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小康家园》教案
第五课
小康家园
主备人:陈冰峰
教材分析:本框包括两个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数字的对照了解小康。第一部分《小康的来历》先以“康博士”的叙述说明了“小康”的来源和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我们赋予“小康”的现代意义。第二部分《小康标准》先以辩论的方式提出人们对于小康的不同看不,让学生加辨析,然后以表格《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引导学生看到我国二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并认识到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理解小康的含义;通过了解我国小康基本标准及达标情况,正确认识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等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描绘心中的小康社会、“比一比”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基本标准及达标情况,从而得出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结论,再通过“畅想未来”的方式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本框的教学流程主要是情景导入——引导探究——自主发现——总结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培养学生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今天的新中国是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小康之路,因而要学会感恩于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
3.感受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文化、道德、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文化、有知识、高素质的建设者。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必须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理解全面小康的具体要求,从而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立志报效祖国,成为小康社会的合格的建设者。
2.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规定: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学情分析:本框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前一节的感性认识转向这一节的理性认识。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完成这个转向,一是小康一词的历史演变,着眼点在于理解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小康。二是小康的量化标准,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使学生明白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三是对中学生来说“小康”一词比较抽象,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吃饱穿暖、丰衣足食就是小康。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小康的标准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而且还包括文化、道德、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仅以其中某一方面来衡量小康都是不全面的。教学重点:小康标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达标情况表格内的数字来正确认识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重、难点突破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描绘心中的小康社会,使学生明白小康标准不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文化、道德、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比一比看谁眼明嘴快”比赛,激励学生在竞赛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探寻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结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教学方法:
1.情景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营造与本框内容相吻合且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活动教学法。通过活动排斥了生硬的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全面地解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制小红旗、查阅有关小康社会方面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本框内容、查阅并搜集一些有关小康社会的资料 教学过程: 小游戏:《手指的力量》,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能战胜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取得成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上课前先将学生分成两队“超级女生队”和“快乐男生队”分别选出自己的队长并分配职责,采用竞争的方式进行“夺红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景导入: 教师:分别展示手机、MP4、数码相机。问:这是什么?我们的祖先可曾想到会有这些东西?你们的爷爷那辈人用过没有?父母这一辈人呢?你们呢?有人曾开玩笑说:“马克思没坐过飞机,列宁没看过电视,毛泽东没用过手机。”老师在这里没有贬低伟人们的意思,是想说明这些在过去人们想都没想过的东西现在却越来越多地走入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请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略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那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呢?有没有具体的数字来衡量人们生活水平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家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让我们一起来打开知识之窗,共同走进“数字小康”。
二、数字小康(板书)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本框知识,然后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小康的来历(板书)1.历史渊源(板书)教师:请两队队长分别组织本队成员分成小组讨论完成“合作探究”的问题,然后进行抢答。学生:略
教师归纳:从先秦至近代,尽管小康社会在思想家的笔下被描绘得极为诱人,但这种理想的小康社会从未实现过,只能作为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盛行千年而不衰。那么现代意义的小康社会又是如何提出的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2.现代意义(板书)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外,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过大了就不容易实现。同样的道理,象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让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只能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同学们想一想: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之家”的出发点是什么?
