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楼市促销政策汇总
十大楼盘促销方式
期待一:直接降价
促销手法:这一促销手段由于操作的透明度极高,对于开发商的真情表白,只要打折幅度达到心理价位,购房者都会欣然接受。去年本市楼盘的降价打折幅度从5%到40%不等,但真正能引发热销的楼盘,降价都在20%以上。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直接降价,除了有“你越降,我越不买”的隐忧,还可能会损害项目或企业品牌形象,所以不少开发商都是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比如,“每周推出特价房”、“老带新享优惠”、“员工内部价”、“验资排号”等。这就需要购房者看看经过优惠折扣后,要买的房子是否比周边同类型的房子真的便宜?折后的单价是否比同一个楼盘以前的实际价格下降了?如果真逮着好机会,还是很超值的 期待二:买房送大礼
促销手法: “礼”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开发商直接送礼金、送车、送车位、送保险,有的进行现场抽奖、有奖游戏,有的送装修、送电器、送管理费、送阳台等等。开发商抛出来的“礼”都与时俱进,目的只有一个,即试图通过这些“礼”,引诱购房者尽早下定购房决心。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要记住,开发商永远不会做亏本生意,送出一点“蝇头小利”,却很容易引诱购房者拿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开发商所赠送的礼品不尽相同,但购房者在被种种大礼的引诱而欲出手的时候,切莫本末倒置,甚至为了大礼而买房。所以,购房者买房前,一定要问自己一声,“所谓大礼,我真的需要么?”正如业内人士所说:“送出的礼看似很大很丰盛,最终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花钱的还是购房者。” 期待三:全款享优惠
促销手法:从去年12月份整体来看,本市80%的促销楼盘选择了一次性付清房款享打折或者是减价几百上千的优惠。据了解,在众多促销楼盘中优惠幅度大不相同。最高优惠20万元/套,但也有全款买房享9.9折或者减50元/平方米的小额优惠幅度的项目。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优惠幅度较高的楼盘,其均价也处于中上游水平。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从整体上来看,受调控政策影响的开发商,更倾向于一次性购房付清全款享打折减价优惠等促销方式。业内人士建议,全款买房者要在众多优惠中,综合评定并与周边优惠楼盘相比较,全方位了解后谨慎出手。期待四:存款抵现金
促销手法:目前,本市有部分楼盘推出“预存1万元抵2万元”或“存2万元开盘优惠1万元”的促销广告,以抵现金的形式回馈购房者。事实上看,这种优惠幅度相对是较小的。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据曾经参与过类似促销方式买房的曾先生介绍,当初他买的楼盘宣称交5000元可冲抵1万元的购房款,5000元当一万元用,但实际上,只是优惠5000元,优惠幅度并不大。“这更多的是开发商吸引客户眼球的噱头,难以让购房者相信开发商打折的诚意。”业内人士认为,一时的优惠折扣对日益理性的购房者已难以起到效用。对于开发商来说,与其搞这种促销噱头,更不如好好考虑如何提高楼盘的性价比和品质。期待五:一口价
促销手法:购房者普遍观望,资金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开发商为保存实力,迫不得已“明折暗降”,或采用“一口价”的形式卖房。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开发商通过这种促销方式吸引购房者出手后,迅速回笼资金,以达到充足的现金流才能让企业过好日子的目的。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为了“面子”,开发商虽然并未选择直接降价,但是为了不引发由于直接降价带来的退房潮等影响,使用“一口价”等“明折暗降”的促销方式,可以说还是比较聪明的选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所谓的“一口价”房多是低楼层、朝向不好或户型设计不好的房子,本来房子就值这个价,只是冠上了„一口价‟的漂亮帽子作促销而已。期待六:团购享折扣
促销手法:在本市,团购随处可见,已经成了一种消费者集体与商家讨价的方式,于是,有不少开发商打起了限时限量团购买房享优惠的主意。据记者了解,本市不少项目都是团购卖出去的,而且卖得特别快。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业内人士看来,团购对于购房者而言,能拿到更多的折扣优惠,况且其价格要比市面价格普遍低2%至5%左右,那么,团购房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在参加团购时,一定看清楼盘所推团购房源的位置及朝向。在楼市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购房者不要被开发商的促销手法所迷惑,也不要受“团友”的忽悠,要保持理性,按需买房。
期待七:减首付
