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定调!明年这些政策将影响楼市
中央定调!明年这些政策将影响楼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2016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记者梳理发现,以下这些具体措施将会影响你买房,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一词重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以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直接推动了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暴涨,而此后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连年提及“地产调控”。
2013年、2014年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通篇没有提及“房地产”一词,表明地产已恢复“常态”,严控房价已无必要。
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反复提及房地产,政策基调重新转向正面。
房地产库存高企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大风险点,会议公报要求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并明确“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这意味着未来购房行为将得到更多鼓励,住房贷款的优惠措施将再度加码。
针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严重不景气,会议要求落实户籍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形成在“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针对农民工购买力相对弱的现实情况,会议要求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以出租为目的购买库存商品房,这意味着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政策,将完成“一百八十度转弯”,指向鼓励居民和机构以获得稳定现金流收益为目的的投资性购房。
会议还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营销策略,适度降价。
那么,这些政策具有哪些实际意义?
1、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买房花销可能变小
会议提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国家统计局1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33个和40个,分别比上月增加6个和2个。
2、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购房限制可能变少
会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一表述引发高度关注,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性措施”,公众感受最为直观的就是购房、贷款等方面限制的取消或放宽。目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多数地区已取消限购政策。年初,住建部要求各地进一步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简化手续,各地均积极响应。除了限购、贷款等方面措施外,还有哪些“限制性措施”会被取消,令人关注。
3、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外地人也将可住公租房
会议提出,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4、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
——农民工可在就业地落户
会议明确,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年11月初时就表示,全国已经有25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国家要求到年底每个省(区、市)都必须出台方案。
5、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会议提出,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
6、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企业员工也会受益
会议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
具体措施包括: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7、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股民合法权益将受到更多保护
会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
第二篇:2010年楼市调控政策一览及影响
调控政策及影响
近期:
1、存款准备金率
11月16日起,央行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18%的历史最高点。其实质影响与其说是对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的调控,不如说是对“市场心理 ”的调控,中央的持续动作,对买卖双方形成持续的心理加压。
