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论文

时间:2019-05-14 02: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化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化学论文》。

第一篇:环境化学论文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研究进展

学生:生命科学与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122572010022,范辉祥

课程:环境化学

任课老师:杨文卿

【摘要】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却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本文介绍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污染的途径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地下水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努力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把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战略目标。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来源危害;防治;建议

1.前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则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可用水源。由于地下水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污染,将难以更新和恢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危害。关于地下水污染的定义,目前无比[1]较统一、完整的表述。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8—011)对地下水污染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向着恶化方向发[2][3]展。许可认为不管此种现象是否使水质恶化达到影响使用的程度,只要这种现象一发生,就应该视为污染。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农药化肥的生产及超量施用、生活和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强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开发相应的一些高新技术来挽救我们日益恶化的地下水环境,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2.地下水资源现状及污染状况

2.1 地下水资源现状

全国地下淡水的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8840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山区6560亿 m3,平原区2 2 8 0 亿m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530亿m3,其中山区为1970亿m3,平原区为1560亿m3。按赋存介质划分,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孔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500 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1686 亿m3,岩溶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208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870亿m3,裂隙水天然淡水资源量每年4260亿m3可开采资源量每年971亿m3。总体上,中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相对缺乏,南、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地下淡水总量的70%和 30%。北方地区70% 的生活用水、60%的工业用水和4 5 %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据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有61个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40个城市以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为供水水源,全国城市总供水量中地下水的供水量占30%。

2.2 地下水污染状况

中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无机和有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按种类和性质可分为 4[4]大类 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此外还有放射性物质、生物污染和热污染等。其中比较主要和常见的是无机类型和有机污染类型。2.2.1 无机污染物类型(1)砷离子

地下水中As的污染源一般来自自然界中岩石的风化溶解等,垃圾填埋场或化工厂也可能产生As污染。As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大多是砷酸根(AsO43--)与亚砷酸根(AsO33--)。As的毒性或对环境的危害不仅和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同的化学形态。

(2)铬离子

Cr(Ⅲ)是人体必需的金属离子,但是若浓度过高,或以Cr(Ⅵ)的形式存在,则对人体产生相当大的毒害。进入人体可危害肾脏和心肌,离子态的 Cr(Ⅵ)Cr(Ⅵ)由于其氧化性和对皮肤的高渗透性,[5]接触皮肤,被认为有致癌作用,并发生变态反应其国家标准限量为50u g /L,是实施总量控制的指标[6-7]之一。

(3)汞离子

Hg污染源有电池、杀菌剂等化工产品生产,采矿冶金、废物处置及煤烟沉降等。Hg对人的身体有极大的危害,而且一旦转化成有机汞,其毒害更大。20世纪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因为甲基汞中毒。许多在建与Hg相关的化工厂或冶金企业附近,水中的Hg污染都比较严重,国家标准Hg的限量为1 ug /L。

(4)铅离子

地下水中的Pb有可能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动物和人体,进而影响人类健康。研究发现,成人每天摄人量 1mg以上时一会造成慢性铅中毒。Pb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Pb能对人体的多种组织器官产生危害。

(5)氟离子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饮用水适宜的氟浓度为0.5~1.0mg/L。当饮用水缺氟时,易患龋齿病,但摄取过量的氟又会损害人体健康。

(6)硝酸根离子

硝酸盐的污染来源主要为化肥的使用、动物排泄物、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沉降等。婴儿摄人硝酸盐会产生低血氧,其质量浓度超过 4 m g /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食管癌、胃癌与致癌物亚硝胺及其前

[8-9]体物 N O3--和N O2--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2.2.2 有机污染物类型(1)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

氯代溶剂广泛应用于脱脂、干洗等现代工业中对地下水质的威胁最大,普遍出现在城市地下水中。在美国,大城市和小城镇地下水都普遍发现污染。美国环保局对39个小城镇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检 测

[10]结果表明,在处理过或未处理过的地下水中都发现了11种挥发性氯代链烃。

(2)城市垃圾填埋

在一些填埋场和堆放场,随着时间增长,场下的土壤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达到饱和,甚至过

[10]饱和,达到最大吸附量后,污染物会沿着地下水流向作扇形扩散,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3)石化污染

水源的工业城市,由于一系列的石化生产企业坐落在水源地上,生产、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使得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己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发[11]展。

(4)农用化学药剂的施用

农药也是一种全球性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欧共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用户,亚洲地区使用的农药超过 3 0 0种。

(5)空气中污染质的沉降

大气中有机污染物质的干湿沉降也是地下水中有机污染质的来源之一,如多环芳烃类。

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3.1 间歇入渗型

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深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 q 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3.2 连续入渗型

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水溶液连续不断地渗入含水层,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也多半是潜水。

3.3 越流型

污染物通过层间弱透水层以越流的形式转移到其他含水层。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 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水流方向,是污染水流通过大面积的弱透水层越流转移到其他含水层。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也可能污染潜水。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清越流具体地点及地质部位。

3.4 径流型

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他含水层。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此种形式的污染,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也可能污染承压水。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4.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危害

(1)严重损害居民的身心健康,导致霍乱、血吸虫病、痢疾等疾病的流行。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

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但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人们就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

(2)由于地下水平均循环时间很长,在接近水位地方的往往是一年左右,而在深处蓄水层的循环时间可以长达数千年,所以一旦被污染,很难被清除,当然更无法被有效利用。但是水资源作为工业的血液和农业的命脉,支撑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旦可用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就会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而为了维持城市正常运转,人们不得不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寻找新的水源。

