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时间:2019-05-14 02:3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第一篇: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太慈中学 徐林恒

(2013-05-15 22:25:40)转载▼ 标签: 分类: 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

教育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成为新课改的重点了。

国家课程以开发全国统一的、共同的课程方案为目标,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利高度集中的课程决策模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地方课程是以发展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目标,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并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其统一性和规范性仅次于国家课程,但高于校本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无法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这种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而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主要有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自己管理,自己实施的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安排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弥补了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根据我们的理解,校本课程资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十分灵活和宽泛的学科要求,教材只是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工具性材料,但不是唯一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标准的指导下,在教材的范围之外,开发与利用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其方法和内容。就目前而言,虽然我校(望江县太慈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但我们很清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做到立足于学校特色,立足于教师个性和学生的个性,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的开发模式

在新课改下,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主体发展,其中包括利用和消费课程资源的学生。学生在新课程中,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如学生对时尚的东西往往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我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引用一些学生们熟悉的网络热词。比如:微博

110、神马浮云、路怒族、China=拆哪等等。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热词背后所蕴含的法治元素。

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实践证明,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特别的关注。比如:在政治课上,给学生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进行适当的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攻克难题取得成就的感受,引导他们树立信心。从而进一步明白成绩与信心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3、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在政治课上,让孩子们寻找本班同学的独特之处。通过该活动,让学生明白世界因为不同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多彩,进而去关爱与呵护身边的生命。

二、教材的“二次”开发模式

教材本身就是已经过筛选了的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利用。所谓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材的再开发、多次开发,使教材能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实际。比如,根据本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简化规则、降低难度要求等,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模式再一次证明了,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的观点。

三、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创新模式

课程创新是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其校本化程度最高的,最能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科专长、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需要学校具备和创造如下的基础与条件。首先,需要研究和了解国家课程政策与制度,了解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准确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其次,要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以及现有的条件资源,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更具有基础性、承继性与发展性;再次,课程创新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为课程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价值的课程创新;最后,课程创新需要量力而行,重在实效,因校制宜,因师制宜,避免因盲目追求创新而不考虑学校和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条件,从而造成教师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的恶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模式

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通过课程整合把不同背景下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整体地面对问题背景,引导学生通过主体的、创造性的思考参与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学科之间以及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着可以整合的要素与内容,这是课程整合的前提,而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课程整合避免学科教学以及教育教学之间的重复与交叉,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调适模式

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调适的课程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适切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调适模式需要如下的条件或基础:一是课程教材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不需要做大的调整;二是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课程教材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具有比较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三是本学科在学校发展中具有较好的历史发展积淀等;四是在继承中寻求发展和创新。通过深入探索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对课程教材的目标、内容、呈现程序和方式等进行修订、补充、调整,使其更具适切性,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调适模式对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最具有现实的意义,也是教师实践自主、自为的一种课程改进策略。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形式是多样的。希望我们政治课题组的成员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以上提到的几种模式,来开拓有效的校本资源,以便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第二篇:开发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开发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课程资源,追求快乐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生物学课堂,引导学生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就成为摆在农村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利用农村生物资源优势,在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科学实验、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我所在的中学处于山区,我们生物教师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物实践活动、拓宽生物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本人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农村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往往要通过各种直观教学,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但是,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很多教师上课时也只能是在讲台上讲,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农村本地的一些生物资源,让生物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时我就利用我校周边的生物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校园内采集一些种子植物及蕨类植物;到水井旁边采集苔藓类植物;到池塘边采集藻类植物。然后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根、茎、叶或花、果实、种子的情况,再比较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不同等。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些生物是怎样去适应环境的,这样利用本地生物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走出教室,让课堂融入大自然,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以前浓了,课堂教学教学的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开发利用农村学生在生产生活经验中相关的生物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农村的学生一般比较朴实,勤劳、假期放假回家也经常下地帮助父母干一些农活,让他们在农活中积累了不少生产生活经验,但是其中的道理他们又不能作出合理的解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经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对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信心和理解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例如讲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出种菜时为什么要经常给菜地松土?收割回来的稻谷为什么要晒干后才贮存?讲到光合作用时,提出本地的主要经济作物——砂糖橘,为什么种植过密时就会减少?种植水稻时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也要有一定的距离。在讲到蒸腾作用时,提出在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剪掉一部分枝叶等等,通过挖掘与学生生产生活经验相关的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都在用到生物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的劲头就更足,参与课堂的问题交流就更加积极。

三、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挂图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人们对生物重要性认识程度降低,学生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难达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生物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建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把生物教学分三大模块:课堂教学,讲解生物知识;野外观察,印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既验证课堂所学,又探索未知奥秘。有人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学、乐学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生物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生物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事物,获得生物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倾向活动。在生物课新的教学模式中又该怎样诱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呢?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充分利用农村生物教学资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采集受精的蛙卵,放在盆里孵化、培养,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学生亲眼看到了青蛙由蛙卵到小蝌蚪到幼蛙的全过程,不仅有趣,相关的知识不用费心思就记住了。经常利用学生常见的农村中的动植物为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总之, 农村的乡间小道边,农村的田间地头上,农村的房前屋后等,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努力去开发利用这些生物资源,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生物素养。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只要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搞好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工作。

第三篇:有感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假如请你设计一个研究性的活动方案,你会选择哪个选修模块?为什么?

