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时间:2019-05-14 02:3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第一篇: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

技术与管理规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

毒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原则起草。

本规范由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提出。本规范的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煤炭总

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和睦家医院、杭州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美诺中国。

本规范的起草人:武迎宏、钟秀玲、王萍、倪晓平、蔡虻、邵文博、袁小宁、刘坤、沈雪莲、裴红生、孙睿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机构环境与物体表面清洁的基本要求、清洁方法、清洁的 强度与频次、清洁质量的监测和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为医疗卫生机构提

供环境卫生清洁与保洁服务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

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明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方法(2006)卫生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卫生部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臵管理规范(2009)卫生部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标准预防的基本内涵是针对医疗机构中所有患者及其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无论是否被确认具有感染性,均视其具有感染性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2 环境清洁 environmental cleaning 指消除无生命环境表面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3 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 清洁实践中应以一位患者为单位,包括邻近该位患者与诊疗有关的设备和家

具表面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4 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高频接触表面是指被患者、医务人员和来访者的手频繁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

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设备开关与调节按钮等。3.5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是指医疗机构内部的建筑装修表面,如墙面、地面、窗台、玻璃窗、门、卫

生间台面、卫浴洁具、淋浴室隔断等。3.6 物体表面 object surface 是指用于患者诊疗和生活的设施、设备和家具的表面。3.7 消毒 disinfection 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的过程。本规范所指的消毒是针对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3.8 污点清洁/消毒 spot cleaning/disinfection 是指对被患者少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 进行清洁/消毒。

3.9 作用时间 exposed time 是指消毒因子作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时间 3.10 清

-消

步法 one-step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采用含有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复合制剂产品,对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由

分两步实施改进为一步完成。3.11 重复浸泡 double-dipping 清洁实践中不应将使用过(污染)的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品再次浸泡至使用 中的清洁/消毒溶液中。

3.12 热力型清洗-消毒机 thermal washer-disinfector 具有清洗消毒功能的自动清洗织物设备。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应具备达到

A0=3000 的消毒能力。3.13 A0 值 A0 value 是湿热消毒的物理参数,通过温度-时间窗相互关系达到的热力消毒的指标。

A0=600 是复用卫生洁具(如,抹布、拖把头)消毒的最低要求。A0=600 相当于

80℃/10min,90℃/1min,或 93℃/30sec。3.14 机械干燥 machine drying 指采用机械装臵将洗涤干净的织物在短时间内使其干燥。3.15 随时清洁/消毒 concurrent cleaning/disinfection 是指对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有可能对环境和物体表面造成的

污染所开展的及时清洁/消毒的过程。

3.16 终末清洁/消毒 terminal cleaning/disinfection 患者出院、转院(病房)或死亡后进行的彻底的清洁/消毒的过程。

3.17 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进行卫生清洁或消毒 的去污染的过程。

3.18 洁具复用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s 对可重复使用的卫生洁具(如,抹布、拖把头等)使用后或污染后进行有效 的清洗和消毒处理过程。3.19 血源性暴露 exposure to blood-borne 清洁实践中人员通过眼、口、鼻及其粘黏、破损的皮肤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 意外事件。

3.20卫生洁具cleaning products 是指用于清洁卫生和消毒的抹布、地巾(拖把)、水桶、洁具车等清洁工具。

3.21 卫生处臵间 sanitary disposal room 是指清洗/消毒复用的卫生洁具,以及储存卫生洁具的房间。

4.管理基本原则

4.1 医疗卫生机构应将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纳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全体医务人

员都有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本单位的环境清洁卫生工作。4.2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

人员的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的监督,并对环境卫生服务机构 的人员开展相关的业务指导。

4.4 单位的总务后勤部门(或由单位指定的部门)应负责对环境卫生服务机构的 监管工作;并协调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工作任务分配。4.5 环境卫生服务机构(或单位内部承担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

管理体系,应基于各单位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感染危险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

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以满足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的基

本要求。应对所有环境清洁卫生人员开展定期业务培训,其中必须包括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实行人员上岗培训考核制度。鼓励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开

