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虚假广告:“老面孔”遇到“新禁令”(2009.02.17)(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2: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1+1]虚假广告:“老面孔”遇到“新禁令”(2009.02.1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1+1]虚假广告:“老面孔”遇到“新禁令”(2009.02.17)》。

第一篇:[新闻1+1]虚假广告:“老面孔”遇到“新禁令”(2009.02.17)

[新闻1+1]虚假广告:“老面孔”遇到“新禁

令”(2009.02.17)

五部门对医疗广告再下禁令:禁止聘请非专业人士担任医疗节目嘉宾,禁止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重拳打击之下形形色色的虚假广告能否得到治理?

名人广告,广告名人,名人广告的是是非非是法律规定不足,还是道德约束不够?该如何看待明星代言广告,在管理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昨天,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一个通知,通知的名字叫做《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医疗和药品广告监管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下发的原因是因为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广播电视上违法和虚假的关于医疗还有药品的广告出现了反弹,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特约观察员王锡锌先生,我们听听他来怎么关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注意到这个词语,“反弹”和“进一步加强”,是不是因为出现了违法广告的反弹,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王锡锌(特邀观察员): 的确,这样一个违法虚假的、误导性的医疗药品方面的广告,一直以来都是老问题。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进一步加强”所针对的恰好就是情况有所反弹,在“反弹”和“进一步加强”之间有一种因果联系。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这样一个“进一步加强”的规定,它强调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我们希望这样一种纸面上的严禁更要与行动中的严管结合起来,特别要注意常态化。

主持人:

好,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下通知说了什么,还有通知下发的一个背景是什么样的。

(播放短片)解说:

“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禁止聘请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士担当医疗、健康类节目的嘉宾。”昨天,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发布了这两条禁令,这两个禁令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下发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通知在发布新禁令的同时,还对一个旧规定再次重申,那就是广播电视媒体发布医疗药品广告的四个不准:

一、凡审批证明不符合要求,或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的一律不得播放。

二、凡以专家患者形象做疗效证明的一律不得播放。

三、凡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及医生与患者进行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内容的一律不得播放。

四、凡由药品生产经销企业或医疗机构制作的医疗健康类资讯服务节目一律不得播放。

今天,这个通知被很多媒体在显著的位置报道,有不少网民写文章表示拍手称快,认为此举深得人心。新禁令一声令下,旧规定再次温习,这也似乎从侧面勾画出了医疗、健康类广告的混乱现状和管理难度。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法规在不断完善,但一些违规禁令却屡禁不止,而另一些与法律玩擦边球的行为在更新换代。

二月初,一则名为电视广告中出现的“相貌一样、名字不一样的一群骗子”的曝光帖走红于各大论坛,作者一口气罗列电视台中出现的12位涉嫌虚假广告、变脸高手,这些人用同一幅面孔在多个医疗广告中扮演不同身份。例如在电视剧《任长霞》中扮演刑侦专家的某演员就分别在多个电视广告中以骨科专家、性病专家、医学博士等身份亮相,该帖一发迅速引来关注,网络上掀起声讨虚假广告的浪潮。网友们还发现了更多变脸者,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姥姥的扮演者孙桂田被指在多个药品广告中以本名出现,对此,有网友嘲讽称“分别患了牙龈萎缩、牙周炎、风湿骨病、肺气肿、全身麻木、肝病、肾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并且都全部治好了。”

眼下,打开电视、收听广播,医疗药品广告不时的刺激着我们的眼球、耳膜,一面是专家权威发布,名人现身说法,另一面则是专家被打假,虚假医疗广告被曝光,而真正受害的是消费者浪费钱财,耽误病情。此次国家五部门的禁令是一声棒喝,并列出了严厉的处罚措施,然而电视广告禁令不是一天就有的,五部门联手的效果是否好于之前一两家的通知呢?之前就有地方电视台在相关禁令后仍然我行我秀,这次会不会对禁令视而不见呢?那些演员、明星会不会领情呢?这次禁令的直接效果又有多大,人们还在期待中。

主持人:

好,我们再看以一种文字的方式再重申一下四个“一律不得播放”是什么,我们就不念了。我们就想知道您这四个“一律不得播放”的通知下发以后,效果会是怎么样?您怎么预期?

王锡锌:

我们看到短片中介绍的广告中主要涉及到两类问题,一个是涉及到虚假的、夸大的,一个是所谓专家、名人的名义通过名人效应来误导消费者。所以一律不得播放重点涉及到这些方面,我觉得这些效果从短期来看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主持人: 短期是多短?

王锡锌: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执法可能是执法的一种风暴,或者说运动式的执法,这时候社会各个方面可能会被动员起来,行政执法的资源会被组合起来。这种短期,比如我们看到执法的专项整顿,有的是一个月,有的是半年,最长的可能是一年,短期内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长期来看,这样一种运动式的执法可能会遇到一个动力和资源的障碍。

主持人:

人们就说了,这是部委的通知,等于是部门的规章了,这是命令,您怎么能不遵守呢?为什么还有一个短期长期之分?

王锡锌:

当然要遵守,但是这次我们看到五部门的禁令,要我来归纳,一个核心词就是“严”。刚才您也看到“凡„„一律不得”,所以它是绝对的,而且如果违背的话都是要严厉制裁,严厉处分,所有这些禁止性的规定要想落实,都要涉及到大量的执法资源,我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推行。假如我们在短期内集中这些资源来做,我认为是会有成效的,从长期来看,日常化的有效监管可能还需要一套有效的制度保障。

主持人:

或者我这样理解您的话对不对,就是它用的词越狠,可能耗费的资源就越大,在短期内见效也就越快,而长期看未见得如此。

王锡锌:

对,因为资源可能很难持续,从目前来看,之所以这么严,我们应该承认,五部委的确认识到了在现实中问题反弹的严重程度。

主持人:

所以就得下猛药。但是我有一点疑虑,您看这里面有个“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和健康类节目”,比如一些正规的电视台的一些正规健康节目需要主持人,而主持人一上这个节目不就成所谓的名人了吗?这样一来正规的健康节目难道就不需要主持人来主持吗?