学生:是人口多、底子薄、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
教师:对,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国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要从这个实际出发。邓小平不仅提出要建设“小康之家”,而且还对“小康”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什么是“小康”?)学生:略
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康的含义:请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进一步指明,这里所说的小康不是少数人所享有的小康,而是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从此,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具体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发的共同努力,已经在神州大地崭露新颜。
教师:那么现在我们达到小康水平没有? 学生:略
教师:达没达到小康不是我们说了算,要有一个具体标准来衡量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小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二)、小康标准(板书)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用它来判定生活水平的发展阶段,下面请同学们帮张老师算一算,看看张老师家的生活水平处在什么阶段? 小活动:《算一算》
某老师一家三口人,月收入为6000元,每月家庭总消费支出是5000元,其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2300元,请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判定标准算一算某老师家的生活水平处在什么阶段? 学生:46%,介于50%—40%之间,属于小康阶段。
教师:谢谢同学们,但仅凭恩格尔系数一项就能判定某老师家的生活水平已经进入小康了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还应从哪些方面来判断呢?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活动:你我来描绘: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一段话、一首诗、一幅简笔画来进行描绘)
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回答:你认为同学们谁描绘的”小康社会“最准确?为什么? 学生:略
展示多媒体,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社会福利、生态环境等方面来了解小康社会,使学生明白仅仅从经济方面来判定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帮张老师算了算我家的恩格尔系数,使我从具体的数字上知道了我家的经济生活水平处在小康阶段,可见,经济方面的小康标准是可以用数字来判定的,那么其他方面的标准呢,也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吗? 学生:略
学生活动:比一比:看看谁最“眼明嘴快”,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讨论教材58页《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表,看看哪位同学从表格中发现或解决的问题最多?(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既可以使自己获奖,也可以给本队增加红旗,两队队长分别负责统计本组成员所发现或解决的问题数)
教师归纳: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到20世纪末,对照“中国小康基本标准”16条,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3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
教师:2000年与1980年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从比较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到我国20年来的飞速发展及所取得的建设成果。)我们会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进一步设问:为什么从先秦到近代小康只能是千年梦想,而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它却能成为现实呢? 学生:略
教师: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因此,我们应该感恩于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
教师:为什么在这里要用总体,而不用全面呢? 学生:略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16项小康指标我们只完成了基本的13项,且其中的指标大多是经济方面的,而且有的指标虽然达到也只是刚刚达到或超过的不多,这反映了我国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只能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所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要从小培养责任意识,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学生活动:畅想未来:请你畅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人们将过上什么样的美好生活? 学生:略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能为国家小康社会的建设做些什么? 学生:略
作业布置:实践与探究: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感受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培养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七(2)班准备开展一次主题手抄报活动,现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完成手抄报的内容:
1、请在“主题栏”内填写手抄报的主题;
2、请在“展示成就”栏目列举两例家乡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3、请在“分析原因”栏目阐述我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原因;
4、请在“展望未来”栏目畅谈新时代的青少年应怎样为家乡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努力。教师:同学们,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中国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迈进。让我们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好!播放歌曲《越来越好》结束
板书设计:
小康的渊源(千年梦想)
二、小康的来历
现代意义(什么是小康)
数
字
小
康
小康标准——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变成现实)
第二篇: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小康家园知识要点归纳
第五课小康家园。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中国小康社会住房标准内容:
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吗?”。今天,这一问候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你发了吗?、你在那儿高就?你中了吗?你搬了吗?等。问候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
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用恩格尔系数来判定生活水平的发展阶段。作用: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总消费支出×100%)的大小可以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低,系数越小则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具体为:60%以上为贫困,在50%-60%之间为温饱,在40%-50%之间为小康,在40%以下为富裕。
旅游、体育健身、读书、艺术欣赏、收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休闲方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1)它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2)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小康”的含义是:它是指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大,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水平。
(3)低水平的小康
①低水平的含义:是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低水平的小康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②低水平的原因:人口膨胀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解决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要求我国必须实现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4)不全面的小康
①不全面的含义: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
例: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薄弱,赌博斗殴、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俯拾皆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②不全面的原因:由于没有处理好物质、精神、生态建设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导致“富了口袋、贫了脑袋”、“饱了口袋、恶了生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小康社会的发展。
③解决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使之协调发展。
(5)不平衡的小康
①不平衡的含义: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不平衡的原因及表现:由于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
③解决措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惠农、重农政策等。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什
是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8.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再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9.“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
(1)①经济发展不平衡;②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③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有待解决;④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⑤民主法治有待加强。
(2)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坚强决心和信心。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来自哪些方面?