2、停止对发展商贷款
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月底已停止新增开发贷款审批。严控后市监管下,2011信贷环境极可能延续2010的信贷空窗,预计地产信贷供应减少两成。3、700亿再融资泡汤
2010年共32家房地产企业公布了定向增发预案,预计增发数量达82亿股,募集资金达731.74亿元。
然而,除部分企业内部放弃融资,其余27家均在等待证监会的核准。预计2011年,这些融资计划都无法实施。
4、国土部限期开发
国土资源部:2010年起,国土资源部将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未按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约定时间开、竣工的宗地信息,对信息上线和实地核查不落实的,将通报挂牌,督促整改查处。
5、物价局限制房价
11月9日《证券时报》报道,有关部委正着手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核心内容包括:当商品房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省级物价部门有权直接出手限制商品房销售价格,如直接限制利润水平、直接限定销售价格等。
6、限外
1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通知》:境外个人只能在境内购买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而境外机构只能在注册城市购买办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7、全国16限购令
“ 7涨2平5跌 ”
截止11月中旬,16个城市实行限购令:北京、天津、大连、上海、杭州、南京、温州、宁波、苏州、广州、深圳、厦门、三亚、海口、福州、兰州。10月实行限购令15个城市中,限购已见成效:7城市微涨、2城市持平、5城市已经下跌。
8、再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12月26日起,央行决定,再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住建部也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三个月内两次加息,对于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的房地产业来说,意味着无论对于个人购房者或房地产企业来说,未来资金投入成本加大是显而易见的。
9、表态——强化调控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12月29日:明年将继续坚定不移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措施执行。适时会同监察部对省、市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工作进行考核,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2010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为历年之最,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2011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幅度远超今年。
【部分城市“限购令”将延续】此前明确限购“有效期”至2010年12月31日的城市中,厦门、温州两地政府部门已表态,限购令明年将继续执行。
较早时间:以下稍微有点复杂: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马述昆)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报告说,今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8.6%,房价同比增幅已经连续6个月放缓,回调至本最低涨幅。
今年1月至10月,房价同比涨幅分别为9.5%、10.7%、11.7%、12.8%、12.4%、11.4%、10.3%、9.3%、9.1%、8.6%。
根据报告,10月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这是9月份以来房价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上涨,但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将政策由此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其中包括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
以下为今年主要调控政策:
11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公积金新政强调,第二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1.1倍,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严禁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进行投机性购房,并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9月27日:中国国土资源部称,将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将被禁止拿地。
