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论文)-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

时间:2019-05-14 02: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习报告(论文)-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习报告(论文)-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

第一篇:实习报告(论文)-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

某山实习报告 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

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

摘要:湖北某山是个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自然景观,经过近几年的投资发展,无论是在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宣传上,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公园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全部为湖北人民所熟知,本文从交通方面尤其是高速公路、景观独特性、多元化发展和宣传等重要方面研究开发邻省游客的可能性。

Hubei taizi mountains is a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through investment in recent years development, both in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propaganda, and there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an before, but now the park awareness is not high, not even all known by people in hubei,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highway, landscape special important aspects, such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possibility of a neighbouring tourists, mainly by the method of query informatio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关键词: 交通、高速公路、景观独特性、景区多元化发展、宣传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某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与省会武汉市及周边中型城市相距均在200公里左右半径范围内,形成了一条都市、平原、丘陵到山地的景观链条。东距武汉180公里,西距三国古城荆州、荆门129公里,宜昌三峡240公里,北至襄阳230公里。汉宜(武汉至宜昌)公路东温贯境,汉水依傍而淌,长荆铁路擦边而过,沪蓉高速武荆段亦有“某山”出口[1]。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它对游客的吸引力度有多大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改进呢?

1.2 相关概念

1.2.1 高速公路对旅游发展的作用

高速公路的开通可以彻底改善对外交通条件、缩短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和开拓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沿线各地旅游资源。

1.2.2 景观独特性的作用

由于旅游产业的运作,基于旅游项目对于游客的巨大吸引力。而观光旅游的 吸引力,就是来自于独特景观。独一无二的、具有震撼力的景观,可以把千万里之外的游客,搬运到景区,实现旅游经营的消费过程。

1.2.3 景区多元化发展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旅游出行方式已经从单一的跟团游转向自驾游、农家乐、背包游、探险游等多种自助互助的旅游形式,传统的旅游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就使得旅游景区必须适时而变,根据游客的需求来调整营销模式,转变传统单一型的营销模式,创建现代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1.2.4 宣传的作用

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证明,要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是离不开新闻宣传的。要使旅游工作有新突破,必须加强新闻宣传的力度,才有游客流量和经济效益。新闻宣传旅游景点招揽客源、新闻宣传可谓开发者提供旅游资源信息、能为旅游开发提供项目参考,也能巩固旅游开发成果。

2.某山现状 2.1 交通 2.1.1 高速公路

某山东距武汉180公里,西距三国古城荆州、荆门129公里,宜昌三峡240公里,北至襄樊 230公里。汉宜(武汉至宜昌)公路东温贯境,汉水依傍而淌,长荆铁路擦边而过。经过某山的高速公路已经初具规模,现有武荆高速(沪蓉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随岳高速(湖北随州至湖南岳阳)、沪渝高速、“兰杭高速公路”的“武荆段”,另有农补大道的建成,虽不是高速公路,但对某山的交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改善作用[2]。

2.1.2 与邻省的联系

武汉市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中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城市核心竟争力等。武汉市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积极加强与 2 长三角的联系,而交通应先行,使得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在空间上成为一个整体,连成一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2.2 景观特点

湖北省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的北缘,是一个集探奇寻幽、休闲康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这里满目青山,苍翠碧绿。高耸如云的松杉,硕果满枝的果园,波光粼粼的渔湖,流金溢彩的村点。

2.2.1 自然风光

植物资源主要有常绿针阔林﹑落叶针阔叶林及林下植被138科204 属.茂密的天然次生林,积淀着自然和原始之美,透视着人类的历史沧桑;郁郁葱葱的人工林海内栖息着2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穿山甲﹑果子狸﹑箭猫﹑麋鹿 ﹑白鹭等10多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堪称江汉平原的野生动物。

2.2.2 人文景观

年修建石龙水库干渠发现了鄂中的文化遗产瑰宝-屈家岭文化遗址,因

1954其具有鲜明的江汉平原的特点,有别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因此将这种文化定名为“屈家岭文化”。

还有绿林赤眉起义发源地和封建帝王将相的策封地,特别是某山的得名历史渊源悠久,境内还有西汉五葬藏金、曹操兵败赤壁,败走某山时的“丢石点兵堆”、“跑马场”、“哭子岭”、被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朝黎侍郎墓群;京山古八景的“仙女云”之地的仙女洞、仙女泉;牛女泉;筘头与石龙、春秋时期孔子藏周游列国至此,中途休息的地方“圣人岭”郑坂桥墩办案地;伍子胥伐楚,五场恶战而胜的雁门关;红军与国民党军在瓦庙集战斗遗址等众多传说和历史文化遗产。

2.3 某山景区多元化发展情况

某山保护局以打造森林生态休闲游度假名区为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林办园、以园养林,兴办森林生态旅游,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开发林下产品资源,先后投入资金千万元,大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和绿色食品加工,建成改造了通往各景区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某山森林风景区内的食、住、行、游、购、娱以及通讯、环保等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日益提高。为了积极创建4A 级旅游景区,某山保护局专门成立了“某山创建4A级旅游景区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创建活动,针对综合管理,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中的要求,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景区综合管理和服务质量有了极大改善。

2013年4月16日,湖北某山投资集团、北京约瑟投资公司与京山县、某山林管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省某山林管局举行[3]。签约仪式上,湖北某山投资集团分别与北京约瑟投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与京山县、某山林管局签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与京山县政府签署湖北瑞宝生物科技项目投资协议书。

2.4 宣传 2.4.1 宣传片

2008年6月29日,由湖北荆门市委宣传部策划并组织拍摄的荆门大型旅游宣传片开拍。29日,摄制组专程来省某山林管局,拍摄某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王莽洞景区,石仓雨林的自然美、生态美,该局丰富的自然资源[4]。

2.4.2 与本省花木杂志社的合作

加强与本省花木杂志社的合作,开展以花卉苗木及盆景为主题的评选和交流活动,推介某山,提高知名度,带动某山苗木花卉和旅游产业。

2.4.3 开辟旅游路线

加强与周边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的联系和合作,开辟两条以某山为中心的旅游路线。

2.4.5 打造旅游节目

加强与省森林旅行社及周边城市旅行社的联系和合作,搭乘“中国农谷”的旅游宣传,以某山旅游公司为载体,开展某山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如百家旅行社踏线、旅游媒体记者采风、大型节庆专题等)。

如以某山业余演出队和老年合唱团为基础,聘请文化及舞蹈艺术专家指导,继续策划打造一台有某山特色的旅游节目。3.未来发展

3.1 明确重点工作和项目

3.1.1 完成好《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总体策划》《某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暨重点项目概念性规划》、《某山国际森林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王莽洞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5]。

3.1.2 按照“某山森林小镇总体规划和控制线详细规划”的要求,继续建设某山游客中心(含生态停车场和精品树木景观园)。

3.1.3 按照旅游名镇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加大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力度,某山森林旅游小镇形象,重点规划打造某山风情街建设项目,提升某山大道和红门路的绿化、美化改造工作。

3.1.4 继续完成农谷达到某山段两侧的景观绿化带树木的修补工作。3.1.5 完善污水处理厂建设。

3.1.6 推进狩猎场建设,确保正式开放经营,成立专班,服务好中华文化创作交流基地项目顺利建设。

3.2 加强某山林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工作 3.2.1 开发具有某山文化底蕴的旅游纪念品。3.2.2 扩到某山林特产品生产规模。

