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规划 加快步伐 全面推进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
落实规划 加快步伐 全面推进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
一、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委信息化建设就是科学技术在党的工作领域的充分体现,其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党的领导活动和组织结构的更新,扩大党内民主,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对加强实现党委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提高党委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中央文件为做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多年来,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的非常好,相对而言,党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滞后。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8月份省委办公厅又印发了《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的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这些都是指导我们做好未来三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工作的行动指南。从全国总的情况看,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江苏、浙江、上海已完成了党委内网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了党委系统以及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之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江苏省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成了“两横一纵”(省、市两级横向,省、市纵向)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开发应用了公文传输、会议服务、信息报送等办公系统,建成了辅助决策、文件资料、工作信息、参考资料等信息资源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的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是市委的高度重视为做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规划》出台后,市委办公室抓紧研究,就贯彻落实的意见专门向市委常委会议作了汇报。市委主要领导非常关心支持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门批示:“要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委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切实抓好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抓紧时间、高质量地办好市委网站。”市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抓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从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思想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二、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力求使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保障党委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党委的决策和领导水平,是实施党委系统信息化的根本目标。能否全面完成全市《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委工作的一次检验。当前,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工作中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力求实现“五个突破”。
第一,要在服务党委工作上求突破。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公众可以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党委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一些重要信息,能够实现党委与公众双向的、直接的沟通和互动,也必将促使党委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党委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加大网络信息和社情民意的采集力度,加强社会动态信息的收集整理,为各级领导了解和把握社会动态开辟新的服务窗口,实现服务方式的新突破。
第二,要在党委网站建设上求突破。办好党委网站,对于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促进党务信息公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加强宣传引导。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市委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宣传好、引导好,重点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经验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宣传,提升庆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县(区)委和市委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特点,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共同树立党委的良好形象。二要保证信息发布权威及时。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和发布制度,确保上网各类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鲜活性。动态信息要及时更新,静态信息要定期更新,要保证24小时提供不间断的信息服务,特别是市委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要做到上午的活动下午上网,下午的活动晚上12点以前上网,重要的信息要做到图文并茂,联系协调市委常委工作的市委办有关负责同志要严格把关,确保常委活动信息权威发布、及时更新。相关单位的重要信息要及时向市委信息化工作部门报送。三要完善服务功能。各级党委和党委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党委网站这个平台,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的网上服务,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化解社会隐患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通过开设领导信箱、领导在线交流、热点评议、政策解答、网上投诉等互动栏目,广开汇集民意渠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要不断完善网上信件办理的方式方法,优化流程,落实责任制,靠实责任人。四要优化网站设计。不断跟踪最新的网站制作技术,以更加丰富的图像、视频、三维动漫等情景模式,以更具亲和力的浏览风格、友好界面,提升网站的吸引力。特别是首页的设计要突出党委工作重点,突出地方特色。
第三,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是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全国、全省乃至其他兄弟市州的最大制约因素。在全市《规划》中确定的四个重点项目,是提升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这四个项目建设的时限要求紧、技术含量高,只有大胆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才能走出适合庆阳市情的发展路子。要积极向省上衔接汇报,争取把我市列为全省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市,积极与中央办公厅联系,争取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要按照“注重实用、适度超前、便于拓展”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在设备购置上力争“一步到位”,杜绝重复建设,测算项目经费要严密细致,保证“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涉及各县(区)委和市委各部委的建设任务,要按照全市《规划》的统一部署和时限要求,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县(区)要尽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争取两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第四,要在整合信息资源上求突破。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实现最优配置。目前,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网络建设自成体系、信息资源部门化等问题比较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党委信息化建设上,必须打破行业和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党委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尽快构建市、县两级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交换平台,抓紧建立完善各类信息资源库,彻底改变目前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浪费的现状。在建设新的信息资源系统时,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网络系统,特别要重新挖掘党委机关内部的信息资源,如历次党代会、全委会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几代人呕心沥血挖掘整理的党史资料、地方史志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各级党委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提供信息资源,实现同一平台下的共建共享共用。
第五,要在促进应用开发上求突破。业务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建设就是为了应用,如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网络系统只是一个“空壳”、“花架子”,这不仅与信息化建设目标相去甚远,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要按照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决策指挥、统筹协调等工作,按照省上制定的规范标准,逐步建设完善各级党委办公应用系统,重点建设内网网站,实现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法院、检察院业务网站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机关工作上台阶的“助推器”。即将开发的所有应用系统都要保证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符合党委工作规范和程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党委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今年,要尽快建成市委公文交换站项目。
