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信息化管理办法
财务信息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推进公司财务信息化工作进程,逐步实现财务信息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是指所有对财务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传送、处理、管理和存储的各个系统的总和,包括用于会计核算、全面预算、成本(物流)管理、资金管理和决策支持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及承载软件系统的硬件网络系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属各相关单位。
第二章 岗位及权限管理
第四条 公司根据需要在各单位合理设置财务信息化岗位并配备相应的岗位人员,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各单位要为财务信息化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条件。
公司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定信息化主管(信息化主管由财务部分管财务信息化实施工作的人员担任)、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财务信息审查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并确保各岗位之间相互牵制。
第六条 建立岗位权限管理制度
一、公司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明确划分财务信息化岗位操作权限;岗位权限包括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各岗位应根据其工作内容制定权限标准,确保做到相互牵制。
1、“报表封存”、“账务月结” 等功能权限由信息化主管亲自负责,“记账”与“取消记账”等功能权限应由专门人员负责;
2、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有重大影响的功能权限,如“历史数据调整”、“数据恢复”、“凭证删除”等特定操作权限,不得作为任何岗位的永久性权限,只能限定由信息化主管或系统管理员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二、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岗位权限的管理办法及管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
1、权限的分配必须经过授权程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临时性的赋予某岗位职责以外的权限应按规定审批,并明确期限;
3、财务信息系统所有用户必须按岗位职责进行权限分配,不相容职责岗位的权限应分离。
第七条 系统用户管理制度
1、制定系统用户增加及变更管理程序,所有用户的增加、变更、删除都应经财务信息化主管审核,报总会计师批准后,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2、确保所有用户的操作权限与其岗位相适应;
3、确保所有操作员都有独立用户和岗位权限,不得设置公共的用户。
第三章 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八条
公司严格执行财务信息化标准代码及编码规则,并遵守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第九条 明确财务信息化标准管理的归口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标准代码的统一。
第十条 建立单位内部标准化代码审批流程。需要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的,由操作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经财务部负责人签署意见,信息化主管同意,由系统管理员增加。
第四章 操作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业务操作基本要求
1、财务信息系统初始化设置必须符合会计制度和标准化要求,且经过相应的审批。初始设置由系统管理员操作,一般在年度内不进行修改变动;
2、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所有凭证都要经过审核;确保账账、账表相符;
3、建立完善的凭证审核流程;
4、凭证录入和审核人员按规定权限操作,录入人员不得进行数据复核,复核人员不得进行数据录入,发现凭证录入错误应通知该凭证的录入人员修改;
5、操作人员完成操作或临时需要离开计算机时应退出财务信息化程序,以避免其他人员利用已登录操作人员的信息进行非法操作;
6、用于财务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只有操作员才能上机操作使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上机操作;
7、建立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后,涉及采购、销售、出库、发票及回款等业务的相关凭证,应由业务部门输入的单据自动生成,不得手工录入。
第十二条 日常业务处理制度
1、任何登记入账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编号必须连续;
2、要建立日清月结制度,及时反映和记录交易。为保证数据及时查询,当天发生的业务尽量当天登记入账。应保证每月至少核对一次总账和明细账;
3、已录入的会计凭证不允许删除。对于错误的凭证,只能采取修改的方法。
第十三条 数据报送管理制度
为确保上报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公司建立并完善数据报送管理制度。每日发生的业务要在当日及时登记入账,月度报表必须结账后采用系统公式自动生成;不得手工录入和修改数据,结账后不能采取倒记账的方式录入、修改本月凭证;汇总报表必须是通过报表汇总功能汇总。
第五章 财务信息系统软、硬件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1、系统管理员负责实施系统维护,主要包括对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1)各单位应建立系统维护监督机制。系统维护工作中严禁单人操作,确定系统管理员的同时,须指定维护监督人;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2)系统管理员除在系统升级、系统维护外。不能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任何操作,各单位可通过建立系统操作日志、密码分管等方式对系统管理员的操作进行监控。
2、建立维护记录和报告制度。维护人员应对每次维护进行详细记录并按规定予以上报;内容包括:维护目的、维护措施、时间、维护人和监督人签字等。
3、系统升级和加装程序补丁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实施,实施前要报信息化主管批准。
第十五条
软件的维护与管理
1、财务信息化软件系统包括应用系统及操作系统;
2、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禁止操作人员擅自拷贝、升级、修改、删除系统软件,禁止操作人员擅自改变系统软件的环境配置或更换系统软件,未经允许禁止安装其他软件;
3、财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安装与升级及系统维护必须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实施,同时作好相应记录;
4、各单位信息化系统软件运行或软件操作中发生故障,由系统管理员现场解决,现场无法解决的,系统管理员应及时联系软件供应商负责解决。
第十六条
硬件的维护与管理
1、财务信息化硬件系统包括财务信息化专用网络线路、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
2、财务信息化计算机应实行专机专用,严禁非业务人员操作财务信息化计算机。
第六章 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公司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制度。确保操作人员、设备及财务数据上报流程符合保密要求。
为确保公司财务及相关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公司对所有的重要信息进行密级划分,包括书面形式和电子媒介形式保存的信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和泄密风险损失等划分标准;将信息分为机密类、秘密类和一般类等,并建立不同类别信息的授权使用制度。
第十八条
建立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备份制度
1、数据备份由专人负责,并按规定程序办理;
2、必须在系统中设置数据库每天自动备份;并且每星期至少检查一次数据自动备份程序运行情况;
3、每星期对数据进行异地备份。每月至少刻一次光盘;
4、对系统备份介质定期做备份数据恢复测试,并保留恢复测试的记录;
5、数据备份光盘标识应清楚;包括注明账套、时间、备份人等。备份光盘应按正式会计档案予以管理。归档后应定期复复制。光盘存放环境应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九条
财务信息系统口令管理办法
1、财务信息系统用户口令使用及设置规则,系统用户初始口令由系统管理员设置后下发每位用户,由用户自行修改后反馈给系统管理员备案;
2、系统管理员密码最小长度不少于7位,编码由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中两者以上进行组合,至少每月更新一次并且有更新记录;