展相关的质量认证体系工作。参见附录 A。

4.6 清洁与消毒的职责分工原则为,宜由护士负责患者诊疗设备仪器日常清洁与

消毒工作;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小面积的患者体液污染,应立即采用污点

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负责环境和家具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并

在护士的指导下对诊疗设备仪器实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工作。4.7 各医疗单元(或相对独立的病区)均应设立卫生处臵间,保证有效的通风换

气、卫生洁具复用和储存条件等要求。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卫生洁具的配备应满足 环境清洁卫生的需要。

4.8 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和内部装修改造时,其环境表面选材与装修应考虑清洁卫 生和实施消毒的要求。

5.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

5.1 应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性质和诊疗服务特点,区分环境感染危险度的类

别,为制定相应的环境清洁卫生策略提供依据。

5.2 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环境感染危险度分区,应依据是否有患者的存在,以及是

否存在潜在的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机会,推荐危险度分 区如下:

低度感染危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中度感染危险区域:普通住院病房、门诊部、功能检查室等。高度感染危险区域:感染性病区、急诊、中心供应室、实验室等。

极度感染危险区域: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ICU、早产儿室、烧伤病 区、导管室、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干细胞)移植病房等。

6.环境卫生等级管理

应根据单位的环境感染危险度划分,制定相应的环境清洁卫生策略和标准化

操作规程(SOP)。推荐针对不同的环境感染危险度,采取不同的环境清洁卫生 等级管理。参加附录 B。6.1 清洁级

6.1.1 清洁级卫生等级管理规定,在环境清洁卫生实践中,以采用清水清洁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清洁卫生频度 1~2 次/d,必要时可以提高清洁

频度。清洁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整洁、卫生、无异味。

6.1.2 本级管理适用于低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中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6.2 卫生级

6.2.1 卫生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内容为基础,每日至少 次,或在全天诊疗活动结束后,在清洁的基础上实施低水平消毒。卫生级卫生 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微生物载量控制在无害化水平之内。如若发

生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体液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消毒,如污点的清洁/消毒。

6.2.2 本级管理适用于中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高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6.3 消毒级

6.3.1 消毒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为基础,每日消毒频次

至少 2 次,对于高度怀疑有感染隐患存在时,每次诊疗活动结束后都应实施消毒。

消毒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菌和耐药菌。一旦

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清洁/消毒。

6.3.2 本级管理适用于高度、极度感染危险区域的卫生等级管理。

7.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考核方法与标准

7.1 应组成由委托单位相关部门和环境清洁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共同参与的质量考

核小组,医疗卫生机构应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承包单位,以保持持续质量改进;

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应将内部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给委托单位,以监督质量 持续提高。

7.2 应根据医院感染的风险,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清洁卫生质量考核,考核抽样的

比例应根据各单位的规模而定。推荐所抽查的区域(以病区为单位)数量占本单

位总量的 5%~10%;所抽查到的区域,应确立检查对象(以环境和物体为单位)

数量 10 处(个)~20 处(个)。单位内部各科室每年至少抽查 1 次,重点科室

每季度至少抽查 1 次。参见附录 C。

7.3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分机制,推荐获得合格的检查处数,占总检

查数比例≥95%,为优秀;≥85%~≤94%为良好;≥70%~≤84%为合格;≤69% 为不合格。

7.4 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各种环境清洁卫

生质量考评方法与手段,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的质量。推荐的考核方法如下。7.4.1 视觉考核方法与标准

7.4.1.1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环境卫生整

洁、地面无纸屑果皮、环境表面无尘埃等为基本内容。7.4.2 化学法考核方法与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和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均可采用适合的化学法考评环境清洁卫

生质量。推荐的化学法考核方法如下。7.4.2.1 荧光标记法

推荐荧光标记的部位系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在

环境卫生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实践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