三、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为党委系统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合力推进。目前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相对滞后,但通过学习借鉴、加大投入,可以建得更好,更先进。各级党委和部门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打破地域、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建立协调、协作、协同的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互补互利。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分工合作,上下协调联动,形成党委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和工作格局。
一要加强对党委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各县(区)委和市委各部委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做好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全市《规划》要求上来,把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上重要日程,集中利用2-3年时间,建成党委办公系统。各县(区)委要成立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负起责任,党委分管领导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亲自抓,解决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大问题。要明确党委信息化的建设任务由机要部门承担,市委机要局要设立信息化管理科,尽快配齐工作人员,选好专业技术骨干和会跑项目、能争取来资金的人才。全市机要部门要彻底转型,坚持走出去,把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上,对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人员,要尽快调整。市委各部委也要确定分管领导,确定专人从事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市委网站的信息报送工作。要协调建立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定期研究和解决内网建设中互联互通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展示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新成果,赢得各级党委的重视支持和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要加大对党委信息化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建设,而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坚持不断地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上,更需要有足额的资金来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把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保证工作需要。信息化工作部门要积极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广泛征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
三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干部教育培训。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既要理顺人才进入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务员招考等形式,把立场坚定、技术过硬和事业心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来,又要营造适合技术人才发展的空间,确保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要注意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运用信息化办理业务的能力。请组织、人社和编制部门在增加编制、健全内设机构、选调专业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要抓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党委系统涉密信息、敏感信息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措施能不能跟得上,决定着建设的成败。要认真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上网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安全责任制。要采用密码技术、数字认证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从技术层面建立一个违规行为可阻断、越权行为走不通、突发灾难不用怕、信息传输和存储放心的安全环境,保证网络状态可控,病毒和网络攻击可防。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保密责任,特别要加强信息发布的审核和上网信息的监控管理,把好出口关。凡涉密信息和不便对外公开的信息绝对不能发布到互联网,存储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也绝不能上互联网。对于把握不准密级的信息,要及时征求保密部门的意见,避免造成泄密事故或工作被动。
(作者为中共庆阳市委常委、秘书长)
作者:樊得智 来源:《今日庆阳》
第二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式发展的保障能力
(五)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基础通信环境储备充足,信息资源开发取得进展,基础应用系统建设稳步展开,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组织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这为自治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藏“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推进通信网络广覆盖,构建宽带融合信息网络,增强通信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畅通、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络。继续实施移动网广覆盖工程,完善2G通信网络,大力推进3G网络建设,全区所有乡镇、重要道路和景区(点)实现2G网络覆盖,地市县所在地城镇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实现3G网络覆盖。加快农牧区通信建设,建立健全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力争实现乡乡通光缆,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能够上网。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震说,“十二五”期间,西藏将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应用,建立具有西藏特点的信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到2015年,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光缆目标;电子政务传输网络覆盖90%的县乡政务部门,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80%以上的企业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化;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5%,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30万。网络与信息安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农牧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信息技术应用为促进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做出显著贡献。
李震指出,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要求更快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和网络技术不仅渗透到经济、科技、教育领域,而且已经渗透到政治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发展,积极投入财力、人力、物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之下,西藏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底子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较低,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内地兄弟省(市)。必须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把信息化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引擎来抓,切实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和效果落实,加快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
李震说,科学推进跨越式发展,也要求我们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西藏地处祖国边陲,特殊的社会、自然等因素,造成了信息闭塞、知识匮乏。如果不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装备经济社会各部门、各战线,不仅无法改变落后面貌,更谈不上科学发展。要使西藏信息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突破,必须借鉴我国多年来发展信息化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选择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要坚持从全局高度和集约化建设的要求出发,突出重点,统筹部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二是要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和管理办法,建立条块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推进。三是要保障安全、深化应用,要增强信息安全观念,正确处理发展、应用和安全关系,面向实际需求,突出应用导向,开发应用技术,深化应用水平,强化应用服务,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四是要强化支撑、持续发展,要正确协调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健全信息化发展的法治环境和政策体系以及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祥云县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
祥云县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
(2006—2010年)
为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不断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大理州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大理州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中央、省、州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基本国策,转变管理职能,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切实维护好国土资源所有者权益和使用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主要目标:
1、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结构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规章制度。
2、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国土资源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
3、职权法定、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性文件得到全面、正确实施。
5、高效、便民、有利于国土资源管理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建立,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提高。
6、行政督察制度和机制逐步完善,效能明显提高。
7、各分局、所、股室、局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部门负责人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政策调研,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加快国土资源规章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深入研究县情和国土资源管理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登记、土地收购储备、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勘察开采市场准入、矿产权交易、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研究制定与上位法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建立我县国土资源管理法制体系。
2、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制度。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云南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249号)和《大理州人民政府法制局关于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和目录上报备案》的要求,规范国土资源系统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工作。
3、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并定期对其为政府起草并发布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凡与法律、法规、规章矛盾的,及时废止或修改。凡与国土资源管理实践不相适应的,及时调整,确保国家法制统一和规章、规范性文件具有可操作性。
(二)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1、严格落实国土资源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2006年,各部门都应当明确本部门实行集体决策的事项范围、集体决策程序和办法。
2、进一步完善内部会审制度。要在总结前几年会审制度实施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针对会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会审范围,规范会审程序,强化会审责任,提高会审效果。2007年,完成会审办法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用地审批等项目纳入会审范围。
3、全面落实国土资源听证制度。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在制定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拟定或者修订基准地价,编制或者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拟定或者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时,应当依职权组织听证。在拟定拟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作出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止违法勘查或者违法开采行为,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时,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2007年,国土资源听证制度进一步在全县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贯彻落实。
4、探索建立国土资源决策评价制度。定期对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其他行政决策执行情况和社会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公开调查评价结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对违法或不正当的决策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转变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1、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强化对各部门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基层国土资源分局、所的建设,实现基层国土分局、所的机构、编制、职能和经费四到位。
2、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职能,始终把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放在国土资源工作的首位,切实保护好耕地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新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新机制,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
3、提高国土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比例。到2010年,依法应当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新设矿业权的比例达到100%;依法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的比例达到100%。
(四)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政务公开
1、规范国土资源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和完善行政许可的操作规程,明确行政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和期限。2007年,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汇编成册,并向社会公示。2007年,积极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2008年,建立起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制度,从注重事前许可向更加注重事后监督指导转变,逐步实现国土资源的全程动态跟踪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
2、大力推进国土资源政务公开。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原则,不断扩大和丰富国土资源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如实公开。对应该公开的事项,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保障政务公开规范运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五)理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
1、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按照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能力的要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际,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明确执法监察职责。2007年,要建立国土资源部门的责任分级制度,明确县、乡(镇)两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察权限和责任,切实解决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的问题。
2、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处罚权。要以保证行政管理相对人陈述申辩、听证、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以及防止行政权滥用为重点,规范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行为。
3、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主体资格制度。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权依照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由县局行使。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专业队伍行使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权的,将依法授权或者依法履行委托手续。
(六)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对国土资源管理行为的监督
1、加强国土资源行政复议工作。严格依照《行政复议法》和《国土资源行政复议规定》,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使行政复议成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层次监督的重要手续。要建立健全行政复议机构,配备行政复议人员。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新机制。县局从2007年起,逐步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审查制度、行政复议案件建议书制度、不当行政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行政复议赔偿和补偿制度等。
2、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司法监督。2007年起,建立议案、建议、提案办理责任制,对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提案,应当在充分沟通、听取代表或委员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答复,并定期进行总结、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分析总结制度。对涉及国土资源管理行为的诉讼尤其是败诉案件进行归类、总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减少争议的产生。
3、强化国土资源的社会监督。2007年,各分局、所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并向社会公布。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处理。对中央和省级媒体曝光的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率达100%。要建立良好的监督、反映渠道及沟通、意见采纳机制,使人民群众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顺畅到达国局,使合理化的建议能及时得到采纳。