3.3 积极开展好林下经济试验、试点和试种工作 3.3.1 开展特色养殖试验。3.3.2 开展特色种植。

4.总结

某山林管局是省林业厅唯一省直国有林场,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抓住“中国农谷”和“湖北文化创作交流基地”项目建设带来的发展机 5 遇,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生态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围绕生态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共赢。参考资料:[1][2]百度百科 [3]湖北省林业厅网 [4]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5]《湖北某山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第二篇: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

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

朱玉霞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

三、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必须重视的 问题

1.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问题

文化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大追求,是旅 游产品开发的灵魂。目前,饮食文化旅游产 品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开发者往往忽视 对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饮食文化传统的发 扬。旅游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面的 色、香、味、形,因此他们在用完这些菜之 后,留在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并没有对 —道菜有个根本了解。很多地方缺少对饮食 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没有把饮食佳肴与 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片面追求经 济效益,忽视游客的精神享受,难以吸引众多 的回头客。事实上,随着文明的进步,文化的 积淀,人们越来越注重进餐时的精神享受。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文化 内涵,要特别注意把握饮食产品的文化特色。2.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问题

旅游餐饮市场为迎合旅游者复杂多变 的口味需求,各地纷纷引进外地菜肴,仿制其 它地区的口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 加经济收入。因此,在一些旅游景点可以说 想吃什么口味的菜—般都能吃到。由于各个 地区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反而忽视了本地地 方特色美食菜肴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埋没了 本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同时由于外地菜肴 口味的大量涌入,逐渐更替了本地区原先人 们习惯的口味。在不知不觉中,生产者本身 的产品被外来产品所代替,以至于本地方的 特色饮食产品沉睡过去,不知不觉中流失了 宝贵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因此,饮食文化 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 土化,突出地方特色。

3.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保护旅游生 态环境,是2l世纪旅游产品开发最重要的原 则。对于食品而言,从表面卜看,似乎与生态 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太大关联,而实际上,食品 原料的采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自然环 境的良好与否,保护好环境,才有可能拥有更 多的原料提供给食品生产,真正实现旅游业

1 2003

【文章摘要】

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 促进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无疑有着 积极的意义。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挖掘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坚 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可追根溯源至夏商时期。千百年来,这一。俗”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沉 淀,饮食与文化早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 不可分。饮食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化反映着 中国的饮食。中国人赋予饮食的强烈文化意 义,单从平平淡淡的菜名就可略窥一斑。例 如,阳春白雪、银珠牡丹,金玉围翠、宫门

【关键词】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

献鱼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满了诤隋

画意,有时就是一种立体的诗配画,让人在进

食的同时浮想联翩,精神愉悦。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历来 为中外游客所关注。旅游者外出旅游,异地 的山川、名胜固然是他寻觅的主要目标,但 富有当地特色的佳肴小吃也无疑会大大丰富 游客的旅游内容,增加旅游的情趣。因此,挖 掘饮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弘扬中国传

二.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

所谓饮食文化旅游,就是指将饮食文化 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品尝美食、了解中国 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 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它 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饮食特色旅游,更是一种 高层次的饮食文化旅游。目前,中国的饮食 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以各地风味美食为吸引物的佳肴品尝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业随经济1s跃 而蓬勃发展,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 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传统菜,创新菜,创制出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为适应 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中围各地的传统风味菜 肴纷纷上市,除北京的仿膳菜外,西安、杭 州、开封,济南、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 唐菜、仿宋菜、孔府菜和红楼菜等。这些特 色菜肴引起了海内外旅游者极大的兴趣,纷 纷前来品尝和旅游。

2.以养生.医疗.保健为吸引物的药膳保 健游

中国饮食文化和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 一”,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 味的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汉 族的天麻炖子鸡、当归药膳鸡,壮族的三七 炖鸡,纳西族的虫草鸭、贝母鸡等都是“药 膳合一”的代表,利于强身健体,有较高的营 养价值。如今的食客注重的是“三养哲学”

统民族文化,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地l】里、气 候、经济、,rx--t/给习惯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 民族的饮食风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国 饮食文化旱现出以下特点。1.原料广博,菜品繁多

各地由于选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独 特风味和不同的菜系。就风味而言,有地方 风味菜、宫廷菜、官府菜、素菜、清真菜、少数民族菜、药膳等。地方风味菜又有四大 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分。它们色彩 不同,形态各异,口味迥异,配伍精美,技法多 样,从而构成了中国繁多的美食品种。就菜 种,粤菜有2 000种,苏菜有3 000种,川菜有

品数量而论,目前有据可考的鲁菜有2 500 系,人们向来就很莺视“医食同源”,“药膳合 000种之多。

中国饮食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 著称于世,在烹饪的时候讲究选料、刀功、火 候、烹调技法和调味,色、香,味、形、器是 中同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5个方面。其型美,尤以花式冷拼盘最为突出。它造型别致、五 彩缤纷、栩栩如生,呈现出富有意境的景色 和图案。中围传统的饮食习俗中,还包括讲 究餐具与菜式“般配”的习惯,固素有。美 食不如美器”的说法。

可持续发展。圃、掣

【参考文献】

2.讲究美感,艺术性强

1、冯玉珠.饮食文化与旅游[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 0年. 2、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 :国旅游出版衽,2001.

”5、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营养、保养、修养,尤其是老年旅游者

更注重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他们已不再把

渠麓爨惹黧轰篓蕊霎嚣黧鼎

旅游强身健体,希望品尝具有医疗保健功效

¨【作者简F;西刚介】卅。J、3.饮食体现文化.文化融于饮食

妻嘉霞硕妻嚣戮;蒜嚣 霪黧鬈纂瀛呈鉴篇嘉隰嚣膳保篆篓,;菇嘉?弱磊嚣栈弘。

健游这类旅游产品的最具潜力的市玩

&x。£∞

万方数据

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

作者: 朱玉霞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现代商业2010(26)

参考文献(3条)2000 2001 20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yjlr201026018.aspx

第三篇:论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逐渐多层次化, 旅游品味也随之提高,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代旅游业的新潮流、新热点。而宗教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神秘性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前来朝翔、观光、修学和游憩。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 佛教对中国百姓的生活有着最广泛的影响.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 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 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可以说, 佛教诞生在印度, 发展在中国。因此, 在我国, 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各地区有名的佛教胜地, 只要有条件的大多己被建设成为旅游景点, 其中不少还是著名的旅游精品风景区, 还有更多数量的佛山佛寺被列入到旅游开发计划之中。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1.1 信仰的力全吸引了大黄的朝舰旅游者

在全世界有着数里可观的佛教信徒, 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佛。对于佛教信徒来说,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它足以吸引这些信徒为了表达自己的崇敬和虔诚而不远万里来瞻仰朝拜, 从而形成庞大的朝舰人流。如号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儿乎每天都吸引着人批香客;各佛教宗派祖庭朝圣游人也是络绎不绝。在西藏,来自四面八方, 操不同方言, 穿戴不同服饰的人们, 不惧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路途的艰险, 以三步磕一个等身长头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躯丈量着漫长的朝佛路, 经过长途跋涉, 来到拉萨以便实现毕生的宿愿。透过朝佛者纯洁、坚定的目光, 目睹源源不断的朝佛队伍, 每一个旅游者都会强烈地感受到释迪佛的无比感召力, 这从古至今不断地延续着的朝圣人流,也成为雪域高原上的一大奇观。[1]