3、系统操作员应当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得利用他人的口令和密码进入软件系统。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操作人员如果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锁定或退出已经运行的程序;防止其他人员越权操作或散发不当信息。
第二十条
建立病毒防护制度,各单位必须配置经国家有关部批准使用的查毒杀毒软件,定时对服务器和终端进行查毒杀毒并升级,同时留有工作记录。
第二十一条 公司配备安全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独立检查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执行情况。
第七章 财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单位的会计档案包括保存在存储介质(硬盘和软盘)上的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库文件和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打印输出书面形式,未打印之前不得删除。
第二十三条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年终结账后必须将所有凭证、贴页及报表打印输出,经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存档;其中会计报表还必须有总会计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
2、从财务信息系统直接打中输出的凭证、账页及报表必须按程序打印输出,并经盖章签字后存档;
3、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应永久保存;其他形式的会计档案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4、磁盘形式的会计档案使用遵守会计档案使用规定。
第二篇:信息化管理办法
信息化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共分十一章六十五条,明确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为管理部门。办法界定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的管理职责及其范围,部分条款有详细的奖罚数据,为在今后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参照条例依据实施职能,使十矿计算机信息管理纳入规范化与制度化。
第一章
总
则
为进一步深化与加强我矿信息化(包括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力度,充分调动全矿各业务职能科室与生产区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十矿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以信息化为先导,保障我矿安全生产的兴矿战略,充分依照集团公司关于加快、加强信息化向企业安全生产快速迈进的管理步伐意见,特制定我矿计算机信息管理办法。
第二章
计算机入网管理
第一条、十矿计算机及其网络外围设备、计算机管理员,归属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和矿“信息化办公室”管理。(详见附件:平煤股份十[2011]119 号文件)
第二条、各需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办公的单位,须填写书面申请表,以及详细的使用目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单位公章,报送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审批,通过后方可接入并备案。
第三条、接入后原则上不可随意改变计算机安放地点、计算机配置(特别是网卡)等,如有特殊情况需改变时,要重新填写《变更申请表》。
第四条、正常接入局域网的单位,不可通过本单位计算机网络线路让其他单位非法使用。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资源管理
第五条
十矿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集中使用、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
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对矿所属计算机网络实施职能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统一规划、管理和分配局域网内所有网络 IP 地址资源;(2)监督、检查和考核信息网络建设质量、运行质量以及网络安全状况;(3)负责信息化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网络安全管理。
(4)保障信息化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5)完好保存网络运行的有关日志记录,并接受上级安全机关的监督和检查;(6)对全矿各部门与基层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技能培训。
第七条
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对入网计算机单位进行逐个登记,按照其所在办公地点分配 IP 地址和相应设置,严禁盗用其它单位 IP 地址或私设 IP 地址。
第八条
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保留全矿网内用户上网日志 60 天,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负责保存本级网络运行的有关日志记录,并随时接受矿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的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
未经信息化办公室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络上以十矿或者集团公司名义建立网站或类似的公开信息站点,一经发现,即从网上隔离,并视其情况及危害程度,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矿级各单位专用系统,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一设置和使用的网络资源,并负责技术支持,各单位、各部门应服从网络的统一管理,不得变更网络设置,不得损坏网络连接线路,不得设置网络障碍。
第十一条
各单位、部门应设立网络信息管理员(信息人力资源),协助信息化办公室做好网络的安全运行、管理维护等日常工作。
第四章
入网单位行为 管理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架设有线与无线路由设备,更不得使用计算机架设软路由系统,一经查出没收(封存)设备,对责任人处以 500 元-1000 元罚款,并作出书面检讨以公示全矿。
第十三条 随意破坏网络设备、擅自更改和删除操作系统、办公类应用系统(程序),一次考核罚款 100 元。
第十四条 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和存储介质,导致病毒侵入与造成计算机网络瘫痪,一次考核罚款 500 元。
第十五条 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一次考核罚款 50 元。
第十六条 利用我矿计算机网络上网发布、浏览、下载及传送反动、色情、暴力信息等行为,一次考核罚款 200 元。
第十七条
不可通过十矿网络系统发布有损国家、集团公司及十矿形象的言论,视情节的严重大小,定性处罚。
第十八条
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违反以上规定的,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将停止上网,并追究单位领导和本台计算机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信息保密以及设备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不得使用网络系统和其它存储介质处理、存储、传递涉密信息,一经发现,按照情节的严重大小处于 100元以上罚款。
第二十条 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本网络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资料,违者一次考核罚款 100 元。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使用 OA(自动化办公系统)的人员,若出现人员变更时,按规定做好回收授权的工作,一经发现破坏授权的行为,罚款主管领导和责任人各 100 元。
第二十二条
各入网单位(个人)不许对计算机网络的共享信息进行删除、篡改,未经许可不可编译修改网络中运行的应用系统,违者处于 500 元以上罚款。
第二十三条
所有危害或可能危害十矿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的事件和行为,均在矿信息化办公室网络安全管理范围内,所有危害行为均为违法。
第二十四条
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网络软件和硬件安全保护工作。查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事件,负责执行网络安全整体防范策略,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和应用系统管理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的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采取严格措施,做好计算机