王锡锌:

所以我也可以开玩笑的讲,可能董倩您以后就不能做健康类的节目主持人了。但是这里我是这样来理解,为什么我们把前面四个“凡是„„一律不得播放”作为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是健康、医疗类的节目,因为我们发现在许多时候,这种健康类、医疗类节目可能变成一个变相的广告,因为这种变相广告甚至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甚至以专栏节目的形式出现,这时候他可能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一方面它强调专业性的节目必须要强调专业嘉宾的资质。

主持人: 这是没问题的。

王锡锌:

这没问题,对于所谓不得用名人来主持,我觉得我们需要去关注,但是在这里一刀切可能在实践中是值得商榷的。

主持人:

这一刀切反映一个什么问题?是不是相关的监管部门觉得这个问题太需要解决了,所以先一刀切再说。

王锡锌:

一方面的确可以说监管部门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反弹严重,我们必须要下猛药。但另外一方面,我个人认为,这也表现出监管部门在监管的思维和方式上还是过分的简单化。

主持人:

一说到过分简单化,我从这个通知里面有一种感觉,用词还有这种用词的方式都比较老一套,比如刚才我们说了有“进一步加强”,还有四个“凡是„„严禁,禁止”。您是法律专业的,您从这些词里面解读出来的是什么?

王锡锌:

“凡是„„严禁禁止”当然首先表明了规则制订者的态度,首先态度上他是非常严厉的。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暗示出这次的整治我们会有更强的力度和强度。但是总体来说,把这两类我们都可以叫做立法上的修辞,就是我在用语上要表明出我想干什么,但是假如这样一些修辞要落实的话,我们看到它还是要去解决问题,这里讲的强调“进一步、加强”,其实是对以往的,比如在2006年我们也发布过类似的禁令,早在1999年就有这样的禁令。其实从1999年到现在,类似的禁播令已经超过十个,所以面对这些老问题我们当然要去整治,而整治的时候可能很多时候还是在规则的修辞上面下的功夫比较多,但执行的力度,特别是长期的有效性依然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

人家就会说,你们坐着说话很轻松。那有没有办法,您刚才说了,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先从修辞上去严肃的对待,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怎么能够面对一个花样翻新的、不断出现的虚假广告,如果执法部门或者监管部门真的去做、去治理的话,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王锡锌:

我刚才说了严厉的修辞并不是完全否定这种做法,因为太多的强调本身也是对一种信号的释放,这也是我们很多所谓执法风暴的一种特点。但是我们看到这种广告在中国,特别是在药品类的广告,我们的研发这一块可能投入比较低,因此很多的营销都是在重复的水平上进行竞争。真正在做广告研发的时候,我们不差钱,也不差点子,所以在这里面的确各种各样的翻新很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执法和监管一方面需要注意技术的创新,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涉及到体制上的一些协调。

主持人:

说到广告的问题,我们不妨连线一下北京大学广告学系主任陈刚。陈教授,您好。

陈刚(北京大学广告学系主任): 您好。

主持人:

我们在演播室刚才谈论了一个话题,就是面对这么一个花样翻新的虚假产品的广告问题,您觉得有什么办法去应对吗?

陈刚:

其实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应对,在广告这个过程里面,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体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残酷,应该说我们现在医疗药品广告的很多现象是这两个方面共同催生的。传统广告的法规一方面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里,我同意观察员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强化,形成一种威慑力。1994年的广告法关于医疗药品广告这种证言广告其实有一种非常明确的规定,当然也有一些还是不够明确或者没有涵盖的内容,比如明星主持同广告的关系。因为医疗药品广告非常敏感,它是涉及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我们的名人主持会放大这种广告的效果,对此,我们的广告法需要更新。目前在一个法规相对简单的环境里,可能现在必须要通过一些其他的法规来完善、强化,对医疗药品广告,包括很多的广告现象进行更多的规范,形成一个法律的框架。

主持人:

陈教授,有这个现象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在这样一个通知里面,我们知道谁来监管这些广告,应该是国家工商总局,但是我们看到这个通知却是国家广电总局牵头发的,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陈刚:

这个现象其实是这个广告的监管主体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能力执行。其实广告的执法主体是工商总局,但是工商总局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尤其像广告涉及到媒体这个层面,又很难有更大的作为,因为媒体是广告渠道发布平台,对媒体来说,工商总局的力量是相对微弱的,可能像广电总局对电视有直接的行政管理,像广电总局出面,我认为是在我们目前工商总局作为主体可能存在着薄弱的阶段,我觉得是一种应急的行为。像目前这种形式其实我是认同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对媒体这个层面的控制,然后真正的使得这个法规产生更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对于广告,尤其医疗药品广告有非常多的规定,而到现在还屡禁不止,这种根源有法规的问题,有执行的问题,可能还有目前媒体的一些结构。媒体竞争环境越来越残酷,媒体要生存,其实我们看到很多的广告出现在弱势的媒体上,就是这些媒体没有办法生存,可能它就铤而走险,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的话,真正有效的医疗药品广告不能光通过运动式的管理,我觉得还必须要有一个行政框架,以及法律框架,整个结构调整以后才能更好的解决。

主持人:

谢谢陈教授。陈教授刚才说到了一个治,是广电总领头,他认为是一个应急之策。我给您的问题就是说,如果说是一个长远之策的话,是不是应该加强国家工商总局对于广告的监管力度,而不是说出事了以后,看到这个问题这么多,我先卡你出口这一关,因为我们知道洪水如果你只是堵不去疏,最后它可以不从你这儿走,可以从其他地方走。

王锡锌:

没错,这次主要是一个专项治理,因为它涉及到广播电视媒体,所以广播电视媒体的监管部门是广电总局,当然我们还有平面媒体,新闻出版总署可能就是一个主要的监管,因为广告里面涉及到几个主题,一个是经营者,还有发布者,还有广告主,企业是广告公司,我们最后争端就是一个平台,比如电台、电视台、媒体,其实在广播电视这一块,当然广电总局它是必需的,像药品医疗又涉及到其他监管部门,比如药监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所以这一次是五部们,这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说我们的广告监管是多头多部门执法。不是一个工商总局就能够管好的。

主持人:

您看刚才我们说到了这次专项治理,专门就是广播电视,但是我们不妨来看一下2008年上半年虚假广告违法案件的构成比例,我们说到的这个电视广告违法的案件只占到17.3%,而大头是虚假印刷品广告,22.7%,还有户外广告、网络广告,这还要分而治之吗?难道说专项治理要分别针对这些不同的广告媒体方式分门别类的进行专项治理吗?