(3)地下水污染近几年来在许多地方突出地表现出来,从污染物类型来分分为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石油及化工产品苯及其同系物、苯酚、高分子聚介物等有机物都是生物难以降解,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有许多是致癌物质,所以说地下水中石化产品的广泛存在,是构成全球性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水中含有超量的汞、铬、氟、砷及铅 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每种物质的超量存在都会对人及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生物体内都有蓄集作用,即通过生物链的传递使污染物的浓度不断扩大,造成的危害也 就越来越大。它们可以在人体的肝、肾、脾以及脑组织、骨组织等重要部位富集,长期饮用含超标汞的地下水会引起肝炎、肾炎、运动失调等疾病,往往导致死亡或遗患终生。镉在人体中有很强的富集作用,饮用被镉污染的水会引起慢性中毒,损害人的肝、[12]肾和骨骼等。

5.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国外,尤其是欧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涌现出了许多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方法。中国在地下水污染调查及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方面已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但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刚刚起步,工程应用实例不多。1980年初首先由山东省地质局等单位在济宁市郊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工作,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为预测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的[13]地下水水质模型。1 9 8 2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应用伽辽金有限元法求解了在渗流区有抽水井条件下的[14]二维溶质迁移及在自由表面上有人渗补给时二维渗流中的溶质迁移问题。此后,许多学者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其中对流弥散模型是使用最多的数学模型,许多研究者将该模型加 以修

[15-17]正以使模型适 用于不同的工程情况。国家环保局与清华大学于1991年一1995年以山东淄博大武

[18]水源地石油类污染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在10k m² 范围内布置了213口抽水井和观测井。监测资料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平均达 到1.0m g /L,最高达到30m g /L。

[19]胡国臣、张清敏等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研究了向土壤中掺人活性炭纤维对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将活性炭纤维掺人土壤中,可以强化土壤反硝化作用,防止硝酸盐氮对地下水的污染。这种防治技术简单、有效,并且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墒能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皆佳。吕[20]春玲、李烨等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分析,认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某地区、市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6.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6.1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行的有关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中国的地下水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在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中,各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虽然有交叉,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的责任分工却不明确,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人为地将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割裂开来,造成多头管理,使得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监管责任无法明确,地下水污染监测没有形成统一的监测网络和管理体系,监测制度不统一,监测工作管理不到位;中国缺乏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实时监控,缺少国家级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预警评价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体系,遇到突发或长期污染事件,难以准确迅速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卓屠地下水污染坊治技术研发与工程实

践都处于落后状态,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一旦发生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很难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很可能是难以逆转的。

6.2 建议

针对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面对地下水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地下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与政策支持。

(2)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网,迅速补充和完善地下监测井网,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对重点污染地区(段)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

[21]特征,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

(3)建立全国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为保证对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污染应急保障体系,对大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及时预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的蔓延。

(4)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中国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十分缺乏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因此,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投人十分必要。一是可以由国家财政直接投资,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并将实验成熟的治理技术在全国进行推广;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信贷、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对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7.结论

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应遵从清洁生产、安全经济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弄清污染源与污染物质,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多单元组成、多级处理,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比较后,必要时要开展治理工艺试验研究。

地下水有机和无机污染研究和治理将给水文地质和环境工程研究带来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革新,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地下水科学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外对地下水污染研究的总的方向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中国的地下水污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大力关注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使地下水污染研究工作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玲,鄢贵权.浅谈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J ].贵州科学,2009,27(4): 86—90. [2] D D 2 0 0 8—0 l,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s ].2008.

[3] 许可.略谈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J ].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l 4.

[4] 王燕飞.水污染控制技术[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0.

[5] 李艳廷,李方.环境中无机铬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12(5):476—481.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44—351.

[7] G B 5749— 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 ].2006.

[8] 蔡鹤生,刘存富,周爱国等.饮用水污染与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性探讨[ J ].地质科学情报,2002,21(1):91—94.

[9] 罗泽娇,靳孟贵.地下水三氯污染的研究进展[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4):65—69.

[10] 王昭,王慧珍,石建省等.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J ].勘探科学技术,2008,6: 23—27.

[11] 李广贺.含油气沉积盆地深部地下水水化学场分布特征研究[ 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5,1:52—58.

[12] 王玉秋,钱茜.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J ].山东环境,2006,增刊:204—205.

[13] 王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综述[ 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6,16(6):1—4.

[14] 张红梅,速宝玉.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J ].灌溉排水学报,2004,23(3):70—74.

[15] 郑西来,钱会,席临平等.地下水系统中石油污染物的吸附转移研究[ J ].勘察科学技术,1998(1):26—29.

[16] 蔡绪贻,陈明佑.利用地下水污染事件的观测资料估算弥散度[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20(2):101—105.

[17] 丁家平,李樟苏.地下水弥散系数的野外试验新方法[ J ].水利学报,1998(8):38—42. [18] ZHU kun,CHEN hui,Li Guanghe,eta1.In—situ reme —diation of petroleum compounds in groundwater aquifer with chlo-rine dioxide [ J ].Water Research,1998,32(5):1471—1480.

[19] 胡国臣,张清敏,王忠等.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防治研究[ J ].农业环境保护,1999,18(5):228—230.

