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学习中心
平时作业
年级层次:13秋季本科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乔瑛
学号:11***2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
作业1 就小学语文教学(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作等)中的某一内容收集资料,进行调查或测量。描述调查、测量的结果。
要求:提供调查和测量的事实和数据。调查测量内容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特质学生的识字量;朗读速度;阅读速度;写字速度;说话速度等,语文学业成绩与智力/记忆力/性格等的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阅读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识字的质量,促进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在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思想品德可以受到教育,爱美情趣可以得到陶冶,这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一、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师生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我针对课堂阅读教学情况拟定了两份问卷,对我校一二年级的300名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的语文课堂表现,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待课堂阅读的认识、态度和实际做法,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调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方向,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调查对象:
周浦实验学校一、二年级300名学生。
二、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20日
三、调查方法: 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问卷分析:
在各班班主任的帮助下,学生认真完成问卷,圆满完成调查任务。针对问卷分析,得出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1.读书时间少
课堂上,一节课35分钟,学生的阅读朗读时间不足十分钟,匆忙的阅读达不到教学效果,在课外,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都任务去读课文,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2.缺乏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兴趣主要集中在游戏、动画片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上,对于阅读方面的习惯和兴趣都未达成,调查显示89%的学生不会主动去阅读。3.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
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一段话里会有大段的生字,有14%的学生选择查字典认识新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合理运用学习方法,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比较差。
4.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童话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作为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5.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我校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监护人及其家庭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够支持,主要表现在:①阅读面较为狭窄,人均占有课外书籍仅为
一、两本,大多是作文书和学习辅助类书籍,儿童文学、科普类书籍和报刊杂志甚少,阅读过文学名著的更是凤毛麟角。②阅读方式单一,学生多以阅读作文书为主,阅读其它书籍的相对较少。③阅读量少。根据我校调查,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仅占11.6%,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不足30分钟。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电视媒体、网络游戏等娱乐中。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不够,上面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练什么,一切都围绕考试转,功利化的目标指向使得阅读教学支离破碎,繁琐冗长,大大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五、应对策略及改进措施:
1.课堂上,教师讲的太多,忽视了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阅读不到位,对课文对感知肤浅,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无法体会作者对思想。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读”,根据年级、学生情况、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书读百遍”、“读书破万卷”没有充足的时间怎能做到?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难以形成技能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堂课40分钟是一个常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的实践的蛋糕就少了。”因此课堂上应精讲多练,以讲促读,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朗读,真正让学生做到“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会思想感情。课上读阅读肯定上不够的,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中午午休半小时,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缺乏的条件具体来看主要有时间、方法和书籍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搞好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学生内发性学习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和好奇心。只要好好地培养儿童的兴趣,自然会带动它们的独立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并使之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4.定期推荐优秀书籍。
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介绍书的耐读点、感动点及艺术特点,从阅读引索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教师还可以利用晨会课、语文课、阅读课等时间为学生朗读经典作品。结合《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明确教师为孩子读书篇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走向未来的基石,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是思想贫乏的学生;是知识枯竭的学生。而小学生是长知识、长本领最快的阶段之一,阅读对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一个人就会自觉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一生将受益无穷。
附:小学语文阅读调查问卷:
1.每天完成老师的作业后,你的阅读习惯是()
A.每天自主阅读 B.有时有,有时不阅读 C.课后从不阅读 2.你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是()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3.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籍?()
A.作文类B.童话故事类C.科幻天文类 D.卡通漫画类 E.文学小说类 4.你读课外书,是因为()
A.自己喜欢 B.爸爸妈妈要求自己读 C.老师的要求
5、你一般每天阅读课外书多少时间?()
从来不看 B、10~20分钟 C、20~30分钟 D、40~60分钟 E、1小时以上
6、你一般在什么地方看书?()A、阅览室 B、教室 C、家里 D、上电脑网站
7、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
A、提高语文水平B、增长见识 C、休闲娱乐 D、学会做人和处世
8、你是什么样的阅读态度呢?()
A、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B、好玩,消磨时间C、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提高成绩D、说不清
9、你在阅读时一般会采用下面哪一种或哪几种阅读方法呢?()A、在阅读过程中会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解决生字 B、能做到边读边想 C、能写读后感 D、能写摘录,作一些批注或标记 E、以上都没有
10、你阅读的课外书来源于()A、购买 B、借 C、租 D、网络
11.你觉得读课外书有那些益处?()
A.扩大知识面 B.提高学习成绩 C.能积累好多优美词句 D.好玩
12、你们班有没有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A.有 B.有时有 C. 几乎没有
13、老师向你推荐过好的课外读物吗?()A、从没推荐过 B、很少推荐 C、经常推荐
14、老师有上过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吗?
