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2:3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

第一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

是浪漫主义。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它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赋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主题,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西游记》(上下)是两册装,《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魁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第二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魔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争议),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讨论我国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戏剧具有较多的浪漫主义的特色。诗歌源远流长,体制宏富,发展变化,绵延不绝,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主体。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就使他由宫廷放逐到了民间,和山水的灵异、人民的疾苦打成一片,并有机会接触、熟悉、吸收和利用楚国丰富的神话和祀神之歌,创作了《九歌》、《天问》、《离骚》等不朽的作品,象《诗》三百篇开辟了现实主义传统一样,成为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的源头。李白生当盛唐,却也遭时不遇,因而啸傲山水,学道求仙,以其“天上谪仙人”的天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经历,“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白发三千丈”的夸张,“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飘逸,“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的奇想,写下了《古风》、《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吞吐日月、荡气回肠的诗篇,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屈原的浪漫主义

《三国演义》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运筹帷幄的谋士与英勇无比的武将;《水浒传》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忠肝义胆的好汉与令人恨之入骨的奸臣。那么,《西游记》为什么吸引人呢?小时候只知道里面有一个孙悟空和一群妖精,现在重读渐渐领悟,这或许是源于它的超现实主义。

由此,不由想起屈原和《楚辞》了。屈原经过两次流放,可能已经逐渐看清了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也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逼破屈原只能“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长曲折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寻求理想、赏识与寄托。多少年过去,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畅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可以融入那种意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另外,由于浪漫主义的诗文大多都寄予了诗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在客观上,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知道凡尔纳吧,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会被人那般喜爱,绝对与这个道理不无关系。

李白的浪漫主义:

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学和文化的成就,在现实斗争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以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和他同时的庄子在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幻想奇丽的寓言,也对浪漫主义传统有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和进步文人创作中不断发展着,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木兰词》等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到盛唐时代更出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高潮。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在《古风》第一首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指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并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在《古风》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在创作实践上,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这些努力对诗歌革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阳冰在他死后为他编的诗集《草堂集》序中说:“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这是对他革新诗歌功绩的正确评价。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的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之”。中唐韩愈、孟郊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吸收经验,以创造自己的横放杰出的诗风。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宋代诗人苏舜钦、王令、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也莫不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此外,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也受过他的影响。他那些“戏万乘若僚友”的事迹传说,被写入戏曲小说,流传民间,更表现酷爱自由的人民对他的热爱。

第四篇:浅谈《西游记》中的浪漫主义写法

摘要

摘要:《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它以积极的浪漫主义写法,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运用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进行了深刻批判。《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关键词:浪漫主义 个性 幻想 幽默 诙谐

浅谈《西游记》中的浪漫主义写法

一、绪论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其含义一般是指“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而中国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尊重创新反对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具有想象丰富、幽深奇谲、情节描写奇特、性格塑造非凡、独特等突出特点。《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西游记》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题材,被称为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也不足为奇。《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二、《西游记》浪漫主义写法的主要表现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历史上,玄藏真有其人,隋朝末年,他出家当和尚,唐朝贞观三年上表给唐太宗,申请到印度学习佛经。他历时十七年,跋涉数万里,带回佛经六百多部,这个奇迹震动了京师。在民间,很快涌现了许多关于玄藏取经的传闻。到了宋代,这个故事成了说书的重要题材,并加入了很多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惊险情节。吴承恩就是以这些故事为基础加工创作出来了《西游记》。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众多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

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孙悟空的主要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假想出来的,《西游记》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的浪漫色彩。

明代中后期,商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中国萌芽,长期形成的封建式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随之,封建的意识形态也开始面临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等新的社会思潮的挑战。吴承恩生活的正是这个时代,他和天下许多读书人一样,开始寄望于科场,但屡试不第,43岁那年补贡生,因母老家贫,长期靠卖文维持生计。54岁才屈就了一个长兴县丞,而他耻于折腰,未久便拂袖罢归乡里,从此绝意仕进,闭门著述。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的创造力和强烈的个人价值追求的知识分子,吴承恩于宦途的失意和生活的困顿之中,比别人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封建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更容易接受时代要求变革的情绪。而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不可能不反映到他的宏篇巨制之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创造精神所受到的遏制和压抑,只有在其笔下的恢宏故事中寻找寄寓了。在他遗世的《射阳先生存稿》中,有“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的诗句,表达出他对黑暗社会现实的痛恨和济世匡时的愿望。事实上,在他构想的神魔故事中,也设置了各种势力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并且极尽讽喻手段,对大部分处在“治人地位”的大大小小的神魔作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他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

