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买房必读,各地的楼市政策汇总
2017年买房必读,各地的楼市政策汇总!
—影响2017年的系列政策变动!— 从12月单月看,已经有接近10个城市及中央部门出台了新的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叠加930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26个城市,发布了60次以上的房地产相关约束性政策。整体看,这一轮房地产调控主要有三大特征: 首先:政策力度与执行,刷新历史,从内容看,各地持续发布政策,政策力度逐渐收紧,政策内容涉及房地产信贷、资金、购买资格、供应等多方面 其次:各地政策一城一策,同一城市大部分多次加码政策,3个月武汉调控了4次,郑州调控了4次,杭州、南京等城市也都在10月来连续发布超过3次调控政策: 从市场趋势看,调控后市场成交量下调了30%以上,预期一二线城市在2017年成交量会维持调控后走势,从供需矛盾看,因为土地供应没有明显增加,加法难以落地,所以还是看减法对市场的影响。2017年整体楼市降温是主要趋势。但因为供需结构难以全面改变,信贷虽然收紧但幅度有限,所以整体市场趋势还是量跌价微跌为主。第三:调控目标明确,短期市场降温,环比出现下调。在统计局公布的11月房价指数中,武汉11月下半月为环比上涨0.7%,郑州为环比上涨0.3%,与济南、广州是11月下半月热点城市中上涨的所有4个城市。升级调控的目的是抑制房价继续上行。从中央到地方,房地产调控在持续2个月后,继续加码未放松 其次:从市场趋势看,从全国看,从930开始的这一轮楼市调控各地已经有超过26个城市出台了50多次楼市调控措施: 包括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待建立,从市场看,2016年房地产从前三季度的爆发到四季度降温,楼市发展需要平稳健康。2017年房地产市场动向调控政策是不是会继续加码,是市场的热点关注问题。本次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过去的房地产调控更多是短期政策,所以经常因为经济走势不同而出现波动,长效机制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发展不能只靠一时的应急调控政策,关键是需要完善长期制度建设、房地产税等长期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另外必须降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从此次会议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等制度。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最近2个月房地产市场面临了3轮房地产调控风暴:从特征看可以分成: 第一轮:北京930开始的22个城市联合国庆假期收紧调控潮。主要特征是主要从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等方面进行调节。第二轮:各地从10月8日到11月27日。主要特征是:各地的落地执行,基本出台调控政策城市都1-2次发布了落地执行细节,全国各地继续大力开展房地产市场整治行动,预计今年四季度调控城市的政策环境都将维持从紧局面。在第一轮前期限购、限贷政策出台后,10月中旬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房地产调控全面落地执行,这也使得本轮房地产调控与历史上各次调控相比,政策执行力度最强。第三轮:上海发布的全面信贷收紧机会,虽然到目前只有一个城市,但这是第一个城市提及全面恢复2014年930政策之前的认房又认贷。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认房又认贷,基本恢复到2014年930之前政策力度。预计后续很可能包括其他一线城市及涨幅比较快的二线城市,都有可能部分恢复认房又认贷,这一政策对市场的改善需求打击非常大。
第二篇:2008年与2012年各地楼市政策微调盘点
2008年与2012年各地楼市政策微调盘点
[摘要]2008年,中央、部委及地方共出台各种政策及文件近百项。其中,既有进一步加强调控的“紧箍咒”,又有拉动需求和投资的“强心针”,出台的调控政策呈现出以下特色:年初承接改善市场调控;年中缓冲收紧仍是基调;年尾重拳政府出手救市。
2008年各地楼市调控政策盘点
2008年,中央、部委及地方共出台各种政策及文件近百项。其中,既有进一步加强调控的“紧箍咒”,又有拉动需求和投资的“强心针”,出台的调控政策呈现出以下特色:年初承接改善市场调控;年中缓冲收紧仍是基调;年尾重拳政府出手救市。
1.杭州:出台“二十四条” 竭尽全力救楼市,调整购房入户政策,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实行购买商品房契税、印花税补贴。
调整购房入户政策
购房者为非杭州市区户籍人员(不含境外人员),在上城区内购买单套住房(含存量房)总价达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或在下城、西湖、江干、拱墅区内购买单套住房(含存量房)总价达80万元以上(含80万元)的,经市房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申请办理1户(夫妻以及未成年子女)杭州市区户籍。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提高到6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长期限由男60岁、女55岁调整为男65岁、女60岁。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职工购买商品房首付款比例由30%降低至20%。
实行购买商品房契税、印花税补贴