A、有 B、只是上语文课时附带指导过 C、没有 15.你们家里的藏书情况是()
A.20册以下 B.20-50册 C.50册以上 16.你父母在家里的阅读习惯是()
A.固定的阅读爱好 B.偶尔翻阅书本杂志C.只看报纸D.从不看书报杂志 17.你们父母对你的阅读态度是()
A.赞成有益的课外阅读B.经常和你们一起阅读C.无所谓 D.反对课辅外的阅读
18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A、功课太多 B、没有什么书读 C、父母反对 D、不知看什么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1
这学期,我们低段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一周集体备课,一周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我主动带头带领教师学习课本,了解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视频的方式让教师了解名师上课的实况。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让教师们轮流自己设计主持一次教师学习活动,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每一次的业务学习我都会自己带头做好学习记录和活动记载。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观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活动中,我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观课,议课、总结。教研组内同事纷纷议课,在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狠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这学期,我们低段语文教师通过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生生互动,打造低段有效语文课堂”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
五、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促使教师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2
一、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校本培训新理念的学习。
先进的新理念要走进课堂,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来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程,更重要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创造者。因此,要加强教师新理念的学习,促进教师角色、课程意识、能力结构的更高的提升。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主体。因此,我们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每单周进行一次以校辅导,双周以组辅导的培训学习活动。有专人讲座、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从而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着重以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为主要内容,先后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法》等有关著述,不断提高认识,深化和发展,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体现课改的新理念;同时,每位教师都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反馈小结,交流心得感受,从而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2、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加突出教学观念,方法要有新的转变。我们着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切实抓好教材研究分析工作。尤其对实验年级的教材认真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组织各任课老师也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探讨学习,对教材要有选择、加工的能力。这样,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切磋、学习、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形成教育的合力。
3、重视课改教研活动。在加强理论学习中,本着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究为载体,培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组织开展了教学案例分析工作,着重分析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鼓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每月一次及时总结、交流。按照认知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反思实践中的得失,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我。对于优秀的反思,探索出的新方法、新路子大力宣传学习。此外,我们组织教师出外听课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我们集中评价、分析讨论、交流。各位老师都写好一份好的听课感受,切合实际谈出自己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三维目标”。因而,我们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实施新课程改革。
1、组织教师进行了对前期新课程实验阶段的总结,着重谈做法,讲经验,提问题,出点子。尤其是对教学质量不高的班级进行评析,认真分析,找原因,找差距,定措施,并和教师进行学术讲活,真心交流、协商、学习,共同提高促进。同时,创建了老教师和年青教师搭对互帮小组,从而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认真做好“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活动。开展进行了课堂教学大联评活动。要求教师教学中必须体现课改的新理念,创建自己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人人登台,人人参与,每位教师都认真准备了一节高质量的课,由评价组听课评议,从中评选出优质课。其次,对评选出的优质课再进行公开示范课教学。这样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宣传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创建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本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先后听了罗老师和明校长的公开课,这两节课都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同时注重评价激励,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设计。最后,再次对年青教师的.教学进行追踪、调查、指导、评价,使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认真抓好教研专题的研讨,校本培训的工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体现课改的新思想,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参与教学的能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亲自组织进行校本培训,研讨,采取定目标、下任务、压担子、搭建教学舞台、教学研讨平台。人人确定专题,参与研讨,从而不断在教学中大胆研究、创新。在教研中校长,主任,教研组长首先进行了专题讲座研讨;其次,各位老师分别进行了专题讲座,课程总结等形式的校本培训。大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积极探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这样有利于不断借鉴、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
三、认真开展好各项活动。
1、定期组织了教学检查工作。每月一次人人参与评价,及时小结反馈。这样可以加强教师之间学术对话、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文化素质。
2、组织进行了一至六年级的数学竞赛活动。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竞赛的内容上我们首先由各位教师自己出一份试卷,然后再由教研组审议,补充,最后集中测试评卷。同时做好表彰评价工作,对期中,期末考试我们认真组织评卷,交流。并协助学校对考试中年级前十名学生和进步突出的学生都进行了奖励。这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3、组织进行了期末复习计划以及经验交流活动。十二月中旬我们进行了复习计划交流,各位老师都能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提出了非常好的复习措施。这样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提高。之后,我们又组织了复习经验交流,让有经验的老教师谈出自己好的做法,这样为年青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更加促进教师间的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于统考年级,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出外购买复习资料,创造一切便利的条件,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这一学期,我们着重以课改为中心,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积极实施课程改革。但在工件中也存在着不足。面对新课程,我们任重道远;面对新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面对新机遇,我们要全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未来,在发展中不断地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适应社会,才能在新课程实施中有所作为。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3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教研活动问题意识缺位,没有形成专题研究。校本教研没有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一个个专题。缺失“研究什么”这一前提。其次,教研活动呈平推式,缺失磨炼提升过程。我们常常发现,某些教研活动研究课上了,大家也认真评了课,执教者也很认同评课者的意见,并做了反思。活动经历了上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一条龙,搞得有声有色。大家各自为政,你打你的锣,我敲我的鼓,教研没有深度,达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实践和探究“一二三”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即确定一个主题,推行一课二上,实行三个结合。