6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通知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以拟购房家庭(含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
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今年拟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量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
4月15日:国务院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3月22日:国土资源部会议提出,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各地要明确并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总量;房价上涨过快、过高的城市,要严控向大套型住房建设供地。
3月18日:国资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并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3月12日:国土资源部称,将于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本次调查重点针对擅自改变房地产用地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以及囤地炒地等问题。
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容包括了“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等19条土地调控政策。
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申报住宅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70%。
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对二套房不再区分改善型和非改善型,一概执行40%首付;明确要求央行及银监会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加强监控跨境投融资活动,防境外“热钱”冲击中国市场。
第三篇:限购政策对楼市的影响
限购政策对楼市的影响
限购令对楼市影响较大 多数开发商并未降价
刚刚过去的8月,上海楼市经历了近6年来同期最惨淡的交易行情。来自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57.6万平方米,环比下滑25%,同比下滑18%,创下了2005年以来8月份上海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的新低。
另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同期发布的 “百城价格指数”,8月份包括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十大城市平均价格为15773元/平方米,与7月份相比略有下降,降幅为0.41%,为去年9月以来首次下降。
由此可见,今年以来不断出台的调控政策正在显效。那么,未来几月楼市是否会继续降温?
限购令对楼市影响较大: “今年8月份,上海楼市成交量出现大幅回落,这是早可以预见的。”德佑地产研究主任陆骑麟认为,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不少购房者寄望限购令升级后,大型开发企业因资金链收紧而加速对一线城市房价调整的步伐,转而再次陷入观望。而上海对补税单做法的不予认可,也加重了外地客户的观望情绪,导致成交量萎缩。
从全国范围来看,本轮宏观调控政策中的限购政策,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统计,今年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880元/平方米,与7月份基本持平,其中56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44个城市环比下跌。上海、北京、广州等十大城市的平均价格出现去年9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也与今年这些城市先后出台限购政策有关。具体来看,价格上涨的城市比上月减少3个;而重庆(主城区)、天津、深圳、成都、杭州、南京、上海等7个城市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数比上月增加3个,除重庆(主城区)下降1.12%外,其余6个城市降幅均在0.5%以内。多数开发商并未降价: 尽管楼市成交量出现下跌,成交均价也有下降迹象,但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楼市均价的下降,还是与成交结构有关,具体楼盘的价格下跌还不明显。
据德佑地产统计,受到“沪四条”堵漏效应的影响,今年8月份上海楼市单价3万至5万元的中端楼盘成交面积下跌严重,跌幅达到了43.4%。不过在终端市场受创严重的情况下,全市商品住宅的均价只下跌了1.1%,依然处于接近2.2万元/平方米的高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真正下调房价。
虽说二手房交易同样冷清,但当前的价格松动仍未到达购房者的主流预期。据上海中原地产介绍,近期改善型二手房买家聚集在次中心区域,如闵行莘庄板块,该板块内投资性房东已经售出离场,目前房源在售的房东多数也是为了置换。莘庄南广场的房源均为2005年至2008年竣工的商品住宅,房源品质及价格相对稳定,因此其议价空间最高只有约5%。由于新房价格低开,而二手房东咬住价格不放,部分区域还出现了“一二手房价倒挂”现象。金九银十”前景堪忧:
眼看传统的“金九银十”季即将到来,最近,开发商们纷纷备货,以期在传统的销售旺季内取得销售佳绩。但种种迹象显示,今年的“金九银十”前景堪忧。