把孙悟空传奇般的经历看作是一条串联故事的线索,就会看到,小说家沿着孙悟空的足迹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幕幕或虚伪、或残忍、或赤裸裸的丑恶的世态。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虚拟了这么个近似顽劣不懂世事的猴头,它神通广大,勇猛无敌,且机智灵活,处事细密;面对天神显几分泼顽,群魔面前它尤显身手不凡。所以,只有它那种蔑视天庭却又表现得调皮诙谐的姿态,才能撩开至高无上的尊严面纱,让人窥见到里面包裹着的虚弱和自私;只有它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变化万端的本领,才能直插魔窟,使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暴露出它们的凶残

和阴险;也只有它那种通天入地、无处不可至的神通,才能问天审地,揭露出神妖之间的丑恶勾当。孙悟空护唐僧西行,本属不得已而为之,至多包含了一份报恩的因素。最终到达西天,它被封为“斗战胜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要解除强加在它头上的、曾使它饱经折磨的紧箍咒。并要求把它“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这是孙悟空这个艺术角色留给读者的最后一句话,明显表露着对所谓大慈大悲观世音的不恭敬。难道这话中就没有对个性受到摧残的不满情绪?“正果”如此“修炼”才能得来,实乃令人不寒而栗。

有了孙悟空行动的这条再绝妙不过的线索,作者便尽可向读者展示他所想揭露的东西了。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只是“有些情节”系尘世的人情世态的折射,而是每一回故事,几乎都在讽喻人间世态。下面,不妨借用一下马厚寅先生在其杂文《孙悟空擒妖魔统计》一文中列举的数字。西行路上,孙悟空共降灭妖怪55名。其中被打死的36名妖怪,没有一个有上界神仙做后台,并且妖术大都不怎么高超,孙悟空能够比较容易地战胜它们。比如七个土生土长的蜘蛛精,孙悟空几棒就把它们打得血淋淋;没有什么来头的六耳猕猴,孙悟空一棒下去就解决了。这些妖怪一旦被击败,都没有谁出面为它们说情,个个只有死路一条。而在被降服的19名妖怪中,除了黑熊怪、多目怪之外,其余17名全与天界神仙有着牵藤扯蔓的瓜葛。它们或是天界星宿,或是神仙的亲属,或是为神仙服务的人员,或是神仙的坐骑,等等。如黄袍怪本是斗牛宫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星,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托塔天王的义女,猩驼岭上的三魔头是如来佛该称姨妈的大鹏,小西天黄眉老佛是弥勒佛跟前司磬的黄眉童儿,金山独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麒麟山赛太岁是观音所骑的全毛犼,比丘国的假国丈是南极老人星的坐骑白鹿,等等。这些邪恶的妖精溜到下界来为非作歹,荼炭生灵,一旦面临正义的惩罚,它们作为上界统治者亲信或爪牙的优势便显示出来,各自的后台都站出来为它们庇护。如金角、银角大王原是为太上老君看炉子的两个童子,孙悟空已把它们装进净瓶化成了水,却被太上老君点化还原带回去再干本行。又如天竺国的假公主本系太阴星君广寒宫捣药的玉兔,溜到人间有一年之久,直到太阴星君掐算到它有灭顶之灾时,才赶来喝住孙悟空,把它带了回去,不然它就死于老孙的棒下了。另外,在孙悟空惩治这些妖魔的过程中急需援助时,几乎没有一个神仙是主动站出来支持帮助的。西行路上,唐僧一行及各地生民经受的种种灾难,某

种意义上说,是上苍神界渎职或徇私造成的恶果。

《西游记》除了借妖魔的恶行来隐喻封建社会的邪恶势力之外,还通过记述唐僧师徒的沿途见闻和奇遇,无情地揭露了人间君主的荒诞行径。有的国王因贪恋女色而闹出病灾,竟听信妖言,欲挖人心做药引子;有的国王昏聩可笑,让妖怪把持朝政,误国害民;有的国君认为有人谤议朝政,于是大开杀戒,等等。这种描述在全书中占有不少的篇幅,其矛头所向,已不言而喻。