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有全国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创新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
(1)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实施了城乡统筹、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
(2)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3)科教:不断加大对“科研”“教育”的资金投入,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
(1)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发展教育与科技。
(7)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8)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或)青少年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全面发展。将来选择正确的成才道路和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这些都是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1)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等。(2)政治方面: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3)文化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生态环境方面: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倡导低碳生活等。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2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
(2)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4)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24.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什么必须要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十八大精神教学指导建议)。
(1)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社会理想,并将理想的实现与艰苦奋斗相结合。
(2)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树立和提高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自觉节约用电、用水,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正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1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2、理解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3、认识到虚荣与自尊之间的差距,理解虚荣和自尊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期自尊的特点。
2、学习难点:了解虚荣心的含义,理解虚荣心的危害。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什么是自尊?(了解即可)
2、自尊的表现?(理解并识记)
3、我们如何避免陷入虚荣心的误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快乐是怎样产生的?
(2)在你的个人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
2、阅读教材7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己有哪些缺点?
(2)能否参照这个方案将它们改造一下?
3、阅读教材8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什么心理?
(2)这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辨析题:
“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八、达标检测
1、小学时,每次考试同学得多少分向全班公开,大家习以为常;上了中学,大家很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考分,尤其考分低的同学更不愿意。这是因为()
A.到了中学,同学间学习竞争更加激烈 B.从小学到初中,同学性格发生了变化
C.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自尊心在增强 D.公开考试分数是毫无积极意义的行为
2、当我们的某些长处受到他人肯定时,会感到格外高兴;当做了好事受到集体和他人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这是因为()
A.我们获得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B.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总是肯定的 C.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肯定,得到满足 D.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2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尊重他人的概念。
2、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3、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感受尊重的快乐。
2、学习难点: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了解即可)
2、如何尊重他人?(理解并识记)
3、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9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在你的心目,这些“他人”是谁呢?
(2)你的存在对他人有什么意义?
2、阅读教材10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有这些经历吗?
(2)如果有,你能怪谁呢?
3、阅读教材11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有这些经历吗?
(2)请把你的这类经历写下了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从前,有个人到邻居家的菜园偷菜,恰好被菜园主任看见。菜园主任不但
没有制止,反而转身进了自己的家门,还把门关上。偷菜人说:“我被你看见了,现在没法做人了。”主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儿的菜为啥长得那么好,对吗?我那儿的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尝尝。”说着,他真的从篮子里抱出两捆菜,硬塞到偷菜人手里。后来,这个偷菜人成为众口称赞的好人。
(1)菜园主任为什么不制止邻居的偷菜行为,反而要送他菜?
(2)偷菜人为什么会成为众口称赞的好人
八、达标检测
1、某中学生长期不吃早餐,并用省下的钱割了双眼皮。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举是应提倡的 B.自己认为值得就做,让别人去说吧
C.这种过分追求外表美的做法是虚荣的表现 D.美丽的外表是获得自尊的必备条件
2、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 的人。()A.成功 B.惭愧 C.虚荣 D.知耻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3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明确人格尊严的含义。
2、理解宽容待人的必要性,做到尊重他人。
3、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中不断体验自尊与被人尊重所带来的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信有助于成功,树立自信的方法。
2、学习难点:维护人格,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理解并识记)
2、如何尊重他人?(理解并识记)
3、怎样做一个自尊的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12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晏子为什么坚持要从大门进城?
(2)理解晏子是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
2、阅读教材1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你认为司马懿“临辱不惊,御辱不怒”的行为是不知耻,还是有自尊?
(2)你是如何理解的?
3、阅读教材15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你犯过类似的错误吗?