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7.4.2.2 ATP 法

应根据 ATP 生产厂家的推荐方法和标准开展环境与物体表面的 ATP 监测,记录相对光单位值(RLU),计算合格率。7.4.3 微生物考核方法与标准

7.4.3.1 常规的微生物考核方法和标准可参考 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 准》。7.4.3.2 推荐采用营养琼脂平皿直接接触采样法(RODAC)开展环境表面卫生质

量的考核,采样后的平皿臵 36℃±1℃恒温箱培养 48h,计数细菌菌落总数

(CFU)。推荐 RODAC 法评判标准:≤5cfu/皿,为优秀;≥6cfu/皿~≤15 cfu/ 皿,为良好;≥16cfu/皿~≤30cfu/皿,为合格;≥31cfu/皿,为不合格。

7.4.4 满意度调查方法与标准

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患者、医务人员、患

者家属和来访者等。调查内容应涉及环境整洁、卫生、无异味等。

8.清洁与消毒原则

8.1 应根据环境感染危险度类别和卫生等级管理要求选择清洁卫生的方法、强

度、频率,以及相应的清洁用具和制剂。推荐采取清洁用具颜色编码,红色--卫

生盥洗室,黄色--患者单元,蓝色--公共区域。

8.2 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或采用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

8.3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按由上而下、由洁到污的顺序进行;有多名患者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的原则实施清洁卫生;需采用真空除尘时,应采用排气口带有空气过滤器或中央真空吸尘系统。8.4 应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消毒剂,严格遵守产品使用指南要求的应用浓

度和作用时间;消毒溶液的配制应实行现配现用的原则,并在应用中有空间和时

间的规定,推荐隔离病房(或相当的区域)实行“一用一换”,普通病房每 3 间

(或相当的区域面积)一更换”;时间上推荐每 60min 更换。消毒剂的使用应关

注环境和物体表面的兼容性。消毒实施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参加附录 D。

8.5 清洁剂使用应遵守产品使用指南要求的应用浓度,应根据应用对象和污染物

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清洁剂,推荐卫生盥洗间采用酸性清洁剂,设备和家具表面

采用中性清洁剂,有严重污染的表面采用碱性清洁剂。应用中应关注与清洁对象 的兼容性。

8.6 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擦拭应规范、有效清洁,杜绝清洁盲区(点);严禁将

使用(污染)后的抹布、地巾(拖把)“二次浸泡”至清洁/消毒溶液中。

8.7 一旦发生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采取清洁/消毒措施;

被大量(≥10mL)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湿性材料清除污染

物,再实施清洁和消毒措施。

8.8 不推荐采用高水平消毒剂对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不推荐常规采用

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喷洒消毒。

8.9 推荐采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抹布和地巾(拖把头),推荐扁平脱卸式地巾(拖

把);不宜使用传统固定式拖把。

8.10 推荐采用洗地吸干机对大面积地面实行清洁卫生。8.11 推荐对复用的洁具(如,抹布、地巾(拖把头)等)采取机械清洗、热力

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

8.12 对频繁接触、易污染、难清洁的表面,采取屏障保护措施,推荐采用铝箔、塑料薄膜等覆盖物,“一用一换”,或“一用一清洁/消毒”,使用后的废弃屏障物 按医疗废物处臵。

9.日常清洁与消毒

9.1 应根据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和环境卫生等级管理要求制定不同区域和病房 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

9.2 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应规定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时间和频

次、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清洁剂/消毒剂应用

液更换的空间和时间等;明确医务人员与环境卫生服务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区 域划分。

9.3 严格遵守“清洁单元”原则,按颜色编码规定选择清洁用具,做到应用中的

清洁剂/消毒剂不出现“二次浸泡”现象。

9.4 采取有效的清洁用具复用处臵方法,杜绝病原菌交叉传播。

9.5 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对于高度、极度感染危险区域内环境表面,应以每台(次)诊疗活动结束后实施清洁/消毒。

