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10 (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2: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10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10 》。

第一篇: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10

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民自治在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社会事业等建设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从农村自治组织的实际运用和它与党的基层组织、乡政府的相互关系的现实情况入手,以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进言。

关键词: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建设 新农村建设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从1980年果作村村委会自发成立,到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实施,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初步建立起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村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现基层民主,促进三农问题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一些引人注目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村民自治的进程,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否则村民自治就不能深入开展,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

关于村民自治的含义,即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自治除了‘三自’外更应该强调自尊、自爱和自由的精神,村民是否拥有自觉、自尊、自爱、自由和自决权,是认识和评价村民自治发展

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把人本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因此村民的自尊、自爱、自由也应该作为村民自治的一个基本方面,在村民自治的研究中被充分重视。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在城市里推行各项富民政策的同时,在农村确定了以包产到户为主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不仅打破了集体经济对农村经济的束缚,而且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解放出来。自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开始出现秩序失调,公益事业无人关心等问题,迫切需要一个新兴的村民组织,在这种状况下村委会应运而生,拉开了农村村民自治的帷幕。

二、我国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村民自治有其发展的可能性,但同时在其实施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会出现复杂化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村委会班子成员年龄大、文化层次低、财务公开的深度、广度不够,农村基层干部经济违法问题突出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症结所在。

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实施情况看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违背了以下原则:党的领导原则、村民自治原则、依法行政原则、越权无效原则、行政公正原则、比例原则等,具体包括:

(一)违背了“党的领导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体现在乡镇党委与农村党支部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党的领导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关系,落实到农村最基层,就是村委会和党支部的关系。但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表现在“党的领导就是包揽一切”和“村民自治就是村民自由”等

方面。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包揽型领导,放任型领导,对立型领导三方面。

1、“包揽型领导”现象

所谓包揽型领导,即是指党支部包揽一切,党支部书记专权,把村委会变成党支部的附属物,或者根本不承认民选的村委会,村委会连办公设施和场所也没有,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有不少地方,民主选举产生了新的村委会之后,原村委会班子不交权,不移交公章等,使新村委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把党的领导简单理解为村党支部的领导,甚至是党支部书记的个人领导,对村委会的工作大加干预和包揽,从而使村民自治成了党员自治、党支部自治甚至支部书记个人自治,有的村党支部开会研究村内事务,不通知村委会干部参加,使村委会只是个摆设。

2、“放任型领导”现象

所谓放任型领导,是指党支部班子软、懒、散,作风不正,威信不高,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自动放弃领导,不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党支部没有权威,根本无法领导。如有的村委会产生后,以为自己是村中大多数人选举出来的,有群众基础,腰杆子硬,因此,不把党支部放在眼里,重大事情不向党支部请示报告,有的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委会主任也像有的党支部书记那样,喜欢自己说了算,渐渐背离了村民自治,把村民自治搞成了村委会自治,甚至是村委会主任个人自治。

3、“对立型领导”现象

所谓对立型领导,是指“两委”班子互相对立,形成了两股势力,矛盾尖锐,甚至发生殴斗,村里的工作陷入瘫痪。或者各行其是,各搞一套。如,有一个村落选的旧村委会不交公章和账目,为了开展工作,新村委会又刻了一枚公章。结果一个村子里有了两个村委会的公章,“二章并用”。不少人对民主选举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在选举中做小动作,甚至和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一开始就关系紧张。

(二)违背了“村民自治原则”

所谓村民自治,就是把自治权力下放给村民,让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但在中国农村实际情况下,乡政府在开展工作时往往是以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约束着村委会,这就歪曲了乡政府和村委会之间的指导和被指导关系,违背了村民自治的本质。

(三)违背了“依法行政、越权无效原则”

依法行政、越权无效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具有公定立、确定力和执行力。在乡村治理中体现为乡镇党政机关与村级组织之间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政府公共政策等事务方面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乡政府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但实际上,乡政府往往会超越法定权限,出现越权行政的违法行为。这主要体现在乡政府超越职权,控制和支配村委会的行为上。

但在实际运作中,乡政府往往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对村委

会施加影响和控制,介入诸多属于村民自治范畴内的村务。体现为:

1、乡政府擅自委派、指定、非法撤换村委会成员

按照《村组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也是说,村委会成员的产生或罢免只能由代表村民自治最高权力的村民会议做出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乡政府越权干涉村民委员会的选择和人事安排,对自己不满意的新当选村委会干部不予承认,不按规定颁发当选证书,擅自委派、指定或撤换村委会成员。