(2)这名男生犯了错,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在唐朝玄武门之变中,魏征是站在李建成一边的,参与了谋划刺杀李世民的活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感到魏征是个难得的人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重用了他,任命他为直谏大臣。由于李世民求贤若渴,且不计前嫌,虚心接受批评,从而功成名就。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封建社会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
八、达标检测
1.“丑人俱乐部”有选丑比赛,冠军被授予“不美奖”。这个名字在意大利语里与“诺贝尔”发音相同,这个谐音给大奖增添了不少轻松幽默的情趣。在选丑比赛的背后,有许多动机,其中不应该赞同的是()
A.鼓励丑人勇敢地去生活,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B.丰富丑人的精神生活,倡导“丑人也精彩”,让丑人活得更有尊严
C.联合全世界丑人,攻击、嘲笑那些美人
D.抗议“以貌取人”的不公平现象,为丑人争取应有的权利
2.在全班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每当我们说起那些成功的经历,往往会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扬,于是充满了成就感;相反,如果提及那些失败的经历,常常会受到别人的取笑,充满了耻辱感。”最后,在“应该多说、多提哪一类经历”的问题上,大家议论纷纷。对以下议论应该赞同的是()A.成就感“养人”,耻辱感“伤人”──多说成功史,少说失败史 B.成就感“立人”,耻辱感“激人”──要说成功史,也说失败史
C.成就感“使人骄傲”,耻辱感“促人进取”──少说成功史,多说失败史 D.不管成就感、耻辱感,都是过眼烟云──不说成功史,也不说失败史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2.1 “我能行!”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行”在思想上、行为上的表现。
2、什么是自负和自卑?
3、学会如何区分自信、自负、自卑。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理解自信的含义。
2、学习难点: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信的含义?(了解即可)
2、自信的表现?(理解并识记)
3、我们走出自信的误区?(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18--19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罗丹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2)把你的“我能行”填在空格内?
2、阅读教材19--20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说说你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2)谈谈材料中几个自信者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3、阅读教材21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青蛙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2)你怎样看待青蛙的行为?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杨杰是一名七年级学生。他胆子很小,老师提问时,从不举手。虽然老师
提出的许多问题他都会回答,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唯恐回答错了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他现在很苦恼。
假如你是杨杰的朋友,你会建议他从哪几方面矫正自己?
八、达标检测
1.节日来临,老师让几个学生负责布置节庆会场,并问:“行吗?”学生响亮地回答:“行,我们能行!”这是一种 的表现。()
A.自负 B.自卑 C.缺乏自尊 D.自信
2.班会上,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夸夸自己,写出自己身上的10个优点。10分钟过去
了,小明一条也写不出来。他说:“我没有优点。”对小明的最好的建议是()A.要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B.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C.做人就应该高傲一点 D.要善于认识自己的优势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2.2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自负、自卑的危害。
2、理解自信的意义。
3、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走出自信的误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负、自卑的危害。
2、学习难点:自信有助于成功。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负的危害有哪些?(了解即可)
2、自卑又哪些危害?(理解并识记)
3、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23--2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些想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认为自负者还有哪些心理活动?
2、阅读教材25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信对于他取得成功,起了什么作用?
(2)自卑的人会如何面对困难与失败?
3、阅读教材26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负与自卑的人会如何从事自己的工作?
(2)回忆一次难忘的成功经历,说说当时的心理状态?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
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美国作家普拉格曼二战中受伤陷入绝境,他说“虽然我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我还在流着血,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希望。我有成功的预感。”最后他们获救。后来普拉格曼回忆说“这次的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使自己有了不可征服的信心----坚忍不拔,绝不失望。”
(1)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普拉格曼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
(2)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八、达标检测
1.生活中有许多同学缺乏自信,主要原因是()
A.不相信自身的潜力,从而产生自卑 B.经常受到打击,从而失去自尊 C.自负,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 D.自傲,自以为总比别人高明
2.小红觉得自己长得胖,学习成绩又不好,总是沉默寡言,她很想和同学交流,又怕同学瞧不起自己。小红的这种心理是 的表现。()A.自信 B.自尊 C.自傲 D.自卑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题: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三课时:唱响自信之歌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树立在准确认识自我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2、在分析自己优缺点的过程中,培养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
3、能做到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信有助于成功,树立自信的方法。
2、学习难点: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了解即可)
2、怎样增强信心和实力?(理解并识记)
3、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2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个盲人为什么能用自己的琴声唱响自信之歌?