病毒检测、预防、清除工作,防止各类针对网络的攻击,配合网络安全检查,协助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加强网络管理,登记本单位入网计算机的详细信息,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监督本单位人员合法应用网络。
第二十七条
各接入单位部门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职责:
(1)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对网络病毒发作严重的计算机,必要时中断染毒计算机与骨干网的连接,待计算机正常后再恢复连接;(2)对委托发布信息的个人进行登记,并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按照规定进行审核;(3)发现有违法乱纪行为的,应当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信息化办公室报告;
第二十八条
对于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单位,一经发现,即从网上隔离,并视其情节严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定期对各接入单位部门进行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化办公室,并采取处理措施。
第三十条
各入网单位必须接受并配合信息化办公室、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在下述情况下信息化办公室和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有权对运行中的设备或系统采取必要的强制管理措施:
(一)系统感染计算机病毒并向其他机器传染;(二)系统被攻击者控制向其他机器发起攻击行为;(三)系统配置不恰当影响网络中其他机器的运行;(四)系统发现重要的安全缺陷可能形成应用风险;
(五)影响到全局网络、设备或系统运行的其他故障。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使用人员要加强对计算机的爱护和管理,因人为因素造成计算机损坏,由本人负责维修或赔偿。
第三十三条 不使用计算机时要及时关闭,并拔下电源插座,防止因漏电或其他原因引起火灾等事故,其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全额赔偿。
第三十四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入网单位,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将依照情节轻重对其采取惩罚措施,情况严重并触犯国家有关法律的,交由司法部门处理。
第六章
信息化与综合自动化应用系统管理
第三十五条
任何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前,应用系统主管部门或单位必须经信息化办公室和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审批,对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前瞻性、方案的可行性、数据的安全性和运行的可靠性等,进行充分论证并备案。视应用需求和实际情况,应用系统的建设可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及购买商品软件等方式。
第三十六条 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后(含升级),维护服务以合同约定为准。超过合同约定期后,可以续签维护合同,亦可委托矿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维护或由使用单位自行维护。使用单位对应用系统运行所必须配备的硬件及软件负责,硬件应保证应用系统的运行需求,系统软件应使用正版。
第三十七条 应用系统交付使用后,以合同约定或协议为准组织进行技术培训和应用培训,系统升级后应进行相应培训。
第三十八条
应用系统发生变化时,包括用户数量、业务范围、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等,应用系统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在不迟于 7 个工作日内上报至矿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第三十九条
应用系统主管部门或单位对应用系统的使用负责,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系统管理人员。
第四十条
应用系统的管理人员必须为应用系统主管部门或单位安排并经领导批准授权,其他人员不得进行变更
系统设置等操作。应用系统的使用人员也必须由其应用主管部门或单位指定和授权。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非工作需要的人员泄露应用系统的系统环境、系统设置和用户密码等信息。
第四十二条
应用系统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建立系统运行记录,应建立 90 天以上时段的日志,以备检查或追溯需要查询的操作。
第四十三条
应用系统的使用方、开发方、维护方必须强化安全手段,保障应用系统自身的安全,及时检查系统隐患,升级系统或修补漏洞。
第七章
信息发布管理
第四十四条
对于需要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应有接收、审查、编辑、校对、发布手续,经应用管理部门批准或授权,符合应用系统的应用范围以及国家关于网络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网站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应用系统范围之外的各类信息。
第四十五条
发布于互联网的涉及我矿经营数据信息必须报送矿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和通讯公司统一审核进行备案。
第四十六条
对于内部工作内容的系统,应设立用户名和密码。涉及建立和操作数据库的,必须遵循《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编码标准管理办法》,统一技术标准,有利信息共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矿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将有责任暂时撤销使用权,按要求整改完毕后,重新审批予以开放。
第四十七条
我矿只建立一个主网站,其他有要求的单位,只允许在矿主站下设立二级栏目,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按照其命名栏目给予划分使用空间,并分配后台操作权限、用户名、密码。
第四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局域网内建立网站,不得在互联网建立有关涉及我矿(包括中平能化)宣传、经营内容信息的网站,一经查出将按照管理办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四十九条
党办、行办、企业管理中心负责信息化应用信息的综合协调和管理;与其他各职能管理部门一起,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调作好信息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八章
信息化管理员管理办法
第五十条
各单位、部门必须设专人负责计算机管理(信息化管理员),并将计算机管理人员名单上报信息化办公室,计算机信息管理员负责填写计算机运行记录,出现问题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
第五十一条 信息化管理员应具备的条件(一)遵守保密规定,作风正派,组织纪律性强。
(二)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工作。
(三)具备计算机操作应用等专业知识。
(四)工作认真细致,善于学习,责任心强。
(五)对于系统管理人员,每年应有信息化办公室与信通公司职业教育部门认可的不少于 60 学时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
第五十二条
信息化管理员信息管理(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全面、及时地填报各种数据信息。
(二)认真负责汇总数据,按规定提供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积累和归档。
(三)应用系统上级操作人员负责检查下级单位所报送的信息资料、统计报表;对检查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有责任要求填报单位或填写人纠正。
(四)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保养,严格做好病毒防范和查、杀毒工作。上机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以确保设备和综合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安全。
(五)工作变动时,必须办理个人持有的应用系统所有相关资料的交接手续,并向接替人员讲明所有注意事项,详细做好交接记录并经双方签字。
第五十三条
信息管理员职责和要求(一)职责 ⑴ 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信息录入、接收和发送工作,接到上级信息后应及时向单位或部门领导汇报,及时处理有关信息。
⑵ 负责信息录入、接收或发送登记工作,并接受信息化办公室、企业管理中心和上级公安、安全监督检查。
⑶ 负责对网上传送会议通知的处理,若注明回复确认的,应迅速回复或电话回复。
