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干教师讲座——我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书名叫《苦乐年华话教师》,这本书主要反映的就是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很真实,没有什么水份。书中说,著名诗人藏克家有一首诗叫《老马》,那是旧社会农民的真实写照。其实也像应试体制下的教师: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的教师呢?我看了《苦乐年华话教师》以后心中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黑格尔在《人是谁》中说,人的存在之谜不在于他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他将来能够成为什么?这是对我们有启发的。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我们教师也是如此。我们教师将来能成为什么呢?你要不断地追问自己。赫塞尔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内心世界的丰富,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巨大能量。因此,我们要实现价值,就要唤醒开发巨大的潜能。我们教师要成长是要付出的,付出了才能获得智慧和才干。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才能获得个人与学校的双赢!所以,今天我讲座的题目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要想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先让我们成为一流的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
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发展也自然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为空中楼阁。
教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自身成长的需要。
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完成了“专业化”的转变了呢?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曾说道: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摘自《我的教育理想》)
它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即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不够成熟向成熟过渡,这个过程就是专业化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和特点 教师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具备的素质:
1、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
2、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素养;
3、有职业理想和追求;
4、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道德修养,并且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
5、经过专门专业训练,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教师的专业成熟:
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
专业品质:具有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
成熟就是自主地,理智的热爱,意味着智力的和谐发展、有效地表达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作为一位专业化教师,“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学会生存》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1、完善合理知识结构
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深厚、细密的条件性知识; 丰富独特的实践性知识;广博、厚实的文化知识
2、全面的能力要求
与学生交往的能力;与同事、家长交往的能力 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3、高尚的道德修养。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
2、植根于理论、经验或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体系;
3、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
4、专业性的评价
5、专业创新的潜力
说到创新,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把六只猴子观在一个铁笼子里,里面挂着一只香蕉,猴子要使劲跳起来才能拿到香蕉。但是,只要猴子一跳起来想去拿香蕉,马上就会被高压水枪给打回去,飞溅的水还会把其余猴子弄湿。这样其余猴子就非常不爽,你这只猴子自己去拿香蕉拿不到,还让我们跟着遭殃,把全身弄得湿透了。于是,再有猴子想去拿香蕉时,剩下的猴子就一拥而上,不等它出手就拽住它痛扁一顿。这样,就谁也不会去想拿香蕉。人们把一只猴子换出来,把一只新猴子放进去。新猴子马上就去拿香蕉,结果立即遭来其余猴子的一顿暴打,而且不告诉它说任何理由,打你没商量。这样,把旧猴子一只一只换出来,把新猴子替换进去,每只猴子都会在刚进去拿香蕉时被暴打一顿,也习惯了看到刚进来的新猴子拿香蕉就冲上去把新猴子打一顿。这样,开始的六只猴子都依次换出去了,笼子里的猴子只知道一旦去拿香蕉,就会被其他猴子殴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现在的六只猴子谁也没挨过水枪,也没被淋湿过。
第七只猴子被放进来,照例又被打一顿,它就反问其他猴子,为什么不准去拿香蕉?没有猴子能回答出来。于是第七只猴子再去拿香蕉,这时已经没有了水枪,所以很轻易的拿回香蕉享用。
很多人习惯于墨守成规,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遵守,要勇于去尝试改变。当一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总会对一些旧人已经习以为常的规矩感到很奇怪,往往就是这些人促使了变革
6、成为专业质量值得依赖的专业团体的成员
四、通过查阅一些相关资料,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教师发展的状态是: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2、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3、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4、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5、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6、教师组织力量薄弱,活动时空余地有限。
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1、校本培训
2、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3、学历提升
4、参与教育实践
5、自我学习
六、校本培训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结合我自身实际,谈一谈教师成长与校本培训之间的关系吧。说到校本培训,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也称校本学习或校本研修,是指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学习与培训活动。
