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浅析当代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摘要
卡耐基在《公共关系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个人的成功,85%都是和专业无关的,而是同其与客户的交流有关,也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 由此不难看出人际交往的重要。在上大学时曾学习过,人的智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稳定在一定的平面,以后的是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一般来讲人与人的智商没有很大的区别。因而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基于一个人的情商。从人际交往的研究专家卡耐基的名言,更确认了这一点。
关键词
公共关系
现代公关意识
公众意识
危机意识
引言
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公众的青睐。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1.1大学生的生活环境
在校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980年后出生的。80后”大学生热情、开放、个性独立、善于发现问题,同时由于“8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依赖思想严重、参与社会的能力不足等原因,又凸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焦点问题。例如,在一些“80后”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求稳怕变和官本位思想。由于父母和亲戚对他们的宠爱和期望值高,也支持孩子在家继续考研、考博等,有些大学生备考多年,待业使处于黄金时期的“天之骄子”严重脱离社会,和同学缺少共同语言,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很大,客观上也浪费了他们的创造力,并不光彩地被冠以“傍老族”或“啃老族”。1.2大学生的心理环境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住在了学校里,在新的环境中,没有能够尽快去适应而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学习成绩一再下降。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公共关系紧张,有自卑感、孤独感等等。出现不适应的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于面对新的环境,学生没有在短期内适应,并且在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时出现了问题。
迈入大学校门,每个学生都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同学,客观情况的变化要求他们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虽然环境的变化程度和个人适应能力存在差异,但只要每个大学生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就能比较自如地适应大学生活。这三方面是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适应公共关系的改变、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
1.3大学生的机遇和压力
聚焦大学生:机遇和挑战同在曾经,“天之骄子”似乎与“找不到工作”搭不上边,但现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是个例。挑战与机遇并存。
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全社会的就业来说,是有力拉动。第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第五、2 广大高校质量工程实施将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第六、就业促进法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从中学到大学,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都会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
我认为,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学习方式的变化。
二、生活环境的变化
三、人际交往的问题。
四、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问题之,为适应上大学这一重要的转变,应注意四个问题。第一,要学会学习。第二,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第三,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第四,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潜力,树立自信心。大学是令人羡慕的年华,年轻是我们最雄厚的资本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相信通过科学的规划,我们能够在大学这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使大学生活变得更精彩!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2.1认识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公众的青睐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2.2影响大学生公共关系的因素
复杂的公共关系,从实质上考虑,无外乎受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增进人际吸引,使之接成、维系、发展为良性的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一是阻碍人际吸引,使之不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公共关系的消极因素。
2.2.1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
(1)邻近性因素,指人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临近性。比如大学生有时举办“同乡会”,它为同乡之间交往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平台,使人们可以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识、相互磨合,从而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
(2)相似性因素,又称为类似性因素。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总是愿意和自己志趣相同或相似的人交往。因为有共同的语言。有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得到互动相强化,从而产生了共鸣,导致相互吸引。
(3)补偿性因素,又称为需要的互补。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需要一个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心声。这是大学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说,需要上的互补是将人际交往联系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纽带。需要的互补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特征上的互补和互嵌。这种由于需要上的互补而产生的人际吸引是现实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模式。
(4)仪表的魅力。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对美的认识不同,但置身于美的环境总会令人赏心悦目,感到愉快。因此,人的仪表魅力也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
(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容易导致人际吸引,诸如:助人为乐、坦诚无私等行为倾向,就有利于良好的公共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
(6)情景因素。它是指社会环境、自我环境、心理环境三方面。大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往往在互帮互助中得到认同,这就形成了人际吸引。
上述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往往是几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因此,协调好各个因素的作 3 用,可以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
2.2.2 障碍人际吸引的不利因素
(1)信息沟通阻碍。能否顺畅地进行人际交往,关键在于能否通畅的进行信息沟通。大学生从不同社区而来,这就自觉不自觉的带上方言。可能在一定时间段里无法顺利畅通的沟通,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
(2)情感冲突。情感是人积极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排斥性情感使人与人之间互无交往的愿望,因而也就谈不上彼此的吸引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的双方,倘若在以后的交往中产生情感的冲突,也会给双方的关系罩上阴影。因此,“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一定要注意人的感情因素,使之成为增进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3)需要的不满足。如前所述,寻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行为动机,也是人进行交往、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需求饥饿”是阻碍人际吸引和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4)利益冲突。根本利益上的不一致,甚至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也是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之一。