王锡锌:

这是风暴式执法的一个典型特征,其实我们看到一些数字,平面媒体的违法虚假的广告应该说情形是同样严重的,比如我给你看一个数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2005年1到7月份平面媒体有181份报纸发布药品广告进行监测,结果发现违法药品发布的广告占到91.3%。同一时期,药监局对于113家平面媒体包括报纸和杂志发布的1608份医疗器械的广告进行监测,发现有1576项广告是违法的,违法率是98%。所以我想我们这一部分广播电台、电视台这一块要去治理,但是的确违法虚假误导性的广告治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广告现在是一个社会的祸害,整个这一块的治理的确是需要部门拿出一个统率性的方案,放弃那种运动式的、风暴式的思维。

主持人:

演员也好,名人也好,做医疗还有健康类的节目是个新鲜事物,但是对于名人做广告,的确是一个老现象了,我们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解说:

自从1989年三九胃泰广告首开名人广告先河以来,到现在20年过去了,我国名人做广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我国的名人广告市场就如同现在整个广告市场一样,鱼龙混杂,失于规范,违法名人广告时有所见。对此,早有专家指出,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广告法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修改,应该将形象代言人作为广告的重要参与人,和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一并纳入广告法规中。

邱宝昌(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是不是能够把广告演员作为广告经营者并列作为主体来承担责任,如果是这样的话,广告演员可能就要考虑到他的一种成本问题,尽管有一百万的广告收入,那么如果一旦发布虚假广告,造成的民事责任是更大的,那可能赔得倾家荡产。

解说:

然而现实中却是,如果发现虚假广告,广告名人不需要负担任何法律责任,充其量就是降低了公信度而已,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法律空白,曾经有律师给全国人大写信建议修改广告法,规定为伪劣产品代言的明星还必须承担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

事实上在很多欧美国家都把名人代言看成了正言广告和民事担保,一旦构成虚假宣传,消费者是可以向明星索赔的,美国更是要求做广告的形象代言人必须是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一旦查出不实就要处以重罚,而且对美国明星来说,他们轻易不会代言美容产品,保健品和药物类广告,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在英国,医药、保健、治疗、营养和食品添加剂五大类广告中,则被明令禁止不得出现名人。在法国,一位电视主持人曾因为做虚假广告而锒铛入狱,罪名是夸大产品的功效。

面对越来越多的名人广告,媒体和专家也一直在呼吁我们的消费者要理性,许多力图推出新产品的中国厂商正是看准了追星族的狂热,才肯大笔撒钱,聘请明星代言,而西欧国家的市场一般来说比较成熟,买家都比较理性,并非一张明星代言人的脸孔便能让他们头脑发热,在这样的消费风气之下,欧洲的厂商也不太容易花重金聘请明星做广告。

这次的禁令能否起到效果,还有待时间观察,而我们希望这道紧箍咒能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

主持人:

我们说这么多年了,一直说名人做广告的问题,我们也打假打了很多年,为什么还有人信?

王锡锌:

我觉得从我们每个人的角度来说,名人效应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我们都会相信,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名人效应,所以广告商也好,广告主也好,把名人当做广告市场的稀缺资源。

主持人:

我们再说监管部门,这么多年部门规章也好,还有法规也好,出了不少,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就是说你摁下葫芦起了瓢,您分析什么原因?

王锡锌:

如果我们仅仅就名人做广告这一块来看,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法律的规定,不论是你怎么样迅速出台了规定,都是在现实的后面,现实中我们讲的许多广告的创意越来越技巧化,越来越有技术含量,比如说你要求明星做代言人,必须要自己使用过,但有的广告就可以说谁用谁知道,它恰好就绕开了你在法律上的规则规定,我觉得名人做广告我想在制度上必须要建立这么几个要素,第一,要求他必须真实诚信,应该把你的广告代言算作一种担保和一种证言,出现虚假和夸大的时候,必须要承担连带责任,不仅仅是法律上或者是道义上对它的谴责,而是侵权责任,这种连带责任机制的谴责。

第二篇:虚假广告[范文]

广告代言负连带责任

【草案法条】

第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荐证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第四十条广告荐证者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进行推荐或者证明,应当依据事实,并且符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广告主依法应当提供证明文件的,广告荐证者应当查验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

第六十条广告荐证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进行推荐或者证明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专家解读】

刘俊海认为,修订草案首次引入“广告荐证者”的法律概念,是专门针对一直饱受诟病的名人明星代言广告的行为所设定的。而修订草案规定的连带责任意味着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的代言行为将受到法律约束。因此,明星大腕虚假代言的违法成本大幅提升,违法收益大幅下降,何去何从,自有判断。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师宋亚辉认为,修订草案将广告荐证者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是众望所归。广告荐证者的范围要比我们通常说的“广告代言人”的范围要窄,它具体包括商业广告中的“推荐者”和“证明者”。之所以将这两类人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是因为这两类人在商业广告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有自己意思的表达,并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信赖,若进行虚假代言,则极易导致消费者的误解。根据民法的信赖原理,这两类人应当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