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六个年头,在新课改春风的指引下,我们塘沽区的校本活动,也开展的轰轰烈烈。我曾是一名音乐老师,2001年我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我成长到今天,可以说,校本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曾几何时,我以为只要具备了出口成诗、落笔成文这般本事的老师,便是一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意识决定下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才发现一个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书生不一定能融入到波涛汹涌的改革浪潮之中,成为游刃有余的成功者。
从2001年开始,不知不觉中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八年多了,从一个拿起语文书,不知语文课该怎么上的音乐老师成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八年间,在角色的转换中,工作实践里,我真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校本培训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重要作用。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的校本研训形式,为我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训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训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
首先,我先谈一下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校本培训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颇深,我不但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项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评比,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尽量地多去想一想,例如课前这节课怎么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这个问题他们会怎么回答,课上发生突发事件怎么办,在正式上课的过程当中,更是集中精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随时改变教学预设,这也就是我们在骨干班的学习中,于连昶先生提倡的“带着思路进课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死搬教案,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教案只是预设,我们的课堂才是生成。最后就是教学后的反思,我喜欢没事的时候,晚上躺在被窝里回顾一下,一天的历程,尤其是课堂,有哪些成功之处,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自己也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2、同伴互助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其基本形式有:
(1)交谈: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例如,我平时在办公室里,会一边判作业,一边和其他语文老师进行交谈,相互进行一些浅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是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具有生成性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教研组活动中的评课就是这种深层次的交谈。此外,还有我每次外出做课,都是在学校先进行试讲,学校领导组织语文老师们进行听课,课后及时地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每次外出做课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协作: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程或教改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课题合作就是一种典型的协作。
3、专家引领
校本培训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校本研训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1)首先要提的就是,我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中心教研员培养与引领。我第一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时候,拿着语文书无从下手的感觉,相信大家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经历过,但是那时,我却是一个已经有着五六年教龄的老师了。教研员老师第一次下校听课,我的惴惴不安还犹在眼前,还记得当时我讲的是《故乡的杨梅》,听课前我端着语文书向其他同事请教,直到教研员来听课,我还是心里直敲鼓。因为,我没有自信心,我毕竟是一名音乐老师,我需要的是大家的认可。在那堂课后,我得到了教研员的点拨,并经过两年的锻炼,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开始了课改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在2003年的年会课上,我执教的是《纸船和风筝》一课,获得了圆满成功,并与语文组的几位教研员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多次承担区级研究课与年会课的做课任务《陶罐和铁罐》、《颐和园》、《月迹》、《赵州桥》均收到了专家的好评,我自己也在这种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
(2)我的另一位恩师,就是塘沽区特级教师于连昶先生。2004年秋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了第二届青年教师骨干班的考试,没有想到的是,在近三百人的考试中,我能有幸考进这个班。两年里,我与先生零距离接触,与塘沽区各校的佼佼者相互切磋,使我自身的业务突飞猛进,先生鼓励我们多阅读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先生教导我们如何为师,怎样做人,先生的“整体交付”教学方法更是使我从中受益。先生倾其毕生所学,为我们的成长奠基铺路。
(3)外出听课,取经学习。此外,学校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多次的外出学习中,我能够有幸走出去,见识了天津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名师的风采和深厚功底,例如窦桂梅老师、王淞舟老师等,我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东西。除了听课以外,还得到了许多聆听报告和讲座的机会,例如崔峦教授的报告、陈先云先生的讲话,当然还有候秉琛、郜彬如等老前辈纷纷现身说法,也都使我转变了观点,提升了理念。
俗话说:“山雨欲来风满楼”,进入21世纪,教育再也不是以前的传统模式,教师再也不是充当“孩子王”的角色。时代在呼唤新的教育方式和适应这种新的方式的新型教师的来临。校本培训使我受益,校本培训促我成长。
最后,我还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小文章:改变就在一瞬间
假如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块冰冻过的肉,在室温的状态下,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冻呢?大概两三个小时。假如我们把它放在微波炉里要多长时间才能解冻?几分钟。假如我们把它抛到太阳上去呢?答案是0.00001秒,一瞬间!