(七)建立国土资源应急机制,防范和化解国土资源纠纷
1、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认真贯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建立起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专业队伍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县、乡、村三级责任制的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依法处理国土资源纠纷。对依法应当由国土资源部门调处的土地和矿业权纠纷,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予以处理,化解矛盾,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土地权属争议和矿业权争议的防范、化解机制。
3、切实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有效、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使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真正走上依法有序的轨道。同时,要重视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信访要求,积极在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形式上探索创新,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4、加快建立征地补偿费争议裁决制度。各分局、所要高度重视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切实加强征地管理,做好补偿安置工作,县局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力争在2007年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义裁决制度。
(八)加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建立法律法规定期学习和考核制度。从2007年开始,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力度,对其工作人员的宪法、法律和法规、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培训、考核和检查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训方式。
2、要建立依法行政奖励和惩罚制度。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结合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依法行政检查验收工作,并对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从2007年开始,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各分局、所、股室、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推进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要逐步推进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根据法律法规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以职位为单元分解执法职责,细化执法标准,积极探索执法绩效评估机制。2009年,公开、公平、公正的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要在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面建立。
4、严格执行省政府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十项为民措施和五条禁令。按禁令和措施要求,努力塑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新形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依法、公开、公正、廉洁、便民、高效的执法目标。
三、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本规划自2006年起至20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建设和实施阶段(2007-2008)年:主查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要按照规划要求,切实抓好规划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制定依法行政计划,逐年落实各项制度。在规划实施期间,县局将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及时总结交流推进依法行政的经验,大力推进本规划的落实,力争2007年初步实现本规划确定的依法行政目标,使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依法行政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检查总结和巩固提高阶段(2008-2010年:主要是对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贯彻实施本规划,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验收)。
2008年下半年,县局将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一次依法行政预检。根据预检结果,对贯彻落实本规划落后的分局、所提出整改措施,用半年的时间进行整改,确保本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2008年底,由各分局、所进行自查和总结。2009年上半年,对落实本规划的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同时,进行自查和总结,接受上级的检查、考核和验收。下半年,召开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总结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实施情况和经验教训、表彰先进、研究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依法行政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的正确履行,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根本任务。各分局、所要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组织领导,落实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是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领导机构,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职责,把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部门,做到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三落实”。各分局、所要制定落实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计划和具体措施,并报县局备案。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组织实施,保证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二)强化督察,定期报告
县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分局、所落实依法行政规划,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建立推进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制度。各分局、所每年年底前,要向县局专题上报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措施、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下一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安排等基本情况。
(三)充分发挥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各分局、所要高度重视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统筹规划和组织联络作用,使法制工作机构成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切实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和落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经费,为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依法水平。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规划
长春师范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辟专门章节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深刻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指导思想与建议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从加快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建设出发,适应师生对数字校园的强烈需求,坚持以下原则,实现我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根据统一规划部署,促进全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领域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同时避免全面铺开,要抓重点项目,提高有限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率。的IPv6普遍服务。完善教育网、公网多链路的负载均衡、安全管理,实行多种精确的带宽和流量控制策略,切实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推进校外实验基地(场站)的网络建设。
——大幅度提升无线校园网建设与管理水平。无线网覆盖全校全部办公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以至校外教学实验基地的所有建筑,以及校园内主要室外空间。引入和逐步普及先进的3G、802.11n技术,扩大无线校园网容量,实现无线用户的应用快速漫游功能,使上网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适应多种智能终端自由接入,实现普遍时段、普遍地点、多终端的移动上网。实现有线/无线网的一体化安全管理。
——构建多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云”校园网系统。基于虚拟技术和云架构,整合校园网主网与各业务专网,通过MPLS VPN等技术,实现不同业务流的流量隔离。进一步升级、调整和优化校园网技术结构和网络资源,为实现校园网对语音、数据和视频支持的“三网融合”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建立起一套大容量、高性能并具备多种远程接入模式的VPN系统。
——探索拓展新技术条件下校园网功能。基于CNGI网络的推广,探索IP技术、3G、4G及“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对校园资产、设备和能源调度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跟踪管理,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监控,打造一个绿色、低碳、智能的数字校园网络环境。
(二)建设高效节能的新一代云数据中心
——建立全校集中的服务器托管中心。将各单位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采用虚拟化、集群等先进技术,着力解决当前学校信息资源分
育资源。完善教学资源的版权管理。