(5)态度和价值观念相悖。态度是一种直观的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反映到人际交往行为中。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不一致,使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成为阻碍大学生人际吸引的因素。
(6)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则容易障碍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败坏、自私自利、虚伪狡诈等行为倾向,则不利于公共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2.3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公共关系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精神和生活各方面的分析,发现大学生问题出在想独立,又不能独立,存在着系列的公关危机,譬如责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在公关中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无论谁是谁非,都不要企图推卸责任。
2、真诚沟通原则。应把自已所做,所想的,积极坦诚地与公众沟通。
3、速度第一原则。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差不多大学生把它浪费掉了,浪费在网吧游戏,沉溺爱情当中 2.3.1大学生应养成哪些公关意识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现代公关意识是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战略意识、审美意识和信息意识的总和。那么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公共意识呢?
第一,形象意识,当代大学生今后的工作会中会遇到如招商,谈判,对外洽谈等等。这时个体的形象就代表公司的形象,个人的形象就关系到公司的工作是否能顺利完成。企业的形象已经成为企业必备的一种竞争力,现代的企业和机构都十分的重视企业的形象。
第二,创新意识,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生存,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办事的效率办事进而更好的帮助公司完成各个重要的任务计划。
第三,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让我门认识到了责任,当代大学生就应该有责任意识,这样干一行爱一行。用高度的责任心服务公司,才能使公司更好的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第四,信息意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当代的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才能跟的上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其次,培育信息素养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现实需要,同时还是学生创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第五,公众意识,公众泛指与一个组织或团体具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 4 织,他们对组织的目标、存续和发展具有或多或少、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或影响力。
2.3.2怎么养成公关意识
学会自我服务 做生活的主人学会“理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境,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合理安排闲暇生活,做时间的主人 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自立性较强,有时难免无所适从,因此掌握一定的选择原则对大学生合理安排好闲暇时间是有所补益的。大学生闲暇活动选择的原则是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三个方面:
一是娱乐性原则。大学生活不是一条平行的直线,而是有起有伏、一张一弛的曲线。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充满活力、感情丰富,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健康有益的闲暇活动打破一些学生“一个书包一只碗,教室饭堂图书馆”的呆板生活方式,确有必要。紧张学习之余,散散步、做做操、听听音乐、跳跳舞,松驰一下紧张的神经,疲劳很快就会消失,这对于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把娱乐性列为闲暇活动选择的第一条原则。但必须注意的是松驰有节制的,松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如果“玩兴太重”,为松驰而松驰,就会贻误正事。二是知识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知识,不限于专业知识。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闲暇,大可以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学生闲暇活动中,可获取知识的地方很多,广泛的课外阅读,经常的文艺欣赏、沙龙辩论、师生交流等等,都是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还有些形式的闲暇活动,使同学们获得感性知识,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引起联想,触类旁通,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此,大学生要善于从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加强学习,用广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内心世界,朝着成才目标前进。
三是思想性原则。在大学生闲暇活动中,难免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夹杂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形式和内容。当代大学生应多选择那些思想性强,健康积极的闲暇活动,抵制和批评消极的闲暇活动。健康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有利于陶冶高尚的情趣,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富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结语
21世纪的核心是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下人际交往的狭窄范围,把企业与个人推向整个社会,扩大了个人之间、集体之间的交往范围,它也使公共关系带有强烈的商品化色彩,增加了公共关系的经济价值,形成了市场经济下公共关系的新特点。
我们大学生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社会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学好各方面知识!把公共关系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最后对老师一直辛勤的讲解和认真的教学表示忠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公共关系教程》,卡特里普等著,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1 年
[2]DaugNewson:TheRealitiesofPublicRelations,SixthEdition.道•纽森等著《公共关系精要》(第六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公共关系学》,寥为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赵宏中主编.公共关系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2(2)
第二篇:大学生公共关系
主要内容:讲述公共关系的发展,他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成熟起来,为人们所认同: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他不但对个人与企业之间有着重要的作用,连国家之间也是不例外:还有作为一个大学生所需要的公共关系礼仪.关键词语:发展 重要性 大学生礼仪
公共关系主要讲述社会与其公众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专门为协调这些关系而进行的活动很工作,由此而形成的一种现代社会意识,以这些关系及其沟通协调工作为对象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诞生于19世纪末,那是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时期。20世纪的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门学科也在中国生根发芽。这是一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如今我们说,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存在着公共关系问题,公共关系是形象、是舆论、是评价、是信誉度;公共关系是科学、是艺术、是职业。随着公关时代的到来,公共关系更加受到世人的青睐。
