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有序的社会
七年级政治下册,有序的社会
篇一:七年级政治导学案有序地社会第十一课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了解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宪法意识和法
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学习重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第一环节】 课前预习(预习案):
【知识梳理,突出重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列知识梳理部分)
1、依法治国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要求。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宪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宪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律效力。
4、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现代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实施依法治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师生互动】(学生10分钟个体展示,教师视机启发、引导,检查预习情况)探究一 道德、纪律、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二 道德和法律分别靠什么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环节】 课后巩固(训练案)【课堂检测,落实新知】(学生独立闭卷完成,存在问题集中解答,作业纠错)
一、选择题
1.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畅通无阻。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人们之间要讲道德 B.社会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C.事事处处要遵守交通规则 D.遇事要谦恭礼让
2.“无规矩不成方圆” 的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
()
A.无规矩也能成方圆
B.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C.有无规矩一个样D.有规矩容易束缚人们的手脚
3.社会生活准则的种类包括()
①.法律
②.道德
③.习惯、信念
④.纪律、规章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B.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C.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5.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规则有
()
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
②《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③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和纪律 ④学校对各种违纪学生的体罚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②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 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A、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体现少数领导人的愿望
C、体现人大代表的利益 D、体现成年人的利益 8、2004年2月,大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事后,他残忍的杀害了四名同学。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马加爵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
①青少年时期的行为需要法律的约束。
②青少年必须埋头读书,不要与任何人发生争执。③青少年必须增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培养健康人格。
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需要法律的优化。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9、保证交通井然有序,道路畅通无阻最有力的规则是()A、各种交通法规B、公安交警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则 C、车辆各行其道D、行人及车辆靠右行驶
10、依法治国的核心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B、建立健全各种法律 C、依宪治国
D、人人都遵守纪律
11、与依法治国有关的是()①各级政府部门②司法机关 ③广大人民群众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2、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此我们要()①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②积极参与制定法律法规 ③积极同违法现象作斗争
④积极宣传宪法和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4、《中华人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比,说法正确的是()①前者规定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后者只规定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②后者不得同前者相抵触③前者是母法,后者是子法 ④二者都是由国家制定的,修改的程序也是一样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篇二:陕教版七下政治第三单元 正确认识社会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教案
《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教案
(建议配套“《有序的社会》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陕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确认识社会”第3节内容,由三框组成: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以及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懂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能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自觉地遵守法律。提高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依法治国是根本。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归纳法——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想所感进行讨论、归纳,达成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1)学生准备:搜集相关法律知识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素材。
五、教学过程:
篇三:七年级政治下册 七年级下思想品德复习陕教版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识社会
九课 社会集体中的我p2 一目、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p2 二目、鸟恋蓝天鱼恋水p5 三目、众人划桨开大船p8
1、指点迷津: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条件:个人的努力又会促进集
体的发展。个人和集体互相促进,才能和谐发展。
2、指点迷津:(团队精神的作用)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如果大家都能团结起来,就能产生比单个人大得多的力
量,就能够克服就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创造个人无法创造的奇迹。个人利益和集体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维护集
体的荣誉和利益。
3、点睛之笔
①
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获得生命的持久活力。②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就是力量。
③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发展,集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努力,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十课 缤纷复杂的社会p15 一目、看看社会万花筒p15 二目、七嘴八舌说变化p20 1.有人说:“路有千千万万条,业有三百六十行”,正是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推动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创造着
我们美好的生活。
2.今天“上网”作为社会时尚,成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上网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①
帮助我们查找资料,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帮助我们通讯联络,帮助我们享受现代文明。
②
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等。
3.对我们的启示:网络世界是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中学生应正确认识网络世界。
4.指点迷津:
我们生活的社会,既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恶。我们应该赞颂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同时又要善
于识别和反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假、丑、恶的现象。
5.点睛之笔:
①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纷繁复杂。
②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p29 一目、社会有序靠规则p29 1.人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维护社会的有序。
2..指点迷津: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行为规则。如: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其中,法律是最强有力的。这些规则保证社会生活有序运行。
二目、法律维序强有力p32 1.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指点迷津: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强有力地维护社会的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我国法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它规
范人们的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有了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着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法律的作用)
三目、依法治国是根本p36 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政府部门能否依法办事,司法部门能
否公证司法,老百姓能否自觉守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2.指点迷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宪治 国,是社会进步的主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第四单元 知晓国情
十二课 我是中国小公民p44一目、国运兴衰动我心p44 1. 我国法律规定,饭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 国家的命运时刻牵动着个人的命运时刻拨动着个人的心弦。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3. 1949.10.1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站起来了”。1982.年这个世界都听到了邓小平的一句话:“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2003.10.16我国“神舟五号”胜利返回。