一、确定一个主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笼统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专题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问题的价值性(具有现实价值,通过专题研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共性(大多教师或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可操作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教研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最后确定教研专题。如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低年级写字教学指导,朗读有效方法,等语文组的“一年级语文开放式识字研究”、“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英语组的“小学低段英语趣味性教学”等等。各学科组或几个学科组一起围绕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由模糊变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一课二上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训练所。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课堂实践层面上说。一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和调整;二是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取其所长,补已所短,促进进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点应落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使教师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整个过程,采取“一课二上”策略,我们称之为“初磨课”和“再磨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课:初磨课一般在学科组进行,经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执教初磨课”三个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学习理论,既为执教教师和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为观察、研究、分析课例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根据。理论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各位老师各自去收集和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学习的负责人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执教老师或全组教师,供大家参考学习,并组织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形成共识。
集体备课阶段。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此阶段主要开展“三研”活动,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学法的过程。研究教材,要求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采取三种的方式进行,即问题导读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读法。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学案,研究学习起点,针对个别差异和不同学情组织教学。研究学法,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实际,鼓励指导教师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布障设疑学习法的模式(布障设疑——激发兴趣——探索学法)和提出要求学习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学探索——渗透学法)。不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独立备课——导师指导——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执教“初磨课”阶段:学科组任教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和备课过程,初次进行上课,组内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说课和评课,然后调整学案,准备上“再磨课”。
再磨课。听课者主要是针对学科大组成员,年级组成员均有分工任务,要求大组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主要开展“三讲”活动。组内一人讲磨课过程,一人讲观点报告,大家讲课后感想。
1、讲磨课过程。可讲在备课前的学习准备,讲对教材的理解,讲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讲如何对学法的指导,讲磨课的学案的前后调整等等。
2、讲观点报告。年级组内一位老师要针对组内的主题,结合组内磨课过程与经历,做一个观点报告。
3、讲课后感想。组织全体听课进行讨论,听课老师根据课堂展示和观点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请专家名师加以指导,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三、实行三个结合
为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准,克服校本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断拓展和延伸,活动实行三个结合。
1、课内和课外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拓展教师交流反思的时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思想互动。我们通过QQ群,教师博客等形式,让教师撰写随笔、反思等进行继续交流,使“再磨课”后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动和专家引领进一步深化。
2、教学和科研结合。教师根据滚动式的教研活动,针对执教老师的课例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拟写案例或论文,开展基于课例的课题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清晰教学实效,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使其成为下一轮主题研究的起点,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拟写案例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3、校内和校外结合。我们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校际交流,主要采取教学观摩会、送教下乡、帮扶结对等形式,由上课的老师来展示,这既产生辐射的作用,又为教师再提供一个再实践提高的过程和机会。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4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的学期即将结束。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语文教师6人,这是一个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组内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治学严谨,教育教学气氛浓厚。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具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几年来,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人认为,一桶水岂能解决?古人不是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吗?要有源源不断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也许,这只是揭示了教师需要具备丰足的学科知识而已。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选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等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学杂志,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每位教师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学习、阅读蔚然成风。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组内听课活动,促进整组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积极开展听课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开出一节组内研讨课,其他组员认真听课、议课,研讨氛围十分浓厚。在此基础上,推荐彭毅老师上校级研讨课,围绕开出了一节真实、朴实,并力求扎实的课,受到领导及其他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初次尝试了集体备课,为以后的备课改革铺平了道路。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我们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5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当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团体的智慧和才能。所以,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教学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本事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本事和教学水平
1、认真进取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团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向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懂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齐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教研组内同事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进取,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供给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本事也得到开发,从多方应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样的教研氛围,不仅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到达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经过督促、检查教师们构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一至六年级识字写字竞赛与一至六年级经典诵读活动。