公共关系字经历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人们也不断的进行研究.在现代公共关系学中不断出现新的学说,(公共关系),(基础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与成功企业管理)........公共关系从人与人之间开始向企业与企业,甚至到国与国之间,可见公共关系学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公共关系调研的主要特点:公共关系调研需要借助的运用社会调查的很多方法,手段,要求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可靠,准确,系统.在这些方面它同别的调研有相同之处.但它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别于一般的社会调研活动.公共关系调研活动的主体是某个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或该组织所委托的某公司.其对象主要是该组织的公众,以及与该组织有关的各种机构,媒体和信息网络.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需要,了解,辨别很分析该组织的公共关系信息以及与该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信息,为该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和各项决策提供服务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组织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和多种类型的信息来源和接收途径.公共关系人员在自己的调研工作中应充分注意和利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与组织其他部门的调研活动保持紧密联系,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做到这一点,公共关系调研就事半功倍.公共关系调研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一.访谈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又最方便的调查方法.它通过对调查者对调查对象进行有计划的调查和访问来得到信息,具有双向沟通,调查者可以主动控制气氛,成功率比较高:二,观察法,这是调查者通过自己的眼睛或其他工具,对被调查者进行直接观察以得到信息的调查方法.其好处是,能在被调查者处于自然状态很正常活动中,观察,收集到现场的大量即时性信息.三,问卷法,他是根据调查的课题和方案,请调查对象回答或填写预先设计和复印的问题表来收集信息的调查方法.他主要分为,1调查问卷的类型与内容,2,调查问卷的设计,3,问卷的发放,回收与资料分析.四,文献法,他也称引证法,是公共关系人员从有关的各种文献中为组织及其公共关系工作收集信息调查方法.五,信息网络法,他是利用当前国内外各种有关的信息网络,查询,获取所需信息的新型调查方法.(课本:公共关系学)
现在我来具一些例子来说明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
一:对商业银行开展现代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分内外两种:即纵向、上下隶属的关系和横向、平行协作的关系,内容包括:指导性、宣传性、交际性、服务性、公益性、征询性等多种形式。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是大量的、不确定的社会公众。要使少数的社会组织(商业银行,公共关系主体)同大量的、不确定的社会公众(公共关系客体)保持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就必须采用社会公众能普遍接受的传播方法和手段,进行真实的、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对内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事实证明,商业银行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从根本上改善银行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众顾客和内部员工的关系,从而得到来自各个方面包括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根据WTO协定中有关银行方面开放的承诺,人世5年后,中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经营国内业务为主,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规则、经营方式、产品研发、客户结构、客户需求等还缺乏更多的了解。通过开展公共关系,主动进行各种传播沟通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广泛收集国内外信息,掌握谈判技巧和主动权,了解市场需求和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我们采用外国人的行为方式来宣传介绍中国、提升商业银行的形象,并以外国人的传播方式和他们进行交往,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营特点,消除国外顾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偏见和无知,拓宽经营渠道,扩大影响范围,加快商业银行结构调整和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满足市场和公众的各种需求。公共关系是近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连续每年保持7—8%的高增长速度,200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3562亿元,同比增长9.9%。以此伴随的是居民对信用卡、住房汽车贷款、抵押和财富管理等金融产品的巨大需求。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快自身发展,第一、应主动采用现代公共关系等先进手段对市场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提出决策计划。第二、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明确市场定位,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并进行持续不断地协调、完善银行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活动。通过银行和顾客的交往、沟通,将公众的需求和利益等信息及时地反馈到银行的经营服务过程中,成为银行新的增长点,在满足市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二: 现代公共关系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对于把美国的现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进几年的开展中,党从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好的成效.进几年相继出台了很多惠民的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儿童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大学贫困学生助学金).....以此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成效.在今后的日子里公共关系学还会的到更好的发展.从上面的几个例子都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他不紧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还解决了很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个人的公共关系是很重要的,大学生掌握了公关礼仪与形象塑造,就等于手中握有一吧人生成功的钥匙 现在,我想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细细地和老师谈谈.首先,我觉的谈话在公关方面很重要。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
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
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讥笑、讽刺他人。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来源:公共关系礼仪)
总结:公共关系,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公共关系已经在每一个人的脑里形成了相对的意识形态,人们已经了解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他是人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她,交流离不开她.一个好的公共关系会让你的个人以及到企业都是很有用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到达很广泛的程度了.要想在这竞争的年代脱颖而出是很重要的,所谓识者生存..只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令自己有立足之地所以好的公共关系是我们必须领会的.
第三篇:大学生与公共关系期末论文
浅谈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即人际关系,指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每个人的生活也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据资料可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卡耐基在《公共关系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个人的成功,85%都是和专业无关的,而是同其与客户的交流有关,也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几乎影响着几乎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轨迹,建立好人际关系自然能在工作生活中左右逢源,遇到困难时自然有朋友伸出的援助之手;由此可以看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将来的就业、生活中都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曾经引起轰动的云南大学
2.23 凶杀案,主犯马加爵,走上杀人的道路的原因也仅仅是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这就是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的结果,在让人痛心的同时也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对自己的反思。
