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楼市新政―9.29楼市第二轮调控政策解读(精)
楼市新政—9.29楼市第二轮调控政策解读
一、政策要点解读
1、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内容:
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对不认真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要点解读:
(1)限制三套房的住房贷款,全面打击了投资客,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其对后市的信心与投资预期。调节、引导住房需求,稳定房价预期。
(2)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这条将比较有力地堵住那些通过消费贷款买房的所谓“灰色通道”。但同时对居民的改善型需求也将会有影响。
(3)对不认真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严肃处理则是有力保障各商业银行对政策严格执行的力度。
2、首购房客户首付3成及以上,二套房首付款不低于5成,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内容:
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
要点解析:
(1以往新政均以打击投资客、投机客为主,保护刚性需求、首次置业客户,而此次新政对首购客户要求首付3成以上,降低了首购客户的整体购房成本,但是将带来较重的心理影响,观望情绪会更浓。
(2这是自楼市调控以来的第一条以刚需置业者为调控对象的政策。从表面上看,调高首套房首付比例对于投机投资者无任何影响,却给刚需置业者带来了巨大的购买压力,尤其是像深圳这类房价高的一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的提高将使得部分经济实力不强的刚性需求者被推迟进入商品市场,甚至被排除在商品房市场之外。因此,本次调控不仅意在进一步遏制投机需求,同时也在于抑制部分经济实力不强而过早置业的刚性需求,将投机需求与部分刚性需求挤出商品房市场。
3、首次明确推进房产税改革
内容:
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从2010年10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为家庭唯一住房,则减半征收契税;
对个人购买90平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征收契税。(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
要点解读:
(1)在对首次贷款购房的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的同时,大幅度地把个人购买唯一住房的契税减半,并对是购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税降低到1%,体现了适当收紧信贷政策,而保持积极财政政策不变,反映了调控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既对首次购房支付能力影响不大,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总的政策方向。
(2)新政公布之前,曾有部委人士表示,此次政策或将涉及房产税新政。但发现,此次并未明确房产税试点情况。房产税政策可能会由试点城市公布自己的具体政策,而不是由部委文件统一公布。房产税一旦开征,其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不小的房产税额度将会给地方税收以很大的补充,同时一旦开征房产税必将对地方依靠出让土地的财政模式给以彻底的改革。如果没有出现彻底的改革,则会引起民心动荡,带来更深层次、更复杂的社会问题。
4、部分城市在一定时间内限购房套数
内容:
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
要点解读:
(1)限购措施主要针对投资性需求,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缓解市场的“恐慌性心理”。
(2)由于限购政策并未触及对购房者已有住房数目的清算,因此,限购令不涉及已保有住房。
(3)从“一定时间内”这个关键词来看,可以理解为临时性、暂时性的,而各地出台限购的细则也明确了这一点。
5、囤地捂盘等有违法违规记录的房企将停发股票债券及贷款
内容: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对有上述违法违规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暂停其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各商业银行停止对其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和贷款展期。
要点解读:
(1)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地源头供给,另一方面通过严防“捂地囤地”,挤出存量土地,从而增加土地供应,但其真正目的都是增加市场上住房的供应量,从而抑制房价的上涨。
(2)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违法违规的事情,非常重要,这并不仅仅关系着某一个问题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而且还会在社会上起到一种示范效应,引发连锁反应。因此,虽然政策出台,但如何处理具体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总体上来说
新政更强调新“国十条”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深化落实“国十条”的政策意图明显,一是要求地方立即制定实施细则,并严格实行问责制;二是要求差别化的信贷购房政策全面实施,取消了各地政策执行的弹性空间,政策效果将更加显现;三是要求加大对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供应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
量,加大保障性住房落实政策力度;四是在政府责任和市场秩序监管方面再次重申,将有效控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
第二轮新政调控更严厉、更精准
4月“新政”首套首付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不得低于20%,面积90平方米以上不得低于30%,9月政策要求不分户型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再者,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方面,4月“新政”内容部分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执行,9月政策要求全国范围都要执行;另外,对不认真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因此,相对于“国十条”,调控更严厉、更精准。
本次调控未考虑长远调控战略
本次调控涉及到投资客、自住客、开发商,调控手段使用的是短期效应明显的信贷政策,仍然未能从从长远角度来考虑调控战略,楼市或将重新进入观望期,房价能否回落,是否仍会进入恶性循环期,仍要看具体执行力度。
各地政策动态
北京:出台地方楼市新政 同一家庭限新购一套房
深圳:楼市调控细则出炉 暂停三套房贷款,并出台了房产限购令
浙江:出台楼市调控18条细则 银行自定三套房贷
上海:公租房启动区县运作 市级层完善配套政策
广州:出台楼市调控细则 房价上涨或出限购措施
海南:三套房贷全面遭禁 个贷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二、第二轮楼市调控政策对市场的后续影响