促销手法:“两房首付18万元起”、“首付分期付”……在加息、提高首付的新政影响下,本市仍有多个楼盘为了促销,使出了“低首付购房”或“分期首付”的卖楼招式,降低置业门槛,刺激部分手头资金不足,却有住房需求的楼市刚性需求群体。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一些楼盘刚推出“低首付”或“分期首付”的促销时,不少首次置业的年轻购房者仿佛看到了买房希望,这让他们不需支付太多的首付款就可“轻松”置业。但业内人士说:“„首付‟和„分期首付‟带给购房者轻松置业买房喜悦的同时,也让购房者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未来还款压力更大。而开发商则可以通过此招在楼市调整期内达到了销售目的,缓解了资金压力。”
期待八:保价计划
促销手法:去年9月,位于上海新江湾城的雍景苑推出了一项独创性的“购房价格全面保护计划”,根据承诺,计划实施期内购买该楼盘的消费者,可以在区域平均房价下跌时获得开发商的差额补偿。如此高招,一经推出便震惊楼市。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据记者调查,这种方式在本市房地产市场还并没有出现,不过,这一计划真要实施起来还有诸如年度区域均价如何具体界定等问题。但根据上海的情况,由于开发商理论上“风险全担”,部分购房者果真怦然心动,开盘当天成交33套——这一数字足已让几个月没开锅的诸多开发商狂流口水了。并且以现在该楼盘的均价衡量,基本上与去年9月持平,由此证明此招颇有成效。期待九:先租后卖
促销手法:“先租后卖”是指“试住”一段时间不满意即可退房。去年,这一招数出现在部分城市的次新房市场,那些房子被套在手中的炒房者,为了挽回些许损失(尤其是避开当时出台的两年内转售需缴5.5%营业税)的无奈之举。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客户试住计划需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及签署《预购(试住)合同书》,之后正式试住物业,每月按照规定的租金交纳月租,试住期限为3年,在3年试住期间任一时间内,客户可将之前交纳的月租金抵作首期房款,在补齐首期房款后可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办理产权过户和银行安揭手续,进入供楼阶段,在三年试住期满,如客户不想购房,发展商可以退回定金,收回物业。期待十:以旧换新
促销手法:北京日前推出一项新业务,即与开发商合作,使上市房改房与商品房市场对接,市民可用房改房直接换购新建商品房,通过卖旧买新“合二为一”,让老百姓一步到位早圆住房梦!这样,欲改善住房条件的市民就不必为“先卖旧房暂无住处”或“先买新房暂拿不出首付款”而发愁了。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以一套20万元的房改房为例,假如卖房人在与置业公司有合作协议的开发商那里选了套首付30%,总房款为50万元的新房,这位卖房人不用再向开发商支付首付款15万元,可以直接办理银行按揭等买房手续。置业家园把房子卖掉后,付给开发商15万元,多余的5万元退给卖房人。
第二篇:楼市政策点评
调控战役
潜台词:13道令重构楼市
2006年5月17日,这个日子必将被正在经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人们长久地记忆着。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史称“国六条”。
消息即出,可谓四座皆惊。但是,缘于以往,尤其是去年调控的效果有限,各界在纷纷研判“国六条”政策影响时,不无置疑与观望。其时,“国”字当头的房地产调控早已在去年展开。新老“国八条”反复重申了稳定价格与整治秩序的原则,但整个2005年,除了上海等少数城市投资热情有所抑制外,多数城市房价愈涨愈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银行放贷热情一股脑儿持续高涨。
于是,在“国六条”出台后,记者在采访中频繁听到的声音是业界“谨慎乐观”和“效果有限”等说法。但确实不乏有识之士直接断言,住房保障与土地政策的调整将从根本上解决楼市矛盾,“国六条”也将因此成为调控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的发展证实了这位专家的判断。囊括了九部委的调控大军在短短6个月中陆续出台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甚至反腐等各环节,市场终于感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调控风暴正山雨欲来。
孙宏斌 顺驰旋涡
潜台词:开发商卖己求生
被王石称为“害群之马”的顺驰集团总裁孙宏斌,在2006年再度成为风云人物。
曾经在2004年全国住交会上信誓旦旦实现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孙宏斌,在2006年以12亿多的超低价将顺驰55%以上的股权拱手让给了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颇有“低三下四”之势。
根据路劲基建公告披露的转让细节,此次转让采取了繁杂的“多步期权行权”方式。步骤一:路劲基建以直接贷款的方式先贷给顺驰5.7亿元,以解燃眉之急。此后,顺驰资产被重新划分为顺驰A和顺驰B,分别包含顺驰系中项目优质、财务清晰的一部分资产,和顺驰系中项目股权财务繁杂的另一部分资产。步骤二:路劲基建在充分调查资产状况的情况下行使顺驰A55%股权的收购权。若收购过程顺利,同时顺驰B的调查结果允许,路劲基建推进步骤三,即收购顺驰B55%股权。此间,路劲基建可在调查推进过程中随时中止行权,顺驰却无此权利。