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很多的朋友拥有深深的友谊,在平时可以大方、勇敢、热情的与同学们生活,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由于阅历的限制,在没有全面的接触社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平时处理人际关系时较为理想化,使自己的公共关系现状不容乐观,于是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呢。
处理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的是真诚,所有的交际手段都应该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只有当自己是真心的想要和别人交往、交朋友时才会成功,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尔虞我诈式的交际方式使得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还会使自己陷入诚信危机,得不偿失。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在人际交往时也是如此,希望别人肯定自己接纳自己,但是不能总是强调自己的重要总是过于表现自己,自卖自夸的行为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换言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先去肯定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肯定。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事实上,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它。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对于不值得的交换,人们当然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这种关系。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困难。
我们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处于很低的水平,而且一般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人际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响我们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我们大学生们缺乏交往的经验,想关心人,却不知如何表达,想要交友,却感到没有机会。这些情况阻碍了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想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想有所提高的。大学生与公共关系这门课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交往的技巧,以及公共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应该如何在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建立起自己想要的人际关系,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自己今后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熟练的掌握在人际交往中基本的交际和沟通技巧,拥有宽容、信任、友爱、诚恳、谦虚、尊敬、忍让的性格特征,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第四篇: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形象塑造结课论文
——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08信管一班 姓名:
学号:0865138104
论文摘要: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人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它是一种管理职能,以树立形象、协调关系为目标和任务。公共关系的学习和实践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公共关系的学习和实践,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公关意识更是构成现代人思想观念体系的核心,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材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公关意识,并提出了大学生公关意识培育的方法。
关键词:公共关系 大学生 公关意识
一、认识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公众的青睐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现代公关意识是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战略意识、审美意识和信息意识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
二、影响大学生公共关系的因素
复杂的公共关系,从实质上考虑,无外乎受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增进人际吸引,使之接成、维系、发展为良性的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一是阻碍人际吸引,使之不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公共关系的消极因素。
1.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
(1)邻近性因素,指人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临近性。比如大学生有时举办“同乡会”,它为同乡之间交往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平台,使人们可以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识、相互磨合,从而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
(2)相似性因素,又称为类似性因素。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总是愿意和自己志趣相同或相似的人交往。因为有共同的语言。有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得到互动相强化,从而产生了共鸣,导致相互吸引。
(3)补偿性因素,又称为需要的互补。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需要一个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心声。这是大学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说,需要上的互补是将人际交往联系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纽带。需要的互补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特征上的互补和互嵌。这种由于需要上的互补而产生的人际吸引是现实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模式。
(4)仪表的魅力,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对美的认识不同,但置身于美的环境总会令人赏心悦目,感到愉快。因此,人的仪表魅力也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
(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容易导致人际吸引,诸如:助人为乐、坦诚无私等行为倾向,就有利于良好的公共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
(6)情景因素,它是指社会环境、自我环境、心理环境三方面。大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往往在互帮互助中得到认同,这就形成了人际吸引。
上述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往往是几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因此,协调好各个因素的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
2.障碍人际吸引的不利因素
(1)信息沟通阻碍。能否顺畅地进行人际交往,关键在于能否通畅的进行信息沟通。大学生从不同社区而来,这就自觉不自觉的带上方言。可能在一定时间段里无法顺利畅通的沟通,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
(2)情感冲突。情感是人积极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排斥性情感使人与人之间互无交往的愿望,因而也就谈不上彼此的吸引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的双方,倘若在以后的交往中产生情感的冲突,也会给双方的关系罩上阴影。因此,“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一定要注意人的感情因素,使之成为增进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
(3)需要的不满足。如前所述,寻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行为动机,也是人进行交往、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需求饥饿”是阻碍人际吸引和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
(4)利益冲突。根本利益上的不一致,甚至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也是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之一。
(5)态度和价值观念相悖。态度是一种直观的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反映到人际交往行为中。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不一致,使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成为阻碍大学生人际吸引的因素。