“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既取决于行业政策,又受外部货币供应的影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现阶段我国楼市正处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期,且短期内政策将延续从紧态势,与此同时,当前货币供应量持续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处在历史峰值、基准利率处在加息周期等,也将作用于楼市。因此,他认为未来几个月楼市将继续降温。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和购房者认为,开发商唯有通过实实在在的价格松动,才能撬动销售,否则“金九银十”难以出现。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一份对全国46个城市的购房者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购房者认为今年的“金九银十”不会如期而至,而认为“金九银十”仍会是销售旺季的购房者占比不足四分之一。房企掀起并购热潮:
正当开发商和购房者不断博弈之时,有一组数据似乎表明,已有一些开发商已经 “屏不住”,转而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寻求出路。“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案例达57起,同比增加27起,居各大行业之首。”易居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周建成说,在宏观调控政策趋于严厉,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双重背景下,并购整合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突破融资困境、拓展市场份额的一条便捷通道 据介绍,今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并购案例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并购案例数和并购金额 “双高”的特点。目前,房企并购数量仍在持续增加,大型房企不断吞并整合中小型房企,而非房地产主业企业纷纷退出房地产业也加速了房企并购整合潮的推进。这或许预示着,经过宏观调控,我国房地产行业将进入重新洗牌阶段。
第四篇:楼市促销政策汇总
十大楼盘促销方式
期待一:直接降价
促销手法:这一促销手段由于操作的透明度极高,对于开发商的真情表白,只要打折幅度达到心理价位,购房者都会欣然接受。去年本市楼盘的降价打折幅度从5%到40%不等,但真正能引发热销的楼盘,降价都在20%以上。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直接降价,除了有“你越降,我越不买”的隐忧,还可能会损害项目或企业品牌形象,所以不少开发商都是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比如,“每周推出特价房”、“老带新享优惠”、“员工内部价”、“验资排号”等。这就需要购房者看看经过优惠折扣后,要买的房子是否比周边同类型的房子真的便宜?折后的单价是否比同一个楼盘以前的实际价格下降了?如果真逮着好机会,还是很超值的 期待二:买房送大礼
促销手法: “礼”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开发商直接送礼金、送车、送车位、送保险,有的进行现场抽奖、有奖游戏,有的送装修、送电器、送管理费、送阳台等等。开发商抛出来的“礼”都与时俱进,目的只有一个,即试图通过这些“礼”,引诱购房者尽早下定购房决心。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要记住,开发商永远不会做亏本生意,送出一点“蝇头小利”,却很容易引诱购房者拿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开发商所赠送的礼品不尽相同,但购房者在被种种大礼的引诱而欲出手的时候,切莫本末倒置,甚至为了大礼而买房。所以,购房者买房前,一定要问自己一声,“所谓大礼,我真的需要么?”正如业内人士所说:“送出的礼看似很大很丰盛,最终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花钱的还是购房者。” 期待三:全款享优惠
促销手法:从去年12月份整体来看,本市80%的促销楼盘选择了一次性付清房款享打折或者是减价几百上千的优惠。据了解,在众多促销楼盘中优惠幅度大不相同。最高优惠20万元/套,但也有全款买房享9.9折或者减50元/平方米的小额优惠幅度的项目。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优惠幅度较高的楼盘,其均价也处于中上游水平。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从整体上来看,受调控政策影响的开发商,更倾向于一次性购房付清全款享打折减价优惠等促销方式。业内人士建议,全款买房者要在众多优惠中,综合评定并与周边优惠楼盘相比较,全方位了解后谨慎出手。期待四:存款抵现金
促销手法:目前,本市有部分楼盘推出“预存1万元抵2万元”或“存2万元开盘优惠1万元”的促销广告,以抵现金的形式回馈购房者。事实上看,这种优惠幅度相对是较小的。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据曾经参与过类似促销方式买房的曾先生介绍,当初他买的楼盘宣称交5000元可冲抵1万元的购房款,5000元当一万元用,但实际上,只是优惠5000元,优惠幅度并不大。“这更多的是开发商吸引客户眼球的噱头,难以让购房者相信开发商打折的诚意。”业内人士认为,一时的优惠折扣对日益理性的购房者已难以起到效用。对于开发商来说,与其搞这种促销噱头,更不如好好考虑如何提高楼盘的性价比和品质。期待五:一口价
