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为合格管理者的五个必要条件
成为合格管理者的五个必要条件
一.掌握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
每位管理者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为了顺利的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准确无误地完成,必须掌握所承担工作的相关知识.例如作业,工作标准,相关设备,材料等知识,技术,技能等.即使做一些确定的,一段时间内稳定的工作,在技术不断革新,新品不断涌现的时代,还是必须经常学习新的知识,不做一名落伍管理者.二.熟知职务责任相关知识
管理者必须遵循公司的方针,工作的规则,作业基 准,安全要求,公司组织体系,各部门业务职能以及 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等,才能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职责责任的知识,有的是国家或行业的基准, 是所有公司都要遵循的;但更多的因公司或职务 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只有充分理解 ,熟知公司给予 自己的责任及所伴随的权利,才能发挥部下的潜 力,并赢得部下的尊重,上级的信任,同事理解与配合.三.改善技能
将即有工作流程详细分解,探讨,除去不必要的 部分,重新组合必要的部分,形成更为快速,更为 简单的流程,从而更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机械,材料等资源,进而能使工作更快速,更安全,更简单,更省钱。-----就是我们常说的HVS。
四.教育技能
对部下经常训练,指导,使之很好的胜任其工作,这 是教育的目的.如果能掌握教育技能,则能减少部下 的失误,使工作少走弯路,并且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任 务.管理者还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首先,要把工作标 准化;其次,把握部下的水平及需求;第三,根据现有的 标准对部下说明.第四,让部下试着自己做.评价教育 后部下做的结果.最后,对失败的地方进行重复教育及 再评价.五.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部门与部门之 间能更加协作的技能.如果管理者掌握了这种技 能,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使用,则与部下的关系 和谐,人际关系纷争也能防患于未然,或者对人 际纠纷能妥善处理.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尊重个人, 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
第二篇: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管理者培训心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心得体会
公司组织管理人员2014年7月12日在会议室培训“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有幸聆听了公司赵总用举例和个人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作为一名管理者所要具备的条件,我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员工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1、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技能和素质,自己都不会何谈去管理、去教员工,作为一个最基层的管理者,是管理层金字塔的最低层,是各项制度及任务的直接执行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层管理者的水平、执行力等就是整个管理层的管理水平。
2、作为一名员工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抓住机遇,时刻做有准备的员工,机遇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尤其是赵总的个人学习成长经历,就是我们每一个员工学习的榜样。
3、作为一名员工首先要服从管理及企业的制度,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的制度,来统一职工的行为,核心问题在于执行力,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执行力是完成任务的能力;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体现真创新、真执行;要从细节上把控,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做好日常工作,用结果检验制度、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没有任何借口这是唯一标准。
4、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使工作变成热爱和激情和快乐;让每个人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一旦好的习惯养成了,制度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这时候企业文化就逐步发挥作用,要让企业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让每个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不怕你有用,就怕你没用。让企业发展方向成为每个员工的奋斗目标、企业发展远景成为每个员工共同的目标。
二、好员工所要具备的素质是:
1、学习能力:只有从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认识能力;在工作中学习靠的是毅力和坚定的理想。没有动力就像船没有方向。
2、沟通能力:沟通就是先交心后交流,从共同的利益中寻找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方向,实际上改变一个人很难,适应一个人很容易。沟通时要说清楚目的和要求。在上级和下属的沟通中达成对要事的共识(包括计划、时间、措施、结果等方面)。
3、敬业精神:爱岗敬业说起来像冠冕堂皇,但细分析现在靠的是什么,靠什么生存,是企业,只有企业发展富强才能家庭和睦美满。
我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加强工作主动性,增强效率意识、危机意识、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的人。
2014.7.12
刘华勇
第三篇: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关事务管理者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关事务管理者
学 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行政管理
姓 名:*** 班 级:汉二班
学 号:****
提交日期:二○一四年六月
【摘要】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有序进行。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机关事务管理者,所以加强我国机关事务管理者的素质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背景,侧重以“服务”为中心简要阐述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我国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就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关事务管理者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关键词】机关事务管理者 素质 合格
一、为何要提升机关事务管理者的素质
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新思维、新事物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整个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的扩张作用下,政府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机关事务管理者更需要与时俱进,但是,不少机关事务管理者由于思维封闭,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在日常政务工作中出现以下这些现象。
1、组织学习时照本宣读多,追根溯源少,无法探究问题的实质与根源。
2、同职工交流时无法做到融入其中,突出表现为说教多,换位思考、启蒙引导少。
3、平时讲大道理多,办实事少,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者的素质不但是全面提高我国国家公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关键举措,而且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关事务管理者
(一)自身角度探索提升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的措施与对策