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对个人购买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之江度假区内普通商品房的,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按所缴纳的契税、印花税地方体制分成部分给予全额补贴。2.北京:11月22日,北京11部门联手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新政,包括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等。
3.上海: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房地产的政策出炉后,上海市推出了14条救市政策,其中包括2年以上二手房取消营业税。
4.南京:从2008年十一起,凡购买90平方米以下(含90平方米)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的,给予房款总额1%的补贴。
5.江苏:江苏宿迁的购房补贴创出新高。较之西安购房最高补贴1.5%及南京最高补贴1%,宿迁的补贴比例最高可达7%。
6.沈阳:开通公积金“异地贷款绿色通道”。公积金贷款年限30年二手房20年,商品房两成首付,设立50万元购房奖励。普通住宅1.5%契税税率。2012年各地楼市调控政策盘点
年后,关于楼市出现微调,各地频出楼市微调政策。据统计,从去年8月至今,全国共有33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总结近期30余个城市的微调政策大致分为“八招”。
一、“免”:免或减征购房契税或退税,譬如马鞍山、武汉、北京、芜湖、扬州;
芜湖 :2012年2月 购房补贴 2012年买房契税全免;购90平米及以下房子,给予50至150元/平方米不等补贴;根据不同学历给予实用专业人才额外购房补贴;购房入户政策等。
二、“调”: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基准利率,利率优惠9折、8.5折,譬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杭州、昆明、济南、南京、成都、哈尔滨、南昌、深圳、中山、东莞、苏州等;
2012年,首套房贷款利率可谓“一波三折”,先是从年初上浮10%到2月份恢复到基准利率,再到如今的9折优惠,甚至部分银行出现了8.5折优惠利率等等。
三、“变”: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譬如天津、增城、中山、上海、南昌; 中山:2012年1月,中山住房限价由2011年的每平方米5800元上调至6590元,在这个标准之下成交的商品房均可正常进行网上备案。
上海:2012年2月底前,上海市普通住宅的新标准为:内环线以内总价调整为330万元/套以下,内外环之间调整为200万元/套以下,外环以外调整为160万元/套以下,意味着减税优惠。
四、“提”: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譬如合肥、吉林、南京、常州、广州、武汉、沈阳等;
合肥:2011年12月,合肥家庭最高贷款额度由35万元调至45万元;个人最高贷款额度由25万元调整至35万元。
五、“户”:重启购房入户政策,譬如从化市、长春市;
从化 :2012年2月 购房入户 从化市常住农业户口在当地购买商品房的产权者和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办理非农业户口,非本市户籍也可以购房入户并实施购房办证期延缓两年(购房办证截止2013年12月31日)规定。
六、“补”:补贴首次置业,譬如青岛、重庆、芜湖等;
杭州 :2011年12月 杭州启动《201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安居工程补助实施细则》。在经济开发区(下沙)注册、纳税和经营的企业员工(主要是企业管理层)首套购房发放补贴。
营口:2012年4月17日,《营口市2012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发放方案》规定,对市财政全额拨付的机关、事业单位,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无房且在年内购买新房的职工(含离退休职工),补贴覆盖1000人左右。由于工龄的差别,每人购置房屋面积不等,补贴额度也不均等,按人均计算补贴额度约为5万元。
扬州:2012年5月7日,扬州市房管局发布《关于对个人购买成品住房进行奖励的通知》,从2012年7月1日起到2013年6月30日,该市个人购买普通成品住房,将按照建筑面积的不同对购房人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0.4%~0.6%的奖励。
七“放”:放松限购条件,譬如佛山、成都、上海;
佛山 :2011年10月,佛山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放宽限购条件,当日即被叫停。对符合市、区人才引进政策的非本市户籍人员,购房时可不受个人所得税证明以及社保证明的限制。佛山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现行限购政策和住房套数的基础上,允许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
八“绑”:土地松绑,譬如北京、广州、成都、昆明等。
今年以来,面对房地产用地供应减少及成交冷清的态势,合肥、天津、云南、广西等地已经出现或正在酝酿土地出让政策的微调。
今年2月,合肥市公布了鼓励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三大土地新政,其中根据不同的物业自行持有比例,在地价上给予五至七折的优惠。