促销手法:购房者普遍观望,资金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开发商为保存实力,迫不得已“明折暗降”,或采用“一口价”的形式卖房。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开发商通过这种促销方式吸引购房者出手后,迅速回笼资金,以达到充足的现金流才能让企业过好日子的目的。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为了“面子”,开发商虽然并未选择直接降价,但是为了不引发由于直接降价带来的退房潮等影响,使用“一口价”等“明折暗降”的促销方式,可以说还是比较聪明的选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所谓的“一口价”房多是低楼层、朝向不好或户型设计不好的房子,本来房子就值这个价,只是冠上了„一口价‟的漂亮帽子作促销而已。期待六:团购享折扣
促销手法:在本市,团购随处可见,已经成了一种消费者集体与商家讨价的方式,于是,有不少开发商打起了限时限量团购买房享优惠的主意。据记者了解,本市不少项目都是团购卖出去的,而且卖得特别快。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业内人士看来,团购对于购房者而言,能拿到更多的折扣优惠,况且其价格要比市面价格普遍低2%至5%左右,那么,团购房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在参加团购时,一定看清楼盘所推团购房源的位置及朝向。在楼市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购房者不要被开发商的促销手法所迷惑,也不要受“团友”的忽悠,要保持理性,按需买房。
期待七:减首付
促销手法:“两房首付18万元起”、“首付分期付”……在加息、提高首付的新政影响下,本市仍有多个楼盘为了促销,使出了“低首付购房”或“分期首付”的卖楼招式,降低置业门槛,刺激部分手头资金不足,却有住房需求的楼市刚性需求群体。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一些楼盘刚推出“低首付”或“分期首付”的促销时,不少首次置业的年轻购房者仿佛看到了买房希望,这让他们不需支付太多的首付款就可“轻松”置业。但业内人士说:“„首付‟和„分期首付‟带给购房者轻松置业买房喜悦的同时,也让购房者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未来还款压力更大。而开发商则可以通过此招在楼市调整期内达到了销售目的,缓解了资金压力。”
期待八:保价计划
促销手法:去年9月,位于上海新江湾城的雍景苑推出了一项独创性的“购房价格全面保护计划”,根据承诺,计划实施期内购买该楼盘的消费者,可以在区域平均房价下跌时获得开发商的差额补偿。如此高招,一经推出便震惊楼市。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据记者调查,这种方式在本市房地产市场还并没有出现,不过,这一计划真要实施起来还有诸如区域均价如何具体界定等问题。但根据上海的情况,由于开发商理论上“风险全担”,部分购房者果真怦然心动,开盘当天成交33套——这一数字足已让几个月没开锅的诸多开发商狂流口水了。并且以现在该楼盘的均价衡量,基本上与去年9月持平,由此证明此招颇有成效。期待九:先租后卖
促销手法:“先租后卖”是指“试住”一段时间不满意即可退房。去年,这一招数出现在部分城市的次新房市场,那些房子被套在手中的炒房者,为了挽回些许损失(尤其是避开当时出台的两年内转售需缴5.5%营业税)的无奈之举。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客户试住计划需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及签署《预购(试住)合同书》,之后正式试住物业,每月按照规定的租金交纳月租,试住期限为3年,在3年试住期间任一时间内,客户可将之前交纳的月租金抵作首期房款,在补齐首期房款后可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办理产权过户和银行安揭手续,进入供楼阶段,在三年试住期满,如客户不想购房,发展商可以退回定金,收回物业。期待十:以旧换新
促销手法:北京日前推出一项新业务,即与开发商合作,使上市房改房与商品房市场对接,市民可用房改房直接换购新建商品房,通过卖旧买新“合二为一”,让老百姓一步到位早圆住房梦!这样,欲改善住房条件的市民就不必为“先卖旧房暂无住处”或“先买新房暂拿不出首付款”而发愁了。
期待指数:★★
购房提示:以一套20万元的房改房为例,假如卖房人在与置业公司有合作协议的开发商那里选了套首付30%,总房款为50万元的新房,这位卖房人不用再向开发商支付首付款15万元,可以直接办理银行按揭等买房手续。置业家园把房子卖掉后,付给开发商15万元,多余的5万元退给卖房人。
第五篇:楼市政策点评
调控战役
潜台词:13道令重构楼市
2006年5月17日,这个日子必将被正在经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人们长久地记忆着。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史称“国六条”。
消息即出,可谓四座皆惊。但是,缘于以往,尤其是去年调控的效果有限,各界在纷纷研判“国六条”政策影响时,不无置疑与观望。其时,“国”字当头的房地产调控早已在去年展开。新老“国八条”反复重申了稳定价格与整治秩序的原则,但整个2005年,除了上海等少数城市投资热情有所抑制外,多数城市房价愈涨愈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银行放贷热情一股脑儿持续高涨。
于是,在“国六条”出台后,记者在采访中频繁听到的声音是业界“谨慎乐观”和“效果有限”等说法。但确实不乏有识之士直接断言,住房保障与土地政策的调整将从根本上解决楼市矛盾,“国六条”也将因此成为调控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的发展证实了这位专家的判断。囊括了九部委的调控大军在短短6个月中陆续出台13个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结构、土地管理、税收、信贷、市场交易秩序,甚至反腐等各环节,市场终于感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调控风暴正山雨欲来。