[20] 吕春玲,李烨,孔凡林.鸟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 J ].环境科学动态,2002,(4):24—27.

[21] 范春辉.浅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8):35—37.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gress in our country

Huixiang Fan 122572010022

Supervisor: Wenqing Yang Major in Applied chemistry

Min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Groundwater is the mankind's precious water resources.Due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it are suffering from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imminent.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pollution way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And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China.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Trying to make guidelines for combining prevention, prevention and cure,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act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tection.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urba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s a strategic goal.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Sources of hazards;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Suggestions

第二篇:环境化学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学号:1166129108姓名:张华超

呼伦贝尔市农业 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 呼伦贝尔市是我 国绿 色种养业较为发达 的地区,随着农 药化 肥等农用物资投的不断增加,工厂及城 乡生 活污水 排放量 的增 长以及规模化养殖场 的 涌现,农业面源 污 染状 况令人担忧.本 文对 主要污染 源及污 染现 状进行了客观评 述,同 时提 出了面源污 染的 综合防 治 策略。

关键词 :呼伦贝尔;农业;面源 污 染;现 状;防治

呼伦贝尔位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土地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00多万hm2。南部与兴安盟、东部与黑龙江省相连,西北和北部与俄罗斯交界,西与西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主要作物有大豆(近年每年播种面积约50万hm2)、玉米(15万hrri2)、小麦(6万hrri2)、油菜(10万hm2)、马铃薯(5万hm2)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较好、绿色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及农业废弃物逐年增多,若现在不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农田污染必将成为限制本地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主要污染源

在呼伦贝尔市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化学农药、化肥、工厂废液和城乡生活垃圾等。

1.2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1.2.1引发作物药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这是面源污染造成的最普遍的现象。如受除草剂污染的农田敏感作物几乎无法生长,即使能生存下来,一般也表现得矮小、畸形、黄化、白化、生育迟缓,其产量品质会受到显著影响。

1.2.2造成安全事故农药、化肥以及其它有毒化合物污染水源、空气和食物后,常引起人、畜、禽和水生生物中毒。近些年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已多次出现。近些年在杀虫剂使用过程中已多次出现人畜中毒致死事件。另外国内外资料多次证明,许多有毒化合物通过富集,最终引起人身伤害;有些化肥污染水源和农作物后会积累有毒物质,比如氮肥常会转变成亚硝酸盐,人体摄入量超过一定额度,极易诱发癌变。

1.2.3危害生态环境农田受农药污染后,不仅会造成一些有益生物死亡,还会诱发有害生物产生抗性,有时还能激活一些有害微生物,应起人畜疾病。有人报道,2.4D污染后疫霉根腐病明显上升。有些地方剧毒药物污染后,田鼠的天敌大量死亡,田鼠危害明显加重。近几年有毒物质污染河流,已使许多小河鱼虾绝迹。

1.2.4影响农产品出口随着全琼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世界范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空前激烈。中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国际市场。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检测手段的加强,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己严重影响到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出口安全。许 多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农产品贸易保护,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其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是其最常用的借口。

2主要面源污染物及影响因素

2.1化学农药

2.1.1除草剂施用情况:呼伦贝尔市目前 除草剂销售约 占农药 总销售量 的 80 %,是本地使用量最大的农药种类,也是最主要 的污染源。现在几乎 10 0%的小麦、油菜和水稻田,90 % 的大豆田,60 %的玉米田每年 都要使用除草剂。有时还要喷施两遍。除草剂污染的影响因素

除草剂本身的 问题:目前常用的除草剂 中,大约有 50 %的种类为长残效类型,如大豆田用 的咪草烟、氯啥黄隆、氟磺 胺草醚、异恶草酮,小麦 田使用 的氯磺隆、甲黄 隆;油菜田使用 的胺苯磺隆和玉米田使用的阿特拉津等等。他们 的大范 围使用不仅使其它敏感作物在2一3a 内无法轮作,连续使用也常造成适用范围内的作物受药害。有些除草剂容易挥发移 ,如2.4一D、异恶草酮、氟乐灵、禾大壮等常造成作业区周围农田污染,引起敏感作物受害 因环境条件不适造成除草效果不佳 时,人们常重喷或补喷,使农田污染成倍增加。使用技术:目前本地农 民科学用药水平有待提高,综合防治的观念普遍缺乏,盲目用药现象较为常见。如咪草烟、豆磺’价格较低,农 民为 了追求最大的除草效果,常使用超过推荐用量 30 %一60 %的剂量用药;用药 时只考虑当年当时的效果,不考虑或较少考虑对 以后 的影响;

2.12杀 虫剂,杀菌剂呼伦 贝尔市农田需要用药防治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草低螟等少数几种。主要病 害有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 的根腐病以及果树、蔬菜 病害。目前常用 的杀虫剂、杀菌剂有:多克福种衣剂、甲拌磷(主要用于小麦、油菜拌种)、拟菊酷类农药(包括澳氰菊酷、高效氯氰菊醋、杀灭菊酷、氰戊菊酷等)、敌百虫、敌敌畏、氧化乐果、灭杀毙、丁硫克百威、毗虫琳、艾维菌素、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甲霜灵等。剧毒种衣剂和甲拌磷由于残效期较长,对地下及苗期害虫有较好 的防效,但对天敌动物和施药,有时会造成伤害,有时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源。拟菊酷类农药对人畜作物较安全,一旦污染对蜜蜂和鱼类危 害较大。杀虫杀菌剂使用较频繁,使用不当易造成污染。