2、乡政府影响和控制村委会

为完成上下级的任务或者发展指标,乡政府一般通过各种途径对村委会进行控制,主要从经济上的支配和政治上的诱导。

经济上主要通过由乡政府向村委会成员发放工资或者津贴和通过向村委会发放贷款来影响村委会的决策。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村委会为争取政府拨款,而有门路取得政府拨款的候选人更容易得到选民的支持。由此可见,乡政府对村委会的经济支配达到了控制村委会的目的。在政治上,乡政府往往采取招干的方法,通过将那些听从指挥的村干部纳入到正式的国家行政系统,从而对村委会的工作导向构成诱导。

3、乡政府对村级事务的干预

按照村组法的规定,村委会有权在村民会议的授权下独立地发展本村的经济和公益事业。就法理上看,乡政府在这些事务中只有建议

权,没有决定权。但在实际中,很多乡政府采取强制性手段迫使村民统一购置粮种、化肥,有的地方甚至强迫村民统一种植某种作物。有些乡政府还以是否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发展任务对村委会进行奖惩。

(四)违背了“行政公正原则”

所谓行政公正,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使政权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为社会一般认同、接受所要的基本原则。这包含了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方面。其中又包含了实体中的“不考虑不相关因素”和程序中的“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两方面的相关内容。

1、违背了实体公正中的“不考虑不相关因素”的原则 主要表现为在村民选举中利用不相关的条件限制候选人的资格。但在实际中,有些地方却对候选人的资格进行了限定,加进了一些对能否实现村民自治的无关因素。在村委会的候选人选举上,加进了其他的审查要素,包括是否违法计划生育政策、在前任是否完成计划生育任务,还有的地方甚至规定村委会主任必须要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显然,这些都是与干好村委会工作的无关直接的必然联系的因素。

2、违背了程序公正中的“不能做自己的法官”的原则 主要表现在:

(1)选举领导小组扮演着“竞争者”与“裁判者”的双重角色 按照村组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 选举委员会主持。可见,选举委员会的成员不应该介入到选举中去。但在很多地方,实施细则中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推选工作由党支部主持,结果选举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般由村支书担任,成员由村党支部和员村委会的主要

成员组成,而选举领导小组的很多成员往往又要参加村委会成员的角逐。

(2)乡政府在村财务中扮演着“审查者”与“牵连者”的双重角色

有些乡政府以加强管理为名,实行“村财乡管”“村帐乡管”,不适当地剥夺了村委会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权,模糊了村级财产权主体。很多地方施行财务管理的原则,村里财务出了问题主要由乡政府派人清查。有很多村官因为上任要查帐,实行帐务公开,不久就被乡政府给撤换了。而主持查帐的乡政府自己被牵连其中,结果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村官撤职了事。

(3)村委会在罢免程序中扮演着“罢免对象”与“主持者”的双重角色

《村组法》第十六条规定,通过村民会议可以罢免村委会成员。但同时也规定,村民会议的召集者只能是村委会。村民要罢免村委会委员的会议,却要由被罢免的村委会主持,也就是说在罢免程序中,村委会既是罢免的对象,也是罢免会议的主持者。这就使得在罢免动议成立后,罢免会议久拖不开。

(4)村民代表会议成员扮演着双重角色

《村组法》规定村民代表大会有权对村委会成员的工作进行评议,有权改变或撤销村委会的不当决定。由此,村民代表会议只能由村民代表参加。但有的地方,却将村委会成员也纳入到村民代表大会中。这样,这些成员就扮演了互相对立的角色:评议者、被评议者;

决策者、撤销决策者。

但事实往往相反,某些领导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实现个人的政治利益,不惜损害人民的利益。例如:

1、为完成计划生育指标,乡政府极端的强制执行手段 计划生育的执行情况,往往成为县政府考察乡政府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村委会为完成任务,其成员采取强制暴力手段,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村民进行严惩。有的地方甚至使出“亲邻连保”方法,沿街百米之内,若有一户超生,其余各户都受牵连,共同承担罚款。导致了群众和乡政府对着干的现象。

2、为造政绩损害村民利益

部分乡政府干部为创造个人“政绩”,搞短期行为,随意干涉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使“逼民致富”的乡村冲突不断发生。有的乡政府领导为了制造政绩,强迫农民承担更多的苛捐杂役,其损失远远超出了该行为的利益。