孙宏斌 顺驰旋涡
潜台词:开发商卖己求生
被王石称为“害群之马”的顺驰集团总裁孙宏斌,在2006年再度成为风云人物。
曾经在2004年全国住交会上信誓旦旦实现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孙宏斌,在2006年以12亿多的超低价将顺驰55%以上的股权拱手让给了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颇有“低三下四”之势。
根据路劲基建公告披露的转让细节,此次转让采取了繁杂的“多步期权行权”方式。步骤一:路劲基建以直接贷款的方式先贷给顺驰5.7亿元,以解燃眉之急。此后,顺驰资产被重新划分为顺驰A和顺驰B,分别包含顺驰系中项目优质、财务清晰的一部分资产,和顺驰系中项目股权财务繁杂的另一部分资产。步骤二:路劲基建在充分调查资产状况的情况下行使顺驰A55%股权的收购权。若收购过程顺利,同时顺驰B的调查结果允许,路劲基建推进步骤三,即收购顺驰B55%股权。此间,路劲基建可在调查推进过程中随时中止行权,顺驰却无此权利。
在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资本运作案例中,这显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繁杂案例,背景完全出于收购方路劲基建对顺驰资产状况的高度警觉,但是又积极看好内地楼市发展。“顺驰有的是土地资源,这在众多手握重金却无处拿地的企业和基金眼中,确实十分诱人。”顺驰案在中国楼市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孙宏斌高调拿地、大胆负债的做法至今仍在业界褒贬不一。
反腐风暴
潜台词:“伤筋动骨”、深入调控
2006年6月17日,素有“京城地主”之称的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开始配合有关部门协助调查。6月20日起,首创系上市公司股票纷纷停牌。但是,彼时的首创系人士和大多数开发商并没有对此“高度重视”。此后的刘晓光面临的是长达68天的配合调查,香港上市公司首创置业的停牌时间甚至长达70天。首创置业内部人士的说法也由“肯定没事”转为“很难说”。虽然此后刘晓光结束调查并重返岗位,但这一次**给北京地产界甚至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震动远没有消失。
“现在,政府官员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一定要警惕与开发商谈话时被录音。”一位北京房地产市场人士称。
虽然刘晓光事件始末至今没有完全披露,但众多报道细节串连起来已经可以大致描述因果。刘晓光被调查前1个月左右,首创置业以令市场“难以置信”的17.61亿元价格从土地公开市场拿到原“摩根中心”地块。值得注意的是,刘晓光复出后,首创置业低调退回摩根中心地块,此事阶段性告终。
曾经在当时预言反腐已经止于刘晓光的人们今天早已意识到了失言。几个月以来,和土地、楼市有关的腐败官员下马之说此起彼伏,如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湖南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等等,影响最大的还包括上海的社保案和国资委相关人员接受调查等。
“反腐”似乎已经将宏观调控推入继价格和结构之后的第三层境界。但是,嘉凯行销市场总监林戈等房地产专家也明确指出,反腐只能一时大快人心,但并不能解决全部楼市问题。
限外炒楼
潜台词:外资楼市投资转型
面对外资的难挡热情,2006年7月份,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发布了“171号文件”限制外资炒楼。然而,时近年底,外资机构投资者在短暂的蛰伏后,依旧没有收手或暂停的迹象。“限制外资炒楼,现在的情况更像是限制外来个人买房,特别是买多套房,但是对于海外基金这些机构投资者影响不大。”一位专家一言以蔽之。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167亿元,同比增长32.5%;而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利用外资金额上升到259亿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46.6%。
税赋来袭
潜台词:多管旗下、多元调控
对二手房交易强制征收20%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被业内外一致公认为最具杀伤力的调控武器之一。消息一经确定,一石激起了千重浪。8月1日大限来临之前,各地楼市纷纷上演避税大战。
除个税外,契税、营业税的加强征收也对市场形成不小的一击。“从今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按售房全额征收5%营业税。”在九部委“十五条意见”中,这句话的分量与新住房项目70%面积建小户型的说法,一并被市场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实质性动作之一。正式实行后,房产中介普遍表示,营业税的打击直接导致二手房交易大量减少,并且效果呈现出持续性。
业内人士指出,自2004年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以来,今年的调控力度更趋向多元化、全面性,抑制投机、投资需求,鼓励自住需求增长,已经使得原先的卖方市场趋向平衡。此时再加上税收砝码,巩固调控效果的作用显而易见。
暴利争论
潜台词:民众呼吁成本公开
房地产业到底有没有隐瞒利润?房地产业到底有没有所谓“天大”的暴利?房地产成本应不应该公开?随着宏观调控步步深入,这些争议已久的话题再度在今年爆棚,不少政府机构、开发商、专家和普通购房者,或主动或被动地席卷而入,形成一场旷日持久、至今没有完全定论的全民大论战。
