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
系名称: 信息工程系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学 号: 601020 姓 名:
2013年 6月 3日
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摘要:企业中的领导者是整个企业的领导核心和精神核心,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员工。所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具备出色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关键词:领导能力;领导者;企业 引言
想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就要先明白什么是领导。顾名思义,领导就是督促下属按照所要求的方式活动的过程。而每一位领导者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但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如何去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具备出色的领导能力
(1)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已
要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已。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的领导示范,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大大振奋工作士气,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严以律已,就是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约束别人。
江苏江阴华西村的吴仁宝,原先的村子无不是一穷二白,与周边没有什么差异,有的更是穷的远近闻名,他被推选为党委书记后,领导大家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我看了他的相关报道后,他有一个特点:一是不拿最高的工资,二是不住最好的,三是不吃最好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要领导者能做好,下属也会做好,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说写做不一致,说一套,写一套,做一套,是部分领导者常犯的错误。对上阿谀奉承,甚至阳奉阴违;对下颐指气使,甚至作福作威。开会时豪言壮语,大谈勤俭节约,努力奋斗;会下奢侈腐败,安逸享乐。这些行为对一个领导者来说,都是致命的缺点,是万万要不得的。只有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激励鼓舞下属,为达成团队目标和使命,贡献最大的力量。(2)要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领导者喜欢跟着感觉走,不知道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和怎样制定目标,更不说如何达成目标了。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目标是成功的方向,目标明确能产生动力,使我们把重点从过程转到结果,有助于我们分清轻重缓急,把握重点,并且使我们不断完善,永不停步。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有个清晰的目标。组织必须让大家对组织有信赖感和信心,一定要大家感到前景光明,否则如何达成目标?
(3)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行政能力,增加个人魅力
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变化和弹性,只有跟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团队才能 “稳如泰山”。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对领导者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知识只是基础,思考才是关键,从实践中学习才能增长智能。一个领导者有了良好的执行力,将会携同自己的团队顺利的达成目标。若领导者再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的话,那将会更大程度的激励下属。人格魅力表现在要有自信和负责的处事态度,良好的道德和操守,牺牲和奉献的精神,热情并有爱心等。有智能并不一定有人格魅力,但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一定是个有智能的领导者。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不会滥用权力,因为他有最高的权力——影响权,处理任何事情都会无往不利。
(4)要善于把握机遇,敢为人先
一个出色的领导者要有发现机遇的眼光与远见,更要能积极去创造机遇,有些看似不是机遇的事情,只要你独具慧眼,看到它的潜在价值,设法为它添加一点催化剂,就有可能把它变成为你所用的机遇,甚至是难得的机遇。杨国强是靠做房地产发家的,导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机遇是让很多企业家谈虎色变的97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很多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破产或从此一蹶不振,而事业刚有起色的杨国强带领他的团队也陷入了资本危机,正在大家想着要申请破产,分钱走人的时候,杨国强想出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想都不敢想的近乎完美的策略——把公司剩下的钱全部挪来办贵族小学,大搞“义务教育”,之所以叫义务教育,是因为只要去他的小学上学,不但享受国内顶尖教育资源,而且整整6年不用花一分钱学费!但条件就是必须交纳20万元的押金(在97年金融危机时,20万比现在的200万还要珍贵),就靠这个“异想天开”的策略,在其他房产商(包括深圳万科)都陷入资金稀缺的情况下,他一下子募集到了上十亿资本(当时他说过: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人们不愿意去买产品,但一定不会影响他们教育子女的开支),从而利用那个时候土地降价的时候,买下了大批后备土地资源,紧接着又在那个连商品房别人都买不起的情况下大肆建奢华别墅„„结果,他成功了,而且是巨大的成功,金融危机过后,他的土地升值,别墅被疯狂抢购。机遇是成功的伴侣,却也和风险紧紧相依;机遇是对命运的恩赐,也是对有志者的考验。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思想、有准备、有能力把握住它的人,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就要看他是否能把握好成功的机遇。可见机遇的大门只会为有准备的人而开。善于把握机遇的人往往会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如何运用领导能力
(1)建设企业核心团队
企业要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核心团队,这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搭班子”。作为企业领导人,搭建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是第一要务,也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能够促使企业领导力的提升。(2)团结与信任
正确选择核心团队成员仅是班子建设的基础,要保证这些核心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真正形成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建立信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貌合神离、互相猜疑,怎么可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在团队内部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营造互信的氛围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虑。在横向方面,团队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增进了解、相互支持对方的正确观点等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在纵向方面,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除了可以使用上述方法来增进与核心成员之间的信任外,授权也是建立与下属之间信任关系的有效方式。从领导者方面来说,有效授权一方面能够让核心团队成员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战略决策等重大事情上来。这两个方面都是直接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大事。(3)与当地文化背景相适应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比如说西方文化很直接,而东方文化则比较含蓄。即使同属东方文化的中国和日本,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异。因此,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企业领导者来说,应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或人员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否则会影响影响领导力的发挥,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文化冲突,后果不堪设想。例如,企业在做决策时经常采用的“头脑风暴法”。在欧美等国家做头脑风暴时,参与者都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一张纸条上,当着大家的面说明白己的理念和观点,然后大家再把理念和观点整理到一个框架里面去,针对整个框架进行讨论,效果非常好。但是在日本,用这种方式做头脑风暴却完全行不通,你可以让他们私下里写出自己的想法,但要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下说明白己的想法却很困难,更不用说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论,因此根本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改变领导方式,比如说把大家所提的想法或观点私下里进行集中整理,这样大家都不知道谁提的什么意见,讨论起来顾虑就会少很多。(4)建立企业文化来增强领导力和员工归属感
文化和领导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开来理解。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领导者要有独特的能力来创造、融合、管理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价值观得到成员的广泛认同,使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使命感,又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领导力。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不同的价值观与之相匹配。例如,以研发为主高科技企业,可以将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文化之一,因为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对于以流水线生产为主的传统加工制造企业来说,就应该提倡严谨、秩序和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而不能片面鼓励创新。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拥有一套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以这一价值观来指导行动,这样才能使企业领导力得到升华。如果只是把企业的价值观当作口号,领导人在大会小会上做做秀,而实际上并没有以企业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那只会给人以虚伪的印象,就会在员工、客户面前丧失威信,久而久之领导力就会荡然无存。例如,全球著名的鞋类制造商耐克公司有两条基本价值观:一是创新,二是享受毫不留情摧毁竞争对手的乐趣,竞争的准则成为超越其他一切准则的至高无上的信念。这种价值观可能对社会没有多大的贡献,但耐克却始终如一遵循,这使得走向了成功。而曾被誉为美国新经济的楷模的安然公司,虽然曾经塑造了“沟通、尊重、诚信、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但它并没有始终如一地道循,在高喊诚信的同时采取欺诈的手段谋取暴利,也就是缺乏格守价值观、以价值观来指导行动的能力,因此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破产。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打造卓越的领导力是关键。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整个的世界被各种网络,信息网等高科技搭建出一个大平台,这使得企业的运作状态在整个经济世界中被平坦出来,要想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就要有越来越需要能在这个平台上思考并采取行动的领导者。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领导者的重要性。而在现代企业中,需要领导者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全面化,管理化,领导者的素质是决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显得尤为关键,更需要我们去积极地探索。
参考文献 [1](美)凯伦L.奥塔佐.《给领导者的52条职业忠告/企业简捷培训丛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1-01.