所以,一个人改变的速度有多快,要看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过去你想成功想了五年、想了十年都没有成功,正不正常?正常!因为你都跟普通人在一起。大部分的人都喜欢跟自己同级别或比自己低级别的人交往,因为没有压力。
记住,你成功的速度,与你周围的人息息相关。假如你每天跟成功人士在一起,他们好比太阳,那么你的改变就在一瞬间!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个成功的环境。跟对人,才会做对事情;跟错了人,你的整个世界就错了。而这个环境,我们是可以选择的,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积极正面的环境,而不必消耗你的能量去抵抗一个消极负面的环境。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我们一起从他的办公室出来,到隔壁的酒店用餐。只见他健步如飞,我个子高,腿也长,走路的速度也快,可是跟这位总裁一起走的时候,我却要一路小跑才跟得上他的脚步。他回头望望我,微笑着说:“假如你想超越你的竞争对手,你做每一件事情的速度,都要比对方快25%。”我这下可领教了什么叫普通人,什么叫成功人士了。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做事,你想不成功都很难,想不改变都很难!
亲爱的朋友,我们永远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可是,我们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你所选择的环境决定了你的命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对了环境,跟对了人,则改变就在一瞬间。
老师们,我们共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又共同选择了渤油二小这一方净土,就让我们共同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尽快成长起来吧!让我们解放眼睛看形势;解放头脑敢为先;解放双手去开辟。
送给在座的所有老师一句话:学无涯,三尺讲台贵求索;敢为先,乘风破浪立潮头;业臻精,大道至简终易行。
第二篇:我看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看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改进行了这些年,新的理念有了,新的教材有了,但是成果如何?就我们学校而言,变化不是很大,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新课改的实 施者,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如果没有教师的变化就没有学生的变化,没有教师的转型就没有学生的转型,没有教师的创造就没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解放就没有学生的解放。一句话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好了,一切才会好。因此,当代教师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教育研究的重心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社会,关系着中国教育的品质和人才质量;对教师,则关系着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 只有专业化, 才有社会地位, 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提高教师的地位和荣誉有很大的意义,它把教师与法官、律师、医生等一样视为是专业化的职业,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专业就意味着你懂而别人不懂,但现实是怎样的呢?只要认识字谁都可以当教师。拿着一本书照本宣科读一下就行了,甚至有的教师连读一遍都不读。这样的教师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吗?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主要表现为积极的专业精神、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可以看出我们离专业化太远了,我们还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所以我们要学习,要发展。
教师的职业不仅应该是专业的还应是神圣的,因为她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是孩子,不是小猫小狗。)也就是把孩子一生的前途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吗?病人还有选择医生的权利,但现在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吗?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不负责任的老师手中吗?我认为择校热、择班热、择师热这是正常的而且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一种评价教师的最好方式。一节课45分钟,上还是没上以及怎么上的,只有学生清楚。我们不要总是抱怨学生的基础差、素质差,况且这也不是我们推卸责任的理由呀?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的教育啊。尽管这很困难,需要我们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但我相信爱和责任能改变一切。
当然,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需要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生存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再加上我们学校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多劳未必多得,这种既无压力又无动力的状况,致使许多优秀教师丧失了进取心。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专业就失业。谁也阻挡不了改革的潮流,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
我们都是立仓人,我们都是立仓中学的人,我们不要成为立仓中学可有可无的人,而要成为立仓中学举足轻重的人。不要再犹豫了,不要再消极了,不要再抱怨了。态度决定高度,让我们以积极、乐观、负责的态度去学习、去工作、去发展吧!