——校园文化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校内学术、软件、影视、音乐等公共文化艺术与娱乐资源建设;完善网络电视系统,推进学校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网络点播,为校内师生的教学、科研及文化生活服务。妥善解决资源版权问题。
——校园服务资源:将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等资源数字化,为校园社区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打下基础。基于3D技术开发我校数字地图。
——校园正版软件资源:集中采购并向师生提供正版操作系统、办公、防杀毒及数据库类公共软件,降低软件使用成本,提高师生的正版使用意识。
(四)建设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支撑平台
——制定统一标准与规范。统一标准是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除“信息孤岛”的前提。“十二五”期间,建立包括《网络工程建设规范》、《网站开发与设计规范》、《信息系统开发及数据交换标准》、《信息编码标准》等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建设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人、财、物、业务信息等各类基础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切实解决现有各部门数据来源不统一的问题;建设全校公共数据平台,构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
——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各信息系统统一的授权机制及一套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解决各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
大型仪器设备与开放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整合各种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网络通信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人性化支撑和服务。加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数据信息中心建设。
——建设先进的电子校务系统。大力推进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改造优化传统业务流程,加速信息流动共享,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完善教学、人事、财务、设备资产、学生服务等应用信息系统。基于全校各类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以及集成学校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实现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建设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深化校务系统应用,建立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提高学校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升级我校视频会议系统,降低校内大型会议成本。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后勤服务流程,提升校园社区后勤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不同类型的数字化社区。
(六)建立专业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服务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对学校各项业务的全方位渗透,使师生对于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建立完善以问题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十分重要。建立7*24小时网络和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体系和服务体系。成立一站式IT服务台和呼叫中心,统一受理校园网、信息系统、一卡通、公共IT设备、机房、数字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完善各职能部门、服务部门受理服务的联动机制。
——切实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规划(讨论稿)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信息化建设规划
(讨论稿)
信息化管理中心
2015年1月
目录
第1章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
1.1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4 1.2信息化组织框架.............................................................................................................5 1.2.1组织机构人员..........................................................................................................5 1.2.2基础设施建设..........................................................................................................5 1.2.3应用系统建设..........................................................................................................8 1.3当前信息化存在主要问题.............................................................................................8 第2章 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与任务..............................................................................10
2.1 信息化发展目标.........................................................................................................10 2.2 信息化建设任务..........................................................................................................11 第3章 软件系统建设架构...................................................................................................12 3.1总体功能框架...............................................................................................................12 3.2数据中心.......................................................................................................................13 3.3综合管理类系统...........................................................................................................14 3.3.1业务级系统............................................................................................................14 3.3.2管理级系统............................................................................................................15 3.3.3决策级系统............................................................................................................18 3.4专业应用类系统...........................................................................................................20 第4章 软件系统实施策略及推进计划...............................................................................21 4.1 实施策略......................................................................................................................21 4.2 推进计划......................................................................................................................22 第5章 门户平台建设...........................................................................................................23 5.1、内网门户....................................................................................................................23 5.2、外网门户....................................................................................................................23 第6章 信息化硬件系统建设规划.......................................................................................24 6.1 信息化硬件系统建设目标..........................................................................................24 6.1.1冗余化。................................................................................................................25 6.1.3互联化。................................................................................................................25 6.1.4集约化。................................................................................................................26 6.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划..............................................................................................26 6.2.1硬件设备建设........................................................................................................27 6.2.2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27 第1章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1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国家强制推行并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各行各业都在开发应用信息化,这是主流趋势,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央企业做强做大、管理提升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国家曾在《信息化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信息化作为国家长久发展的战略,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放在“新四化”第二位,作为一个重要、主要战略列入其中。中央企业信息化作为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在全国企业信息化中起到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国家部委对信息化开发应用工作日趋重视,而且达到普及程度,住建部将信息应用纳入资质考核范畴,交通运输部把信息化建设列入“五化”建设之中,并每年对其行业进行考核评级,国资委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实行央企系统信息化考核评级,集团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五商中交”发展战略的引领与支撑,各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是空前未有的,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发展远景明亮,任务艰巨。1.2信息化组织框架 1.2.1组织机构人员
