束一个月内,要组织好新当选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工作。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依法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基本结束后,街道党委要向区党工委写出情况报告。
第五篇:2012党建工作实施意见
千委发〔2012〕 号
中共千佛镇委员会
关于2012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
实施意见
各村(居)党支部:
2012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我镇党建工作将以创新机制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和全镇农村工作动员会精神,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切实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2012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执行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建设效益农业第一镇、基层党建先进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
二、工作目标
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五个好”的要求,通过抓基础、强班子、建机制、出亮点全面加强“四强”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村居班子建设有新突破。村居党组织坚强有力,以钢班子带铁队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群众对村级班子和三职干部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逐步改善村级班子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民主政治建设有新加强。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力,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主观能动性;建设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做到真情关怀、制度严管;民主管理村级事务,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村居财务全面及时公开,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普遍健全完善,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今年,我镇将创造性地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创新机制转变作风
1、警示干部“三盆水”。在镇村干部中持续开展“三盆水”活动,“一盆水洗头,使其头脑清醒;一盆水洗手,使其干净清白;一盆水洗脚,使其脚踏实地”,并要求镇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村居支部书记带头用好三盆水,增强全体镇村干部坚定信念、洁身自好、务实工作的自觉性。
2、发展问计“六必访”。镇书记、镇长带着问求新一轮发展大计,深入到村、到部门、到干部群众中座谈调查,到阆中、南充、成都拜访对农村工作有较高见地的领导、专家,凝聚群众智慧、提升工作思路。同时开展“镇村干部走进千家”活动,每个镇村干部重点帮扶联系3户困难或问题群众户,每周不少于2天到项目一线、到村到户走访群众,做到对特困户、老党员老干部户、邻里纠纷户、受灾户、对镇村工作有意见户、对镇村工作有贡献户必访,做好民情日记并首问负责及时解
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
3、提升形象“两集中”。推行集中阳光理财,实行村帐镇管,建立村理财小组审核、村支部书记签批、村主任报账、镇会计代理服务中心监督的阳光理财模式,常设镇帐务清理小组,负责村帐务审查及清理。严格镇财管理和项目资金审签程序,工程项目支出集体研究、会签决定,非生产性支出实行经办人说明事由、分管领导审查、镇长审批、书记审核、报账员规范、监督票据。推行集中便民服务,在新建政府综合用房高标准建设“三个一体化”便民服务中心,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广播电视、村建、国土、林业、农业服务、群众工作和政策咨询等涉农相关部门整合设立了九个便民服务窗口集中办公、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村干部逢场天集中在便民代办站办公,方便群众办事,有效解决办事群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二)创新机制规范运行
1、党委议事“民主公开制”。镇党委坚持重大事项党委集体议事决定制度,制定党委民主议事规则,明确议事原则、议事范围、议事程序、议事纪律,并根据议
题确定旁听党员参与议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决定事项并及时公开办理结果。
2、日常工作“岗位目标制”。镇党委在分工明确镇干部工作岗位的基础上,每个镇干部对接市级部门工作要求自拟岗位工作目标,党委集体研究细化岗位职责、制定考核目标并与镇干部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与镇干部考核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分管领导连带责任制。
3、重点工作“分线承包制”。镇党委将小城镇建设、九节梁扶贫及村道水泥路建设、特色产业建设、新村聚居点建设、油气开发协调、信访安全维稳、党建工作七项重点工作分成七条工作线,实行重点工作工程化管理,每条工作线确定由一名主要领导跟踪督办、一名分管领导牵头负责、镇干部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参与的工作团队,与镇党委签订重点工作承包责任书,实行工作任务、工作经费、工作绩效包干负责制。
4、村(居)工作“例会促进制”。坚持“群众民主议事、干部主动干事”的原则,村两委每半月召开一次班子成员会会商工作、学习提高,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干
部、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干部、户长代表会现场查看工作成效、述职测评工作绩效,将例会推行情况作为村(居)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5、工作落实“承诺述评制”。镇领导、部门负责人每季度初在政务公开栏、镇村干部会上承诺阶段实事工作目标,季度末在镇村干部、党员代表会上述职并接受民主测评。村(居)主要干部每季度初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做出阶段实事工作目标承诺并书面报告镇党委,季度末召开村社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述职并接受民主测评,镇党委派一名领导和一名镇干部参加监督指导,并由村两委将季度工作和例会执行落实情况向党委集体汇报。对于第一次测评满意度低于50%的干部扣发季度绩效考核工资,连续两次测评满意度低于50%的干部取消评优资格,连续三次测评满意度低于50%的干部作歇职处理,全年测评满意度均超过85%以上的干部优先评定为优秀并给予重奖,增强镇村干部抓落实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创新机制强化教育
1、创新形式,开展“三项教育”活动。在干部中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教育活动,喊响“我是干部我奉献”,镇干部每月开展一次专题集中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在党员中开展“党性实践”教育活动,喊响“我是党员我带头”,支部党员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集中开展一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党员意识教育和政策形势教育并继续开展好党员亮身份活动(党员亮身份:在党员家庭户门牌上贴挂“党员家庭户”红牌);在群众中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喊响“我为千佛添光彩”,推行季度宣讲教育和“五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每季度由村(居)组织开展一次户长宣讲教育培训会,开展政策法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开展一次“五星级农户”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宣讲教育达到效果,培育爱党爱国、明礼诚信、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团结友善的新型千佛人。
2、分工负责,推行党委成员联系支部书记制度。每个党委成员联系2名村(居)党支部书记,指导、监督各支部书记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力促先进支部上水平、一般支部上台阶、后进支部换新貌。
3、务求实效,搞好“五好干部”、“五带头党员“评
选活动。每年开展一次“五好干部”评选活动,培养一支素质品行好、工作业绩好、创新进取好、群众反映好、廉洁奉献好的镇村干部队伍;每年“七一”前开展一次“五带头”党员评选活动,引导全镇党员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贡献、带头自律树形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镇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也要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支部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分工负责,上下联动。
(二)突出发展,强化考核。要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思路,转变工作切入点,为村民办好事,为组织分好忧,真正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年终综合目标一并考核,考核等次列最后两名的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向镇党委书面说明情况。
中共千佛镇委员会 2012年2月15日
千佛镇党政办公室 2010年3月5日印(共印15份)主题词:基层党建 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