(6)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则容易障碍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败坏、自私自利、虚伪狡诈等行为倾向,则不利于公共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我们从上述两方面了解影响公共关系的诸要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去考察周围的公共关系,了解其性质和变化情况,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对公共关系的认知和协调处理的能力。
三、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公共关系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精神和生活各方面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出在想独立,又不能独立,存在着系列的公关危机!譬如责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在公关中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1承担责任原则:无论谁是谁非,都不要企图推卸责任。
2、真诚沟通原则:应把自已所做,所想的,积极坦诚地与公众沟通。
3、速度第一原则: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差不多大学生把它浪费掉了,浪费在网吧游戏,沉溺爱情当中3大学生养成那些公关意识
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现代公关意识是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战略意识、审美意识和信息意识的总和。
四、怎么养成公关意识
学会自我服务 做生活的主人学会“理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境,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合理安排闲暇生活做时间的主人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自立性较强,有时难免无所适从,因此掌握一定的选择原则对大学生合理安排好闲暇时间是有所补益的。大学生闲暇活动选择的原则是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三个方面。
1..娱乐性原则。大学生活不是一条平行的直线,而是有起有伏、一张一弛的曲线。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充满活力、感情丰富,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健康有益的闲暇活动打破一些学生“一个书包一只碗,教室饭堂图书馆”的呆板生活方式,确有必要。紧张学习之余,散散步、做做操、听听音乐、跳跳舞,松驰一下紧张的神经,疲劳很快就会消失,这对于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把娱乐性列为闲暇活动选择的第一条原则。但必须注意的是松驰有节制的,松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如果“玩兴太重”,为松驰而松驰,就会贻误正事。
2.知识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知识,不限于专业知识。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闲暇,大可以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学生闲暇活动中,可获取知识的地方很多,广泛的课外阅读,经常的文艺欣赏、沙龙辩论、师生交流等等,都是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还有些形式的闲暇活动,使同学们获得感性知识,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引起联想,触类旁通,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此,大学生要善于从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加强学习,用广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内心世界,朝着成才目标前进。
3.思想性原则。在大学生闲暇活动中,难免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夹杂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形式和内容。当代大学生应多选择那些思想性强,健康积极的闲暇活动,抵制和批评消极的闲暇活动。健康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有利于陶冶高尚的情趣,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富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五、大学生公关意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的浪潮和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发展,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历史潮流,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我们正经历一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新的伟大变革。同时,也经历一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社交方式的信息革命。信息革命的滚滚车轮已经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奔前进,驶向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态势以空前的震撼和规模影响着人的行为,掀起新的变革大潮。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更始首当其冲。胜利和失败同在,幸福和与痛苦俱生!因此,从失败走向胜利,从痛苦中获得幸福和欢乐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时代特色。
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年轻人要获得美好的生存权利,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五大意识,即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公关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其中公关意识对的、我们大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公共关系是一门设计、塑造并实施社会组织形象的科学;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科
学和艺术。它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的目的,从而使其进入事业成功的大门。
公共关系学是帮助你走向成功的科学,也是帮助你成为胜利者的科学。因为,成功和胜利都是竞争 的结果,决非天上掉下的馅饼。竞争意味是什么?竞争意味着求实、求新、活力、发展、突破和创造。这一切都需要战胜自我。战胜自我的胆怯;自我的懦弱;自我的平庸和堕落;自我的虚荣和傲慢。还要战胜自我的面对人生、面对艰难、面对失败和胜利。、要面对现实、人生、艰难、失败和胜利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积极的意识形态,而公共关系正是树立这些意识,锤炼自我的最好的利器。
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理论运用公共关系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书目或网页:
吕维霞 《公共关系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MBA智库百科网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与中国共产党
第二讲 大学生成长与中国共产党
教学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员明确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奋斗业绩,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所取得的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大学生成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它诞生于八十多年前,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是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民主政治需要而产生的。
(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延续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封建主义压迫问题。
(2)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旧民主主义革命连遭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王朝,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中国并没有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知识分子曾寄希望于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梦幻也宣告破灭。中国社会革命需要新的政治力量领导近代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希冀通过新的革命来改变旧社会的政治制度,工农群众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的社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1)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资本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建立了几家船舶修造厂,从而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2)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企业中,产生了第二批产业工人。