第三篇:骨干教师专业化成长心得体会
关于“骨干教师专业化成”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成长的道路是漫长和艰辛的,这是之前的我的一些比较浅显的认识。听了来自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北兴中学的温利广老师的专题报告。我才如梦初醒,原来教师这份职业中还有那么多快乐和幸福感是我们未曾体会到的;新一代的教师也可以如此的“独特”与“华丽”,执著于梦想,坚守理想的憧憬,在憧憬中实践,在实践中超越。
温利广老师从一位不知名的偏远的农村初中教师成长为今天著名的教育教学名师。他的成绩不单单证明的是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人生目标的那份坚持、执着的追求。正如那句话“人可悲的不是没有实现目标,而是没有目标。”温老师对自己的人生做了详细的规划,并认真的践行着规划,在规划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和超越自己。而这一点是值得我一生学习和努力的。“吾将三日吾省吾身。”-----------反思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清楚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才能收获自己所想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很好的调控课堂气氛,把握学习进度是很重要的。温利广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收获知识。这一点源于其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课堂管理教学经验,每当他在报告中引出教育学、心理学中的有关教学理论时,仿佛我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沉浸在那种课堂中。此时我明白了“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的发展和超越自己。
做好人生规划是对自己人生方向的一种导航,首先要找准发展方向。其次,以自己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扩大影响力。最后,要好好规划,自觉发展。“swot分析法”是温老师交给我们好的审视和定位自己的一种自我分析法。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跟着学生一同去成长,正如那句古话“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科任教师,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传授的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理科教师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成长的道路是充满坎坷的,同样成长的道路充满了欢乐和憧憬;带着心中那个梦前行在教师的成长道路上。明天我们定会迎接着初升的朝阳对着那群充满求知欲的孩子们微笑!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成长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成长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首先,我们要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校园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学校”、“读书是教师生存必须、完善人格、拉长生命和终生奠基”等等这些闪烁着哲理灵光的语言,带给了我们内心深深的震撼,让我们兴奋地看到了读书的巨大魅力!但是,我们教师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我校在此方面营造了极好的氛围,每期的读书交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书香真正地飘满校园。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我校每期都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如计算机的培训、普通话的培训、英语培训、简笔画、钢笔字的培训师德的培训、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等,让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再有,我们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拜师”,可以是我们常见的师傅带徒弟,也可以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虚拟专业引领人”,如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窦桂梅、支玉恒等名师以及身边诸多的优秀教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专业长过程,阅读、研究它们的论文、论著,还要通过博客、网页、论坛、信箱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
当前,我们除了学习,还非常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教师不只是完成和执行教学任务,而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准备好上课了吗?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在知识以外,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吗?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在课堂上又落实得怎么样?我的教学还存在那些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还应该做哪些调整,使之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还是合作探究式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
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与学校事业快速、和谐、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根据各级教育精神和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师资队伍现状
1、教师自身正气不够。长期以来,学校虽然一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锻造师资队伍,完善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但个别教师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思想意识不够到位,主人翁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未能自觉地抵制和纠正从教过程中的“小”腐败和不良行为。
2、教师工作锐气不够。学校现有教师28人,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但中高级教师中“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意识比较严重,认为“高级上了,小中高不可能,特级教师没指望”,教学上尚认真负责,但缺少了一股锐气,缺少了拼、钻的犟劲,却没有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没有真正做好“传、带、帮”的工作,与新教师“手拉手、结对子”没有真正发挥“师傅”作用,对新教师理论指导、教学点拨等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级教师认为高级教师职数少,难争难上,排不到自己头上,也缺少了斗志。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艺的有效手段,每个教师应在培训中不断吸纳新鲜的知识,塑造自身的素质。学校虽然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精神和各分科课程标准,观看各个课改专家专题讲座以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录相课,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但效果欠佳。教师没有真正走进课改实验区实地考察别人是怎样做的,别人是怎样推进课程改革的,怎样构建与课程改革相吻合的,富有生命与活力的课堂,从而束缚广大教师的视野;另外,几年来的校本培训也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虽然有一部分教师要各级各类教研中受益非浅,对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思想,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更深、更理性的理解和把握,但如何在这个层次上有更进一步的飞跃,如何在理论上有质的提升,都没有很好地找到突破口。也有部分教师,缺少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对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应付了事,态度不端正,学习不深入与自觉,素质显得不高。
4、拔尖教师数量不够。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一所学校品牌的打造与构建,可以带动一批教师,引领一批教师。全校28位教师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荣誉称号的3人,显然优秀教师的数量不是很多,拔尖教师也比较少,从而影响到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及各个学科的引领。