夯实理论功底是机关事务管理者修养的基础新形势下,不少机关事务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理论学习,导致实际工作中看得不远、讲得不深、说得不透,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释疑解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所以说,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机关事务管理者修养的基础,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坚持努力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认真读书,勤于学习是提高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机关事务管理者的每一种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勤于学习,实践证明,机关事务管理者的素质与其掌握的知识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方面,机关事务管理者,掌握知识要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会促进机关事务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2、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在思想观念上,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消除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和凭想当然办事的陋习,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并注意落实在平时工作中,做到在每处理一件事时首先想到处理方式方法是否合法;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办事,不能因为当事人或人民群众不懂法而违法。
3、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机关事务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是衡量机关事务管理者综合素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机关事务管理者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较高政策水平,敢于判断,决策的魄力,不怕牺牲的勇气和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
4、要提高现代信息处理能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推行电子政务,利用互联网提供信息,办理公务,进行管理监督的公共服务形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管理方式,机关事务管理者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现代化办公手段,要能简单地应用计算机和相关管理系统处理日常事务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是掌握实际情况重要途径,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重要方法机关事务管理者要着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微观问题,宏观问题,具体问题,思路性问题进行全面,动态,深入的研究,探索事务发展的规律,得出有份量的,深层次的调研成果,为处理机关事务相关工作作基础。
(二)外部角度探索提升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的措施与对策
1、深化和完善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考核与评价机制
(1)加强对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首先,对被考核者进行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配合考核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把考核要素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把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考核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范畴中,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来加强他们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并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
(2)、建立公开民主的多重考核体制,对机关事务管理者的素质考核与评价不仅包括机关事务管理者的自我考核,领导考核,党组织和权力机关的考核,还应当引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考核,建立起官方考核与社会公众考核相结合的素质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开展行风评议,优秀机关事务管理者评选等活动,督促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3)、选择合适的素质考核方法,坚持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既要体现行政首长负责,提高行政效率,又要贯彻群众路线,避免唯长官定论或完全民主化的现象,坚持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季度考核和半年考核,对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进行抽检,真正做到考核有据。
(4)、建立标准化的素质考核指标体系,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分层次的目体系,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素质考核办法。
2、建立健全机关事务管理者培训和学习制度
机关事务管理者培训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机关事务管理者管理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按照职位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公务员素质教育,训练活动,及时更新机关事务管理者知识结构,提高机关事务管理者实践能力和技巧。
(1)、加强实践培训与锻炼 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是提高机关事务管理者素质的一条根本途径和方法,实践是正确思想产生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修正和完善已有的认识,才能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有新的感受和认识。
(2)、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是关系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改革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培训内容,以适应机关事务管理的需要,同时,要对培训的内容不断创新。
(3)、鼓励机关事务管理者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鼓励机关事务管理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不断提升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与知识的进步。
3、建立健全机关事务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
针对机关事务管理者平时工作不很主动,事业心责任感不很强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目前机关事务管理中,对机关事务管理者的激励措施不到位,缺乏工作动力所致,作为行政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激励机制。
(1)用相关的企业管理理念与制度来改革,以提高机关事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根据自身的情况约束自身行为。
(2)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时要因人而异,力争达到最佳激励效果,促进机关事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
总之,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关事务管理者,对于推动我国政府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成为一名合格的机关事务管理者也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第四篇:如何成为卓越的管理者
如何成为卓越的管理者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充分发挥自身的一切动能。作为一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应以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作为自己的目标。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呢?结合笔者多年的管理实战经历与管理培训经验,总结有以下六个方面。管理者经过以下六项的学习,将可达到做事成事,带人成人,成人达己的卓越管理境界!
