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定稿)

时间:2019-05-14 02:3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定稿)》。

第一篇: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定稿)

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

——和年轻干部谈心之五 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接受群众、舆论、社会方方面面的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向,是我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现实需要,更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年轻干部大多学历高,年纪轻,工作顺,易生骄,易生躁。骄傲和浮躁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大敌,战胜这两个易于滋生的痼疾,需要年轻干部在不断加强自身主观世界改造的同时,更加主动和自觉地接受来自于外部的监督,用群众的眼光衡量我们的工作业绩,用舆论的批评修正我们的工作方式,用社会的关注确定我们的工作重心,用各种层次的监督净化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监督是对年轻干部成长的爱护和保障。

自觉接受监督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接受监督就意味着会有善意的批评,也会有不了解情况的责难,意味着在接受支持和帮助改进工作的同时可能也会遭受莫名的误解和委屈。面对这些压力,年轻干部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有容乃大的境界,闻过则喜,善于从批评和责难中汲取营养,主动创造条件去接受监督和改进工作。年轻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要始终把主动接受监督、善于接受监督作为履职的一种责任和使命,用群众的智慧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自觉接受监督是一种态度,更要成为一种习惯。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监督观的体现。年轻干部在秉承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监督观中要不断端正态度,把接受监督自觉地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积极扩大民主参与,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年轻干部只有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一种思维和决策的习惯,才能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执行失真、行为失范,才能一以贯之,树立公信,赢得民心。

自觉接受监督是一种形式,更要成为推动工作的一种方式。面对监督,有些年轻干部选择了自觉接受,让监督成为集思广益、拾遗补缺、推进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年轻干部选择了拒绝,把监督作为一种摆设,总认为监督碍手碍脚,无益于效率;有些年轻干部选择了躲避,对待群众监督打打“太极”,对待网络监督消极回应,对舆论监督只注重危机公关,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监督是群众和社会力量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情民意的一种重要表达,更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最好检验。对监督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对监督成果的不同应用,体现着一个年轻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党性修养,对工作必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不同的声音,善于把网络、舆论和社会的监督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

年轻干部要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志存高远,把监督作为“防火墙”、“杀毒软件”,视监督为成长进步的保障,自觉主动地接受批评和监督,在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安全健康成长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原载于《湖北日报》2011年8月5日第一版)

第二篇:主动接受监督

主动接受监督 实现权力价值的真正回归

○刘 鑫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和反腐败的重要职能部门,强化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更具有特殊意义。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自觉接受监督。只有加强对检察机关自身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提高执法公信力,提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才能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才能树立法律监督权威,才能更好地推动检察工作健康、持续、创新发展。

一、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特点

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相对于外部监督而言的,是指检察机关内部不同机构之间对履行职责、纪律作风、廉洁从检等方面进行的相互监督和制约。

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监督范围的广泛性。内部监督不仅涉及到对执法办案的监督管理,而且涉及到对检察队伍的监督管理。二是监督活动的法定性。实行内部监督是依法进行的,而不是无水之源和随心所欲的。我国《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对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均有所规定。三是监督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专项检查、检务督察、查处违法违纪举报等方式多管齐下进行监督。

二、检察机关加强内部监督的必要性

(一)强化内部监督是防止检察权滥用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深刻揭示了权力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检察权力的滥用,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防止和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同时,必须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自觉接受监督,以确保自身严格公正执法,保证法律监督权不被滥用。

(二)强化内部监督是促进检察队伍廉洁从检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行检察队伍整体素质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这就警醒我们,作 为国家法律监督者,检察机关必须把强化内部监督与强化法律监督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来抓。只有强化内部监督,把检察队伍建设好,始终做到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检察机关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才能在反腐败斗争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三)强化内部监督是满足社会公众期待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关,其本质在于执法为民。刑事司法活动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社会公众自然会多一份期待,多一份信任。这种期待和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检察机关要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来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期待,赢得人民群众信任。

三、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实现路径

(一)转变观念,增强接受内部监督意识

有些检察干警可能存在这样的观念:检察机关主要职责在于外部监督,自身监督不必太顶真。实际上,强化内部监督是关爱、是保护,更是一种保证。只有通过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接受监督”,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树立法律监督权威,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更好地落实“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