从2月22日起到3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拟对名人明星等代言广告的行为予以规范,禁止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未接受过的服务进行证明,否则一旦发现涉嫌虚假,将面临罚款甚至承担连带责任。

此次《广告法》修订案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对名人明星代言广告做出了“自己不用谨慎说好”的明确规定。此条款一方面意味着国家在《广告法》中首次引入了“广告荐证者”这一全新的法律概念;一方面也意味着国家广告法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进一步接轨。

这也就意味着,从今往后,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将不能随便接受广告代言了,比如自己没有用过某种品牌的化妆品,就不能在广告中说其效果好;自己没给自家孩子吃过某个牌子的奶粉,不能在广告中向其他消费者推荐。

实际上,《广告法》新规就是把名人明星的广告代言活动纳入公众的监督目光之下,增加名人代言广告的风险成本,从而达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如果在《广告法》新规的影响之下,名人明星都能把“自己不用谨慎说好”当成是一种自觉自律和下意识行为,那么也就达到了修订《广告法》的根本目的。(苑广阔)

新广告法草案: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担责 2014-02-26 10:46:48

虚假广告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如今各种明星代言的医药、保健品广告更是泛滥成灾。2007年央视“3·15”晚会爆出某减肥茶广告涉嫌虚假广告,为该产品代言的著名草根相声演员郭德纲一时陷入了舆论的旋涡之中,明星代言产品广告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规定,明星代言广告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认。

实际上,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类似的案件之前发生过,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所以明星并不承担责任,大多是媒体舆论压力而已。让人气愤的是有的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被曝光后,不仅没有悔改之意,还口出狂言。甚至有明星以没有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为由,推脱责任,并声称虚假广告出来,自己也是受害者。

根据这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的内容,首次明确界定了虚假广告的概念与表现形式,详细列举了虚假广告的4种具体情形,并规定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法,单独或者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广告准则的具体规定。

对于虚假广告的处罚,本次草案作出了明确界定,对发布虚假广告、含有禁止情形的广告等重点违法行为,意见稿提出将提高罚款幅度,并对2年内有3次以上严重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加重处罚。

除虚假广告之外,意见稿中对于名人明星等代言广告的行为也予以规范。

征求意见稿要求广告荐证者在广告中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推荐、证明应当基于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应当查验广告主依法提供的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禁止广告荐证者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未接受过的服务作证明。

正是基于明星代言广告,消费者心理可能会有一种心态,由于是明星做广告,所以会更加相信产品。今后明星应当知道,如果存在虚假信息,明星也是同样要承担责任的。

云律师观点:

过去我国相关法律对虚假广告边缘性的进行过一些规范性规定,但是或者范围过窄,或者没有明确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具体责任。

综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即便被认定为虚假广告,明星代言人一般也不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即使是虚假广告,按照现行广告法,也难以追究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然而,代言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在广告法律关系中是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是广告的重要参与者。名人代言广告,获利颇丰,而代言人所得的报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就相当于从消费者那儿获得了利益。如果被证明其所代言的是虚假广告或者违法,又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将导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因此,根据公平原则,广告代言人应对消费者承担一定的义务。这次完善、修改我国广告法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因认为自己购买的汤臣倍健鱼油软胶囊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日前,市民冯长顺将经销商北京百姓阳光大药房有限公司及该产品代言人姚明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该案已正式立案。(5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明星代言涉嫌虚假宣传已非新鲜话题。但大名鼎鼎的姚明也“涉嫌”,还是有些“新鲜”,引来大量的围观和拍砖也就不足为奇了。

“买这个产品,就是冲着姚明买的。我是姚明的球迷,一看这个产品宣传的疗效正好有适合自己的,那就买吧”。这是消费者对代言人的信赖,但其实在此之前,工商部门已对相关情况有过认定,并进行了处罚,其中就曾提及汤臣倍健鱼油软胶囊的宣传用语有问题。而产品宣传资料所载的内容,也确实与上述处罚中认定虚假宣传事实的内容大致相同。而今姚明被告上法庭,如果事实确凿,姚明很可能要为此付出代价。

现在请名人、明星给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代言的商家越来越多,广告上的明星脸层出不穷。这本来是两厢情愿,多方共赢的事,可恨一些无良商家浑水摸鱼,利用虚假宣传坑害消费者,这时候作为代言人的名人明星们吆喝得越厉害,产品对社会危害也就越大。如果说这些明星起到了一种助纣为虐的作用,也并不为过。

无奈过去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对于为虚假广告代言的名人明星,不过是媒体点名批评一下,网友愤怒声讨一下, 这几乎就是明星们代言虚假广告所要付出的全部代价和风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不断看到此类新闻的出现。

不过好在现在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有今年年初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有《广告法》的修订。

2009 年11月1日,中国广告协会发出通报,著名演员侯耀华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据介绍,这些产品未经行政许可部门批准,均使用演员做主持,使用专家、患者、消费者名义和形象做证明,且均含有其他违法内容。对此,侯耀华一口否认,他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不可能因为代言药品就去得这个病,同时,他还表示自己也打算维权

第三篇:房地产虚假广告案例

篇一:房地产广告案例分析

它首先勾勒的,是一个概念:元年。它针对的,应该是一个高端的群体,所以完全不用考虑交通啊,物业费啊,周边环境啊等等犄角旮旯的事。

文章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有兴趣的话,每周四都可以关注一下的。首先推出的是“变形记”,一种地域的优越感,一种尊贵的感觉。其次,是对整个地区的规划概念,以及各项落实的规划。这是一种典型的欲擒故纵手法,先不介绍房型,售价等等最实质的东西,先讲一些很虚幻的,很概念的东西,等你上钩了,再套牢你。不过,说实话,对付有钱人,就是要这样。

他愿意花钱买的,绝不是南北通风,经济适用。

右侧的,是一张典型的别墅广告:有效果图,有文案,有设施,有地理位置,有联系方式,很中规中矩的一份案例。

现在看到的左右两侧的房地产广告,比较有特色。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房地产广告,上半部分是以文字为卖点,下半部分是以图片为亮点。一个是以真情打动人,一个是以好感博得人心。不过,左右两份的模式,真是惊人的类同啊。我特地选取出来,归类整理。

