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2:3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

第一篇: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

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

华店蓝天小学

马玉芬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和倡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它的开发与建设是新课程的需要,是在与新课程同命运、共呼吸中生发而出、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

所谓“校本课程”主要是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系中学校一级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它的基本理念是:学校有条件地自主决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和校本教材编写;倡导旨在问题解决的合作、探究与共享的开发策略。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可以克服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之间不相适应和国家课程与科学发展以及未来社会之间不相适应的弊端。在这种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拟定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这一综合性应用的研究课题。那么,作为农村小学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一、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明确开发理念。理念确立有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

这里的理念是指学校的教育的哲学、教育宗旨与教育目标。教育哲学体现了教育的时代精神,是在时代背景中对教育总的认识和看法。如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等都是新时期的教育哲学,它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教育宗旨是在教育哲学指导下学校依据本校具体情况确定的总的发展方向。如我校提出的“一切为了编织孩子的幸福童年”等,它们对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教育目标是教育哲学与教育宗旨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如我校提出在“一切为了编织孩子幸福的童年”的宗旨下,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有特长、健康心理、全面发展等,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方向。

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应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对象是学生需要、社区需要和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属教育的内部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社区、社会的需求是属于外部需求,是教育的外部功能。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学生知识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获取知识的方式、途经等需求和看法。心理发展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丰富人格,走向成熟的内在愿望和渴求。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因材开发”。其次,校本课程开发并非“闭门造车”,搞“自给自足”,也应考虑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考察本地区自然资源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对人才和信息的需求状况以及特点,以期开发出既满足本地区学生需求又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校本课程,只有这样的校本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需求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所辖地区政府工作报告分析、网络信息分析法、所辖地区人才市场信息发布会的分析等,其中问卷调查、访谈法最适用学生需求分析。

三、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评估。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决定作何种程度的开发。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学校的信息、能力和物质等方面资源。信息资源是指以学生的教材和资料为核心,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信息支持,离开了它,校本课程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信息资源评估要求应是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贮存丰富化,信息价值效能化,整个信息资源要永远处于不断的交流和更新,形成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能力资源是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开拓意识、创新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评估方法为教师自我评估、学校评估、专家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的现实学习能力和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现实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已达到的学习能力现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潜在学习能力是通过课程更新,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状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评估的方式通常是: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物质资源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提供的场地、设施、设备与经费等,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基础。其次,校本课程开发还要对所辖本地区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如农业产品结构、经济支柱产业、旅游景点、人才种类等方面,以期在学校和社区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环境。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龙固镇李集小学

常胜钦

一、课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由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国家课程。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已全面展开,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缺乏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更难以达到国家课程的预期效果。在推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国家课程普遍暴露出诸多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脱节等。

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指出,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应该直接参与到课程的编制工作中去。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形式及时间设置上都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我校地处乡镇,虽然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但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具有乡镇特色校本课程的前景广阔。在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中,步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乡镇小学所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确立了本课题,试图通过探索和实践,寻找到突破口,最终走出一条乡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好路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1、校本: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和教师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与校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2、校本课程。亦称“学为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校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开发:《牛津英语词典》中,把“开发”解释为“一切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或小说情节的完全展开。”而在课程开发中,指的是准备一项可操作的计划,以便去运用现有的教学大纲,包括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或者也可指编制出一套教学大纲及其配套资料,以供班级教学使用,特别是指教科书、教参的编写以及教具的配备,有时还包括课程目标和评价手段。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然而,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在目前的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

全面发展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使一切教育活动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创设适宜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实现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关键所在。校本课程正是基于教育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开设的课程。

2、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要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也从来认为知识最深厚的根源乃在于实践之中。实践是知识之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可以在书本之外,可以在课堂之外,可以在学校之外。

3、现代课程的有关理论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科学全面地分析校本教学资源,组织编写以“***********”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并有效地开展实施和评价。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通过实验,更新教师观念,建立课程意识,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展现教师教育智慧,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3、强化学生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和非语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等产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协调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

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是按照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在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区域性原则、特色性原则,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以调查研究法、文献总结法等,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一)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酝酿、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先设计了一个初步研究方案,然后成立课题组,形成了研究工作网络,之后通过召开课题组会议,进一步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了有关研究制度。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文献研究阶段

本阶段,我们主要是利用假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阶段

主要是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乡镇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以“********”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3)实证研究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我们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依照环境分析后所制订的校本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校内及校外推广研究经验和成果。