1.2 佛教的价值现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有些人在繁荣物质文明和多元文化冲击包围中, 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紧张、情感空虚。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目标和理想, 找不到行为准绳,精神上无所寄托。佛教文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对生命和世界作出诊释, 对现实世界的人类具有明显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每个佛教徒的心中都有一个“来世” 和“佛国” , 这使得他们在想每一件事, 做每一件事时, 都从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利, 对自己成佛是否有利出发。这一无限开放的心灵境界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丰富了人生情趣, 提升了人格境界,使他们的心境在繁杂的世界里, 处于一种宁静、宽舒、坦然、达观、淡泊的状态。旅游者目睹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不免会得到一些启发, 即在生活和工作时, 既要有积极入世的态度,又要加些出世的心境去做事, 执着中要保持一份超脱, 追求中保持一份淡泊。在对待功名利禄的问题上, 不要刻意地追求, 要顺其自然, 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解脱, 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所谓“用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工作” 也就是这个意思。

1.3 佛教艺术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审美体验是旅游的本质特点口,。绝大多数与佛教文化有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都具有震摄人心的美感。例如众多的佛教名山, 无一不是“深山藏古寺, 幽径通禅房” , 给游人提供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时空, 令人心旷神怡: 寺庙建筑布局的和谐美, 装饰的堂皇美, 雕塑或绘画的精致美, 使其成为这种“凝固的艺术” 殿堂中的精品;而极为丰富的佛教音乐和舞蹈又以那清悠的韵律, 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更有那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佛教环境氛围, 漾溢着其它文化样式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美感‘”。

还有许多佛教文化遗存己无宗教活动, 完全成为艺术的殿堂, 或者是怀古的场所。敦煌莫高窟是闻名天下的佛教艺术殿堂, 中外游客不远万里, 聚集鸣沙山下, 或默默不语,或指点赞叹, 留恋忘返, 中国在这里与世界达成了心灵的沟通。西安的小雁塔有一种残缺美, 有一种不屈的精神, 每当晚霞映衬出塔身那独特的身影, “ 荣辱皆忘” 一语便不难理解。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常常令来自欧美的游客驻步细观, 不忍离去。

1.4 佛教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求知、求异的需求

人类有一种基本的心理性内在驱力—好奇、探索、求知, 这种驱力并不以生理上的需要为基础, 也不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纯粹是一种先天的内在驱力。它是人类心灵正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也是旅游的一个根本性动因囚。对于佛教来说, 其多彩的历史、精深的思想, 并由此派生出数量巨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深奥的经典、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典故、发人深醒的格言⋯ ⋯ , 再加上许多学富五车的名人志士, 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 这一切都赋与佛教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在接触它时, 无不为佛教文化这个神奇世界中所蕴藏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所倾倒。许多佛教文化名人都是博学睿智的大师, 与他们直接交往, 会获得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知识。此外, 佛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旅游者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区观光游览, 可以领略充满浓厚佛教氛围的民族风情, 充分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

1.5 佛教教义与生态旅游观相一致

现代社会人类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使用, 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越来越严厉, 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逃离城市的喧嚣、污染, 短期的回归自然, 过一段恬淡舒适生活也就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目标之一。

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和生活境界正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在佛教教义中, “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天地同根, 万物一体” 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今人看来, 这其中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内核。佛教认为“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清清翠竹皆是法身” , 主张无情有性, 珍爱自然, 重视自然物的价值和尊严[5],.佛教倡导众生平等, 生命轮回,强调不杀生, 要敬畏生命, 反对无度占有和浪费。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大多数佛寺都十分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苍松古柏、飞瀑清溪、鸟语花香几乎是每一座佛教名山的共同特征.佛教这种简朴的消费观和“惜福” 的思想与当代旅游活动所推崇的“ 生态旅游” 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教义可以使游客从观念上净化自身, 重新审视物欲, 达到对环境和生态的再认识, 也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观一致。开发佛教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处理好旅游与佛教活动的关系

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势必涉及现实中的佛教活动。大批游人的到来不仅打破了深山古刹的寂静, 将晨钟暮鼓诵经的悠悠意境一扫而空, 还对佛教传统正常活动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心理的影响。例如在庄严的仪式进行时, 游客的照相机闪光灯和大声喧哗就显得很不适宜;当僧人用膳前诵经时, 游客的探头探脑甚至随声附合就冲淡了这一仪式的严肃性, 等等。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入, 也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给这里带来冲击, 不可避免地对试图斩断尘缘的人们,特别是年纪尚轻、定力不够的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看, 在某些地区也出现了少数出家人违背佛教宗旨, 一味迎合旅游者的需求, 随意改动宗教仪规的现象, 还有少数人屈服于经济利益的诱惑, 利用游客祈福的心理, 把进香、捐功德等原本用于修行的途径变为敛财的手段,有的导游甚至与佛门中少数贪者联手, 以拿回扣作为条件把大批游客带往佛寺, 这些做法都大大败坏了佛门圣地的名声。[6],从本质上讲, 佛教文化本身具有非商业化的特征, 它是人们在精神领域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智慧集成。如果对它进行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纯商业性开发, 就可能使其最纯粹的内涵变味、丧失, 只剩下一幅毫无生气的空洞外壳, 因此处理好旅游与正常佛教活动的关系, 必须把握好度的问题。香火旺盛会给佛寺带来发展机会, 但不能影响和干扰佛寺中按传统和规则运行的活动;佛寺活动严谨规范又可以提高名声,吸引更多的游客, 靠坑蒙拐骗等手段也许会获一时之利, 但从长远看却会毁了佛寺发展的根基, 也毁了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

2.2注意开发广度和深度的平衡

由于佛教旅游项目开发风险小、回报高, 在旅游界和佛教界的共同推动下, 10 年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修寺庙建佛像的热潮。已有的佛教建筑被修复、扩建, 新的佛教项目纷纷涌现。佛教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热潮不断升级, 出现了追求大规模大投入、追求轰动效应的新趋势。最典裂的是在各地兴起的巨型佛像的修建热。无锡灵山大佛, 1997 年建成, 高8 m : 广东西樵山观音1998 年建成, 高61.9m : 三亚南山的南海观音铜像, 2003 年建成, 高108 m;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青铜立像, 高9 m , 连同底座高155m。另外还有己列入计划的四川乐山大佛的修缮扩建工程、辽宁广佑寺的樟木坐佛等等[7]。这些大型佛教旅游工程个个规模宏大,投资动辄数亿, 有的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 199 7年1月15 日, 无锡灵山大佛落成开光时, 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 万名信众和游客专程前来参加仪式, 车流绵延达20 余km。

但对于相当一批佛教旅游项目来说, 胡乱上马的后果是各种矛盾突出。在项目开发阶段缺乏精心设计创造, 在经营管理阶段又疏于大胆开拓创新, 使大多数寺庙除了烧香拜佛、求签算命外, 只能提供观光活动, 而佛教启迪智慧、唤起道德、平衡心理、治病疗养等功能却很少挖掘。佛教不但被庸俗化, 甚至伪佛教也混杂期间, 严重破坏了佛教的形象。因此, 对于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 要慎重选择开发对象, 认真考虑其开发之后的社会效果与影响, 不能仅从吸引游客、赚取利润考虑而片面的宣扬佛教或大肆营造一些并无多少文化内涵的仿古宗教景点。在开发过程中, 要进一步挖掘佛教文化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个人道德建设的内容, 在佛教文化旅游产品中适度增加有益的佛教理念, 以提升游客的精神修养,加深人们对佛教的认识。