(2)我们又该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呢?
2、阅读教材28--29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对于他人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
(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增强信心和实力的?
3、阅读教材30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童第周是怎样表现中国人的自信的?
(2)在当今社会,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李小虎从农村转到城市某中学,由于地方口语很重,外语成绩很差,穿的也很土气,所以他变得胆子小了,上课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下课不敢跟同学说话,他怕同学发现自己一无所长,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就不发言,不和同学交往。
(1)你赞成李小虎的这种做法吗?
(2)如果你像李小虎一样面对同样的情况,你好怎么做?
八、达标检测
1.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
A.自负者追求的目标太真实,实现不了
B.自负者的过分谦卑妨碍自己能力的发挥
C.自负者依据的事实虚假,追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
D.自负者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人人羡慕的人
2.“在人生道路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这句话说明()
A.树立信心才能增强实力,最终取得成功 B.自信的人生不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 C.强壮的人缺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D.实力,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支柱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3.1 自己的事自己干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自立的含义。
2、了解自立的表现。
3、掌握自立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2、学习难点:自立的必要性。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立的含义是什么?(了解即可)
2、自立的表现有哪些?(理解并识记)
3、自立需要哪些能力?(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34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萌萌的东西却让大人拿。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
(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请你说一说。
2、阅读教材3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关于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费用的问题你同意观点一还是观点二?
(2)说一说自己同意的理由?
3、阅读教材38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还有哪些重要能力需要补充?
(2)根据你的理解,将上述能力按重要程度排序?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文汇报》报道,在申请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申请工作,却让很多家长给代办了。峰会的组织者说:“中国中学生,特别是学生领袖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自立能力。”(1)什么是自立?自立意味着什么?
(2)中学生应如何增强自己的自立能力?
八、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自立表现的是()
A.不需要别人的督促,自觉学习B.自己清理房间,协助妈妈做家务 C.遇到难题马上问同学 D.管好自己的零用钱,正常消费
2.下列事例不属于依赖的是()
A. 13岁的纤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B.娟子每天早上都由父母叫她起床上学,否则就会迟到 C.蒙蒙遇到事情不能自己拿主意,人云亦云 D.小明遇到难题先独立思考再请教老师或同学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3.2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并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培养自立能力要多实践、多锻炼。
2、学习难点:自立与依赖、管束与自立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依赖心理的危害?(了解即可)
2、如何培养自立的能力?(理解并识记)
3、自立与帮助、依赖的关系?(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41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2)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
2、阅读教材41--42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约束,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
(2)假如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3、阅读教材43--44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在以上情景中,你能看出这名中学生犯了哪些错误?缺少什么能力?
(2)培养自立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李强强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上中学后很想自立,可做了几天就觉得很累,这时父母也说:“好了,强强等你长大了,自然就能自立了,现在有父母照顾你,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李强强心想也对,这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学习。
(1)李强强的想法对吗?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和李强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当我们有了自立的意识后,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八、达标检测
1.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要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只有()
A.告别师长,走向自我 B.挣脱家庭牢笼,独自闯天下 C.明确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D.相互帮助,相互依靠
2.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反复练习。这告诉我们()
A.要培养自立能力,就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B.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做到自主 C.告别依赖,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D.梨子的味道很好吃,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4.1 人生自强少年始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自强的含义。
2、了解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3、明白自强应从少年开始。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强的含义。
2、学习难点:自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自强的含义?(了解即可)
2、自强的表现?(理解并识记)
3、自强和成功的关系?(理解)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47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小涛每天都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却在各方面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2、阅读教材48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自己、同学和家人有哪些自强的表现?