2.2化肥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呼伦贝尔市化肥用量逐年上升,淋溶和流失也随之逐年加重。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按、硫酸钱、硫酸钾、氯化钾等,均属速 效化肥。施肥期不适、方法不当、雨水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下常造成利用率下降,从而加重污染。据调查目前化肥利用率仅 30 %左右,其余部分大 多成 了农田生态及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受生产条件和栽培习惯的影响,加上化肥营养元素有效成分含量高,便于储运和使用,因而化肥仍是 目前农田补充营养 的主要手段,厩肥、秸秆还田、休 闲压青只能在较小范 围内进行。

2.3工业 和 生 活垃圾

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城市治污己引起关注,但工厂废液 污染 河流和 地下 水源 的事件 尚未 从根 本上杜绝,乡镇村屯农 副产品加工点(如小淀粉厂)废液污染也开始逐年增多。城乡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还较普遍,对邻近农 田影响较大,尤其是塑料袋和垃圾粉尘随风飞扬,散落农田,对作物 生长十分不利。

2.4畜禽养殖废弃物 和其 它污 染 源

城镇近郊近年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数量大增,随之而来 的是畜禽粪便、冲洗液污染。处理不及时,不仅污染 空气,还 常滋生虫蝇,传播疾病,污染水源和农田。污染农田,出现亚硝 酸盐积累和作物沤根。地膜覆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温抗早、增产措施,每年使用 面积 都有(l.5-2)万hm2.但地膜 降解慢不宜回收,白色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农场和农户还存在烧荒、焚烧小麦、油菜等作物秸秆的现象,不仅污染空气,有时还可能引起山林和草原火灾 3面临污染的综合防治策略

(1)加强农业环保执法 力度,加强地方法规 的建立和完善,做好农业污染危害性的科普宣传工作,尽快唤起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调动地方和 部 门的积极性,落实防污治污责任制。环保、农业、工商、税务等部 门应统一行动,分工协作,齐抓共 管,坚 持不懈,不 留死角。防治污染还必须打破地方保护,经济发展、兴办工业决不能以牺牲农田生态环境为代价。

(3)加大面源污染监测检查力度,完善各种机制,增加有关科研投入。争取在短期内彻底摸清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途径、污染物和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积 极探讨化害为利综合利用 的途径,为综合防治打下 良好基础。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 上建立 并完善面源污染的预报预警制度。

(4)加强农药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施药技术水平。严格控制剧毒及高残留农药 的生产、销售 和使用,鼓励无公害农药的应用推广。对高毒高残 留农药能取消的要坚决取消,。综合考虑各项影 响因素,因地制宜 的选取适合的药剂种类和剂 型,充分考虑农药轮 换、复混、增 加助剂等措施,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使用化学农药应和生物农药相结合,有害生物 的药剂 防治应和农业 防治、物理机械 防治等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施药还要和作物增产提质技术相合,大力培育、引进和推广抗病虫的农作物新品种,提倡保健栽培,逐步减轻种植业对农药的倚赖。

(5)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流 失和淋溶。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增加农田抗灾能力。增加土 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保水保肥水平。根据不同作物以及同一作物不 同生育期的需肥 特 点,测土配方,分层分 阶段施肥,提高化肥吸收利用率。不断改进化肥性能和施肥方法 ,提倡化肥、有机肥配合使用,合理运用化肥缓释剂,增加叶面肥使用面积。

(6)其他污染源 的综合治理

对于工厂和生活污水应从源 头开始治理,尽量做到分类集中,处理后排放。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排污 费收取额度,同时扩 建污水处理厂,增大 治污能力。生活垃圾也应分类集 中,当作资源进行开发,尽量回收利用。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不符合环保要求 的地膜要坚决取缔。田间难降解农膜要积极回收利用。养殖场要相对集中,同时治污设施要配套,否则 不予审批。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区,养殖场可以和有机肥厂、农场实行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共同发展。废弃秸秆可 以通过粉碎还田、氨化饲料、作造纸板材原料充分利用。

参考 文献

1谭亚军,李少 难,孙利.农药对 水生态环境的影 响.农药.203,42(l2):12~14

2戴奋奋.简论我 国施药技术 的发 展趋 势植物保护.2 004,30(4):5一8

3王险峰,关成宏,辛明远.关于除草剂田间药效安全性评价方法问题的探讨

农药.20 04,43(l):5~9

4苏少泉.我国东北地区除草剂 使用及 问题.农药.2 004,4 3(2):5 3一5

5苏 少泉,腾春红,王春林.欧盟对农药的重新评 定与我国除草剂品种发展

.农药.2 004,4 3(9):3 85一38 8)

6阎任沛,陈 申宽,乔雪静等.呼盟农业 害虫的消长 与防治策略 农业科学学术年报.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2,29~2 3 1

第三篇:环境化学概论论文

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

101102203陈凯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室内装饰日趋精致, 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日用化学品、家用电器等进入住宅,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益增多, 室内环境质量日益恶劣。本文通过介绍室内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危害,来指导人们控制污染源和治理。

关键词:室内污染物来源、危害、污染源、防治对策

有害的化学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和(或)生物性因子进入室内空气中并已达到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或者潜在有害影响的程度的状况。“室内”主要指居室内,广义上也可泛指各种建筑物内,如办公楼、会议厅、医院、教室、旅馆、图书馆、展览厅、影剧院、体育馆、健身房、商场、地下铁道、候车室、候机厅等各种室内公共场所和公众事务场所内。有些国家还包括室内的生产环境。