二目、国家呵护我成长p47 1..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为
1)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侵害和伤害。
2)未成年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阅历浅。
3)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等。
2.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家庭保护的要求:主要
是指父母依法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等各个方面承担义务和责任。
3.家庭保护的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被抚养权、被监护权、受教育权等。
4.家庭保护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
5.家庭保护为未成年人筑起第一道屏障。
6.学校保护为未成年人铺就成长的阶梯。
7.社会保护为未成年人编织起成长的安全网。
8.司法保护给予失足未成年人特有的温情。
9.我国法律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9.4颁布,1992.1.1实施。
11.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刑法》《义务教
育法》等。
十三课 持续和谐发展p60 一目、计划生育是国策p60 1. 指点迷津: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
口素质偏低。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等
等。
2. 指点迷津: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目前条件下解
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提倡晚婚、晚
育、少生、优生。
二目、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p63 1. 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总
体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面对我国人口和自然资源的状况,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是: 1)节约自然资源2)保护自然资源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我国采取的环保政策: 1)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政策2)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3)水资源管理政策4)治理大气污染政策
4.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5.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目、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p70 1. 可持续发展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 2003年7月,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秩序发展行动纲要》。
十四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p79 一目、好大一个家p79 1. 中华民族是我国56民族的总称。
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目、兄弟姐妹手牵手p82 1.指点迷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我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三目、共同维护咱们的家p86 1.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① 我们应自觉学习和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做到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十五课 我的中国心p93 一目、美德之花p93 1. 春节是体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
2. 务实是中华传统美德大花园里的一朵鲜花。
3. 爱国、明志、自强、诚信、改过、勤俭······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目、绿叶对根的情意p97 1.中国文化根深叶茂、丰富多彩。①
龙的精神
②
服饰文化:旗袍、唐装。③
书法艺术
④
绘画、建筑艺术
⑤
文学艺术等。
2.民族文化是维系和滋养我们民族情感的纽带和源泉,也是培育和弘扬我们民族精神的沃土。
三目、让民族精神之树常青p100 1.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第二,要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第三,脚踏实地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
第九课社会、集体中的我 ★阅览人生:
阅读《蚂蚁的故事》一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艰难险阻,只要不屈不挠,依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要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个人和集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方面,集体的发展会为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集体的发展也要求个性的发展服从集体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集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也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活动感受:
通过“我为班级把把脉”活动,让学生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通过“向左转,向右转”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知识采撷:“集体”和“社会”的含义。
★感悟名言:感悟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个人离不开集体,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力量。
★点睛之笔: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获得生命的持久活力;团结就是力量;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发展,集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努力,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第十课
缤纷复杂的社会
★阅览人生:
阅读《拥有一颗露珠的心》,感受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人生态度的复杂性),引导学生与人为善,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追求真、善、美,反对假、丑、恶。
欣赏《猫眼看变化》,感受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辩论时刻: 社会生活中虽然还有消极复杂的因素,但主要的是积极健康的因素。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积极接触社会,有利于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有利于我们感受社会的进步与美好。接触社会有是否利于我们的成长,关键不在于接触社会的多少,而取决于我们对待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
★活动感受:
活动一“我来当回观察家”:通过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社会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生活变化,体验生活的复杂和美好。
活动二“调查身边的文明状况”:通过活动,让关注、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用真、善、美的心灵去追寻、发现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认清社会中存在的假、恶、丑现象,自觉抵制不良影响。
★知识采撷
“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概念。
★感悟名言: 通过三句名言,进一步体验社会生活的复杂和美好。
★点睛之笔: 缤纷复杂的社会生活是变化发展的,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第十一课
有序的社会
★阅览人生: 通过阅读两篇文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对维护社会生活有序运行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
《守法斩子》一文以古代史例告诉我们:维护社会秩序,任何人都要守法、护法。
《哈佛的理念》一文启示我们:规则、法律是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有效的手段。
★辩论时刻:
通过“依法治国与学生是否有关”的辩论,要帮助学生澄清“我年龄还小,依法治国与我没有关系,治理国家是
大人们的事”等错误观点,明白依法治国与学生权利和利益息息相关,从而增强法制观念。
★活动感受:
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律意识。
通过“依法治国讨论会”,明确依法治国必要性和重要性。
★知识采撷
补充介绍了法律的三个特征和阶级本质;我国的立法机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提出和确立过程。
★感悟名言:
选择的三段名言,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法律对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作用。
★点睛之笔:
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应掌握的最重要内容和观点,帮助师生把握本课的学习目标。
第十二课《我是中国小公民》
阅览人生
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国家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未成年人。
阅读《我是中国人》,懂得吉鸿昌以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荣,为国家、为民族尊严而抗争。从而受到启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是一个中国人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绝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阅读《特别的爱》,明白,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的关注和保护,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了特殊的司法保护,因此,作为未成年人应自律,珍惜这一份特别的爱。
辩论时刻
明白: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成熟、不能独立等特性,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不等于不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活动感受
通过“我身边的特殊保护”这一活动,加深学校保护的认识。
知识采撷
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国籍”的概念,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
感悟名言
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关爱未成年人的必要性。
点眼之笔
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和观点: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公民受国家保护,未成年公民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这种特殊保护包括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十三课
持 续 和 谐 发 展
★阅览人生:
《绿色礼物》通过几个普通人对绿化环境的执着追求和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环境的改善,尽自己的责任。
《女儿对“妈妈”的深情》通过对一位环保志愿者事迹的介绍,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辩论时刻:
通过辩论活动,认识到应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政治
1.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具有那些特征?)P53~54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显著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P54~55
①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②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③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其制定与实施的时间?P55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时间1991年9月4日,实施时间1992年1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时间1999年6月28日,实施时间1999年11月1日。
意义: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第(2)课 处处保护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法律中也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
2.学校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学校保护在整个保护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3.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2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除外)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4.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P62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抚养权等。
第(3)课 自我保护
1.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68
①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技能。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③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里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侵害。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在哪些?P68-70(注:书本上P68~69和P71~72的保护内容需了解)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①防火②防水③防气④防盗
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主要有一下方面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要大声呼救,不要贸然行动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3.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P70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等。①诉讼途径既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这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②非诉讼途径主要是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③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的帮助④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第8单元 法不可违
第(1)课 勿以恶小而为之
1.什么是违法行为?P76(违法行为可分为那些?)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一般违法和犯罪。
2.一般违法和犯罪P76-77
(1)什么是一般违法?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是一般违法行为。
特征:①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②没有触犯刑法③不用受刑法处罚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①违法情节严重②对社会危害很大③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有何共同点?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3.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P77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4.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P78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P78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响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
(注: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差别主要在:次数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上
5.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P77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6.谈谈你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理解。答: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第(2)课 法律“雷池”不可越
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P83
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P83:因为犯罪而失去自由甚至被依法剥夺生存的权利都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2.我国刑罚的种类?P83
(1)主刑的种类、特点?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法,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特点: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2)附加刑的种类、特点?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特点:附加刑既是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运用
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做了那些明确规定? P84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有政府教养。
4.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怎样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84~85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与犯罪做斗争:①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重对付②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③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
第(3)课 对不良诱惑说“不”
1.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怎样认识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P92~93
黄,赌,毒以及邪教的诱惑。具体内容看P93的介绍
2.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做?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93~94
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③专时专用法④联想后果法⑤请人监督法
第三篇:七年级政治下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七
(一)班政治教学计划
赵云霞
一、学情分析
七一班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关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梳理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第三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第四单元共有五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五、教学重点和各项教学任务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3、自立的表现和必要
4、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6、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7、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
8、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9、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0、怎样预防违法。
11、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六、理念转变、方法改进、策略加强、手段使用构想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七、目标实现、任务完成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
3、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4、以讨论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巩固知识。
5、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八、学生学习常规要求
1、要求学生上课期间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
2、认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
3、利用课余时间及早自习时间背诵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各种讨论活动,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九、设计安排学科实践活动
1、在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中,小组共同完成一场自编自演的反映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的节目。
2、在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生活中战胜挫折最有效的方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如绘画、表演、唱歌、文字、表格)展示出来。
十、编拟课程进度表
单元 内 容 课 时
第一单元 第一课 3课时
第二课 3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第二单元 第三课 2课时
第四课 2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期中测试 复习与考试及讲评3课时
第三单元 第五课 2课时
第六课 2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第四单元 第七课 3课时
第八课 2课时 复习与练习2课时
期末模拟 期末复习与考试及讲评 3课时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
年级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下册政治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1.
