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教学大纲《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095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
英文名称:High-Fren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60 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18 学
分:6 适用对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一、课程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相比更具特殊性。本课程包括振荡器;调谐放大器;振幅、频率、相位的调制、解调器;混频器;频率合成器;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语音无线通信系统实验。本课程是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和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实验课。
二、实践与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加深对高频电路课中各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理性知识的认识。
(二)、熟悉高频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三)、熟悉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元件及参数的选择,掌握单元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四)、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试。
(五)、正确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六)、能自已设计制作一般电路。
三、实践与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加强实践与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进行创新性的培养;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
(一)、实验要求
1、学生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讲议和实验参考书,写出预习实验报告。
2、实验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有关问题。
3、按要求正确开启实验仪器和设备。
4、认真进行数据测量和记录。
5、实验结束,请指导老师检查实验记录,做到实验数据正确,方可终止实验。
6、关闭实验仪器,整理实验现场。
7、填写实验记录,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8、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9、教师应仔细批改实验报告,并把有关情况以不同方式反馈学生。
(二)、实践要求
1、认真选择实践内容。
2、现场参观,要服从管理人员指导,认真观察,认真记录,3、进行电子制作,要根据老师要求选择制作项目,研究制作原理,绘制电路图。
4、经计算机仿真,达到指标要求的可绘制印刷电路板图,进行印刷电路板制作,安装调试。
5、上述各项结束后都要认真地写出实践报告。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实验要求
1、预习、准备: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与实验有关的教材内容、必要的器件、仪器参考资料,逐项认真填写实验预习报告,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准进行操作实验。进入实验室必须签到,缺席三次实验,取消该学科实验学分。
2、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常备仪器为高频双踪示波器、高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高频电路实验台(箱)、频率计、全系列R、L、C及常用高频晶体管、集成块。学生必须懂得常用仪器设备相关实验所涉电子器件使用方法后方可进行实验,严禁盲目操作损坏仪器和器件。
3、实验中每个学生必须如实认真观测记录实验信息和数据,写好实验报告并于下次实验前将实验报告呈交实验指导教师。无实验报告者,不计成绩。
4、实验考试方法:在所作实验中抽签1个实验题目,实验操作与测量数据正确无误,最高给50%的实验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50%。
5、培养学生创造精神,鼓励学生设计新的实验电路、实验方法。
五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内容
1、调测小信号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状态。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与偏置及回路并联电阻的关系。
3、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与谐振回路的关系。
4、调测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5、观察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二、实验要求
1、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2、掌握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Q值的影响。
3、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内容
1、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状态的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测试丙类功放的调谐特性
3、测试丙类功放的负载特性
4、观察电源电压变化对丙放工作状态的影响及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工 作状态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
l、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
载变时的动态特性。
2、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的物理过程以及当激励信号变化和电源电压 Vcc变化时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比较甲类功率放大器与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功率、效率。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三 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内容
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 影响。
4、测试、分析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要求
1、掌握三端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 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四 振幅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4、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5、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
6、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器不加高 频滤波的现象。
二、实验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调幅与检波的工作原理。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构成调幅与检波系统的电路连接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4、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五 混频器
一、实验内容
1、研究晶体管混频器的频率变换过程。
2、研究晶体管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Vi与混频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3、研究晶体管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Vi与输入本振电压的关系。
4、研究平衡混频器的频率变换过程。
二、实验要求
1、掌握晶体三极营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和本振电压 Vo和工作电流 Ie 对中频输出电压大小的影响。
2、掌握由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的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
3、比较晶体管混频器和平衡混频器对输入信号幅度及本振电压幅度要求的不 同点。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六 频率调制与解调
一、实验内容
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器电路的原理。
2、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解调器的基本原理。
3、了解调频器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4、掌握MC3361用于频率解调的调试方法。
5、掌握调频与解调系统的联测方法
三、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七
调幅系统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调
2、完成调幅接收机整机联调
3、进行调幅发送与接收系统联调。
二、实验要求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接收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 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八
调频系统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完成调频发射机整机联调
2、完成调频接收机整机联调
3、进行调频发送与接收系统联调。
二、实验要求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频发射机、接收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频
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九 本振频率合成
一、实验内容
1、测量频率合成器输出频率与分频比的关系
2、测量频率锁定范围
3、调测频率合成器输出波形
二、实验要求
l、理解数字锁相环路法本振频率合成的原理。
2、了解锁相环的捕捉带与同步带及其工作过程。
3、掌握锁相环路法频率合成的方法。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六 说明
本大纲中学时分配仅供任课教师参考,在教学实验实施过程中可适当调配。
大纲制定人:吴亚丽 大纲审定人:王忠利
制定日期:二零零七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高频电子线路习题
第四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Vbz1V,g10mA/V,4-1)若非线性特性用折线近似表示,如题图4-1所示,Vbb2V,偏压
I,I,I.激励电压U5.2V。求电流i的各个分量幅度012若要加大I1,应怎样改动Vbb和U?