三、完善村民自治的建议和措施

以上现状虽然只是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却暴露了村民自治的本质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走向真正的民主,必须加大举措,针对“三重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党支部、村委会、乡政府、村民委员会等误区,引导村民走向健康民主的康庄大道。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具体的乡村关系条例和规章制度 村民自治是在法律制度体系安排下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村民自治应该在宪法和《村组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

《村组法》是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于1998年正式颁发的。几年来,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断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村组法》的完善,重点在完善保障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和村民权益方面。如,如何实现“四个自我”和“四个民主”,制定相应的法律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尤其以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和村务公开为重点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村委会选举章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监督》等,为村民行使自治权和民主权提供最直接、最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坚持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科学处理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权限范围

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规范,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能否正常有效地运作。新修订的《村组法》规定是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地位和职责及工作方式。

就职责范围而言,村党组织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村级组织的核心,由村民自己能够处理好的事情,应尽可能让村民群众根据法律制度自主处理,以支持和帮助村民自治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村党支部书记可以兼任村委会主任,但必须经过依法直接选举才能当选;村党组织可以在村委会选举前对选举加以组织影响,但对合法选举结果必须予以承认;党组织拥有量大决策权,但应以党内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不侵犯村民自治权为前提;对村党组织及其成员的失当行为,村民和村民自治组织有权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促其改正。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出“党的领导就是包揽一切”和“村民自治就是村民自由”的误区。要明确解决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协调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村党支部作为主导方,党支部要提高总揽全国和重大问题决策的本领,支持村委会和其他村级组织的工作,保证村委会和其他村级组织依法行使职权。二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积极鼓励选举那些领导协调能力强、有带村民致富的党支部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必须自觉地、无条件地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村干部要自觉接受党支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三)摆脱“压力型体制”,明确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建立真正的村民自治制度

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村组法》明确规定双方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这决定了必须走出“乡政府对村委会的领导”的误区。党的领导,说明乡政府对村庄有法定的管理权和行使权。但是我们并不是说乡政府要管理一切大小事务,是要体现村民自治,让村民行使真正的自主权和自治权。让村民在合理的范围内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村委会配合乡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文化教育、公民教育等等。

乡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构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总格局。乡政府的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在最终归属和运作目的上是一致的,法律的规定也是清楚、明确的。村民委员会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村民自治也可以促进

乡政府的行政管理。切忌乡政府掌握或干涉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和调换;切忌直接干涉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乡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会放权,学会让村民行使自己的权利。

(四)走出民主形式化,实行真正的民主,推行村民自治制度创新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村务公开等环节构成了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而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村民的广泛参与。针对那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形式化的情况,乡镇党委、乡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导,通过培训骨干、树立典型等方法帮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制定章程民约,使村务公开,账目公开制度化,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建立便捷的公开程序,制定统一的公开时间。河北省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制定了“五规范一满意”的村务公开标准: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时间、公开的阵地、公开的管理,保证了村务公开真实有效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让村民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使村干部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政治热情,体现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自豪感。

村民自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完善村民自治,国家政府要放手权力,允许和鼓励村民自治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不同的村庄,允许村民自主选择新的社区治理方式,及时实现基层治理形式的创新性转换,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通过责任书规定村委会在任期内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乡政府协助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开展工

作。通过这种“目标责任制”,乡政府通过责任制对村干部的控制实现了对村的领导和控制,确保了任务的完成,确保了乡政府自身正常运作。目标责任的实施中处理好乡政府和村委会干部的协助关系,体现了村民自治真正的民主创新。

(五)加强村民自治民主监督,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运用有关法律规定范围内有效监督。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把法律原则量化、细化。山东省日照市98%以上农村都是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如《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监督制度》、《村两委会制度》等,既方便工作,又利于村民监督,使村两委便于自监、互监。

二是善于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作用。针对由于第一次“海选”,广大选民和组织缺乏经验,再加上农村固有的一些宗族、派性等情况,个别村委会成员素质参差不齐,为有效遏制个别村委会干部的不良习气,就要根据《村组法》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有效监督。

三是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加强村务公开。针对村支部管理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的情况,必须实行村务管理和监督的分离,把村务管理权交给村委会,不召集“两会”和组织村务公开的权力赋予党支部,让村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权,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培养选任机制,完善约束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政治待遇方面;以评“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鼓励干部;紧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建立用人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干部要大胆提拔,鼓励

乡镇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从优秀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政策,激励村干部奋发向上。经济待遇方面;从农村实际出发,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经济待遇。建立健全在职村干部工资补贴最低基数保障制度、退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改善工作环境;上级党委要科学制订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加强和改进乡镇干部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强化乡镇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责任。