(二)实验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教研紧密结合,通过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反思、再体验、再反思,不断深化研究,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实验工作的开展。

2、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内容进行调控,以参与教师和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前后的认识和发展作为原始依据,组成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理性的总结和研究。

(三)实验措施

1、组建实验课题组。

2、成立学习型组织,建立每周学习制度,引发和推荐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以实验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参与实践和研究的积极性,及时交流、展示、推广不同阶段的成果。

4、开展听课、评课、课例分析、研讨等活动,各分项负责人直接面对每位实验教师,亲自参与研究课的备课、试讲及评课活动。倡导实验教师勇于改革,不断总结新鲜教学经验。

5、保证实验经费按时到位,专款专用。

五、研究的内容分析:

课题研究应该是务实而规范的。按照既定的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环境分析研究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因素分析的根本原因。环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决定了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斯基尔贝克曾经说过:“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从学习理论中推理出来,或者从对儿童的理解中感受出来。相反,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

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学校。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环境,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

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我们对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科学认真的分析。我镇地处汉江支源,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我镇的豆腐制品享誉海内外,可以说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学生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浓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目标设置研究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本课题组成员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研究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编写了一套以“ ********”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内容包括“可爱的荆门、神秘的钟祥、我们的母亲河、礼仪教育、家乡特产、科技大观”等。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特殊的教学目标和特殊的教育场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还编写出了相关的配套材料等。

(四)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实施过程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严格遵循教科研的科学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寻找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佳切入点,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了一套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1、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正在探索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南上指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很浓郁的地域内容,更有学校特色,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视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考察探究活动中去。我们给学生创造了适合的实践情境,使学生放心、放松地参与实践研究,他们的学习表现非同一般。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采用小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先后确定了如下研究小课题:豆制品制作与销售、母亲河的变化等。我们在选题上针对本地的丰富资源,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本地特色,教师在学生的课题研究中进行有效的辅导。

由于学生身处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面对的是身边熟悉的研究材料,比以往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有了更多的合作空间,有了更多难得的体验。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自由研究,努力自助和适当寻求他助,伴随着探究过程感受挫折与失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强化。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中去,在与环境的相处相适中发挥了特长,优化了个性,提升了研究能力。

2、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如果抛开学校去谈教师的发展或成长,那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和依托,因此,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教师不仅是校本课程的当然开发者,而且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教师介入校本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着

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心,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实践表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发现自己比原来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而且效果更好。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教师逐步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及评价观念,认识到了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性的要求中逐步走向满足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体会到了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文本,而是在动态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过程。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间改变了以往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科学大观》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了研究小组,由于这项课题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集体协调一致,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教师。由于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需要具备多项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知识视野。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本课题研究全面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学习,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实物,积极利用网络优势,积累素材,真正成为了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对课程的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等。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逐步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了新的工作方式,加强了与同伴的合作,极大地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了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3、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材料。它以其形象生物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构者,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固有的,它必须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现代媒体是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具有浓郁古镇氛围的《古镇寻踪》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演示了用数码相机自拍的石牌古镇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地欣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趁势揭示课题。临近下课,朗诵由石牌本土作家蔡兴荣创作的《小巷》,学生边听边学,气氛异常热烈,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校本课程开发素材转化为具有直观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创造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优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五)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课题组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并取得了预期的评价效果。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评价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评价方式上我们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认知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古镇寻踪》这课后,我们并不是着重考查学生对我镇的古代建筑、自然资源等方面记忆性的认知因素,而是让学生根据实地考查的情况,认真查阅各种资料,请教家长、老师,然后写出小课题研究报告,在撰写课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又如在学习《小豆腐闯出大世界》后,让学生进行豆制品制作表演,考察豆制品市场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市场经营策略的若干意见,为石牌豆腐走向世界出一份力。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参与到学生学业的评价中来。教师在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上,加强纵向比较,减弱横向比较,并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通过这样的学生学业评价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

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本身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领导和课堂教师修正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提供依据。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了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建立了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用数理统计和描述的方法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通过对课程本身的评

评价小组一致认为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符号学生的需求,课程组织形式及内容恰当,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以上对校本课程研究内容的分析只是针对于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际,它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我们认为,只有在认真地分析不同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个性鲜明的校本课程目标,并对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强化学生的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和非语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最终走出一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好路子,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的品位和特色。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课题组成员几年的倾力协作,本课题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开发、收集了一批校本课程资源