2.3 佛教旅游的参与性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 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最与众不同的感受, 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的重要标准, 因而佛教旅游的开发应更重视其参与性。根据市场要求, 佛教旅游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开发, 例如开发佛教体验旅游, 即“ 出家” 旅游, 让那些对佛教有兴趣的游客到寺庙来“做几天和尚、撞几天钟” , 亲身体验一番“ 出家”的滋味: 或是开展佛教研习旅游, 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佛教学术活动, 公开的说法和创办佛教讲习所、研讨班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创立佛教学院, 传播佛教知识, 弘扬佛教文化,借此吸引佛教旅游者。此外还可以开展佛教武术旅游、佛教民俗旅游、佛茶文化旅游等, 通过一系列的参与性活动, 使游客在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态中感受佛教独特的生活氛围,摈弃杂念, 忘却烦恼, 净化心灵, 实现佛教旅游的深层次收获, 也使古老的佛教文化洋溢现代文明气息。

2.4 注意专业导游人才的培养

由于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佛学专业知识, 而这些知识又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被排斥于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之外, 因此很少有导游懂得佛教专业知识, 这种状况对佛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非常不利。例如, 目前在进行佛教旅游时我们大多数导游讲解的主要内容只是停留在对佛教建筑、造像等物质对象的介绍上, 而对由景点展现出来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缺乏理解。比如, 汉地佛教如何使印度佛教中国化、民族化, 为什么中华大地有那么多各种宗派的“祖庭” , 特别是禅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等。禅宗以其独特玄妙的修持方法在佛教各派中别具一格, 即心即佛, 明心见性, 拈花微笑, 不立文字, 以及许多禅门公案,都是旅游文化的绝好材料, 有的还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如果导游能对此做深入讲解, 将更好地展现佛教的文化魅力。

在培养专业导游上, 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应利用年审、冬训的机会加强对导游员宗教知识的专门培训, 导游员也应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另一方面, 在佛教旅游资源较多的地区, 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一定力度的支持, 准许出家人为自己所在的寺院充当专业导游, 为参观者提供高水准的专业讲解, 以弥补旅行社导游专业知识的欠缺,这样才不至于使追求文化的旅游者失望。

第四篇: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

实习地点: 2011.11.17~2011.11.19

指导老师: 祝 小 科 学

院: 贵州大学 林学院

业: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81 姓

名: 张 海 波 学

号: 080903110092

一、实习概述;

实习地点: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 实习时间:2011.11.17~2011.11.19;

实习内容: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及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1、了解实习地点旅游现状、存在问题。

2、了解实习地点旅游资源特征。

3、了解两个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方法、景物和功能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4、通过实习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

实习方法: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收集文字和影像资料来完成; 实习路线:贵阳-凯里-巴拉和苗寨-南花苗寨-季刀苗寨-上郎德苗寨-雷山县城-雷公山-雷山县城-西江千户苗寨; 实习要求:

1、实习过程中听从指导教师安排,遵守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2、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和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习过程中,有效的将课堂所学的只是运用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次实习时间为3天,日程大致安排为:17日早上从贵阳出发,入住雷山县城,下午行程是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18日早上前往西江千户苗寨,途中顺道参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郎德苗寨,入住西江,接下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19日早上返回贵阳;实习全程主要由祝小科老师、李秀君老师和黄莉老师的带队,通过老师们的生动的讲解和耐心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整个实习可以说是“寓乐于学”,最终圆满地画上句号。

二、实习区域概况;

(一)雷公山概况;

雷公山,苗岭山脉主峰,地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之间,由十多个1800米以上山峰组成,主峰在雷山县城东32公里处,万山拱卫,岿然独尊,为黔东南第一高峰。雷公山,苗语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山也因此得名。雷公山海拔2178.8米,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

1、雷公自然、人文景致独具特色;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其中响水岩景区犹如美人,更是独具魅力,但是此次实习我们没能得见其美丽的一面;雷公山景区内原始森林茂密,四季百花争妍,投身其中,宛若荡漾在花的海洋。内建有电站、水库、宾馆,基础设施完善。景区旅游,一可登爬1983级台阶,感受山这巍峨;二可欣赏响水岩五级瀑布;三可沿途考察原始森林植被和苗寨风情。雷公山自古就以林木幽深著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族英雄张秀眉、杨大六率领苗民抗清起义,现存当年张秀眉点将台遗址。昔日人迹罕见的雷公山,如今已辟出盘山公路,游人可驱车直达山顶,但是由于我们所乘汽车体积过大,上不了山顶,只好在半山停下来了。据说雷公山看佛光,观日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尤其山顶上有一奇井,水深过膝而终年不涸,很是奇怪,因此祝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此外,雷公山气候独特,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暗雨变化莫测,阴天较多,盛夏如秋,宜于宜于避暑。

雷公山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是国内第一个以秃杉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区内保存完好的秃杉天然林有35片,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主要分布在雷公山东南坡的沟谷地带。据初步统计,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现存5000多株,树姿优美、挺拔,最大的高达近50米,枝条呈弧形,弯曲向外伸展达七八米以上。

雷公山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天然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有多类多属的动植物。

春天盛开的杜鹃花树干比一般常见的高大,花形有如碗口大小,形似喇叭,色彩艳丽,有红、白、粉红、紫色等。还有一种名贵花种,称之为白玉花,未等绿叶披身,枝头早已白花点缀。雷公山四季有花开,四时闻鸟鸣。

2、保护区、森林公园锦上添花;

雷公山还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森林面积26199公顷。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雷公山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场所”,生物种类近2000种。已鉴定的植物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属中国特有的16属。原始森林中,森林植物有54科、135属、286种、14变种,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浓厚色彩。有许多珍贵树种:秃杉、花榈木、小叶红豆、楠木、裂叶白覃树。蕴藏有多种经济价值高的植物,有营养价值高的猕猴桃和提取芳香油的木姜子;还肴许许多多的樱桃、杨梅、甜包、板栗等野果。盛产天麻、党参、雷五加、三

七、杜仲、白芨、蛇连、血藤等名贵中药材。珍稀植物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秃杉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揪、马尾树、钟萼木、十齿花、香果树、水青树、金佛山兰、福建柏等。据有关专家综合考察证实,雷公山已鉴定的动物有518种,分属132科39目,有白鹇、大狗熊、野猪、猕猴、穿山甲和角怪、娃娃鱼、石蚌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还有种类繁多的蛇类和昆虫,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猕猴、黑熊等。

(二)西江千户苗寨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88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

1、自然资源;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苗寨东南侧,是白水河长期侧向侵蚀塑造成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虽然不大,却是西江苗族同胞世代耕作、赖以为生的地方,盆地底部是成片的水田,北面山地已被开垦为梯田和旱地。苗寨四周的山地上,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尤其是苗寨西南部的山坡上,尚保留着大片的乔木林。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2、人文资源;

西江有着悠远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苗文化的一方厚土。芦笙、银饰、吊脚楼、刺绣、鲜鱼煮酸汤是苗文化在生活上的主要表现方式。这里是芦笙的故乡,每年十月苗年“芦笙节”这里的男女老少披着接人的盛装,齐聚芦笙场踏着芦曲翩翩起舞。苗族妇女的服饰鲜艳夺目,以银饰取胜。可谓:戴银盔、穿银甲,别银簪、戴银环,挂银培、镶银边,银光闪烁、银饰生辉。银饰工艺精湛驰誉全国。苗族的吊角楼分上下三层,第一层为家畜家禽居所。二层为人的居住之地所。正中间为祭祀场所和客厅,两边为人的居住房间。最顶一层为粮仓。每家杜在堂屋前面六一间别有情调的空间,在檐柱上装有花曲栏杆,俗称“美人靠”以供人们休息和远眺观景。正是:盛装银光闪闪,苗妹花枝招展。芦笙曲曲委婉,滚烫烈酒满碗。篝火堆前聚会,山歌唱出心愿。不爱金垠万贯,就爱眼前醉汉。绣球抛给好汉,花前月下再见.。对月盟下誓愿,陪你海枯石烂。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三、实习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收集文字和影像资料来完成;