四、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团体活动的热情、进取性不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本事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6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让语文回归本色”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街道教师积极参与。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思辨阶段
在学期初,我们全体语文教师集中在一起,探讨确定了本学期要研究的课题,了解了本学期教研活动方案安排。之后,我们分头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校园网上发布。老师们都认真地阅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了心得,我们于第5周进行了心得与收获的交流,每位老师纷纷上台,把自己对“让语文回归本色”这一主题的看法进行了发言,思维进行了碰撞。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提出要求。
二、实践探索阶段
之后,我们紧扣研究主题,设计教案。教案包括研究主题、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生的情况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突出目标是如何渗透落实的。然后再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尝试,同组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完善教案。最终由每个年级组推选出一节课。
在第9周,我们进行了教研大组的集中交流,有两位教师主讲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上课实践,老师们又纷纷提出意见,不断地完善这两节课。最后,上课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分析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反应、成败原因,写出教学反思。
三、研讨交流阶段
根据上一次集中活动时大家的意见,上课的老师进行教案的修正,形成教研组的最佳方案,在14周,进行了课堂展示和互动式的评课。
这次研讨活动由蒋丽君执教一年级的《两只小狮子》、秦庆华执教四年级的《比金钱更重要》,课前,每位老师都选择其中一篇课文结合主题进行了备课,有了活动前的准备,在互动交流的时候,老师们从课堂出发,从学生出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反思阶段
研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个个意犹未尽,针对主题、针对活动,写了反思。有老师在反思中写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想,其实在反思中,我们的.老师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提高。
五、存在问题
教学工作艰巨繁杂,教研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教研工作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师资有限,另一方面是跟学校长期的一种教研氛围有关。在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中,因为本人能力有限,教研氛围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教师的教研水平未得到有效的培训、落实。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或是写心得体会、反思总结之类的作业都有点完成任务的感觉,这是对教师教学与教研上的一种荒废,有待解决。
六、工作展望
以上所说的问题和我们的管理是密切相关的,我这个教研组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与教研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7
一、本学期开展的校本研究工作
1、成立组织,制度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究组织,形成了校办室、教导处、教研组齐抓共管的局面。制订了《陈汉乡中心小学校本研究制度》(含《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校本研究考核制度》)。确保了以制度促教研,以制度促发展。
2、积极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结合本学年校本培训内容《上好课》,学校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集体培训、学习研讨、总结交流等多种方式的活动。把校本研修与教科研结合起来,每位教师在有效备课、上课基础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上了校内公开课和校际公开课。
3、承办教研协助会,展示教科研成果。11月30日,趾凤、柳坪、隘口、北浴、陈汉五个山区乡镇小学教研协作区在我校召开。县教育局副局长周才虎同志、县教科所何强志所长、县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宋锦玉、县中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员詹绪涛、松兹小学校长李啸春同志亲临指导。我校为此次研讨活动提供了6节研讨课(语文、数学、英语各2节)。研讨课结束,分乡镇、分学科对六节课进行小组研讨,然后分学科进行集中研讨。与会教师就研讨主题“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各位领导和专家对研讨课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精彩的点评。本次活动还交流论文50余篇,教学设计30余篇。此次协作区教研活动,为山村小学教师创造了展示自我和互动交流的平台,锻炼了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本学期校本研究工作积累的'经验
1、加强自我学习和集体培训。通过自学,掌握新理念,加强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通过集体培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使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加强教研组的职能,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3、推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教师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引导,在名师引导中明确方向,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这是教师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因此,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瓶颈现象”,通过进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导及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研究,从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寻找新的方法、积累新得经验。
4、做好“请进来”的工作。专家、名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成功不可缺少的培训资源。个角度说,专家、名师的指点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他们的现场指导是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组织落实好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途径,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三、本学期校本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少数教师自我学习走过场,研究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改进。
四、本学期校本研究的心得体会
校本研究有利于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好校本研究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和完善教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8
本学期教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常规管理。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一学期的教研活动,让我从中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理论,以理论促实践
教育理论好比我们教学中的指挥棒,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论做指导,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因此我非常注重了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在教研活动中,能依据计划安排,继续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加强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理论方面充实了自己的头脑,为以后的教学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有时因为我们手中的资料有限,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一些理论方面的学习,这是值得以后改进的地方。
二、注重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着重从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去进行点评。使授课老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使我抓住了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相关听课活动,以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尤其老师们在贯彻新课改理念方面做的非常到位,很是值得我学习,注意了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把课堂上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快乐、高效。促使我克服了以前在这方面的不足,时刻注意把课堂变成快乐高效的课堂。切实解决了教学中的疑惑,给我们的教学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因为这真真正正地牵涉到了我们的教学,确实促进了科学教学的发展。
三、加强教学研讨,以交流促发展