我局从2008年开始全面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为综合办公室。2011年5月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局总经理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了局机关各相关部门负责人。2011年7月和8月,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局分别成立了信息化管理中心和信息化实施工作小组,信息化工作常设机构成立,主要实施人员得到了明确和固定。2012年5月,信息化管理中心由综合办公室调整到局工程管理部。
2013年7月,信息化管理中心成为独立部门,负责全局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实施、推广、评级、信息安全等相关工作。目前局信息化管理中心在编5人,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两个科室,软件管理科2人,运维保障科1人,随着业务工作量的增加,还将增加软件及运维工程师。
各子分公司也相应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但力量十分薄弱,要求成立独立信息中心,配备主任一名,软件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各一名。
1.2.2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结构、服务器、数据存储、备份设备、安全等级保护等五部分内容。
1.中心机房
我局现有1个35平方米的机房。配备有空调、UPS、气体灭 火系统、温度感应等设备,具有防静电、防雷等措施及完善的供电系统。目前正在筹备新办公楼的一体化机房建设,面积将扩至100米,按需要扩充相关机房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达到集团所要求B级硬件标准。
2.网络平台
包括外部互联网、内部局域网,采用星型网络架构,一条50M电信通线路和一条10M联通线路。采用支持IPV4的网络结构,网络配备防火墙加路由器。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采用专线和集团及子分公司视频会议系统连接。
3.硬件平台
机房各个信息系统的服务器、磁盘阵列、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行为管理等设备共40余台。建立了安全的数据备份机制,具有双机热备、定时备份措施。服务器按功能分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其他服务器等。存储网络采用支持FCP、ISCSI、NAS的存储网络,FCP主要用于总部重要的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的存储和传输,NAS主要用于项目部。数据存储和备份设备主要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系统数据,本地备份存储用于本地定期备份数据,当运行存储发生故障后用于数据的快速恢复。
4.安全设备
配备了深信服的AD1800负载均衡、AF1520防火墙、AC1600上网行为管理、火星数据备份系统等设备,安装了防病毒软件,较好地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中交隧道局总体网络拓扑图
中交隧道局机关网络拓扑图
杀毒服务器交换机电信通30M备份服务器财务应用服务器财务应用服务器防火墙F100E财务数据库服务器SAN光线交换机核心路由器MSR50-40行为管理AC-1600 财务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域控、远程软件测试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核心交换机S7503E备份服务器9层9层9层10层10层10层档案管理系统服务器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9层用户9层用户9层用户10层用户10层用户10层用户数据测试、恢复服务器杀毒服务器金和OA系统服务器备份服务器一公司OA服务器系统测试服务器沪昆项目OA服务器7
1.2.3应用系统建设
目前建立和运行的系统有: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用集团统管统建的系统有:财务管理系统,物资设备招标采购系统,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审计系统,生产经营及数据采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下步还将开发推广应用资金管理系统,党务工作系统,法律事务系统、职称评定系统等。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除海外项目、3000万以下项目和电务拆迁工程项目外,其余项目全部应用。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系统已在全局推广运用。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实现了局和中国交建、建设单位之间,局与各子分公司及所属项目之间的正常连通。海外工程待条件成熟时纳入系统管理。
1.3当前信息化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全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短板为: 1.信息化意识薄弱与执行力有待提高
需进一步强化各级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各业务部门参与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性,落实信息化工作的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各级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到位,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软件工程师严重短缺。2.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 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公司管控和主营业务的融合度,解决系统应用“窄、浅、散”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覆盖公司主要管理领域和业务流程,提高系统设计模式与实际业务管理需求的匹配度,强化系统间相互集成,消除“信息孤岛”。
3.信息化保障能力不足
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组织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保障与信息安全保障,要进一步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信息化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4、信息化系统功能欠缺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功能不完整,应用深度不够,真实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无纸化办公实施条件与应用意识均有待提高,需求与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梳理;更换或深度开发软件,以提高效率,切实提高实用性。
5、信息化评级与考核工作相对落后
根据集团信息化考核评级标准,2013年全集团范围就有6家单位达到B级,并实现无纸化全流程办公。我局2013年评级为D级,2014年申请C级,初审已经通过;2015年目标达到B级,赶上兄弟单位,不拖集团后腿。为此,今年需要局机关和各子分公司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认真细致做好信息化各项工作。我局信息化内部考核工作相对滞后,考核内容简单,覆盖面不到位,与各级领导班子综合经营业绩挂钩不紧密,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各子分公司务必配备机构人员,落实负责人、专职软件工程师和硬件运维工程师。第2章 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与任务
我局信息化建设规划,以集团信息化顶层设计为指导,遵循以“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组织保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连共享”为原则,贯穿于全局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也是今后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2.1 信息化发展目标
我局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主线,实现工作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提高全局各子分公司及项目部综合管理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企业信息资产的管理与开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建设成网络通畅、安全可靠、快速高效、操作规范、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处理能力强的信息集成应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局生产管理、主要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办公网络化、流程化;信息化平台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局属各单位的经营信息,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监控;建成具有功能强大的分析、查询体系,充分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完整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局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企业转变,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2.2 信息化建设任务
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协同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建立高效、可靠、稳定、安全的信息数据传递和共享网络,采用同城/广域专线,互联网VPN,3G/4G无线通信网络,海外信息网络等多种方式,共同构成公司信息骨干网,覆盖全局各所属单位。
2、建立满足公司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体化机房,相关硬件设施满足中国交建顶层设计需求及安全等级保护等相关标准要求。非驻京单位需要建立机房,配备服务器,满足分布式布置自动化办公设备及其他应用软件类所需要的网络设备;同时要确保基层项目部网络环境的适用性。