(2)选择最重要的一条填写在下表中。
3、阅读教材50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郎平小时候是一个弱小稚气的女孩,长大后却成为闻名世界的优秀运动员,这同她自觉树立目标是分不开的。“赶上同班同学—争取世界冠军—保持世界冠军”,是郎平不同阶段确定的不同目标。正是她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新一代国家女排的姑娘们,终于使他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世界冠军。(1)什么是自强?这种精神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如果郎平没有这种自强的精神,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吗?这种精神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
八、达标检测
1. 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没有它就不会有自立的人生。()
A.自强 B.自尊 C.自赏 D.自弃
2.小辉农校毕业时决心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农村。他选择了种植果树,利用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大王”。上述材料表明,一个人要自强,首先需要()
A.树立坚定的理想 B.摆脱家庭,自己干一番事业 C.到农村等艰苦的地方创业 D.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课题: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第二课时:少年能自强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有理想的重要性。
2、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3、初步形成自强的生活态度,立志做一个自强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想的重要性。
2、学习难点:如何扬长避短,走向自强。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预习部分
1、树立坚定的理想和走向自强的关系如何?(了解即可)
2、怎样理解战胜自我?你有过战胜自我的经历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理解并识记第一问)
3、如何做一个自强的人?(理解并识记)
五、课堂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51页的情景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小辉成为“苹果大王”,理想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52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小梅在学习上的困难比正常人大,她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并事业有成?
3、阅读教材53页的表格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如果牛顿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学习上仍不努力,结果会怎样?
(2)对于自己的弱点,你是怎么对待的?
六、课堂交流展示部分
1、分组分别展示预习部分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以后,教师点拨、穿插、补充。同时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第二部分展示内容是课堂研讨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材料:
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年青时一心想成为一名画家。他潜心钻研,刻苦练习,每天都认真地临摹和写生,克就是进步缓慢,无所成就。30岁时,苦闷
中的他来到意大利旅游。在观看了许多前辈绘画大师们的作品之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缺乏美术灵感,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于是,回国以后他转而学习写作,很快就做出不凡的成绩,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歌德的成功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八、达标检测
1.作家斯培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开始,因为身
高近两米,他爱上了篮球运动,但球技一般;后来又改行当了画家,但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他给报刊绘画时,偶尔写点儿短文,终于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由此可见()
A.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
B.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C.自强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据此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D.一个人只要能够及时改变目标,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
①认识自己的长处 ②认识自己的天赋 ③认识自己的兴趣 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1人生难免有挫折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知道挫折产生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要知道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态度,并且认识到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3、能列举出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能正确的面对挫折。
二、学习重难点 1 学习重点:(1)挫折产生的原因
(2)人生难免有挫折 学习难点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并力所能及完成同步训练的部分试题。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你了解邓亚萍的故事吗?她的成长历程中遇到了那些挫折?你从她的身上学习到那些精神?对你有哪些启发?
2、遇到挫折你会有哪些感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从课本上查找出来即可)
3.自己总结一下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课本上查找出来即可)
4、面对挫折大致有哪三种态度?不同的态度会有哪些不同的结果?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人人都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会实现吗?为什么?
2、列举出自己成长经历过的三次最大的挫折,并谈谈当时是怎么面对的。
3、讨论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并说说哪一种是正确的态度?
4、总结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怎么办。
六、课堂展示部分:
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62页情景材料回答: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类似的挫折吗?你是
怎样面对的?