(3)19世纪70年代,在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里,出现了第三批产业工人。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1)具有很强的反抗性和革命性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地三重压迫,经济政治地位极端低下,表现在:①劳动时间长;②劳动条件恶劣;③工资低。(2)分布集中
① 地区分布上的集中。② 产业类别分布上的集中。③ 集中在大型企业。
这种集中有利于工人阶级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革命思想和发展革命力量,从而形成强在的战斗力。(3)与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中国工人阶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因而在革命斗争中最易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早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地主、官僚、大商人、高利贷者的残暴剥削和掠夺之下,就有一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不得不另谋生路,相当一部分的人流入城镇做了苦力工人,成为资本家廉价的劳动力。
3、中国工人阶级构成党的阶级基础的因素
①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处于社会最底层,迫切要求革命; ②中国工人阶级集中于大城市大企业,左右着社会的工业生产,有相当大的力量; ③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得非常坚决、勇敢; ④中国工人阶级从多年的战斗中,取得了丰富经验; ⑤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4、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条件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了组织和干部上的准备。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3)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起点;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二、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革命、不断建设、不断发展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不断产生的新成果”,是“活生生的教
材”,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领导中国社会胜利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1924、1——1927、7国共合作指导下的国民革命战争 2、1927、8——1937、7十年内战(土地革命战争)3、1937、7——1945、9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4、1945、9——1949、10解放战争时期
(二)1949、10——1956、9社会主义革命
(三)1956——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业绩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创了新世元。
2、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是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至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开创了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事实历史地说明,孙中山和苏联的模式没有让中国真正繁荣和富强起来,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让人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4、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几千年来,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和压迫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5、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我们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不仅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五十六倍。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十二亿多中国人解 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持发扬全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
7、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1950年4月,解放海南岛;1951年5月,和平解放西藏,标志中国大陆全境解放。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实现民全民族夙愿。随着海峡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不断加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必将实现祖国统一。
8、锻造了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抗美援朝、中印对抗、中苏对抗、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卫星升空、原子弹爆炸、抗洪斗争、抗击非典、5.12抗震救灾、08奥运等等都在用铁的事实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而正确的领导。
9、在对外政策上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们彻底结束屈辱外交的历史,积极倡导和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战争的外交立场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青年大学生与中国共产党
(一)党的事业需要大学生积极参与
党的事业是祖国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更是青年大学生的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它需要当代大学生
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1)振兴中华的重任历史地落在青年大学生肩上
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尽管一些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但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的一代。当代大学生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成才,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2)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最富有朝气的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说:“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他充分肯定青年是富有朝气,具有创造精神的,他说,青年既是未来又是现在。(3)党和祖国对青年大学生寄予殷切希望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部说过:青年人就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
(二)大学生成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来,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以此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才能大有作为。(1)当代大学生要把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
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是一名合格人才和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要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从中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孕育的传统美德中汲取精神力量。(2)当代大学重要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
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勇攀科技高峰,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掌握建设祖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阔眼界,锤炼品格。要注意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要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3)当代大学生要把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