参考资料:

1、陈江虹,《刍论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导刊》,2006年7月。

2、王道坤,《村民自治的多视角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年10月。

3、徐勇、徐増阳,《乡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4、于语和,《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研究》,天津社科出版社,2006年5月。

5、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第二篇: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二十年发展成就显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以及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我国花卉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据统计,1990-2001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由4万多公顷扩大到24.6万公顷,年均增长17.95%;销售额由12 亿元增加到215.8亿元,年均增长30.04%;鲜切花产量由2.2亿支增加到37亿支,年均增长29.25%;盆栽植物由1.6亿盆增加到10.5亿盆,年均增长18.65%。花卉出口由1990年的2000多万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8000多万美元。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1年,全国花卉从业人员已有195万,生产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经营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300多家,大小花卉市场2000多个。从全国花卉生产布局看,云南鲜切花生产位居第一,2001 年年产鲜切花16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3%左右;广东、福建是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中心;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地已成为绿化苗木和观赏树木的供应基地。从花卉销售看,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郑州、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在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花卉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发展中问题已引起重视2002年7月,中国花卉协会在天津召开了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中国花协会长江泽慧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虽然我国花卉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劳动生产率水平低。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比,存在较大差距。荷兰花卉从业人员为9万多人,生产面积4.4万公顷,花卉年产值达55.2亿欧元,人均产值6万多欧元,每公顷产值12.5万欧元,远远高出我国花卉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是差距,也是发展潜力。2.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由于一些投资者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品种更新和技术引进,导致一些中低档花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走低,有的甚至没有销路。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产品却需要进口。3.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花卉生产上的关键技术需要引进,种苗、种球大部分也靠进口,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4.生产方式落后。虽然各地花卉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花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

上述问题是我国花卉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用发展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同时,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花卉协会和花卉企业的普遍重视,正在研究,并着手逐步加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将是我国花卉业与花卉业发达国家缩短距离的过程,也是我国花卉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7月底,完成退耕还林164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72.4%;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53万公顷,为全年计划任务的57.4%。城市园林建设步伐加快,要求提高。上海2002年扩建了1200公顷的绿地,到2008年,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从现在的34.9%,提高到40%以上。绿化和观赏苗木、各种适宜的地被植物、花坛花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度上升。鲜切花消费已由过去的特殊需要逐步成为日常消费。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三大鲜花消费城市,2001年上海鲜花消费量为4亿多支,人均30多支,较上年增

加一倍多。今年夏季,每天空运进京的鲜花超过30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的逐步改善,花卉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我国发展花卉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我国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做到适时适地栽培,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收益;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目前世界花卉生产出现的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花卉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这对普及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花卉鉴赏水平,从而扩大花卉消费是十分有益的。“入世”后我国花卉业已经融入世界花卉产业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花卉生产国和出口国都最大限度地优化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尤其将信息资源和品种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开拓花卉市场。这些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在被我国各有关方面普遍认识和重视的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上知名的花卉企业来华考察、投资,想在全球这块最大最有活力的花卉生产的理想土地上发展业务。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势头也越来越猛。

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国种质、气候、劳动力等资源,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战略,应是我们的理性选择。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率的市场运行机制,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不仅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经营管理者的自发要求,也是入世后更大的市场环境建设中带有强制性的规定性要求,以便顺利地与WTO的规则和惯例接轨,使中国花卉业的发展真正地融入到全球花卉市场的环境中去,积极参与竞争,寻求有利于我国花卉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在竞争中,使我国的花卉企业和花卉企业家们成长壮大起来,自觉地以科技来培植核心竞争力,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真正把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成为一个强势产业。实施这个战略,任务很重,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花卉企业应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第三篇: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55%,进口总额的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 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 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 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 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货物贸易正在萎缩, 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 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 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 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 刺激了整个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1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

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

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

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

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我国

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

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

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

况。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风险

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

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

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第五,要建立明晰的科

技产权及其转让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科学技

术发明、发现、创新者的利益。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

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

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其次,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

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此外,生产厂商通过网络贸易可

以简化交易程序,降低贸易单证处理成本,节约了生产费用,更重

要的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随时销售商品,获得了无

限的商机,这种长期的利益是难以想象的。第三,消费者也可以获

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

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

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

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

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

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

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

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

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

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

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东南亚金融危

机发生以后,我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援

助贷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此外,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地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