9.6 实施日常清洁与消毒的人员应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参加附录 D。

9.7 应定期和不定期对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开展质量考评。参见附录 B。

10.终末清洁与消毒

10.1 患者出院、转院(病房)或死亡后,应对其诊疗的所有设备仪器和日常起

居相关的所有家具,以及可能污染的卫生盥洗区域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应

根据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和环境卫生等级管理要求制定不同区域和病房的终末

清洁与消毒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

10.2 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应规定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时间和

频次、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清洁剂/消毒剂应 用液更换的空间和时间等。

9.3 推荐对可移动的设备仪器和家具搬运至指定的房间(或区域)内实施终末清 洁/消毒;但腾空病房可以在原地实施终末清洁/消毒工作。按颜色编码规定选择

清洁用具,做到应用中的清洁剂/消毒剂不出现“二次浸泡”现象。

9.4 终末清洁/消毒时,应对清洁/消毒目标进行充分分解,如病床的终末清洁/消

毒,应对床单、床垫以及床架分别进行清洁/消毒;如床头柜的终末清洁/消毒,应对各个抽屉进行清空后,然后由里到外,由上而下,一一清洁/消毒。

9.5 实施终末清洁与消毒的人员应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参加附录 D。

9.6 应定期和不定期对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开展质量考评。

11.感染暴发的强化清洁与消毒

11.1 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规定感染暴发期间强化环境清洁/消毒的标 准操作规程(SOP)。

11.2 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应规定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清洁/消毒时间和频

次、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清洁剂/消毒剂应用 液更换的空间和时间等;明确医务人员与环境卫生服务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区 域划分。

11.3 严格遵守按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做

好随时清洁和消毒;清洁/消毒措施严格遵守“清洁单元”原则;清洁剂/消毒剂 使用严禁“二次浸泡”。

11.4 对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措

施参考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实施。11.5 医院感染暴发期间的强化清洁/消毒的人员应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参加附 录 D。

11.6 应及时开展对清洁与消毒工作质量的评估,尤其应关注引发感染暴发致病

菌在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污染程度与检出率。

12.清洁用具的复用

12.1 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可重复使用的清洁用具(如,抹布、地巾(拖把头)等)

进行复用处臵;推荐采取全院集中处臵的形式;对一些重点科室,如 ICU、器官

(干细胞)移植病房等科室可在各自的卫生处臵间中进行复用处臵。

12.2 推荐织物类的清洁用品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A0 值要求≥600),机械 干燥,装箱备用。

12.3 对塑料类洁具(如,水桶、拖把柄等)可采用含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浸 泡消毒。

12.4 对尚不具备机械清洗、消毒、干燥的单位,要求对抹布、地巾(拖把)分

池流水清洗,清洗用水池做到“一洗一消毒”(推荐采用含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

或喷雾消毒)。抹布、地巾(拖把头)应充分干燥,备用。12.5 清洁用具的复用人员在复用处臵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参加附录 D。

12.6 对清洁用具的复用质量可参考 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抽 检。参见附录 E。

第二篇: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京卫医字[2013]192号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

(一)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标准预防的基本内涵是针对医疗机构中所有患者及其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无论是否被确认具有感染性,均视其具有感染性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环境清洁(environmental cleaning)。指消除无生命环境表面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三)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清洁过程中应以一位患者为单位,包括患者及其邻近的与诊疗有关的设备和家具表面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四)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指被患者、医务人员或来访者的手频繁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设备开关与调节按钮等。

(五)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指医疗机构内部的建筑装修表面,如墙面、地面、窗台、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卫浴洁具、淋浴室隔断等。

(六)物体表面(object surface)。指用于患者诊疗和生活的设施、设备和家具的表面。

(七)消毒(disinfection)。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本规范所指的消毒是针对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八)污点清洁/消毒(spot cleaning/disinfection)。指对被患者少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九)作用时间(exposed time)。指消毒因子作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时间。

(十)清洁-消毒一步法(one-step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采用含有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复合制剂产品,对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由分两步实施改进为一步完成。

(十一)热力型清洗-消毒机(thermal washer-disinfector)。具有清洗消毒功能的自动清洗织物设备。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应具备达到A0=3000的消毒能力。