在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资本运作案例中,这显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繁杂案例,背景完全出于收购方路劲基建对顺驰资产状况的高度警觉,但是又积极看好内地楼市发展。“顺驰有的是土地资源,这在众多手握重金却无处拿地的企业和基金眼中,确实十分诱人。”顺驰案在中国楼市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孙宏斌高调拿地、大胆负债的做法至今仍在业界褒贬不一。
反腐风暴
潜台词:“伤筋动骨”、深入调控
2006年6月17日,素有“京城地主”之称的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开始配合有关部门协助调查。6月20日起,首创系上市公司股票纷纷停牌。但是,彼时的首创系人士和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对此“高度重视”。此后的刘晓光面临的是长达68天的配合调查,香港上市公司首创置业的停牌时间甚至长达70天。首创置业内部人士的说法也由“肯定没事”转为“很难说”。虽然此后刘晓光结束调查并重返岗位,但这一次**给北京地产界甚至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震动远没有消失。
“现在,政府官员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一定要警惕与开发商谈话时被录音。”一位北京房地产市场人士称。
虽然刘晓光事件始末至今没有完全披露,但众多报道细节串连起来已经可以大致描述因果。刘晓光被调查前1个月左右,首创置业以令市场“难以置信”的17.61亿元价格从土地公开市场拿到原“摩根中心”地块。值得注意的是,刘晓光复出后,首创置业低调退回摩根中心地块,此事阶段性告终。
曾经在当时预言反腐已经止于刘晓光的人们今天早已意识到了失言。几个月以来,和土地、楼市有关的腐败官员下马之说此起彼伏,如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湖南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等等,影响最大的还包括上海的社保案和国资委相关人员接受调查等。
“反腐”似乎已经将宏观调控推入继价格和结构之后的第三层境界。但是,嘉凯行销市场总监林戈等房地产专家也明确指出,反腐只能一时大快人心,但并不能解决全部楼市问题。
限外炒楼
潜台词:外资楼市投资转型
面对外资的难挡热情,2006年7月份,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发布了“171号文件”限制外资炒楼。然而,时近年底,外资机构投资者在短暂的蛰伏后,依旧没有收手或暂停的迹象。“限制外资炒楼,现在的情况更像是限制外来个人买房,特别是买多套房,但是对于海外基金这些机构投资者影响不大。”一位专家一言以蔽之。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167亿元,同比增长32.5%;而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利用外资金额上升到259亿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46.6%。
税赋来袭
潜台词:多管旗下、多元调控
对二手房交易强制征收20%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被业内外一致公认为最具杀伤力的调控武器之一。消息一经确定,一石激起了千重浪。8月1日大限来临之前,各地楼市纷纷上演避税大战。
除个税外,契税、营业税的加强征收也对市场形成不小的一击。“从今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按售房全额征收5%营业税。”在九部委“十五条意见”中,这句话的分量与新住房项目70%面积建小户型的说法,一并被市场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实质性动作之一。正式实行后,房产中介普遍表示,营业税的打击直接导致二手房交易大量减少,并且效果呈现出持续性。
业内人士指出,自2004年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以来,今年的调控力度更趋向多元化、全面性,抑制投机、投资需求,鼓励自住需求增长,已经使得原先的卖方市场趋向平衡。此时再加上税收砝码,巩固调控效果的作用显而易见。
暴利争论
潜台词:民众呼吁成本公开
房地产业到底有没有隐瞒利润?房地产业到底有没有所谓“天大”的暴利?房地产成本应不应该公开?随着宏观调控步步深入,这些争议已久的话题再度在今年爆棚,不少政府机构、开发商、专家和普通购房者,或主动或被动地席卷而入,形成一场旷日持久、至今没有完全定论的全民大论战。
“瞒利”的话题由财政部的一则公告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二号)》显示,部分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偷漏税问题,少数企业甚至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据了解,这39家房企的账面利润率为12.22%,而查出的实际利润率为26.79%,有的企业实际利润率甚至达57%,比上报的平均利润率高出近三倍。