编写了《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设计了《校本课程纲要》,开发了部分校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操作性,为今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丰富了素材资源,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们在编写与实施教师指导用书时,力争做到主题鲜明,趣味性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活动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适应学生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我们主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了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和实施:

1、整体性原则:把各科融为一体,发挥其整体作用,使学生的能力、个性、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围绕一个主题的多科内容有机结合的活动方式。

2、活动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中发展个性,提高能力。活动是该课程的主要形式,基本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去启

为学生的活动充分地创造条件。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操作来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直接知识或经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3、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评价——反思,学生自始至终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

4、愉悦性原则: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充分的快乐。努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使学生充分获得情感和审美的愉悦体验。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情感。

(二)开发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在人类知识经验和教育教学活动之间建构起了一座桥梁,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材内容丰富性的特点,教育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以适应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因此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就要尽可能地拓展教材内容的领域,使那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内容因时因人而异地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教师的“教”成为极富创造性的“教”,学生的“学”成为极具个性化的“学”。为此,我们构建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和策略。

1、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兼顾能力层次不同的每一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通过参与、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充分发展。

(2)科学性原则。精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同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性的评价。

(3)开放性原则。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资源内容更加广阔,特别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开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较充分地思考、讨论,2、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策略

(1)整合策略,即:整合教学素材,深化教学内容。教材虽然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块学习的土壤,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作为教师就应把教材作为教学素材去看待,挖掘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以此为依据来走进我们的实际生活,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需要迈近,达到走出教材、深化教材、跳出教材的目标,从而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整合教学素材时,我们注意了以下四方面:①考虑学科内容及特点。②关注教材上内容的呈现方式。③思考教学设计。④设想课堂使用情况。

(2)生成策略,即:捕捉动态生成,优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生成新的实践智慧的立足点。作为教师就应善于保护和捕捉这些资源,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留心学生的反馈,及时抓住学生的奇思妙想,捕捉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并恰如其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同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情感。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四会:一会判断选择这些资源,课堂上信息量非常丰富,教师们学会了在40分钟内在师生交互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二会“回应”不同声音,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发出的不同声音,为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学会了根据学生不断冒出来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课时计划,不断积累实践智慧。三会延伸和拓展课程资源,面对课堂上动态性的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在课堂上来不及解决的教师把这些资源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爱学、乐思的积极情感。四会善待学生的错误,实践使我们感到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错误,教师要善待,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进行创造,发现真理,让“错误”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同时也丰富着教学实践智慧。可见,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只有融进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才得以真正实现。

(3)和谐策略,即:和谐师生关系,挖掘潜在资源。在特别关注三维目标达成的今天,我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也是一种动态的、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教学资源。实践使我们感到,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就无法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从知的方面来看,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而从情的方面看,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都是具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因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自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平等的交流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来自课堂和老师,很多的是来自于他们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积累,只要我们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孩子们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发现知识,从而更加喜爱学习。

(三)学生个性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张扬

1、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丰富了学科资源,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继承和宏扬了优秀的本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

2、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课程完全是为学生的需要而开设,校本课程就如同是把课程放在了开放式的货架上了,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全校学生活泼、团结、积极向上。

(四)教师的专业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得到发展

1、是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提升。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2、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家长方方面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付出真诚与汗水。但是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讨,你问我答,你的问题我补充,你写第一课,我编第二课,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逐步成长起来。

3、是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的论文有多篇分别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或者发表。课题组在研究中,捕捉展示机遇,参与展示过程,以专题研讨、评比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为舞台,推出了一批老师。

(五)学校特色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凸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课题研究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学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学校校风良好,学风严谨,受到家长、社会一致好评。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一途径促进了学校特色的逐渐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如:

1、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涉及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2、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

3、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出系列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4、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建立学生实践基地。

5、如何进行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等等。

我们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力图通过本课题的后继研究,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转变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使其不断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转变引起学生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家乡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的特色与品位。

我们的展望是:

1、组织课题组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使学校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进一步研究学校课程的发展,科学分析学校和社会课程开发因素,自觉地开发培养未来意识的课程。

4、不断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要对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为学校领导和课堂教师修正和完善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提供依据,制定出适合学校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及实施细则,使校本课程开发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学校的整体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第三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总结