新的课程方案将高中地理的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选修共有“宇宙中的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如果让我设计一个研究性的活动方案,我选择的选修模块是“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模块,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但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灾害的羁绊,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降低了人类社会前进的速度,减少了国民经济总产值。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摆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同样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给我们人民生活、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如近年来特大雪灾、特大破坏性地震、洪涝、冰雹灾害等都一直伴随着我们,全国人民都有深深的感受。现在我们利用身边发生的这些灾害设计研究性活动,首先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其熟练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状况,关注人们生活生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主动地搜集资料,分析其中隐藏的地理原理。其次该部分内容和“必修1”之间联系密切,可以说是“必修1”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补充和扩展。了解这部分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也可以使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降水叫较少且集中,因而多洪涝和水土流失等灾害。针对这些灾害我设计了这样的研究活动:先让学生分别搜集资料说明洪涝灾害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研究找出防止灾害的措施,并借此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计划(荐)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据《课程教学计划》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校外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以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理师休制健全机制、加强建设、加快发展,逐步完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整合学校校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逐步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二、开发的意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 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校外课程资源。

但是,在国内,校外课程资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校外课程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校外课程资源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校外课程资源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校外课程资源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校外课程资源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实践。

三、活动基地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在开发形式上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还可以考虑请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2、博物馆。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二源。全国各地的各种博物馆就是这种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在开发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资源。

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4、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后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构建社区学校共建的平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建设。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与社区、家庭开展如“文艺巡演进社区”,“法律科技进社区”,“精神文明进社区”等互动活动,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烈士陵园。利用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生活。

四、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此项工作为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校外课程资源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请进来,走出去,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让他们获取名校、名师、专家等的先进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能力,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形成多元的价值观。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二)大胆探索,搞好校外教育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外工作计划,保证校外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有效地搞好各项校外活动。不断完善相关档案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学校校外教育的新路子。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进行。

根据校外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学生校外活动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根据《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禁止教师个人私自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五、开发利用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1月一2011年3月):准备阶段

健全组织,学习理论。成立“开发校外气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研究组。成员自觉学省市素质教育规定等,领悟校外的核心理念和主要观点,明确开展的目的及价値。

2、第二阶段(2011年3月一2011年7月):制定计划阶段明确分工,各负责人要根据分工,及时制定学期的各项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其他研究组成员根据分工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3、第三阶段(2011年9月一2012年1月):实施组织,规范研究。根据每学期的具体活动计划,扎扎突突地幵展教育研究,形成突金、管理、研究、思考、再实验一体化的良性运行机制。课对实验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研究有效有序进行。

六、校外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长:**、**、**、**

项目分工负责:

(1)教室读书、**:***

(2)学生活劫、日記:**

(3)社区学校家庭资源平台幵友利用:**

(4)网絡信息资源幵友利用:**

(5)搜集材料、数据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扱告:***

第五篇: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心得体会

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使生物教学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实现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生动的生物课程资源无疑将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借这个机会谈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生物学的课程中有许多生命现象只靠老师讲解是很抽象的,学生非常不容易理解的,例如我在讲“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时,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因为这部分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是无法看到和感受到的,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扩散的方向、扩散的动态过程,以及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由红细胞运输的生动画面。经过我的多媒体视频的展示,学生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动态过程,学生很感兴趣,也理解了气体交换的过程,这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人体的血液循环》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尿的形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可以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来突破教学的难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发教学资源

在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缺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开发教学资源。例如我在讲“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由于我们实验室缺少恒温水浴锅,实验进行比较困难,当时我就灵机一动,人的体温也是37摄氏度左右,为什么不能把试管放在袖子里,利用人的自然温度去给试管进行恒温处理呢?所以我在教学前把处理之后的三只试管放入袖子中,自己先做了试验,结果实验现象是很明显的,在课上我带领学生也做了这个实验,实验的效果也都非常好。在如在讲“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时,要配制培养基,所需材料有琼脂,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为固态的物质,但其不太好买,但是在生活中果冻里有这个成分的,所以我就买来果冻,把果冻取出放入烧杯中加热,果冻开始溶解,为防止烧焦,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加入牛奶,也可不加,因为果冻之中原本就有营养,当变成液体后再煮沸一段时间加以灭菌,再倒入灭好菌的培养皿中,让其自然冷却,培养基就制好了……通过对实验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我觉得不仅提高了我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我开发教学资源的欲望,自己觉得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也把自己潜在的能力也可以展现出来,这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三、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我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让学生采集受精的蛙卵,放在盆里孵化、培养,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学生亲眼看到了青蛙由蛙卵到小蝌蚪到幼蛙的全过程,不仅有趣,相关的知识不用费心思就记住了......以上是我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一些心得体会,其实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运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物课上得更加生动与精彩。

下载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就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得益于丰富的课程资......

    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荐5篇)

    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者姓名:王坤晶 作者单位:油坊中学 邮政编码:054801 搞要: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校外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而......

    初中校本课程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设置依据)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人们更多地依赖学校教育来解决这......

    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校本研究课题

    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校本研究课题 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一、立题背景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

    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实用针绣课程组 在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和授课过程中,我们实用针绣组经过不断努力,摸索出一套循序渐进、纵向延伸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简介如下:......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课改的需要,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程资源种类主要分为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的成果。《基础教育课......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