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7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时间:2019-05-14 02: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章-7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章-7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篇:第三章-7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从制度上将,是由礼制到法制的变革;从政治法律思想上讲,是由礼治到“法治”的变革。

第三章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管仲的改良旧礼和依法统政思想

P18

一、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

二、作内政而寄军令

三、令顺民心,与民分货

第二节 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

P25

一、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二、改革内政、创立新制度

P27

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P28

四、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1、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

2、罪刑相当与以情断狱

P30

子产铸刑书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P29

1、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理合法”。

2、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性。

第三节 邓析的“不是礼义”思想

P34

一、对“先王之礼”的否定和批判。

二、辨析法律概念,私自制定“竹刑”

P36

第四章 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

P39

一、仁学与仁政说

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轮

三、德主刑辅轮

四、论法与刑

五、“为民制产”,轻徭薄赋

六、“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第二节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P42

一、“仁爱,爱人”

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三、德治论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四、宽刑慎杀,反对冤狱

五、“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孔子的“为国以礼”的礼治轮,礼治论的主要内容:

P43

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

3、礼乐兴,刑罚“中”

4、“礼之用,和为贵”

德治论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1、“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2、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P45 宽刑慎杀,反对冤狱:

1、宽刑慎杀

2、赦小过

3、反对冤狱

4、无讼思想

P48

第三节 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P50

一、王道仁政,道德教化。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

二、减省刑罚,“罪人不孥”

三、“为民制产”。轻徭薄赋

四、民贵君轻,“暴君放伐”

五、“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制论

第四节 荀子的“隆礼”重法论

P57

一、“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

二、“隆礼而王”,贵贱有等。

三、重法论

四、“有治人,无治法”

“隆礼而王”,贵贱有等。地主阶级的第一个代言人

P59

1、礼的起源

2、礼是政治的指导原则

3、严格划分政治等级

4、“平政爱民”,节用裕民 重法论:

1、法以礼为本

2、论法的作用

3、先礼后法

4、罚当其罪

P62

第五章 墨家的思想

第一节 墨家学派

P65 墨家学派和儒、道、法诸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1、墨者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决维护墨家的宗旨,并富有牺牲精省。

2、墨家有严格的纪律。

3、墨者“以自苦为极”,生活艰苦。

4、墨家有自己的法律,“墨子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墨家的法律思想以“兼爱”为核心。

第二节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P66

一、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与功利价值论

二、“以天为法”的自然思想。

三、法律起源与法制统一论。

四、刑赏论。

五、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

六、尚贤说

墨家提出“以天为法”的理由:

P68

1、“天志”爱人利人,“天”是为了百姓而造就世界万物的。

2、“天”兼有万物,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3、“天”有赏善罚恶的能力,具有主宰人间赏罚的最高权威,连天子也要服从于它。

刑赏论原则

P70

1、对赏罚的处理要及时、准确。

2、赏罚应与舆论、道德相一致。

3、赏罚要公正无私。

第六章 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道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

P74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道法自然”的自然学说

2、“无为而治”论

3、废弃仁义圣智说

4、否定人定法

5、“君人南面之术”

第二节 《老子》中的法律思想

P76

一、“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

二、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三、“绝仁弃义”,“绝圣弃智”

四、“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第三节 《庄子》自然主义的法律思想

P81

一、自然法思想

二、毁法轮

三、反对仁义圣智论:

1、否定仁义礼乐

2、否定圣智和文化技艺

第七章

法家的法律思想

法家形成于战国中期。

P87 春秋时期,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

战国初期的李 里编撰成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较集中地反映了一些根本的封建立法思想。战国末期的悍匪,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李斯是法家事业的集大成者,先前法家理论在秦的实践者。前期法家:李 里、吴起、慎到、申不害

后期法家:韩非、李斯。

第一节 法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

一、法的起源与便法轮

P88

二、“以法治国”论:

1、法的规范性

2、法的公正性

3、法的平等性

4、法的公开性

三、法的纲要—赏与刑

四、“势治”论

五、“术治”论

六、文化专制论

第二节 商鞅的“法治”理论

P91 商鞅,姓公孙,名鞅,卫国人,又叫卫鞅。

商鞅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是:

实行连坐法

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制度

“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商鞅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是:

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确认土地私有

实行分县制,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制度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统一量度衡。