【解】(1)
ig(VbbUcoswtVbz)
1(2)5.2g(VbbUcosVbz)0当
i0,wt,即
cos1VbzVbbUcos155
故
又 wt0,iI
故
Img(VbbUVbZ)10mA/V(25.21)V22mAI0a0()Ima0(55)Im0.201224.4mAI1a1(55)Im0.366228.05mA
要 I1,I2a2(55)Im0.273226mA
(2)因应 I1a1()Im 要使
a1(),a1(),Im.Vbb在120时,应增加,即减小;要使
Im,应增大U。
iVbb
4-2)题图4-2所示为晶体管转移特性,用它作二倍频器,为了使c中的二次谐波的成分最大,应如何选取?(cosUVbb是直流偏压,设
Vbz,U均固定不变)。
VbzVbb 【解】 因
当
cos60160时,二次谐波分量最大,而
2故有2,1VbzVbbU,即
VbbVbz12U
uUcoswt.s4-3)某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如题图4-3所示,已知信号电压为s假设0u,i,i,u,u远小于晶体管的特征频率fT,负载回路为谐振于0的高Q回路,试画出bcbcccc的波形示意图(要求各波形图的时间轴对齐)。
【解】
u,i,u,u.204-4)在上题中将负载回路改为谐振于 的高Q回路,试画出be.ccce的波形示意图。
【解】
V24VP5W4-5)已知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集电极电源电压为ce试问:
60%P,P(1)当集电极效率为c时,计算集电极耗散功率c电源供给功率0和集
f电极电流的直流分量(2)Ico。
pc若保持输出功率不变,而效率提高为80%,问集电极耗散功率减少了多少?
c 【解】(1)因
将数据代入
所以,Pc10.60.6P~P~Pc1c
P~Pcc
53.33WP0PcP~3.3358.33WIcoP0Vcc8.3324
0.347A(2)若c80%
则
Pc'10.80.851.25W Pc的减少量PcPcPc3.331.252.08W'2.08
按百分比计算: Pc减少了3.33100%62%4-6)设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通角况,放大器均工作于临界状态,它们的Vcc,Icm分别为180度,90度,和60度,在上述三种情
也均相同,是分别画出它们理想化动态特性曲线,并计算三种通角情况下集电极效率的比值,输出功率P~的比值.【解】
IcmI说明: 因均为临界状态,所以,可由,cm值在临界线上确定出点A.因Vcc均相同,所以过
Vcc点做横轴的垂线MN,三种情况的工作点均应在此MN上,1状态(全流通),则其静态工作点的电流应为2,由2180在MN上得Q点,连接AQ并延长到与横轴相交于D,则直线AD即为时的动态特性曲线.(1)现考虑刚刚为注:也可由A点做横轴垂线得180时的动态特性曲线.180Icm1Icmucemin再在横轴上取
2Vccucemin得D点,连接AD即为
'''V(2)对于90状态,直接在横轴上取cc点,即为其静态工作点Q.连接AQ,QD.则折线
时的动态特性曲线..IVcoscos600.560(3).对于状态,因.所以可在MN线上自cc点向下取cm''''QAQ60即得,连线与横轴相交于B,则折线ABQ,即位时的动态特性曲线;
注:也可以由cemin和cc的中点得到B点。
(180):(90):(60)?:?:?计算:
1Ic1Uc1Ia1()Uccm2IccVcc2Icma0()Vcc因 因三种情况下的ccc均相同
(180):(90):(60)所以,a1(180)a1(90)a1(60)::0a0(180)a0(90)a0(60)
计算:1:1.57:1.8
P~(180):P~(90):P~(60)?:?:?V,UuAQD'即为90V 因P~12Ic1Uc12Icma1()Uc
因三种情况下所以,Icm,Uc均相同
P~(180):P~(90):P~(60)