融资浪潮
潜台词:非常时期、资金为王
2006年新跑去香港上市的开发商也不少,从浙江绿城(3900.HK)到盛高置地(0337.HK),大家似乎都希望快点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
即使已经上市,开发商也没闲着。一会是世茂房地产宣布计划通过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安排发行5亿美元票据,一会是绿城中国公布将与摩根大通及瑞银签订发行本金总额为4亿美元的7年期高级票据,还有合生创展(0754.HK)表示配股集资9.8亿港元等等。
“调控环境下,为了未来一阶段的运营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打开融资途径,无论是发债还是配股,为了补充流动资金,总归是能利用的手段都可以试起来。”市场人士表示。
“以后能够活下来的开发商只有三种:已经上市的、将要上市的、准备借壳上市的。”上海道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荣时更是这么认为。
限价回购
潜台词:市场呼唤公平透明
在2006年的楼市中,“限价回购”也许不是被普遍熟悉的事件,但是在中国楼市的风暴中心之一———北京和上海,这个事件人人皆知。
9月20日,北京国土资源网上悄悄挂出一个称为白家庄地块的出让信息,这一地块即是引发此后京城限价回购争议的源头。此后不久,有京城地产大腕潘石屹、任志强等和上海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大讨论通过京沪连线的方式在网上直播。
事情缘于挂牌文件中的限价回购条款,文件称:该地块建成后的5000平方米商业物业和8000平方米办公楼物业需要以1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由一级开发商北京恒世华融公司回购。而按照目前该位置的市场价格,商用物业的单价在40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按此执行,二级开发商的直接收益损失在2个亿。”北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人员称。
随着业界质疑增多,北京市相关部门出具了一份关于限价回购的解释性说明。大致为:白家庄地块属于“8·31大限”前拿到的土地,根据相关政策,没有及时开工的项目已经被政府收回后重新拍卖,而有关回购的说法在8·31前就已经由当时的一级开发商向其他企业有所承诺。“目前的问题是在8·31之后,以前的回购承诺是否仍然需要政府的保护。”上海资深房地产评论人蔡为民称。如果土地收回是旨在调整市场的强力政策,以维护土地招拍挂市场的透明度,这些原来存在于市场的承诺就应该由原开发商自行承担损失。“最可怕的是,如果一级开发商同时参与挂牌竞争,他们的优势将非常明显。”任志强等在当时的网上讨论中称。11月1日,就在结束挂牌的最后一天的最后几十分钟,一级开发商下属企业北京嘉铭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第四次刷新价格。耐人寻味的是,本应进入各家开发商竞价阶段的正常程序因其他开发商均未出现而取消,嘉铭房地产顺利摘牌。
集体退房
潜台词:疯狂后的代价
毫无疑问,房价下跌是退房风起的真实起因。
2006年9月底,上海市宝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允许66名大华集团“水岸蓝桥”楼盘的购房者解除购房合同,开发商则应退还房款。加上此前判结的20例,一共有86名“水岸蓝桥”的购房者要求退房成功。开发商面临着收回86套价格“缩水”的房屋、退还约1.2亿元购房款的巨大压力。
问题按揭
潜台词:金融风险加紧防控
“姚康达”的一夜成名,来源于2004年的一次审计事件,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该人士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141万元人民币,资金被用作购买128套住房。2006年,新的“姚康达”再次现身。知情人士介绍,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一季度,同样有通过炒作房产获利的人进入楼市,当时正值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顶峰时期,其便一举购下110套分布在市中心区域的高档房源。至于购房资金,除去平均不到8%的首付之外,这位买家居然在反复抵押之后从银行获得了6.5亿元的贷款支持。
当然,在楼市逐渐回复理性之后,这些曾经的“弄潮儿”追涨的最后结果便是黯然出局,由银行来处理这批所谓的不良资产。虽然,上述买家在贷款过程中通过高估房产价值的方式究竟骗贷套现了多少仍然是个未知数,但银行在接手处理资产时,不得不吞进近9000万元的坏账,这就是国家一直在强调重申的需要提防的金融风险。
两个“姚康达”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是东窗事发之后的公诸于众,后者只是市场人士的揭露。而在商业银行始终处于加大控制风险力度与完成业绩指标之间的“两难”情绪中,又有多少“姚康达”事件依然潜在水中?