一、法的起源与变法论

三、“任法而治”的“法治”论

P94

二、赏刑并用,重刑止奸 P97

四、“燔《诗》《书》而明法令”

P100

第三节 慎到的“势治”理论

P102 慎到,战国中期赵国人,是前期法家中重要理论家。

一、立功弃私,“事段于法”

P103

二、维护君权的“势治”论“

P104

第四节 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性

P106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与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

一、变法论

二、“依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P108

(一)“依法为本”

(二)法、势结合论

(三)法、术结合论

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远仁义

2、摒德治

3、实行愚民政策

P113

第二篇:革新思想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第一,在一个企业当中团队协作尤为重要,团队之间必须要互相紧密的联系在一

起,如果在一个团队当中成员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信任,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样的团队,其发展是令人担忧的,就像漫话中一样,虽然公司给到同一个研发项目,但由于每个团队之间都不互相信任,也没有领导能够很好去的协调和沟通,大家都只顾着自己产品研发成果,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从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影响公司的生产进度。所以我们要做到团队之间必须要互相信任,互相沟通,开诚布公,集思广议,多听听其他人的一些意见,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团队凝聚力,一定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二,一个企业当中没有目标的团队就像是没有目的地的航船,在广阔无垠的海

面上漫无目的地漂着,到达不了任何地方。所以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随着环境的不同我们会设定不同的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为了企业能够在市场上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改变企业现状的同时,必须要为你的团设定具有更高并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第一可以激发你的团队的每位成员的潜能,第二团队成员也会因完成更高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而感到自豪,从而能够提高团队士气,也能够让团队高效率运作。

第三,改善企业现状,要能看到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就像漫画中一样,“环境

变了有些过程就没有了意义,没必要把过去的习惯继续下去”,因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在改善产品或企业现状同时,不能只考虑局部的发展和跟前的利益,要着眼未来,并且能让企业在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中能够长期立足。

第四,产品的质是企业的生命,顾客是产品的最好检验者,所以在我们的平常工

作中我们要做到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的改进,能在产品的检验过程中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要做到从设计中防止犯错,严格检验原材料质量,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一定不能让一个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第五,5S管理当中告诉我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所以在日常的工

作当我们要做到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事物,再对不需要的事、物加以处理,在现场工作环境中,我们要将摆放和停置的物品进行分类,从而达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第三篇:革新思想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第一,在一个企业当中团队协作尤为重要,团队之间必须要互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果在一个团队当中成员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信任,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样的团队,其发展是令人担忧的,就像漫话中一样,虽然公司给到同一个研发项目,但由于每个团队之间都不互相信任,也没有领导能够很好去的协调和沟通,大家都只顾着自己产品研发成果,没有想到最终的结果,从而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影响公司的生产进度。所以我们要做到团队之间必须要互相信任,互相沟通,开诚布公,集思广议,多听听其他人的一些意见,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团队凝聚力,一定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二,一个企业当中没有目标的团队就像是没有目的地的航船,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漫无目的地漂着,到达不了任何地方。所以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随着环境的不同我们会设定不同的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为了企业能够在市场上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改变企业现状的同时,必须要为你的团设定具有更高并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第一可以激发你的团队的每位成员的潜能,第二团队成员也会因完成更高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而感到自豪,从而能够提高团队士气,也能够让团队高效率运作。

第三,改善企业现状,要能看到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就像漫画中一样,“环境变了有些过程就没有了意义,没必要把过去的习惯继续下去”,因为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在改善产品或企业现状同时,不能只考虑局部的发展和跟前的利益,要着眼未来,并且能让企业在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中能够长期立足。

第四,产品的质是企业的生命,顾客是产品的最好检验者,所以在我们的平常工作中我们要做到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的改进,能在产品的检验过程中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要做到从设计中防止犯错,严格检验原材料质量,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一定不能让一个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第五,5S管理当中告诉我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当我们要做到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事物,再对不需要的事、物加以处理,在现场工作环境中,我们要将摆放和停置的物品进行分类,从而达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第四篇:革新思想更重要二辩

(1)在70年代末期,邓小平提出的是“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为什么不是“解放技术,事

实求是”?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为什么邓小平首先强调思想观念上的解放和革新,而不是先革新一样落后的技术?

(2)诚然技术带给我们的是便利,但思想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种秩序,对方辩友请问秩序难

道不比便利更重要吗?