人们每天平均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显得更加密切更加重要。虽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往往较低,但由于接触时间很长,故其累积接触量很高。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他们的关系尤为重要。

室内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可以理解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室内空气环境, 呈现足够的浓度, 持续足够的时间, 并因此危害了人体健康或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定》的控制项目不仅有化学性污染,还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其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甲醛、苯、氨气、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氡这五类物质了。

甲醛:化学分子式HCHO,也是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及媒体最为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空气中游离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醚,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备防腐作用。而正是由于它的防腐(防虫)作用,甲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之中。甲醛的熔沸点很低,因而很容易从装修材料中挥发出来,在夏天,当我们从外面踏入家门时,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就是甲醛造成的空气污染了。事实上,甲醛的危害很大,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由资料知,当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超过 0.06mg/m3 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造成刺眼流泪、咽喉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 30mg/m3,会立即致人死亡。而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青少年智力下降。室内甲醛来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类:

1.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由于目前生产装饰板使用的胶粘剂以脲醛树脂为主,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

2.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这主要由于一些不法厂商使用劣质胶水。这些胶水中含有甲醛等成分;

3.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苯(苯系物):苯系物也是为人们所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甲苯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二甲苯存在三种异构体,其熔沸点较高,毒性相对苯和甲苯较小,皮肤接触二甲苯会产生干燥、皲裂和红肿。神经系统会受到损害。还会使肾和肝受到暂时性损伤。

苯系物的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类:

1.室内装修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有机溶剂,如油漆、涂料、捻缝胶、粘合剂;

2.居室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如人造板、隔热板、塑料板材等;

3.装修过程中的装饰材料,如壁纸、地板革、地毯、化纤窗帘等;

氨气: 氨的化学式为NH3,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氨是一种碱性物质,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查找资料得知,部分人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室内氨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装修工人为了保证冬天低温情况下正常工作,在水泥里加入了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里面含有大量氨类物质(包括尿素和氨水),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被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2.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

3.与其他污染气体不尽相同,生活异味、厕所臭气也是氨气的重要来源,也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地方。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TVOC可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它们都以微量和痕量水平出现,所以容易被忽视。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TVOC可有嗅味,有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目前认为,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TVOC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类

1.快干漆、涂料、胶粘剂、化妆品、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等;

2.地面、墙面装饰材料;

3.家具、地毯、地板蜡;

4.空调管道衬套;

氡:氡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而生成,是一种放射性气体。近年来对氡的关注主要来自于媒体对石材放射性的报道。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子体呈微粒状,会吸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粒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但并不是说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都会得癌,一般从受到氡的照射到肺癌发病之间可能要经过几年时间。

室内氡的来源主要分为这样四类:

1.房基土壤或岩石中析出的氡,氡气通过泥土地面、墙体裂缝、建筑材料缝隙渗透进入房间;

2.建筑装饰材料如水泥、石材、沥青等,这些材料本身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氡气;

3.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

4.供水及天然气中释放的氡。

污染源的控制

使用最新空气净化技术对于室内颗粒状污染物,净化方法主要有静电除尘、扩散除尘、筛分除尘等。净化装置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荷电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首选过滤式除尘器;从高效洁净的角度考虑首选荷电式除尘器。对于室内细菌、病毒的污染,净化方法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配套装置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装置。对于室内异味、臭气的清除,净化方法是选用0.2~5.6微米的玻璃纤维丝编织成的多功能高效微粒滤芯,这种滤芯滤除颗粒物的效率相当高。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如苯系物、卤代烷烃、醛、酸、酮等的降解,采用光催化降解法非常有效。例如利用太阳光、卤钨灯、汞灯等作为紫外光源,使用锐态矿型纳米TiO2作为催化剂。

合理布局及分配室内外的污染源为了减少室外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城区内各污染源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居民生活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应安置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同时应将污染源安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避免居民住宅与工厂混杂的问题。卫生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居民生活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跟踪检测和评价,以提供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对于甲醛、室内放射性氡物质等,应加强通风换气次数,尤其是对甲醛的污染治理,其方法有三种:一是使用活性炭或某些绿色植物;二是通风透气;三是使用化学药剂。室内放射性氡的浓度,在通风时其浓度会下降;而一旦不通风,浓度又继续回升,它不会因通风次数频繁而降低氡子体的浓度,惟一的方法是去除放射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家居,而是所有的室内场所都存在,如宾馆、酒店的房间、餐厅、娱乐场所和商场、影剧院、展览馆等,还有政府部门的办公室、会客室、学校以及其他办公场所。除重视科研与监测、加强队伍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立法与宣传外,同时还要加大经费的投入,采用高新技术,研制新的高效率室内污染净化装置,消除室内空气污染,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是十分近切而必要的。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生存空间的质量越来越关注,对室内环境污染治理也日益重视。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状况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逐步重视,使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得到逐步推广,室内污染治理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物理净化:坚持打开门窗换气,使挥发出的有害气体不滞留在室内,新装修的房间每天通气换气至少3~5小时,如此保持通风3个月后再入住;在室内摆放有吸附作用的植物,如芦荟、吊兰、常青藤等;还可选用空气净化装置。②化学净化:采用离子交换和光触媒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③生物净化: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