篇二:房地产广告案例分析

房地产广告案例分析

以那些房地产做起广告来,也是大手笔,弄了一个专题,左边的是

专题封页,就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

它首先勾勒的,是一个概念:元年。它针对的,应该是一个高端的群体,所以完全不用考虑交通啊,物业费啊,周边环境啊等等犄角旮旯的事。

文章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了,有兴趣的话,每周四都可以关注一下的。首先推出的是“变形记”,一种地域的优越感,一种尊贵的感觉。其次,是对整个地区的规划概念,以及各项落实的规划。这是一种典型的欲擒故纵手法,先不介绍房型,售价等等最实质的东西,先讲一些很虚幻的,很概念的东西,等你上钩了,再套牢你。不过,说实话,对付有钱人,就是要这样。

他愿意花钱买的,绝不是南北通风,经济适用。

右侧的,是一张典型的别墅广告:有效果图,有文案,有设施,有地理位置,有联系方式,很中规中矩的一份案例。

现在看到的左右两侧的房地产广告,比较有特色。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房地产广告,上半部分是以文字为卖点,下半部分是以图片为亮点。一个是以真情打动人,一个是以好感博得人心。不过,左右两份的模式,真是惊人的类同啊。我特地选取出来,归类整理。篇三:新广告法解读: 让虚假地产广告打回原形(最新)新广告法解读: 让虚假地产广告打回原形

1、项目有多远,不得讲时间

解读:“x x分钟直抵大市口”、“与高铁站无缝对接”、“与万达广场零距离相拥”、“距x x区政府仅x x分钟路程”??在过去的楼盘广告中,这种利用耳熟能详的公共建筑、高铁站、机场等重要的交通枢纽、周边地标性建筑作为参照物,表示项目距离的手法屡见不鲜。

不过,所谓的“x x分钟”、“零距离”、“无缝”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时间计算,是乘公交、步行,还是开车,抑或开飞机?购房者往往一无所知。而且,这个时间走的哪条路线,是否已囊括发生交通拥堵、遇到突发情况等不确定因素所耗费的部分,开发商通常“遮遮掩掩”,购房者则如雾里看花。本次《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修订稿)》中明确规定,广告中不得发布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时间表示项目位置。几分钟生活圈、几分钟到中心区等措辞,以后只能挥手saygoodbye了。

典型案例:一些偏远楼盘为了表明与市中心距离近,几乎都会拿cbd作为参照物表述距离。在镇江,多数在售楼盘基本都会把罗临近万达、大市口卖点。以龙岗某楼盘为例,其宣传资料称,5分钟至大市口,15分钟至万达,事实上,除非深夜或者这些道路根本没人,否则你难以像广告中描述那般飞速抵达各处。

2、房子有多大,不得只讲赠送率

解读:新房产广告法中指出,房源信息应当真实,面积应当表明为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在房价突飞猛涨的当下,以各种名目将房子赠送率、使用率宣传得“天花乱坠”的楼盘不计其数,土地资源稀缺的深圳尤甚。不可否认,这一招对于诸多需要大空间、却无法承担大户型的刚需客户具有一定诱惑力。

然而,楼盘宣传文案中一般多以“买一层送一层”、“使用率高达x x %”、“绝版高拓”、“n +1房”等形形色色的广告语来许诺,却从不明确标注房源的真实面积。新广告法落地之后,这种“坑爹”现象将“销声匿迹”,开发商不能再任性地吹嘘户型,而不标示具体的建筑面积、赠送面积了。

典型案例:无论是广告单张,还是户型图,n +1户型都是众多开发商惯用的宣传噱头。某楼盘,在新品入市之际大肆宣扬针对刚需置业群体设计了n +1的创享空间,轻松实现两房变三房、三房变四房。可是,究竟套内实际的使用面积和赠送面积有多少,开发商并未明示,购房者可能稀里糊涂就掉进“陷阱”里。

3、每年升值x x,不得再承诺

解读:在新广告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里规定,房地产广告里不得含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内容。并且,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销售之后返租曾经在商铺、写字楼和公寓的销售中,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其中不少商用物业甚至提出5年回本50%等承诺。但之后随着一些项目返租过程中开发商跑路,或是经营不善清场关门情况的出现,深圳对于返租、承诺保底收益和升值等广告内容早已明令禁止

典型案例:除了“首付10万惠城麦地核心地段,千亿商机产权旺铺10万元/间起”、“月赚3000,即买即回36%”等承诺保底回报字样之外,该广告还极具诱惑性地提出“做暴富老板的机会来了”以及“拿着房产证轻松做老板”,相信新广告法执行之后,这种广告内容首先要调整。

4、开盘销多少,不得乱吹嘘

解读:新广告法第十一条规定,广告内容涉及的事项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与许可的内容相符合。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售罄”和“抢房”是可以被制造的。100套房一次性推出,也许只能卖掉60套,售出6成,但是如果每次只推20套,你说现场会不会火爆?开发商通过定价策略来实现市场上所谓的“小步快跑”,也就是分批发售,并且每次都对外宣称,售罄了,又售罄了。

典型案例:某楼盘,这个广告真的是极为典型的案例。当我们看到“四次开盘四次售罄”的时候,再辅以“盛世开盘”的火爆图片,第一反应是,这个盘销售好抢手。可是当仔细观察推盘量的时候会发现,3月28日推出97套,3月29日加推了33套。

5、“最”字头,不得随便列

解读:在新广告法的广告内容准则当中,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以往较为常见的情况容易出现在描述项目环境时称“国家级”,或是强调项目品质时称“最顶级”。但这条新规并非针对房地产广告,实际影响并不太大。这主要是因为此前广告法在执行中对房地产行业此类说法的要求就颇为严格,出现这一类用语时往往会审核其来源出处,一旦存疑便不允许刊发。