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

电子商务111班郑也

第四篇:我国航运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定稿)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长航集团。由于公司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规模经济效益难于发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单船公司比例大,加剧了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竞争,不利于规范、维护航运市场的秩序。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不便于形成专业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不利于建立规范的航运市场秩序,不利于企业经营中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沿海航运中80%左右的散货船、油船和40%左右的杂货船龄在20年以上,其主力型散货船、原油船和大吨位杂货船的平均船龄均在24年以上,内河运输船队中的老龄化更为突出。国内航运中98%的动力是机动船,主要为散货船队、杂货船队和油船队,其中1-5万吨重的散货船和油船是沿海船队的主力船型,均占总载重吨的80%左右。内河航运中,长江水系的机运船和驳船运力相当,船型大多为散杂货船,除油船规模大些外,其他专用船队规模均很小,机型复杂;珠江水系分节驳船占一半以上,分节驳顶推船型为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

1.6其他问题

一是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适应WTO规则的水运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要为中外航运经营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二是中国港航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管理人才诸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竞争能力不强。三是中国水运基础设施一些方面还比较薄弱,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港口和航道还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

中国航运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航运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实基础,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由此而论,中国航运业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2.1航运需求持续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发展,我国生成的海运量呈现快速增长,国际、国内航运需求旺盛。中国已成为全球航运市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并成为驱动全球海运需求增长和推动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一个较长的繁荣期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国际需求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分工基本格局是原材料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制成品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而8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出现使跨国投资增长,发展中国家用自有原料或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制成品尤其劳动力密集型制品开始由发展中国家大量向发达国家出口。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2008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2亿吨,增长7%,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据初步预测,未来15年内的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到2010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4亿TEU。中国作为世界经贸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将为航运业发展提供巨大需求动力。

从国内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推进,我国内需的不断扩大,各类资源需求量快速上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烈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上升。同时,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势必对航运业提出更大的时代需求。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以钢铁、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消耗大户,以石油、煤炭、矿石为主要货种的重点物资运输必将大幅攀升。而以制造加工业为依托、特别是其中适箱产业为依托的内外集装箱运量更将快步进入全面起飞的新阶段。伴随着国内航运需求的迅速,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内航运市场已形成。2.2科学发展为我国航运业指明了航向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搞航运的人都发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因素”已成为各种经贸指标、数据、分析中的最大亮点和关键因素,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力量。业从侧面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相应的科学理论体系,使中国航运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球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日益进步,现代航海技术、管理技术和高新技术等在航运业的广泛应用,使航运服务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成为可能,从而给航运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航运企业应充分发挥在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航运科技成果的交流共享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应加强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的研究,并用现代信息化改造业务、再造流程,提高航运服务质量、效率和竞争实力。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为我国的航运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而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航运科学管理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航运业将进一步分享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新成果,推动了我国航运业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组织和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了航运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了航运业的集约增长。

同时,我国航运业更加重视世界航运的节能环保工作,更多地加强航运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有效协调行动,有利于建设我们共同的碧海蓝天。2.3港口业与航运业互动合作,为航运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港口的发展已经与中国航运业共命运。港口业和航运业的互动合作有利于这两大行业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航运企业与港口合作可以扩大港口处理能力,使港口获得稳定、优质的港口服务并能有稳定的收益。而对于航运企业来说与港口运营商合资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2.4航运政策的调整,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海运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受到各海运国家的重视和扶持, 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国际海运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取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迫使各海运国家重新审视其海运政策, 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为了适应开放的需要,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国内航运业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面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航运政策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航运政策,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自觉地按照WTO反歧视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国内外航运企业,自然选择了偏向自由化的航运政策,以竞争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中国采用自由化航运政策,有自然的要素禀赋;而且,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逐渐形成,为航运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因此,在理论上,中国是适合采取自由化航运政策的。

中国自由化航运政策的逐步形成,真正始于1992年《中美航运备忘录》的签订。自《备忘录》签订后,中国航运市场陆续对外开放,并且走在许多行业的前面,开放的力度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要大。目前,在集装箱班轮运输领域,外资班轮公司承担运输的中国境内出口货物量在80%左右,有100多家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从事进出口海上运输服务;在干散货运输方面,如铁矿石运输达到70%以上;原油运输占到90%。对外开放使我国航运业和物流业打破传统垄断,走向了市场化,并且使中国国内的同业竞争达到了国际水平,它使中国航运业在全球的竞争力逐步增强。

发展趋势

a.港口航运联合战略

航运公司与港口的合作历史是比较悠久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港口与船公司的合作出现了新的局面。目前,世界上主要班轮公司几乎都在我国港口投资经营码头。班轮公司不断加大投资经营的力度,已成为码头经营的主角。