5月7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推出的“土地微调新政”包括,延长土地出让金交款期限、鼓励境外投资者参与竞买等。
5月8日,在2012年云南省房地产工作会议上,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议,对当地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为房企拿地“松绑”。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确实有政策微调的冲动,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影响到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
会秘书长张辉认为,就目前来看,房地产调控的目的已基本达到,下一步就是保住这个成果。而微调可以达到的效果是,既不造成房价上涨,又能促使成交活跃。解读:从各地楼市新政的内容看,既有减免契税或退税的,也有调整首套房贷利率的,还有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贷款上限以及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的。这些调整政策,除了芜湖、佛山、等公然挑战限购政策的立即被叫停之外,绝大多数都被放行。这也可以看出,限购是目前中央在房地产调控上不可触碰的红线,其它鼓励自住,尤其是保障刚需购房者的政策,从总原则上看并不违背中央调控基调
第三篇:各地政策
北京市:《北京市振兴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方案》到2011年,全市公交、环卫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将达到3000辆。还是在这一年,全市将建设一批单个项目容量5兆瓦以上的大型光伏电站和一批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70兆瓦。
上海市:《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将力争在2012年形成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其中3年内实现300亿元“太阳”产值。
广东市:佛山新建9层以下住宅及公共建筑11月起需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海南省:《太阳能开发利用规划》拟在东环铁路沿线车站屋顶、海口美兰机场屋顶、万宁、乐东等地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被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予以重点扶持,优先安排科技立项,由同级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支持额度;企业如果与国家重点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国家级研究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并具体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同级财政扶持15万~20万元;与高等院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并实施具体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同级财政扶持5万~10万元;被列为省、市专利工作试点单位,由同级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
福建省:福建岛内试点村,每安装一盏获得5000元的补助。
浙江省:《扬州太阳嗯那个光伏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区政府设立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总规模200万元;《杭州实施光伏屋顶五年计划》力争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5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50兆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实施百条道路太阳能照明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条太阳能照明示范道路。
江苏省:《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到2011年,全省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达10000兆瓦左右,建成屋顶并网发电工程260兆瓦,建成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示范工程10兆瓦,光伏产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
青海省:《青海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到2015年,培育出3~4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多晶硅实现产能3万吨、单晶硅实现产能2.2万吨,到2015年年底,累计投资约614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860亿元。