(十二)A0值(A0 &#118alue)。是湿热消毒的物理参数,通过温度-时间窗相互关系达到的热力消毒的指标。A0=600是复用卫生洁具(如,抹布、拖把头)消毒的最低要求。A0=600相当于80℃/10min,90℃/1min,或93℃/30sec。

(十三)机械干燥(machine drying)。指采用机械装置将洗涤干净的织物在短时间内使其干燥。

(十四)随时清洁/消毒(concurrent cleaning/disinfection)。指对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有可能对环境和物体表面造成的污染所开展的及时清洁/消毒的过程。

(十五)终末清洁/消毒(terminal cleaning/disinfection)。患者转科、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进行的彻底的清洁/消毒的过程。

(十六)人员卫生处理(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的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进行卫生清洁或消毒的去污染的过程。

(十七)洁具复用(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s)。对可重复使用的卫生洁具(如,抹布、拖把头等)使用后或污染后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处理过程。

(十八)血源性暴露(exposure to blood-borne)。清洁过程中人员通过眼、口、鼻及其黏膜、破损的皮肤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意外事件。

(十九)卫生洁具(cleaning products)。指用于清洁卫生和消毒的抹布、地巾(拖把)、水桶、洁具车等清洁工具。

(二十)卫生处置间(sanitary disposal room)。指清洗/消毒复用的卫生洁具,以及储存卫生洁具的房间。

二、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基本原则

(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将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全体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本单位的环境清洁卫生工作。

(二)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的监督,并参与对环境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的相关业务指导。

(四)总务后勤部门(或由单位指定的部门)应负责对环境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工作任务分配。

(五)环境卫生服务机构(或单位内部承担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基于各单位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感染危险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人员配置应当科学合理,实行全体人员上岗 培训及考核制度,清洁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清洁消毒基本原则及方法等基本知识,以满足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鼓励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相关的质量认证体系工作,参见附件1。

(六)清洁与消毒的职责分工原则为:宜由护士负责患者诊疗设备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小面积的患者血液、体液及其它污染物污染,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负责环境和家具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并在护士的指导下对诊疗设备仪器实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工作。

(七)各医疗单元(或相对独立的病区)均应设立卫生处置间,保证有效的通风换气、卫生洁具复用和储存条件等要求。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卫生洁具的配备应满足环境清洁卫生的需要。

(八)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和内部装修改造时,其环境表面选材与装修应考虑清洁卫生和实施消毒的要求。

三、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

(一)应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性质和诊疗服务特点,区分环境感染危险度的类别,为制定相应的环境清洁卫生策略提供依据。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环境感染危险度分区,应依据是否有患者的存在,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机会,推荐危险度分区如下:

1.低度感染危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2.中度感染危险区域:普通住院病房、门诊部、功能检查室等。

3.高度感染危险区域:感染性病区、急诊、中心供应室、实验室等。

4.极度感染危险区域: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导管室、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干细胞)移植病房等。

四、环境卫生等级管理

医疗机构应根据单位的环境感染危险度划分,制定相应的环境清洁卫生策略和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推荐针对不同的环境感染危险度,采取不同的环境清洁卫 生等级管理。参见附件2。

(一)清洁级

1.清洁级卫生等级管理规定,在环境清洁卫生实践中,以采用清水清洁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清洁卫生频度>1次/d,必要时可以提高清洁频度。清洁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整洁、卫生、无异味。

2.本级管理适用于低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中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

(二)卫生级

1.卫生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内容为基础,每日>1次,或在全天诊疗活动结束后,在清洁的基础上实施低水平消毒。卫生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微生物载量控制在无害化水平之内。如若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消毒,如污点的清洁/消毒。

2.本级管理适用于中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高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

(三)消毒级

1.消毒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为基础,每日消毒频次>2次,对于高度怀疑有感染隐患存在时,每次诊疗活动结束后都应实施消毒。消毒级卫生管理标准应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菌和耐药菌。一旦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清洁/消毒。