写到尾声部分,唐僧等人到了他们向往已久的神圣的雷音寺领取经书时,因为如来佛驾前的阿傩、伽叶二人向他们“要人事”未果,从而领到的是一堆无字白纸。孙悟空不无愤怒地告到如来面前,如来却说传经本来是要收费的,并举例说,以前某次下面的人收得少了还挨了他的批评。最后他又称白本乃无字真经,也是好的;你们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云云。此话颇有些自相矛盾。第二次领经时,三藏只好以唐王所赐的紫金钵盂相奉,阿傩高兴地收下了,可在旁的众人都笑道:“不羞!不羞!索取经的人事!”一个个脸皮都被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由此可见,前面佛祖的解释不过是为他手下人的丑行开脱而已。作者将其尖厉的讽刺笔触,直伸到这最令人崇敬的地方,深刻揭露了丑恶的社会现实。

别林斯基在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野时说过:“浪漫主义艺术把地上的东西搬到天上,它的追求总是朝向现实和生活的彼岸,我们的新艺术则是把天上的东西搬到地上,用天上的东西来照亮地上的东西”。把《西游记》看成一部浪漫主义水准很高的作品,它的确把地上的东西搬到了天上,搬到了一个想象中神魔鬼怪生活的世界。但如前所述,它并没有为读者虚构出一个朝向现实彼岸的理想境界。花果山曾经有过短暂的宁静和安逸,但很快被仙猴打破了与世隔绝的局面,与各界都有交往,变得纷纷扰扰。从此,作者笔下不再有清净之土,他也没有打算描绘什么理想的乐园。相反,作者在引导人们通过他的小说认识现实社会时,却很善于“用天上的东西来照亮地上的东西”。

单独就一个个神魔角色来看,它们是神,是魔,一旦置于作者所构建的三界生活体系之中,它们的行为便都显得“人化”了。其相互间的关系,越看越近乎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作者犹如一个高明的导演,利用一群假造的神魔,排练出了一曲人间活剧。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西游记》中几乎是无所不包的在每一个艺术形象身上、每一段故事情节中,都渗透着多种多样的诙谐性因素,隐伏着令人发笑的诱发剂。所以,当你读着《西游记》时,总是忍俊不禁,或会心莞尔,或哑然失笑,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反复再读时,你还依然会受情节中无限风趣的引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笑从中来。

作者在形象塑造上往往故意扩大其性格矛盾,使特定人物的性格构成诸因素之间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情势和氛围,促使从中出现极为浓厚的诙谐性。如一方面作者按照世俗的理解和通常的看法,极力突出某些人物的庄严感和崇高感;然而另一方面,在具体描写中,却又多有表现与他们的身分可说极不相称的举动,显示出人物的某种鄙陋和渺小,借以孕育诙谐意味。如太上老君在孙悟空面前的无能和小气,玉皇大帝的软弱昏庸,观音菩萨的粗俗与嗔念等,都表现出了一种不协调。然而,艺术的诙谐性却正是孕育其中。身份的庄严和言语的俗陋、地位的高贵和举止的可笑,这是一种矛盾。作者利用这种矛盾,描绘出了形象应该具有的品性及其所具体表现的品性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正是诙谐性借以产生的基础。

作者在情节安排中,常常故意把格调和性质截然相反的内容和细节,有机地捏合在一起,利用它们之间所不能协调的矛盾性,来追求诙谐意味。如在出生入死的战斗环境,你死我活的搏斗场合等情节发展的特定时刻,突然出现逗乐、戏谑甚至恶作剧的手法等等出人意料的情景,使极其严肃而紧张的氛围,一下子向轻松活泼的方向转化,而且转化得是那么顺畅,以致造成一种极其浓烈而又和谐的喜剧效果。如在第七十七回,狮驼国众妖精将唐僧师徒四人都捉了来,妖魔们忙着打水、刷锅、烧火,要把他们都蒸了吃。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行者道:“不要怕,等我看他是雏儿妖精,是把势妖精。”沙和尚哭道:“哥呀!且不要说宽话,如今已与阎王隔壁哩,且讲什么雏儿、把势!”说不了,又听得二怪说:“猪八戒不好蒸。”八戒欢喜道:“阿弥陀佛,是那个积阴骘的,说我不好蒸?”三怪道:“不好蒸,剥了皮蒸。”八戒慌了,厉声喊道:“不要剥皮!粗自粗,汤响就烂了!”老怪道:“不好蒸的,安在底下一格。”行者笑道:“八戒莫怕,是雏儿,不是把势。”沙僧道:“怎么认得?”行者道“大凡蒸东西,都从上边起。不好蒸的,安在上头一格,多烧把火,圆了气,就好了;若安在底下,一住了气,就烧半年也是不得气上的。他说八戒不好蒸,安在底下,不是雏儿是甚的!”八戒道:“哥啊,依你说,就活活的弄杀人了!他打紧见不上气,抬开了,把我翻转过来,再烧起火,弄得我两边俱熟,中间不夹生了?”„„ 相信每一位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忍不住笑起来的。在严肃尖锐的冲突时,很自然地出现了滑稽诙谐的气氛,这正是作者幽默性的表现。