山西省:《山西省省级行政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方案》最低要满足先行的50%节能标准。对于一些结构可靠、预期寿命较长的大型办公建筑,可按照65%节能标准实施改造。
黑龙江:《关于在全省建筑工程中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从2007年10月1日起,凡新建、改建的多层住宅建筑(含别墅),应首先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小高层、高层以及其它公共建筑鼓励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条件的城市可逐步推行太阳能采暖、照明等其它太阳能利用技术;对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也要支持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政府机构的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建筑要带头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山东省:到2010年,新能源配套产业基本形成620亿元的总体销售规模。各行业中,核能配套产业20亿元;太阳能配套产业370亿元,其中光热利用180亿元,光伏利用190亿元;
德州市《关于推进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的实施意见》城市太阳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市区达到80%;到2020年,太阳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80%以上;全市村庄计划安装太阳能浴室1000个以上;光电应用达到一定规模,并形成景观效果。
青岛市促建筑节能有硬指标:12层以下新建楼用太阳能
济南市到2011年,太阳能在我市城市建筑普及应用率将达到50%至60% 河北省:《金太阳示范工程(2009-2010年)实施方案》河北省并网光伏发电将获50%-70%补助
保定市:《关于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LED照明技术的通知》鼓励企业研发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新技术、新产品,将有关技术资料报送发改委环资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新建的宾馆驻扎建筑楼梯间照明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庭院照明要全部按照太阳能光伏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采用太阳能光伏LED灯。
安徽省:《霍山县关于促进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标准》规划区范围内新建十二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建设单位应为全体住户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做好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规划区范围内十二层以上新建居住建筑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应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规划区范围内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的草坪、庭院、住宅建筑楼梯间及地下车库等公共照明部位应统一设计和安装光伏、LED(节能灯)等绿色照明系统。
湖南省:《实施光伏产业链行动计划》实施1000MW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行动计划。
湖北省:湖北7月1日起新建12层以下住宅统一装太阳能。《襄樊市新能源与低碳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补充规定》全力把新余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全国光伏产业发展基地和出口创新基地,把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发展光伏产业龙头核心企业,迅速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引进一批光伏产业上、下游及配套企业,积极推广光伏应用产品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推动产业链式化发展。
云南省:云南省新建建筑项目中11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和24米以下设置热水系统的公共建筑,必须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必须纳入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经审查合格的,方可准予施工。
河南省:到2010年,主要产品多晶硅生产能力达到6500吨以上,8英寸硅抛光片生产能力达到1亿平方英寸,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425兆瓦,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以上,光电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到2015年,全市硅及光电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左右。