2006年2月,上海银监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披露,至2005年12月末,上海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达15.48亿元,不良贷款率已达到0.58%,比3月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各家商业银行在年关将至的时候,再次选择了刹车
第三篇:楼市调控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后楼市调控政策
2008.9.15、10月8日和10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三次宣布下调金融准利率作相应调整,房地产业终于迎来久违的降息周期。
2011年美债危机前楼市调控政策
2011.01.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
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各档次存贷款基则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
2011.01.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
2008.10.22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今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央行同时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日 财政部宣布暂免征收购房印花税,并将契税下调至1%。
2008.11.5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10条具体措施。其中,两条政策对房地产业形成重要影响,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
2008.11.26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27日,A股地产板块集体暴涨。
2008.12.17 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政策规定,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对业内最关心的二套房贷松绑问题,新政未做松动。
2008.12.22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等政策。
2011.01.2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2011.02.09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1.04.06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1.04 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2011.07.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规定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第四篇:2012年前三季度楼市政策政策盘点
2012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政策盘点
2012 年三季度,房地产调控政策稳中趋紧。为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中央及相关部委密集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有望扩大。国土资源部发布公告称,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总量由17.26万公顷调整为15.93万公顷,减少7.7%,但与历年实际计划完成相比,仍远超历史最高水平。
展望四季度,房地产政策稳中趋紧,市场量价以平稳为主。具体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延续三季度的态势,由于抑制的刚性需求在二三季度已经得到释放,四季度市场量价也将以平稳为主,不会出现全面大幅的反弹。
1、稳增长背景下,中央及各部委多次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 1.1 中央及相关部委密集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 三季度,中央及相关部委密集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今年上半年地方微调调控政策较为频繁,楼市现反弹迹象,为巩固调控成果,防止房价反弹,近三个月来,中央及相关部委多次重申房地产调控不放松。7月初,温家宝常州调研,强调防止变相放松购房政策,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与此同时,住建部、国土部、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均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7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从中央到相关部委密集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表明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定决心。
1.2 多部委强化市场监管,巩固调控成果
中央及相关部委就房地产调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强化市场监管及问责,巩固调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结果1显示,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较好,调控成效不断显现,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抑制。但个别地区在房价、限购、供地方面存在问题。督查组要求出现问题的地区立即进行整改,并强调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变相放松调控。9月,国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强调严格各类土地使用标准,发改委《关于立即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继续指导督促限购城市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措施,确保限购措施实施效果。适时对执行调控政策不力、放松调控政策,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地区实行问责。
2、地方政策动态:部分城市重申调控措施
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近几个月来各地纷纷响应中央坚持调控不放松精神,密集表态坚持调控不动摇,或重申调控政策措施,或强化
政策措施执行及审核力度。如,7月27日上海市政府发布通知,强调进一步严格执1参见报告: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房地产督查解读:限购为督查重点,稳中趋紧仍为行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政策,9月6日上海房管局发布通知,组织开展住房限售政策等执行情况检查,并强调抓好各项楼市房价调控工作,保持市场平稳健康、行业有序发展。8月23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管理,9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发文加强限购审核。山东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会议上,夏耕副省长强调各地要坚持既有政策不放松,同时还提出全面实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武汉10月1日起将启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近日广州房管局透露限制中心城区个别异常高价的主旨项目预售规模和交易节奏。
3、房产税试点扩容可期