不过,也有一些原本用“极致”等词汇作为项目推广标签的楼盘近期主动修改了文案,以规避新广告法的雷区。

典型案例:以显眼的字号和颜色凸显“最中央、最好房”,并在文中自称“第一开发商”,显然是与新广告法的规定背道而驰。今后再使用这样的字眼,广告主将可能面临“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的处罚,严重的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6、未拿预售证,不得发广告

解读:在新广告法的配套规章《房地产广告发布暂行规定修订稿》第四条当中规定,未取得该项目预售许可证的预售房地产不得发布广告;而第五条则再次强调,发布房地产项目预售、出售广告,应当具有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预售、销售许可证证明;房地产预售、销售广告,必须载明开发企业名称、代理销售的中介服务机构名称和预售或者销售许可证书号;此外,预售、预租商品房广告,不得涉及装修装饰内容。

由于目前入市的新盘绝大多数处于预售状态,广告也多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前开始酝酿或发布,因此,该条规定涉及面颇广。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10日内必须开始销售商品房,在该规定施行之后,楼盘的宣传推广期将被大大压缩。

7、买房送学位,不得瞎误导

解读:让孩子入读名校,是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尤其是在学位紧缺的深圳,许多人购房几乎都是奔着孩子就学去的。许多房地产商以此为“商机”,纷纷打出“买房子送名校学位”、“9年一站式教育”等以教育资源做卖点的广告宣传语。但因其中不少楼盘存在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加之教育部近年调整“学区”,导致客户购房后无法享受到开发商此前在广告中宣称的教育资源,由此引发的业主投诉和维权事件不断增多。因此《新广告法》写明,房地产广告中规定了不得含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并禁止对规划或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做误导宣传。这将有效减少客户与开发商之间因此而产生的矛盾纠纷。

典型案例:某高端地产项目当初销售时打出了“买房可以上学”、甚至在楼体上打出“名校为邻,走路上学”的标语,吸引了不少有入学需求的家庭前来购房。可事实上,买了这儿的房并不意味着业主子女就能就近上学。

8、xx元/㎡起,不得再滥用

新规解读:可能我们每个人在拿到楼盘宣传单时,都被那大大的数字吸引过,于是心里暗喜“咦,好像价格还不错,不会是捡了便宜吧?”然而却常常忽略了数字之后还跟着的那小小的“起”字。当你被数字打动,兴奋地去看房时,才发现数字标注的房子基本差到是没法买的,或者已经卖光了,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新广告法要求,广告中对价格有表示的,应当清楚表示为实际的销售价格,明示价格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说,“起”字将消失在数字之后,今后在宣传页中涉及到价格的,会明确标注“×× 元——— ×× 元/平方米”。

典型案例:某城一楼盘公然在其广告宣传中打出“3999元/㎡起”的字样,其中以巨大的数字凸显出房屋价格,然后以不易被察觉的小小的“起”字跟在数字后,是地产商吸引客户的惯常做法。另外,记者搜索资料发现,除了“x x元/㎡起”之外,借势营销也成为广告宣传常态。例如,某楼盘借其项目临近一线大品牌项目而在宣传页上打出“万达旁”、“大品牌”等字样,借此为自己的楼盘“镀金”。新广告法明文禁止了此类容易误导准买家的宣传方式,今后此类宣传方式将面临严厉惩治措施。

篇四:房地产营销失败的案例

房地产营销失败的案例

北京玫瑰园是一个卖了十几年的别墅项目,实际上它的规模并不大,除了几经易手,地理位置不佳和公司管理混乱外,营销失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地产营销人员总是容易犯一个大错,拿玫瑰园来说:为了达到明确目标群体的要求,就把自己定位在了一个过于拥挤和客群过少的市场,这就是过分定位,形象窄众化的表现。玫瑰园所有的报广都给人感觉玫瑰园像是北京最贵的、北京最奢华的、北京最别墅的,以至于“别墅还是玫瑰园”,这句话都蹦出来了,而他们自己还沾沾自喜,以为报广多么成功似的。结果富豪本来圈子人就少,去看的只有一小部分,不满意的又居多,真正购买的富豪自然就少了,而想步入富豪阶层的中产阶级又被吓着了不敢去看,实际上这部分中产阶级才是玫瑰园真正的居住者和购买客户。

真正成功的营销定位,应该是象ipod那样的:“for young people of all ages(为所有年轻人准备)”。实际上真正能买得起ipod那么黑那么贵的产品的年轻人又有几个?或者象阿玛尼一样就定位的“为有品位的人”。什么叫有品位?我还认为我比煤窑大款有品位呢。同样宝马的营销定位也是它畅销的基础,如果它定位为:“为层峰人士定制”,我相信销售就会很悲惨。

实际上在现在的地产营销和广告界,犯的都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004年我参与的北京一个别墅项目“金碧湖畔”。一句“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和这一句话所衍生出来的主题和定位,就造成了如今形象的窄众,虽然现在卖得不差,但是窃以为是市场的原因,而非我等营销人员的功劳。所幸我在左突右闯中豁然开朗,也算为时未晚。

但是年前去沈阳谈“翔凤国际山水别墅”代理的时候(帮朋友开的代理公司的忙),竟然看到了同样的一句话,大概这家公司或这项目的代理公司和广告公司对我们04年做的“金碧湖畔”非常欣赏,但是却没有深入的分析“金碧湖畔”的销售成功是北京大势所趋造成的,沈阳却不具备这种市场环境,所以错误的定位自然造成了失败的销售,对此我是非常非常的深表歉意的。

本文主要是谈失败地产营销案例的,所以对成功的定位和正确的方向性就不深入描述了,心得这种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另外,再提两点定位失误,一个是很多地产项目都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一个不重要的特点上,比如:“宽house”和“汤house”,宽和汤对别墅产品而言是重要的特点吗?是购买的第一决定因素吗?恐怕没有一个客户会把这两点放到第一位上;另外一个就是定位于并不需要的产品变化上,比如:“大钟寺商业广场--第四代商业广场”,什么叫第四代?如果说前三代是商店、商场和综合shopping mall的