陕西省:《陕西省太阳能开发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太阳能热利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1200万平方米,通过实施太阳能热水器“进千家入万户”示范工程,使城市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覆盖率达到60%以上;在农村推行“万户太阳房计划”,到2020年累计达到太阳房150万平方米,太阳灶15万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建设大型并网太阳能发电示范站总装机容量为150MW,其中,包括大型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和1000个城市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
甘肃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宁夏:对光伏电站的优惠力度非常大,免地价,免土地使用费,免新增项目建设费。
新疆:《太阳能屋顶计划》在屋顶或建筑物其他可能的部位安装太阳能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获取电能、热能。
第四篇:楼市促销政策汇总
十大楼盘促销方式
期待一:直接降价
促销手法:这一促销手段由于操作的透明度极高,对于开发商的真情表白,只要打折幅度达到心理价位,购房者都会欣然接受。去年本市楼盘的降价打折幅度从5%到40%不等,但真正能引发热销的楼盘,降价都在20%以上。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直接降价,除了有“你越降,我越不买”的隐忧,还可能会损害项目或企业品牌形象,所以不少开发商都是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比如,“每周推出特价房”、“老带新享优惠”、“员工内部价”、“验资排号”等。这就需要购房者看看经过优惠折扣后,要买的房子是否比周边同类型的房子真的便宜?折后的单价是否比同一个楼盘以前的实际价格下降了?如果真逮着好机会,还是很超值的 期待二:买房送大礼
促销手法: “礼”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开发商直接送礼金、送车、送车位、送保险,有的进行现场抽奖、有奖游戏,有的送装修、送电器、送管理费、送阳台等等。开发商抛出来的“礼”都与时俱进,目的只有一个,即试图通过这些“礼”,引诱购房者尽早下定购房决心。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要记住,开发商永远不会做亏本生意,送出一点“蝇头小利”,却很容易引诱购房者拿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开发商所赠送的礼品不尽相同,但购房者在被种种大礼的引诱而欲出手的时候,切莫本末倒置,甚至为了大礼而买房。所以,购房者买房前,一定要问自己一声,“所谓大礼,我真的需要么?”正如业内人士所说:“送出的礼看似很大很丰盛,最终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花钱的还是购房者。” 期待三:全款享优惠
促销手法:从去年12月份整体来看,本市80%的促销楼盘选择了一次性付清房款享打折或者是减价几百上千的优惠。据了解,在众多促销楼盘中优惠幅度大不相同。最高优惠20万元/套,但也有全款买房享9.9折或者减50元/平方米的小额优惠幅度的项目。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优惠幅度较高的楼盘,其均价也处于中上游水平。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从整体上来看,受调控政策影响的开发商,更倾向于一次性购房付清全款享打折减价优惠等促销方式。业内人士建议,全款买房者要在众多优惠中,综合评定并与周边优惠楼盘相比较,全方位了解后谨慎出手。期待四:存款抵现金
促销手法:目前,本市有部分楼盘推出“预存1万元抵2万元”或“存2万元开盘优惠1万元”的促销广告,以抵现金的形式回馈购房者。事实上看,这种优惠幅度相对是较小的。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据曾经参与过类似促销方式买房的曾先生介绍,当初他买的楼盘宣称交5000元可冲抵1万元的购房款,5000元当一万元用,但实际上,只是优惠5000元,优惠幅度并不大。“这更多的是开发商吸引客户眼球的噱头,难以让购房者相信开发商打折的诚意。”业内人士认为,一时的优惠折扣对日益理性的购房者已难以起到效用。对于开发商来说,与其搞这种促销噱头,更不如好好考虑如何提高楼盘的性价比和品质。期待五:一口价
促销手法:购房者普遍观望,资金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开发商为保存实力,迫不得已“明折暗降”,或采用“一口价”的形式卖房。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开发商通过这种促销方式吸引购房者出手后,迅速回笼资金,以达到充足的现金流才能让企业过好日子的目的。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为了“面子”,开发商虽然并未选择直接降价,但是为了不引发由于直接降价带来的退房潮等影响,使用“一口价”等“明折暗降”的促销方式,可以说还是比较聪明的选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所谓的“一口价”房多是低楼层、朝向不好或户型设计不好的房子,本来房子就值这个价,只是冠上了„一口价‟的漂亮帽子作促销而已。期待六:团购享折扣