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8.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丽的服装。
9.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表现:⑴欣赏、鼓励、期待等角度来善待对方;⑵不做损害他人的事情。
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
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
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三、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第三课
走向自立
一、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
(举例)
3.人生需要自立:走进社会,经历风雨、见世面;法律要求我们自立。
4.走向自立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如展示:⑴推销自己的能力,⑵与人沟通、善解人意的能力,⑶远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等等。
二、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1.依赖思想的危害:
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3.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5.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即自立的意识后,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最基本的就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正如“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在水中反复练习。”
(请你列举你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做的小事或遇到的问题)
6.请你谈:你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⑴从思想上认识到依赖的危害,主动告别依赖;⑵学会自主,它是自立的前提条件;⑶立足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一、人生自强少年始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6.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二、少年能自强
1.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4.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了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的反应。
2.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心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⑴胆怯、懦弱的人——放弃目标,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获得成功。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二、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的作用:⑴消极影响: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蚌病成珠”)
2.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其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4.自我疏导的其他方法:自我暗示法:即主动自觉地通过语言、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换位思考法:变换角度思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法:设身处地地达成理解的一种心理机制;校对目标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等。
5.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6.在遇到挫折时,寻找解决方法应注意三点:⑴行动目标制订得要合适。⑵要扬长避短。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
为
坚
强
喝
彩
一、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意志坚强的人,⑴自觉性:对自己的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⑵果断性: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⑶自制力: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⑷坚韧性: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坚强意志的意义(作用)?⑴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1.
坚强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
⑴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来做起。
⑶善于管理自己。
⑷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你需要从哪些小事做起:想一想
2.品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一、走近法律
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
二、法不可违
1.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⒑ 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三、防患于未然
1.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如:①学校加强对末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道德法律意识,自觉矫治不良行为。②家长应加强对末成年人的监护,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③对末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④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等
6.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一、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在未成年人保护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8.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
第五篇:政治七年级下册复习题
1、中学生自尊的表现?答: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2、什么是自尊?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
3、我们应该怎样体验自我价值?答: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答: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5、什么是虚荣心?答: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6、虚荣心的行为表现?答: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7、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如何?答: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8、分析题:这天,李勇放学后踢足球,很晚才回家,恰好阿姨一家去他家做客,父母看到他又不遵守回家的时间,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李勇,还把他学习成绩差,不做家务事,不懂得体谅父母的坏毛病一一说出来,李勇觉得很难为情。
(1)李勇觉得很难为情,是自尊的表现吗?为什么? 答:是,这是自尊的表现。李勇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为情是知耻的表现,知耻就是自尊的重要表现,(2)你认为李勇可以怎样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答:李勇应该接受父母批评,严格要求,要遵守承诺,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
9、辨析题:为了维护自尊,人有时要放弃许多东西,甚至是人格。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人格,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做丧失人格或有损人格的事
10、如何对待他人的议论与批评?答: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那不是自尊,而是情绪冲动。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11、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答:(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2)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2、自信的表现?答:自信的表现就是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13、自信的含义?答: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14、材料题:一次课间休息时,吴林无意中听到有同学在背后议论他,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吴林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这样说他。他气坏了,冲过去就对那个同学挥了一拳,结果把同学的鼻子打出血。有人说:“吴林的行为是一种自尊的表现,对别人的错误评价就是不能留情,一定要立刻予以反击。”(1)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你认为吴林应该怎么做呢?答:不赞同,其实议论只能代表个 1
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吴林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自负自信自卑有什么区别?答: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16、辨析题:一个人的成功,唯一条件是拥有科学文化知识,自信的心理品质不是重要条件。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成功需要身体,思想,技能,心理,知识等条件,但自信是成功之基,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7、材料辨析题:小军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信,也只有成功的人才能拥有自信,也只有自信的人才会成功。那些有过失败的人与自信无缘。”小明却说:“自信人人都可以拥有,只要他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就是一个自信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两人的看法?谈谈你对自信的观点。答:(1)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肯定。(2)一个人只要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就可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3)成功的经历有助于增强自信,有失败经历的人通过努力,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一样能拥有自信。(4)小军看到成功的经历对树立自信的作用,这是正确的,但不如小明看问题全面。
18、为什么说自信就是成功之基?答: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19、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点?答: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
