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专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读懂并尝试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弄清樟树的具体特点。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2、初读一、二段,引领质疑,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宋庆龄上海故居的资料,和宋庆龄生前的故事,感受宋庆龄伟大的人格力量。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静能生慧(安静地读书,展现思考、记忆的智慧。)
一、揭示课题,读词语
1、今天这节课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谁来读课题?
2、理解故居:谁来说说对故居的认识。(伟人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普通人以前居住过的地方叫老家。宋庆龄就是一个伟人。)
3、读词语:搬家 稠密 蓬蓬菠勃 繁衍 枝枯叶落 崇敬 瞻仰(指名读,理解:瞻仰)
4、质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劝她搬个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二、阅读三、四两段 第三段:
前言:翻开书,相信通过预习,你能迅速找出描写樟树的段落。(指
名说,在阅读这两段前,友情提示:这节棵,我们来读懂和背诵这两段。)第三段:
1、指名读第四段,要求:读正确。
2、默读:找出能反映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蓬蓬勃勃)
3、默读,圈划;课文又用了哪些词具体描述这个特征的?(枝干粗壮 伸向四面八方 稠密 绿得发亮 四季常青)
4、出示关键词,朗读。
5、你能读出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吗?指导读好。
6、说话提升1:出示“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提示:一年365天,樟树要经历大自然哪些残酷的磨难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说: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7、指导背诵:能在关键词的提示下背诵该段吗?自由背,指名背,男女生分句背,齐背。
8、说话提升2:读了这一段,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棵()的樟树,它()。(提示:你不仅看到了樟树的形,还看到了樟树的神。引领学生从外形和品质多视角地说)第四段:
1、默读,老师想让两个同学读,该怎么分呢?为什么?
2、指名读,想一想,这段话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
3、辨析:既然写樟树,怎么还要扯上别的树呢?(对比,衬托樟树 的可贵。)
4、背诵上半段:所以,我们可以先背诵前半段,自由读,背诵。
5、再背诵后半段:仔细看,背这部分文字,可以选择哪些字作为提示与帮助呢?(关联词)
6、出示,提示背诵: 而(),而且()。即使(),(),()仍然()。只要(),()就()。„„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7、提升:读了这一段,我们不禁夸上一句:这真是一棵()的樟树。
8、小结:读了三、四两段,谁能用上关联词连起来说说樟树的特点?(提示用上关联词)
9、质疑小结:樟树到处都有,作者为什么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领学生说说樟树精神和宋庆龄品质的相似之处。)
三、引领质疑
1、再来读读课文的一、二段,想想心中还有什么疑惑想问问的?
2、质疑:宋庆龄为什么说“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作业
词语大看台:根据提示,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崇敬地看: 从高处往下看: 仔细地看: 向远处看: 入神地看: 专心致志地看:
语言训练营:你能用以下关联词造句吗? 无论„„总是„„
只要„„就„„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坚毅 百折不挠 博爱 无私奉献„„ 香气拒虫:坚强 勇往直前 一身正气„„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学会本课四个生字(龄、稠、繁、瞻),理解“稠密”“蓬蓬勃勃”“可贵”“繁衍”“瞻仰”等生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
教学重:了解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了解樟树具有巨虫的香气。
难:理解“无论„还是„总是„”“即使„仍然„”“只要„就„”关联词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难:第二课时:理解樟树与宋庆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勇于破陋习的孙中山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宋庆龄。在宋庆龄的故居里,有两颗樟树,这两颗樟树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同学们,拿起你们的手,和老师一起写(写龄时,强调:)注意 龄 字左半边是牙齿的齿,右半边是命令的令;(写樟时,强调:)樟 左边是木子旁,右边是文章的章,注意结构左窄右宽)。
课题写好了,谁能把题目字音读准确?(指明读:你来读)
预设:(1)老师提个要求,想要发言,就举手。
(2)同学们
恩!你读的真好!把龄的后鼻音,和樟的翘舌音读的都很准确,让我们再齐读一遍。
2、那么 故居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疑问状)有谁知道?!(指名问)(没错,故居是指曾经住的地方,一般是指有名的人住过的地方)
那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指名答)预设:(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
(2)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
恩!看来大家有很多很多的疑问,就让我们从课文中来寻找答案吧!