⑷ 本单位或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技术问题,应及时向信息化办公室报告。
(二)要求
⑴ 信息管理员必须每天上午 10:30~11:30,下午 16:30~17:00 及时上网查看录入、接收或上报信息,企业管理中心负责对各单位和部门信息管理员监督考评工作。
⑵ 各单位、部门信息管理员必须按照企业管理中心的要求,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上报信息 ⑶若遇到特殊情况,造成不能上网的,必须及时向信息化办公室了解当天的信息。
⑷凡上传信息、文字必须使用 WORD 文字处理系统,表格均应用 EXCEL 表格处理系统。
第五十四条
公文便笺接收和发送程序及处理 ⑴接收程序:系统管理员接收上级文件、信息(便笺),转办公室主任分送,主要领导批示,主管领导、副总阅读签字,科长办理,档案管理员存档。
⑵发送程序:文稿起草人,科长或主任初审,信息管理员发送到办公室,办公室核稿,办公室主任审核,副总、主管领导审阅,主要领导签发,系统管理员发布。
⑶公文处理,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手段,对适宜于公开发布的文件,实行无纸化办公,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只发电子公文。
第九章
计算机硬件设备采购与更换管理
第五十五条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信息化建设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设备资金投入合理化和运行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十矿计算机硬件(包括外围设备)的采购、调剂归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和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管理。
第五十六条 十矿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增添信息网络设备,必须填写信息化建设软件、硬件设备申报表(包括拟购置设备资金渠道、用途、购置数量、品牌型号和技术要求),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对各单位申报情况汇总后,报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后集中采购,第五十七条 分配到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后,须把完整的旧设备上缴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安排其它单位使用。
第五十八条 若已有设备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不得自行处理,擅自采购或不以旧换新,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不分配IP资源,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五十九条 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负责旧设备的维修,实行修旧利废,切实把修理完毕的废旧设备(保障达到其使用功能),再次分发到急需使用的单位。
第六十条
集中采购的范围是:计算机设备(含服务器、小型机等);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办公自动化设备(复印机、速印机);计算机外围设备(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网络系统的兼容性和维护性。
第六十一条
各单位、部门更换计算机及打印机配件,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交信息化办公室办理,否则,发生所有费用由责任单位、责任人自理。
第六十二条
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建立各单位、部门使用的计算机专机增添软、硬件和维修台帐,并实行单机考核。
第十章
信息化考核奖罚办法
第六十三条
奖励(1)每开展一次信息化评先活动,由信息化领导小组考核。
(2)对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各人,分别给予“信息化先进单位”与“信息化先进各人”名誉称号,并进行适当奖励。
第六十四条
处罚 ⑴不按要求及时接收或报送文件、信息,造成工作影响的信息管理员,每次罚款 50 元,并给予通报批评。
⑵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每次罚款 100~200元; ⑶对于因工作失职、失误、管理不到位,发生违反信息化管理规定行为的、被上级信通公司或者公安机关查处的,对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罚款 1000 元;对信息管理员罚款200 元;对直接责任人罚款 500 元。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十矿信息化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和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第六十六条
以前颁发的有关计算机信息管理办法与此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六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财务管理办法
****局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健全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资金,根据会计法、财政法规和****总局、****局制定的有关财务制度、《**市**局财务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局的财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增收节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资金。
(二)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三)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四)实施财务审计监督,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检查。
(五)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六)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按照管理权限实施政府采购。
(七)实施基本建设管理,规范基本建设立项审批程序。
第五条 遵循市局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下管一级、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全部财务活动由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
第六条 本单位财务活动实行独立核算。
第二章 岗位职责
第七条 办公室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负责财务管理工作,遵循会计和出纳分设、印鉴和支票分别保管、钱和物分别管理、职责和权限明确且能相互制约的原则,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分工明确,岗责清晰。
第八条 财务核算实行电算化管理,配备人员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第九条 具体岗位职责:
财务部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
(一)贯彻执行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有关财务管理的具体办法和贯彻落实措施;
(二)对财务事项进行管理、监督、审核和把关,审批权限范围内的财务事项;
(三)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发现财务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
会计岗位:
(一)负责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有关财务审批程序和会计核算办法。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完整准确;
(二)按照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设置总账、明细账及辅助账,做好收入、支出等业务的会计凭证填制、登记会计账簿,做到科目使用准确,收入合乎标准,支出合乎手续;
(三)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严格掌握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做好各项财务、资金收支、审核结算工作;固定资产的记账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四)编制部门预算,完成“一上”和“二上”预算的编制上报工作;加强预算执行日常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按要求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按照预算编制上报本单位用款计划;按规定的范围公开本单位预算;
(五)定期准确编制和报送财务报表及预算、决算,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