房产税改革试点再成焦点,试点范围有望扩大。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7月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均提到要稳步推进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媒体报道,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丛明9月20日在第五届中国企业税务管理创新大会上透露,下一步房产税将扩大试点范围,并逐步建立房地产税制度。房地产税具体深化时间可能在年底或明年初,房地产税最终会在全国实施。据媒体报道,8月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71名税务系统工作人员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房产税批量评估技术,为房产税扩容做准备。4、2012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调整,提高计划完成率
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下调,但仍远超历年实际供应最高水平。8月5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公告称,对2012年4月确定的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进行调整,计划供应总量由17.26万公顷调整为15.93万公顷,减少7.7%,但与历年实际计划完成相比,仍远超历史最高水平,为完成量最大年份的117.3%,能够满足全年住房用地有效需求。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由5万公顷调整为4.76万公顷,减少5%;商品住房用地由12.24万公顷调整为11.17万公顷,减少8.7%。
近年住宅用地计划完成率不高、上半年土地市场供求低迷为此次调整主要原因,不同省市的调整有明显差异。2010年、2011年完成率分别为62%和57%,今年上半年全国落实住宅用地4.72万公顷,完成率不到30%。对供应量做出调整,将有利于提高计划的有效性和完成率。从各省市情况来看,此次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调整,有18个地区计划量减少,其中辽宁和天津减少30%以上,下调幅度较大;河南、河北、四川、海南和甘肃减少幅度在10%-20%之间;青海、江苏、安徽、山东、云南、山西、内蒙古、江西、浙江、黑龙江和广西的减少幅度在10%以内。有5个地区的计划量增加,分别是湖南、新疆兵团、吉林、新疆和陕西,增加幅度均在2%以下。
5、展望:政策稳中趋紧,市场平稳为主
政策稳中趋紧。7月初,温家宝常州调研时强调防止变相放松购房政策,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随后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密集表态坚持调控不放松,近日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谈如何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时指出,各部门、各地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同时还指出继续指导督促限购城市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措施,确保限区实行问责。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广州对个别高价项目采取了限制预售规模和控制交易节奏的措施,可见未来一段时间政策为稳中趋紧。
四季度市场以平稳为主。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同比降幅逐月收窄,7-8月的当月销售面积止跌回升,累计降幅收窄幅度加快,与此同时,百城价格指数同比下降幅度较二季度有所缓和,环比由下降转为增长,但涨幅有限。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量价趋势平稳,虽成交有所回升,但在调控政策不放松,以及房价尚不具备全面反弹的条件下(9月23日住建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市场平稳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
第五篇:年底楼市翘尾 调控政策何去何从
年底楼市翘尾 调控政策何去何从...2012年接近收尾,全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近日在深圳一些售楼现场,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不但看房的人多,而且开发商脾气再次“牛”起来,降价促销活动基本绝迹,个别楼盘的售楼人员甚至表示:“不认筹不能看房,反正买房的人多的是。”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复苏令许多人始料未及。
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一手住宅平均价格为8791元/平方米,环比10月上涨0.26%,自今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6个月环比上涨,涨幅进一步扩大。本轮调控实行以来,对遏制全国房价上涨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期间楼市一度陷入“拐点论”。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的是,楼市在拐弯后又继续朝着原来的方向前进。坊间有人认为,调控再次面临失败可能。未来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年底全国楼市呈现明显翘尾势头,无疑给房地产调控增加了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本轮调控政策核心内容的限购政策很难被取消。记者采访的一些房地产分析师一致认为,限购政策对遏制房价暴涨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地把大部分投机炒房者挤出了市场,一旦取消,可能引发房价报复性反弹。正因为如此,限购政策一直是楼市调控的一道“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政府试图越过这条“红线”。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佛山、成都、上海、象山、珠海、重庆等地均以不同方式松绑限购令。但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最终均被叫停。去年12月31日,大约有11个城市(福州、厦门、海口、济南、青岛、石家庄、长春、贵阳、南宁、合肥、苏州)的住房限购措施到期,后来均默认继续执行。日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出席某论坛时公开表示,限购政策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一段时 间内也不会有变化。可见,即使今年年底一批城市限购政策到期,限购令也不会取消。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如果今年年底有城市取消限购,其他城市可能效仿。按照住建部最新的表态,限购措施短期之内不会退出,2013年楼市依然是“承继式”调控。
当然,限购“红线”不能踩,不意味着一些地方政府的“微调”会消失。11月初,镇江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今年以来,各地的“微调”政策接二连三,有的实施人才安居政策增加房票,有的扩大公积金贷款优惠幅度,有的重启购房入户政策等等,一般来说,未触及“底线”的都被默许。
限购令目前不太可能退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替代政策尚未出台。从目前的舆论分析,最有可能接替限购政策的就是房产税。日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下一步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将包括对房地产交易环节征收的有关税种进行简并,并研究逐步在全国推开房产税等。谢旭人的言论被业内人士视为房产税将会在全国范围推广的信号。世联地产华南区首席分析师曹取认为,未来抑制投机炒房仍将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限购政策退出需待房产税等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目前最核心的问题,一是房产税的开征时间,二是未来以什么方式征收房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