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继续做好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使我也能按照计划要求单元教学结束后以教学优势分析、薄弱环节分析、改进的目标与措施、教学过程中需改进的部分四方面,进行单元反思,尤其关于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认真地进行讨论、交流,从中选择更好的方法进行教学。让我在反思中发展,在发展中反思,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我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总结9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在学校分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现将这一学期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重视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1、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认真做好语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力争早出成果。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二、依托课题,深入教研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我围绕本年段制定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三、实施课题,突出特色。
本学期我在实施课题,深化教研的过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块为课外阵地,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学生开列出阅读文学名著的书目,初步规定每个人每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必须写读书札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2、以“艺术天地”为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学期,我班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狠抓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教学规范。
3、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开展如诵读《三字经》、诗歌朗诵、快板表演、绕口令展示、故事会、演讲活动、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探索语文课外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课外活动成为课内教学的补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下学期我将充分利用博客网继续加强交流和积累,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从教育教学模式角度看面临很大的挑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全面调动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一项重要目标,保证小学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模式转变创造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需要和小学教育实际结合在一起,保证语文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做为语文教育教学的接受者,需要和学生教师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一种能力,为小学语文教育综合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需要积极引导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念转变,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观念转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结构,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学习的状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快乐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被动掌握知识为主动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能够不完全依赖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引导性作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综合学习、科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启发式教育模式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三、小学生语文教育模式创新与模式构建
小学生语文自主创新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体系,对学生综合教育模式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当前需要从课程教育和教学实践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2]。创新教育模式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从自主学习、寻问探疑、互动研究、揭示规模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确保创新学习理念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从自主学习和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能够积极把握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能够高效合理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教育水平。
四、总结
构建完善的小学生教育模式是其教育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当前需要在求知求新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完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让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发现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其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其实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互动,从而能够有效的揭示学习规律,对科学有效的归纳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煦光;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12-13
[2]阮尚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19-20
[3]谢主兰;;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6期.27-28
第四篇:2014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
新理念
新视角
新策略
——2014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 □ 戴正兴
2014年,是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三年。这一年,在语文教育各个领域,语文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在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一年,更多的语文教育优良传统得到弘扬,久违的写字教学终于回归课堂;这一年,阅读教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以写作的视角来审视并构建的阅读教学观,强化了对文本的写作关注;这一年,伴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化,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转型步伐;这一年,浮躁与盲动慢慢退却,语文教学逐渐走向理性与务实,使语文课程改革更加稳健、更加踏实地向前推进。
2014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材料的来源,包括核心综合性教育类杂志、地方综合性教育类杂志以及语文教育杂志。经过筛选、整理、分析,撰写了这篇述评,力图客观地展示本语文教育研究的面貌。述评力求在与往年的比较中凸显本的新气象、新进展。
综观2014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呈现三大特点:
一、“新常态”下的语文课程改革,看点纷呈,新意颇多,一些新思想、新思维,受到各方关注与思考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呈现多方面的新变化。
1.“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型
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在(《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撰文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越界”,但它又是一种回归,即教学应“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为基点的理念。
“翻转”,在一些名校名师的课堂上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语文课程的特点更有利于对传统课堂的“翻转”,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哪些方面去尝试“翻转”呢?周先生提出可从七个方面去尝试。(1)在课堂理念上,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翻转。(2)在角色定位上,由教师主宰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翻转。(3)在教学预设上,由指令性和刚性预设向生成性的弹性预设翻转。(4)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5)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析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6)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7)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习题向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翻转。
2.语文教学“趋微”新状态的出现,导引课堂教学走向简约、高效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的流行,社会普遍进入了微时代。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也进入了积极探索阶段。陈林在《语文微课程开发:一种有益的“热现象”》(《教育探索》第1期)一文中,他提出语文微课程不是指那种的视频为媒介、以在线学习为目的所谓“一分钟学习内容”,而是指纳入正规计划、以正统教材为媒介的“大”语文课程以外的由某位有思想、有影响的教育专家或一线教师原创并倡导的“小”语文课程。如朱永新倡导的“晨诵”及“亲近母语”、徐冬梅倡导的“小古文诵读”等,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铁生在《微课,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小学教学设计》第6期)一文中总结了微课的主要特点:“短”(教学活动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小”(教学主题简短,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量小)、“精”(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设计精细,教学活动精彩)、“悍”(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教学效果显著)。