(六)收集整理账册、凭单,定期装订会计凭证、账簿、表册等,妥善保管和存档;
(七)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总局有关基本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负责拟立项的 1 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和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经审核符合立项条件的按规定逐级申报;负责对经审核符合开工条件的项目办理开工申请;负责对已审批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按规定申报进入项目库纳入项目库管理;对已审批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八)负责保管单位财务专用章。出纳岗位:
(一)贯彻执行银行账户和现金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负责银行账户的管理;办理本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撤销、备案手续;
(二)按照票证管理规定管理和使用银行票据、收款收据,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
(三)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定期核对银行对账单、有关账簿和现金;
(四)负责保管库存现金和支票、单位法人名章。第十条 局长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财务主管局长负责财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财务事项的审批工作,预算管理等重要财务事项由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一条 预算是本单位根据税收工作任务和人员编制情况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十二条 本单位各项资金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第十三条 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原则;
(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搞赤字预算;保证人员支出,压缩公用支出,管好项目支出。第十四条 预算的编报和审批程序:
(一)预算编制人员根据税收业务需求、人员编制情况编制本单位经费收支初步概算,经主管财务局长审阅后,提请局党组会议审议,形成收支预算,报市局预算管理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予以批复。批复后的预算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
(二)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编制单独预算,再纳入部门综合预算。
(三)预算编制要合理、合法、真实、有效,符合上级局的要求。
第十五条 严格预算执行。对批准执行的预算,无特殊原因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要按照预算编制管理的程序提出,经局党组会议审定,并向上级局报告申请。
第十六条 按照批复的预算组织实施预算,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上级预算部门报告。
第四章 收入管理
第十七条 收入是本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照规定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预算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十八条 预算拨款收入是指中央财政拨款,包括基本经费、项目经费。
第十九条 其他收入是指按规定取得的、除中央财政拨款以外的各种收入。包括地方政府补助收入、资产处置收入、租赁收入、利息收入、接受的捐赠收入、各种返还性收入、其他各种收入等。
第二十条 中央财政拨款收入的管理:
(一)财务人员必须按要求上报集中支付用款计划。其中,基本支出用款计划应当按预算进度上报,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根据预算按实际需求进度上报。
(二)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改变用途和额度。第二十一条 其他收入管理:
(一)其他收入的取得合规合法,手续齐全。
(二)其他收入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及时入账,不准坐收坐支、不准设立小金库。
第五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二条 支出是本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包括**基本经费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二十三条 **基本经费是为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经费、其他资本性支出。
第二十四条 项目经费支出包括:
(一)基本建设支出。是指各级****局用于建房、购房和预算安排超过10万元的改扩建、装修支出。
(二)金税运行支出。是指各级**局用于****运行发生的支出。
(三)**办案经费。是指各级**局用于查办**案件发生的支出。
(四)代征代扣手续费。是指****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给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费用支出。
第二十五条 ****基本经费的管理原则是按预算安排的范围、总量进行支出控制。
(一)经费支出权限:凡经费支出均由财务主管局长“一只笔”审批;大额经费支出,一次性支出人民币50,000元以上(不包括小额支出累计结算形成的大额经费支出),由支出部门向办公室提出计划,办公室向财务主管局长报告后,由财务主管局长提请局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后签批。
(二)日常经费报销程序:经办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字→办公室经费会计审核签字→办公室主任审批→财务主管局长审批。
第二十六条 重要费用支出管理:
(一)人员支出:人员工资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各项津贴和奖金按规定的标准、范围发放。发放单及明细表等所附的原始凭证合法有效,支出审批手续完备。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不得滥发奖金和实物。执行地方政府出台的补助等政策应报市局财务管理科备案。
(二)差旅费支出: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不予报销。外出人员到外地学习或参加会议,应当事先填制《外出申请审批表》,各部门负责人须经局长批准,其他人员由业务主管局长批准。无《外出申请审批表》的,不予报销差旅费,凡已履行公出前审批程序的不必再履行大额支出审批程序。
出差人员借款,须提前一天通知办公室备款,由本人填制《公出申请审批表》及借款单,借款额度以出差天数的住宿费、补助费和往返交通费等项为基数计算,由财务主管局长审批后办理借款。
出差人员回局后应于一周内报销差旅费并还清借款,如无特殊情况超过一个月未返还借款,办公室负责从出差人工资中扣回。
(三)办公费支出:各科室需用的办公用品及消耗用品(除复印纸、打印纸外),由办公室根据批准的预算制定采购计划,经财务主管局长签字后实施。基层分局、所办公费的零星支出实行自行采购(每人每月10元标准)。实施采购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办公室采购物品应成立采购小组,外出采购需二人以上; 2.采购物品需经保管员验收签字后方可履行报销程序。
(四)大宗物品采购:大宗物品采购列入预算管理。由需求科室提出申请,办公室进行网上实际询价,全局范围公示征求意见(局域网、公示栏等形式);由财务主管局长提请局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超过金额的履行大额支出程序;采购需两人以上;事后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五)会议费支出:列入预算管理,按规定的预算和支出标准予以列支。
(六)公务用车运行费支出:办公室负责机关车辆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所有车辆需要进行维护修理,须事前请示财务主管局长批准;用油严格按单车耗油定量标准;车辆修理实行招标定点修理;车辆保险根据省局政府采购确定保险公司。机动车辆各项费用的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车辆费用统计台账,与车辆有关的一切费用均应登记后才能报销。车辆的运行费支出由办公室主任签字核准后履行报销程序。
(七)食堂经费管理:食堂库存按月进行结算。办公室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建立物品采购、入库、验收、保管制度。
机关干部职工个人负担伙食费15元/月,单位补充伙食费按每人每日15元标准补贴;基层干部单位补充伙食费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补贴,单位按每月200元标准补助基层各分局食堂人员劳务费。
每个月末食堂凭《工作餐登记表》、酒水单、购菜单进行结算;外来人员工作餐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具体经办人填写(外来人员工作餐登记单),统一由办公室按标准拨款。
库存盘点每半年进行一次,由办公室主任、财务会计、食堂管理员负责。财务会计每月与食堂核对收支款项,盘盈、盘亏,财务收支情况按月上报财务主管局长。