促销手法:在本市,团购随处可见,已经成了一种消费者集体与商家讨价的方式,于是,有不少开发商打起了限时限量团购买房享优惠的主意。据记者了解,本市不少项目都是团购卖出去的,而且卖得特别快。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业内人士看来,团购对于购房者而言,能拿到更多的折扣优惠,况且其价格要比市面价格普遍低2%至5%左右,那么,团购房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在参加团购时,一定看清楼盘所推团购房源的位置及朝向。在楼市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购房者不要被开发商的促销手法所迷惑,也不要受“团友”的忽悠,要保持理性,按需买房。
期待七:减首付
促销手法:“两房首付18万元起”、“首付分期付”……在加息、提高首付的新政影响下,本市仍有多个楼盘为了促销,使出了“低首付购房”或“分期首付”的卖楼招式,降低置业门槛,刺激部分手头资金不足,却有住房需求的楼市刚性需求群体。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一些楼盘刚推出“低首付”或“分期首付”的促销时,不少首次置业的年轻购房者仿佛看到了买房希望,这让他们不需支付太多的首付款就可“轻松”置业。但业内人士说:“„首付‟和„分期首付‟带给购房者轻松置业买房喜悦的同时,也让购房者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未来还款压力更大。而开发商则可以通过此招在楼市调整期内达到了销售目的,缓解了资金压力。”
期待八:保价计划
促销手法:去年9月,位于上海新江湾城的雍景苑推出了一项独创性的“购房价格全面保护计划”,根据承诺,计划实施期内购买该楼盘的消费者,可以在区域平均房价下跌时获得开发商的差额补偿。如此高招,一经推出便震惊楼市。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据记者调查,这种方式在本市房地产市场还并没有出现,不过,这一计划真要实施起来还有诸如区域均价如何具体界定等问题。但根据上海的情况,由于开发商理论上“风险全担”,部分购房者果真怦然心动,开盘当天成交33套——这一数字足已让几个月没开锅的诸多开发商狂流口水了。并且以现在该楼盘的均价衡量,基本上与去年9月持平,由此证明此招颇有成效。期待九:先租后卖
促销手法:“先租后卖”是指“试住”一段时间不满意即可退房。去年,这一招数出现在部分城市的次新房市场,那些房子被套在手中的炒房者,为了挽回些许损失(尤其是避开当时出台的两年内转售需缴5.5%营业税)的无奈之举。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客户试住计划需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及签署《预购(试住)合同书》,之后正式试住物业,每月按照规定的租金交纳月租,试住期限为3年,在3年试住期间任一时间内,客户可将之前交纳的月租金抵作首期房款,在补齐首期房款后可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办理产权过户和银行安揭手续,进入供楼阶段,在三年试住期满,如客户不想购房,发展商可以退回定金,收回物业。期待十:以旧换新
促销手法:北京日前推出一项新业务,即与开发商合作,使上市房改房与商品房市场对接,市民可用房改房直接换购新建商品房,通过卖旧买新“合二为一”,让老百姓一步到位早圆住房梦!这样,欲改善住房条件的市民就不必为“先卖旧房暂无住处”或“先买新房暂拿不出首付款”而发愁了。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以一套20万元的房改房为例,假如卖房人在与置业公司有合作协议的开发商那里选了套首付30%,总房款为50万元的新房,这位卖房人不用再向开发商支付首付款15万元,可以直接办理银行按揭等买房手续。置业家园把房子卖掉后,付给开发商15万元,多余的5万元退给卖房人。
第五篇:楼市政策点评
调控战役
潜台词:13道令重构楼市
2006年5月17日,这个日子必将被正在经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人们长久地记忆着。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史称“国六条”。
消息即出,可谓四座皆惊。但是,缘于以往,尤其是去年调控的效果有限,各界在纷纷研判“国六条”政策影响时,不无置疑与观望。其时,“国”字当头的房地产调控早已在去年展开。新老“国八条”反复重申了稳定价格与整治秩序的原则,但整个2005年,除了上海等少数城市投资热情有所抑制外,多数城市房价愈涨愈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银行放贷热情一股脑儿持续高涨。
于是,在“国六条”出台后,记者在采访中频繁听到的声音是业界“谨慎乐观”和“效果有限”等说法。但确实不乏有识之士直接断言,住房保障与土地政策的调整将从根本上解决楼市矛盾,“国六条”也将因此成为调控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的发展证实了这位专家的判断。囊括了九部委的调控大军在短短6个月中陆续出台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甚至反腐等各环节,市场终于感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调控风暴正山雨欲来。
孙宏斌 顺驰旋涡
潜台词:开发商卖己求生
被王石称为“害群之马”的顺驰集团总裁孙宏斌,在2006年再度成为风云人物。
曾经在2004年全国住交会上信誓旦旦实现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孙宏斌,在2006年以12亿多的超低价将顺驰55%以上的股权拱手让给了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颇有“低三下四”之势。