古人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只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首先要坚定社会政治方向,要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艰苦奋斗精神统一起来,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地做到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得违背党和国家政策的基本精神,不怕艰难困苦,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为人民为祖国服务的本领,就是要将基础知识学扎实的同时,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党员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成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士;在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发现规律、为国家、为社会贡献青春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4)当代大学生要把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同时,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有人把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相对立起来,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中间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加之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
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艰苦奋斗精神被淡忘,重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艰苦奋斗教育的力度不够,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他还特别指出,“艰苦创业”的教育这些年进行得太少,这一指示切中要害。今天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使青年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
(三)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
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再次说明:她值得我们去信任、去依赖、去追随。只有深刻地了解党、相信党、拥护党,才能真正历练灵魂、提升修养、锤炼政治理念,成为对党和祖国、对人民有所建树的高素质、高品位的人。对于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世界观改造,自觉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胜信念。在这稍纵即逝而又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 大学时代,我们应该做出的最正确选择,就是积极靠近党组织,在党的熔炉中接受锻炼,和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一道,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奉献自己的青春、汗水和聪明才智。
1、做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党性要求在对事要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的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这就要求党员的立场、旗帜要鲜明,要坚信共产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念决不是喊口号,只有从内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不被错误的思想所引诱,自毁前程。
2、大学生应该加强申请入党的主动性;
申请加入党组织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追求也是大学生重视自己政治生命的一个生要选择,我们应该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人生动力。大学生入党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实现的。
3、要深刻认识加入党组织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怎样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壮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之成为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应该认识到,选择了为共产主义奋斗和为党的事业奋斗就等于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又有利于加快在政治上的进步和成长。
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二、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始终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并高度评价青年人的社会作用。
193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会上他曾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身作用呢?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1955年,毛泽东同志又说:“青年人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都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毛泽东访苏时给中国留学生语。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也高度重视做好青年人的工作,把青年人才看成党的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把青年人才的培养 和使用看成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关键。
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学上,邓小平同志指出:“今天,党中央这样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这样照例培养和选拔人才,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同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说:“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通知,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思想进步。”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也对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高度重视,并明确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加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就有希望”的人才强国战略。1998年,江泽民同志与共青团十四大代表座谈时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始终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档的第四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和关注青年人的健康成长。2003年,胡锦涛同志再和共青团代表十五大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有许多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精辟论述,集中反映了当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热情关怀和殷切希望。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的领导,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当对青年一代重视和关怀是非常无微不至的。青年一代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的伟大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和历史赋予的。作为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树立远大志向肩负起这一沉重的使命,牢记党对我们的期望。
三、青年大学生应该如何积极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