[2] 郭丕斌,陈红.《成就出色的领导者》[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6. [3](美)卡耐基.《领导的艺术》[M].百家出版社,2009-01.
[4]常健.《公共管理领导科学艺术案例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07. [5]艾瑞克•布朗,吕亮.《领导的艺术:如何像世界上最伟大的高科技巨人一样思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
[6]博恩•崔西(Brian Tracy).《卓越领导人的领导力》[M].重庆出版社,2010-06. [7]盖尔宗.《领导艺术:化冲突为机会》[M].商务印书馆,2007-11.
[8]谭劲松,陈国治.《现代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1. [9]Sanjay Kumar Palei,Samir Kumar Das.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roof fall risks in bord and pillar workings in coal mines:An approach[J].Safety Science,2009,47:88-96.
第二篇:“新经理”如何成为出色管理者
“新经理”如何成为出色管理者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大部分新经理都管不好下属,因为他们对经理人这个角色有误解。即便对最具天赋的人而言,成为领导者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艰苦旅程,尽管在此过程中他会有所收获。而第一次当上司,就是这条路上的第一个考验。这一考验看似简单,因此常常被忽视。这实在令人遗憾,因为这个转型过程涉及的种种考验日后将会对个人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高管们获得的第一份管理工作会对他们产生终身影响。数十年后,当回忆起最初的那几个月时,他们会觉得这段转型经历塑造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无论是好是坏,也许都会不断影响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果某个员工因为出色的个人业绩和能力得到提拔,却无法成功地承担管理责任,那么就会使企业蒙受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务损失。
考虑到转型的困难,这种失败也不足为奇。你可以随便找一位新经理,问问他当上司最初几天的情况,或者你可以请任何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回忆自己当新经理时的感受。如果他们肯说实话,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自己当时无所适从,甚至完全不知所措。新角色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对任何人来说,它都大得难以应付。而且,不论新职责是大是小,似乎都和领导力毫不相干。
某证券公司的一位新任分公司经理这样说道:“你知道当一切都不受你控制时,当老板有多难吗?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它很像当你有了孩子时的感觉。一天前,你还没有孩子,可过了一天,你就突然变成了母亲或父亲,你必须了解有关照料小孩的一切知识。”
考虑到领导力生涯中第一次考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不禁感到惊讶——人们极少关注新经理的体验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描述高效领导者和成功领导者的著作,却很少有书谈及学当领导遇到的挑战,尤其是第一次当经理的人所面临的挑战。
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一直在研究那些正在向管理岗位进行重大职业转型的人士,尤其关注那些由于个人业绩优异而被提拔为经理的人。我起初是想为新经理提供一个论坛,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学习管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我追踪调查了19位新经理在第一年的工作情况,目的是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个人体验:他们觉得最难的是什么?他们需要学些什么?他们如何着手学习?他们依靠哪些资源来帮助转型、掌控新的任务?
我在1992年出版的第一版《上任第一年》(Becoming a Manager)中,对自己最初的研究进行了描述。从那时起,我一直在研究人们成为上司时所经历的个人转型。我撰写了有关各种职能和行业领域新经理的案例研究,为企业和非营利胜组织设计并指导了新经理领导力培养计划。如今,企业变得越来越精简,越来越具有动态性——不同业务部门携手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产品和服务,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对手建立一系列战略联盟——新经理说现在的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难。我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新经理所面对的困难很正常,并非例外情况。他们并不是在运转不良的企业里工作,且无所适从的经理,而是面临普通适应问题的普通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挺过转型期,并学会扮演自己的新角色。不过想一想,如果他们在转型期不那么伤痕累累,他们的效率会提高多少。
为了帮助新经理们通过第一次领导力考验,我们需要帮他们了解自身角色的实质,即管理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多数新经理认为自己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他们说着领导者常说的话,他们肯定也感受到了领导工作的重负。但是,他们其实并没有明白其中的真谛。
为何学习管理如此困难
新经理在上任后会有许多新发现,其中之一是,虽然从定义上讲他们的新职务属于工作的延伸,但实际情况要比预期的艰难得多。他们会很惊讶地发现,作为管理者要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方法,与作为员工个人要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方法截然不同,而自己目前的能力与新职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之前的工作中,他们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专长和努力。而作为管理者,他们要负责为一个团队安排日程并领导实施。对于过去只顾把自己业绩干好的他们而言,往往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我们以刚才提到的某证券公司新任分公司经理迈克尔。琼斯(Michael Jones)为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迈克尔已经做了13年经纪人,业绩非常突出,是所在领域里最积极进取、最具创新力的专业人士之一。在他的公司,新任分公司经理一般都是依据个人能力和业绩,被一层层提拔上来的,因此,当区域总监要他考虑转到管理岗位时,没有人感到奇怪。他也坚信自己知道如何成为一位有效的管理者。
事实上,他曾经多次说过,如果让他做主管,他愿意而且能够将分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并改善经营状况。然而上任后一个月他时常感到非常恐慌,因为实施自己的想法比他想象的要困难。他意识到,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安全毯”(security blanket),没有后路可退。
虽然迈克尔对自己的反应颇感吃惊,但其实这很正常。学习当领导,是一个通过实践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无法教授这种技艺。它主要的获取途径是在职体验,尤其是负面的体验——由于新经理的能力无法达到工作要求,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尝试和犯错来取得进步。大多数明星员工个人都很少犯错,对他们而言,这也是一项新体验。此外,很少有管理者明白,在他们紧张犯错的时候,他们也在学习。这种学习是一个逐渐递增的过程。
随着该过程慢慢展开,随着新经理抛开赖以取得早期事业成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一种新的职业身份开始显现。他开始采用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且发现新的方法来衡量成功,获得工作满足感。并不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种心理调整相当费力。正如一位新经理指出的:“我从来都不知道升职会如此痛苦。”
痛苦,而且压力巨大。新经理会不可避免地思考两个问题:“我会喜欢管理工作吗?”以及“我能胜任管理工作吗?”当然,这些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解答,答案只能从经验中找寻。而且,通常伴随这两个问题而来的还有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问题:“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新经理的错误观点
做别人的老板绝非易事,但我不想把这种事讲得很恐怖。我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新经理对自己的角色存在一些错误看法,往往使得转型过程变得更困难。对于当经理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的某些想法还是正确的。可是,由于这些想法过于简单和不够全面,他们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期望,而且还想尽力使其符合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如果新经理能够承认下列错误的观点——其中有些错误观点几乎人人赞同,差不多变成了神话——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成功的几率。(关于各种错误观点和现实情况的比较,参见副栏“为何新经理不明白”)
