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科技大学毛概2011-2012学年期末
电子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第 2 学期期
末
考试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是()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2.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
5、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快速发展
B.与时俱进
C.社会和谐
D.改革开放
8、我国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没有深刻的理解马恩的有关论述
B.没有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C.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D.没有搞清楚中国的国情
9、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判断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没有变化的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生产力水平C.人民生活水平D.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1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12、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强调注重公平的原因是由:()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决定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C.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D.按劳分配为主体决定的1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A.现代化
B.信息化
C.产业化
D.绿色化
14、依法治国的目的是()
A.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B.将国家事务纳入法律轨道
C.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D.保证人民群众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5、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发展我国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
A.重在建设,以立为本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持之以恒,贵在落实
16、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发挥
B.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的协调性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与历史上和谐社会一致
1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公益性文化
B.普及文化知识
C.体制机制创新
D.传播先进文化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0、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多项内容,其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是:
()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制度建设
D.作风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D.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决定因素包括()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B.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C.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D.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E、国内局势的稳定性
2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C.资产收益
D.通过福利性分配得到的收入
E.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2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提出的举措包括()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E.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5、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发展主动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C.中国切身的利益
D.中国现实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内容和历史地位。(10分)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及其现实意义。(10分)
3、什么是先进文化?大学生应如何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四、论述题(20分)
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论述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
五、分析题(20分)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3.23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4.7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材料2 2011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年度国内字。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11年6月达到了6.4%。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材料3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4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核心、基本要求的理解。(7分)(2)结合材料,简述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重要性。(7分)
(3)如何认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6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C
6、D
7、D
8、B
9、D
10、A
11、B
12、C
13、B
14、C
15、C
16、C
17、A
18、C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AC
23、ABC
24、ABCD
25、AB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被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2分(2)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主要解决如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4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4分
2、(1)恢复或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的伟大功绩。尤其邓小平突出强调解放思想,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的一次拓展和提升,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的同时,针对我国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突出强调与时俱进。在十六大报告中,更是把能否做到与时俱进,提到“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高度,使之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的又一次拓展和提升,又一个重要的发展和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4分
(2)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的意义: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如保证拔乱反正的进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第二,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4分
(3)联系实际 2分
3、(1)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分
(2)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大学生应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要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为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积累厚实的资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等等。5分
四、论述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等等。
4分(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实现形式
7分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全体和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形式,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及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地利用。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之外,还应积极发展各种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等经济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7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要注重质的提高。(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作用
2分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五、分析题
(1)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② 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共包括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分
(2)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重要性表现在: ①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2分 ② 民生经济的提升,推进改革就更加深入民心,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2分 ③ 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必然会增强保护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因为通过各项措施缩小差距、完善社会管理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也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分
(3)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概述要求,也指导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进程。4分 ② 相应阐述
2分
第二篇:毛概期末主要
第一章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二章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第三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a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b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我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三是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4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b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c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第四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队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
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五章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出处《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3)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对于江泽民这段话我们该如何理解?江泽民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答:表明的意思是:那些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没有看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都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低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5.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主体。
2、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3、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物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第十章
1、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第十一章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材料分析,农村住房、医疗保险)
a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b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c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e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与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f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第十二章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十四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造者。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毛概课民生问题演讲稿
(PPT)什么是民生
(首先,什么是民生?)