20、两点有什么必然结果吗?答: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21、自信者的那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答:(1)乐观,自信的人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轻松的告诉自己,我又找到了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2)好奇,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的大小。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于表扬与嘉奖,而是来自于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好奇作为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3)专注,自信的人拥有专注的心理品质,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也最有希望成功。
22、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答:(1)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意外的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和长处。(2)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同时,相信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就能不断增强实力,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3)做自信的中国人。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要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23、自立的含义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4、自立的表现 答:(1)学习自立(2)生活自立(3)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25、自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答:自立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
26、自立的必要性:答:(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是学校和家庭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的,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3)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自立。
27、依赖有什么害处?答:(1)依赖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2)依赖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3)依赖使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8、自主的含义:答: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9、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答: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的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30、自强的含义:答:自强是指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1、自强的表现:答:自强的表现在方方面面:(1)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2)自尊自爱,不卑不亢。(3)勇于开拓,积极进取。(4)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32、自强的重要性:答:(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2)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动力。(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33、自弃与自强的关系?答: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34、自弃的含义:答: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人。
35、自弃的后果:答: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
36、怎样培养自强的能力?答:(1)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认识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总之,自强要从少年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37、什么是挫折?答:人们说的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38、造成挫折的原因:答:(1)自然因素(2)学校因素(3)家庭因素(4)社会因素(5)人为因素(6)自身因素
39、面对挫折有哪三种不同的态度?答: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的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40、什么是玉汝于成?答: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1、辨析题: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42、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答:(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不会轻易地屈服于各种挫折,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不断前进。(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身心的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4)会自我疏导。如果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43、自我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答:(1)合理宣泄法(2)移情法(3)目标升华法(4)自我暗示(5)换位思考(6)冷静对待(7)请求帮助
44、意志坚强的人有什么表现?
答:(1)自觉性特点:目标明确,勇往直前。(2)果断性特点:判断正确,处事果断。(3)自制力的特点:调节情绪,胜不骄,败不馁。(4)坚韧性的特点:精神顽强,毅力坚强
45、坚强意志品质有什么作用?答: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1)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如果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坚强意志能促使人们不断的战胜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成就大业。
46、青少年应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答:(1)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2)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4)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7、辨析题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等我长大了,自然而然就自立了。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立意识的关键时期。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我们应从现在起,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自立。
48、辨析题: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与个人的意志关系不大。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常常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49、辨析题: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凡是遭受挫折,身处逆境的人,都能成才。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不是所有遇到挫折的人都一定能成才。只有那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畏困难和挫折,能够冷静的分析,对待挫折,振奋精神,认真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变挫折为成功的人,才能成才。
50、什么是规则?答: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60、什么是法律?答: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61、法律最具有哪三个显著的特征?答: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高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2、法律具有哪些作用?答: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该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63、什么是违法?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64、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或哪两大类?答: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他们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65、什么是刑法?答: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法的法律。
66、什么是犯罪?答: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7、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答: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适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68、刑法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答:我国刑法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69、分析题: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班游手好闲的“朋友”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后来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而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到社会偷窃财务,参与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为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对陈某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分析。答:陈某经常旷课,偷学校东西,打骂同学是违反校规的行为。偷窃财物,参与赌博是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2)陈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答:(1)陈某由好变坏,最后犯罪,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有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2)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践行道德,做一个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70、辨析题:有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法律无关。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
人,只要作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青少年要坚决幈弃这种错误的观点。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71、辨析题:有同学认为,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种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