一、要角色管理而非本色管理
什么叫角色管理与本色管理呢?举个例子,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演许三多的王宝强就是个本色演员,至少目前他还没有那么善变,以至于可以象陈宝国、陈道明等角色演员一样演什么象什么。因此本色管理就是按自己的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点与待人处事的方式去实施管理,“我就是这个样儿”。而角色管理则是根据企业组织中具体管理角色的需要去实施相应的管理。
因此,一个卓越的管理者需要实施角色管理而非本色管理。为此,必须彻底弄清楚管理以及管理者是个什么概念,充分认识到角色的内涵,掌握职责、授权等概念与相应技能,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比如有人说管理就是管人理事,这恐怕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没有人希望被别人管,绝大多数的人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一个卓越的管理者要能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这一点,并尽可能地放权下去,让下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作为企业组织的管理者,还需要拥有使组织效能最大化的技能,同时需要对组织的纪律性有相当的认知。如此形成管理者应有的态度或意识。
二、管理技术:掌握业务管理技能
业务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管理使相关业务按计划达成预定目标,这是管理者能站稳脚跟的基础。
1、计划与指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计划工作恰恰是业务管理的开头工作。俗话又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计划工作做好了,业务管理工作则成功了一半。
当公司或者上司给我们下达了某项任务,我们得善于将它进行量化并分解,同时善于拟定完备且便于执行的行动方案。有些管理者喜欢独自一个人制定计划,另外也有些管理者喜欢与下属一起将计划搞定,这两种情形没有对错,只有适当或不适当,然而,如果某个管理者一直或很长时间仅仅拘泥于其中一种形式,那就成问题了。
计划制定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进行工作分配。一项需要90分能力的工作,既可以交给拥有95分工作能力的人去办,也可以交给只拥有70工作能力的人去办,关键是要看为什么这么做,即管理者的真正想法是什么。
计划完毕,还需要将相关的计划内容与下属进行良好的沟通,特别是谁负责什么要对相应的人员讲清楚,这涉及到一项重要技能,即如何提高指示的有效性。很多良好的计划没能得到良好的结果,就是因为这一环节没有把握好。
2、执行与控制
熟能生巧,同样的工作多做几次,工作水平与工作成果的质量一般都会得到提高。戴明环即PDCA和(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善或处理)的管理循环颇能说明其中原因。
谈到执行,当然包括管理者自身本职的执行工作。在此更多强调的是如何帮助下属去不断提高执行工作水平。管理者除了与下属分享PDCA的理念之外,更应懂得适时使用SDCA(Standard标准,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改善或处理)的管理工具,不断提升业务管理的水平,如此便能事半功倍。控制的本质是纠正偏差,其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或称之为途径,并不是目的本身,因此不能为了控制而控制。如果下属各项工作都能按计划顺利推进,那就不需要什么管理者实施什么控制了。此外,控制的方式与具体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做到控制适度以防控制过度或者控制不足产生的偏差,什么样的控制才是最好的控制?这些问题都需要管理者有个清楚的认识。
3、(跨部门)协调
事实上,部门内部也有需要协调的工作,比如你将工作A分配给了张三,结果张三在工作期间内忽患疾病,无法顺利完成工作,那么你就要将A工作转授于其他员工,这就需要协调。然而与跨部门协调相比,部门内的协调要容易得多。
为了顺利推进部门内的各项工作,必须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如生产部门必须与上游的采购部门、下游的仓库及销售部门搞好协调。一个目光仅仅限于本部工作的管理者,不可能成为卓越的管理者。那么在跨部门协调工作中,如何进行适当的定位,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的协调意识,在协调沟通过程中遵循哪些流程会比较妥当,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硬通货。