3、建立企业内部门户和移动端办公系统,集成全局各类应用系统,形成统一的访问入口和信息服务,作为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消息提醒、流程办理为一体的一站式协同办公平台,实现日常办公无纸化、数字化、网络化。
4、实现市场经营管理、人事管理、工程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合同成本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核心业务的网上流转,逐步实现对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业务管理效率,业务流转覆盖各子分公司和所有的项目部。
5、制订公司信息化标准规范,建立数据中心、主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平台,保证企业内部数据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形成完善的业务管理体系,实现全局信息集中管理,分级、分权 共享使用,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6、建立综合统计、全面风险系统、管控考核系统,构成各级管理运营的决策平台,全面支撑局属各单位决策过程。
7、在统一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建立专业类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保证全局协同工作、协同管理,实现管理集约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8、在发展完善本级单位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做好与集团各类应用信息系统的对接、集成工作,支持集团信息化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3章 软件系统建设架构
3.1总体功能框架
全局软件系统建设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两类系统。
1、一个中心:即一个包括主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和主题数据库在内的数据中心。
2、两类系统:即综合管理类系统和专业应用类系统,系统功能将全面覆盖局属各子分公司和所有项目部,同时覆盖主要管理运营业务。
综合管理类系统主要以提升全局生产经营管控能力和水平为目的,总体分为三个层级:业务级系统主要是支撑项目单元动作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级系统为针对全局运营核心资源管控的信息系统;决策级系统为支撑全局各级管理者进行总体管控、科学决策的信息系统。
专业应用类系统主要以提高各类专业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的各种应用系统。
3.2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将在集团总部数据中心“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建设,主要管理和存储本单位开展运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所有数据资源。主要包括本单位管理运营相关基础信息、动态信息和过程信息,并实现与集团数据中心及下属单位数据库的交换与同步。
在集团总部统一建立的主数据管理系统支持下,数据中心将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交换。根据我局自身数据需求,一方面与集团信息中心对外提供的数据信息服务对接,另一方面对全局核心决策数据资源以及分散在各类管理系统、各级机构、办事处及项目部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的灾备与管理。
建立本单位主数据管理系统,以支持与全局运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相关的各类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财务资金、设备资产、党务工作、法律事务及综合管理等相关管理对象的信息资源能够在各级机构、各业务板块、各单位和部门之间实现高效共享。
数据资源架构图
3.3综合管理类系统 3.3.1业务级系统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是全局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和基础。作为以建筑施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各基层项目部是全局整体管理运营活动的基础,也是归结点,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是运行在各具体项目业务层面,保障项目运行程序精细化和规范化的应用系统,实现对于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项目招投标、合同、人事、财务、进度计划与产值、设备、物资、质量、安全、环境(节能减排)、风险、分包管理、成本核算等过程的管理。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为集团以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局信息中心将按照集团统一制订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已下发文件),在集团信息部指导下开展系统建设。
3.3.2管理级系统
3.3.2.1生产经营系统
1、市场经营系统
市场经营系统主要为局属各单位提供市场经营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分析工作,其功能主要包括客户资源及相关方管理、项目基本信息管理、投标过程管理、合同评审管理、合同交底管理,其中合同交底管理系统数据传递给生产指挥调度系统。
市场经营系统为集团以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局将按照集团统一制订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开展系统建设,相关信息与集团总部系统实现数据对接,满足集团生成报表的需求。
2、生产调度指挥系统
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主要目的是加强上级和下级单位对各项目、各专业的整体管控和协调,增强各公司的项目指挥调度能力,以及跨板块的项目资源协调能力,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项目生产的管理水平。该系统将主要实现生产过程指标下达与监督管控、生产管理信息共享、施工现场监控、生产资源调配管理等。生产指挥调度系统为集团以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公司将按照集团统一制订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开展系统建设。其建设将与业务级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集成,并且实现与集团和下级单位的上下对接。
3.3.2.2资源管理系统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局属各单位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相关过程管理及信息管理。主要实现:组织机构管理、人事基本信息管理、招聘管理、人员合同管理、人员异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薪酬管理、考勤管理、人员档案管理。
人力资源系统为集团统管统建系统,我单位将使用集团统一开发的系统,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与集成对接工作。
2、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系统
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全局财务资源类过程管理及相关信息管理。其中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将实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商业智能等功能;预算管理系统主要实现预算制订、执行、控制、调整、分析等过程的管理功能;资金管理系统主要实现资金使用过程、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功能。
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为集团统管统建系统,我局使用集团统一开发的系统,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与集成对接工作。资金管理系统为统管分建,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信息中心配合建设。
3、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局属各单位的设备和资产等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实现设备资产基本信息管理、设备分类编码管理、设备供方管理、设备合同管理、设备异动(转让调拨、进退场调配、租赁、出售、报废)及工作履历管理、维修管理、设备资产账务管理(原值、净值、折旧、大修费及其它费用)、资产安全及风险管理等功能。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为集团统管统建系统,我单位使用集团统一开发的系统,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与集成对接工作。
4、采购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全局各类物资、装备、资产、服务、项目协作(工程分包、劳务分包)等的采购过程管理。主要功能包括采购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电子采购管理和商情信息管理等。
采购管理系统为集团统管统建系统,我单位使用集团统一开发的系统,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与集成对接工作。
3.3.2.3综合管理系统
1、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将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沉淀和积累逐步形成统一的知识库,能够实现海量信息的快速、精确查询。并同时实现科技项目的立项、审批、上报等方面的管理,可进行网上申报、监督、转发和信息发布等工作。主要功能包括:科技项目及成果管理、知识分类管理、知识地图管理、知识搜索、知识互动和知识共享管理等功能,各单位各部门上传相应知识库资料,如典型施工组织设计类、科技成果类、专项方案类等资料供需要者共享,以及各项专业类交流工作经验。
知识管理系统为集团以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局将按照集团统一制订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在集团指导下开展系统建设,相关成果信息在内部提供查询和调阅服务。
2、党务工作系统
党务工作系统为局属各单位开展全方位党组织及纪委工作,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与教育,组织宣传工作部署与检查,党委、党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与考核等功能。
党务工作系统为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局将按照集团统一制订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在集团指导下,由需求部门提供相关需求开展系统建设。
3、法律事务系统
法律事务系统为局属各单位开展法律事务工作创建平台,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部署检查、案件报送与审理,业务台帐建立与查询等业务功能。
法律事务系统为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局将按照集团统一制订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在集团指导下,由需求部门提供相关需求开展系统建设。
3.3.3决策级系统
1、综合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
综合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将依托全局管理运营报表统 计体系,实现各级管理决策所需各类统计要素信息的“统一采集、分级填报、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实现统计报表的自动生产、动态分析,并为各级开展管理运营决策提供直接的手段支撑和数据依据。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统计、财务/资金/预算统计、人力资源统计、物资资产统计、综合管理统计、组合及定制统计,统计成果汇总分析、商务智能综合分析(管理驾驶舱)等。