“瞒利”的话题由财政部的一则公告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十二号)》显示,部分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偷漏税问题,少数企业甚至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据了解,这39家房企的账面利润率为12.22%,而查出的实际利润率为26.79%,有的企业实际利润率甚至达57%,比上报的平均利润率高出近三倍。
融资浪潮
潜台词:非常时期、资金为王
2006年新跑去香港上市的开发商也不少,从浙江绿城(3900.HK)到盛高置地(0337.HK),大家似乎都希望快点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
即使已经上市,开发商也没闲着。一会是世茂房地产宣布计划通过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安排发行5亿美元票据,一会是绿城中国公布将与摩根大通及瑞银签订发行本金总额为4亿美元的7年期高级票据,还有合生创展(0754.HK)表示配股集资9.8亿港元等等。
“调控环境下,为了未来一阶段的运营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打开融资途径,无论是发债还是配股,为了补充流动资金,总归是能利用的手段都可以试起来。”市场人士表示。
“以后能够活下来的开发商只有三种:已经上市的、将要上市的、准备借壳上市的。”上海道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荣时更是这么认为。
限价回购
潜台词:市场呼唤公平透明
在2006年的楼市中,“限价回购”也许不是被普遍熟悉的事件,但是在中国楼市的风暴中心之一———北京和上海,这个事件人人皆知。
9月20日,北京国土资源网上悄悄挂出一个称为白家庄地块的出让信息,这一地块即是引发此后京城限价回购争议的源头。此后不久,有京城地产大腕潘石屹、任志强等和上海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大讨论通过京沪连线的方式在网上直播。
事情缘于挂牌文件中的限价回购条款,文件称:该地块建成后的5000平方米商业物业和8000平方米办公楼物业需要以1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由一级开发商北京恒世华融公司回购。而按照目前该位置的市场价格,商用物业的单价在40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按此执行,二级开发商的直接收益损失在2个亿。”北京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人员称。
随着业界质疑增多,北京市相关部门出具了一份关于限价回购的解释性说明。大致为:白家庄地块属于“8·31大限”前拿到的土地,根据相关政策,没有及时开工的项目已经被政府收回后重新拍卖,而有关回购的说法在8·31前就已经由当时的一级开发商向其他企业有所承诺。“目前的问题是在8·31之后,以前的回购承诺是否仍然需要政府的保护。”上海资深房地产评论人蔡为民称。如果土地收回是旨在调整市场的强力政策,以维护土地招拍挂市场的透明度,这些原来存在于市场的承诺就应该由原开发商自行承担损失。“最可怕的是,如果一级开发商同时参与挂牌竞争,他们的优势将非常明显。”任志强等在当时的网上讨论中称。11月1日,就在结束挂牌的最后一天的最后几十分钟,一级开发商下属企业北京嘉铭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第四次刷新价格。耐人寻味的是,本应进入各家开发商竞价阶段的正常程序因其他开发商均未出现而取消,嘉铭房地产顺利摘牌。
集体退房
潜台词:疯狂后的代价
毫无疑问,房价下跌是退房风起的真实起因。
2006年9月底,上海市宝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允许66名大华集团“水岸蓝桥”楼盘的购房者解除购房合同,开发商则应退还房款。加上此前判结的20例,一共有86名“水岸蓝桥”的购房者要求退房成功。开发商面临着收回86套价格“缩水”的房屋、退还约1.2亿元购房款的巨大压力。
问题按揭
潜台词:金融风险加紧防控
“姚康达”的一夜成名,来源于2004年的一次审计事件,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该人士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141万元人民币,资金被用作购买128套住房。2006年,新的“姚康达”再次现身。知情人士介绍,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一季度,同样有通过炒作房产获利的人进入楼市,当时正值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顶峰时期,其便一举购下110套分布在市中心区域的高档房源。至于购房资金,除去平均不到8%的首付之外,这位买家居然在反复抵押之后从银行获得了6.5亿元的贷款支持。
当然,在楼市逐渐回复理性之后,这些曾经的“弄潮儿”追涨的最后结果便是黯然出局,由银行来处理这批所谓的不良资产。虽然,上述买家在贷款过程中通过高估房产价值的方式究竟骗贷套现了多少仍然是个未知数,但银行在接手处理资产时,不得不吞进近9000万元的坏账,这就是国家一直在强调重申的需要提防的金融风险。
两个“姚康达”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是东窗事发之后的公诸于众,后者只是市场人士的揭露。而在商业银行始终处于加大控制风险力度与完成业绩指标之间的“两难”情绪中,又有多少“姚康达”事件依然潜在水中?
2006年2月,上海银监局公布的《2005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披露,至2005年12月末,上海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达15.48亿元,不良贷款率已达到0.58%,比3月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各家商业银行在年关将至的时候,再次选择了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