(八)职工福利支出:征求群众意见,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办公室负责采购、发放,事后公开。
(九)职工取暖费:由办公室对房照、户口簿和发票进行核对后签署意见,人事教育科对人员级别进行核定并签署意见,经财务主管局长审批后财务会计按照规定予以报销。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费管理:
(一)项目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改变用途或互相挪用。
(二)项目经费一般按项目预算或实际项目进度拨款、支付。不得办理无预算支出,支出手续齐全,支出凭证合法。
(三)严格控制基建支出,按照基建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核算。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并按规定留足保证金和审减资金。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及时进行决算和委托审计,进行资产结转。
第二十八条 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手续:
(一)重大支出项目集体研究决定,对重点支出项目,实施重点管理控制。
(二)压缩公用支出,重点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车辆维修费和耗油费的开支。
(三)每项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并按会计制度规定,在相应科目列支,不得转列其他科目,按照预算的进度和额度使用各项资金。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九条 资产是指本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第三十条 本单位资产实行财物分管的原则。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产由办公室设专职财务人员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和其他实物财产等由办公室资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
第三十一条 流动资产管理:
(一)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暂付款等。财务人员按规定界定流动资产的范围。
(二)现金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现金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定现金管理制度,加强现金内部控制,确保现金的安全;应当按核定的库存限额留存现金,按规定范围和限额使用现金;严格履行现金收、付手续,实行钱、账分管;加强现金清查盘点;按财务制度规定处理现金长、短款。
(三)银行存款管理。制定《账户管理办法》由财务人员按规定履行开户申请审批手续、开设银行账户。国家资金不得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设账户,也不得转为“储蓄存款”。应遵守国家银行的各项结算制度,超过现金支付限额的支出,都要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银行账户只限本单位使用,不得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
(四)暂付款管理。严格控制暂付款(含借款)的发生,除差旅费及临时性特殊事项支出外,一律不准向个人借款,必要的支出由个人暂时垫付,取得合法凭证后报销。对借出的款项要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
(五)根据有关规定,制定《现金管理办法》、《支票管理办法》、《银行账户管理制度》。第三十二条 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按财务制度规定界定固定资产的范围和确定资产的分类标准。按《国家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低于500元,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视同固定资产管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人员和财产管理人员的责任。财务人员负责统一核算建账,办公室必须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固定资产统一登记。购置固定资产后应及时分类入账,一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处置固定资产应由办公室填报《固定资产处置审批单》,报上级机关审批(处置办公自动化设备需事前经市局信息中心审验)。
(三)固定资产增加(购置)、减少(处置)应按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购买、处置应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或进行评估。
(四)固定资产处置、出租收入,应当及时上缴中央财政。
(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六)按照上级局有关要求,真实、全面、及时地编制资产报表和资产情况说明。
(七)本单位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
第七章 政府采购管理
第三十三条 政府采购实行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是预算安排的项目,预算编制人员按有关要求,在编报预算的同时编制和报送政府采购计划、预算。
第三十四条 各部门根据需求报送用品需求计划,办公室根据各部门需求计划界定属采购范围的拟定政府采购计划,由财务主管局长审核后,提请局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并比照大宗物品采购公示程序,公开进行。讨论决定做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批复的依据。
(一)凡属****总局和省局采购目录的货物和服务,一律不得自行采购。采购**总局和省局采购目录以外的货物和服务,应当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五种采购方式中选择一种适合本次采购的采购方式。
(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范围:凡总局和省局政府采购目录外,单笔采购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物品和服务,须经市局政府采购小组组织采购;办公自动化类设备和配件根据年初制定的预算,由信息中心汇总后,由区局办公室报市局政府采购小组按照有关政府采购制度实施。复印纸、打印纸等,办公室提供采购计划,经财务主管局长签字后由办公室采购小组按照有关政府采购制度实施。
(三)采购小组由办公室、监察室指定的人员和当次采购所涉及到的其他科室指定的人员共同组成。
第八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三十五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性文件。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和其他有关附表以及上级临时要求报送的报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反映本期收入、支出、结余、项目经费使用及各项资产变动的情况、原因,简要说明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财务分析报告是综合反映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
第三十六条 财务分析包括财务分析和专题财务分析:
(一)基本情况:预算执行、财务收支、资金运用、人员增减、机构变动、固定资产利用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二)影响预算完成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三)对上级局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等。
第三十七条 财务人员按照上级预算单位制发的财务报表格式及提出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编制财务报告,认真进行财务分析,经单位负责人批准、签字后上报。
第九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八条 财务监督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检查的行为,内部审计是财务监督的主要形式。
第三十九条 成立专门的审计组织,设专职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组长由纪检组长担任,成员由人事、监察、办公室人员组成。内部财务审计组织在局党组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向局党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四十条 审计组织依照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预算资金、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政府采购和财务管理情况及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维护财经法纪。
第四十一条 及时反馈审计意见,监督建议和决定的落实,利用内部审计结果,加强财务监督和廉政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十章 财务公开