一种“微”文化已悄然兴起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这样的“微”时代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领域,也必然会出现值得关注的“趋微”新状态。周一贯先生的《“微时代”中的语文教学新样态》(《小学语文教学》第1期)一文,带我们走进别样的“微景观”:微课型、微教案、微解读、微评课、微合作、微观摩、微阅读、微作文。周一贯认为,语文教学领域“趋微”这样的“微”不是“微不足道”的“弱小”,而是有可以积小为大的功效;这样的“微”也不是不值一提的“卑微”,而是有可以因小见大的精妙。
陈林在《语文微课程开发:一种有益的“热”现象》(《教育探索》第1期)一文中分析了语文微课程的五个特点:(1)“微”--语文微课程的显性特点。(2)“语文课程”--语文微课程的本质属性。(3)“微”而有“序”--语文微课程的实施特质。(4)“微”而“立人”--语文微课程的评价指向。(5)“微”而有所“值”--语文微课程的价值意义。
3.随着语文性质的定位,研究者聚焦阅读教学本体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西南大学文学院魏小娜的《反思与聚焦:探寻我国阅读教学的本体》(《课程•教材•教法》第3期),借鉴国际阅读教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聚集国外阅读素养、阅读策略和学习型阅读,反思当前我国基于写作、教言语形式和单篇精读教学的阅读教学形态,可以检视我国阅读教学本体的含混、位移和缺失。如何构建我国阅读教学本体,文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阅读学理论为构建阅读教学本体的理论基础;二是以阅读素养为构建阅读教学本体的逻辑起点;三是以中国国情为构建阅读教学本体的现实依据。文章强调,构建阅读教学本体时不可盲目照搬国外框架体系,要总体观照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经验与国外阅读教学经验的异同,进行系统整合,既彰显中国特色阅读教学的优势,又能弥补我国阅读教学的缺失。
4.主题教学与群文阅读的探究为阅读教学的改革打开了新的窗户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第8期)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形式,引起小语界同行的关注和探讨。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刘荣华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教学月刊》(第8期)一文中提出四个关键策略:(1)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2)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3)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合起来。(4)有意识地渗策略,让群文功效综合起来。
群文阅读的价值在哪里?蒋军晶认为,群文阅读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有它的独特价值,他觉得应该分四个层次:第一是能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第二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第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第四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态度。他提出,在教学时要把这种教学取向清晰起来,做到外显化,一是教“策略”,二是教“发现”,三是教“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第4期)
吴淼在《群文阅读:传统阅读教学的突围与重构》(《教学月刊》第10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有益的尝试:(1)群文之“文”:以关联度为导向。(2)以“结构化”为指向。(3)以“能力培养”为旨归。
5.对语文课程改革今后的走向问题的研究和作文科学序列的探索,呈现多维视角
语文教学投入时间多,效率难尽人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崔云宏的《教什么、为什么、如何教》(《语文教学通讯》第9期)一文中,提出迫切呼唤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以全面提升质量与效益。他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做点努力:(1)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2)提高语文课程实施的实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3)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自主、合作与探究。(4)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让语文学习步入自由之境。
小学语文课改的方向在哪里,吴忠豪在接受记者访谈时提出,语文课应该按照学生的认识能力,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来重新思考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探索:第一,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第二,语文课要从“非本体性内容教学”转向“本体性内容教学”。第三,要从“理解语言”转变为“运用语言”。第四,语文课应该从“教过”转向“教会”。第五,语文教学要从“课内”走向“课外”。(《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教育世界中,如何寻找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自己的家园,金立义在《阅读教学的变革亟待二次转身》(《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改革亟待实现二次转身,实现正能量。一是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二是从“教语文”向“学语文”转身。文章认为,这不仅是阅读教学本真的回归,更是语文教育对生命的尊重、激活、塑造与提升的彰显。
关于写作教材的改革,语文教育专家顾之川撰文提出以下一些设想:(1)从此写作客体为主转变到以写作主体为主。(2)坚持写作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机结合。(3)注重写作过程,突出思维训练。(4)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为写的基础。(5)构建“一主四副”写作教材。(《中小学写作材料改革设想》,《语文建设》第7期)屠锦红在《我国写作教学改革的突围之路》(《教学月刊》第10期)一文中提出,构建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实施“1+1”整体写作教学策略。他认为,一个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必须要有明确的写作知识的陈述与写作技能的规定。第二,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第三,在兼顾教学序列之“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同时,必须保证各项子技能要有可测量的标准。第四,从实践的角度看,所构建的教学序列要具有可操作性。他提出,要真正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即“写什么”与“怎么写”同时入手,实施“1+1”整体的写作教学策略。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何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叶黎明在《体式、活动、语境》(《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一文中认为,首先,教写作需要教师具备自觉的“体式意识”,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教的是何种体式,知道自己所教体式的关键知识。其次,写作教学要追求活动化,活动设计要有创意、有目的、有计划,还要追求“陌生化”。第三,写作教学要走向真实化,必须注重语境创设,尤其是读者意识的强化。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吴立岗教授在《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关注的三大问题》(《课程•教材•教法》第7期)一文中指出,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着力探索和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高层次的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全局进行指导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二是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三是个人的作文教学风格。特别令语文界关注的是,文章对作文教学序列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表述并分别列出三个阶段各年级的训练要求。对作文教学科学序列的探索,是本的新动向。
二、本语文课程改革正处于一种寻求新突破状态,研究者对一些敏感的话题有了新的思考
当下小语深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不仅为一线教师所关注,也为教学理论研究者所关注,研究的视角不断拓展。
1.随着语文性质的定位,研究聚焦“语用”问题,展开积极探讨
传统的语文教育重阅读,搞单纯的语言积累、阅读分析,这显然不符合2011版课标关于“语用”的要求。丁晓红的《阅读教学的“写作本位转型”》(《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一文中,主张从写作角度看待阅读教学,提出建立“写作本位”的语文教育新体系,将“积极表达”作为其核心的教育理念,“学文立人”作为功能目标,建立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完整架构,真正使阅读教学以写作为本位,放弃对语文知识的系统讲解,放弃对课文内容的肢解与分析,把精力集中到写作方面的发现与练习上来。
当前的阅读教学,究竟需要不需要“理解”?需要什么样的“理解”?朱先云的《阅读教学,“理解”怎能缺位?》(《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从儿童阅读特征、阅读活动的核心、文章体裁和国际阅读评价等方面,阐述“理解”的必要性;明晰理解任务,理解阅读“落差”“表达秘妙”,理解重在过程,运用是最好的理解。
“理解”从“课标”表述中省去,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不需要理解或者理解不重要。臧松刚在《只可省略,不可冷落》(《语文教学通讯》第2期)文章中指出,一切只以“语言文字运用”为名义的教学都会让“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根基塌陷。阅读教学要凸显“语言文字运用”,但绝不能忽视“理解”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活动。他认为,“理解”只可在“课标”中省略,不可在“实践”中冷落。