港航合作对航运公司而言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尤其是船公司参与投资码头将有助于确保班轮公司对挂靠港口泊位的独家使用权,保证本公司的船期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控制各项成本的支出。同时也有助于班轮公司控制最为重要的物流节点,从而提供物流链管理的附加值服务,有助于航运公司业务与码头、代理业务统一化和标准化。由于港航业合作发展的战略意义已被业界所关注,因而目前港航合作已经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港口是航运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节点,在航运公司发展全球物流网络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展望未来,我国港口航运联合成为必然趋势,这是我国海运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b.发展全球物流战略

及时、准确、全方位服务是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客户对航运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强烈要求航运企业能够提供更加快捷、更加可靠、方便灵活的供应链管理,并进一步要求承运人提供所谓的“无缝物流服务”,从货物包装、陆运、集运、海运、报关、分包再到陆运、交货提供完整的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并对所有点到点的运输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这种市场需求也预示着国际航运企业将进一步完善其全球物流网络。大多数跨国航运集团都有着丰富的物流业经验,特别是一些航运巨头早就在发展其全球物流网络。

马士基物流目前已经在90个国家建立自己的物流服务网络,在中国已设立了13家分公司,业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NYK也确定了其全球物流发展短期战略,在集团内部进一步加强并扩张物流业务的力量,把全球划分为六大区域,分别是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中国和日本。其中又以中国和北美为优先发展的市场。长荣海运也早在2002年年中表示,该集团将打破经营传统,涉足货运及物流业务。长荣将陆续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南美等目标地区增加有关货运及物流相关业务的投入,包括设立货运站、集装箱堆场、仓储以及卡车运输等业务,这些表明长荣海运将全面进入物流领域。这些航运巨头将凭借其在海运、港口经营等诸多环节上的优势,在国内进行全方位的物流业务拓展。我国航运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流网络,增强国际竞争力。c.航运企业联盟、兼并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航运出现了联盟、兼并、收购的浪潮。使全球班轮的拥有量越来越集中于一些航运巨头。2000年20大班轮箱运公司拥有全球全集装箱船舶吨位的70%以上。21世纪以来,其中最大的航运兼并案莫过于马士基成功收购铁行渣华。2005年5月,马士基集团宣布以23亿欧元的价格并购世界上第三大班轮公司铁行渣华,使马士基的市场份额从12%增加到17%,更夯牢了其全球航运老大的地位。

随后,2005年10月7日,全球两大班轮公司联盟——伟大联盟与新世界联盟在香港宣布,双方将在重点贸易干线实行合作计划。伟大联盟由日本邮船、赫伯罗特航运、东方海外及马来西亚国际航运组成,而新世界联盟则由美国总统轮船、现代商船及商船三井等船公司组成。两者的合作联盟,有利于增强两大联盟成员的竞争力,这也推动了世界航运业集中化的趋势。

无论是全球两大班轮公司联盟还是马士基成功收购铁行渣华,都表明全球班轮业开始进入一个规模宏大的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战略联盟也是国际航运业顺应国际航运市场环境变化的必然趋势。从长远看,我国航运企业应积极运用兼并收购战略,联合的对象可以是国内航运企业,也可以是国外的航运企业,从而扩大集装箱运输企业的经营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便在世界航运市场中占有更多的份额。同时,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借鉴海运发达国家政府的经验,对兼并收购等联合行为采取积极支持态度,通过制定或完善法律、法规为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兼并收购等联合活动最终创建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航运市场环境。d.优化船队结构

我国船队数量上看似庞大,但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散货船比例相对较高,而油轮和集装箱轮比例不高;外资航运企业在石油运输上占有巨大优势,我国的原油运输只能大量依靠外轮。过分依靠散货运输的航运结构是不完善不健全的、单一的依赖结构将会降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尽管中远等国有龙头企业拥有并定购多艘大型集装箱轮,但其他中小航运企业船队的运力非常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并没有长远市场规划意识,仅依靠低价盲目揽货,却经常伴随低利润带来的低质量、管理混乱,最终走进死胡同。

我国航运企业应该必须充分利用“入世”后金融市场的开放政策,运用各种融资手段,建造大型船舶,淘汰落后船舶。在提高船速方面作出相应的措施,因为提高船速可以减少航线配船数,从而减少船舶投资,并且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及提高集装箱及有关设备的利用率。在船龄方面,制定船龄标准,通过强制性措施报废过旧的集装箱船舶,鼓励船舶所有人更新船舶和拆解运力,达到优化船队结构的目的。同时鼓励船队强强联合,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其他