二、教师培养目标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促使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起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1、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强化教科研的引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着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全面实现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重点培养和形成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壮大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建设起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和具有精湛教艺的研究型教师群体。
2、具体目标。
(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需求——具备童心、母爱、智慧。努力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和关怀,感受成长的喜悦,做一个导师型教师;(2)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在教育过程中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充实自己,焕发生命活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事业型教师;(3)具有积极的团队精神——发挥个体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团队做贡献。能和同伴合作、分享,能主动做好家校联系,做一个合作型教师;(4)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做到“既专且杂”,做一个学习型教师;(5)具有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艺——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有策略地驾驭课堂教学,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做一个智慧型教师;(6)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3、相关指标。一是教师合格学历保持100%,专科学历达80%以上,本科学历达20%;二是培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是致力培养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及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教学新秀、教坛新秀;四是95%以上的教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五是95%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六是70%以上的教师有教科研成果发表或获奖。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正气。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建设,“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加大力度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一是机制引领。制定、完善《沙庄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二是机制激励。把师德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2、树立身边典型。坚持正面导向、榜样激励,学习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每年评选十名校级“感动校园师德标兵”,举行一次专项师德演讲比赛,利用《瓷都少年》分两期宣传10优秀教师,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具体化、形象化。
3、党员活动跟进。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积极、慎重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二)提升专业水平,炼师能。
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培养是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引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和实施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模式,真正形成教研与科研并举、理念与实践结合、学校与教师同行的校本培训新格局。
1、观念引领。在全体教师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由“单一型”教师逐步转变为“复合型”教师。做“优秀的学习者”、“勤勉的实践者”、“清醒的研究者”。
2、人文熏陶。成立教师教学研究室,名师工作室,建立教师博客阵地,在学校博客上开展行政及骨干教师网上好书推荐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沙龙等形式,引领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文、史、哲类书籍,提高人文素养。
3、策略跟进。一是职业规划。开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指导制定基于教师个人实际并适度超前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中期和期末对照检查,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促进自我提升。二是学历提升。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大专、本科学历进修。三是整合研究。大力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究。通过日常化的学习、制度化的培训、合理化的整合和多样化的活动,以及激励性的考评制度,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让细节研究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四是创新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月制度。利用每月一个半天的时间,将骨干教师沙龙和青年教师沙龙相结合,帮助教师不断思索,在头脑风暴的经历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五是对外交流。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邀请名家、名师到校作讲座、上示范课。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比赛、观摩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技能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有关规定,对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为多媒体电脑技术,网络与教学,电子表格与教学,电脑幻灯片制作与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与教学,优秀教学软件应用等。
5、成果考核。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一篇教学案例,在市级以上专业机构论文评比获奖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达70%以上。建立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定期出版教师案例、随笔集以及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
(三)打造锻炼舞台,注活力。
加强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和效应的品牌教师及教坛新秀,激活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的竞争机制。
1、实行名牌教师培养制度。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定期选派教师外出短期学习、培训。进行充实和完善,加大对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管理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校内的示范、辐射作用,每年举办一次高级教师教学比武,一次优秀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从而塑造名师、培养名师。
2、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关注青年教师,引领青年教师。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及每年一次的教学比试,一次现场论文大赛等活动;开展一个高级教师与一个一级教师、行政人员与薄弱班级结对帮扶活动。对其进行考核评估,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举行优秀教师教学研讨会。挖掘校内优秀教师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先进经验、策略和智慧,作为学校值得继承的传统和积淀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每年开展两届各级优秀教师(包括各级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等)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优秀教师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成长。
建设一支素质优秀、业务精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校各部门、全体教师要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力争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