管理者掌握着重要权力
当要求他们描述自己的角色时,新经理通常都会将重点放在老板职位所赋予的权力和特权上。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种职位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职权,从而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能够开展那些自认为对企业最有益的活动。用一位新经理的话说,他们将不再“因为其他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而不胜其烦”。
抱有这种假设的新经理会突然醒悟过来。那些我研究过的新经理们说,他们并没有获得新的权力,而是发现自己陷入各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之中。他们没有自由自在的感觉,反而觉得被束缚住了手脚,如果他们已经习惯了过去当明星员工时拥有的相对自由,就更是如此。他们陷人了一张关系网中,其中不仅涉及下属,还涉及上司、同级管理者和企业内外的其他人。所有这些人都会向他们提出各种苛刻而且常常相互冲突的要求。结果,他们的日常工作变得压力重重,忙碌不堪,而且支离破碎。
“事实是,一切都不受你控制,”一位新经理说,“只有当我关起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手里的控制权。但是,这时我又感到自己并没有做我应该做的事——和我的员工在一起。”另一位新经理说:“很没面子的是,我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手下而丢了饭碗。”
最有可能让新经理的日子变得一团糟的是那些在他正式职权之外的人,例如,外部供应商或另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萨莉。麦克唐纳(sally McDonald)是某化学品公司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当她接手某个产品开发经理的职位时,信心十足。她的个人业绩无可挑剔,对公司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还参加过领导力开发培训课程。三个星期过后,她沮丧地说:“当经理可不是当老板,其实是当人质。企业里有很多恐怖分子都想绑架我。”
只有当新经理抛开权力神话,接受必须应付各种依存关系这一现实时,他们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这意味着他们不仅需要管理直接下属团队,而且还要管理该团队运作的环境。除非他们能够识别团队所依赖的关键人物,并与之建立有效的关系,否则团队将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
即使新经理明白这些关系的重要性,他们也会经常忽视或忘记这些关系,而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认为更紧迫的任务上,即领导那些最靠近自己的人:他们的下属。当新经理最终接受自己作为关系网建立者的角色后,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满足该角色的诸多要求。此外,以相对弱势的身份与其他各方交往是一件累人的事情,而这也是身处企业等级制度底层的新经理常常遭遇的困境。
然而,管理各种依存关系会带来巨大的回报。威诺纳。芬奇(Winona Finch)在美国一家大型传媒公司负责业务开发时,为了推出公司旗下一份美国青少年杂志的拉美版,她专门制订了一份业务方案。在该项目获得临时性通过后,芬奇要求管理该项目。她和她的团队面临着许多障碍。公司高管层不青睐国际项目而在得到最后注资之前,芬奇还必须与占据20%拉美市场的地区分销商达成协议——对一份尚未经过考验的刊物来说,争夺稀缺的报摊空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控制成本,她的项目将不得不依靠公司旗舰女性杂志西班牙语版本的销售人员,这些人习惯于销售不同类型的产品。
尽管在建立新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大堆的琐碎事务,但是两年前做过代理经理的芬奇明白,她必须花时间和精力管理与上司和同级管理人员的关系。例如,每两个星期她就收集整理部门各主管的管理记录,然后交给总部的高管传阅。为了强化和该女性杂志的交流,她发起了定期召开的拉美业务会议,以便负责该青少年刊物和女性刊物的世界各地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讨论地区战略。
尽管她以前有过一些经验,芬奇仍然会面临新经理都会遇到的一些压力。“那种感觉就好像一年365天都在参加期末考试。”她说道。不过,杂志新版本如期出版发行,超越了业务方案的预期。
权力源自管理者的职位 请不要误解我:尽管各种依存关系会束缚新经理的手脚,但是他们确实握有一定权力。问题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权力基于自己的正式职权,而这一职权来自他们自己目前在企业等级制度中的高级职位,至少,相对一般员工来说如此。这种假设导致许多新经理采用事事插手的专制方法,其原因并非他们渴望对他人施展自己的新权力,而是他们认为这是创造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新经理很快会发现,当他们给直接下属布置任务时,未必每次都能叫得动这些人。事实上,下属越能干,就越不喜欢只是简单地听从上级指令。(有些新经理在追问之下承认,他们自己也并不是每次都听自己老板的话)
有了几次痛苦的经历后,新经理终于认识到让他们深感不安的事实——用一位新经理的话说,他们的权力绝对不是来自正式职权。只有当管理者在下属、同级管理人员和上司中间建立起自己的可信度时,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明白,我对手下许多人其实都没有影响力”我跟踪调查的一位经理回忆说,“我好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许多新经理感到意外的是,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会如此困难。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绩帮不上忙,这让他们感到震惊,甚至羞辱。我的研究表明,许多人也不知道哪些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可信度。
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品质——做正确之事的意愿。这对下属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往往会分析新上司的每句话和每个非言语的动作,从中寻找上司动机的种种迹象。这种关注会让新经理们心力交瘁。“我知道我是个好人,而且我认为人们会马上接纳我,”一位新经理说,“但是,大家十分谨慎,你必须下功夫去赢得他们的信任。”
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新经理最初都感到有必要证明自己的技术知识和才干,这些是他们作为明星员工取得成功的基础。然而,虽然技术能力的证明对赢得下属尊重相当重要,但它并非直接下属最终期待的主要能力。
当彼得。伊森伯格(Peter Isenberg)接手某全球投资银行一个交易室的管理工作时,他负责管理一群经验丰富的资深交易员。为了建立自己的可信度,他采取了一种事必躬亲的方法,建议交易员关闭某些特定的头寸或尝试不同的交易策略。交易员十分不服,要求知道每项指示背后的理由。情况变得让人感到不舒服。在答复新老板的意见时,交易员的言语既尖锐又简短。
某天,伊森伯格意识到自己对外国市场缺乏了解,于是向某个资深员工请教一个简单的定价问题。这位交易员放下手里的工作,花了几分钟时间解释给他听,并且还主动提出下班后跟他做进一步的讨论。“当我停止喋喋不休,开始倾听时,交易室的人就开始把工作上的知识教给我,而且重要的是,他们对我命令的质疑也少多了。”伊森伯格说。
这位新经理因为急于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一度损害了自己作为管理者兼领导者的可信度。他急于参与解决问题,反而让员工对他的管理能力产生了疑问,在交易员的眼中,他管理得过细,正在变成一个不值得他们尊重的“控制狂”。
最后一点,新经理需要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计划并执行正确之事的能力。我研究过的一位新经理的直接下属说:“没有什么比为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老板工作更槽的了。”在企业内获得并发挥影响力尤其困难,因为,正如我已经指出的,新经理只是企业内的“小老板”。“当我得知最终获得提拔后,感觉一下子站在了世界之巅,”一位新经理说,“我觉得在梯子上攀爬了多年之后,终于要到达它的顶端。但是,随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底端,只是这次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哪一级阶梯,我又要爬向哪里。”
我们又一次看到一位新经理落入这样一个陷阱:过度依赖正式职权。将其视为自己影响力的源泉。事实上,他需要在信任的基础上,在整个团队和企业内建立一张强大的互相依存的关系网,以此逐步确立自己的影响力。
管理者必须控制自己的直接下属
大多数新经理都渴望下属能够服从自己,其中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扮演不熟悉的角色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如果不能尽早让直接下属服从自己,下属就不会把他们当回事。为了获得这种控制权,他们常常过度依赖自己的正式职权——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的效果值得怀疑。
但是,即使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控制权,不论是通过正式职权还是经过一段时间赢得权威,他们取得的胜利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服从不等于承诺。如果没有做出承诺,员工们就不会主动。如果下属不主动,管理者就无法进行有效授权。今天动荡不安的商业环境要求企业不断变革和改进,但是直接下属并不会为此冒一定的风险。