三、领导艺术:从管理走向领导
管理与领导不是一个概念。简单讲,管理的出发点是工作任务,而领导的出发点是人。一个管理者,在管理理念的主导下,当官的味道就浓,动不动就象对待“机器”一样地进行控制,与此相应的是下属的“工具感”会很强,做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欠佳。而在领导理念的主导下,管理者则会更多地把下属当个独立的人的个体来对待,他会更多地进行同理性思考,如果我是部下那会怎么样?管理者主要强调自我修养与领导对象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启发。
一句话,管理关注并修正行为,而领导则影响并引导人生。活都是人做的,要想把活干得好,必须把人的工作做好,而人的工作恰好是领导的范筹。一个要想达成卓越的管理者,必须实现从管理走向领
导的兑变。
1、培养与授权
当下的金钱收入固然十分重要,而通过在工作过程中获利培养锻炼,从而得到能力上的提升,更是每一位下属的内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的下属而言,情况更是如此。
如何培养下属,培养下属都有些什么内容,培养下属有哪些原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怎么办?这些都是困惑管理者的问题。海民老师的观点是,培养下属绝对是件双赢的事情,一方面下属得到培养,工作能力获得提升,能够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将更多的工作进行下放也不会误事,从而可以更轻松地从事更重要的事情。
在培养下属过程中,有一个理念极其重要,即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导师。在培养下属中,管理者不必事事亲身传授,大胆地将工作任务交给下属,让下属在工作过程中自我获得提升,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在此过程中,管理者所需要做的是随时关注下属的工作进程,适时进行适当的提问提醒,以此支持下属的工作。而一个自我启发度高的下属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可贵的提高。
此外,管理者还需要培养部分下属的管理能力,那么,如何选择有领导潜质的下属作为培养对象呢?
2、态度与激励
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这个一切到底包括哪些,咱们不追究,然而这句话说明了态度之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却是信然。
管理重考核,领导重激励。作为领导者,需要用心去考虑如何激发下属良好的工作态度。我们需要考虑一个人什么情况下才会奋发?为什么有些激励措施的效果好,而有些激励措施的效果不好?激励的方式到底有哪些?为什么同样的激励措施对不同的下属效果不一样等等?我们需要彻底领悟激励的作用机理,我们需要切实掌握下属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出那些影响最终工作成果的有效行为,并着力强化这些有效行为。
3、权变式的领导
从理论上讲,有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某个特定的管理者总是或多或少地偏向或习惯于其中的一种。然而,这并不一定是最佳的状态。下属与下属不同,如有些下属是成熟的,他们既有相当强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强烈的工作意愿,而另外有些下属不够成熟,他们要么工作能力欠缺,要么工作意愿较弱。因此,对不同的下属应该施行不同的领导方式。
为什么要管理者调整自我的领导风格而不是下属进行改变呢?说到底,管理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主要靠下属去达成组织或部门目标。如何对领导风格进行自我诊断,如何弹性运用四种领导风格等,都是必须深入探讨的实践课题。
四、团队建设:从领导走向团队
现实工作中,有很多团队,如项目团队、职能团队,企业本身也是一个大团队。然而很多团队的建设都搞得不太好,这与各级管理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三个诸葛亮在一起工作,或许会出大问题。每一个下属都很成熟,具备高水平的工作能力与意愿,这不能说明这个团队是优秀的,是有战斗力的。相反,不一定要最优秀的个体,我们也有可能打造出一流的工作、职能团队来。
如何评估我的团队建设现状(评估工具)?团队建设到底包括哪些核心的实操内容,而不仅仅是理念性的东西?