话,他们之间的差别那是非常明显和共识的,第四代是什么?实际上看完后觉得完全就是一个杂烩而已。

对于现在很好的地产市场环境来说,我的这些细微的心得体会实际上等于屁话,但是我一直相信牛顿第三定律:“当有一股力推动的时候,一定会有另一股反力来改变它的方向”。现在你取“朝庭”这么傻的名字,或者定位“银泰--北京第一高楼”都没有关系,反正买单者众,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好了。篇五:虚假广告案例

虚假广告案例

案例一:嘉兴市秀洲区华山门诊有限公司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案

院??(共计8家)”的名义以及刊登24位会诊专家照片来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截止查获之日,当事人已使用上述病历卡400本。

嘉兴市工商局秀洲分局认定上述行为已分别构成了《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属于利用其他虚假宣传对其经营状况作引人误解宣传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令第16号《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属于利用其他医学权威机构名义和医生形象进行宣传的违法行为。根据《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第二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部令第16号《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9号《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二十二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处罚款人民币50000元。

案例二:金华开出首张巨额罚单重罚虚假医疗广告

2006年9月,金华市工商局江南分局开出巨额罚单,对金华同济门诊部发布的虚假医疗广告处以二十七万元的罚款。

案例三:龙泉市“格朗明近视弱视保健中心”虚假广告案

当事人吴某与林某于2006年6月1日起合伙设立“格朗明近视弱视保健中心”,同年6月9日,在龙泉市新闻传媒中心今日龙泉上发布了一则名为《一个事实引发的思考》的广告,主要内容称:格朗明调视膏,其疗效经国内20余所大型医院验证,65000例近、弱视患者三年多药理临床实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sda领先认证,有效率高达96%,治愈率高达91%。被权威专家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治疗近视、弱视最先进、最有效的绿色疗法。是经过国家卫生部特别鉴定的国家级新药,并喜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7108531-5)。同期,两当事人又出资800元擅自印制相同内容的宣传单,通过散发、传递的形式,宣传和介绍格朗明调视膏。

经查发现两当事人宣传和使用的格朗明调视膏系一种保健用品,而非宣传中所称的药品,且当事人对广告中所做宣传亦不能提供事实根据。调查同时查明,从2006年6月3日起至2006年6月22日案发时,当事人在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即擅自开业以龙泉市格朗明近视弱视保健中心的名义对外营业,收取营业款7568元,非法获取利润4688元。

龙泉市工商局认为,当事人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擅自开业无照从事经营的行为违反了《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第二条规定,属无照经营行为。其在龙泉市新闻传媒中心“今日龙泉”上发布虚假广告和擅自印制散发虚假宣传单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第四条以及《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根据根据《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没收无照经营违法所得4688元,并处以罚款5500元。经台州市工商局路桥区分局查实,韩国崔起荣院长并没有在该医院坐诊,广告中所称“由韩国崔起荣院长定期坐诊”内容与事实不符。路桥分局认定当事人利用广告对其整形美容医疗活动作虚解宣传,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处以罚款20000元。

案例五:杭州工商揭穿“一次性吸脂近50公斤世界记录”弥天大谎

2006年6月至7月间,杭州工商局拱墅分局在广告监测中发现杭州艾美整形美容医院先后于6月9日、6月13日和7月26日在报纸上发布医疗广告,广告中称“世界吸脂大师王志军2004年创下一次性吸脂近50公斤的世界纪录”,并把郭同荣、王志军主治医师、潘宝华副主任医师的专业技术资格宣传为主任医师。拱墅工商分局认定该行为违反《广告法》

第四条规定,属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根据《广告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其停止发布上述违法广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罚款10万元。

案例六:四川德兴堂保健制品发布虚假保健食品广告案

案例七:义乌阳光美容医院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案

2009年1月,义乌阳光美容医院发布以除痘、祛斑等为内容的印刷品广告,广告中宣称该院“歼灭痔疮不留痕”、“二氧化碳取痣除疣”、“神话c6智能祛斑王美肤系统是黄褐斑的强力杀手”等内容,其行为违反了《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的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行为,被义乌市工商局责令立即停止发布,并处罚款15000元。

案例八:东阳市华山综合门诊部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案

2009年9月,东阳市华山综合门诊部为吸引病人就医,在东阳城区菜市场周边发放《健康家园》医疗广告宣传刊物。在该宣传刊物上虚构了多名门诊部医生的简介及专家介绍,虚假发布“妇女免费体检”、“权威医疗市妇联免费体检定点单位”、“各项检查费、化验费全免”等信息,违反了《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被东阳市工商局责令立即停止发布,并处罚款10000元。

案例九:林月明发布虚假网络广告案

浦江县玉尔龙饰品厂个体经营者林月明,于2009年3月份起在阿里巴巴建立网站,虚构“浙江玉尔龙饰品有限公司”名称、故意扩大企业规模等相关信息,其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被浦江县工商局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000元。

案例十:天盛塑料五金发布非法性用品网络广告案

金华市天盛塑料五金厂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其自身网站及中华企业录等网站发布性生活用品产品广告,在网站上张贴了本厂生产的成人性生活用品增大器套装、增大器等产品的图片,并在图片下配上介绍产品的文字,违反了《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于擅自发布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内容广告的行为,2009年被金华市工商局金东分局责令立即停止发布,并处罚款3000元。

案例十一:河南濮阳中房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互联网发布含有绝对化用语广告案

第四篇:多选《防止虚假新闻》

(六)《防止虚假新闻》

1.虚假新闻可以从(ACD)角度来理解。A.新闻观C.新闻伦理D.新闻采编

2.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ABC)A.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B.出发点有一定差异C.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

3.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BCD)B.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C.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D.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

4.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ABC)A.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B.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C.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