培养特长,张扬个性,享受幸福

——大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特色材料

美丽的大岭,群山环抱,有一方快乐、幸福的儿童乐土,一百多名快乐的小天使沐浴着文化艺术的阳光,这就是大岭中心小学。

2003年9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校基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本着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倾力构建特色办学体系实践中,开发了兴趣小组特色校本课程。包括美术组、舞蹈组、口才组、经典背诵组、礼仪组、校报组、电脑高手组。并已经成为学校的基本课程,每周一节课,进入课表。其中,美术组的植物押花作品多次在市、区校本课交流现场会上展出,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誉。特色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儿童的文化艺术与人文素养,也为儿童生命历程描绘了浓浓的一笔。

弥补缺憾,张扬个性,边研究边构建。

当今社会的人才观是“能力+特长+身心健康”。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未来的失业都是那些无一技之长,无适应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教育要抢前抓早,个性化特长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并从一定程度上适时补充了学校日常教育的缺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特长作为一种明显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的能力,要实现人人有特长,就应该把兴趣、爱好作为培养的基点。我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普遍的兴趣爱好,然后以此为依据,并根据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特长,设置了七个兴趣小组,即美术组、舞蹈组、口才组、经典背诵组、礼仪

组、校报组、电脑高手组。兴趣小组确定后,全校学生自选小组,做到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特长教育,在师资配备上,本着专业教师必用,特长教师选用的原则,保证了教学实施的专业化、规范化。

现美术组、舞蹈组、经典背诵组、电脑高手组均为专业教师执教。其余小组由特长教师加不断研修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每学期初召开校本课开发与实施会议,研究制定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教师学期初制定计划,实施过程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另外,学校建立了特长“转学”制度。即当学生对某项特长丧失了兴趣或发现某项特长不适合自己学习,在月底可填写申请表,提出转学申请。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为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每学期末都要举行校本课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为自己拥有特长而感到骄傲,从而更加热爱学习,爱恋学校。

2007年,课题“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被列为阿城区“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对未来三年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做了进一步规划。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积极地把特色建设融入到当地的社会文化艺术背景中去;充分整合文化资源、拓展学校特色空间,让师生人人参与到特色建设工作中来,达到滋养儿童健康成长、提高教师幸福指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目的。

校本课程在创新中实践

美术校本课着重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入手,实施儿童蜡笔画两年后,赵波老师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了“植物押花”课程。所谓押花,是撷取大自然中四季盛开的鲜花,经过整理、加工后,运用特殊的工具进行脱水,使之保持原有的色彩,再经过创作者的构思、设计、粘贴制作成一种新的造型。赋予它新的生命,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也可以是另一种植物或原花型的再现,给人以高雅的享受。大岭乡四面环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上的各种植物特别多,教师不辞辛苦,除带领学生在校园内采集,还亲自登山采集,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花材,如树的叶、皮、种子、各种植物花叶等等。春夏秋三季大量采集,经过脱水处理,冬天学生制作押画作品依旧有花材。在脱水处理这一环节,师生们遇到了一个难题,用书压放花材,量太小,供不应求,怎么办,美术组师生集思广益,最后发明了“压花器”,解决了压花量的问题。另外在实践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粘贴一环节中,固体胶粘的押花画叶片极易掉落,浆糊粘的押花画极易长毛。成品保存一环节中,花叶极易变色、干燥碎裂等等。但这些问题在师生的摸索研究中一一被解决了。粘贴定为用3号乳白胶或氯丁胶。成品保存用塑封或装框的方法,而且给作品增添了艺术价值。植物押花已成为我校艺术课程的一个亮点,教师学生纷纷拿起大自然赠与我们的美丽,将美好的生活与憧憬点点汇成画卷。现有成型作品200余件。如“山寨风韵”、“扬帆远航”、“蜻蜓掠影”“群鱼戏水”“异族风韵”等等。这些作品挂满展览室的墙壁,让无数来学校的检查团、家长叹为观止。多次参加阿城区各级部门组织的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成功编写了植物押花校本教材。

舞蹈组,汇集了学校能歌善舞的小明星,音乐舞蹈专业教师马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开设了民族舞蹈课程,有傣族舞蹈、蒙古舞、彝族舞蹈等等。教师的舞姿美如仙,学生似一朵朵花变换着姿态绽放,学生陶醉在民族艺术的天堂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升腾、积淀。学生怎能不热爱这个充满快乐的校园。

