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比较

时间:2019-05-14 02:0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科学技术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比较》。

第一篇:中国科学技术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比较

中国科学技术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比较 科学技术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没有什么别的事物象科学技术那样如此巨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也可以说,正是由于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才使人类真正脱离了动物界。科学技术萌芽于原始社会而发展于奴隶社会之后。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世界各民族相对封闭居住在本民族的聚居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明形式。比如中国和古希腊就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模式,综观其特征,我们不妨把它们概括为中国古代的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和古希腊的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

一、两种科学技术模式的主要区别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和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各自发展完善,形成自己显明的个性特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方面面,二者存在显著区别。1.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诚然,无论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成果,对人类社会都有其实用的一面,对于某些基础性理论成果,可能当时看不到它的意义,但最终它的作用总是会显现出来的。但是,关于科学家为什么而进行科学发现和发明的问题,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则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具有极其鲜明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则具有“为科学而科学、以科学认识本身为目的”的非功利性色彩。中国古代从秦汉到南北朝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农学上的《齐民要术》、天文学上张衡的侯风地动仪,还是数学领域的《九章算术》和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都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实用性的特征。唐、宋、元、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前期的实用科学技术模式,这一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世界的最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上,而这些科学技术成就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而服务于实践,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我国科学技术体系实用性的特征甚至在现时代也有表现,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普遍人心浮躁,难以沉下心来做学问,安贫乐道、把科学发现本身当作快乐的人少之又少。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的关系上,科研人员对能快出成果的实用技术关注较多,而对周期性较长的基础理论研究则较少涉及。我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中一贯主张“经世致用”,仅仅将科学技术视为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从我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上讲,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知识分子中依然有较大市场。与此相反,古希腊科学技术体系则具有鲜明的“为科学而科学”的非功利性色彩,这一特点在古希腊前后期是一以贯之的。文艺复兴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部分地继承了古希腊的这一传统。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哲学家,从他开始,古希腊科学技术非功利性的特征就已明朗,正是他首先对世界本原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万物皆源于水”的命题。当时,这一命题对于改变他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看来并没有多少帮助,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这一问题的热情。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还提到一则故事。说泰勒斯曾经很贫穷,别人都嘲笑他的无能,对此泰勒斯不以为然,有一年冬天,他运用天文学知识预测到来年橄榄将大丰收,他低价把周围的榨房全部租了下来,第二年由于橄榄大丰收,榨房租金提高了许多,泰勒斯一下子发了大财。泰勒斯借此向人们说明,科学家要想致富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是他们的抱负不在此处而已。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和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惊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有了惊异就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自知其无知者为了摆脱无知就求知识,求知并非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欧几里得是希腊化时期的数学巨人,正是他总结了当时的数学成就并使之体系化,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几何学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关于欧几里得,有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位青年向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学,刚学了一个命题,就问欧几里得学了几何学有什么用处,欧几里得不满地对仆人说:“给这个学生三个钱币,让他走,他居然想从几何学中得到好处。” 这则故事具有象征意义,这说明整个古希腊一直十分强调科学的非功利性。2.关于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范围。