(3)德国总理赦得告诉过我们,对于美国,我们首先应该是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

理理念才能更好的引导产生先进的技术,请问对方辩友革新思想比革新技术能产生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难道它还不是更重要吗?

(4)技术的革新的确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那么请问对方辩友社会生产力不断前进的最终动

力到底是什么?

(5)请问对方辩友,技术的确很重要,但请问技术革新的动力靠的是什么?

(6)请问对方辩友,你方一直说革新技术更重要,但是请您举例说明,现在哪一种技术比

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起到更大的作用

(7)技术是把双刃剑,对方辩友有什么理由能让一个有两面性的东西凌驾于我们的科学思想

之上?我们通过何种途径来让双刃剑为人类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8)技术定义的核心是“人的经验和知识”,革新技术,就是要革新“经验和知识”,那什么事

物推动我们自觉的去革新“经验和知识”呢?或者说革新技术的前提是什么?

(9)日本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技术可以和美国比肩,但是为什么到现代日本的技术已经落后

于美国,请对方辩友告诉我根本原因?

(10)截止至2012年3月15日,诺基亚的专利技术有9615项,而苹果只有4649项,可以说

在知道工艺技术方面诺基亚领先于苹果公司,请问为什么诺基亚公司在最近两年里市值缩水接近75%,而苹果将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首家市值超过万亿的公司,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

(11)据我所知,对方辩友用的是苹果iphone手机,而iphone单核处理器手机要比安卓双核的还要流畅,有更好的体验性能,请问对方辩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安卓系统内核是根据键盘手机设计的,而苹果的是根据触屏手机特性编写,谷歌的内核思想已经略显过时)

第五篇:儒家法律思想评析

儒家法律思想评析

发表时间:2006-12-3 9:48:00 阅读数次: 14

有学者论及:秦始皇依靠武力自西向东统一了中国,而孔子则依靠思想自东向西统一了中国。事实上,孔子(儒家)的思想并非仅仅如此,而且统领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其博大精深,融会了政治、道德、经济、艺术、法律等诸多方面。无庸质疑其伦理道德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进程,但孔子对法之精神的揭示也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今天,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以为中国的法治现代化提供镜鉴。

一、孔子法律思想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点

法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同艺术宗教法律一样,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其最高理想是能够“克己复礼”,复礼,即复周礼,其理想社会的模板也是周代社会的克隆,其思想基础与周代的治世之道有直接的继承性。

史料记载,周代的中国,特定的地理条件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侧重于渭河平原一带,依次向东是广阔的平原;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秋收春种使得人民衣食无忧。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各行业进而产生,与其他东方古国一样阶级产生以后,以维持定居和稳固统治的上层建筑随之产生;再者,中国奴隶社会的漫长发展和阶级社会的政治早熟现象,由父系氏族社会直接进入了奴隶社会,家天下的局面成为中国阶级社会的雏形,由家及国,家法推而广之成为国法,形成“大宗”和“小宗”来维系社会以形成“尊尊”、“亲亲”、王祭天、侯祭川的局面,血缘成了社会关系的锁链,“家平则国治”,德教则为优益之法,由此形成的“明德慎刑”、“敬德保民”的治国之道。

西周后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熄战、和平、稳定成为时代之需,孔子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又欲恢复旧的稳定秩序,提出其经世之法,而且付诸行动,“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孟之道形成后,“人之初,性本善”成为其理论根基,孟子归“羞恶知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于“性本善”,为理论体系找到了基点,而孔子并非如此,“性本善”的迹象并不明显,“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于此之理解,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解释到“性也,人所禀以生也,习者,谓生后有百仪常所行习之事也,人俱禀天地之气以生,虽复厚薄有殊,而同是禀气,故曰相近也,及至识,若值善友,则相效为善,若逢恶友,则相效为恶,善恶既殊,故曰相远也”。康有为《论语注》中“孔子则不言善,单言远近”。如此大

抵乃孔子之思想的基础。由于人“性相近,习相远”,因而人性可塑。一方面强调友对个人的影响,“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乐道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另一方面“自省”,“自讼”,“自责”,“择善而从”以达到“求仁得仁”,自识以后,内外互动,形成仁,从而达到摒“四恶”,达“五美”,但内心自省置于首位,由此形成了儒家思想的内向性格。从这种意义上说,由此形成的“人性可塑”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能性,再者由于当时社会传统形成以久的宗法观念为其提供了可行性,为其法律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孔子的法律思想评析