舞蹈组多次代表学校,代表大岭参加乡文艺汇演和阿城区艺术节汇演,并获奖。成功的快乐洋溢在学生心间。舞蹈组的孩子们,舞蹈艺术潜能已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俨然一个个小艺术家。每逢学校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他们都成为班级的文艺骨干,创编舞蹈,编排节目,尽显他们的艺术风采。也为校园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口才组,小主持人的诞生地,学生能言善辩,反应机敏,语言感染力强。开班之初,教师择生重点在低年级,因为口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要做长期培养的打算。课程主要以“讲故事”、“快板”、“绕口令”、“主持”为主。课内培训指导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小精灵们一个个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意气风发,不但成为语文学习的尖子生,还在各种大小型活动中大显身手,他们简直是一个个骄傲的小孔雀,享受着与众不同的快乐。这项校本课受到了家长的极大欢迎。

礼仪组,省级骨干教师蔡红,本身已具备一身儒雅的气质,在课程实施中,她通过上网,查阅书刊,大量收集古今国内外的各种有关礼仪习惯的材料,形成教材。并制定授课计划,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内容由日常到仿古,由国内到国外。其中,一些日常礼仪有:学生课堂礼仪、家中礼仪、同学间的礼仪、对教师的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图书馆礼仪等等。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师生讨论,情境表演等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很多未曾知晓的礼仪,行为习惯文明儒雅,并对全校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校报组,共有学生22人,分为5个组。每组分工合作,每周出一份校报,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适逢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校报组就会紧随时事出一期主题鲜明的校报,如教师节专刊,国庆报、交通安全报、六一快乐报等等。平时的校报基本固定为“文学艺苑”、“快乐驿站”、“生活小百科”、“智慧屋”四个栏目。每月装订成册,全校巡展,供读者阅读。校报组学生在实践中不时会有新思路、新想法,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安排设计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2006年9月,李静同学荣获第十九届中小学校园艺术节会标设计小学组三等奖。多份手抄报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电脑高手组,任课教师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所开课程以电脑绘画、网络应用为主。学生尤其喜爱电脑绘画,在电脑屏幕上,学生用神奇的鼠标描绘着五彩缤纷的童年,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不断增强,有的甚至超过了学校的老师,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小领头雁。学生作品多次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获得殊荣。2008年5月,周梦同学在哈尔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中荣获小学组漫画项目二等奖。刘敬尧获阿城市特等奖。

经典背诵组,吟诵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佳作,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在校园得以继承和流传。开展一年,成果显著,之后便在全校铺开,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教师组织活动,内容涵盖《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中华成语千字文》、《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经典谚语》等。以每天的晨会10分钟为主要背诵时间,以经典课为巩固与活动时间,教师学生同台背诵,口中溜

经典,心中有经典,笔下书经典。在每学期的经典背诵展示中,学生背诵经典,讲经典故事,畅谈背诵心得,展经典作品,手擎传统文化瑰宝,沐浴在千年灿烂文化的雨露中,怡养身心,丰富内涵,增添儒雅气质。如我校的六年级学生,经典背诵从一年级开始,现已熟练掌握《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五个篇目,学生的文明程度,视野开阔度、文学修养都是全校公认的,每逢各类检查评估,都得到极高的评价,堪称我校经典背诵的典型活成果。

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由于特长学习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往往十分投入,因此,置身于每个兴趣小组,都能感受到学生表现出来的较强的创新意识。如美术组的植物押花作品,构思奇妙,内容新颖,欣赏价值极高。校报组,栏目不断更新,精品校报达80﹪以上。舞蹈组自编舞能力逐年增强。

2、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特长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因此特长培养的过程就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押花、电脑绘画、舞蹈技巧、网络应用、口才应用、校报编辑。“我能行”成了校园的流行语,“帮你设计我能行!”“主持大会我能行!”“为你网上查询我能行!”“文艺表演我能行!”另外,教室布置、班级板报设计,以前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现在,从三年级开始一般由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无论学校、班级各种活动,均能看见口吐连珠的小主持人,意气风发。

3、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全。

研究前后,我们对学生的自信心、意志水平进行对比衡量,发现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意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促进暂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暂差生因某一两方面的成功体验,重新认识自己,重拾信心,成绩不断提高。

小学生特长培养实践研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对教师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1、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广大教师认识到特长是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特长培养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地参与特长培养工作。

2、教师特长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教师多次参加区级各类竞赛课,成绩优异。2009年4月,赵波经过阿城区的层层选拔,参加哈市美术基本功大赛,获全市一等奖。