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讨论持续升温各抒己见的言说引发人们深度思考阅读教学是“指向写作”,还是“指向阅读”的讨论日趋深入。
有人点赞,管建刚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主张,代表了语文教学的希望与未来。有人认为,过去的阅读课垂死,新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有人质疑,有人提出,“指向写作”不是革命是改良,是传统意义上读写结合的名人走秀。还有人认为,“指向写作”存在“弱化内容理解,忽视人文熏陶”的危险。
有人释疑,针对“指向写作”种种质疑的声音,徐国荣在《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样式》(《教学月刊》第5期)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一种阅读教学课程改革的新样式,它与传统的重内容理解的阅读教学的主张、样式不是敌对的双方,而应该是相互补充的。
2.“阅读”和“表达”并驾齐驱,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视野
从2014年起,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更名为“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更名后的观摩活动的课例,将由单一的阅读课,扩大为阅读课和表达课两大系列。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陈昌发《给小学语文教学多开一扇窗》(《小学语文》第4期)认为,全国小语教学观摩活动增加了“表达”课系列课型展示,在整个活动中,将有一半的教学观摩课不是阅读系列的课型,这让教学观摩活动更为丰富,更有看头,将对未来语文教学形成“阅读和表达都要抓、都要硬”的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学观摩活动的“表达”系列课将成为新的关注点和研究热点。对于“表达”,文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重视“表达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解决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二是重视“表达中”,加强表达中的方法指导,解决学生说得更畅、写得更好的问题。三是重视“表达后”,加强评改指导,重视表达的评价激励,加强思维训练。
低年级语文教学本受到特别的重视,让语文界看到重拾汉字尊严的希望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的启蒙,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周一贯先生认为它的特点、重点和关键点正在养正启蒙,他提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眼和入手:(1)夯实“识字为先”的基础。(2)打好习字书写的根基。(3)提升朗读默诵的底气。(4)培育长于表达的能力。(5)激发学生喜欢语文的情趣。(6)涵养终生受用的习惯。(《蒙以养正,低段教学的圣功》,《小学语文教学》第5期)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人生语文”的“起点”和“基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杨再隋认为还是忽视基础,即基础教育中忽视打好基础的问题。他指出,现今,一些示范课、比赛课都集中在中、高年级,仿佛低段教学太浅显,显示不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是十分错误的看法。(《是非有公论,得失寸心知》,《语文教学通讯》第4期)
刘学英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教学改进策略进行了思考,在《习惯中突破,常规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第2期)一文中提出:一是做好课前预习,实现教师的在场价值。二是精简字词教学,保证作业的当堂完成。三是简化阅读教学,淡化理解并强化朗读。
在错别字预防中,有些教师没有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却作出诠释,没有对音、形、义进行整体联系却机械书写,变成错别字的始作俑者。吴路军在《基于构型原理解读的错别字预防策略探究》(《小学语文》第5期)一文中,具体分析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机械识记,置之不理;二是无视逻辑,自我杜撰;三是音意混淆,曲解构件;四是文化缺失,有失精准。他根据汉字构型原理,提出错别字预防的几个策略:一是整体认识,呈现直观形象,形义并进;二是分解定格,显示明晰特征,显主隐次;三是辨析比较,凸显字符差异,寻根问源;四是有理归类,圈画汉字组别,以点带面。大大降低了错别字的出现率。
3.“微写作”作为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引进习作教学受关注
时下,微博充盈着现代人的生活,建构起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张雅婷在《纸上微博,开启儿童“微习作”之旅》(《小学语文》第4期)一文中认为,将微博这种形式加以创造利用,在学生中引入微博写作,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创新模式。首先,新颖的写作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其次,独特的“微习作”模式,可激发学生积极的习作状态。基于上述思考,他推出“5+1”微博模式。“5”对应的是每周一至周五的5篇微博,“1”对应的是周末的长微博。周末可以从5篇微博中选取一篇,扩展成长文,称为长微博。如此进行微博写作训练,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积极动笔。
郭素青在《“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教育实践与研究》第2期)一文中介绍了“微写作”的四种形式:(1)圈点批注式。(2)微博发表式。(3)文中选文式。(4)拓展延伸式。
邓彤、王荣生在《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课程•教材•教法》第9期)一文中,就如何设计微型写作教程提出三点要求:(1)写作课程目标的微化。(2)写作课程内容的微化。(3)写作教学支架的微化。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急功近利,如何让写作回归到精神生活的本质上去。罗良建在《清除习作“雾霾”,还表达以清新》(《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一文中提出,习作教学应从创作教学向言语交际回归、从机械模仿向积累感悟回归、从思想教育向彰显本真回归、从技法操练向张扬个性回归、从应考演练向过程发展回归,做到形式关照内容,能力注重过程,表达才会自然清新。
三、语文教育研究者从多个维度观照语文课程深度改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考量始终是热点
语文课程改革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探索的、不断尝试的过程,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1.经典阅读、诗歌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讨论有深化的趋势
当下古诗词教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解读过深;二是过度发挥;三是诗味缺失。古诗词如何适度解读,古诗教学拓展什么,怎样教出古诗的味道?裴海安在《语文教学通讯》(第1期)撰文提出两点诵读新策略:(1)古诗教学要提倡“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意、体味诗韵、感悟诗境。二是坚持领悟大意。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而不是讲深讲透。三是坚持熟练背诵。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2)古诗教学要注意“三个不可”。一是不可过度解读。必须以课程标准为纲,以年段特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准进行适度解读。二是不可无度拓展。不要过多地旁征博引,更不要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三是不可缺失诗味。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悟,在体悟中读出诗味。在品词析句中学会赏析,在赏析中领略醇厚的诗味。
成功的古诗教学,需要寻找教学的基点。2011年版课标为古诗教学设置了分阶段、渐进性的学段目标。张忠诚在《寻找古诗教学的基点》(《小学语文教学》第2期)一文中,对古诗教学的学段进行了分解,将其转化为有步骤的教学流程:(1)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步骤:诵读诗歌,展开想象。(2)第二学段的古诗教学步骤:展开想象,诵读体验,领悟大意。第三学段的古诗教学步骤:把握诗意,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诗词教学历来都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然而在课堂中,诗词教学却存在着“硬译”“硬读”“硬练”种种“硬”象。怎样做才能化解诗词课堂教学“硬”象的方法,潘琰在《化解诗词课堂教学“硬”象的有效策略》(《江苏教育研究》第1期)一文中,提出如下措施:一是以“吟读涵泳”为先,化“硬读”为“诵读”。二是以“诗词之眼”为扣,化“零碎”为“整体”。三是以“知人论世”为法,化“硬牵”为“体悟”。四是以“授人以渔”为匙,化“硬练”为“实践”。
一首几十个文字的古诗词,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地解读,把握蕴含在诗歌中一个个精灵般的意象,以激发诗歌与读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引领学生感悟古典诗词无穷的艺术魅力?赵远利在《把握诗歌解读的四个维度》(《教学月刊》第10期)一文中提出,一是把握编者的维度;二是审视儿童的角度;三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四是挖掘语言的深度。
新学年开始,上海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这一教材改革引发了一片争议。
9月9日,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小学语文课本中去掉的现象,毫不掩饰地表示了“很不赞成”。他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
9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她非常赞同“要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的观念,从明年9月起,由她主编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将增10余篇古诗词,她认为,要从小学一年级就让孩子感受音韵之美。
习近平在北师大关于教材编写的那番感叹,让人品出几番沉重。人们就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古诗消失”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并通过《人民日报》微信平台纷纷留言。有识之士提出,在基础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给李白、杜甫们更大的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机缘被中华文明的薪火淬过。