根据路劲基建公告披露的转让细节,此次转让采取了繁杂的“多步期权行权”方式。步骤一:路劲基建以直接贷款的方式先贷给顺驰5.7亿元,以解燃眉之急。此后,顺驰资产被重新划分为顺驰A和顺驰B,分别包含顺驰系中项目优质、财务清晰的一部分资产,和顺驰系中项目股权财务繁杂的另一部分资产。步骤二:路劲基建在充分调查资产状况的情况下行使顺驰A55%股权的收购权。若收购过程顺利,同时顺驰B的调查结果允许,路劲基建推进步骤三,即收购顺驰B55%股权。此间,路劲基建可在调查推进过程中随时中止行权,顺驰却无此权利。
在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资本运作案例中,这显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繁杂案例,背景完全出于收购方路劲基建对顺驰资产状况的高度警觉,但是又积极看好内地楼市发展。“顺驰有的是土地资源,这在众多手握重金却无处拿地的企业和基金眼中,确实十分诱人。”顺驰案在中国楼市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孙宏斌高调拿地、大胆负债的做法至今仍在业界褒贬不一。
反腐风暴
潜台词:“伤筋动骨”、深入调控
2006年6月17日,素有“京城地主”之称的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开始配合有关部门协助调查。6月20日起,首创系上市公司股票纷纷停牌。但是,彼时的首创系人士和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对此“高度重视”。此后的刘晓光面临的是长达68天的配合调查,香港上市公司首创置业的停牌时间甚至长达70天。首创置业内部人士的说法也由“肯定没事”转为“很难说”。虽然此后刘晓光结束调查并重返岗位,但这一次**给北京地产界甚至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震动远没有消失。
“现在,政府官员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一定要警惕与开发商谈话时被录音。”一位北京房地产市场人士称。
虽然刘晓光事件始末至今没有完全披露,但众多报道细节串连起来已经可以大致描述因果。刘晓光被调查前1个月左右,首创置业以令市场“难以置信”的17.61亿元价格从土地公开市场拿到原“摩根中心”地块。值得注意的是,刘晓光复出后,首创置业低调退回摩根中心地块,此事阶段性告终。
曾经在当时预言反腐已经止于刘晓光的人们今天早已意识到了失言。几个月以来,和土地、楼市有关的腐败官员下马之说此起彼伏,如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湖南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等等,影响最大的还包括上海的社保案和国资委相关人员接受调查等。
“反腐”似乎已经将宏观调控推入继价格和结构之后的第三层境界。但是,嘉凯行销市场总监林戈等房地产专家也明确指出,反腐只能一时大快人心,但并不能解决全部楼市问题。
限外炒楼
潜台词:外资楼市投资转型
面对外资的难挡热情,2006年7月份,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发布了“171号文件”限制外资炒楼。然而,时近年底,外资机构投资者在短暂的蛰伏后,依旧没有收手或暂停的迹象。“限制外资炒楼,现在的情况更像是限制外来个人买房,特别是买多套房,但是对于海外基金这些机构投资者影响不大。”一位专家一言以蔽之。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167亿元,同比增长32.5%;而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利用外资金额上升到259亿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46.6%。
税赋来袭
潜台词:多管旗下、多元调控
对二手房交易强制征收20%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被业内外一致公认为最具杀伤力的调控武器之一。消息一经确定,一石激起了千重浪。8月1日大限来临之前,各地楼市纷纷上演避税大战。
除个税外,契税、营业税的加强征收也对市场形成不小的一击。“从今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按售房全额征收5%营业税。”在九部委“十五条意见”中,这句话的分量与新住房项目70%面积建小户型的说法,一并被市场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实质性动作之一。正式实行后,房产中介普遍表示,营业税的打击直接导致二手房交易大量减少,并且效果呈现出持续性。
业内人士指出,自2004年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以来,今年的调控力度更趋向多元化、全面性,抑制投机、投资需求,鼓励自住需求增长,已经使得原先的卖方市场趋向平衡。此时再加上税收砝码,巩固调控效果的作用显而易见。
暴利争论
潜台词:民众呼吁成本公开
房地产业到底有没有隐瞒利润?房地产业到底有没有所谓“天大”的暴利?房地产成本应不应该公开?随着宏观调控步步深入,这些争议已久的话题再度在今年爆棚,不少政府机构、开发商、专家和普通购房者,或主动或被动地席卷而入,形成一场旷日持久、至今没有完全定论的全民大论战。
“瞒利”的话题由财政部的一则公告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二号)》显示,部分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偷漏税问题,少数企业甚至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据了解,这39家房企的账面利润率为12.22%,而查出的实际利润率为26.79%,有的企业实际利润率甚至达57%,比上报的平均利润率高出近三倍。