小结:目前国家对室内污染治理产品并无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因此,用户在选择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及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根据室内污染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及产品;②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产品质检报告,证明治理产品有明显治理效果,而且无其他毒副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③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多家实际应用合格的检测报告;④针对室内污染物容易发生反弹,尤其是甲醛的挥发期达3~15年(根据使用材料的优劣),因此,选择的治理产品还应有长期稳定的治理效果。由于室内污染物具有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国内现有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是太成熟,治理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若出现严重超标危害身体健康,且治理产品无法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参考文献

[1] 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 潘峰.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J].科学时报, 1999(3)23.[3] 周中平, 赵寿堂, 朱立, 等.室内污染检测与控制[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 参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0.3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25—2001。

[5] 檀建国.居室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防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报, 2005, 18

[6] 参见《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401—2001。

[7]参见中科协室内环境委员会公布的《成年人吸入甲醛的量化警示》,2005。

[8] 参见《室内装修用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人造板通讯》2002年第7期15-16页,CN 11-4549

第四篇:化学与环境 论文

化学与环境

1引言

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是研究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各种存在形态及特性、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的科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它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2概述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约占80%-90%。环境化学即是从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原理。就其主要内容而言,环境化学除了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属于环境分析化学的范围)及探讨环境污染和治理技术中的化学、化工原理和化学过程等问题外,需进一步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发生起源、迁移分布、相互反应、转化机制、状态结构的变化、污染效应和最终归宿。随着环境化学研究的深化,为环境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

从学科研究任务来说,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和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它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不易直接运用。

3主要研究领域和内容

3.1研究污染物(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形成环境污染化学这一介于环境科学与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分支学科。

3.2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及其定量分析方法,形成环境分析化学(常简称环境分析)。它是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3.3研究环境中天然的和人为释放的化学性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与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形成环境地球化学。它是介于环境与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分支学科。4环境概况及解决方法 4.1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有害化学品是指任何已经被确认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危害性的化学品。随着工农业迅猛发展,有毒有害污染源随处可见,而给人类造成的灾害要属有毒有害化学品为最重。化学品侵入环境的途径几乎是全方位的,其中最主要的侵入途径可大至分为四种,4.11人为施用直接进入环境;

4.12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作为化学污染物以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形式排放进入环境;

4.13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着火、爆炸、泄漏等突发性化学事故,致使大量有害化学品外泄进入环境; 4.14在石油、煤炭等燃料燃烧过程中以及家庭装饰等日常生活使用中直接排入或者使用后作为废弃物进入环境。

进入环境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或潜在危险。

以农药这一有害化学品为例,随着农药科技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紧张的大国,农药在解决农作物的自然灾害,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药是一类有毒化学物质,而且是人为主动投加到环境当中,长期大量使用,对环境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必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充分肯定农药的有利作用的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2]。

同时工业废水也是对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譬如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全国主要江河湖泊,使水质恶化,特别是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巢湖和太湖(简称“三河三湖”)水污染问题更为突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氰化物对鱼类危害更甚,含苯酚废水可抑制水中细菌、藻类和软体动物生长。用含酚废水灌溉农田能抑制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破坏农作物生长素的形成,造成减产。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进入水体后会使封闭性湖泊、海湾形成富营养化,造成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威胁鱼类生存、水质发臭出现“赤潮”。化学废弃物的不适当处置,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污染,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目前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癌症患者6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约500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10。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有150万人,死亡110万人,而造成人类癌症的原因10%~15%与化学因素有关。

再则冷冻与空调设备释放出的氯氟烃气体造成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破坏,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照增强,使人群皮肤癌发病率上升。燃煤发电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导致河流湖泊酸化,影响鱼类繁殖甚至种群消失。土壤酸度增高可使细菌种类减少,肥力减退,影响作物生长。酸雨还使土壤中锰、铜、铅、镉和锌等重金属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转移进入江河湖泊引起水质污染。

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是我国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4.2化学品的环境污染控制

我国是化工生产量较大的国家,化工产业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要想控制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从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应了解化工厂的污染情况,包括:污染源种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环保措施以及周围环境敏感性等。特别应对污染源分布进行调查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同时应了解污染影响类型,如是属于一次污染或二次污染、长期污染或短期污染、可逆污染或不可逆污染、局部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单因素污染或多因素复合污染等等。化学品的污染危害控制,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4.21制定和健全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我国于1979年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是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也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等;国务院还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国务院颁布了《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等化学品管理行政法规。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如已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等;污染物排放准有《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等;同时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范性文件都作了明确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加强有害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止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法规体系,对化学物质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和进出口实行全过程有效管理[3]。

我国现行化学品环境立法需要针对当前化学品管理法律法规中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完善,并与国际化学品管理体制接轨。此外,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的是对化学品管理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环境保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应依法给予追究,对人身由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应依据法律给予处罚和赔偿。这在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的法律管理制度。我们还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从事化学危险品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的遵法守法意识,加强对有害化学品的安全和环境管理。特别是应按着我国环境保护法来严格管理有害化学品。

4.22加强对重点有害化学品的环境管理

建立相应登记管理制度,对那些已知或怀疑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或者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化学品采取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和淘汰、替代措施,以有效减少这些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