现在,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开始读吧!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坐姿等。)
3、读好的同学就举手,让老师知道你已经读好了!
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完课文了,现在,让老师看看大家读的怎么样,我们来开火车,你来读第一小节。(开火车,教师指导读音与断句)
老师看大家都读的很好,就奖励同学们一组描写樟树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提前准备卡片,贴黑板上),你们都认识吗?谁来读?(指名读:你来试试!)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读完评价:预设:(1)你读的很响亮!字正腔圆!谁能像他读一样好?
(2)纠正字音,不要着急慢慢读,跟老师读(示范),不错,如果字音
可以再读准确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试一试?)
字音解决了,那么意思呢?
稠密的意思是什么?(指名答)
没错,稠密是指多而密的意思,所以这里指,樟树的叶子多而密!
大家再来看蓬蓬勃勃这个词----蓬草字头,像小草一样,勃右半边有个力,所以蓬勃是 指像小草一样生命力很旺盛,那么 蓬蓬勃勃 就是指非常的繁荣与旺盛。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词语的意思都理解了,那就让我们齐读一遍吧!
二,读好段落
4、这些词语都是来自哪一小节?同学们现在迅速默读一遍课文,找到这些词语后用笔圈出来。(巡视)
预设;(1)没人举手。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已经把这些词语找到了,它们在第几小节,让我们一起说!(第四小节)
(2)有人举手。你来说;你真是又快又准确!
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入文中,你能读好吗?谁来读一读第四小节? 指名读,教师指导。
老师发现,你把一个很难的句子读的很通顺,就是第四小节的最后一句----(教师范读: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是啊!四季常青!一年365天,樟树要经历多少的磨难啊!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樟树还会经历哪些磨难呢?夏天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冬天能想到哪些词语,结合这些词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来试试?)
学到这儿,如果用两个个词语概括樟树的样子,你会用什么?(指名答: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很好,那你知道这些词语是描写了樟树哪个方面呢?(指名答:预设:(1)有人答道外形)
(2)无人答道外形。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对,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
概括,那就是 外形)
(没错,这些都是樟树美丽的外在,板书:外形)
5、课文除了写了樟树外形特点,还写了哪些方面呢?让我们继续看第五小节。同学们迅速把第五小节读一遍,找一找,在第五小节中写了樟树哪些方面?
看来已经有同学找到了,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特点? 预设:(1)可贵之处。没错,请坐,那樟树的可贵之处具体体现在什么上?
(2)有香气。还有要补充的吗?这个香气的作用可以---拒虫,而且香气保持的时间,用文中一个词来说--永久保持!(板书)
(3)有香气、永久保存!并且这个香气是可以 拒虫 的!你找的很准确!(板书)拒虫这个特点,是从哪一句话找出来的?
(指名答: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这句话里有个关联词,“只要…就…”,谁能用这个句式来造句子? 除了这个关联词,第五小节中还有一个关联词,那就是“即使…仍然…”,谁又可以用这个句式来造个句子?
同学们很聪明,已经很快掌握了这么难的句式,记得在我们写作时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为我们的作文增加色彩。好了,现在我们再总结一下第五小节写了什么内容,第四小节可以用外形来概括,那么第五小节呢?(指名答:内在,很好,就是内在品质。)
(这一小节是写了樟树的可贵内在品质,板书:香气拒虫 永久保持)
是啊!樟树可以拒虫,像别的树就会生虫,比如文中写的石榴树,谁来读一读写石榴树的句子?(指名读:你来读。)
这里面有个词老师想考考大家,繁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预设:(1)没人举手。看来,这个词确实很难,前后桌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不要忘记可以借助词典。
看来有的小组已经解决了,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2)有人举手。指名答:你来说。
没错,繁衍 就是逐渐增多或增广的意思。在这个词当中,“繁”这个生字很多笔画,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注意看:(画田字格,指导书写:)第四笔 横折(用红粉笔写)是不露头的;繁是上下结构,而且是 上短下长,上宽下窄,现在同学们拿起笔,描红课后 繁 这个字。
(巡视:指导学生坐姿,并强调: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记得保持坐姿端正;
挑选字写的好的,拿上讲台投影/展示:
同学们看这个字怎么样?老师觉得这个字写的很棒,能够注意到字每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
6、现在我们学习完4、5两小节之后,知道了樟树原来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再回头看看1-3小节,写了哪些内容?让我们齐读1至3小节,上海宋庆龄齐-----
樟树生命力旺盛,又有永久保持的拒虫香气,难怪宋庆龄同志不舍得(板书)呀!其实,不但当时的宋庆龄爱这两颗樟树,就连现在的人们、在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时、也爱和这两棵樟树合影。
让我们再齐读第六小节,人们怀着崇敬的心 齐-----(板书:留影纪念)
老师的问题又来了,同学们,请接招!瞻仰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指名答:你来说:恭敬地看。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发现了 瞻 这个字是目字旁,就和看有关,瞻仰,就是恭敬的看!)