1、实习前期:实习地域概况了解,相关资料查阅、搜集整理,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并且做好物资准备;

2、实习期间:主要通过走样线,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了解实习地点旅游现状、存在问题,了解实习地点旅游资源特征,了解两个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方法、景物和功能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同时做好实习重点记录;每天回来后做好资料整理和写实习日记;

3、实习后期:实习回顾,资料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四、专题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雷公山;

1、雷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1)开发现状

虽然开发了旅游,但是雷公山仍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美。随着雷公山旅游的逐步开发,雷公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善。共完成24km雷公山油路改造,修建20km的林问步道、2个管理用房,3个景区大门、6个休息平台、3个停车场、20个蹲位的公厕、200个垃圾桶和一批观景台、凉亭、小桥。投资800多万元修建的集会议、食宿、娱乐为一体的响水岩避暑山庄已经对外营业。此外,景区通讯也已经开通,移动、联通通讯全部覆盖。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本着保持雷公山的原汁原味和便利游客休闲、观赏、步行而建设的,既不破坏原始原貌,又达到了让游人顺畅游览的目的。(2)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雷公山每年有数万人光顾,但与其丰富的资源相比,开发得还很不充分,潜在的效能还没有发挥出来。目前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是: A.旅游宣传工作薄弱。

游览过雷公山的人都会为它的自然风光、高山气候、原始森林、林间小道、小桥流水、民族风情所倾倒,然而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不高,报刊上很少见到宣传、介绍它的文章和资料,这很不利于组织客源。搞好旅游资源,对外宣传促销,让外界了解雷公山丰富的旅游内容,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扩大雷公山对外影响,搞好招商引资的需要。因此应广覆盖、大密度、多渠道地开展雷公山的旅游宣传,树立雷公山旅游的整体形象。B.交通条件还不够完善。“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之一,没有便利的交通,游人不便进出,花费时间长,这样会影响客源。雷公山虽距凯里市、贵阳市不远,但从凯里市到雷山县的公路狭窄,大量的汽车进山时很不方便,因而很多游客为此放弃了旅游。

C.住宿设施不足,其他基础设施也不配套。

雷公山脚下的响水岩避暑山庄已对外营业多年,但它只能满足高消费能力的游客需要,而大部分的普通游客则因消费不起而找不到食宿地。雷公山半山腰虽建有普通的休闲避暑山庄,可以满足一些普通游客的食宿需要,但当大量游客到来时,游客就只有回到雷山县城甚至凯里市解决食宿问题。此外,到雷公山山顶观光的游客找不到东西买,甚至找不到公厕;虽然移动和联通通讯已覆盖雷公山,但没有公用电话;旅游商品相对较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游人的购物需要。这些也都令游客在吃、住、购物等方面感觉不便。D.缺乏娱乐设施。

雷公山目前除游览观光之外,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也就是说,雷公山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游客感到旅游生活十分单调、乏味,到雷公山后找不到能够消费的地方。

E.景区(点)的规划建设不够充分。

雷公山各景区(点)在规划时,忽视了准备每个游客都能得到的,详细介绍各景区(点)的资料,现仅有门票后附的风景区路线图。对于各景区(点),在没有标记也没有导游的情况下,游客往往擦身而过,不知观赏,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对于日益增多的客流量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景区内一些地方的步道规划不够合理,坡度过陡,没有护栏等保护设施。

2、雷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

雷公山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突出特点,抓住雷公山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开发,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这一战略思想,首先应抓住雷公山“山好、水美、林丰花香”、山地气候和雷公山脚下的苗族风俗文化资源优势,开展3种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一是普通观光,以二三日游为宜,游览山地风光和观赏动植物资源、历史古迹、苗族风俗文化等。如每年11月份雷山苗族同胞的苗年举办丰富多彩的苗年文化活动。二是消夏避暑旅游;雷公山对于生活在夏季炎热、拥挤的大、中城市的人来说,是最好的休闲避暑胜地。在这里,能尽快消除长期工作的疲劳感,增进身体健康。因此,雷公山可以吸引贵阳、凯里、都匀乃至更远的南宁、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游客。三是大力发展度假游、生态游、疗养保健游、科学游、探险游、登山游、实习游、雷公山顶观光游等。

3、对于雷公山旅游规划几点建议;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各景区(点)的建设,旅游接待能力,搞好包括以住宿为主的旅游基本设施建设。在雷公山半山腰建1~2个星级宾馆或度假村,考虑到绝大部分游客的经济水平,住宿档次应以中、低档为主,食品以突出当地特产为宜;也可以在半山腰的苗寨新建高起点、高标准的“苗家乐”,做农家饭,规范服务并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雷公山的接待水平。一切建筑要与原始原貌的景观和谐,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不破坏原始原貌,又达到让游人顺畅旅游的目的。

(2)举办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修建游乐设施及乡村酒吧等娱乐设施。游客白天游览观赏,晚上可在娱乐场所消遣。应不断加快娱乐设施建设步伐,丰富旅游内容,不断创造条件让游客游得舒心、玩得开心,打造良好口碑。

(3)保护好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雷公山是国家级保护区,许多古树名木和稀有树种要重点保护,防止各种污染和破坏。做好雷公山当地居民的思想工作,增强保护雷公山生态环境的意识,只有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

(4)交通是旅游业的命脉;交通及路线组织的好坏,不管是区外交通还是区内交通都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发展,雷公山应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快速、安全的交通条件。同时,与周围风景区建立旅游网络,组成环形旅游线路,这样可以组织更多的客源,游客一次可游览更多的景区,也可免去因往返一条线造成路途的枯燥乏味。

(5)加快宣传促销,不断提升雷公山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大篇幅或者头版头条的专门报道;二是多方寻求宣传“走出去”的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把雷公山旅游资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广辟客源,谋求效益;三是雷公山脚下的苗族村寨每年都过隆重的苗年,可以通过每年举办“苗年文化周”大力宣传雷公山;四是有效利用网络途径,建好、用好雷公山旅游网,用现代媒体网络技术与国内外网络媒体沟通,形成网络宣传;

(6)加强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邀请能工巧匠设计、开发适合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通过成立各种行业合作社或旅游协会行业分会,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和销售,力争做到旅游产品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外观精美、价格合理,让游人见到了有非买不可的心态,如小芦笙、民族刺绣、民族特产等。

(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是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非常著名的千户苗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很有特色。它是西江、雷山县、贵州省、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份文化财富。在世界和国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大背景下,怎样保护好西江、合理地利用这笔文化遗产,是各级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相关人士都非常关注、关心的一件事情。

1、旅游开发是西江发展必由之路;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讲,西江保持它的原生形态是最好的,但是西江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村寨,而是一个村民聚落。西江文化的特色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人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不能够也不可能把西江凝固起来。我们需要保护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形态。社会在发展,西江人民也需要发展,所以旅游开发是西江千户苗寨发展的一个需要。旅游是把“双刃剑”,旅游可以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并不全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旅游开发是西江的优势,也是它的无奈,别无选择。西江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西江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吃粮而言已经没有问题,一是因为农业科技带来的优良稻种提高了产量;二是很多人外出打工,减少了人口的压力。但是在用钱的问题上,西江人民仍然算是贫困。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外出打工或者通过电视的传播,生活对人的诱惑增多了,生活的欲望也提高了,这就需要更多的钱。针对西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现状来看,发展旅游是必经之路。