4.23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向环境中排放

化工污染之所以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大批老企业长期以来没有进行技术改造,资源、能源消耗太高,排污量太大。全面推行清洁技术改造,通过改革工艺设备,尽可能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是改变化工生产消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局面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就要选用清洁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物质替代有害原材料、设计清洁工艺、生产清洁产品。同时改善和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等措施,在污染的源头削减污染物和废物产生量并回收利用废物。最大限度消除或削减有害物质的排放。对通过预防不能解决的污染物,应采取源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处理处置,使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4.24强化危险废物管理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爆炸性、急性毒性、传染性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弃物。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从事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领取经营许可证。4.25公众监督

通过建立和实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度,在企业员工和化学品使用者中普及化学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并在全社会积极宣传有关化学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有害化学品的危害、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大力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防治。5结论

要时刻关注生态系统的表现,尽早发现失调的信息,及时扭转不利的情况。积极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护生态系统,预防生态失调。

参考文献

[1]袁加程.环境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张瑾.环境化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环境化学论文

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许洪康 201140710144 摘 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环境科学的主流与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二十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十年的环境化学发展历程,对环境化学面临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化学;发展与展望;环境化学分析;土壤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该学科是以研究解决化学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对象,其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

国际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二次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70年代为环境化学的形成阶段,80年代以后进入发展完善阶段。1995年,Rowland、Molina和Crutzen 3位科学家因研究氯氟烃(CFCs)损耗平流层臭氧的作用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这标志着环境化学在直面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环境问题,并与众多传统和新兴学科的相互融合渗透中,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并在推动基础科学研究进步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理论与方法,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与成熟。研究尺度则从微观分子水平逐步向局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延伸。各分支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了环境化学学科在我国的全面发展,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二十年国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

与全球范围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同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化学研究在近20年也有了长足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改善生态环境列入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明确指出“改善生态和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这既表明了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极大促进了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在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围绕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迁移转化规律、环境风险评价、污染控制和治理等,在“973”、“863”、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项目、国家环境保护支撑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的支持下,立项开展了许多环境保护的科研攻关和重大研究计划,如国家科技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在典型化学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与控制技术,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毒理效应与控制原理,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新方法,典型污染物的环境危险性评价方法学基础研究,稀土农用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典型POPs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环境质量基准的理论和方法,典型工业过程中UP-POPs的形成机制和控制原理,典型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和毒性效应,大气复合污染及其形成机理,典型POPs微界面吸附行为,水处理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修饰及其界面过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水中污染物选择性消除中的应用等方面设立开展了各种层次的研究计划,取得了一批创新性和具有国际显示度的研究成果[2]。在天然水质变化与水污染控制原理、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去除与生物降解和高级化学氧化、水质净化的高效生物和絮凝反应器、废水的无害化与资源化、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世纪的环境化学任重道远。无论是控制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是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环境化学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环境监测,大气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污染评价与防止对策,水体中复合污染及土壤多介质污染机制研究,有毒化学品生态效应及危险性评价,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筛选,污染控制原理,环境修复技术等诸多领域,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分支学科都面临着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3]。

近年来各种技术在环境化学上的应用 2.1 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各类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担负着为环境科研、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数据的重要任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发现化学分析本身也是一种污染排放源。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和其他化学试剂,进行绿色分析化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绿色分析化学技术已成为国际分析化学的前沿,其目标是利用环境友好的方法和原理,尽量不用或少用有害化学试剂,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友好的样品处理和富集技术,如微波消解、微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膜萃取等,以及绿色分析技术,绿色分析技术更是成为化学分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2.2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包括迁移转化中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及其模型研究等,主要研究对象是进入土壤系统的重金属和农 药等有机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目前土壤的污染源主要有化肥和农药残留;废物(废 渣、污水和垃圾等)的处理场所;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进入土壤,使土壤随之亦遭受污染;在自然界中某些元素的富集中心或矿床周围,形成自然扩散晕,使附近土壤中元素的含量超出一般土壤的含量范围。污染物种类包括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两大类;氮类和磷类化学肥料;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如铯、锶等;有害微生物类,如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肠寄生虫、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大量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各种农药)以及重金属污染物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方向[4]。其研究成果对治理我国严重的土地污染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化工、冶金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排放的未经任何处理废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酸雨对土壤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周青等在综述了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植物酸致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酸沉降严重危害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和措施,以及化学控制植物代谢减轻酸雨伤害的生态生理学研究近况,认为有关酸雨的伤害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且在减轻酸雨伤害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的抗逆减灾研究中,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措施具有长效性、简约性和实用性的优点[5]。我国环境工作者就中国酸雨的现状和自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制定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2.3 大气环境化学

20年来中国大气污染化学的研究,大体可归纳为:大气颗粒物的表征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两方面。在对大气颗粒物的表征研究中,已经对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化学组成与存在状态及大气颗粒物来源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大气气溶胶(颗粒物)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认识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此外,在掌握中国大气污染特点的基础上,有关围绕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迁移与转化规律及其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大气环保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燃煤和燃油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控制一直是环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基础性的化学研究较少。污染控制材料的化学基础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6],除此以外,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研究,对大气可吸入微粒(<10Lm和<215Lm)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也是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的大气环境化学应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还有就是近年来由于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对于痕量气体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二氧化碳等的源与汇以及它们与大气中际O3或其它活性物种(如OH自由基等)的反应机制,环境效应,已成为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也已开展了氟氯卤代烃、芳香烃等温室气体与自由基的反应及光化学的各项机理研究[7]。如研究了OH自由基与氟利昂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基础性问题。此外,瞬态物种的分析和监测(如对臭氧层化学反应中自由基的 检测)为认识大气化学动态过程提供了重要数据。2.4 水环境化学