推进航运市场对外开放,逐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

面对来自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加快立法进程,培育市场机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为中外航运经营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水运市场,促进我国水运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外航运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港口服务

我国将继续加强港口、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强主枢纽港的建设,相应发展地区性重要港口,适度建设地方中小港口,逐步拓展以现代综合物流为中心的现代化港口功能。要大力改善主要大江大河出海口航道及主要枢纽港航道的通航条件,加快建设集装箱、散货大型深水码头泊位,适应国际海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建设、改造集装箱枢纽港,相应发展支线港和喂给港。要加快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和功能开发,使港口区域逐步形成工业、商贸和物流中心。

加快科技创新,优化航运业结构,促进航运的发展

适应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趋势,鼓励科技创新,我们将积极推进航运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推动远洋、沿海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轮、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汽车滚装船;推动内河船舶向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内河自航船、顶推船队、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二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水路常规客运向高速化、旅游化、客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推进煤、油、粮、矿等散货专业化运输系统,提高船舶平均吨位,发展规模运输;三是加快航运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第五篇: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如何。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取得了很大提高,但现在国际经济趋于全球化,我国也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农机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农机发展薄弱环节,积极寻求农机发展新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中主力军的作用。以下对我国农机化局长趋势谈些看法。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允许农民自主购买经营农业机械政策的出台,使农业机械先于其他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引发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制由计划调节转变为政策引导下的市场调节,增长动力机制实现了由“外力推动型”转化为“效益驱动型”。

(二)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1998年中国农机总动力达到4.5亿千瓦,比 1978年增长2.8倍;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208万台,增长

5.3倍;拖拉机配套农具达到 1578万部,增长5倍;联合收割机达到18.2万台,增长8.6倍。1998年全国机械耕地、播种、收获面积分别达到6005.3万公顷、3835.8公顷、2342.5公顷,比1978年增加1938.3万公顷、2502.8万公顷、2030公顷,而且近十年来,在机械化收获总面积中,联合收获的比例呈逐年增大的趋势;三大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3%、25%和 15%,较1978年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三)农业机械化适用新技术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加快了农业技术进步和高效优质高产的步伐。近十几年来,机械铺膜、深耕深松、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秸秆粉碎还田以及高效安全施药植保等机械化适用新技术的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小麦跨区收获声势浩大。

1999年新启动了一批农业降本增效工程,水稻生产机械化、机械化旱作农业示范县项目,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农业降本增效工程示范县总数已经达到177个。除了继续加大粮食产地烘干推广力度外,还在32个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实施了“机械化旱作蓄水保墒技术”、“水稻轻型栽培及收获机械化技术”等“丰收计划”农业机械化推广项目。为了实现秸秆还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999年国家设立了专项资金,以北京等10个大城市郊区和京津塘等4条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资金1.86亿元,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投入资金10亿多元,项目区新增秸秆还田机具3.3万台(套),新增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54.9万公顷。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农机跨区作业发展势头强劲,199 9年全国参加“三夏”小麦跨区收获的联合收割机达到8.9万台,其中跨省(区)作业的达到4.4万台,全国小麦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63%。

(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壮大,有力地支撑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目前中国有县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近2000个,职工1.6万人,其中技术人员占到近60%;乡、村、组及各种专业化的农机管理服务和生产服务组织45万多个,从业人员达到190万人;农机户超过2000万个,其中农机服务专业户近400万个,从业人员近500万

人。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下,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在力求实现自身产业化的基础上,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技术创新带动了制度创新。

(五)虽然我国农机化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农机化经营、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等一系列内容都存在着不足之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将在下一部分内容中分析。

二、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均是较低的,分析造成我国农机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br>

(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

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平均每年仅下降1个百分点,至1999年仍高达50%,且近两年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还不降反升,总量达3.5亿以上。由此,这种过多过剩的农业劳动力使农业机械化无法推进。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验均证明:只有农业劳动力因转向非农产业而不足才能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我国已经有1亿多农业人口顽强的转向城市谋生(尽管个人成本很高),但由于目前的城乡分割及多种因素阻碍农民进城,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很慢。

(二)农用地产权转移缓慢。

我国农用土地产权在世界上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而集体的含义并不明确(是村、村民小组或乡?如何体现新出生的人口与新成立的家庭及出嫁的人所拥有的地权?),另一方面是使用权归家庭所有,且长期不变。这样产权不明晰使其交易比较困难,加之缺少中介服务,不仅村内交易少,而且村间、地区间交易更少。由此,农用地过于分散,平均每户经营耕地1990年为10亩,1999年反而下降为8.8亩;劳均耕地1999年为