(二)健全制度,推动内部监督规范化

内部监督离不开制度这一“防火墙”,制度建设对于加强内部监督具有根本性、平衡性、经常性的作用,建立健全制度建设是加强内部监督的根本保障。一是要着力完善现有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级院检察长到上级院述职述廉等配套制度;要进一步督促院领导干部自觉履行“一岗双责”,更加自觉地抓好检察机关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对重大经费开支、政府采购、重大建设项目等监督制度。二是要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对检察干警监督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明确违法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部位和环节,以规范权力正确行使、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抓手,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三)狠抓落实,确保内部监督有效运行

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指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重点是强化对检察机关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要加大对执法监督的力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对检察办案程序的全程监管。案管部门负责对所有案件统一进出口,相关承办部门力求做到每一个案件由谁去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完成、怎么监督检查等都有明确规定。二是对检察办案执法行为的全面监管。建立一案一跟踪、一案一反馈机制;案件承办人、案件质量专管员、部门负责人、案件监督管理部门把关机制。另外要实行法律文书集中管理以及赃款赃物全额跟踪,切实使执法办案规范、公正、文明。三是对检察办案处理结果的监管。案件终结处理后,要从实体上加以督察,尤其对案件事实、定性方面有较大争议的地方进行监督,确保所办理的每个案件都程序合法、实体准确。

(四)突出重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事关检察事业的兴衰。队伍建设抓不好,执法办案水平不能保证,强化法律监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对队伍建设进行监督关键有三:一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加强对领导“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进人渠道的监督。对选拔任用的干部要进行“从选拔到任用”的全程监督,对拟任用的干部,在提交党组会议决定之前,必须事先征求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三是对干警日常生活行为监督。纪检部门和检务督察机构要加强对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对轻微、一般性问题,提醒部门和干警立即纠正;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以督察决定书、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立即整改;对情况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从严处理。

(五)广开言路,虚心接受外界监督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检察机关要主动接受人大监督,通过设立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切实加强对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检察工作会议、座谈会,指导和监督检察工作;对人大代表交办的案件和事项,要坚持专门部门办理,综合部门督办,限期办结回复,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如果说人大监督是内部监督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监督则是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是伴随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是党和国家为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和谐,确保司法公正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因此,检察机关应当进一步扩大检务公开的范围和途径,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公开外,及时向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公开;定期邀请和组织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到执法办案第一线,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思想、执法作风、执法行为等进行实地视察;不定期向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发放征求意见函、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促进检察机关加强和改进工作。

监督和被监督是一对矛盾,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检察机关要主动接受监督,在监督中正视自己,在监督中完善自己,在监督 6 中取得支持,使检察权更好地行使,实现权力价值的真正回归。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检察院)

第三篇:自觉接受监督

自觉接受监督

一、要善于接受群众监督。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口碑是人民群众检验‚一把手‛是否正确运用手中权力的‚试金石‛。口碑好坏,关键看‚一把手‛是否能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否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作为各级部门‚一把手‛要始终牢固树立权力源于人民、权力服务人民的思想;要敢于、善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恪守为民之责,学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主动将自身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努力提高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的工作水平,帮助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要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关键位置,特殊的地位决定其掌握着重要权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一把手‛由于手中权力过于集中,自身不能正确把握,会上会下,屋里屋外稍有不同声音,当即指责批评,给予难看,‚一堂言‛现象广泛存在。加之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自身成为部门的‚总管家‛,独特的语气背后渗透着权力的符号,班子其他成员难有真正说话的权利,官员腐败也就成为可能。为此,‚一把手‛必须自觉强化党内监督,处理好‚偏听‛和‚兼听‛的关系,在班子中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要搞好班子团结,加强权力制衡,畅通沟通渠道,深刻认识到在班子中自己既是班长,也是普通的一员,要勇于让下属说‚不‛,坚决防止先集中后民主,真集中假民主现象产生,坚决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防止独断专行。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必须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定来实现。

三、要敢于接受媒体监督。当今时代,媒体已成为人民掌握信息和沟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通过媒体监督暴露处理的干部不占少数,致使部分‚一把手‛谈媒色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要么避而不见,要么相互推诿,总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分析背后原因,不难看出领导干部害怕承担责任、丢官卸职的恐慌心理。然而媒体也并非如洪水猛兽一般,作为‚一把手‛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敢于面对媒体,敢于在媒体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借助媒体加强与社会、与人们群众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发挥媒体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与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四、要主动接受网络监督。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公众了解国家事务、发表个人意见、提供信息线索、形成社会舆论的新平台。由于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网