3、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情感、注重探究、多元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各辅导教师积极探索,概括总结出适合自己所辅导特长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模式。如美术组的“尝试教学模式”:尝试创作——对比参照——观察品评——拓宽思路——自成系列;口才组的“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大胆表现——表演竞赛;礼仪组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录象反馈——尝试改进。

4、课程评价的实施。

辅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学生评价方式,寻求适合孩子胃口的激励方法。各组应用最多的就是:每学期评两次“特长明星”,张贴上榜。激励效果显著。

在大岭,素质教育是肥沃的土壤,而办学特色则是艳丽的花朵,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让这些花朵开得更艳更亮,让特色学校成为中心小学发展一道崭新的世纪风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目前我校校本课的开发仍存在很多条件上的问题:

舞蹈组缺舞蹈室。

植物押花的封存需要资金。口才组缺少所需道具。电脑设备陈旧、落后。

校报组无相关的复印设备,许多好作品无法大面积推广。城里孩子花高额学费去培养特长,农村孩子免费拥有这样的机会,学生真的很幸福。但需要条件上的支持与帮助。

培养特长,张扬个性,享受幸福

——大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特色材料

大岭中心小学 2009、5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加快素质教育推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新社会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农村的美术教育因为所占比例大,范围广,更是不容忽视。然而在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美术教育据笔者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则更为严重。影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部分就是没有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 小学美术 校本课程 思考

正文: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发展教育,国家出台了《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对教育、教师、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新社会合格的接班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美术教育作为普及面最广的基础教育更是不容忽视。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美术教育,据笔者调查了解,整体情况令人堪忧。虽然农村小学大多数都能按国家课程开设标准开设,但是在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这其中,影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有三方面:硬件设施还有待继续完善;师资力量匮乏;以及美术校本教程缺乏。三方面对于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更难为的就是没有一套适合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章节专门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在美术资源的定义上就明确了包含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对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来说,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的以直观性为主的教学方式,校本美术教程就显得在美术教育中十分重要了。而就目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来看,据笔者调查基本为零。总结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师资的水平不高,面对美术校本教程的开发不具备能力,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对待美术校本课程的理解还没涉及。以下就笔者在农村一线参与美术教学工作多年来对于农村小学美术校本教程开发所作的一些探究提供几点思考:

一、关注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兴趣性

《新课标》将小学阶段分为两个学段,提出总体的目标要求,综合联系生活,文化,情感和科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乐趣和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校本教材的开发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开发的教材能吸引农村孩子的兴趣。农村孩子大多数小时候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感知,因此做美术校本教材首先要考虑激发这些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和周边自然、人文等环境特点相结合的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关注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适用性

在《艺术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这部分总体结构中就明确提出:“提供实现各学段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均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改编。”【2】

在美术《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第三章“美术新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里,美术课程资源内涵和范围的变化中就详细表述了: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运用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教学。【3】

《新课标》将小学美术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较之旧课标,在内容的要求上能更贴近生活,主张教师开发身边的校内、校外美术教育资源。在校外资源的开发方面,农村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青山,绿水,田野,庄稼,家禽„„贴近孩子的生活。例如:

1.树叶贴画造型教学。农村学生对于山水、树木的感情异常深厚。形状各异的树叶比比皆是,为农村孩子树叶贴画学习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资源。树叶贴画既提升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他们的生活,又经济实惠,还能提高孩子的观察、思维、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造型方面我们可以降低要求:课前可指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树叶,放在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美术课上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

2.麦秆造型教学。麦秆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只是吹奏乐曲的玩具,其实,麦秆因为其整理后较干净,好摆弄的特点,可以开发出让学生利用其造型的教学。早先,农村人就有用麦秆编制家庭生活用品的习惯,如扇子、席子等。打完麦子的麦秆,如今在农村都没人需要了,孩子们挑选一些,整理干净,剪整齐。取材方便,还易于保存。作画用的工具也简单:利用胶水贴在纸上造型,很有特色。

3.布贴造型教学。在中国,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它源于历史悠久、应用极广的民间刺绣的贴补工艺。而作为美术绘画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它又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如今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既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又能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和自己的家庭。

4.豆子粘贴画。豆子粘贴画也称豆浮雕,豆粘画,源于民间用五谷做画的习俗,在民间基础上,依据豆子的本色创新,充分利用各种豆子五谷的内外壳、形状、豆茎、豆杆、纹路、天然颜色等(甚至利用虫子咬过的痕迹)粘贴做画,既环保,又美观。在农村,家家都有各种豆子,材料比比皆是,随手拈来。课前教师可根据需要,让学生带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引下作画。