一、宗法

宗法作为一种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控制方式在维护政权稳定方面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家庭内部,例有家法,由家及国,家法亦国法,从而产生“小宗”、“大宗”之分,和“尊尊君为首”、“亲亲父为首”的宗法原则,大宗以小宗为基础,小宗则以孝为中心。在宗法的层面之下的起作用的是一种畸形的权利义务机制,或是说是权力义务机制,臣从君,子从父,幼从长,女从男,否则不义,如此可教,教之不改,则消灭之,如孔子言:“先教后杀”。进一步说由这种森严的等级造就了其纯粹的义务本位而淹没了权利和个性,换言之,人的

及其权利的概念并不存在,人的价值的存在直接取决于其社会地位及与之相关的道德义务的履行,因而,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独立、个性也就无从谈起,带来的只能是强制、专制、特权、义务、服从、集中和封闭。由此铸就了宗法基本的基本导向---秩序和安全。

二、德主刑辅

“德主刑辅”四个字体现了孔子对法律建设的关注,也体现了其法治思想的精髓。道德与法律同是作为社会的调控机制有诸多异处:如非强制性与强制性,内在性与外在性,非对抗性与对抗性,但二者在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方面亦有诸多相通之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德主刑辅原则正是侧重于此,通过德主刑辅达到德治。“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听讼,吾犹人也,必使起无讼乎”(《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以德去刑,以仁去刑,而非以暴治暴,以刑止刑,其所

侧重是违法与犯罪之防范,以道德教化来进行防范,本身就是法律向道德的转化,由刑辅德,为德治提供了硬性保障,这一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体现法律与道德之地位比较,更重要的是促成一种法律文化的形成,一种法律社会化的底蕴。“化之”乃最高境界。阶级社会里道德的功能与效力与法律相比,在许多情况下,是相形见绌的。但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里,法律的道德化也许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法制观念的民众融合,法律意识的社会渗透,法社会文化的形成与积淀,无疑是社会长治久安的促进因素。但稳定不意味着封闭,而是充满活力的开放,保持个性又兼容并包,滋生于其中的法社会文化亦是如此。

三、“礼”法的角色定位

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社会关系之发展与复杂程度,对法律的发展和完善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尤其是经济关系的丰富,或是说市民社会的充分发展。而如前所述的农业生产的近乎单一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生产单元,家庭家族的束缚,大大限制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多元化和复杂程度,市民社会的畸形发展,使法的调整对象发生了逆转,侧重点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伦理规则,如君臣,夫妇、父子、兄弟、师徒等,自然其中的联系纽带就是等级分化,这种等级下的关系规则,“礼”代替了法,例如父子关系中的孝与教,而非赡养与抚养,形成了法律形式上的匮乏,人是家庭家族之人,而非社会之人,人之社会化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人处在必然王国的最底层,法解放人的道路遥遥不可期,法在哭泣。

由此个人在这种模式下的角色定位必然归于义务的主体,权力的附随,主体的依赖,而且这种定位具有极强的确定性和领域的不可跨越性。表面而言,这种秩序是和谐与稳定的,但这种和谐与稳定是与强制、暴力、鲜血和泪水交织在一起的。

在法律关系中人应是法律关系的当然主体,而在这种体制下,个人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地被剥夺了,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在法治化的过程中,身份独立和财产独立是个人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身份独立为其意志独立并且获得行为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财产独立则为其具备行为能力提供了保障。在苛刻的奴隶制生产关系还未完全解体、并没有受到自由化冲击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条件不可能具备。这种条件下产生的任何法律思想都不可能具有现代意义。因而,孔子在其法律思想中不可能对个人的法律地位予以确定。

但是,在“礼”中,他对人进行了另一个层次的定位,即“爱人”,人既是

“爱”的施动者,又是“爱”的受动者,即对个人的尊重、重视及关注,相对于奴隶制下的奴隶而言,堪称是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一次解放和历史的进步,但欲达到“自由人”,其路亦修远,于此而言,正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4、宽猛相济

孔子曰:“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这一思想乃其“仁”之思想的体现,但欲达到“中”,他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就是“宽猛相济”。《左传.昭公二十年》载:“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而在《礼记.杂记》中:“子曰: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亦反映了孔子之如此思想。如果说“德主刑辅”作为其法律思想的主导思想原则,而“宽猛相济”则是其法律思想的具体指导方针。“择其二端二用,”也是孔子政法思想的中庸之道。如此之思想,我们不难看出,是从治民思想出发或是说从执政者角度而言的两手策略,同时为立法、司法、执法提供了总的指导方针,堪称人治下的法治辩证观,因而,其法律思想的价值趋向呈现公法的张扬和私法的谦抑。