2、保护传统文化是西江旅游开发的前提;

去西江看什么?西江的自然风光是很美的,它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北边,距县城37公里,海拔833米,坐落在雷公山脉起伏不平的群山之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西江的苗族风情更美,从可视的角度讲,西江苗族风情例如山寨、建筑、服装、银饰等都独具特色。当我第一次看见西江千户苗寨时就被他的壮观震撼了:西江千户苗寨既粗犷又典雅,清纯,古朴。美观大方,宽敞明亮的“吊脚楼”;这样的建筑样式在黔东南苗族聚居区非常普遍,但数西江苗寨的规模最大,特别气派,更多姿多彩。而且不是孤零零的一堆建筑,而是在大山的背景下,和大自然融成一个整体,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加之层层叠叠的梯田,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些构成了千户苗寨看不尽的景观。苗族服饰很美,而以雷山县为代表的这种所谓“长裙苗”的盛装款式,由于其大方美观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苗族服饰的典范,这种服装具有大家风范,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和气概。黔东南苗族妇女喜爱银质饰品,因而就有了一个“银匠村”的出现,这个“银匠村”不在别处,就在西江。

3、保护传统文化要走实事求是之路,开发旅游首先要考虑当地人的利益;

西江的旅游开发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却不仅仅是为了旅游开发。保护传统文化首先是为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其次才是满足游客的观看需要。那么就需要了解西江人民需要什么;简单地说,是生活富裕和精神愉悦。从生计的层面讲,西江苗族人民过去只是求生存,现在进而是求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旅游开发是为了满足西江人民的发展需要。但是这个发展需求是以不影响西江人民基本生存基础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必须以维持西江人民的原有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最低底线。也就是说,西江人民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第二位的。所以,保护文化的意义首先是为了保护西江人民自己的生存基础。文化保护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够杀鸡取卵。旅游开发是为了西江人民,那么就要兼顾西江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要只顾眼前不及其余。基于以上的事实,旅游开发就要考虑旅游活动的实施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第一,旅游开发要“锦上添花”,不能“釜底抽薪”,要确保旅游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但是不能破坏原来的生存基础;第二,要搞清楚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谁受益,有没有当地人受益和是不是当地人最受益,在旅游带来的市场中,当地人是最大的卖方,是他们祖祖辈辈创造积累了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所以才带来了旅游的市场。

4、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再生发展途径;

上面已经说过,开发旅游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村寨永葆青春,百游不腻。所以,西江在搞旅游开发之前就要有措施,先把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展起来。2005年11月16日,中华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西江挂牌成立,这从国家的层面上给西江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很大的支持。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实施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妇女发展”项目,旨在探索民族文化活形态传承模式,这是从民间的层面上推动西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种形式正好是一种互补,国家的博物馆保存了有形的文化遗产,民间的项目促进了民间艺人的活形态传承。这些无疑是非常好的举措,也是西江的一个福音。此外,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也在西江小学实施,本地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外地和本土专家的研究抢救等都在从不同的方面使力,就更不用说政府的关心和行动了。

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例如:怎样寻找市场?民间工艺市场化以后又面临文化艺术的变异问题,需要如何处理?文化传承还有文化创新的问题;

西江苗寨在苗族村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西江成为一个苗族文化的中心,成为一个苗族文化传承的基地。这样,西江不仅应该传承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还应该收集和保存其他地区的苗族文化,成为苗族文化的基因库。这是西江文化传承的途径,也是我们对西江的期望。西江不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希望西江朝健康合理的方向改变,使西江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五、结语;

通过为期3天的综合实习,我们先后了解了黔东南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实习给予我们亲自体验雷公山的绝佳胜景和西江苗寨醉人民俗的机会,将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贯穿与实习全过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此外,通过实习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是本次实习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技能。

第五篇:旅游规划与开发实习报告

《旅游规划与开发》 —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西江千户苗寨

实习时间: 2013.12.23~2013.12.24

院:

林 学 院

业: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名:

李 光 容

号:

1009030035

指导老师:

祝 老 师

一、实习地点: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

二、实习时间: 2013.12.23~2013.12.24

三、实习内容:

1、了解实习地点旅游现状、存在问题。

2、了解实习地点旅游资源特征。

3、了解两个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方法、景物和功能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4、通过实习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

四、实习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收集文字和影像资料来完成; 实习路线:贵阳-凯里-巴拉和苗寨-南花苗寨-季刀苗寨-上郎德苗寨-雷山县城-雷公山-雷山县城-西江千户苗寨;

1、实习前期:实习地域概况了解,相关资料查阅、搜集整理,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并且做好物资准备;

2、实习期间:主要通过走样线,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了解实习地点旅游现状、存在问题,了解实习地点旅游资源特征,了解两个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方法、景物和功能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同时做好实习重点记录;每天回来后做好资料整理。

3、实习后期:实习回顾,资料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要求:

1、实习过程中听从指导教师安排,遵守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2、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和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习过程中,有效的将课堂所学的只是运用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次实习时间为2天,日程大致安排为:23日早上从贵阳出发,中午到雷山县城吃饭,下午行程是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途中顺道参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郎德苗寨,晚上到西江苗寨住宿;24日早上参观西江千户苗寨,接下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当天下午返回贵阳;实习全程主要由我们班主任祝小科老师带领,通过老师的生动的讲解和耐心地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整个实习可以说是“寓乐于学”,最终圆满地画上句号,也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画上句号,但遗憾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由于重修没能一起实习。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雷公山概况;

雷公山,苗岭山脉主峰,地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之间,由十多个1800米以上山峰组成,主峰在雷山县城东32公里处,万山拱卫,岿然独尊,为黔东南第一高峰。雷公山,苗语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山也因此得名。雷公山海拔2178.8米,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各类生物近20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雷公自然、人文景致独具特色

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在红、白、紫玉兰、杜鹃盛开的时节,美不胜收。山下,到处分布着半坡苗寨,可领略迷人的苗族风情,主峰观日出日落,云吞雾绕,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其中响水岩景区犹如美人,更是独具魅力,但是此次实习我们没能得见其美丽的一面;雷公山景区内原始森林茂密,四季百花争妍,投身其中,宛若荡漾在花的海洋。内建有电站、水库、宾馆,基础设施完善。景区旅游,一可登爬1983级台阶,感受山这巍峨;二可欣赏响水岩五级瀑布;三可沿途考察原始森林植被和苗寨风情。雷公山自古就以林木幽深著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族英雄张秀眉、杨大六率领苗民抗清起义,现存当年张秀眉点将台遗址。昔日人迹罕见的雷公山,如今已辟出盘山公路,游人可驱车直达山顶,但是由于我们所乘汽车体积过大,上不了山顶,只好在半山停下来了。据说雷公山看佛光,观日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尤其山顶上有一奇井,水深过膝而终年不涸,很是奇怪,因此祝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此外,雷公山气候独特,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暗雨变化莫测,阴天较多,盛夏如秋,宜于宜于避暑。

雷公山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是国内第一个以秃杉林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区内保存完好的秃杉天然林有35片,面积约15公顷,最大一片面积约2公顷,主要分布在雷公山东南坡的沟谷地带。据初步统计,胸径在10厘米以上的现存5000多株,树姿优美、挺拔,最大的高达近50米,枝条呈弧形,弯曲向外伸展达七八米以上。