领导创立青少年杂志拉美版的威诺纳。芬奇知道,她所面临的商业挑战,需要团队的全力支持才能应对。事实上,她的个人风格也是她赢得该任务的部分原因,她的上司希望这种个人风格能够弥补她在拉美市场和损益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除了以思路清晰出名之外,她对人也十分热情友善。在领导该项目期间,她成功地运用这些天生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
她没有依赖正式职权让团队服从自己的指挥,而是通过建立一种问询文化,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结果形成了这样一个组织:员工觉得自己获得了授权,对公司忠心耿耿,并且负起实现公司愿景的责任。“威诺纳是个随和而有趣的人,”一位下属说,“但是,她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你跟她说什么,她会重复给你听,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完全清楚我们在谈什么。
一旦她得到所要的信息,并了解到你在做什么,你就必须始终如一地保持下去。她会说:”你告诉我甲,为什么现在在做乙?我有些搞不懂。‘“虽然她要求严格,但并不会强令员工按照她的方法做事。她的下属对团队目标忠心不二,因为团队给他们授权,而非命令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管理者越是愿意以这种方式与下属分享权力,他们能够施展的影响力就越大。如果他们的领导风格能让员工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他们就能建立起作为管理者的可信度。管理者必须专注于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为了管理各种互相依存的人际关系,并施展从个人可信度中获得的非正式权威,新经理需要与各式各样的人建立信任关系,对他们施加影响力,与他们拥有共同的期望。这一切往往是通过建立富有成效的个人关系来实现的。然而,新经理最终必须学会如何驾驭一个团队的力量,如果仅仅重视与团队成员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将会对这个学习过程造成破坏。
在上任的第一年,许多新经理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承担着打造团队的职责,更少有人行使这一职责。相反,他们认为员工管理就是尽力与每位下属建立最有效的关系,错误地将管理团队与管理团队中的个人混为一谈。
这些新经理们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绩效,很少在意或毫不在意团队的文化和绩效。他们几乎从不依靠集体讨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些新经理花费太多的时间与自己信任的一小群下属在一起,而这些下属通常都是看似最支持新经理的人。新经理倾向于一对一地解决问题,即便是那些与整个团队有关的问题。这导致他们只能依据有限的信息制定决策,而实际上他们本来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罗杰。柯林斯(Roger Collins)是得克萨斯州一家软件公司的销售经理。在他担任此职的第一个星期,一位下属向他要求一个恰好空出来的车位。这位销售人员已经在公司工作多年,而科林斯也想一开始就和这位老员工搞好关系,于是说:“当然,为什么不可以?”事情过去还不到一个小时,另一位销售人员,公司的赚钱能手,就冲进科林斯的办公室,威胁说要辞职。大家觊觎这个遮阳挡雨的车位,似乎既有实用的原因,也有象征性的原因。大家普遍认为,从科林斯的随意行为中获益的这个员工并不配得到这个车位,因此经理的决定让那位明星员工觉得不可思议。
最终柯林斯解决了这个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管理问题。他说:“我不应该为这种事发愁。”不过他开始意识到,关于员工个人的任何决定都会影响整个团队。以前他一直以为,如果他能够与每名下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他的整个团队就会顺利运作。现在他了解到,管理每一名成员与领导团队是两回事。在我的研究中,我三番五次地听到新经理们描述说,他们曾为某个下属破一次例——通常是为了和该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最终都会因该行为在团队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而感到后悔。对那些新提拔上来的经理来说,他们习惯于单打独斗创造一番业绩,要理解这个观念尤其困难。
当新经理完全专注于一对一的关系时,他们就会忽视有效领导力的一个基本方面:通过驾驭团队的集体力量,提高个人的绩效和投入程度。通过塑造团队文化,即团队的规范和价值观,领导者可以激发团队里各种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者必须确保一切运转顺利
与众多管理神话一样,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因为它只讲出了部分道理,所以会误导人。确保某项任务顺利运行是一件超乎想象的艰巨任务,因为它要求管理者同时应付无数件事情。事实上,维持现状是很复杂的事,可能会消耗掉初级经理的全部时间和精力。
但是,新经理同样需要认识到,他们有责任提议和发起各种变革来提高团队的绩效。通常——而且让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意味着向超出他们正式职权范围的企业流程或结构提出挑战。只有当他们理解了这部分工作后,才能够开始真正履行自己的领导责任。(参见副栏“哦,还有一件事: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
事实上,大部分新经理都将自己看做企业变革的执行者,根据上面的指示带领团队实施变革。他们并未将自己看做变革的推动者。等级思想和他们对当老板后获得的权威的依恋,使得他们对自己职责的界定过于狭窄。结果,当团队遭遇挫折时,他们往往会责怪有缺陷的系统,以及对这些系统直接负责的上司。而且,他们往往会等待别人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这代表了他们对自己在企业内所扮演角色的一种根本性误解。新经理既需要在自己的责任领域之内,也需要在这个领域之外发起变革,以确保团队能够取得成功。他们需要努力改变团队的运作环境,对缺乏相关的正式职权不加理会。
这种更广阔的视野使得企业和新经理都能从中获益。企业必须不断给自己注入新的活力,并进行变革。企业必须具备有效的领导者,他们既能够管理复杂现状,又能够发起变革,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应付这些挑战。
新经理并不孤单
在成为老板这一令人畏惧的过程中,新经理可以通过学习识别我刚才概括的几种错误观点,获得巨大的益处。但是,考虑到他们新职责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在尝试解决管理难题的过程中,依然会犯错误——不管犯错误对学习过程有多重要,始终都不是一件好事。当他们的职业身份被延伸和重新塑造时,他们将感到痛苦。当他们尽力了解一个新角色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孤立无助。
不幸的是,我的研究表明,新经理很少会寻求帮助。造成该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另一个错误观点:当老板的应该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所以,寻求帮助无疑表明自己没有能力,属于“提拔失误”。当然,身经百战的管理者知道,没有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管理者手中的答案是随着时间推移从经验中获得的。而且,正如无数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如果你能够得到同事和上司的支持与协助,你在工作中的学习就会更容易。
新经理不愿寻求帮助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建立职业发展关系会带来危险(有时想象的比实际的要多)。当你将自己的焦虑、错误和缺点告诉企业内同一部门的同事时,这些人可能会利用该信息与你作对。将你的问题告诉上司同样会有这样的风险。评估者和职业发展者之间的固有冲突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因此,新经理在寻求支持时,需要发挥创造力。
例如,他们可以寻找在自己地区或职能部门以外的同事,或另一个组织中的同事。与上司之间的问题虽然很难干净利落地解决,却可以得到缓解。这其中的教训不仅对新经理有益,而且对经验丰富的老板也有益。新经理避免向直接上司寻求建议,因为他们认为直接上司是自己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威胁,而非同盟。由于担心因错误和失败而遭受惩罚,新经理会拒绝寻求也许能避免这类失误发生的帮助,即使他们需要这些帮助。一位新经理这样说:
“我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应该多和自己的经理打交道,因为那就是他待在那个职位的原因。他有经验,我或许应该去找他,告诉他目前的状况。他可能有些好的建议。但是,和他讲这些不太安全。他是个难以预测的人。如果你的问题太多,他可能会对你失去信心,并认为出了状况。他可能会认为你有点控制不了局面,这下你就麻烦了。因为他会马上到你这儿来,问一大堆关于你工作的问题,而且在你浑然不觉中就插手进来。这种情况真的让人很不安。他是我最不可能寻求帮助的人。”
这种恐惧常常是合情合理的。许多新经理都后悔尝试与自己的老板建立指导关系。“我不敢问一个可能会被视为幼稚或愚蠢的问题。”一位新经理说,“有一次,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而他让我觉得我好像是这行里的幼儿园学童。他的意思好像是说:这是我听过最傻的问题。你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很可惜,这位新经理及其上司,以及整个企业都因此失去了一次机遇。这意味着新经理的老板失去了一次发挥影响力的机会,本来他可以借此机会改变新经理对自己的新职位和工作开展方式的最初想法和错误观点。而新经理则失去了利用其上司提供的组织资产的机会,其中包括从财务资源到与高管层优先事项有关的信息等各种资产。
如果一位新经理能与自己的老板建立良好关系,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不过未必与新经理所期望的一样。根据我的研究,大约一半的新经理最终会向自己的老板寻求帮助,而且通常都是在濒临危机的时候。许多人感到宽慰的是在得知他们的问题和错误时,上司要比料想中的更宽容。“他意识到我还处于学习期,因此非常愿意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一位新经理回忆说。