3、阅读教材63页的情景材料,回答问题:是什么力量是这个登山者战胜风暴,活了下来?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2 挫折面前也从容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知道挫折对人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
2、明确的找到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3、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后,能主动、积极地迎战各种挫折。
4、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战胜挫折的方法
(2)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如何积极主动、积极的战胜挫折?。
2、学习难点:面对挫折自我疏导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课本,谈谈挫折的消极影响。
2、阅读课本,谈谈挫折的积极作用。
3、列举出自己战胜挫折的三种方法。
4、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5、阅读教材,完成课本65页和68页情景材料后的小问题,直接把答案写在课本上即可。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讨论生活中各自有哪些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更有效。
2、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如何应对错挫折?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说说各自的战胜挫折的好办法,看谁说的多、说得好。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讲故事 每组讲一个有关战胜挫折的小故事。
八、检测达标
同步训练上的相关试题。(略)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6.1 让我们选择坚强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说出意志坚强的表现。
2、能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人们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3、能理解坚强意志的作用,并在实际生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意志坚
强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意志坚强的表现
(2)坚强意志的作用
2、学习难点: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72页情景材料,回答题后的小问题,把答案写在书上即可。
2、阅读教材73页的正文部分,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列出意志坚强的表现。
3、简要说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4、阅读教材75-77页,理解并记忆坚强意志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1)
(2)
(3)
(4)
事实证明: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2、坚强意志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2、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诱惑,如游戏机、网络、不健康书籍等,我们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如贪玩、学习不努力、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等,大家交流一下,怎样才能拒绝不良诱惑,改变不好的习惯呐?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76-77的名人名言,品味其中的含义。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6.2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列举出自己经历中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如何磨砺意志。
3、通过学习,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如何磨练意志、学会坚强
(2)如何管理自己。
2、学习难点:如何能做到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列举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2、列举自己的懦弱的表现。
3、阅读教材80页的情景材料,说说齐白石为什么能够“化石成泥”?
4、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怎样克服“睡懒觉、贪玩、爱上网打游戏”等不良习惯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你是怎样理解的?
3、杨利伟怎么会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即可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2、分组展示: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人人过关)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1 走进法律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1)
(2)
(3)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1)
(2)
(3)
五、合作研讨部分: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2 法不可违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
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1-93页情景材料,填写P93的表格。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和附加刑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7.3 防患于未然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8.1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2、明确法律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3、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并学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2)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明确家庭的责任和未成年人的权利。
2、学习难点:四种保护的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凡未年满 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 和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4、学校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5、社会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6、司法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家长成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以哪部 法律为依据?
2、家长对我们的抚养、教育、呵护,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
3、学校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
4、列举出社会上还存在那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三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5、列举司法保护的具体规定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例子,并说明其原因。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107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8.2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以及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学会善于用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知道什么事诉讼,并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
4、学会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如何运用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如何运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习难点:怎样增强法律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应具有的智慧。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生活中可以有哪些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我们怎样运用这些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什么是诉讼?诉讼通常有那几种类型?
3、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同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以及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阅读教材110页的情景材料,你觉得小苗应该怎么办?
3、阅读教材112页的情景材料,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辩论。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3、当你放学回家时,看到一个陌生人正在家里盗窃,你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在这种突发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小方和小明放学回家途中路过一家电子游戏厅,小方眼睁睁的看到小明被游戏厅
老板拉进去玩游戏。你认为小方应该怎办办?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政治
1.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具有那些特征?)P53~54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通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显著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P54~55
①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②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③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其制定与实施的时间?P55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时间1991年9月4日,实施时间1992年1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时间1999年6月28日,实施时间1999年11月1日。
意义: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第(2)课 处处保护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法律中也提出了禁止性的要求: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
2.学校保护的重要性(作用)、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P61
学校保护在整个保护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3.什么是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2
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除外)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4.什么是司法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P62
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是: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抚养权等。
第(3)课 自我保护
1.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P68
①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技能。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③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里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侵害。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在哪些?P68-70(注:书本上P68~69和P71~72的保护内容需了解)
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①防火②防水③防气④防盗