3.65亩。在这样的空间上是无法推进机械化的。

(三)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速慢,相对于农机价格更低。

1999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生活消费支出近1600元,全家所有结余款才2500多元。如果考虑到收入差距与国家支持很小及农机养护使用支出,则大多数农民是没有置办农机能力的。

(四)农业电气化滞后。

至1999年,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0%,而机电灌溉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3,占人口70%的农村其用电量仅2173亿度,占全国发电量的17%-18%。农村电价不仅单价水平偏高(相对于城市),而且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更偏高。

(五)农民文化水平依然过低。

有关部门计划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谓基本普及据说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每个省80%的县、县里80%的乡、乡里80%的村实现义务教育,如此,全国仅一半的村实现义务教育,即使是90%,也不过是70%的村实现。如果考虑到人口数,则差距更大。据统计,1999年全国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4%(以前更低),假定城市100%升学,则农村为90%(即农村没上初中者至少160万人),1995-1996年小学毕业生每年均有1900多万,而1998-1999年每年初中毕业不到1600万,即有300万没完成初中义务教育,估计几乎为农村小孩,即农村完成初中学业的仅为70%左右。由此全国农村每年有近40%的学生没有完成本来就不算长的九年义务教育。如果考虑到统计、教育水平,则问题更严重。这样的条件下怎可奢谈农业机械化。

如要克服以上阻力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包括劳动力的市场化,土地的商品化,及社会各方面为农业服务的改革等等(全国社会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免费义务教育、农机跨区经

营、农机国企改革)。

三、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我们必须对我国目前的农机化发展方向做必要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鉴于目前一些常规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施肥机等农机市场趋于饱和,我们必须向市场提供价格合理、可靠性高的各类新型农机,尤其能保证粮食等主要经济作物增产的关键和紧缺机具。

(二)新研制的农用设备要满足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要求,要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相应考虑农机的环保效果,多发展有利于保护土壤结构、防止水分流失的联合作业耕作机和防止残膜污染环境的清膜机械等。

(三)针对我国农业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要积极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目标,研制一批性能更为可靠的化肥深施、精量播种、精量施药、秸秆还田和节水灌溉机械,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设备以及节能型机械等。

(四)要重点解决机械化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研制急需的选种、育秧、栽植和收获等方面成套设备,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成套机械的研制。

(五)农机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衔接,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农业机械要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运输、包装、保鲜、储存等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工厂化和现代化。

四、在即将加入wto的前提下,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的思考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将受到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应重新考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项目,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重新进行调整。如:现在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仅为我国的1/2左右,除口粮外,种植商品性玉米已无比较优势;另外,东南沿海省区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该地区种植花费工时多的棉花也无比较优势。而我国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可以使用玉米、棉花等田间作业机械,这一地区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进口玉米势必对当地玉米生产造成冲击,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剩余劳动力多,尚无使用田间作业机械的需求,因此,再去组织力量研制技术难度大的玉米、棉花的移栽和收获机械已无必要。

(二)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确定今后农机化发展方向:一是继续发展小麦、水稻生产机械化,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要着重在提高粮食品质上下功夫,为此要在粮食生产产中环节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清癣包装等机械设备,延长产业链。二是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为外向型农业服务。三是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资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要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只提供初级产品,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br>

(四)农业机械的作业服务,要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严格进行成本核算和选择,以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应用的经济效益。要鼓励、支持现有的农机户和乡村集体农机站、队走向市场,开展社会化、市场化的作业服务。

下载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10 (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10 (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有一定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满足内需,组织出口。 我国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的汽车保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汽车保险之一。无论是保险制度还是监管 、保险种类,保险费率都具有代表性。 1.1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民自治及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民自治现状及发展趋势内容摘要:在我国基层政权自治领域内,首先就会提到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龙角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和根本。”龙角镇龙堰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蒲东培这样说。2011年龙角镇龙堰村成为重庆市首批“......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

    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1、 茶叶深加工概况 茶叶深加工是以茶(包括茶鲜叶、制茶品、茶副品、原茶类或代用茶)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从深度广度研究开发新......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虽然已初具规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愿意将自己的房屋交由物业公司管理,使物业保值和增值。但是在物业管理企业内......

    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行 业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相对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来说,我国电梯行业起步较晚,回顾我国电梯行业50年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