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6: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篇: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者姓名:王坤晶

作者单位:油坊中学 邮政编码:054801

搞要: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校外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而且具有开放性,它以其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关键词:校外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正文: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从空间上分,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气象站、工厂;还有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等也是一种可忽视的校外课程资源。校外教育授课形式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1、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过去,虽然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在教育实践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实际被作为仅有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多年来一直与学校教育之间处于两个不同的系统。由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对校外课程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大量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被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造成各种校外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概念,强调改变关门办学、重智轻德、重理轻文、重知识传授轻人的发展的现状,强调通过开发校外课程资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健康情感、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21世纪所需要的人文素质和科学 1

素质。毫无疑问,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教育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开发校外课程资源,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阔课程开发的视野。凡是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校外教育资源,都应是课程资源;其次,要强化开发意识,提高对校外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校外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同一资源对于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而且同一课程的实施也可以选取多样的课程资源。例如,动植物资源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资源,也可以成为学习环境学、生态学知识的资源,还可以成为学习调查、统计的资源。同样,在实施“环境保护”教学内容中,既可以选取风景名胜的优美秀丽,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其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也可以选取由于环境污染、名胜古迹遭到破坏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总之,要根据实际条件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使各种校外教育资源和学校课程有效地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2、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通道

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需要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通道。

首先,建立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机制。拓宽校外教育资源,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要引导课程资源的拥有者提高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建立起调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运行机制。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以及社会的发展动态,广泛挖掘校外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课程资源、各种机构、企事业单位中的课程资源、专家、学者、名人等资源,以及各种信息网络资源,全面掌握校外课程资源的情况,包括其分布空间、资源类型、教育价值、所有者、获取方式,等等。将这些情况编制成动态的校外课程资源数据库,以便于随时查找、调用、更新和补充。通过校外课程资源数据库,可以实现学校之间、学科之间、学生之间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共享

其次,建立校外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对于一些校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可以采取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例如,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校外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更多、更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对于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同样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和媒体技术,如制作光盘或通过上网等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应特别重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传媒载体,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开放式、跨文化、互动式的文化传播途径,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巨大影响。网络不仅是校外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是一座巨大的校外课程资源库。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一方面,广泛地搜集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内容重组。同时,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目的、有个性的学习。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从实践育人、体验育人的角度去认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意义,强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是主角,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师要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各种校外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有效地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校外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这既为教师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条件和学生特点加以识别,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从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上升为人文素养。使学生从生活中受到相应的教育。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要强化学生对校外课程开发、利用的意识,通过设立各种学习目标、学习问题,使学生自觉、自发地去寻找校外的课程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尤其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去主动地开发社区中的校外课程资源。例如,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开展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寻找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或实地调查化工厂造成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或从网上查找臭氧层的破坏情况,以及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或到垃圾处理中转站

了解周围垃圾的数量、种类,以及分类和处理知识;或到有关部门了解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动植物死亡、衰减情况等等。在类似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探索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综上所述,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校外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而且具有开放性,它以其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而,校外老师们必须认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形式、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校外各种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才能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

作者简介:

姓名:王坤晶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年4月

工作单位:清河县油坊中学职务:教师职称:小教一级

通讯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油坊中学邮编:054801

电话:0319-8020174E-mail:youfangzhongxue680@126.com

第二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计划(荐)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据《课程教学计划》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校外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以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理师休制健全机制、加强建设、加快发展,逐步完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整合学校校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逐步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二、开发的意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 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校外课程资源。

但是,在国内,校外课程资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校外课程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校外课程资源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校外课程资源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校外课程资源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校外课程资源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实践。

三、活动基地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在开发形式上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还可以考虑请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2、博物馆。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二源。全国各地的各种博物馆就是这种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在开发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资源。

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4、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后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构建社区学校共建的平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建设。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与社区、家庭开展如“文艺巡演进社区”,“法律科技进社区”,“精神文明进社区”等互动活动,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烈士陵园。利用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生活。

四、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此项工作为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校外课程资源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请进来,走出去,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让他们获取名校、名师、专家等的先进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能力,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形成多元的价值观。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二)大胆探索,搞好校外教育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外工作计划,保证校外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有效地搞好各项校外活动。不断完善相关档案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学校校外教育的新路子。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进行。

根据校外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学生校外活动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根据《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禁止教师个人私自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五、开发利用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1月一2011年3月):准备阶段

健全组织,学习理论。成立“开发校外气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研究组。成员自觉学省市素质教育规定等,领悟校外的核心理念和主要观点,明确开展的目的及价値。

2、第二阶段(2011年3月一2011年7月):制定计划阶段明确分工,各负责人要根据分工,及时制定学期的各项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其他研究组成员根据分工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3、第三阶段(2011年9月一2012年1月):实施组织,规范研究。根据每学期的具体活动计划,扎扎突突地幵展教育研究,形成突金、管理、研究、思考、再实验一体化的良性运行机制。课对实验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研究有效有序进行。

六、校外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长:**、**、**、**

项目分工负责:

(1)教室读书、**:***

(2)学生活劫、日記:**

(3)社区学校家庭资源平台幵友利用:**

(4)网絡信息资源幵友利用:**

(5)搜集材料、数据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扱告:***

第三篇:开发利用校外资源促进新课改

开发利用校外资源促进新课改

摘要:本文试以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就如何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推广新课程实施中,发掘利用校外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求对今后新课程改革中校外资源开发利用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校外资源 开发利用

正文:

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校外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而且具有开放性,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因而,我们老师必须认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的必要性,掌握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的形式、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校外各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才能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

校外资源是指学生,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气象站、工厂;还有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等也是一种可忽视的校外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图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是离不开社会而生存的。教师如果每天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开发和利用社区、家庭等社会资源,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就是读死书,学生出校门后可能韭菜、麦子都分不清楚。因此,这几年我校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初显成效。

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以“一体”为核心,放大教育优势。

学校、社区、家庭联合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新 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强大的教育优势。学校以自身的美术、文艺、体育的教育特色和资源向社区开放——开设多种多样的俱乐部放大自身的教育优势。我校目前依托是油田文体中心,成立了邵伯

首家青少年文体俱乐部。为社区、家长、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规范的选择。目前开设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音乐、美术等多个项目。社区提供体育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资源作为学生活动的阵地扩大资源优势。我们油田一中,周边文化氛围浓厚,与江苏油田文体中心隔河向望,南临邵伯镇镇政府,北接邵伯湖旅游风景区,西傍邵伯文化广场,东邻油田建设处。在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中社区积极地为学校开展学生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免费或优惠参观各种展览、利用先进的文化馆设开展相对的主题活动、走出教室将课堂设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化长廊……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更加符

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家长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便利和专业特长为学校社区提供多种教育服务放大自身优势。

二、以“二建”为载体,提高开发质量。

1、建立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依托。

校外活动空间大,但教育资源毕竟是零散的、无序的,要集中高效地组织活动,就要与最优质的活动场所建立正常的联系,建立活动基地就是最基本的办法。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建立了四大基地:德育基地(许晓轩纪念馆、邵伯烈士陵园、江苏油田福利厂等)、社会实践基地(南京炮兵学院——军训、真武油田实验基地——学工、油建实验基地——职业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基地(扬州市博物馆、江都科技馆、常州恐龙园等)、社区服务基地(石油新村小区、邵伯敬老院、邵伯文化广场等),为学生正常的综合实践活动找到了相对固定的场所。

2、建立协作机制,为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寻求支撑。一方面,学校要组织自己的力量大力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校外教育资源不隶属于学校,学校对它们不能进行具体的管理,使用必须先征得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同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而且,学校的人力、物力、专业人员不一定都能够达到开发的要求,因而,就必须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我们经常与各个部门联系,主动

征得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在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运作良好的协作机制。

三、以“三引”为方式,扩大开发效益。

1、引入校园,构建校园特色。

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学校文化应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我们以我校悠久的人文底蕴,充分利用周边的校外教育资源引入地方人文资源,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建设美丽的校园绿草茵茵、鲜花簇放、三思搂中飘

扬着优美的乐歌、篮球场上活跃着学生矫健的身影、三境楼中回荡着朗朗书 声……浓烈的文化氛围育人于无声之中。

2、引入课程,编写校本课程。

我们邵伯,亦称甘棠,因东晋太傅谢安于此筑而得名,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自从唐宋运河漕运、盐运事业的发展,邵伯成为南北舟车通道,商铺鳞次栉比,是京航运河线上文明遐迩的文化古镇,又是商旅流通著名的“大码头,文化底蕴深厚,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成为我们开发的重点。

首先,我校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许多学生的家长都是这个方面的专家,因此我们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讲座的方式引入专家人文资源,开设科技讲座,介绍我国科学家的科研事迹和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如介绍著名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侯德榜,介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在我国核工业中的巨大成就,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统筹法在国民经济中的运用,介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为甩掉中国贫油帽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生物学家童第周、牛满江在遗传工程上的重大作用,介绍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水稻种植中的巨大贡献等,教育 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好自然科学,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新课程改革铺路搭桥。

其次,邵伯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邵伯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舞、民乐更是一朵朵乡土奇葩。邵伯目前还存有100多首民歌民乐。我们就尝试把有益民间文化引入校本课程。我们开发的“邵伯民歌”欣赏、“邵伯人生活中的菱”、“ 邵伯民俗风情”、“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葱”——趣说扬州话”、“ 邵伯历史遗迹”欣赏等富有邵伯地域特色的校外教育教学内容,辅导教师有时邀请民间老艺人,教起自己的本行来来得心应手,学生参与其中,倍感亲切,教学双边,相得益彰。通过这样的校外教育活动,既使青少年学生获得了学校教育无法获得 的知识技能,又实现了通过活动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三、利用地理优势把社会公共资源引入学校的课程。许多校外青少年活动阵地普遍存在的周末、节假日不够用,星期一至星期五空闲的“二五”规律。我校在结合自身特点的情况下,调整课时安排,利用周三下午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形式、内容到设施都是有益的补充。通过这样联合运作 的方式,校外阵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也明显提高。