5.蛋壳画。利用整蛋壳或碎鸡蛋壳做艺术画,材料新颖,可以根据农村孩子熟知的身边事物,描绘和创造出不同的人物风景。这种新奇的绘画方式在农村可以普遍推广。鸡蛋对于每个农村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材料就在身边,既环保,有能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蔬果、粮食、石子、树皮、树根、吹塑纸、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关键是教师要能首先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素质,这样,你的美术课才能吸引人。

三、关注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科研性

在开发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之前的工作是大量而繁杂的。“美术课程资源的转化,包括了一系列资源的开发、筛选、论证、转化,进入课程的时候,还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才能进入实施阶段。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付出脑力,还要付出体力,不仅需要灵感,更需要较强的研究能力。”【4】

在整合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资源时,需要美术教师团队做出规划,做到根据农村孩子生活、素质和年龄特点来整体规划本校一至六年级的美术校本课程。切勿随意,这样反而打乱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和打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位农村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农村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P4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P1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3】《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 P18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4】《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 P16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第五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特点;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在国际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 & McMullen)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即指那些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成员,以学校为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这一描述是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较早期的认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意义。[1]

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一致的界定。如徐玉珍(2001):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廖哲勋(2004):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等等。[3]

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还是对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次,就该领域的现状而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不相切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再次,就社会现况而言,校本课程的理念难以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协调,所以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简言之,目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适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氛围与机制。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所以,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明确理念;需求分析;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这些都是学术上对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宏观程序,理论上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直观性、操作性比较欠缺。

1.成立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要多做宣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2.环境分析。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进行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习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3.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4.方案拟定。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5.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6.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以配套做一个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收集各方建议、意见,从而对课程的修订提供参考。[5]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3.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达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一直是教育所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内需要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虽然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放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符合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由于有了统一的要求和教材,只需要以此为本,放心讲授。学生为了赶进度,只有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自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确立之后,国家课程比例相对减少,学校也拥有 了自主决策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真正落到实处。

3.2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差异,促进了教育系统中老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差异、教师能力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全国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客观上存在着这么多差异的各级教育子系统,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校本课程的提出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反思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1)这种提倡“多样性”、“可选择”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

由于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

(2)这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因为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3.3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合理解决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

它的开发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以往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德雷斯尔在评述60年代的课程改革时,指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弊 2 端:(1)仅仅着眼于各门学科的内容更新,跨学科的内容尚未触及;(2)仅仅着眼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跨年级的内容尚未触及;(3)仅仅着眼于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只研究一些脱离生活的课题。

从这个指责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范围、形式、方法必须改革。而校本课程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它的范围可以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涉及理论课、实践课;可以涉及定向性的显性课程,也可以涉及非定向性的隐性课程。其形式既可以针对某些具体内容、某个课题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将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设计成微型课程,还可以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其方法灵活,可采取“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活动”。所有这些皆可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深入开发,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学校则可以量力而行,合理解决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4.1课程决策民主化和形成学校特色

从学校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并且使学校成为课程的权力主体,让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4.2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教师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一直以来,我国教师习惯于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就较为肤浅和表面。

自实施校本课程后,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及专业素质。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面临着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课程环境”。这样,教师在充分掌握所教学生的个性旨趣和知识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素质与能力会逐步提升。

以上这些在很多实验学校都得到了验证。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为教师培训亦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视角。4.3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5小结

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习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促进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 4 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作为教师,更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阅读一些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获得理论指导,深化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1-12.[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12-17.[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11-18.[4]王传金.论校本课程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3:31-34.[5]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strac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cal and school three levels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now,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which makes the school under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various types of school.Key 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eaning

下载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方案一:开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

    提升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 一、我们的基本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第5个年头,我校与新课程同行,本着立足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三级课程开发实施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局关于校本课程安排的要求,结合我校校本课程薄弱的现......

    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校本课程开发》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师资力量匮乏、学生数量锐减的现状,农村教育的希望在哪里?城乡一体化战......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部分杞柳的美丽传说 柳条,学名白杞柳,当地俗名簸箕柳、南柳。把柳条剥去皮,通体呈白色,就叫白柳条。我镇的农民擅于把柳条、白柳条编成上千种筐、篮......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学......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李微沧州市新华区东队学校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