经典阅读对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认为,学校阅读的重点应该是经典阅读,而且是有深度的、个性化的阅读。他提出,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引导孩子走近大师,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这对培养其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受益终生的。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经典文本,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形成他们的观念和能力,钱理群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是要有一批爱阅读、爱写作的老师。现在教师队伍中真正的“读书人”是很少很少的,这也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哀。
具有审美特质的现代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是提高儿童审美情趣重要的课程资源。蒋成云在《现代诗,我们教什么》一文中,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他认为,教学现代诗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咀嚼语句,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2)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生动的画面。(3)走进现场,体悟诗歌真挚的情感。
现代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在现代诗教学日益边缘化的状态下,如何开启现代诗教学的新视界,戴正兴在点评中提出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加以重视:一是认清古诗和现代诗的异同,二是对诗歌意蕴的鉴赏要摒弃意蕴分析教条化、图解化的倾向,三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儿童的鉴赏能力。
语文本身承载着文化,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文化生成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如何用文化语文滋养学生的心灵,张宏军在《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撰文,提出如下策略:(1)用文化的眼光解读文本,发掘文化品质。(2)用文化的理念构建课堂,进行文化渗透。(3)从文化的层面挖掘资源,拓展文化视野。(4)从文化的角度策划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2.提高汉字教学的策略研究有新见
如何切实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郑淑红在《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问题剖析与对策》(《教学月刊》第6期)一文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1)细参意图--掌握“秘籍”之精髓。(2)技击要害--点中关键之“穴位”。(3)凸显层次--体现“武学”之渐进。(4)稳扎实打--展开习练之过程。(5)参悟修为--修炼自身之内功。
蔡晶在《探寻字里乾坤,彰显文化魅力》(《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一文中谈到提高识字效率新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入:(1)激活思维,品字中趣。(2)揣摩演变,看字中画。(3)自能类推,析字中意。(4)渗透书法,书字中美。
史春妍在《让识字成为充满魅力的旅程》一文中提出四个“遵循”:(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识字成为好玩的发现之旅。(2)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让识字成为雅趣的文化之旅。(3)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让识字成为灵动的启思之旅。
3.阅读教学本质和取向的研究有新探索
阅读教学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应该具备怎样的阅读取向?高祥虎在《“学习运用”语义下的阅读教学取向》(《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一文中谈了三点看法:(1)阅读教学应把握课程性质,聚焦语言形式。(2)阅读教学要精研阅读目标,大气取舍文本内容。(3)阅读教学还要关照文体特点,注重策略。
陈金才在《追求本真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第6期)一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新策略:(1)自主阅读。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的学习环境。(2)个性化阅读。要重视并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个性化的阅读。(3)全程阅读。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应当包括“披文得意”和“运思及物”两个阶段。(4)全息阅读。包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
罗才军在《实施创意阅读,实现积极语用》(《语文教学通讯》第3期)中,倡导创意阅读。在文中,除了对创意阅读的概念和意义进行阐述,还根据实践和思考,提出了“语境浸润”“文体彰显”“互文观照”“文本超越”这四种创意阅读的实施策略,并通过典型课例直观地展现其成效。
翻转课堂的本质在于将传统的以教师授予为主的课堂,翻转成为教师千方百计促成学生内化的课堂。怎样才能建构起“内化”的课堂,周一贯先生在《翻转课堂:重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动力》(《小学语文教学》第10期)一文中,提出五点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需求,形成“内化”愿望。(2)在鼓励质疑中探究,支持“内化”动力。(3)借用同伴互动之力,推进“内化”过程。(4)用“做中学”的实践性,提升“内化”效能。(5)学会自我梳理,推高“内化”能力。
4.作文训练研究显露新气象
广大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课堂练笔。语文教学如何加强课堂练笔,叶枚举的《语文教学必须冷静对待“练笔热”》(《小学语文教学》第4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随文练笔--在感悟文本处。二是想象练笔--在情感交融时。三是对比练笔--在矛盾激发时。四是模仿练笔--在文本空白处。
当下,作文教学的主要症结是学生缺乏应有的言语生命动力,语文教育该采用哪些重要的教学举措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最积极”的作者?储剑锋认为,一是要确立“为我而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让习作过程具有更高的“涉我指数”。二是要确立“动机先行”的作文教学理念,让习作过程具有更大的“真性引力”。三是要确立“性情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让习作过程具有更广的“弹性空间”。(《语文教学通讯》第4期)
随文练笔是“阅读与习作”的中介,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随文练笔,找准练笔的切入点,提高练笔的有效性,刘吉才在《走出随文练笔的误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第2期)提出三点实施策略。一是找准内容的衔接点。在安排随文练笔时,要贴进学生生活,在生活与练笔间建立起一座相互融通的桥梁,打通练笔与生活的藩篱。二是找准情感的交融点。激起学生对练笔内容的喜爱之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三是找准方法的迁移点。让学生获得练笔的方法,内化为练笔的技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学习中心
平时作业
年级层次:13秋季本科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乔瑛
学号:11***2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1.设计一个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要求:包括问题的提出;
探究的目的;
需要的器材;
探究的方法;
探究的过程与步骤(包括时间安排);
一、问题的提出:天气研究。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二、探究的目的:1.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2.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需要的器材: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四、探究的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2.,给《昆虫》一课,设计两个不同的新课导入活动
要求:既能引出探究的主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一:
1、提问:同学们是不是很爱看动画片?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播放一段小动物的视频,请观看。
2、播放视频资料。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二:
1.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即学生课前捉到的虫子),并请学生进行汇报。2.教师记录,并请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找到这些虫子的区别。在观察基础上按虫子的足对虫子进行分类。
3.观看一节课,写出自己对课的评价。
要求: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评议,字数不能少于500个字。《昆虫》
本课在低年级《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本课是按照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前活动──捉虫子。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可以观察到很多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为本课提供一些实物材料。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建立昆虫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1.把捉来的虫子按足的数目分类。2.比较三对足的虫子外形还有哪些共同特征。3.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根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第四部分使学生了解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这部分内容可以不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知道。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直观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而演绎推理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在信息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上网收集信息生成ppt的能力。本校处于郊区,能够见到的虫子比较多,且学生从小就有玩虫子的经历。所以对虫子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对本课有浓厚的兴趣。
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教师能够清晰的抓住知识点,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