络强化了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成为信息社会下实现权力监督的重要工具。作为‚一把手‛要学会运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沟通平台,通过建立政务、纪检监察、信访网站等形式,将‚一把手‛的权力范围、财产状况、个人收入等与权力运行相关的重大事项情况公布在公众的视野内,扩大公民的知情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积极同广大网民交流互动,收集采纳群众提出的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现服务于民。

五、要勇于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一个内化律己的过程。古人常强调要先‚修身齐家‛后‚治国平天下‛,这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一把手‛作为部门的领导核心,不可避免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其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均可成为别有用心之人攻击的‚靶子‛。因此,‚一把手‛不仅要注重自身学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操守、德行、人品的修养,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经济上清楚、政治上清醒、生活上清白、作风上清廉的好干部。

第四篇:“一把手”更要接受监督

文章标题:“一把手”更要接受监督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对“一把手”应有的监督,放任自流;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不能自觉地接受监督,影响了正确决策和领导班子的团结;也有一些“

一把手”自我放纵,滥用职权,乃至违法乱纪。这不仅带坏了一个班子,毁掉了一些干部,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一个地方的风气。对此,我们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一些“一把手”不愿接受监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摆错了位置。认为自己是一班之长,只能指挥别人,缺乏接受制约和监督的意识,不知不觉地实行“家长制”,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干部的任用上,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二是自恃高明,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水平比别人高,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总以为自己不会有错,对其无可挑剔;有的在工作中做出了一点成绩,便飘飘然,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拒人于千里之外。三是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喜欢听赞美之辞,而不愿听逆耳之言,有的把上级的监督视为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的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这些认识和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把手”无论水平多高、能力多强,同样会有缺点和不足。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就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领导干部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如果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对自己身上的毛病讳疾忌医,发展下去是十分有害的。至于那种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个人权威、丢失面子的认识,也是站不住脚的。毋庸置疑,作为一个领导班子核心的“一把手”,应该有一定的权威。但是,这并不能作为个人不接受监督的借口,相反,越是自觉接受监督,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在群众中的威信则越高。这是因为,领导干部的权威是以自身较高的德才素质、突出的工作实绩和表率作用树立起来的。这其中包括谦虚谨慎、注意倾听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等方面内容。很难想象,一个刚愎自用、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或在错误面前强词夺理、文过饰非的人,能有什么真正的威信可言!

自觉接受监督,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一把手”不仅不能例外,而且应该作出表率。这是因为,在我们党内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决不允许有超越党组织和党的纪律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人物。“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带头接受监督的特别重要性。在一个班子里面,“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对班子其他成员产生着直接影响,如果自己自觉接受监督,就能带动整个班子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先自治,方可治人”,“不能正其身,正人则难矣”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一把手”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相比,不仅担负着更大的责任,而且掌握着更大的权力。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一再证明,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领导干部不自觉接受监督就难免犯错误,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原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应当说,过去他确实曾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但在赢得“鲜花掌声”时,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私欲膨胀,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为家属和子女谋私利,没有几年便从一个副省级干部沦为一个罪犯。还有陈希同、李嘉廷等等。这些深刻的教训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牢牢记取。所以说,加强监督既不是不信任干部,也不是为难干部,而是真正地爱护和关心干部。

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和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洁,健康成长,靠的是“一把手”自觉地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更要靠监督制约机制,真正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一把手”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和虚心接受来自上级组织、班子成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带头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力戒个人说了算;要善于听取党内外的批评意见,不护短、不诿过,闻过则喜,并认真加以改进。同时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一是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凡是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

第五篇:浅谈人民法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

浅谈人民法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

浅谈人民法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人大集中、独立地监督法院工作,促进法院依法审判,可以达到树立国家权力机关权威和促进司法公正、高效、廉洁的目的。

关键词:监督 监督权 依法审判

一、宪法框架下人大与法院的关系

(一)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关系。各级法院主要成员由同级人大选举、任命,并据此依法独立开展审判工作,在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的职责方面对人大负责。

(二)立法者与司法者的关系。人大通过法定程序制定法律,而法院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以发挥法律的价值和功能。

(三)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这种监督关系的实质是人民群众对审判权行使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最高形式的法律监督。

二、人民法院接受人大监督的必要性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乃至民主政治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司法独立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可能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司法独立是脆弱的、靠不住的,接受人大监督势在必行。