这一问题与前一个问题紧密相联,正由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模式具有极端的实用性特征,所以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学科得到了超常发展。在哲学领域,哲学家对自然观的问题关注甚少,没有形成完整的自然哲学体系,但是却突出发展了伦理学、人学的方面,统治我国二千年的儒学思想本质上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在数学上,我国古代将数学称为“算学”、“算术”,称谓上的差异反映了数学研究内容上的不同,我国古代数学是“形数结合,以算为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算法体系,侧重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突出发展了应用数学的方面,对基础数学则甚少研究。此外,我国古代在对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农学、医学和天文学上颇多建树,但是在与人类生活看似关系不大的逻辑学和理论物理上则没有多少成就,甚至可以说我国古代没有逻辑学。古希腊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范围上,把科学发现本身当成目的,突出了它的非功利性,而近代西欧则继承了这一传统。由于社会物质条件的限制,基础理论研究很难在短期内见到“经世致用”的实际效果,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希腊科学家正是对这些看似与人类社会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自然哲学、基础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地理学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在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正是这样一种科学技术模式才可能有西方近现代以来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等基础性理论成果的诞生。此外,如果我们把科学与技术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事物的话,那么,我国古代突出发展了技术应用的方面,而古希腊则主要发展了科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方面。前者更多地考虑了“经世致用”,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3.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①经验直观与抽象推理的对立:我国古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主要考虑从经验和直观出发,强调“格物致知”。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先生认为:“中国数学只注重具体数字,阻碍人们考虑抽象的概念,不管怎样,中国人注重实践与经验的性格总是使他们倾向于向这方面发展。” 而古希腊则更重视事物的“理念”。比如柏拉图就认为,真正实在的是“理念”,它是超越事物的存在,而一切感性经验仅仅是对“理念”世界不完善的临摹,是靠不住的。他还认为科学与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理念”。②科学数学化上的对立:在我国古代各学科门类的发展中,数学没有起基础性的作用,没有将数学引入数学以外的科学;而古希腊则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科学数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对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推崇备至,主要进行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柏拉图学园门口竟然立着“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的牌子。③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方法的对立。我国古代除墨学有关于逻辑学的只言片语外,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逻辑学体系,学术发展与民族心理相互影响,使我国古代对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未予重视,而只是突出发展了形象、直观思维的方面;而古希腊则开创了逻辑学,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就已经建立起庞大的逻辑学体系,亚里士多德还被西方称为“逻辑之父”。因此在整个古希腊时期,科学家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来考虑问题。这一点甚至在我国和古希腊的神话中也有反映,我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人神同一”;而古希腊则是“人神同构”。同构意味着,首先这是两个东西,其次才是两个东西相似,区别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人神之别反映了古希腊已具有对象性思维的原始形式。此外,我国古代神话谱系不严密,同一个神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人们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造神”;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每一个神话人物都各司其职、互不混同,有着完备的诸神谱系,这种完备的诸神谱系实际上就是逻辑系统的原始形式。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在神话谱系上的区别反映了双方已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思维习惯。以上所述,说明中国古代与古希腊在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上具有显著的区别,看不到这种区别是不对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区别绝对化,这种区别与对立是出现在世界整个统一的科学进程之中的区别,是统一性之中的差异性。事实上,在整个科学发展史上,两种模式和方法确实也是相互渗透而非单一纯粹的。比如我国古代在众多学科领域也曾出现非实用化的倾向,道学中就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数学在宋元时期也已部分程度地超出了实用的范围。反之,古希腊科学发展史上,也曾出现科学技术化,用以改造客观世界的倾向,阿基米德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既是一名数理科学家,同时也是技术上颇多建树的工程师,他运用浮力定律成功地解决了国王金冠掺假的问题,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批实用器械,据说还利用光线聚焦的原理将入侵的罗马军舰烧毁。因此,我们不能把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上的区别看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否则便会导向神秘主义,那就既无法理解中国古代也无法理解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了。