7、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次来看课题,根据板书,你能说说,这篇课文都写了什么吗?(指名答:你来说。)
(宋庆龄不舍得两棵樟树、两棵樟树的特点,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内在品质,香气拒虫、永久保持,后人瞻仰宋庆龄故居,与樟树合影。)
8、总结:
同学们说的都对!老师按照课文的顺序来总结一下,课文、先讲了宋庆龄同志舍不得两棵樟树,所以不肯搬家,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这两棵樟树的外在和内在的特点,最后告诉我们,人们瞻仰宋庆龄故居时,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那么,如果作者想要写樟树,为何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宋庆龄与樟树又有什么联 系呢?课文中还有其他地方能够突显樟树旺盛生命力的地方吗?以及课文中又是通过怎样 的方法来写樟树特点的呢?这些问题,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9、作业:今天这节课的作业有三个,一是:完成这一课的课后描红和描红本上的本课内容;
二是:课后生字词在抄写本上抄写两遍;
三是: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小组交流分享。
10、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内在品质
舍不得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崇敬、留影 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含意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宁师附小 游桂清
教材简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3、了解宋庆龄,激发学生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5、掌握“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体会文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策略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中重视有感情朗读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莎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生平资料,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
2、揭题:(出示图片)知道这是什么树么?(樟树)今天我们要学习与樟树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龄”:左边是牙齿的的“齿”,从牙齿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年龄,右边是“令”,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樟”:左边是“木”跟树木有关,右边是文章的“章”,表示这个字的读音。)(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中年段的教学亦不能丢弃扎实的识字基本功。这一环节的设计无形间教给了学生识字方法与技巧,能够起到很好地迁移学习的作用。】
3、解题:理解“故居”(名人居住过的地方)。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指导正音。
三、再读,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什么?
2、本文重点写什么,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学习?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设计意图:本文条理明了,脉络清晰,让学生采用“重点突破”的方法分段,是高效学习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授之以渔”,一举两得。】
四、直奔重点,探究感悟。
(一)读一读——感受“蓬勃”
1、这到底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描写樟树的词句,并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
2、讨论交流。
(1)抓住“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外形美。(板书:蓬蓬勃勃)
(2)理解“稠密”,说话练习(樟树的树叶真多啊,多得___________; 樟树的树叶真密呀,密得_____________;樟树的树叶真绿呀,绿得____________……这真是一棵______________的樟树!)。
(3)指导学生将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使学生和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交流时,时时注意引导生学生紧扣文中的字词谈印象,激活一个个抽象的、静止的文字符号,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初步感受文本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最终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同时又利用图片资料,让学生将图文进行自主的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评价樟树这种树木。】
3、造句练习。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出示: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练说)
师:同学们,这就是那两棵旺盛、顽强的樟树,让我们在脑海中永远留下它们蓬蓬勃勃的气势吧,齐读。
4、小结:刚才这段话主要写樟树的外形特点,第一句写枝干,第二句写树叶,最后一句概括“蓬蓬勃勃”的特征,这是一种由分到总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以此来开启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体验,将一幅幅有生命的画面留存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这也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
过渡: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它的外形是如此的招人喜欢,那它们还有哪些可贵之处呢?