至于德主刑辅与宽猛相济之关系,前已提及,也就是说,二者并不属于同一层面,前者更侧重于法律规范的宏观方面,而后者更侧重于中观层面。德主刑辅,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出发,以刑去恶,达到德治,从而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之大同世界,在社会整体层次而言,达到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目的。宽猛相济则从中观层面对法律规范作了阐释,其更侧重于法的运用和实证,从法的技术性角度予以论证,而并未涉及到与具体利益相关的微观层面,后者的工作则由宗法和礼中的法律规范来实现。因而孔子 的法学思想不论从其形式是从其内容而言,都具有完整的体系。而此体系的特色就是“仁”指导下的法律哲学观。

5、“仁”在孔子法律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历史继承性

“仁”作为孔子的政法思想精要,在其法律思想中乃是统帅,“吾道一以贯之”。就其体系而言,“忠孝,知勇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刚毅木讷”无不渗透着仁的气息,但由于其组合又使仁的气息消逝了,综而论之,其法律思想是主要是基于对国家或社会,家族或宗族的兴衰的关注,而过分压抑了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在其思想中体现强烈的国本位和家本位思想,而也是这一点一直支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但近代以降,西学东渐,其法律思想也随之而

入,出现了中西思想之碰撞,西方之平等、自由、民主、私权神圣等观念传入,使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受到冲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三者相互析取、吸收和融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展开,其必然趋势是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二元结合,新的法治文化必然是伴随着对家庭、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个体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即人的解放而形成。

三、孔子的法律思想沉淀

以孔子法律思想为基础,经由孟子、荀子及其后尘之人不断对其丰富、发展和扩充,及与道、法之结合,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影响和效果。由于宗法的观念,森严的等级划分,苛酷的刑罚制度逐步使法在社会心理上形成两大阶层,处于统治阶级的统治者,将法作为维护统治、维护特权、实现私利的工具,而被统治者则畏惧至极,视法为猛虎,唯刑为是,只重义务而不重权利,从而形成了社会心理的失衡。由于上述心理的失衡而导致的法外之法、特权之法,形成法执行之例外,作为其原因同样也作为其表象的就是法运行的附依性,即在法的运行过程中其不具有独立性,而是附依于政治的运行变化而运行,整个法的发展从未超出政治的发展,权利的行使从未超出权力的行使。另一方面,对法之效果的期望趋向于中庸和平,在重实体的同时,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调解以平息讼争,由此形成了法之价值更多侧重于安全和平。概而言之,大致如下:失衡之法心理,例外之法行为,附依之法运行,中庸和平之法期望,调解息讼之法要求,安全秩序之法价值。统而言之,即人治之下的法伦理。

法治化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孔子法律思想给我们的法治化提供了思考的道路。中国的法治化道路将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中国的法治化道路是和平的环境里在党的领导下以新代旧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方向问题,从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破旧立新、建立起新的法治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方法问题,吸取世界他国法治文化精华,结合民族文化精华,探索和建立独特的中华民族法治文化。

下载第三章-7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章-7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与法律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

    法家的法律思想[本站推荐]

    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是继承秦国时期法律思想的传统,即其基础主要是自商鞅变法后法家思想在秦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秦国特色的法律思想,其直接思想模式源自韩......

    法家的法律思想

    法家的法律思想 内容摘要: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最为重视法律的作用。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

    法家的法律思想(DOC)

    法家的法律思想 内容摘要: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最为重视法律的作用。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

    儒家法律思想及其影响

    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极其影响 一提起儒家思想,人们往往会想到“德治”、“仁”、“礼”,法治的标签一般都被贴在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上。但是,虽然以德治为主,儒家也有......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一,正义观  他把正义分为三类:一为平均正义,此种正义的观念是以”平等”观念为基础的,是对平等标准的衡量.二是分配正义.平均正义是支配个人与个人之......

    答案思想法律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综合练习一答案一、判断正误题(正确“√”,错误×,共10分)1、√;2、×;3、×; 4、√; 5、√ ;6、× ; 7、√;8、√; 9、×;10、×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育人”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