(一)人民法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是履行宪法职责。人民法院接受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的重要职权之一。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是依法履行义务。人大对人民法院的监督,实质上是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体现了国家权力主体的人民性这一宪法根本原则,这种监督在人民法院的监督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性。

(二)人民法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法律本身有其时代性,一定时期所制定的法律从来都带有当时的思想、观念和政策的印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求法院的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让人民群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人大作为人民群众的权利代表机构,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集中体现,法院只有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才能牢牢把握人民所赋予的审判权,才能做到严肃执法,更好地发挥打击犯罪,才能真正把对法律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

(三)人民法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才能保障司法公正。人大监督的实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历史证明,掌握权力而不受制约,必然滥用权力、走向腐败,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和腐败不相容的。毛泽东同志早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就指出,我们党与历代王朝相区别,能够跳出始兴后衰、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因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就是监督。人大监督正是从源头上防治司法腐败,推动民主法治进程极为重要的制约机制,通过人大监督这种有效方式,有利于帮助法院纠正失误,挽回影响,提高人民法院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司法公正在全社会得到实现。

三、当前人大对法院行使监督权的主要方式

(一)在人代会期间听取和审议法院工作报告,对法院工作进行宏观监督。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对法院专项工作进行审议,对法院重大工作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监督,此种监督方式有效保障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

(二)执法检查。依照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可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通过检查纠正错误、总结经验,保障法院公正司法。

(三)质询。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符合法定联名人数的,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法院的质询案,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者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的机关再作答复。

(四)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其任命的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四、当前法院接受人大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虽然有上述种种监督法院的措施,但由于我国法治化历程还不长,人大监督法院的制度尚不完善,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予以完善。

(一)法院过于重视每年工作报告是否能在人大会议顺利通过,而对日常工作中接受人大监督的认识不足。据报道每年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工作报告顺利通过,立案庭、民事四个庭、刑事五个庭、行政庭、赔偿办、审监庭、执行局等庭室均有人员投入到两会工作中,他们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驻地、审议现场等各个场所听取代表的意见。他们都有一份指南,上面写着去年社会热点案件的进展情况和官方口径,除了热点案件,这份指南上还有代表过问案件的详细目录:哪个团,哪个代表,哪个案子,现在到什么诉讼阶段,一目了然。

从上述报道的细节描述可见,法院对每年工作报告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是每年两会一结束,法院继续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意识与对每年工作报告的重视程度相比,有明显差距。这也与人大常委会要求法院进行专项工作汇报的制度性建设尚不完善有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人大的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的平衡尚无制度性保障。由于司法工作的特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有利于司法公正。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因此,人大监督必须以尊重审判独立为前提,将人大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冲突降低到最低,在为促进司法公正和效率这个主题下实现两者的平衡。2007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了听取工作报告、质询及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并赋予人大代表向法院进行个案监督的方式。可现实中,存在一些越位监督、违法监督的做法,如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通过做决定的方式,直接判定某起案件的事实,直接处理某种法律关系,否定法院判决,有的人大代表直接将案件递交给最高院工作人员。如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河南代表团有一个代表一口气递了几十个案件,令接待人员目瞪口呆。根据历年的情况,代表们现场提交的案件总数,少则几十件,多则百余件。有的代表对个案不满,直接说如果投票日之前不跟他解释清楚,他就直接投反对票,还会动员周围的代表一起投。代表关注的案件有时在县市一级法院,最高法院会连夜电召案子的承办法官,询问案情的进展,必要时承办法官会赶来北京,当面向代表解释。

人大代表的上述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纠正某些冤假错案,但是这种利用代表身份为个人关注的案件行方便之门的做法,不仅没有法律依据,也不符组织程序,而其最大的伤害就是对干扰了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如果对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对二审判决不服,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甚至可以通过人大组织调查委员会,对特定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调查、询问,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不能直接代替法院去查明事实、适用法律,更不能利用代表身份为自己案件大行方便,这也是一种特权意识的体现,不符合人大代表的定位。

(三)人大监督法院的制度在群众中的知晓度不高。在司法实践中时有当事人提及对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方式有意见,但却不知向哪个机关投诉,不知道哪个机关可以监督法院。甚至有人认为,对法院判决不服的,只有找政府才能解决,这也造成了目前上访率较高的问题。上访者中间包括一部分对法院失去信心的群众,他们更倾向于向当地政府首长反映问题,这除了多年来“青天”意识的影响外,也包括人大可对法院进行监督的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不懂有这么一条途径去监督法院的工作。