将一定程度上抑制刚性需求及改善性需求,减少住房投资与投机行为,使购房者更趋理性。一定程度上减轻刚性需求家庭购房成本,继续支持居民首套房购买,但由于观望情绪渐浓,需求将难以增加。中短期内市场供给量将会增加。中长期,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有望较大幅度增加。因此,从供给和需求来看,新政策出台后,供需紧张的矛盾将会大大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将会极大地减轻,房价调整将不可避免。但是,最终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还要取决于政策的落实力度,如果此次调控政策仍然不能达到维稳目标,新一轮调控政策,如房地产税等将会不期而至。关于对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的加息问题,这取决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通货膨胀情况。
此次调控旨在从源头上对土地进行控制,严禁开发商通过囤地炒地,变相推进房价上涨因素。实际上是继续落实、细化“国十条”。按国土部5月公布的闲置土地名单,因企业原因造成闲置的地块占到四成,如果该规定得以严格执行,无疑将对防止土地闲置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这一次的土地政策有亮点,但还是要看政府的执行力。
新政着力点在加大未来保障房用地供应,同时通过严格出让管理来加快开发商拿地到开发的节奏,以缓解供需失衡的矛盾。商品房一家独大时代即将终结,中国地产或将进入双轨时代。”而保障性住房的增加能弥补市场供应量的减少,减轻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
限购措施这个临时性的暂时性的措施,当然在一定时限内,肯定对市场有影响,因为它是通过这种可以说是比较强制的行政手段来限制购房套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投资性需求是一个很有利的抑制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不可能长期持续的实施这个政策。短期内有效,长期来说未必是一个好的政策工具。
十一前出新政,显然是紧急应对十一期间可能反弹的楼市。这次调控并不是超出国十条,但政策的空间还很大。进一步提高杠杆率,继续去投资化将仍是下一步调控的主旋律。
看似严厉的调控后续政策中,只有提高首付比例具有实质的杀伤力,因为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刚性需求买不起房。如今,抑制房价短期内最直接的调控手段只有调整供需,抑制成交量。
第二篇:楼市调控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后楼市调控政策
2008.9.15、10月8日和10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宣布下调金融准利率作相应调整,房地产业终于迎来久违的降息周期。
2011年美债危机前楼市调控政策
2011.01.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
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各档次存贷款基则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
2011.01.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
2008.10.22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今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央行同时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日 财政部宣布暂免征收购房印花税,并将契税下调至1%。
2008.11.5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10条具体措施。其中,两条政策对房地产业形成重要影响,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
2008.11.26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27日,A股地产板块集体暴涨。
2008.12.17 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政策规定,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对业内最关心的二套房贷松绑问题,新政未做松动。
2008.12.22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等政策。
2011.01.2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2011.02.09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1.04.06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1.04 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2011.07.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规定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第三篇:安徽芜湖楼市调控政策松动
安徽芜湖楼市调控政策松动
安徽芜湖市政府网站9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从购房优惠条件等方面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该意见表示,在芜湖市区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可获契税补助、购房补贴等多项优惠。
《意见》提出,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芜湖市区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办理产权登记时,财政部门给予所纳契税100%的补助。对购买新建自住商品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70平方米以上的,财政部门再给予5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对购买新建自住商品住房70平方米及以下的,财政部门再给予15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此外,在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具有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资格的购房人在芜湖市区购买新建自住商品住房,除给予契税100%的补助外,财政部门再按所购房屋面积给予一定补贴,补贴标准分为100元/平方米、200元/平方米和300元/平方米三个档次。外地人员在芜湖市区购买商品房,人均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的,可准予房主及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户口迁入;外地人员在芜湖市区购买45平方米及以上的新建商品住房,可以办理本人、配偶、未婚子女户口迁入。