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的优劣关系和污染关系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水环境化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是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物相之间的化学转化过程及其归宿和趋势。在对水体中无机物的环境化学研究中,无机物的形态分布、变化及其生物可给性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如水环境中硫、磷形态的分析及磷形态的生物可给性[8],水相中汞、硒、砷的形态及生物积累[9-11],藻类细胞富集稀土元素的细胞化学行为研究等。

随着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的进展,有机污染物的水环境化学近年也有较快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典型农药、某些致突变物质及污染水体中潜在有毒有机物质的水解、光解、生物降解和吸附/解吸等过程。如多环芳烃在水体中的自净机理,自来水中强致突变物质形成机理[12],国产新农药单甲脒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由于水污染物有多种不同种类,因此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方法也各有不同。新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是重点鼓励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中国科研人员跟踪国际前沿领域,对多种新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开展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其中用半导体纳米粒子进行多相光催化氧化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3],今后多相光催化氧化等新技术应向实际应用和反应机理两方面纵深发展。生物处理法是处理含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有效而廉价的方法,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处理废水中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仍是研究的难点。为此,中国集中力量研究光催化氧化技术及生物技术处理废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和新污控技术,目的是为工业废水或已污染饮用水中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并为治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化境化学发展展望

正如我们所知环境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加上国外和我国差异巨大的社会经济状况不断向环境化学提出各种新的需要解决的现实环境问题,因此环境化学发展存在巨大的内在和外在推动力。总结有关发展,环境化学学科发展在今后应该关注如下研究。

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仍然是环境分析化学获得质的飞跃的原动力。例如,色谱技术中的多维色谱由于其高分辨能力可在复杂环境样品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则可完成高度极性和水溶性代谢产物和降解产物的分析和鉴定。先进的同位素质谱技术和手性分离分析技术将在微量污染物的准确定量污染源解析中获得更多应用,生物检测生物标志物和被动采样等可反映污染物生物效应和环境风险的新方法将得到更大发展,原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将在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置中大显身手。此外,要高度重视新型污染物纳米材料污染物污染物代谢和降解产物的分析技术研究,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的严重核素污染提醒我 们必须高度关注核污染的检测预警和处置研究。

环境污染化学研究在贴近世界环境科学前沿的同时,要密切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复合型压缩型结构型和严重性特点 力争在灰霾污染和形成机制,温室气体和室内空气污染特征,大气污染演变趋势及预测,土壤-植物-微生物-动物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环境污染人体暴露途径与食品安全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结论

环境化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学科的理论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根据我国国情和环境问题的发展, 无论从任务的需要, 还是从学科发展, 结合全球发展趋势来考虑, 我国环境化学的重点, 应放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及能改善我国环境状况有关的重大环境化学问题的研究、对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中的环境化学研究、对中国特有的重大环境问题中环境化学机理、对促进学科发展任务需要起突破性作用的环境化学理论和方法论等。应该立足国内, 面向全球, 侧重当前, 着眼未来, 环境化学研究大有可为、大有潜力。

新世纪已经到来, 有机会也有挑战, 期待着全国环境化学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必将开创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远军,李琼花.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J].西昌学院学报,2005,19(3):61-62. [2] 江桂斌,蔡亚岐,张爱茜.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J].化学通报,2012,75(4):295-300. [3] 樊艳玲.浅谈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发展概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3(2):92-93. [4] 高国伟,陈锦凤.中国环境化学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5):92-96. [5] 周青.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与防治研究[J].自然杂志,2000,24(6):315-319.

[6] 陈理.脱除烟气中SO2和NOX的新技术[J].化工环保,1997,17(6):336-1341. [7] 曹耀华,杨绍文.纳米二氧化钛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3):37-40.

[8] 韩沙沙,温琰茂.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04,23(2):98-101.

[9] 陶成,邓天龙,李泽琴.水环境中汞的形态及其分析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5):96-98.

[10] 侯明,钱建平.改性绿茶对汞的吸附作用[J].广西科学,2002,9(4):298-301.

[11] 牟仁祥,陈铭学,朱智伟,等.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综述[J].光谱实验室,2004,21(1):27-35. [12] 何争光,蔡春光,蔡伟民,等.自来水中氯消毒副产物MX的形成、转化与致突变性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22(3):319-326.

[13] 曹耀华,杨绍文,金梅.纳米二氧化钛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3):37-40.

下载环境化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化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与环境(化学污染论文)

    化学污染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化学污染 xx (xxxxxxxxxxxxxxx) 摘 要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

    环境化学论文5则范文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去除途径 【摘要】饮用水水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液氯消毒已1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其经济有效,使用方便,在传统净水流程中,一般采用液氯预氧化和消毒......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应化121孟梦婷12113117 引言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各种存在形态及特性、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的科学,主要研究有......

    环境化学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

    环境化学试题答案

    环境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一、填空1、开放体系中,CT、[HCO3-]和_[CO3-_]___随PH改变,而__[H2CO3*]___不变2、一般水体的决定电位物质是_溶解氧____,若水体厌氧,其中含大量有机物则决......

    环境化学重点

    简答 1光化学烟雾(洛杉矶):①定义(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

    环境化学1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

    化学论文

    电镀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高一(13)班 蒋哲 电镀是在其他物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主要应用了电解原理。所谓电解原理,是指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在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