(四)人大监督的力度仍需提高。由于人大监督法院的力度问题,很多人对人大的监督心存疑虑,人大监督的权威还没有真正树立。当前,部分“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兼任人大代表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领导干部兼任人大代表较普遍,导致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多停留在批评建议上,损害了人大监督的权威和形象。如2010年6月21日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冯缤因其妻子的劳动争议案件不被当地法院受理,而穿着法袍去湖北省高院上访的事件。该行为虽然极端,但起码能反映人大监督的力度还不够足,连法院法官也选择向上级机关上访的形式维权,而不是向同级人大投诉,要求人大行使监督权。

五、完善人大对法院监督的建议

人民法院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如何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促进司法公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健全工作报告制度,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主动性。人民法院应立足于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的基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定期报告与不定期报告相结合,全面报告与专项报告相结合,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相结合,除了每年认真做好人代会上的法院工作报告外,在人大闭会期间,对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的情况,法院工作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均应及时报告,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或队伍建设每年确定一项重点工作向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专题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争取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人大常委会对专项工作报告做出决议的,要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情况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通过这些措施,使法院工作自始至终置于人大的有效监督之下。

(二)建立代表联络制度,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经常性。要加强法院人大代表联络制度建设,配备专门人员,在开展与人大代表联络上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变被动联络为主动联络、变单一联络为多样联络、变局部联络为整体联络,走出与代表联络的特色之路。要组织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加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联系、理解与沟通。以陕西省留坝县人民法院为例,该院每年就重点工作的安排、重大活动的开展情况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及时听取人大代表对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将法院的阶段性工作情况、重大工作改革情况、开展“清积”等专项执行的情况介绍给代表,听取他们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代表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登门走访、赠送有关材料等形式,主动征求和搜集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认真抓好改进落实,及时进行反馈。主动邀请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旁听重大案件审理,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参加旁听提供方便,事先积极邀请,并专设人大代表旁听席,拉近人大代表与法院干警之间的距离,较好地实现了人大与法院的良性互动。

(三)完善工作监督制度,增强接受人大监督的实效性。人民法院接受人大监督,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监督取得审判工作、法院改革、队伍建设上的实际效果,因此,要建立对人大提案、建议、意见和人大转办群众来信的专人督办督查制度,对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意见,遵循交办、承办、催办、审核、答复、总结等程序高效办理。认真复查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就一些案件作出的批复,实行专人负责,限期办理。对人大代表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质询,及时、准确、严肃答复,主动赢取人大对法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对人大交办的案件优先办理,坚持做到受理快、查处快、汇报快,保证人大交办案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办理好交办事项或案件的同时,要深入思考人大监督个案的侧重点是什么?通过个案监督进一步发现法院审判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本身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在制度层面上推动法院工作不断改进。

总之,人民法院要摆正位置,牢固树立“监督就是爱护,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帮助,监督就是指导”的理念,完善制度,改进措施,自觉置身于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指导下,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接受监督是健康成长的保障(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接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模版]

    根据拟任职务职责及相关法律法规,谈谈如何接受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 答:1、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 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形势,重点抓好年......

    健康成长是根本

    健康成长是根本——年轻干部自律自立之我见今年四月,省委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立足于“打基础、官长远”,着眼于湖北各级领导班子长远建设的战略......

    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伤残和生命危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是每一个公民尤......

    法院接受人大监督汇报材料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它代表人民对法院工作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因此,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自觉主动......

    监督者更应自觉接受监督

    监督者更应自觉接受监督2010-05-05 19:01:19 作者:菱子来源:南宁市纪委浏览次数:234月23日,中纪委召开了全国纪检监察系统主题实践活动总结暨加强自身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

    责令接受监督检查通知书

    ********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责令接受监督检查通知书 *工商责字(201*)第005号 ****: 201*年10月17日,经我局执法人员检查发现,你经销的标称“**市****种业有限公司***18”及“****......

    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 自觉接受监督

    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 自觉接受监督 --“严以用权”第二次研讨材料 按照全局“严以用权”专题研讨活动的安排,我就“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监督”进行发言,着重就“坚持民......

    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人大监督

    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人大监督 姚多咏 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今天,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一条根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