雷公山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天然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有多类多属的动植物。春天盛开的杜鹃花树干比一般常见的高大,花形有如碗口大小,形似喇叭,色彩艳丽,有红、白、粉红、紫色等。还有一种名贵花种,称之为白玉花,未等绿叶披身,枝头早已白花点缀。雷公山四季有花开,四时闻鸟鸣。

2、保护区、森林公园锦上添花;

雷公山还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森林面积26199公顷。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雷公山是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场所”,生物种类近2000种。已鉴定的植物有1390种,分属273科679属,属中国特有的16属。原始森林中,森林植物有54科、135属、286种、14变种,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浓厚色彩。有许多珍贵树种:秃杉、花榈木、小叶红豆、楠木、裂叶白覃树。蕴藏有多种经济价值高的植物,有营养价值高的猕猴桃和提取芳香油的木姜子;还肴许许多多的樱桃、杨梅、甜包、板栗等野果。盛产天麻、党参、雷五加、三

七、杜仲、白芨、蛇连、血藤等名贵中药材。珍稀植物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秃杉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揪、马尾树、钟萼木、十齿花、香果树、水青树、金佛山兰、福建柏等。据有关专家综合考察证实,雷公山已鉴定的动物有518种,分属132科39目,有白鹇、大狗熊、野猪、猕猴、穿山甲和角怪、娃娃鱼、石蚌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还有种类繁多的蛇类和昆虫,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大鲵,猕猴、黑熊等。

(二)西江千户苗寨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00多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

1、自然资源;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苗寨东南侧,是白水河长期侧向侵蚀塑造成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虽然不大,却是西江苗族同胞世代耕作、赖以为生的地方,盆地底部是成片的水田,北面山地已被开垦为梯田和旱地。苗寨四周的山地上,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尤其是苗寨西南部的山坡上,尚保留着大片的乔木林。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2、人文资源;

西江有着悠远的文明史和发展史,是苗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苗文化的一方厚土。芦笙、银饰、吊脚楼、刺绣、鲜鱼煮酸汤是苗文化在生活上的主要表现方式。这里是芦笙的故乡,每年十月苗年“芦笙节”这里的男女老少披着接人的盛装,齐聚芦笙场踏着芦曲翩翩起舞。苗族妇女的服饰鲜艳夺目,以银饰取胜。可谓:戴银盔、穿银甲,别银簪、戴银环,挂银培、镶银边,银光闪烁、银饰生辉。银饰工艺精湛驰誉全国。苗族的吊角楼分上下三层,第一层为家畜家禽居所。二层为人的居住之地所。正中间为祭祀场所和客厅,两边为人的居住房间。最顶一层为粮仓。每家杜在堂屋前面六一间别有情调的空间,在檐柱上装有花曲栏杆,俗称“美人靠”以供人们休息和远眺观景。正是:盛装银光闪闪,苗妹花枝招展。芦笙曲曲委婉,滚烫烈酒满碗。篝火堆前聚会,山歌唱出心愿。不爱金垠万贯,就爱眼前醉汉。绣球抛给好汉,花前月下再见.。对月盟下誓愿,陪你海枯石烂。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七、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雷公山

1、雷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1)开发现状

虽然开发了旅游,但是雷公山仍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美。随着雷公山旅游的逐步开发,雷公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善。共完成24km雷公山油路改造,修建20km的林问步道、2个管理用房,3个景区大门、6个休息平台、3个停车场、20个蹲位的公厕、200个垃圾桶和一批观景台、凉亭、小桥。投资800多万元修建的集会议、食宿、娱乐为一体的响水岩避暑山庄已经对外营业。此外,景区通讯也已经开通,移动、联通通讯全部覆盖。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本着保持雷公山的原汁原味和便利游客休闲、观赏、步行而建设的,既不破坏原始原貌,又达到了让游人顺畅游览的目的。(2)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雷公山每年有数万人光顾,但与其丰富的资源相比,开发得还很不充分,潜在的效能还没有发挥出来。目前的情况和问题主要是:

1、旅游宣传工作薄弱。

游览过雷公山的人都会为它的自然风光、高山气候、原始森林、林间小道、小桥流水、民族风情所倾倒,然而它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不高,报刊上很少见到宣传、介绍它的文章和资料,这很不利于组织客源。搞好旅游资源,对外宣传促销,让外界了解雷公山丰富的旅游内容,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扩大雷公山对外影响,搞好招商引资的需要。因此应广覆盖、大密度、多渠道地开展雷公山的旅游宣传,树立雷公山旅游的整体形象。

2、交通条件还不够完善。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之一,没有便利的交通,游人不便进出,花费时间长,这样会影响客源。雷公山虽距凯里市、贵阳市不远,但从凯里市到雷山县的公路狭窄,大量的汽车进山时很不方便,因而很多游客为此放弃了旅游。

3、住宿设施不足,其他基础设施也不配套。

雷公山脚下的响水岩避暑山庄已对外营业多年,但它只能满足高消费能力的游客需要,而大部分的普通游客则因消费不起而找不到食宿地。雷公山半山腰虽建有普通的休闲避暑山庄,可以满足一些普通游客的食宿需要,但当大量游客到来时,游客就只有回到雷山县城甚至凯里市解决食宿问题。此外,到雷公山山顶观光的游客找不到东西买,甚至找不到公厕;虽然移动和联通通讯已覆盖雷公山,但没有公用电话;旅游商品相对较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游人的购物需要。这些也都令游客在吃、住、购物等方面感觉不便。

4、缺乏娱乐设施。

雷公山目前除游览观光之外,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也就是说,雷公山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游客感到旅游生活十分单调、乏味,到雷公山后找不到能够消费的地方。

5、景区(点)的规划建设不够充分。

雷公山各景区(点)在规划时,忽视了准备每个游客都能得到的,详细介绍各景区(点)的资料,现仅有门票后附的风景区路线图。对于各景区(点),在没有标记也没有导游的情况下,游客往往擦身而过,不知观赏,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对于日益增多的客流量也是极为不利的;

2、雷公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

雷公山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突出特点,抓住雷公山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开发,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这一战略思想,首先应抓住雷公山“山好、水美、林丰花香”、山地气候和雷公山脚下的苗族风俗文化资源优势,开展3种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一是普通观光,以二三日游为宜,游览山地风光和观赏动植物资源、历史古迹、苗族风俗文化等。如每年11月份雷山苗族同胞的苗年举办丰富多彩的苗年文化活动。二是消夏避暑旅游;雷公山对于生活在夏季炎热、拥挤的大、中城市的人来说,是最好的休闲避暑胜地。在这里,能尽快消除长期工作的疲劳感,增进身体健康。因此,雷公山可以吸引贵阳、凯里、都匀乃至更远的南宁、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游客。三是大力发展度假游、生态游、疗养保健游、科学游、探险游、登山游、实习游、雷公山顶观光游等。

3、对于雷公山旅游规划几点建议;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各景区(点)的建设,旅游接待能力,搞好包括以住宿为主的旅游基本设施建设。在雷公山半山腰建1~2个星级宾馆或度假村,考虑到绝大部分游客的经济水平,住宿档次应以中、低档为主,食品以突出当地特产为宜;也可以在半山腰的苗寨新建高起点、高标准的“苗家乐”,做农家饭,规范服务并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雷公山的接待水平。一切建筑要与原始原貌的景观和谐,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不破坏原始原貌,又达到让游人顺畅旅游的目的。