5.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ABD)A.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B.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D.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

6.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A.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B.败坏社会道德风尚C.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7.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BC)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B.网络拼料、旧闻翻新C.数据和图片造假

8.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ABCD)A.商业炒作、编造新闻B.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C.为求典型、任意拔高D.新闻敲诈、丢失客观

9.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BC)A.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B.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C.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

10.虚假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表现形式有。(ABC)A.采访不实、缺乏核实B.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C.断章取义、理解错误

11.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AC)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C.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12.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有。(BCD)B.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C.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13.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有。(AC)A.外部环境的影响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

14.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AB)A.缺乏正确的新闻观B.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

15.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ABC)A.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B.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C.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

16.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BD)B.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D.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

17.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AB)A.专业精神的培养B.强调新闻自律约束

18.记者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BD)A.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B.加强自身内在修养D.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

19.记者的业务知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BCD)B.新闻知识和法律法规修养C.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D.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

20.在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AB)A.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严格聘用制B.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

21.在媒体采编流程方面预防虚假失实报道产生的具体措施有。(ABD)A.加强采访环节管理B.建立记者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D.完善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从业资格制度

22.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BCD)B.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C.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D.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23.媒体在加强编辑环节管理时应注意。(ABD)A.力求信息全面,保证整体真实B.认真核对单个新闻报道,保证微观准确D.建立编辑部门的核实机制和事后处理制度

24.媒体在对新闻来源的求证核实过程中应注意。(ABC)A.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的稿件B.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C.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

25.对信息源的核实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CD)A.对网络信息源的核实C.对社会自由撰稿人消息源的核实D.对其他媒体信息源的核实

26.媒体在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BCD)B.媒介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C.根据假新闻分布的特点,对假新闻实行分类监管D.不能只从媒体自身利益考虑进行处理

27.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媒体经营工作的管理,应做到。(ABD)A.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B.防止媒体被企业利用,参与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D.媒体工作人员不得以采访为名到地方和企业索要钱物

28.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公众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C)A.虚假失实报道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损害C.虚假失实新闻误导公众的行为

29.虚假失实新闻的传播途径包括。(ABCD)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

30.虚假失实新闻会对产生影响。(ABCD)A.国家B.社会C.个人D.媒体

31.媒体机构缺乏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容易导致。(ABC)A.造假新闻和有偿新闻B.媒介公信力下降C.公众知情权的丧失

32.部分记者为了获取个人或组织利益,将新闻职业道德弃之不顾,表现在。(BC)B.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C.以负面新闻相要挟,从报道对象单位获取丰厚利益,搞有偿新闻

33.防止虚假失实新闻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BD)A.新闻记者个体层面B.媒体采编流程层面D.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

34.影响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是由等外界因素决定的。(AB)A.经济利益B.人际关系

35.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应做到。(ABCD)A.避免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B.不应一味追求轰动、新奇的传播效果而故意夸张歪曲事实C.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D.在进行选题把关时,不应根据个人偏好或抵触心理进行选择

36.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的一种行为。(AB)A.自我限制B.自我约束

37.要想彻底杜绝虚假失实新闻,还必须进行他律,包括。(ACD)A.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C.推行新闻行业评议制度,定期对虚假失实新闻曝光D.聘请专家或行业资深人士担任传媒内部监察员

38.在媒体机构内部建立记者的信用记录体系有利于。(ABC)A.对记者的专业信用进行记录B.对记者形成约束,并让媒体对记者前期行为有掌握C.规范记者的行为

39.在编辑环节中应强化编辑责任,要求编辑过程不能伤害稿件的真实性,健全三级审稿制度。(BCD)B.编辑C.部门负责人D.总编辑

40.约束记者对采访权的滥用是为了防止。(ACD)A.记者利用所获取的负面报道相威胁,获取经济利益C.记者通过公关活动隐瞒事实真相D.记者制造假新闻进行敲诈勒索

第五篇:2013年,公务员遇到的那些禁令

2013年,公务员遇到的那些禁令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改进作风八项规定。此后一年,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禁令”连续出台。

●7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

●9月3日 中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

●10月31日 中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

●11月21日 中纪委《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12月8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12月27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12月29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

下载[新闻1+1]虚假广告:“老面孔”遇到“新禁令”(2009.02.17)(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1+1]虚假广告:“老面孔”遇到“新禁令”(2009.02.17)(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虚假广告案例及其分析(5篇)

    虚假广告案例及其分析 【案例1】:2004年8月2日,《上海瞭望东方周刊》一篇题为《北京新兴医院巨额广告打造“包治百病”神话》的文章,对自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医疗水平最高......

    浅谈虚假广告及其法律规制(推荐5篇)

    浅谈虚假广告及其法律规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身为连接消费者和经营者渠道的广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

    浅谈明星代言虚假广告 内容摘要:明星代言广告已成为一种时尚引领潮流。他们在获得天价收入的同时,却没有对虚假广告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从具体实例、社会危害、法律责......

    治理虚假广告参考答案(合集5篇)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广告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因为如此,个别广告客户和广告经营单位受利益驱动,设......

    虚假广告整治活动工作总结

    虚假广告整治活动工作总结 一、整治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一个月的虚假违法广告整治月活动,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违法广告得到有效遏制,规范各类广告经营主......

    新闻报道策划之虚假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之虚假新闻 摘要: 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竞争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新闻报道策划的底线是尊重事实,尊重事实的所有细节。但不容避讳的是,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

    浅析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

    浅析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 摘要:从2001年以来,《新闻记者》评选“十大假新闻”,已坚持了整整十年。为此,原主编吕怡然先生专门撰文诉说衷曲:鞭挞“客里空”,自然是见义勇为、义无反......

    浅谈如何抵制虚假广告代言(优秀范文5篇)

    浅谈如何抵制虚假广告代言 摘要:广告代言已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广告宣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虚假广告代言特别是明星虚假广告代言也越来越多,造成的社会危害与信任危机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