a1(180):a1(90):a1(60)0.5:0.5:0.5911:1:0.782
(I5A,PCM20W)4-7)要求高频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1.8W.现选用高频AD12CM临界饱和线斜率gcr0.6A/V.选定
Vcc18V,通角90,工作于临界状态。
Pc,试计算: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P,集电极耗散的功率率要求的等效负载谐振阻抗【解】先求
因
故
而
2集电极效率及满足输出功
Rp。
Ic1,Ic012: Ic1Uc1P~
2P~Icma1Uc12P~Ic1
2P~Icma1)gcrIcm(VccUc1)gcr(Vcc
故 a1IcmVccgcra1Icm2P~gcr0
IcmVccgcra1(Vccgcra1)4a12P~gcr2a122
180.60.5{0.42A10.38A
(180.60.5)40.521.80.620.5
因取
超过3AD12的极限量,故舍去
oIcm10.38AIcm0.42A
o故 Ic1Icma1(90)0.420.50.21AIc0Icma0(90)0.420.3190.134AP0VccIc0180.1342.41WPcP0P~2.411.80.61WP~/P01.8/2.4175%Rp2P~I2c121.8(0.21)281.6
4-8)试画出一级具有下列特点的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图:(1)采用了高频功率管3DA14B,它的集电极与管壳相连,为便于散热此集电极与相架相连接。(2)负载为天线rc(等效参数为A,A)。输出回路采用串联谐振型匹配网络。(3)输入端采用T型匹配网络。(4)集电极直流馈电采用串联形式,基极采用零偏置电路。(5)对高频信号而言应为共射极电放大器。
【解】按上述要求电路图如下:
说明:(1)按题意集电极电极应接地。又要求对高频信号而言为共发电路,所以输入信号应加个高频变压器B,以便于与一端接地的激励源(ss)相连;
(2)L2为高频阻流圈,以实现零偏置的要求,C1,C2,L1组成降阻式T型匹配网络,使低值的输入电阻与较高的信号源内阻相匹配。
(3)由于集电极接地,集电极回路直流馈电应采用负电源旁路电容,L4为高频阻流圈。电源负端经
(4)谐振于C0L4,L3C3,L3,L5,C6,C7,CAU,RVcc馈电。其中
C5为高频
馈送到发射极。
组成匹配网络。
(晶体管输出电容),串联谐振于
C0,C3,L3,并联f0,L5,C6,C7,CAf0,C4为隔直流电容。
试求4-9)某晶体管高频功放【解】12Rp200,Ic090mA.Vcc30V,2180,3P~,.P0IcoVcc9010302.7W2
P~12Ic1Rp212[g1()Ico]Rp2[1.570.09]2002WP~Po22.774%
4-10)高频大功率晶体管3DA4
fT100MHZVcc成2MHZ的高频功率放大器。选定P,P,P.R,.试计算~0cp
,饱和临界线跨导cr24V,2140,Icm2.2A,g0.8A/V,用它作
并工作于临界状态,【解】因 P0IcoVcccosr(70)IcmVcc
0.2532.22413.36W
Ic1a1(70)Icm0.4362.20.96AUcVccuceminVcc242.20.821.25V12Icmgcr
故 P~12
0.9621.2510.19WIc1Uc
PcP0P~13.3610.193.17WP~P0I10.1913.3676%22(或RpUcIc1)Rp2P~2c1210.19(0.96)2
4-11)某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动态转移特性用折线表示为题图4-11所示,BVbeo2V.晶体管的极限电压
(1)(2)否超过了基波放大时,给定三倍频时,若BVbeo.gcIcm50mA,70,求
Vbb,Ub为多少?