而在芜湖市2011年5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上述优惠条件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比如,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可获得契税100%补助;购房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具有本市市区居民户口且满1年的,购买7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可获购房面积1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和所纳契税100%补助。此外,该意见执行的终止时间是2012年6月30日,实际上被提前终止执行。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芜湖市出台措施更多地是出于对房地产成交和地方经济的考虑,预计未来还会有一些中小城市出台类似政策,引导和刺激需求将是这些政策扶持的重点。从中长期看,信贷政策的调整将是房地产微调预调措施首先要突破的环节,首套房贷利率基准化、简化首套房购房者的贷款审批时间将在更多的城市推广。但对于投资投机需求,政府依然会采取严控打压的态度,对房价的控制仍是调控的首要目标。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认为,目前不同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出现较明显的分化,这种分化要求调控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采取有别、微调的方式。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围绕促进首套购房、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
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四篇:年底楼市翘尾 调控政策何去何从
年底楼市翘尾 调控政策何去何从...2012年接近收尾,全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近日在深圳一些售楼现场,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不但看房的人多,而且开发商脾气再次“牛”起来,降价促销活动基本绝迹,个别楼盘的售楼人员甚至表示:“不认筹不能看房,反正买房的人多的是。”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复苏令许多人始料未及。
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一手住宅平均价格为8791元/平方米,环比10月上涨0.26%,自今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6个月环比上涨,涨幅进一步扩大。本轮调控实行以来,对遏制全国房价上涨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期间楼市一度陷入“拐点论”。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的是,楼市在拐弯后又继续朝着原来的方向前进。坊间有人认为,调控再次面临失败可能。未来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年底全国楼市呈现明显翘尾势头,无疑给房地产调控增加了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本轮调控政策核心内容的限购政策很难被取消。记者采访的一些房地产分析师一致认为,限购政策对遏制房价暴涨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地把大部分投机炒房者挤出了市场,一旦取消,可能引发房价报复性反弹。正因为如此,限购政策一直是楼市调控的一道“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政府试图越过这条“红线”。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佛山、成都、上海、象山、珠海、重庆等地均以不同方式松绑限购令。但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最终均被叫停。去年12月31日,大约有11个城市(福州、厦门、海口、济南、青岛、石家庄、长春、贵阳、南宁、合肥、苏州)的住房限购措施到期,后来均默认继续执行。日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出席某论坛时公开表示,限购政策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一段时 间内也不会有变化。可见,即使今年年底一批城市限购政策到期,限购令也不会取消。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如果今年年底有城市取消限购,其他城市可能效仿。按照住建部最新的表态,限购措施短期之内不会退出,2013年楼市依然是“承继式”调控。
当然,限购“红线”不能踩,不意味着一些地方政府的“微调”会消失。11月初,镇江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今年以来,各地的“微调”政策接二连三,有的实施人才安居政策增加房票,有的扩大公积金贷款优惠幅度,有的重启购房入户政策等等,一般来说,未触及“底线”的都被默许。
限购令目前不太可能退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替代政策尚未出台。从目前的舆论分析,最有可能接替限购政策的就是房产税。日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下一步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将包括对房地产交易环节征收的有关税种进行简并,并研究逐步在全国推开房产税等。谢旭人的言论被业内人士视为房产税将会在全国范围推广的信号。世联地产华南区首席分析师曹取认为,未来抑制投机炒房仍将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限购政策退出需待房产税等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目前最核心的问题,一是房产税的开征时间,二是未来以什么方式征收房产税。
第五篇:楼市调控政策副作用明显-任
楼市调控政策副作用明显
自2011年1月“新国八条”出台以来,到2013年楼市调控政策新国五条,新国六条的发布,这些以以限购、限价、限贷、征税的调控措施将有效打击投机投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楼市调控政策的“副作用”将逐渐浮现。
首先,限购政策在抑制需求、打压投机的同时,也影响供应方预期,不少开发商放缓投资步伐,导致一些城市住房有效供应不足。这显然不仅不利于市场供需关系改善,更无法从根本上平抑房价。其次,限价手段使开发商因无法获得合理利润而放缓供应节奏。在土地出让的“限地价、竞保障房面积”等措施中,对土地总价限制,会将保障房用地成本转移到商品房用地中,最终转嫁给商品房购房者。
更重要的是,由于无法从根本上调整供需,而只是暂时对需求进行抑制,因此,一旦行政调控手段效果被消解,市场就会再度陷入供需失衡困境中,房价非理性上涨局面又会反过来导致“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在这种循环中,市场预期被扰乱,调控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城镇化进程推进将刺激新一轮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稳定,又会影响到城镇化质量和宏观经济大局。
在这种背景下,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市场波动无疑是调控重要目标。事实上,房地产领域各项基础工作已在近几年得到有效推进。政府部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又给房地产调控提供更大空间。借助“新国五条”细则落地契机,在维持调控政策稳定性的同时,房地产调控手段应尽快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楼市调控市场化,需明确政府职责范围。现阶段,在继续保持保障房建设规模同时,需从住房保障范围确定、保障房分配和退出机制建设、保障房持有和交易等方面予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