有时,那些经验最丰富的导师可能会给人一种不愿插手、放任自流的假象。一位新经理这样描述她是如何向直接上司学习的:“她要求十分严格,但大家都知道她会培养人才,帮助他们成长,不会弃他们于危险而不顾。不过,在经过头两个月之后,我还不肯定她是否真是这样每件事我都做得很辛苦,感觉非常沮丧,但她并没有提出帮忙。我都快疯了。当我问她一个问题时,她会反问我一个问题。我根本得不到答案。后来,我明白了她的意图。每次找她时,我必须针对当前情况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这样,她就会和我讨论我的观点。她会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我这里。”
她的经历生动地说明,为什么新经理的老板必须理解——或者回忆——第一次担任管理工作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帮助新经理获得成功不仅会让他个人受益,对整个企业的成功同样至关重要。
「副栏」为何新经理不明白
刚刚踏上领导岗位的管理者通常都不能成功扮演自己的新角色,至少最初是这样,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当老板意味着什么,而是持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因为这些错误观点太过简单且不够全面,新经理往往忽视一些关键的领导职责。
哦,还有一件事: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
新经理经常到后来才发现,他们的工作并非只是确保自己的团队今天运作顺利这么简单。他们还必须建议和发起能够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绩效的各种变革。
约翰-德尔霍尼(John Delhorne)是某电信公司的新任营销经理。他发现,他的前任没有进行关键投资,于是多次试图说服他的直接上司增加营销预算。他还递交了一份提案要求购买新的信息系统帮助自己的团队优化营销活动。当他无法说服老板划拨更多资金时,他便专心在团队内实施变革,以求在目前的状况下尽可能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成效。这似乎是一项明智之举,尤其是因为他与老板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张。现在他的老板会拖越来越长的时间才回复他的电子邮件。
当公司业务未能达到某些目标时,CEO二话不说就解雇了德尔霍尼,理由是德尔霍尼不够积极。CEO责备德尔霍尼为成功开辟某个关键新市场争取所需资金时,“不采取行动,不去寻求他的帮助。”深感震惊和委屈的德尔霍尼则认为,CEO实在有欠公平。德尔霍尼争辩说公司在战略规划和预算制定程序方面存在缺陷并不是他的错。CEO的回答是: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是德尔霍尼自己的贵任。
第三篇: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论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出色领导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领导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都应拥有引导和吸引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领导者人格力量的构成因素,提出培养和提高领导者人格力量的途径。优秀的领导者应重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影响中更为宝贵更为深刻的力量。
关键词:领导者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 途径
引言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必须具有影响力,否则领导只不过名存而实亡。影响力的直接显现,就是拥有追随者,愿意遵从领导者的意志和指挥。一个领导者能否通过一定的行为和影响力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除了通过必须的、由上级授予个人的职位和权力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效果外,领导者自身的人格力量、人品修养,亦决定着领导水平、艺术的优劣,在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领导者能否成功地实施领导行为,关键取决于对其下属是否具有影响力。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与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1.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众所周知,领导者的权威不完全是职位所能赋予的,它和领导者本人的品德、知识、才能、经验以及已实现的业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1.1权力性影响力就是强制性影响力
它的核心要素是职位。职位即个人在社会组织中担任的职务以及所处的地位。一个人担任了某个领导职务,就掌握了这个职务的组织法定权。组织法定权是由正式组织机构授予领导者并受法律或规章制度保护的权力。这种权力带有命令性和不可违抗性,是以外部压力形式来发生作用的。
1.2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为自然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因素,其中包括领导者的品格、知识、才能、情感、资历等个人因素亦即个人威望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与特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仰仗社会所赋予领导者的职务、地位和权力而获得的,而是领导者本身的天赋、主观努力和自主行为所造就的。这种影响力并非以强制为特征,但它又能自然而然地起到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作用,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组织法定权的作用还要大。
2.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2.1思想品德
品格因素是非权力影响力的本质性因素,它主要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对人的影响,反映在领导的一切言行中。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使人产生敬爱感,而且能吸引人,促使人去模仿。相反,如果领导者在品格上出了问题,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他的影响力都将受到严重的削弱。领导者如果在公开场合讲得头头是道,而在私下却大开后门,搞不正之风,那么,下属对这样领导者往往只是表面服从,而内心是反感的。下属最讨厌的是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的领导者。为此,领导者要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优良品格。
2.2个人能力
能力因素是非权力影响力的实践性因素,它通过领导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出来。一个才能出众的领导者,不仅给自己的事业带来成功,而且使人们对他产生敬佩感,吸引人们自觉地接受影响。作为领导者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决策和用人上。一个有才能的领导会给工作群体带来成功的希望,使人们对他产生一种敬佩感。敬佩感是一种心理磁石,它会吸引人们自觉去接受影响。一般说来,人的才能应该同他的职务相称,但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位高才低的无能领导者,处理事务慢慢腾腾,往往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由于缺乏判断能力,经常做出错误的决定;其主持的工作群体,与其他工作群体在工作上无法协调,这样,势必妨碍工作群体各项业务的开展。所以,领导者的职位必须与能力相适应。
2.3知识素养
知识因素是非权力影响力的科学性因素,领导才能是要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知识本身是科学所赋予的力量。一个领导者如果具有某种知识专长,他便会对别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领导者所拥有的这种权力,即所谓的“专长权力”。一个群体的领导者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才能正确地处理
各类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果。反之,由于缺乏业务知识,没有专长权力,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一筹莫展。在尊重知识的今天,领导者不仅应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学习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一个知识丰富的领导者在群众中将建立起很好的信赖感。
2.4思想感情
感情是非权力影响力的精神性因素,指领导者是否能够经常与他的下属保持亲切的关系。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人们的相互交往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关系,或是亲密,或是疏远,或是厌恶。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待人和蔼可亲,时时体贴和关心下属,与群众关系融洽,则他的影响力自然就会提高。产生亲切感,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就大。反之,如果领导者与下属关系比较紧张,就会造成双方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一种心理排斥力、对抗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力。一个群体的领导者要将决策变成下属的自觉行动,单凭合法权力是不够的,即使领导者有职位权力,但没有感情的影响力,仍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者的作用。领导者要想使下属心悦诚服,就要忧乐与共,发挥感情的影响作用。