2.本级管理适用于高度、极度感染危险区域的卫生等级管理。

五、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考核方法与标准

(一)应组成由委托单位相关部门和环境清洁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共同参与的质量考核小组,医疗卫生机构应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承包单位,以保持持续质量改进;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应将内部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给委托单位,以监督质量持续提高。

(二)应根据医院感染的风险开展清洁卫生质量考核,考核抽样的比例应根据各单位的规模而定。推荐所抽查的区域(以病区为单位)数量占本单位总量的5%~10%;所抽查到的区域,应确立检查对象(以环境和物体为单位)数量10处(个)~20处(个)。单位内部各科室每年至少抽查1次,重点科室每季度至少抽查1次。参见附件3。

(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分机制,推荐获得合格的检查处数,占总 检查数比例≥95%,为优秀;≥85%~≤94%为良好;≥70%~≤84%为合格;≤69%为不合格。

(四)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各种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考评方法与手段,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的质量。推荐的考核方法如下。

1.视觉考核方法与标准。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环境卫生整洁、无异味、地面无纸屑果皮、环境表面无尘埃等为基本内容。

2.化学法考核方法与标准。医疗卫生机构和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均可采用适合的化学法考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推荐的化学法考核方法如下。

(1)荧光标记法。

推荐荧光标记的部位系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在环境卫生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实践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

(2)ATP法。

应根据ATP生产厂家的推荐方法和标准开展环境与物体表面的ATP监测,记录相对光单位值(RLU),计算合格率。

3.微生物考核方法与标准。

第三篇: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

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病区清洁消毒应采取(A)方式 A.湿式卫生 B.干式卫生

2、消毒清洁质量与下列哪项有关(E)A.消毒/清洗剂类型 B.浓度 C.时间 D.频率 E.以上都是

3、以下关于医疗机构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错误的是(D)

A.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B.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C.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D.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选择强力消毒剂

4、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应遵循(B)A.由下而上

B.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C.由重度污染区域到轻度污染区域 D.由外到内

5、以下关于医疗机构清洁消毒错误的是(D)

A.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B.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C.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D.环境表面的消毒应该应用高水平消毒以达到最好效果 6.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是(A)A.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B.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应用少量消毒剂 C.只能用消毒剂进行清洗,禁止应用清水 D.可以适当应用消毒剂进行辅助消毒

7.以下属于医疗机构环境表面采取强化消毒方式的是(E)A.应用专用消毒剂

B.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C.提高清洁消毒频率

D.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关注感染暴发的病原体污染情况 E.以上都是

8.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选用下列什么(D)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A.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并常规灭菌

B.去除可见污染物,后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121℃,30 min,最后进行常规清洗灭菌 C.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134℃灭菌60min,最后进行常规清洗灭菌 D.以上都是

9.以下不属于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的是(F)A.目测法 B.化学法 C.荧光标记法 D.ATP法 E.微生物培养 F.基因检测

10.以下情况发生时不需要采取强化清洁消毒的是(C)A.医院感染暴发

B.医院环境监测中出现多重耐药菌 C.某科室出现单发手术切口感染时

D.某ICU病房确诊两例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感染时

11.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

A.消毒法B.灭菌法C.一般消毒D.清洗处置

12.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 C.低度危险性物品D.无危险性物品

1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B)

A.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B.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C.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D.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4.医疗器械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一般需要维持的温度和时间分别是(C)A.115℃,15—30minB.121℃.10—15 minC.121℃,15—30min D.115℃,20—30 min

15.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存放时间(C)A.7天B.16天C.10—14天D.10小时

16.紫外线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计量不应低于(D)A.10000μW*S/cm2 B.600000μW*S/cm2 C.60000μW*S/cm2 D.100000μW*S/cm2

17.2%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和灭菌的时间分别是(A)A.20分钟达消毒要求,10小时达灭菌要求 B.15分钟达消毒要求,4小时达灭菌要求 C.45分钟达消毒要求,9小时达灭菌要求 D.15分钟达消毒要求,8小时达灭菌要求