3、引进头脑,形成校园文化。

油田一中地处江苏油田核心地带、当年油田总部就设在邵伯,现在周围还有

油田水电处、油建处、供应处、钻井处、运输处等油田多个部门,我们引进头脑,抓好特色教育。我们依托油田,组织学生参观石油钻井队、采油队,参观油田勘探开发成果展,请油田劳模作创业报告,开设石油地质校本课程选修课和石油知识专题讲座等。在此基础上,召开“我与油田共成长”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入油田一线,采撷油田3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灿烂花朵,以自己父兄的典型事例,自己家庭的变迁发展,结合油田的发展史,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讲述自己在油田这座德育大熔炉中受到的锻炼,得到的进步。

油田一中,一路走来,岁月沧桑,积淀深厚,显现的是一种特色文化。把“特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并加强宣传,使它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这是我们正在践行的工作。这种特色文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尊重每一位同学,为人师表,上好每一 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这种特色文化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每一位同学应该微笑着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面对他人;还应该不乱扔,不乱吐,语言文明,行为高雅;还应该树立自信,相信自己,一个有信心,、有毅力的人,一定会成长进步;还应该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克服惰性,走向成功!

我们正处在新课改大潮中,学校教育就要不断研究,使其适应时代的进步,以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多元发展是我校努力的目标。我们充分综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通过辅助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走近油中,走进油中。参考文献:

1、王朝阳、杜睿《谈新课改下校外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与途径》,《郑州教科研》2005年第11期。

2、周平儒《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教育资源网》2005年11期

3、梁宇学《对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问题的思考》,《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03期

第四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1、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2、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素材

3、校本课程任课教师一览表

4、校外课程资源利用学生实践活动剪影

5、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

6、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7、家长会资料

8、民间艺人进校活动

第五篇:开发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开发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课程资源,追求快乐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生物学课堂,引导学生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就成为摆在农村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利用农村生物资源优势,在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科学实验、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我所在的中学处于山区,我们生物教师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物实践活动、拓宽生物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本人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农村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课堂。

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往往要通过各种直观教学,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但是,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很多教师上课时也只能是在讲台上讲,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农村本地的一些生物资源,让生物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时我就利用我校周边的生物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校园内采集一些种子植物及蕨类植物;到水井旁边采集苔藓类植物;到池塘边采集藻类植物。然后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根、茎、叶或花、果实、种子的情况,再比较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不同等。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些生物是怎样去适应环境的,这样利用本地生物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走出教室,让课堂融入大自然,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以前浓了,课堂教学教学的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开发利用农村学生在生产生活经验中相关的生物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农村的学生一般比较朴实,勤劳、假期放假回家也经常下地帮助父母干一些农活,让他们在农活中积累了不少生产生活经验,但是其中的道理他们又不能作出合理的解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经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对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的信心和理解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例如讲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出种菜时为什么要经常给菜地松土?收割回来的稻谷为什么要晒干后才贮存?讲到光合作用时,提出本地的主要经济作物——砂糖橘,为什么种植过密时就会减少?种植水稻时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也要有一定的距离。在讲到蒸腾作用时,提出在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剪掉一部分枝叶等等,通过挖掘与学生生产生活经验相关的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都在用到生物学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的劲头就更足,参与课堂的问题交流就更加积极。

三、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挂图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人们对生物重要性认识程度降低,学生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难达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生物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建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把生物教学分三大模块:课堂教学,讲解生物知识;野外观察,印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既验证课堂所学,又探索未知奥秘。有人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学、乐学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生物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生物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事物,获得生物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倾向活动。在生物课新的教学模式中又该怎样诱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呢?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充分利用农村生物教学资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采集受精的蛙卵,放在盆里孵化、培养,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学生亲眼看到了青蛙由蛙卵到小蝌蚪到幼蛙的全过程,不仅有趣,相关的知识不用费心思就记住了。经常利用学生常见的农村中的动植物为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总之, 农村的乡间小道边,农村的田间地头上,农村的房前屋后等,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努力去开发利用这些生物资源,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生物素养。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只要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搞好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工作。

下载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感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假如请你设计一个研究性的活动方案,你会选择哪个选修模块?为什么? 新的课程方案将高中地理的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选修共有“宇宙中的地球”、“海洋地理”、 “......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心得体会

    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使生物教学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

    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就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得益于丰富的课程资......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课改的需要,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程资源种类主要分为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太慈中学 徐林恒 (2013-05-15 22:25:40) 转载▼ 标签: 分类: 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 教育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5篇)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户外体育资源和体......

    企业文化资源怎样开发利用?

    企业文化资源怎样开发利用? 企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首先得对其进行盘点、去鉴别、去筛选、去分择、去归类……即对现有企业文化资源进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充分正确评估企......

    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外资源

    浅谈语文课外资源的开发利用 河北省大厂县教育局教研室 刘海云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