作者在艺术构思中又常常运用匪夷所思,而又显得恰如其分的夸张手法突出某些人物的性格缺陷。如第二十九回,在宝象国,八戒对国王吹嘘“第一会降妖的是我”,而且卖弄手段,变出硕大身躯,人问他如何才有止极,他早已不知天高地厚了,声称:“看风,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当然是出洋相。这些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富有生活情趣,既能为人们接受,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会心的微笑。这种矛盾性的刻意描绘,又正是作品诙谐性之浓厚形成的基础。从以上可以看出,《西游记》中的诙谐性,主要是在情节发展和性格刻画中,作者通过颇有艺术创造性的多方面努力,构成各种富有特色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又总是与某些合理的和正常的因素相结合。因此读者在艺术感受上虽然会产生一种突发性的意外之感,却又与一定程度上的意料之中相结合,从而形成不可抑制的愉悦情绪和审美快感。由此看来,《西游记》的诙谐性特色,是作者艺术独创性的重要成果。这种滑稽诙谐的美学效应,作为《西游记》的一大艺术特色,在作品中体现得如此鲜明、浓郁和丰富,以致使这部巨著在中国古代小说领域,足以自成一格。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4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99页。

2、《江海学刊》1983年第1期。

3、茅盾《夜谈偶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74页。

4、李少雍,《近年神话研究》,《文史知识》1983年第5期。

5、《芳草》1985年第8期。

6、《编辑参考》1988年第5辑《〈西游记〉研究的一大缺陷》。

7、方胜《谈谈〈西游记〉主题的基本性质》,《光明日报》1986、10、21。

8、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时代出版社1952年版,第321页。

9、孟繁仁《重新认识和评价〈西游记〉》,《光明日报》1984、11、20。

第五篇: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屈原与李白——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一、屈原——浪漫主义之先河。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屈原是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1、楚辞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即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即书名)。

楚辞体特征:

A.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2、《离骚》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3、屈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的影响

屈原在继《诗经》以后,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屈原作品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开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中那些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有。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的诗篇,也是大量罗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丽的图画。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等诗篇都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出浪漫主义精神和奇特的意境,这与屈原的作品有着相似之处。李白被认为是屈原之后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人生经历、思想意识、作品风格与屈原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他认同屈原。对屈原的创作成就,李白 给予很高的评价:“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而他的创作也明显受到了屈原的影响。

二、李白——浪漫主义的有一高峰

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 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 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在诗篇中达到高度的统一, 把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诗纵横驰骋,腾挪变换,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创造。在他的诗中,诗人将浪漫主义精神渗透于各种题材,浪漫主义精神情怀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高度的统一。

李白的诗比屈原的辞所概括的生活更深更广, 他着眼的不是一个集

团, 而是整个时代。屈原主要是通过浪漫主义的独白, 表达了政治上的失败而产生的痛苦与矛盾, 而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渗透到一切主题中去, 接触到封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

1、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一)描写客观事物, 表现出不可羁勒的力量。如诗人笔下的黄河:“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这里的黄河奔腾咆哮, 冲决一切, 呈现出不可驯服的形象。再如诗人笔下的长江和高山:“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这咆哮愤怒, 一泻千里的江河, 奇险挺拔, 高出天外的峰峦, 都表现出冲决束缚, 追求自由的不可阻挡气概。

(二)抒发主观感受, 表现出强烈、炽热的感情。

李白的诗往往直抒胸臆: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时, 渴望摆脱羁绁, 腾风凌云, 得到自由: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等沉痛诗句。在李白的诗歌里, 或爱、或恨、或兴会淋漓、或嘻笑怒骂, 种种强烈炽热的感情, 汇成一股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震动着读者的心弦。(三)句法变化多端, 不受格律的束缚。

在句法上, 长短错落, 变化多端。如“噫, 吁口戏, 危乎高哉!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等。还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一)丰富的想象。