3.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的方法
3.1进行自我超越
领导者必须是有远见的,能够为下属提供清楚、乐观、具有吸引力的前景。他们的远见卓识是制定战略使命和目标的基础,而远见的基础就是领导者的自省能力。提高自省能力的关键是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位置的调整。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广开言路,虚心听取不同意见。这是自省吾身,保持清醒头脑的好方法。
3.2增强引导能力
用现代创新的理念,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引导型”领导,而非“带领型”领导。带领型领导者的下属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而领导者最期盼的创造精神很难出现。引导型的领导者不怕员工超过自己。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具有造势的胆略和能力。
3.3培养亲和力
领导者除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外,还要把下属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一个领导者真正赢得下属的心不容易,若他很懂得用银弹政策,派红包或发奖金,下属一定很开心,但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有能力使全部下属成为富翁。用真诚的关心打动下属,留住人心才是将人力发挥到极致的好办法。领导者要在下属中发挥感情的非权力影响力,必须克服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根本的要做到从感情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取得彼此感情上的沟通。
3.4提高用人能力
用人的实质就是授权。授权指上级委托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授权者对于被授权者有指挥和监督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及完成任务的职责。授权是基于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有利于帮助员工产生一种自我效能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我潜能。同时,领导者通过授权也有助于摆脱事务性工作,开拓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下属的锻炼和成长,起到有效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可见合理授权对提高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能力及提升整个组织的效能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者对于授权总是心存顾虑。担心别人没有自己干得好,怕授权后自己被取代等等。其实,应该看到授权的同时更多的是责任的委托。实践中,只要积极采取监督机制,加强对被授权者的指导和培训,充分发挥被授权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优势,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被授权者并不一定就比领导者干得差。更加重要的是授权者通过授权,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一些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也就更有利于提高领导者自身的能力。同时,要善于发现下属知识、能力以及性格的不同特点、特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这是用人之道的关键因素。
3.5注重形象和沟通能力
领导者言谈举止是不容忽视的维护领导形象的重要因素。领导者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对言谈举止是有严格的要求,如果领导者举止端庄、穿着得体、言谈到位并富有感染力,那么领导者的影响力也必然得到提升。领导者恰当的情感行为因素,可以使下属产生亲切感、亲密感和信任感的心理效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群众关系,提高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其重要途径就是理解和沟通。下属希望领导者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肯定其为集体付出的努力,满足其对荣誉和自尊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下属遇到困难或问题时。
3.6坚持做事公平公正
领导者待人处事以公为先,处事公正,是非分明,赏罚分明,功过分明,下属会信得过,会和领导同心同德,跟领导走没有顾虑,热心于向领导献计献策,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下属最不满意领导者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对待自己的工作,而领导者的个人好恶标准,对某些人的偏见等都可能妨碍领导者本人对下属的看法,从而产生一些不公正的评价或看法。领导者处事不公、赏罚不明、亲疏有别,也一定会挫败下属的积极性,导致心不齐、气不顺、组织涣散、号令不行的后果。即使是本领再大、能力再强的领导者,也会丧失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3.7培养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
领导者的人格力量既是个人修养的结果,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既需要学习提高,更需实践的磨练。领导者的人格力量,是在日常工作中,尽职尽责,逐步建立起来的。领导者在实践中改造自己、提高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尤其是挑战性的工作超出领导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往往更能激发其潜能,丰富战胜困难的心理体验,完善心理品质,提高管理水平,展现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构建自己独特的人格力量。
4.案例分析
泰德特纳是美国媒介大亨,他的座右铭是“要么领导,要么服从,别无它图”。在他的事业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大胆冒险,在所有人认为他必败无疑时,却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1963年,他24岁,终止了在布朗大学的学业,开始经营家中濒临倒闭的广告牌企业。仅短短几年,他使企业发生了明显的转机后,购买了亚特兰大一家独立的小型电视台,取名为“超级电视台”。一年后又买了亚特兰大屡战屡败的勇敢者棒球队。这使他自己的电视台除了重播那些已经过时的影片外,还有了一些可以实况播出的内容。此后他把最新的卫星转播技术与尚未开发的有线电视市场相结合,从而使超级电视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勇敢者棒球队1992年也跻身于世界强手之列。
1981年,特纳认定24小时新闻直播必有市场,尽管当时没有一个人赞成他的想法,他还是倾全部财力创立了有线电视新闻网,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效益,并且,由于对1991年海湾战争的报道而赢得了无数赞誉。
1986年,他又一次投赌,买下了联合艺术家电影图书馆。与以往一样,批评家认为他是一个傻瓜,但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们的错误,特纳的CNN因为上演经典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和大胆追求成功的能力,使特纳明显区别于一般的企业经理。1993年1月的时代《周刊》授予他“本先生”的称号。
4.1领导者与非领导者
由上可以看出,特纳先生作为一个领导者,本身具备的领导者特质让他在追求的道路上大获成功,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有坚定的信心,勇于挑战的魄力,不怕困难的勇气,挑战性的工作超出他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更激发了其潜能,丰富战胜困难的心理体验,完善心理品质。
4.2领导者的与生俱来与后天形成每个领导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无不打上个人的烙印。而优秀的领导者则充满了个人的魅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并不仰仗社会组织授给,除少数成份属于天赋
外,大部分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作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特纳先生的领导才能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部具有的,是在不断开拓进取的路上慢慢成长起来的。原来一般化的领导者,经过努力奋斗,可以成长起来,由较弱的影响力提高到较强的影响力。也有原本比较优秀的领导者,由于主观不努力,加上骄傲自大,固步自封,思想僵化,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结果蜕化变质,丧失优良的素质,由较强的影响力下降为平庸的影响力,甚至丧失影响力。