第四十二条 为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落实**干部职工对财务工作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根据上级局有关推行政务公开的要求,实行财务公开。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 办公室为财务公开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财务事项的公开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在主管局长领导下开展财务公开具体日常事务。
财务公开的内容经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报主管局长审批,并对财务公开事项的真实性负责。第四十四条 财务公开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以及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重大问题,以及干部职工关心的财务事项。
第四十五条 财务公开时间、内容、形式、范围,从实际出发,可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局范围采取公示栏、局域网等形式,及时公开。
第四十六条 财务公开后,财务管理部门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职工在财务公开中提出的问题。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财务管理档案按照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第四十八条 ****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报市局备案。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局负责解释。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财务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办法
为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调动全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节省开支的自觉性,堵塞各种漏洞,防止经济违法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保障质量
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机构
局机关设立财务室,局财务室在局长的领导下,统管局机关的一
切财务工作。
二、资金管理
1、全局的所有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
2、各部门的所有收,必须如数按时上交局财务室,不准截留、坐支、不准隐瞒收入。
3、全局性的开支,由局财务室统一计划和管理。
4、局财务每月对各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并制作报表送局领
导和各部门。
5、各部门欠收或超支,财务室不予以报销各种费用。
6、各种收费票据按照《票据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7、局每半年对各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一次考核、监督。
三、物资管理
1、全局所有固定资产均属局所有,由财务室建立明细账。
2、局各部门均无权自行处理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购置,由各部门向局申请,批准后上报市质监局,大宗物资由市政府采购办统一购置。
4、低值易耗品按审批权限购置。局财务室分别按领用部门建账
备查,做到账物相符。
5、机动车的管理、使用按照《机动车辆管理规定》执行;通信设施(工具)由使用部门管理,其费用计入各部门成本自行承担。
6、办公用品、文件、资料,原则上由局统一购买或印制,其费
用由使用部门承担。
7、罚没物资由局财务室指定专人负责,统一保管。
四、财务报销办法
1、所有支出由局主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批准报销。
2、报销程序:经办人填写报销单,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签字后,送财务室、财务负责人审核签字,再由该项工作分管局长审核签字,最后由主管财务的局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到财务室报销。
五、局财务人员必须按此文规定进行审核报销。否则,将追究其经济
责任和行政责任
六、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财务管理办法
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保证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等,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贯彻执行水利基本建设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健全局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3、依法筹集、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保证工程用款;
4、做好财务预算,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与核算,合理、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5、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
第二章
财务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第三条
建立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熟悉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财会人员,负责市小型水库加固工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第四条
建立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明确岗位职责。
1、单位负责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项目计划、预算负责项目实施;确定内部财务机构、配备合格会计人员;拟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配合财政、税务、审计机关对本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检查等。
2、财务机构负责人。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水利建设资金的规章制度;审核重要财务事项;协调各种经济财务关系以及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组织制定财务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并负责实施;定期检查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负责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审核财务决算等。
3、财务部门。具体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做好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和决算编制工作;负责资金的使用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按时报送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参与项目评估、执行概算分解、预算审查、合同的签订,以及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五条
市小型水库加固工程建设资金由本局统一管理、所属的项目现场建管处负责具体核算管理。
第六条
基本建设资金只能在国有、国家控股银行或经批准允许为其开户的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其中,国债专项资金只能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一家开立一个国债资金专户。任何单位不得多头开设银行账户。
第七条
现金使用及银行转账管理
1、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工程建设所需的使用现金,现金主要用于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各种劳保、福利、差旅费、零星办公用品购置,以及支付移民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等。严禁用现金支付工程价款、勘察设计费、监理费和大宗物资设备采购费等。
2、凡支付现金的业务必须通过“现金”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不得直接从“银行存款”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真实完整地反映现金收支业务。