融资浪潮
潜台词:非常时期、资金为王
2006年新跑去香港上市的开发商也不少,从浙江绿城(3900.HK)到盛高置地(0337.HK),大家似乎都希望快点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
即使已经上市,开发商也没闲着。一会是世茂房地产宣布计划通过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安排发行5亿美元票据,一会是绿城中国公布将与摩根大通及瑞银签订发行本金总额为4亿美元的7年期高级票据,还有合生创展(0754.HK)表示配股集资9.8亿港元等等。
“调控环境下,为了未来一阶段的运营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打开融资途径,无论是发债还是配股,为了补充流动资金,总归是能利用的手段都可以试起来。”市场人士表示。
“以后能够活下来的开发商只有三种:已经上市的、将要上市的、准备借壳上市的。”上海道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荣时更是这么认为。
限价回购
潜台词:市场呼唤公平透明
在2006年的楼市中,“限价回购”也许不是被普遍熟悉的事件,但是在中国楼市的风暴中心之一———北京和上海,这个事件人人皆知。
9月20日,北京国土资源网上悄悄挂出一个称为白家庄地块的出让信息,这一地块即是引发此后京城限价回购争议的源头。此后不久,有京城地产大腕潘石屹、任志强等和上海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大讨论通过京沪连线的方式在网上直播。
事情缘于挂牌文件中的限价回购条款,文件称:该地块建成后的5000平方米商业物业和8000平方米办公楼物业需要以1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由一级开发商北京恒世华融公司回购。而按照目前该位置的市场价格,商用物业的单价在40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按此执行,二级开发商的直接收益损失在2个亿。”北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人员称。
随着业界质疑增多,北京市相关部门出具了一份关于限价回购的解释性说明。大致为:白家庄地块属于“8·31大限”前拿到的土地,根据相关政策,没有及时开工的项目已经被政府收回后重新拍卖,而有关回购的说法在8·31前就已经由当时的一级开发商向其他企业有所承诺。“目前的问题是在8·31之后,以前的回购承诺是否仍然需要政府的保护。”上海资深房地产评论人蔡为民称。如果土地收回是旨在调整市场的强力政策,以维护土地招拍挂市场的透明度,这些原来存在于市场的承诺就应该由原开发商自行承担损失。“最可怕的是,如果一级开发商同时参与挂牌竞争,他们的优势将非常明显。”任志强等在当时的网上讨论中称。11月1日,就在结束挂牌的最后一天的最后几十分钟,一级开发商下属企业北京嘉铭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第四次刷新价格。耐人寻味的是,本应进入各家开发商竞价阶段的正常程序因其他开发商均未出现而取消,嘉铭房地产顺利摘牌。
集体退房
潜台词:疯狂后的代价
毫无疑问,房价下跌是退房风起的真实起因。
2006年9月底,上海市宝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允许66名大华集团“水岸蓝桥”楼盘的购房者解除购房合同,开发商则应退还房款。加上此前判结的20例,一共有86名“水岸蓝桥”的购房者要求退房成功。开发商面临着收回86套价格“缩水”的房屋、退还约1.2亿元购房款的巨大压力。
问题按揭
潜台词:金融风险加紧防控
“姚康达”的一夜成名,来源于2004年的一次审计事件,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该人士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141万元人民币,资金被用作购买128套住房。2006年,新的“姚康达”再次现身。知情人士介绍,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一季度,同样有通过炒作房产获利的人进入楼市,当时正值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顶峰时期,其便一举购下110套分布在市中心区域的高档房源。至于购房资金,除去平均不到8%的首付之外,这位买家居然在反复抵押之后从银行获得了6.5亿元的贷款支持。
当然,在楼市逐渐回复理性之后,这些曾经的“弄潮儿”追涨的最后结果便是黯然出局,由银行来处理这批所谓的不良资产。虽然,上述买家在贷款过程中通过高估房产价值的方式究竟骗贷套现了多少仍然是个未知数,但银行在接手处理资产时,不得不吞进近9000万元的坏账,这就是国家一直在强调重申的需要提防的金融风险。
两个“姚康达”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是东窗事发之后的公诸于众,后者只是市场人士的揭露。而在商业银行始终处于加大控制风险力度与完成业绩指标之间的“两难”情绪中,又有多少“姚康达”事件依然潜在水中?
2006年2月,上海银监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披露,至2005年12月末,上海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达15.48亿元,不良贷款率已达到0.58%,比3月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各家商业银行在年关将至的时候,再次选择了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