每个领导者都应注重自己非权力影响力的部分,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格特质引领成功。
5.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在下属中享有威信,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领导者的威信是一种有效的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强弱与领导者的人格力量密切相关,领导者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创造意识,勇于投身到实践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6.参考文献
[1] 领导科学概论编写组.领导科学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 朱秀文.管理概论[M].天津大学出版.2004
[3]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万顺福等.现代管理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5]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沈人同.浅析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7]黄文千.论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与领导者的影响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3
[8]谢钟.浅论领导者的影响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
第四篇: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力资源经理人
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力资源经理人
一、对部门定位的认识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越来越多地扮演着企业战略决策部门的角色,而不再是单纯的仅仅从事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常规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的执行部门,更不是传统国有企业体制下简单的人事管理部门。“人力资源”一词,现正在被另外一个崭新的概念所取代——即“人力资本”。
众所周知:人,是决定企业运营成败的决定性关键因素之一,像企业的货币资本一样,企业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企业的一种资源,而更应当成为企业里可供投资的资本。因为资源是死的,是等待开发的,它只能越挖越少,而不会越开发越多。而资本却是活的,资本可以在运作、投资的过程中不断增值,最终可能会远远超过其本身的原始价值。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可以说:人不是资源,而是资本。我们要“投资”人,而不是“开发”人。相应地,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也不能再定位成仅是一个普通业务部门的执行经理,而应当把自己定位是一个企业家身边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顾问,真正发挥其为组织战略提供有价值咨询服务的高级作用。
二、对业务层次的认识
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大体上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打基础。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就决不能够好高骛远,盲目推行一些不切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与工具。而应该实实在在地从建立企业基本人事档案入手,并结合组织架构,进行职位规划、职务分析、职位说明书编制等一系列基础工作,这相当于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蓝图,而这样的规划设计,决不是闭门造车,必须从深入了解企业基本业务及流程入手。第二步:练内功。有了第一步打下的良好基础,就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即:规范科学的人才招聘与评测体系、扎实有效的员工培养与任用体系、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完善可行的薪酬管理与激励体系。
第三步:学招式。就像一个人练武一样,当有了健康的体魄,深厚的内功基础,接下来,就可以学一些先进的武功套路与招式,这一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与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企业文化与企业愿景及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要研究如何对人才进行深度开发,甚至如何将人才作为资本进行更有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到了这一步,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也就从一个将军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参谋长的角色。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全面盘活,从被动的执行,转为主动的进攻,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将能够真正配合企业的战略决策,发挥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同人打交道。而人又是最复杂的,尽管现在有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可供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使用,比如“人员招聘”中的各种早已形成标准的结构化面试的问题、问卷,各种人才评测工具、人才素质模型;再比如绩效考核中的各种工具,包括平衡记分卡、KPI指标体系库,等等。但是,这些工具毕竟是死的,如何用简单、死板的工具去管理最为复杂的人,这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们对于这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决不能抱着迷信的态度盲目崇拜,而应当有所用,有所不用,用哪个,不用哪个,应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条件与状况。同时,无论工具有多么先进,我们也完全不能够忽略人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沟通,深入人的思想,用文化的东西去影响人、引导人,而不是简单地发下一张张表格强制人填写。
三、对职务角色的认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经理人,应该成为企业的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对上,人力资源经理人要成为老板的老师,向老板推销自己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人力资源战略构想,取得决策层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此为传道。
对下,人力资源经理人应该成为员工的老师,向员工传达讲解公司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同时致力于调动企业内各方面的力量,把企业打造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此为授业。
同时,人力资源经理人要做企业中所有员工的朋友,关心人、爱护人,真诚地帮助企业里每一个员工解决他们所面临到的工作难题、心理问题、甚至包括个人生活问题,取得企业全体员工的尊敬与信任——此为解惑。一个人力资源经理人,只要做到了上述三点,用自己的专业、敬业、诚信、爱心,取得了企业中领导的信任与员工的支持,还有什么工作是做不好或完成不了的呢?
第五篇:如何成为一个深得人心的管理者
[管理故事] 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深得人心的管理者
管理者
一个好的管理者最要懂得和具备的就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任
你信任别人吗?
对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信任”,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有较大距离.请把人力资源手册拿出来.厚厚的文件里尽是些读来像法律条文样的规定,详细说明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能接受:
“如果近亲中有人死亡,可以请3天假,工资照发……这3天必须在7日之内休完……有一天必须是举行葬礼的那天……以下关系属于近亲:父亲,母亲,兄弟,姊妹,配偶,孩子,继父,继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姐,祖父母,孙子,婶婶,叔叔……人事部门需要对亲人死亡及其与员工的关系进行核实.”
“出差费用不包括洗衣费用,但超过4天除外……餐费按下列比例计算……只有当员工整个晚上都外出时,早餐与晚餐的费用才能报销.”
这些规定客观地看,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态度:你给出一寸,人们就会要一尺.人们仅仅逃避工作而去参加他们几乎不认识人的葬礼;只要公司报销,他们会在城里最好的饭店里就餐.这不是信任别人的做法,也不是人的本能做法.一家公司也有类似上面亲属死亡的规定,但当经理们理解了第四代管理的原则之后,就把规定修改为简单的一句话:
“如果有亲属或朋友死亡需要请假,请跟组长说一声.”