3、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包括废旧物资处理、出售标书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必须及时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设“小金库”,设置“账外账”。
4、出纳会计负责办理银行存款和现金收支业务并及时登记入账,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银行对账单应附在当月最后一张记账凭证后面。
5、银行印鉴要由专人分开保管,凡财务收支项目必须由两人以上才能办理。
第八条
资金的申请
依据项目概(预)算、投资计划、工程进度、资金支出预算等,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用款计划,落实资金到位,确保工程用款。
第九条
资金支付程序、审查
1、支付资金时,必须符合下列程序:
(1)经办人审查。经办人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购置的零星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必须进行登记,并由接收人签字。
(2)有关业务部门审核。经办人审查后,应送有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3)单位负责人核准签字。
2、资金支付审查的主要内容:
(1)支付凭证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善、金额是否正确;(2)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3)是否符合财务预算、用款计划;(4)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5)支付方式是否符合规定等。
第十条
凡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财务部门不予支付资金: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
2、不符合批准的建设内容;
3、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的;
4、结算手续不完备,支付审批程序不规范的;
5、不合理的摊派。
第四章
预付工程款和工程价款结算的管理 第十一条
预付工程款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建设工程、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已签订。
2、施工或供货单位已向项目现场建设管理处提供并经认可的银行履约保函或担保书、履约保证金。
预付工程款应按合同中规定的支付比例、支付方式、抵扣时间和方式预付;预付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的工程及设备款,应汇入合同指定的收款单位和开户银行,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更改账户的,必须出具单位证明。
第十二条
工程价款结算管理
1、工程价款结算应严格按照签订的合同进行结算,以一个合同项目为工程价款结算的基本单位,实行一个合同项目设置一个工程价款结算单的原则。工程价款结算项目与合同项目一一对应,合同以外的项目按合同变更处理。
2、施工单位按月上报已完工程进度报表,监理负责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进度进行审核,编制月进度工程价款结算单,并签发工程进度款支付证书,报项目现场建设管理处。
3、工程部门对监理审核上报的价款结算作进一步审核,并签发工程价款结算支付单,报项目现场建设管理处负责人审批。
4、财务部门根据已完工程月报、月进度工程价款结算单、工程 进度款支付证书和工程价款结算支付单,在收到施工单位按本期结算数开具的税务发票后,支付本期进度款,同时在财务账面上反映当月投资完成数。
5、项目建管处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除按规定扣留质保金外,还应另预留5%的工程尾款,待价款结算审计后再予清算。
6、项目建管处向建管局申请拨款时,应提供书面报告,并应附已完工程进度表及其他费用开支情况表,经局工程技术部门审核后,报局领导批准予以拨款。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完成合同规定的内容(包括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或一个标段)后,项目建管处应及时编制工程决算,并书面报请项目法人,由局统一安排工程造价审计。审计结果作为办理工程最终价款结算的依据。
未经局安排审计的工程项目,项目建管处不得与施工单位办理工程价款清算。
第五章
建设成本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成本是指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投资支出。按照支出费用的用途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设备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
为使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考核有可靠依据,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物资收发领退和定期盘点等各项基础工作。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成本核算到单项工程和费用明细项目。第十六条
下列项目不得列入建设单位的建设成本:
1、被没收的财物;
2、支付的滞纳金、罚款;
3、赞助、捐赠支出;
4、国家法律法规以外的各种付费;
5、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建设单位从筹建开工之日起至办理竣工财务决算之日止发生的管理性质的开支。建设单位管理费实行预算控制,原则上不得突破项目概算批复数,业务招待费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不得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十八条
本局及所属项目现场建设管理处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现金、各种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二十条
定期进行应收与预付款项的对账和清理,确保工完账清。
第二十一条
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加强库存材料、库存设备等实物管理。
第二十二条
明确相关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清理,并建立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内部转移、盘盈、盘亏、报废、清理盘点等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七章
基建收入管理
第二十四条
基建收入是指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工程建设副产品变价净收入、负荷试车和试运行收入、单项工程简易投产收入、索赔及违约金以及其他收入。第二十五条
取得基建收入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
第八章
竣工结余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竣工结余资金是指项目完建后,剩余的货币资金、库存材料以及往来账款等。
第二十七条
竣工结余资金属于项目建设单位留成部分,主要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职工奖励和工程质量奖励。
第九章
财务报告
第二十八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报告是反映项目财务状况和建设成果的书面文件。有以下种类:
1、财务报告。主要有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按主管部门决算文件通知要求编制和报送。
2、竣工财务决算。主要有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项目投资分析表、项目成本表、交付使用资产表等。按《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要求编制和报送。
3、其他财务报告。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季度报表等,于每季度末5日内报送。
第二十九条
对于重大经济纠纷如索赔以及重要经济责任事项等,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报告,不得故意隐瞒。
第十章
内部财务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内部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财务检查。第三十一条
监督与检查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水利基本建设法律、法规及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是否贯彻执行;
2、资金使用与管理是否合规、合法;
3、财务管理职责权限是否明确;
4、财务岗位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
5、财务经济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程序是否规范;
6、是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7、内部审计、检查办法是否明确等。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