综合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为集团统管统建系统,我单位使用集团统一开发的系统,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与集成对接工作。集团统一开发将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5年2月-2017年2月)集团将组织二级单位统一填报,我单位主要配合集团做好填报工作。第二阶段(2017年3月-2020年12月)集团将实现二级单位系统的数据对接,我单位将依据自身情况提出管理需求,由集团统一建设。
2、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是为了提升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通过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通过风险管控、审计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节能减排管理和预防腐败管理等功能,实现对于企业风险的管控,审计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为集团统管统建系统,我单位将使用集团统一开发的系统,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与集成对接工作。具体风险管理体系根据我局管理要求提出定制需求,由集团统一组织开发。
3、管控考核管理系统
管控考核管理系统是围绕公司管控考核体系,针对管控考核科目、指标等,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指标管理、实时监控、动态分析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指标体系利用自动化方式汇总处理各种业务数据产生管控监督和考核分析,为职能部门提供全面的数据监督,提高企业业务的执行力和经济效益,并可协助管理层进行分析和评估。
管控考核管理系统为集团统管统建系统,我局将使用集团统一开发的系统,做好系统的应用推广与集成对接工作。具体管控考核体系根据我局管理要求提出定制需求,由集团统一组织开发。
3.4专业应用类系统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项目盈利能力,公司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相应的专业支持信息系统,有效的提高各类业务及项目实施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和控制成本。
该类系统为自建类系统,将由我局自行组织开发工作,以满足相应的专业应用需要,如OA办公系统、科技开发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网上报销系统、职称评审系统、审计系统等。具体项目由各业务部门或下属单位根据具体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设需求,经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第4章 软件系统实施策略及推进计划
4.1 实施策略
我局将在集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筹建设”原则之下,依据集团顶层设计安排,按照“急用先行、基础先行”的总体要求,跟据现有系统建设情况,参照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一般规律,开展一个中心、两类系统的建设。
1、内网门户、OA办公系统是员工日常工作的常规入口,办公自动化、企业文化管理、档案管理、邮件系统和即时通信等是员工获取信息、办公交流的主要工具,将优先安排建设任务。
2、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是整体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核心和重点,其他各类信息化支持性建设任务将围绕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序列进行适应性安排和调整。
3、数据中心建设应优先结合集团相关标准体系,完成主数据系统建设;其次,结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完成主题数据库建设;第三,根据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需要,协同推进数据交换平台和应用集成平台建设。
我局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五年的努力和拼搏,建设一套符合全局持续发展要求和与其发展能力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集中管理与监控,提升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互动和共享,提高实时决策水平,对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我局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4.2 推进计划
推进计划如下表所示 第5章 门户平台建设
5.1、内网门户
内网门户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平台,是员工日常工作的常规入口,具体包括办公自动化、企业文化管理、法律法规管理及档案管理、邮件系统和即时通信等功能。
内网门户将依托OA办公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开展建设,并实现紧密的功能和数据集成,同时,依托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移动门户,支持移动办公、移动信息查询等功能。
内网门户为集团以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我局将按照集团统一制订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在集团指导下开展系统建设,并与集团对接,第一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实现数据对接,第二阶段(2015年6月-2016年2月)实现功能对接。
5.2、外网门户
外网门户是各类与局属各单位有业务或信息关联用户的统一入口,将面向业主、投资者、客户业主、社会公众、上下游供货商等提供信息发布、业绩资质查询、电子商务业务办理等综合信息服务。
外网门户为集团以统管分建方式建设的系统,我局将在集团统一的风格、标识下,在现有外网门户基础上升级改造以满足相关要求。
系统关系示意图
第6章 信息化硬件系统建设规划
6.1 信息化硬件系统建设目标
我局将于2015年上半年搬入新的办公楼,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硬件系统建设努力做到冗余化、层次化、互联化、集约化标准,基本建设目标是: 6.1.1冗余化
减少单点故障,确保运行的安全、稳定、可靠。线路冗余,主干网采用双链路,从负载均衡进入数据中心机房。从应用服务器到网络出口所有网络设备全部冗余热备配置,网络设备及服务器设备配置双电源、双核心交换机、双网络防火墙、双行为管理、双负载均衡器、一体化机房内2台精密空调、N+1模块化UPS。外部用2台普通空调保证室温,备份系统采用火星仓进行备份,磁带库进行冗余备份,结合集团数据中心的异地备份,确保数据存储安全。
6.1.2层次化
局机关及各子分公司OA系统首先将采用层级分布式部署,即每个子分公司都上一套OA系统和服务器(驻京单位局机关统一布置)子分公司及其项目上的数据在其服务器内部进行流转,少量数据与局机关的服务器进行交换,这样虽然投资高于集中式部署,但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运行速度都会高于集中式部署,参照OA系统的运行情况可以将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系统也采用分布式部署。分层部署还可以加强子分公司信息化人员素质,促进信息化软硬件系统建设,推进子分公司信息化发展。
6.1.3互联化
我局现拥有四条专线用于天津、南京、成都、西安四个分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专线的利用率不高,加之互联网传输数据存在安全性问题和跨网络运营商存在的时延,局、公司可以复用这 些视频专线,与子分公司的内部局域网相连,组成一个城市间的内部局域网,利用专线传输财务系统、OA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即解决了时延问题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网络速度。
6.1.4集约化
我局现有机房已经拥挤不堪,服务器和网络设备30余台,已经装满了4个机柜。2015年搬迁后机房将扩大到100平米,采用一体化机房对现有设备进行转移,但按照现有速度发展,一体化机房也将在几年内装满,所以需要集成化的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中心将采用刀片服务器和虚拟化技术来承载以后上线的各应用系统。一体化标准机房和刀片服务器都可以降低运行管理费用并且有着节省空间、低能耗、高可靠性等优点,为信息化各系统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达到集团评级要求B级的硬性标准。
6.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划
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我局目前有3个二级系统,二级系统对信息化硬件系统和规章制度方面就有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在2015年将请外部专家和专业公司对我局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和测评,测评之后将按照测评结果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完善,配备安装相应的网络安全设备,满足当地公安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6.2.1硬件设备建设
硬件设备系统完善性建设,将在2015-2016年进行,根据测评改进方案分次分批采购网络冗余设备、网络安全检测设备、网络防攻击设备、应用系统安全检测设备及相关审计等设备。
6.2.2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测评整改方案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落实:
(1)落实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录用、离岗、考核、教育培训等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的具体措施。对安全岗位人员要进行安全审查,提高安全岗位人员的专业水平。
(2)落实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方案设计、产品采购使用、密码使用、软件开发、工程实施、验收交付、等级测评、安全服务等管理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3)落实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建立机房环境安全、存储介质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安全监控、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恶意代码防范、密码保护、备份与恢复、事件处置等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措施和手段。
(4)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后,要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才能最大的保障信息安全工作。2016-2018年在做好硬件设备运维工作的同时,要花大力气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备注: 我局2015年通过各级信息化软硬件全面建设,落实机构人员,强化应用,认真组织内部基础工作考评,实现集团评级B级标准;本次职代会讨论后的修改意见,于3月10日前完成。
1、请各子分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安排组织讨论,并由信息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书面材料报局信息管理中心;
2、局机关各部门、局直属项目部的修改意见,请部门领导和项目经理指定专人收集整理提交信息管理中心;
3、局领导、局副总师的修改意见由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收集;
4、根据各单位提交的修改意见书,局信息化领导小组例会研究后下发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