如上图所示,没有远景的团队走不长,达不到目标的团队很快就会破产;队长缺乏领导力,团队的执行力一定不强,也就无法按计划达成目标;领导力的核心在掌握冲突,即引领并利用冲突,执行力的核心在强化责任,即局部的连带责任;最为关键性的是信任,没有信任,团队建设就没有基石;建设团队要善于利用承诺,邀请承诺并实践承诺;同时,团队要不断成长与创造价值,就必须学习,高效地学习,通过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目标,迈向美好的远景。
学员现场需要通过培训,设计出我的团队建设路线图,包括如何建立团队的信任,如何强化自我领导与培养职业的队员,如何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以及通过学习共建卓越团队的具体方法等内容。
五、问题解决
卓越的管理者具有强烈的管理者意识和使命感,为创造更好的业绩,积极解决问题。这种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存在理由就是为组织创造价值,所以能为更好的业绩而努力。同时,他具有系统性的观点,在他的眼里,既有人,又有事,他能够将生存(人事匹配、完成基本任务)与发展(人才培养与业绩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他的眼里,既有例行事务,又有例外事务,他总是能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处理例外事务上,也就是积极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旁人看起来,他似乎常常悠哉游哉,闲适得让人羡慕,其实,他在关心大局的情况下,精心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的大脑也一直处于临战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思考与交流。
六、卓越沟通
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人,其沟通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外接于人即他与外界的人进行接触时的沟通,二是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反省即自我沟通。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品质的自我沟通,很难期待他与别人的沟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沟通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如何?通常,有哪些最主要的障碍影响了沟通的效果?我们为什么会与他人发生冲突,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沟通去解决冲突?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力、倾听力、以及提问的技巧?与上司、同事及下属沟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自我沟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上,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做深刻的反省与充分的交流。
第五篇: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是当代著名思想家、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先生一生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德鲁克先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管理理论有两个:一个是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概念,成为了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的优点在于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第二个是德鲁克先生提出了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学必须付诸实践”,而不是仅仅学习的理论,所有的可供学习的理论只是管理人员使用的工具。
我们回到书中,贯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全文,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并且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管理者并不是众多权限的掌控者,他是与其他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都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世界上精英人才毕竟是少数,而维持组织运转的大量工作还是需要普通人去做,如何让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事业就成为众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样的,今天的企业,需要的是由平凡人来做不平凡的事业,只要“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德鲁克先生从另一个角度还告诉我们,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别人,还要管理自我,也只有让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能管理时间和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在书中,德鲁克先生阐述了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因素:
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 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抱怨时间不够用,每天忙于这样那样的会议和应酬活动,但是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想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必须懂得如何有效的利用他们的时间”。对于任何人,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好时间,每天的工作就很难按时完成,工作效率将不能够保证。
德鲁克先生告诉了我们一些时间管理的性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和统一安排时间。记录时间,将自己一天或者是一周所做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所需花费的时间进行记录;管理时间就是将非生产性时间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并从时间表上排除出去;统一安排时间,第一步应先估计究竟有多少“自由时间”,然后保留出相当份量的一段连续性的整块时间来。
记录时间,我们每天可以在上班之前将一天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一个大致的安排,这样每项工作大概需要占用多少时间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管理时间,在做好上边的安排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集中精力,以最高的效率实施自己的计划,保证每天的工作能够按时
完成;
统一安排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我们应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下梳理了,一周、一月或者一年大概的工作都能合理的安排。
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这也是一位卓有成效管理者的特征之一。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目标明确,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常询问自己“对于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
我们重视勤奋,但经常忽略结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重视贡献的人,因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不为组织的内部所惑,跳出组织之外,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从而达到组织的真正目的。
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不光善于利用他们自己的长处,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属的长处;
发挥人的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时的长处,下属的长处。“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知己知彼,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人无完人”,任何一个组织、团队或者小组都有类似“水桶理论”的缺陷,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懂得学会发现、发挥每一个成员的长处,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简单的事情,而平庸的管理者往往只关注别人的短处。
有效的管理者还要学会发现、发挥自己上司的长处。这好像与所有人的经验有些不同,但是上司往往经验都很丰富,多从上司那里取经,发挥上司的长处,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整体绩效做出贡献。
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
在任何人面前,有很多值得去做的工作,但管理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因此要分清“轻重缓急”,就需要决策了。从时间的四维象限划分来说,重要的紧急的工作永远要优先考虑,重要的不紧急的也要提前考虑,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成为重要的又紧急的工作。
重要紧急的工作一般来说都是当前的工作,管理者都能认识到,相对比较容易区分;但重要不紧急的工作,虽然重要但一般来说都是以后的工作,管理者不易发现并提前进行解决。
五、最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种判断,它决不会是“大家意见一致”的产物。他们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很多的决策,就难免会出现错误。
机构真正需要的只是数量不多的决策,但它们却是些根本性的决策有效的决策,组织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当然也不是说不管不顾大家的意见,每个人的意见都是个人的感觉,所以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调研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是大家都这样感觉就确定了。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全面提高,能使组织的标准日高、习惯日善、风气日良。更能使企业有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帮助企业抓住机会并获得成功。通过强调贡献,使自身的价值转化成组织成果。
每个人都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