(二)品一品——感悟“高贵”
1、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让学生进行默读感悟。因为默读作为中年段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是需要经常而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的。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
2、讨论交流: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语句,结合阅读的课外资料感悟樟树有香气,并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板书:香气永久)
比较句子:
而樟树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A“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B引导理解什么是永久保持。(指导朗读)
(2)樟树香气永久保持到怎样的程度?出示: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次第引读)(3)是呀,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制成家具的时候——
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是指在什么地方?
(4)学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这一段除了写樟树的可贵品质外还写了什么?既然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树,并且举了石榴树的例子?
师:多么难能可贵、与众不同的樟树呀!让我们来赞赞它吧!(齐读)(5)根据对樟树可贵品质的感悟,改写诗句。
于谦在《石灰吟》中是这样赞美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如果要你赞美樟树,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樟树的可贵品质的的,这一设计将语言的形式与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让学生根据对樟树可贵品质的感悟改写诗句,这样巧妙安排使学生对樟树的印象逐渐丰厚。】
过渡: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奶奶一同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一同走过无数的风风雨雨。看到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它们的主人——宋庆龄奶奶。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宋奶奶?
(三)悟一悟,体味“崇敬”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宋奶奶的资料。
2、师:宋庆龄奶奶真不愧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不愧为“国之瑰宝”。难怪国际友人这样称赞他(出示: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师: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宋庆龄,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四海,她的美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这真是人如此树,树如其人哪!(板书)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赞美、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四、五两个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补充了樟树和宋庆龄的课外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环节同时也使学生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
3、此时,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觉得课文仅仅是写樟树么?你有什么更深的理解?(板书:以树喻人)
4、师小结: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它们融为一体,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
板书设计:
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人如此树,树如其人
香气永久
(以树喻人)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4.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
2、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图片出示)。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用来办公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谁来读一读宋庆龄奶奶说的话?(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齐读这句话。听了宋奶奶的话,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一)感受樟树外在美
1、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奶奶如此的不舍呢?(出示:这是两棵 ? 的樟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这是两棵枝干粗壮的樟树„„;
这是两棵树叶稠密的樟树„„;
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这是两棵具有顽强生命的力樟树„„
3、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把这两棵樟树读好吗?自己练一练。指名2、3名学生读。教师评价。(如:樟树的枝干真粗啊!)齐读。
4、为了突出、强调了樟树的蓬蓬勃勃,作者还用了“无论„„总是„„”这样一组关联词的句式。大家再读一读。
5、同学们,樟树就只是在冬夏才长的蓬蓬勃勃吗?一年365天,樟树得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请大家设想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那么额蓬蓬勃勃呢?出示:无论()还是(),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练说)
6、真是两棵这两棵蓬蓬勃勃、充满生机的樟树啊!
7、小结:在这一小节中,作者抓住了樟树的外形特点,从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到四季常青,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板书蓬蓬勃勃)的特点,这是多么繁茂、多么富有生命力的两棵树啊!(板书:蓬蓬勃勃)难怪宋庆龄奶奶要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齐读)
8、让我们把这两棵蓬蓬勃勃,生机无限的樟树记在脑海中吧。(樟树不高,但它的,而且。的树叶。樟树,无论是,他们总是那么。)
(二)感受樟树内在美
1、宋庆龄奶奶舍不得的仅仅是这两棵樟树的蓬蓬勃勃么?她还舍不得樟树的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表现樟树特点的词句,学生自由说一说。
2、很多同学都说到了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现在请大家再想一想,完成这个练习。当樟树
的时候,它的香气保持不变。
所以课文中说(出示即使„„仍然„„的句子)
3、樟树的这种香气不仅能永久保持,还能驱虫呢!读(出示只要„„就„„的句子)