18.用碘伏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的浓度和时间分别是(C)A.250mg/L,20minB.50mg/L,40minC.500mg/L,30min D.200mg/L,15min

19.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D)

A.病原细菌B.病原真菌C.病原病毒D.病原微生物E.病原放线菌

20.关于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下述错误的提法是(A)

A.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B.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C.一般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D.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E.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第四篇: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工作规范(试行)

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工作规范(试行)

发布部门: 北京市卫生局

发布文号:

为加强对北京市外出体检工作的管理,保证体检质量,维护受检者健康体检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北京市体检工作管理办法》(京卫医字[1999]43号),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 本规范所称外出体检,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的执业地址以外的地点,实施体检的医疗行为。

第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外出体检工作。医疗机构未经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不得开展外出体检活动。

第三条 参加外出体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在外出体检时佩带该医疗机构统一印制的胸卡。

第四条 外出体检的医疗机构不得借外出体检工作之便推销产品、服务或者变相推销产品、服务。

第五条 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原则上应在执业地点所在区县内进行。

第六条 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合格,并处于正常营业期间。

(二)从事外出体检工作的医师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具有有效的执业证书;医技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书。

(三)医疗器械、仪器设备:

1、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必须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

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查验并保存供货商及产品的资质证明,效期产品实行效期产品管理,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不得重复使用。

2、进行放射检查的体检现场和仪器设备均应达到国家防护标准,并具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和影像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3、外出体检所用设备年检合格。

(四)实验室:在体检现场采样带回医疗机构进行检测的,承担检验的实验室需具有国家或北京市核发的当年检验科“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合格”证明。

(五)有关制度:体检场所消毒、污物处理的制度和措施。

关联法规:

第七条 邀请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提供的体检场所应符合《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中对场地及建筑的要求。

(二)在体检现场进行标本(血标本)采集的房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现场进行有关检验项目检测的,需符合实验室的检测条件。

第八条 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备案手续:

(一)申请

开展外出体检的医疗机构在外出体检前15-30日内向所在区县卫生局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如下材料:

1、外出体检派出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情况及联系方式、外出体检负责人情况及联系方式、《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参加外出体检医务人员名单、职称和专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护士有效的执业证书、医技人员技术职称证及相关的上岗证;外出体检所用设备名称及其年检合格证。

2、外出体检情况说明,包括邀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受检人数、场所、邀请单位体检负责人情况及联系方式);开展外出体检的时间、地点及体检的检查科目等。

3、邀请单位要求外出体检的“邀请函”和双方签订的体检协议书。

4、在体检现场进行标本采集及有关检验项目检测的,需提供现场标本采集室、实验室检测条件的书面说明;

(二)备案

1、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对按规定提交全部备案材料的外出体检医疗机构予以备案。

2、在本辖区内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在本区县卫生局备案。

3、跨区县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在本区县卫生局备案后,持备案表原件,到邀请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卫生局二次备案。

第九条 申请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第十条 申请开展外出体检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外出体检;

(一)未向有关区县卫生局进行外出体检工作备案的;

(二)不符合本规范第六条规定的外出体检工作应具备的条件;

(三)外出体检的项目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

(四)医疗机构跨省市外出体检的;

(五)不符合本规范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一条 外出体检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备案的事项开展外出体检活动。同时向邀请方出示备案表的原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一)未经备案擅自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

(二)不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外出体检工作条件的;

(三)外出体检的同时推销药品(包括医院制剂)、使用或者销售假药、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

(四)外出体检的同时擅自发布广告宣传;

(五)利用外出体检进行人体试验;

(六)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七)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关联法规:

第十三条 开展外出体检活动发生医疗纠纷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处理。

第十四条 本规定如与《北京市体检工作管理办法》(京卫医字[1999]43号)相关条款有抵触,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1、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备案表(略)

2、外出体检合作协议书基本内容(试行)(略)

第五篇: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工作规范(试行)

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工作规范(试行)发布部门: 北京市卫生局 发布文号:

为加强对北京市外出体检工作的管理,保证体检质量,维护受检者健康体检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北京市体检工作管理办法》(京卫医字[1999]43号),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 本规范所称外出体检,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的执业地址以外的地点,实施体检的医疗行为。

第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外出体检工作。医疗机构未经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不得开展外出体检活动。

第三条 参加外出体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在外出体检时佩带该医疗机构统一印制的胸卡。

第四条 外出体检的医疗机构不得借外出体检工作之便推销产品、服务或者变相推销产品、服务。

第五条 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原则上应在执业地点所在区县内进行。

第六条 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合格,并处于正常营业期间。

(二)从事外出体检工作的医师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具有有效的执业证书;医技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书。

(三)医疗器械、仪器设备:

1、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必须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查验并保存供货商及产品的资质证明,效期产品实行效期产品管理,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不得重复使用。

2、进行放射检查的体检现场和仪器设备均应达到国家防护标准,并具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和影像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3、外出体检所用设备年检合格。

(四)实验室:在体检现场采样带回医疗机构进行检测的,承担检验的实验室需具有国家或北京市核发的当年检验科“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合格”证明。

(五)有关制度:体检场所消毒、污物处理的制度和措施。

关联法规:

第七条 邀请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提供的体检场所应符合《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中对场地及建筑的要求。

(二)在体检现场进行标本(血标本)采集的房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现场进行有关检验项目检测的,需符合实验室的检测条件。

第八条 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备案手续:

(一)申请

开展外出体检的医疗机构在外出体检前15-30日内向所在区县卫生局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如下材料:

1、外出体检派出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情况及联系方式、外出体检负责人情况及联系方式、《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参加外出体检医务人员名单、职称和专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护士有效的执业证书、医技人员技术职称证及相关的上岗证;外出体检所用设备名称及其年检合格证。

2、外出体检情况说明,包括邀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受检人数、场所、邀请单位体检负责人情况及联系方式);开展外出体检的时间、地点及体检的检查科目等。

3、邀请单位要求外出体检的“邀请函”和双方签订的体检协议书。

4、在体检现场进行标本采集及有关检验项目检测的,需提供现场标本采集室、实验室检测条件的书面说明;

(二)备案

1、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对按规定提交全部备案材料的外出体检医疗机构予以备案。

2、在本辖区内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在本区县卫生局备案。

3、跨区县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在本区县卫生局备案后,持备案表原件,到邀请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卫生局二次备案。

第九条 申请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第十条 申请开展外出体检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外出体检;

(一)未向有关区县卫生局进行外出体检工作备案的;

(二)不符合本规范第六条规定的外出体检工作应具备的条件;

(三)外出体检的项目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

(四)医疗机构跨省市外出体检的;

(五)不符合本规范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一条 外出体检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备案的事项开展外出体检活动。同时向邀请方出示备案表的原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辖区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一)未经备案擅自开展外出体检工作的;

(二)不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外出体检工作条件的;

(三)外出体检的同时推销药品(包括医院制剂)、使用或者销售假药、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

(四)外出体检的同时擅自发布广告宣传;

(五)利用外出体检进行人体试验;

(六)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七)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关联法规:

第十三条 开展外出体检活动发生医疗纠纷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处理。

第十四条 本规定如与《北京市体检工作管理办法》(京卫医字[1999]43号)相关条款有抵触,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1、北京市医疗机构外出体检备案表(略)

2、外出体检合作协议书基本内容(试行)(略)

下载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管理要求

    永德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管理要求 为加强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保证人体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

    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改善商业基础服务设施,提高商业服务质量,提升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的购物环境水平,让消费者享受到便捷、舒适......

    北京市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合集5篇]

    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www.xiexiebang.com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卫医字„2010‟84号 各区县......

    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

    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 发布日期:2005年4月 发布单位:北京市体育局 字号:京体办字[2005]89号 )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健身房安全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确保......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

    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试行)

    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试行) 2006年10月3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进一步提升首都大型商场超市的购物环境水平,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优......

    北京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维护医疗行业秩序,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完善医疗行业长效监管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