广义上来说,凡是同人民生计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狭义概念,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指的狭义概念上的民生。
而民生问题呢,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如何看待民生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相比改革之前民生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先说人们的衣食住行,自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食品、蔬菜,肉、禽、蛋、奶已经是很丰富的了。人们已经不再追求吃的饱,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绿色食品,健康食品风行。人们穿衣也已经摆脱了绿、蓝、灰的单调日子,现在的人们更追求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而交通方面更是质的飞跃,从最初的自行车都很匮乏,到现在出门基本都是汽车,火车,飞机,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以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愿景,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再说说教育,教育的改革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国七七年恢复了高考,高等教育开始步入正轨,之后义务教育普及,给了更多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极大的提高了国民素质。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一系列新的民生问题不断呈现出来,关于民生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主体PPT展示/
补充:(看病难的原因)
看病难的原因,主要是优良的医药卫生资源在我们国家不足,大医院是一票难求,小医院是门可罗雀,优良的资源不够。
另外就是结构性的矛盾,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城市和农村分布相当不均匀,这样造成人民群众看病很难。
(看病难看病贵之后的分析)
我们国家2009年的医药卫生总支出国家是1.7万亿,去年是4.2万亿,6年增加了两倍,国家还是真正掏出不少钱。但是为什么出现效果不好呢?就是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问题,我们制定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在某些阶段上完成了,可是从根本上还没有完成,特别是医院的公立医院的改革严重滞后
(收入分配不均分析)
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规模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引起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就我国情况,已经突破0.4的基尼系数警戒线,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民生问题总结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安康息息相关。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决定人心向背。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能否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局性问题。不是说生产力发展了,民生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财富分配问题、提供公共产品等,并不都是靠经济发展就能解决的。
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性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多年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进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距离。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加以改变,势必会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PPT)那么,存在这样那样的民生问题,我们如何解决?
非政府组织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的新思路
保障民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民生建设中,政府无疑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政府并不是保障民生的唯一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非政府组织逐渐成长为一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在民生建设中,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和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越来越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补充力量。
(PPT)展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一)非政府组织既能深入基层民众中间,又能和政府保持较密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能够利用自己民间性,非营利性的优势,充当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由于体制的不健全,认识不到位,投入相对不足等原因,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还存在很多漏洞。
相比于政府,非政府组织更了解弱势群体的情况,更清楚他们的利益诉求,而相比于弱势群体,非政府组织具有更强的话语权。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利益表达,提供咨询和培训,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保护弱势群体。
(三)非政府组织能够开辟一条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就业渠道,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矛盾。据欧盟1995年统计数据显示,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在非政府组织工作。
(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保障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是我国非政府组织活动的重要方面,如中国青基会发起的希望工程,中国妇联领导的“春蕾计划”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在政府生态治理某种程度上失灵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能更迅速便捷,随时随地发现问题,有效监管环境保护问题。
要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是来源于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其社会基础更加广泛,也更有针对性。
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分流政府的公共服务,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论证咨询等。
重视非政府组织,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使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政府行政式管理为主导,市场经营式管理为基础,社会组织自治式管理为依托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模式。
目前,虽然非政府组织在民生建设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不像西方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很大程度上是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大部分非政府组织是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由政府选择的结果。这使得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存在着很多明显的缺陷和弱点。如相关立法不健全,且立法层次过低;行政色彩太浓;政府监管不到位;自身发展不完善等等。这些缺陷和弱点阻碍了非政府组织民生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必须进一步从各个方面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尽快克服这些缺陷和弱点,才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对民生建设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辽宁科技大学毛概作业(本站推荐)
1.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惧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1要作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2要作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曾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3要做到实事求是,也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曾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时间,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444.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基础上,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突破了过去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以提高。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方面来说,是一个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是一个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6.试述如何正确理解党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辨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777 .试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由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
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指导方针是什么?
1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1自主创新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3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4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河南科技大学毛概考试必备(范文模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 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
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次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次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
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是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
2、先富
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3、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4、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求特别是消费
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1、简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始终代表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
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沈颤栗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 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市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14、简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这四个
方面内容中,重点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重要意义:他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他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他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5、简述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从中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
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步实现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
1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注意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17.如何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要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提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真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上,深化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与
目标上即共同富裕上,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在实践上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后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8、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提的著名论断。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
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世道主题变化的需要。
19、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1.增强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
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
度.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
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
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有机结合,、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统筹区
域发展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6、依法治国的内涵以及重大意义依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
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原因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提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2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1、简要回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 要性。
1、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3、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化、法制化,以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2、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特征有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33、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 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改革之所有是“革命”,首先是因为:
1、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2、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点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特点。但是改革不是一个阶段推翻另一个阶段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总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客体是人民大众,革命的对象
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
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 化指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35、先进文化的意义作用
1、中国特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国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8如何认识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
然性。因为: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个人收入和家庭的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制度,也会因拥有生产要素的差异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会因个人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力体力劳动差别以及不同行业
和领域也会产生差距。所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绝不允许搞两级分化。建议: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现象,要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主笔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禁绝取缔非法收入。
39、结合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思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解
释。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5、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
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