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4谈话:吴老师家中就有一只用樟树木做成的箱子,你知道里面放的什么吗?猜猜为什么用樟木做?对了,像羊毛衫、羽绒服之类的衣服最容易遭虫蛀了,放在樟木箱中,就一点儿也不担心。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5、老师课前在读这段话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稍稍顿一顿)这段话的开头写了3句话,有50个字,和樟树好像没一点关系。不信,请一位同学来读读。(指名朗读。)
(1)这3句话写了什么?(学生交流)(2)怎么样,别的树、石榴树和樟树没关系吧?(学生交流)
(3)小结:哦,原来这是一种对比反衬的写法呀,实在是太妙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前后对比的两部分内容,作者只用了一个字,就作了巧妙的过渡转折。(引导学生圈出“而”字。)来,我们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这段话中前后对比的两部分内容,体会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品质。(指名两生对比朗读。)
6、小结:这樟树不仅长得蓬蓬勃勃,还有拒虫的香气,并能永久保持,(板书香气拒虫,永久保持)难怪宋庆龄奶奶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三、感受宋庆龄奶奶的人格美
1、过渡:如今,宋奶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这两棵樟树却依然郁郁葱葱。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奶奶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引读)他们仅仅是因为喜欢樟树吗?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两棵樟树的主人宋庆龄奶奶。图片加资料
2、这就是宋庆龄奶奶,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伟大女性。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故事。读到这儿,你觉得樟树和宋庆龄奶奶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3、对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来说也许有难度,这样吧,老师给大家一个提醒:出示填空题
4、拓展、升华:
1)同学们,在宋庆龄奶奶颠沛流离的革命生涯中,这两棵樟树陪伴着她工作、生活,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5年。每当她革命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她独自一人漫步在这两棵樟树下,看着这两棵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她可能会对自己说: 指名说
2)这两棵樟树已不再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两棵树,在宋庆龄奶奶的心目中。这两棵树俨然已经成为了宋庆龄奶奶的?(朋友、亲人、知己``````)每当她孤独寂寞的时候,月光下,她走出小屋,来到这两棵樟树下,倾听着樟树随风发出的沙沙沙的声音,就像是听到樟树在说? 指名说
3)是啊,面对这两棵朝夕相处的樟树,面对这患难与共的老朋友,难怪宋庆龄奶奶会饱含深情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它已经成为了宋庆龄的化身。文章表面是赞美樟树(板书树)的品质,其实是在歌颂宋庆龄奶奶(板书人)的高贵品格,这种写法就叫“以物喻人”。(板书左向箭头)以樟树来比喻宋庆龄奶奶。人们看着这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拒虫而且能永久保持的樟树,就像看到了一身正气,永葆革命青春的宋奶奶。因此,人们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留下的不仅仅是两棵樟树的形象,还有对樟树主人宋庆龄奶奶的深深怀念。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2、抒情: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五、作业
进一步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奶奶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实践活动:有机会去上海瞻仰宋庆龄故居。
板书: 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香气驱虫
永久保持
人 物
第五篇: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词语意思,重点指导“龄”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感悟宋庆龄的不舍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人。(课件出示宋庆龄图像)她就是宋庆龄(板书:宋庆龄)边板书边强调“龄”的写法及字理。(龄字左边上下对正,下面的框不与中横相连,左边的齿表示从牙齿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年龄的大小,右边表示读音)2:你们对宋庆龄了解有哪些?
3(课件出示故居图)这是宋庆龄在上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把一个人曾住过的地方叫——故居。(板书:故居)在庭院前有两棵樟树。(板书:樟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4、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cū zhuàng chóu mì bān jiā
粗壮 稠密 搬家
chóng jìng zhān yǎng jì niàn 崇敬 瞻仰 纪念
sì jì cháng qīng péng péng bó bó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fán yǎn hòudài zhī kū yè luò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而宋奶奶却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可见她对这两棵树的情有独钟。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同志如此喜爱、如此眷恋呢?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两棵樟树吧!
(出示:两幅樟树的图片)
师:能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来形容你所看到的樟树吗?
2.那么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两棵樟树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
(1)这段话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A.描写樟树的外形抓住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枝干怎样粗壮?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可见枝干多,樟树长得茂盛。)
“稠密”说明什么?“绿得发亮”可见叶子长得怎么样?
B.那樟树生长有什么特点呢?(四季常青)
师:是的,樟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可见它生命力非常强。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樟树的这些特点,你们知道是哪个吗?(蓬蓬勃勃)
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师: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就是这样,无论春秋还是冬夏,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这句中有组关联词你能找出来吗?(无论---也---)
你能用它造句吗?
C.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生机勃勃的樟树吧!请同学们抓住樟树的这些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小节。
六、指导写字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