(2)举办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修建游乐设施及乡村酒吧等娱乐设施。游客白天游览观赏,晚上可在娱乐场所消遣。应不断加快娱乐设施建设步伐,丰富旅游内容,不断创造条件让游客游得舒心、玩得开心,打造良好口碑。(3)保护好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雷公山是国家级保护区,许多古树名木和稀有树种要重点保护,防止各种污染和破坏。做好雷公山当地居民的思想工作,增强保护雷公山生态环境的意识,只有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

(4)交通是旅游业的命脉;交通及路线组织的好坏,不管是区外交通还是区内交通都直接影响旅游区的发展,雷公山应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快速、安全的交通条件。同时,与周围风景区建立旅游网络,组成环形旅游线路,这样可以组织更多的客源,游客一次可游览更多的景区,也可免去因往返一条线造成路途的枯燥乏味。

(5)加快宣传促销,不断提升雷公山的知名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大篇幅或者头版头条的专门报道;二是多方寻求宣传“走出去”的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把雷公山旅游资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广辟客源,谋求效益;三是雷公山脚下的苗族村寨每年都过隆重的苗年,可以通过每年举办“苗年文化周”大力宣传雷公山;四是有效利用网络途径,建好、用好雷公山旅游网,用现代媒体网络技术与国内外网络媒体沟通,形成网络宣传;

(6)加强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邀请能工巧匠设计、开发适合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通过成立各种行业合作社或旅游协会行业分会,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和销售,力争做到旅游产品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外观精美、价格合理,让游人 见到了有非买不可的心态,如小芦笙、民族刺绣、民族特产等。

(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是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非常著名的千户苗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很有特色。它是西江、雷山县、贵州省、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份文化财富。在世界和国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大背景下,怎样保护好西江、合理地利用这笔文化遗产,是各级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相关人士都非常关注、关心的一件事情。

1、旅游开发是西江发展必由之路;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讲,西江保持它的原生形态是最好的,但是西江并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村寨,而是一个村民聚落。西江文化的特色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人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不能够也不可能把西江凝固起来。我们需要保护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形态。社会在发展,西江人民也需要发展,所以旅游开发是西江千户苗寨发展的一个需要。旅游是把“双刃剑”,旅游可以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并不全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旅游开发是西江的优势,也是它的无奈,别无选择。西江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西江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吃粮而言已经没有问题,一是因为农业科技带来的优良稻种提高了产量;二是很多人外出打工,减少了人口的压力。但是在用钱的问题上,西江人民仍然算是贫困。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外出打工或者通过电视的传播,生活对人的诱惑增多了,生活的欲望也提高了,这就需要更多的钱。针对西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现状来看,发展旅游是必经之路。

2、保护传统文化是西江旅游开发的前提;

去西江看什么?西江的自然风光是很美的,它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北边,距县城37公里,海拔833米,坐落在雷公山脉起伏不平的群山之间,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西江的苗族风情更美,从可视的角度讲,西江苗族风情例如山寨、建筑、服装、银饰等都独具特色。当我第一次看见西江千户苗寨时就被他的壮观震撼了:西江千户苗寨既粗犷又典雅,清纯,古朴。美观大方,宽敞明亮的“吊脚楼”;这样的建筑样式在黔东南苗族聚居区非常普遍,但数西江苗寨的规模最大,特别气派,更多姿多彩。而且不是孤零零的一堆建筑,而是在大山的背景下,和大自然融成一个整体,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加之层层叠叠的梯田,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些构成了千户苗寨看不尽的景观。苗族服饰很美,而以雷山县为代表的这种所谓“长裙苗”的盛装款式,由于其大方美观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苗族服饰的典范,这种服装具有大家风范,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和气概。黔东南苗族妇女喜爱银质饰品,因而就有了一个“银匠村”的出现,这个“银匠村”不在别处,就在西江。

3、保护传统文化要走实事求是之路,开发旅游首先要考虑当地人的利益; 西江的旅游开发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却不仅仅是为了旅游开发。保护传统文化首先是为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其次才是满足游客的观看需要。那么就需要了解西江人民需要什么;简单地说,是生活富裕和精神愉悦。从生计的层面讲,西江苗族人民过去只是求生存,现在进而是求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旅游开发是为了满足西江人民的发展需要。但是这个发展需求是以不影响西江人民基本生存基础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必须以维持西江人民的原有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最低底线。也就是说,西江人民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第二位的。所以,保护文化的意义首先是为了保护西江人民自己的生存基础。文化保护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够杀鸡取卵。旅游开发是为了西江人民,那么就要兼顾西江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要只顾眼前不及其余。基于以上的事实,旅游开发就要考虑旅游活动的实施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第一,旅游开发要“锦上添花”,不能“釜底抽薪”,要确保旅游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但是不能破坏原来的生存基础;第二,要搞清楚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谁受益,有没有当地人受益和是不是当地人最受益,在旅游带来的市场中,当地人是最大的卖方,是他们祖祖辈辈创造积累了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所以才带来了旅游的市场。

4、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再生发展途径;

上面已经说过,开发旅游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村寨永葆青春,百游不腻。所以,西江在搞旅游开发之前就要有措施,先把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展起来。2005年11月16日,中华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西江挂牌成立,这从国家的层面上给西江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很大的支持。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实施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妇女发展”项目,旨在探索民族文化活形态传承模式,这是从民间的层面上推动西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种形式正好是一种互补,国家的博物馆保存了有形的文化遗产,民间的项目促进了民间艺人的活形态传承。这些无疑是非常好的举措,也是西江的一个福音。此外,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也在西江小学实施,本地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外地和本土专家的研究抢救等都在从不同的方面使力,就更不用说政府的关心和行动了。

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例如:怎样寻找市场?民间工艺市场化以后又面临文化艺术的变异问题,需要如何处理?文化传承还有文化创新的问题;

西江苗寨在苗族村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西江成为一个苗族文化的中心,成为一个苗族文化传承的基地。这样,西江不仅应该传承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还应该收集和保存其他地区的苗族文化,成为苗族文化的基因库。这是西江文化传承的途径,也是我们对西江的期望。西江不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希望西江朝健康合理的方向改变,使西江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八、结语;

在此,非常感谢一路带领我们实习的班主任祝老师以及不可或缺的司机师傅,还有所有同学的关照!

通过为期2天的综合实习,我们先后了解了黔东南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实习给予我们亲自体验雷公山的绝佳胜景和西江苗寨醉人民俗的机会,将景区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总体布局原则贯穿与实习全过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此外,通过实习了解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设计编制内容、程序及方法是本次实习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技能。

下载实习报告(论文)-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习报告(论文)-某山旅游开发的可能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民俗体验式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体验式旅游的开发 安苏威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系,赤峰024000 摘要:民俗文化是各地所特有的民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因此具有地区特色,它既是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又......

    关于三亚邮轮旅游开发的研究(精选)

    关于三亚邮轮旅游开发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邮轮旅游作为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迅猛发展。三亚作为中国热带滨海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业的不断......

    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部,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全国第 101 座国家级......

    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作者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所在班级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一、城市是以一定城镇体系和相应的乡村背景、以及山川农田等风光组成的市域,因而城市规划包括城镇和市域规划。怎样把旅游开发规划纳入这两种规划,......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摘 要] 通过分析开发民俗旅游的意义,以及民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破坏的三种形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

    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 摘要:如何把少数民族地区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和旅游市场优势,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开......

    水源地旅游开发与水源保护研究开题报告[推荐]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一.选题背景 目前中国旅游业大力发展,并成为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富活力的重要因素,为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