Vbb,UbIcm仍为50mA。试求三次谐波输出最大时的是多少?是
icube0.050.90.650.2A/V【解】(1)
当
icgc(VbbUbcoswtVbzwt0,icIcm
0.050.2(VbbUb0.65)VbbUb0.9
(1)t=
tc=0 Ucos0.65)即
0=0.2(Vbb+b
当
Vbb0.65Ubcos7000.650.342Ub
(2)联立(1)(2)解得
bb
b(2)三倍频时,(1)式仍成立,(2)式修正为:
Vbb0.65Ubcos400.650.766UbV0.52VU0.38V
(2’)
2联立(1)(2’)解得
Vbb0.17V
Ub1.07V|Vbb|Ub0.171.071.24VBVbeo2V
4-12 试画出用n个1:1 传输线变压器和短路线组成阻抗变换为的连接网络,并证明:
2(n1):1传输线变压器
Zi(n1)RLR(n1)R
L
i 【解】该网络如图所示:
设信号源激励电压为UL,I电流为L 由图有
Ui,电流为
Ii,负载电压为
'UiU1U2UnUn 由于 故
又因 U1U2U3UnUnU'
Ui(n1)UU''L
'U1U2UnUL
U1n1
故 再因 由于故 Ui
'ILI1I2InInI1I2InInIi'
IL(n1)Ii
UiUi11n1Ri22(n1)Ii(n1)Ii(n1)1RLULIL从而
Zc
RiRL(n1)RL
(n1)24-13 试画出用n个1:1传输线变压器和短路线组成阻抗变换为1:器的连接网络,并证明:
1ZcRL(n1)
Ri1传输线变压
【解】该网络如图所示: 设信号源激励电压为由图有
由于
故 UL(n1)Ui'22RL
Ii,电流为
U'n,负载电压为
UL,电流为
IL
U'1'LUU'2'1'nUnUUUUnU(n1)Ui
'再因
由于
故 IiI1I2InIn' I1I2InInILIi(n1)IL 1UL11n1RL22(n1)IL(n1)IL(n1)1n1RLRiUiIiUL从而
Zc
RiRL
第三篇:2013电子线路工作计划
2013年春高二年级《电子线路》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完成年级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和本学科特点,制订本计划。
二、教学任务目标
1、复习完教材相关内容,并组成适当训练,力争90%学生顺利过关。2、3、4、组织好电子实训工作,力争20%学生能顺利达标 实训未达标学生通过理论考应该达标 全面完成学校和年级组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措施
1、认真组织备课,抓好常规教学基本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积极捕捉相关信息,请设计模拟训练试题,全面提升学生理论应试能力3、4、认真组织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升本学科教师教学水平认真组织实训工作,专人专班负责,确保实训质量和效率,力争全面完成实训达标任务
四、附本学期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组织评讲期末试卷和寒假作业
第二周复习完8-1 ~ 8-3 节内容
第三周复习完 8-4 ~ 8-5 节内容
第四周组织第8章单元训练卷并检测一次
第五周复习10-1 内容
第六周复习10-2内容
第七周组织第10章单元训练卷并检测一次
第八周复习12-1 ~ 12-3 内容
第九周复习12-4 内容
第十周复习12-5 内容,并组织本章单元训练和检测一次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复习13-1 ~ 13-3 内容
第十三周复习13-4 内容
第十四周复习13-5内容
第十五周 — 第十七周模拟训练卷,全批全改及时评讲 第十八周 — 第十九周模拟训练
第二十周 — 第二十一周准备期末考试
说明:上述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度调整
第四篇:《现代汉语》实践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现代汉语》实践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第一形象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努力使各实践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文明创建实践,使学生沿着学会说话、学说好话、学会多媒体说话三个阶段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形成较高的现代汉语规范化、标准普通话水平。根据这一思想。在96总学时中,安排实践学时为36学时,目的是保证落实实践教学;从课程内容和现实问题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现有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项目,努力做到物尽其用;从教学经费投入的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经济即廉价实践原则,力求少花钱多办事,或不花钱也办事,就地取材,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实践内容
1、组织课堂讨论,如:语言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标点符号、修辞的重要性。
2、社会用字调查、方言词汇调查,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
3、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
平时考查成绩与知识能力测试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20%,(其中考勤10%,项目完成10%)综合知识能力测试35%,语音占口试35%。
三、教学要求
1、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必须由主讲教师直接组织、引导。
2、教学活动前,必须有主讲教师认真指导。
3、每次实践教学活动,记入学生平时成绩。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四、教材使用与建设
1、本课选用的教材为张登岐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先进性。
2、引进国内外著名专家编著的现代汉语教材及相关教材作为参考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通论》;张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现代汉语》(重订本); 钱乃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现代汉语》等。
3、积极进行教材改革尝试,由课程组主讲教师编写的《现代汉语》讲义,已在选修课堂使用。
4、课程组不断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现代汉语教学服务的新机制,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研发正在不断深入。
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作为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十分注重课程资料的建设。课程组拥有的内部资料和音像资料近十套。
六、实践教学环境
教学实习基地
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 课件制作实验室 模拟演讲厅
七、网络教学环境
1、学院设有网络教育中心,可以直接提供网络教学服务。
2、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室,具备多种功能,实现了语言教学立体化,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汉语训练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八、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实施过程
现代汉语课程的灵魂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其课程内容的理论课的意义是语言文字的实践性。因此,理论课教学必须大力提倡启发教学、讨论教学、场教学、培训教学等方法的运用。但传统的讲、读、练教学法仍是该课程不可少的常用教学方法,可尝试实施集中授课与分组教学相结合,一般分四个小组,每组4-8人,由学生代表先讲,教师作归纳点评。
1、全面掌握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按照本课程拟定的五步教学法,即“学说话”、“学说普通话”、“学说规范话”。“学说信息话”、“会用多媒体说话”大一阶段围绕“学说话”、学说普通话、学说规范话。以语音、文字教学为重点,以多媒体语音教学为手段,强化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确保95%以上学生获得二级乙等证书。