请注意:现在是把和亲属一样对待,结果,因参加葬礼而请假的时间却下降了36%.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死亡人数减少了,而是员工们感到了尊敬,取得了信任.他们开始以同样的态度回报公司.在规定变动之前,每次参加葬礼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98天,人们尽可能拖到3天这个界限.规定变动之后,平均时间下降到1.57天,仅为先前规定的一半.一.政策错误所在当工作环境如下时公司及其客户,投资者以及其它利益攸关者将受到损失:
人们相互不信任;
[---P---]把特殊原因当做共同原因对待;
注重可容许行为(allowable behavior)的限度而不注重渴望行为(desired behavior)的目标;
看重输赢.这些方面都是紧密联系的.例如,几年前,一家公司的员工泰德只有他滥用公司的出差规定.公司经理非常想重订规定,把泰德的每个违规行为都列入其中,但他们还是再三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泰德不是有狡猾手段掠夺公司钱财的坏人.他自己内心里所设定的行为界限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公司能写出一页页关于出差和亲友死亡的规定,而泰德总要超出这些大多数人都觉得合理的规定.数页的规定只能说明公司不相信人们能做出明智,成熟的决策;只有当我们把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详细讲出来时,他们才会理解这种选择的正确性.泰德的行为和公司里的多数人一样.这是一个超出了常规系统范围之外的特殊原因,但为“控制”泰德而制定的规则将要用在所有人身上,他们将会为一个特殊原因而改变整个体制.因此,对泰德的行为需要区别对待.经理和泰德谈过几次话.之后,他们认为,泰德有着与众不同的道德观念,对他来说,只要不是不道德或非法(超出规定)的事情就可去做.他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多数出出差者当中很常见的,有些问题则是难以想象的:
我错过了航班,能否报销额外的餐费?
我的航班晚点,我必须打电话告诉家里.这个长途电话费能否报销?
我的西服弄脏了,要干洗,能否报销?
我发现豪华房间非常舒服.如果我住在那儿,就会得到很好的休息,办事时才会更有劲.如果我星期六晚上住下来,机票会更便宜.那么,我是否可以用省下的钱打车去看我的婶婶?
为消除旅途紧张,我去按摩,费用能否报销?
在其它方面泰特是个模范员工.他长时间地工作,研究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乐意帮助顾客.经
理最后和泰德签订了一个“出差协调规定”,这是专门为他而做的决策,他从没有很好地理解这种做法的必要性,但使他学会如何遵守公司制度.[---P---]而对其他人,公司只制订了简单的规定:
出差时,根据对我们的顾客,员工和公司最有利的原则作出决策.为公司业务出差时,所有合理的花费都可报销.员工们应像花自己钱一样去办事.完整的规定还应包括其它细节,但其基本内应易于掌握和背诵.这样,人们自己就能作出适当的判断.有了这两条原则,多数员工就把许多报销要求归入像由于飞机晚点加餐之类的“合理花销”里.他们一般不沾点边儿的费用拿去报销.堵住漏洞?
制订政策要规定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然后把政策付诸实施.但他会惊奇地发现他所制定的政策仍有许多漏洞.而生活非常复杂,充满变化,无论考虑得多么周全,都很难用一纸规定包罗万象.“堵漏”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有缺陷.它增加了成本和官僚主义作风,毫无益处,法规文本越来越厚,官僚主义越来越严重,成本提高了,工作复杂性增加了,这对谁都没有好处.人人都是受害者,包括员工,顾客,投资者以及所在的社区.那又有什么好办法呢?回头想想太古奇失函数,这个模型描述了根据目标范围与根据目标点思维的差异.“使之在目标范围之内”在足球场内适用,但用于管理策略则危害很大.如果我们“越来越接近目标”,那么管理就很有效,工作质量高,浪费少.在制订人力资源政策中,往往是规定一个目标而不是设立目标范围.例如,几年前我的公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调查其它公司如何处理员工的不良行为.禁止的行为很多,写满好几页纸也不全面,仍有遗漏.于是,我们自问道:“我是想要干什么?目标是什么?”答案是:”一个人们感到安全并把自己的精力用于顾客服务的工作环境,”为了让员工都知道这个目标.我们提出:
乔伊纳公司的政策是:每一个员工必须持之以尊敬,信任和体面.我把这一政策给其它经理看时,他们说,“这里有很大的解释余地.”他们是对的.公司并不是制定好政策就万事大吉,我们还需与所有的员工一起工作,寻求对这一政策的共同理解.除了简洁之外,这句话还非常有力,适用范围也非常之广,从办公室的流言蜚语到贴卡通片来开玩笑.如果有人问某种行为能否被接受时,他得到的回答是:“你说呢?这是接近目标还是背离目标?”人们脑子里时刻装着这个问题,并用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我们知道,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们距完美的行为举止都还有些距离,距离越大,损失越大:一个下流的玩笑可能引得别人不愉快,一个露骨的民族主义或大男子主义行为可能会引起许多员工的愤怒.我们要减小这种距离的损失.[---P---]那么,经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协调教育和沟通,使全公司共同理解我们的政策,招聘会谈,新员工工作分配,员工会议讨论,和必存疑问的员工单独谈话,指导行为背离目标的员工,等等,无一不需要交流.用清晰的目标来替换目标范围有很多益处,突出的一点是它为员工和公司所带来的灵活性.例如,“合理的出差费用”,可能包括在一家宾馆中举行一次庆祝晚宴,但更经常的是一顿不算贵的,只花2.99美元的早餐.另外,我们不想浪费时间去为每一种可以想象到的情况制定规则,相反,每一个人只需记住一条指导性原则就足以帮助他们做出决定:“这有助于我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吗?……我是否尊重,信任地对待这个顾客.?”
二.信任别人
几年前,我的家乡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保安部门需要买辆新车.在多数机关,标准的做法是让采购部门找汽车生产厂家,从质量差不多的汽车中选择一个价钱最好的即可.但实际上他们让保安人员自己来决定.你愿意这样做吗?你是否害怕他们会买镀金的梅塞德斯------奔驰?
答案来自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即:“你是否信任别人?你是否从公司的最高利益出发来采取行动?”倘如此,那你就不会对这件事的结局感到吃惊了.保安局长相信保安人员的决定,他们买了一辆合适的车,运行很好.你认为这种信任对保安队伍的士气有什么影响?你认为这对他们与邻居合作有什么影响?你是否愿意冒生命危险来乘坐一辆只凭价格标签买来的汽车?
信任的转变是不容易的,但它们有力地告诉员工们,管理观念在改变.如何管理公司以及员工们的工作,信任有着深远的意义.多年前,一位经理对我说:“我发现对多数员工来说,如果给他们相同的信息,他们会作出和我相同的决定.”多么意味深长的表述,的确如此.出现例外怎么办?
绝大多数人都能正确对待我们对他们的信任,然而总有些人不能正确理解这种信任.如果我们不能区别对待或消除这些“特殊原因(如泰德那样),就会蒙受损失.以我的经验,关键是采用“都能成为赢家”的策略.这就需要花时间和员工们一起工作,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类型,或为不想干的员工安排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