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主要有一下方面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要大声呼救,不要贸然行动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3.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P70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等。①诉讼途径既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这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②非诉讼途径主要是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③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的帮助④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第8单元 法不可违
第(1)课 勿以恶小而为之
1.什么是违法行为?P76(违法行为可分为那些?)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分一般违法和犯罪。
2.一般违法和犯罪P76-77
(1)什么是一般违法?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是一般违法行为。
特征:①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②没有触犯刑法③不用受刑法处罚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①违法情节严重②对社会危害很大③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有何共同点?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3.为什么说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P77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
4.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哪些?P78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P78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响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
(注: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差别主要在:次数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上
5.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P77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6.谈谈你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理解。答: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①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②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③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第(2)课 法律“雷池”不可越
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P83
一方面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警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P83:因为犯罪而失去自由甚至被依法剥夺生存的权利都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2.我国刑罚的种类?P83
(1)主刑的种类、特点?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法,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特点: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2)附加刑的种类、特点?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特点:附加刑既是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运用
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做了那些明确规定? P84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有政府教养。
4.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怎样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84~85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与犯罪做斗争:①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重对付②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③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
第(3)课 对不良诱惑说“不”
1.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怎样认识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P92~93
黄,赌,毒以及邪教的诱惑。具体内容看P93的介绍
2.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做?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93~94
面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③专时专用法④联想后果法⑤请人监督法
第五篇:第五课小康家园
第五课小康家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目前达到的总体小康和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感受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懂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培养学生建设国家、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总体小康的含义及内容。
2、全面小康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本课共需两课时(“触摸小康”和“数字小康”用一课时;“还是很多人的梦想”用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回忆在第四课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衣: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家里一年到头很少添置新衣服。一件外套往往是春夏单穿,秋冬罩毛衣棉袄穿,可谓“充分利用资源”了。如今不仅是过年才买新衣服,平时只要有空逛街,都可以淘到几件喜欢的衣服。无论从样式品味到质量价钱都是以往不能比的。爷爷对我讲起以前的事情,就感慨不已:“刚上班那阵,吃都吃不饱,一件衣服冬天穿完夏天穿,只有过年时才能给你爸爸和姑姑做件新衣服。而如今,冬天出门也不怕冷,他们给我买了好几件棉衣,有薄的有厚的,出门随便穿!30年前是有钱买不到东西,30年后是东西多的没钱买啦!”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学生:购物:内容方式从单一到多样。
老师:我国人民的生活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习新课:
一、触摸小康(板书)
学生:食:从填饱肚子到吃出文化和健康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算一算、猜一猜:向父母了解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算算你家的食品消费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多少?然后对照第54页“知识窗”,看看你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学生:住:从几代一房到一代多房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学生:行: 越来越方便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
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
学生:休闲新时尚:消费从物质到精神
从前面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人的消费支出中精神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休闲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旅游、体育健身、美容美体、读书、艺术欣赏、收藏等。
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发生量的变化,更有质的飞跃,我们把这种较之以前很大变化的生活称之为小康生活。那么什么是小康?小康之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二、数字小康(板书)
1、小康的来历(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了解小康的来历。
老师:从先秦至近代,尽管小康社会在思想者的笔下被描绘的极为诱人,但都是一个抽象概念,没有具体的标准,当然也没有实现过。“小康社会”作为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来的。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上多次出现小康一词。
2、“三步走”发展战略(为补充内容)(板书)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部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将小康的内涵和标准具体化。“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小康大家说”: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学生回答略)
小康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数字来说话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
3、小康的标准(板书)
由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小康社会的内容丰富而具体。
“社会调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调查洛阳市在2000年是否达到小康水平?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到20世纪末,对照小康基本标准,16项中有13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还是很多人的梦想(板书)
20世纪末我国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康呢?
1、总体小康的含义:(板书)它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相当大,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水平。
(1)低水平的小康(板书)
对照“中国小康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也只是刚刚“达标”,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
“查一查、想一想”: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几位?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的人口国情及对策。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膨胀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是: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的增长。
总结:所谓低水平的小康,是指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2)不全面的小康(板书)
“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学生回答略)
对照“中国小康标准”可以看出,我们期望达到的小康生活应该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可是现在,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福利相对滞后,出现“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小康还很不全面。
总结:所谓不全面的小康,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
(3)不平衡的小康(板书)
“查一查、比一比”:
(1)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对比;
(2)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对比。
阅读课本第63页“小资料”。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小康的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
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
总结:所谓不平衡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
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对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大家是否满意?不仅我们不满意,全国人民都不满意。因此,党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板书)
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板书)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课堂总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20世纪末,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对全面小康的新要求。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自己的贡献。练习巩固: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