2、针对本课程知识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在大二阶段,以实现“说信息话”、学说文学话为教学目标,重点突出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的教学,以作文与作文评改为中心线索,强化学生汉语言应用艺术性、生动性。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3、启发学生观察语言现象,主动发现语言事实,变被动地掌握语言规律变成自觉地掌握语言规律,并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语言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当组织演讲、写作训练、大三学期,配合《办公自动化》、《现代教育技术》、《对外汉语教学法》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内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现“会用多媒体说话”的目的。
九、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熟练运用电化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文化知识信息含量、人文信息含量、声像图文信息含量,使现代汉语成为全方位立体的文情并茂的现代化教学课程。
1、使用并更新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研制开发的动画逼真、图片精美、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为一体的现代汉语多媒体应用课件已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2、传统与现代教法有机结合,发挥传统教学手段优势,坚持推陈出新。授课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
十、作业、考试教改举措
(一)《现代汉语》课程考试标准第一部分:口试标准
1、学会说话——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学说普通话、)(1)语音部分
参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7年12月5日颁布,国语[1997]64号)和2004年新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进行普通话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获得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2)文字部分
主要考核学生汉字规范化的能力与水平,包括多音字的辨识;错别字的纠正。第二部分:笔试标准
2、学说“规范话”“文学话”——规范优美的语言表达(1)词汇部分
掌握有关词汇的基础知识;具备词汇规范化基本能力。(2)语法部分
能使用规范语法进行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对常见语病进行辨析与纠正。(3)修辞部分
能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格,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学说“信息话”、—— “会用多媒体说话”具备现代汉语信息处理能力,学生在汉语言文字应用中,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时,标准化、规范化使用汉语言文字。
(二)《现代汉语》课程考试方法,实行分数积累总评制,具体分解为:
1、语音考试35分(其中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者免语音考试,记30分,二级甲等者免语音考试,记35分)
2、基础理论知识测试35分。
3、课堂笔记与平时学习考查30分(其中考勤10分、课堂笔记10分、作业10分)。
第五篇:汉译英实践教学大纲
汉译英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汉译英实践
课程编码:12120208
英文名称: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学时:2周 课程性质:实践课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英语
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根据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第六学期前两周组织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进行汉英翻译实践,使学生有此机会用以前学过的有关英语的专业知识对汉译英的实际工作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该实践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充分以所学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去,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从中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理论联系实际。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按照学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工作,做到:
1.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校内完成把大约由1500个汉字组成的篇章翻译成英文的实践工作。
2.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该项实践工作,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或词典的能力。
3.学生要认真参照原文和指导教师批阅的初稿,积极认真地对初稿进行修改,并将最终的定稿连同原文与初稿一起上交。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基本实践内容:
1.实践指导教师负责提供字数大约为1500的汉语篇章篇章,题材不限,但形式要求是非对话 类;篇章的来源不限,但必须出自汉语是母语的作者。
2.学生在规定时间认真完成翻译初稿后,要及时上交给指导教师。
3.指导教师在评阅初稿时,要将翻译错误和不确切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并进行批改,然后将原稿和初稿交回学生,以进行修改并定稿。
4.学生按照指导教师的批改,结合原稿,进行整理,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学院规定的统一格式要求将最终的定稿进行打印并上交。汉译英实践重点:
1.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认真的态度,对指导教师提供的原文进行仔细的阅读和正确理解,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对原文中不理解的内容要积极主动地向指导教师求教,并与之保持联系并进行沟通。3.要认真阅读经过指导教师批改的初稿,加以理解,并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最后修改。4.在定稿的录入、打印和递交阶段,要严格按照学院规定的相应时间进行,对无故迟交或不交的同学,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考核方式
汉译英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要求学生做到:
1.按学院的相关规定在校内进行实践工作。
2.在学校按照学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将初稿上交到指导教师,并在教师批改后到学校安排的机房录入定稿,最后在学院的安排下统一打印并及时上交。
3.译文定稿要按照学院的统一格式打印。
4.指导教师根据初稿,并结合定稿的修改情况和学生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评定,评语用英文写在初稿的最后一页,成绩标注在定稿封皮的右上方,并按照定稿、原稿和初稿的顺序装订。
5.每位参与汉译英实践的学生所递交的译文将由指导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阅,并将成绩记入档案。
制定人:姚国树 审定: 批准: 2006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