现实事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物、梦中境界等等, 在李白笔下, 无不成为想象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 诗人的想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任意驰骋。而这种任意驰骋的想象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让超现实的描写为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服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助梦境, 开展大胆的想象, 描绘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 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 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 表现了崇高的 理想。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示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不开心颜”的斗争精神。又如《月下独酌》其一中自己受到打击, 政治失意, 感到孤独时, 把明月想象成为自己的友人。(二)奇特的想象

想象往往出人意表, 新颖不俗。但出人意表又入情理之内, 新颖不俗而不 流于怪谲。试看《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 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 诗中想象纪姓老人死后还应继续酿酒。这本来是不可能的, 但诗人却像真有其事一样,执著地继续想下去: 夜台中没有李白, 你卖酒给谁呢? 这种想象好似出自一个天真的孩子,确实奇特新颖。但正是这种想象把老人“善酿”的形象, 诗人与老人的深厚情谊, 特别是老人死后, 诗人对他的怀念都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完全合乎情理。

三、大胆而恰切的夸张

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 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从那大胆而恰切的夸张中, 也表现出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李白在《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 来叙述北方雪大天寒。他总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因此, 往往越是夸张, 现实生活越是表现得深刻、真实。

四、形象而生动的比喻

在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

一是形象:感情本来是抽象的, 而诗人用滔滔江水或千尺深潭水来比喻感情, 就把感情变成了可感可触的形象, 鲜明地呈献在人们的眼前。二是做到了贴切: 比喻与友人别情之长, 绵绵无尽的流水正有长的特点;比喻友人送我深情, 千尺潭水正有深的特点;比喻愁情不断, 抽刀断水正有不可断的特点。这都是用与被比喻的事物有共用特征的形象做比喻, 使比喻显得十分贴切。三是生动: 形象本身就具有生动的特质。

在李白的诗中, 还引用了大量典故。这些典故, 一般也起着比喻作用。诗人把许多揭露批判最高封建统治者不便直言的思想感情, 通过用典故尽情地表达出来, 而且这些典故能够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 往往比直言表达来得更深刻, 更有感人力量

五、清新而自然的语言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又都是通过他那独特的清新、自然的语言而表达出来的。李白主张写诗要“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这正是他自己诗歌那种清新而自然的语言风格形象化的概括, 也正是他学习民歌语言风格的结果。如: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

人道横江好, 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

语言朴素简洁, 不假雕琢, 又活泼生动, 音节和谐, 颇有民歌风味, 但他又不是单纯地以民歌语言为模式, 而是经过加工提炼, 既不失民歌语言的本色, 又有含蓄精炼的特点。如: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回一叫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

初看如脱口而出, 明白如话, 但若深入下去, 便觉意味隽永, 经过千锤百炼, 使清新而自然的民歌语言的风格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之地位

李白在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中,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取得了不仅是他的前人, 即使是后来者也没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诗人,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浪漫主义诗歌, 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下载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西游记》中的浪漫主义及人生哲理[推荐]

    【内容提要】《西游记》通过古怪鲜明的人物形象,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了一个带有现实主义意味的神话世界。小说在浓郁的浪幔主义色彩背后所透射出的正是耐人寻味的人生......

    中国古代小说导读作业-西游记

    《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赏析信息工程学院 李铃 学号:1111000048摘要:从这一章回看吴承恩的《西游记》所表现的神幻与非神幻。本章回虽然没有大风......

    西游记第读书笔记

    西游记第读书笔记 西游记第读书笔记1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西游记》,感触颇深。在这本书中,唐僧要去西方的雷音寺取得真经。一路上,唐僧收了四个徒弟,他们都是被观世音菩萨点化......

    中国古代是复习专题 提纲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青铜铸造艺术 ⑴商周的雕塑艺术”(纹饰) ①商代青铜器上的平雕、浮雕工艺精湛。 ②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商朝: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③西......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歌融神话传说与现实内容于一体,创造了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诗中的商妇、宫妇、......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15篇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1 《西游记》这本书,其实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了 ,包括电视剧,只要听到电视里有西游记的歌曲,我就立马跑过去,被妈妈骂了好多回。可是我还是会......

    西游记优秀读书笔记

    西游记优秀读书笔记西游记优秀读书笔记 篇1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作者吴承恩在这无数充满......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 西游记优秀读后感1 这是我再次读完了《西游记》,感觉真是百看不厌。就是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许多儿童的喜爱,小时侯,我都是看动画片,但此刻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