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着实现确定的目标;而目标又使人产生动力,形成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目标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意志就构成了动机。党员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的意志是党的战斗力的来源。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因此,对于要求入党的人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即共产主义的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对于党来说,如果党员的奋斗目标不正确,就意味着他要谋取其他的目标,从而损害党的纯洁性,影响党的统一和行动一致,破坏党的战斗力。如果党员的目标正确,但是意志不坚定,在考验面前就有可能动摇目标,甚至最终背离目标,同样损坏党的战斗力。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保证我们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党员的入党动机。要纯洁党的队伍首先必须把住党员入党这一关,从思想入手,从动机抓起,努力防止投机分子和其他不良分子混进党内,以确保党的队伍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纯洁性,确保党的战斗力。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入党的目标不正确、意志不坚定,即使入了党,也难免会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不仅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而且毁了自己。正是因为正确的入党动机对于个人成长、对于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端正入党动机便成为个人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而党也把端正入党动机、从思想上入党作为对每一名党员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这就难免这样或那样地影响人们的入党动机。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广大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入党动机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需要加以引导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种,“入党可以为自己今后工作打好基础”。有些人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如果自己不是党员,将来会在使用、提拔上受影响,不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特别是近几年来,连外企、私营单位接收大学毕业生时,也青睐党员。于是,他们申请入党是为了以后安排一个好工作、获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机会。第二种,“不写申请书就是不进步”。一些同学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如果自己不写,怕老师、同学说自己不要求进步,于是随大溜也写份申请。第三种,受家庭和亲朋好友的推动才递交申请书。有些同学的父母都是党员,亲朋好友也多是党员,每当他们问及自己是否要求进步时,感到不入党似乎不光彩。第四种,“入党是为了荣耀和满足”。有些人看到别人入了党,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羡慕不已,于是自己也写份入党申请书,企盼有一天自己能获此荣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不端正的入党动机都程度不同地带有功利化的倾向。怀着这种入党动机,即使加入了党组织,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有党性有奉献精神的先锋战士。而且其功利化的意识一旦显现,就会给党带来不好的影响。
入党的确是个人追求进步的途径,但是这种进步不应是为了面子和狭隘的个人目的,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个人能在历史进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所以,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信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不断从思想上丰富提高自己,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由此而提出入党的要求。
每一名企盼入党的同志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党。
(二)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
入党动机属于思想范畴。根据人的认识和成长规律,人的正确思想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所以,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楚,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积极学习先进理论,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并把理论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这些理论是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创造出来的,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指出了建设理想社会的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一切积极要求入党和已经入党的同志只有积极学习这些理论,并以这些理论指导自己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自觉地批判、抵制其他错误的理论认识,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积极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去,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锤炼自己的才干和情操,即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入党后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基础。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在校学生尚未走上社会,怎么在实践中锤炼呢?应当看到,发展高等教育,搞好教育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关心教育改革,为搞好教育改革献计献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同样可以锤炼和提高自己。还应看到,学校为了培养、锤炼学生,不仅支持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还组织大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同样可以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和情操。只要养成了在实践中锤炼、提高的自觉性,也就是善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就可以为把自己锤炼成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奠定基础。
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奋斗。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代代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始终不渝的献身精神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之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在奋斗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进行自我反省。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艰难和曲折是难以避免的,要在艰难时不气馁,在曲折时明方向,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还应当看到,共产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会影响我们。因此,共产党人需要加强党性修养,经常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以便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去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树立,不会是一劳永逸的。如不注意人生观的改造,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地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思想成长的基本规律。周恩来同志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思想改造到老”,正是共产党员不断追求进步的写照。
(二)共产党标准的主要内容
共产党员的标准就地党章中规定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个人利益和工作权利外,所有共产党员不得谋取任何私利和特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这句话集中概括了共产党员标准的主要特征,本质地鲜明地反映了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人,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地先锋队,这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凌驾于群众,而且说共产党的觉悟必须高于一般群众。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习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但要积极假如中国共产党,光是学习上优秀,工作上能干,还必须有共产主义的觉悟。所以,我要努力学习,在学习、工作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早日加入共产党。2 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先进性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为学习动力,关心广大学生的利益,关心学校的发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热心帮助周围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的工作和社会实践,维护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