二、两种不同科学技术模式形成的原因 看到两种科学技术模式的区别是基本的,更重要的在于找出形成两种不同科技模式的原因,而这一个问题又可以分为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首先是“为何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科学技术发展会形成两种不同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其次是“为何中国古代会形成特定的经验实用型科技模式,而古希腊则会形成特定的逻辑数理型科技模式”?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借用生物进化论中的有关理论来加以解释。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中提出:“隔离,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闭合系统”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事实上,长期存在的“闭合系统”是所有特定种族、语言、文明和文化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只要是两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其文明就会沿着不同的方向演化。在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各个区域之间交流极少,受外来文化影响也较小,基本上可以看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闭合系统”,这是古代在世界上出现各种不同的文明形式、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科学技术模式的地理因素,当然也是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形成不同科学技术模式的主要原因。第二个问题,中国古代为何会形成特定的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而古希腊则会形成特定的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从封建社会开始,我国就形成了政府功能强大而社会功能弱小的特殊社会结构,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和各级官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使我国逐步形成了“官本位”的思想观念,在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一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甚至现在都能看到它的痕迹,为官者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社会地位都高高在上。与此同时,我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始终没有形成尊重科学、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全体公民被划分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知识分子位居九等,仅在乞丐之上。由于官和儒的巨大反差,导致厚官轻儒的“官本位”观念产生,知识分子中则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思维定势,能否做官、官大官小成为判断为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对读书人选择奋斗目标起了非常不好的导向作用。而在古希腊乃至整个近、现代的西方,尽管同样存在官民差别,但并未形成象中国如此严重的“官本位”观念,有成就的科学家同样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2.知识分子队伍上的差异。由于我国古代长期存在重官轻儒的“官本位”观念,经济上有来源、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和有才华的人完全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真正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是一些工匠、失意的文人学者、僧侣学者和少数官方科学家,而工匠是其中的基础力量,这使我国古代知识阶层具有鲜明的贫民化色彩。而知识阶层的贫民化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重技术轻科学、重实用而轻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诞生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闲暇”,也就是说知识阶层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劳碌。基础性科学研究的成果并不会马上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因此科学研究与养家活口在一定程度上是二律背反的。既然我国古代知识阶层主要是一些下层人物,他就只能在技术应用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科技领域开展工作,使自己的科研工作与养家活口尽量地统一起来。与此相反,古希腊的知识阶层主要是由上层人物组成,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些科学巨匠都出身于奴隶主贵族家庭,他们不为生计所迫,因而可以为科学而科学,为求知而求知,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与探索,因而能在一些基础性研究上取得成就。也因为这些贵族居于社会上层,使他们与工匠、手工业者等下层人物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也使古希腊始终存在重科学而轻技术的倾向。3.体制上的差异。我国从秦始皇开始,在政治上确立了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且这一制度一以贯之,一直延续二千余年,历代王朝统治社会都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把社会的方方面面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中国历代皇帝的皇权都大大超出了古希腊乃至近代西方国家国王的王权。而古希腊即使在奴隶制时期就已经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像雅典,国家的首脑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最高执政官,而且有任期限制;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是最高行政机关;陪审法庭负责重要案件的审理。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继承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传统。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必然导致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汉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使儒学思想在文化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提倡儒学是可以的,但“独尊儒术”、意识形态一元化就严重地限制了其它文化的健康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国家、任何制度,凡是实行政治和文化专制的时期都是文化发展的低潮时期。同样是希腊人,斯巴达城邦实行相对专制的寡头政治,社会生活中实行严格的纪律约束,这使它尽管在军事上攻无不克,但在文化上却没有一样出色的成就。同样是西欧,在基督教文化一统天下的中世纪也曾经历一个文化上的黑暗时期,在科学技术上没有多少建树,哪个时期科学与哲学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证明上帝的存在,说明某种信仰体系的合理性。反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黄全时期,儒、道的一些基本思想皆形成于此时,而那个时期正是我国东周后期 “礼崩乐坏”,周天子对诸侯国失去控制,因而政治上相对民主、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期。因此,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与科学诞生的第三个条件就是“自由”。自由是科学的空气,没有政治上的相对民主、文化上的百花齐放,科学技术就不会有健康的发展。因此,政治与文化上专制与民主的差异是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沿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的体制根源。4.经济基础的差异。我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因而经济生活有什么样的要求,科学技术便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然而不幸的是我国古代政治上长期维持封建制度,经济上长期维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农业占据统治地位而工商业发展不足,因而没有为科学技术向更深层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这是我国科学技术长期维持旧模式而且在近代走向衰落的经济根源。而古希腊,科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是相互脱节的,在一定时期,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体系本身不需要经济、社会生活直接为之提供动力。如果说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生活也存在一定联系的话,古希腊由于地处爱琴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之处,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超常发展。

三、两种科技模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无论是中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还是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都不是科技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各偏于一方的两种极端情形。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走上了一条类似经验主义的路子,而古希腊则走上了类似唯理主义的路子。前者更多地强调了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重要性,而忽视理性思维;而后者更多地重视抽象、逻辑推理和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而忽视感性直观。因此,对上述任何一种科技模式都不能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两种科技模式本身都是利弊参半的。首先,我国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具有明显的优长。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始终坚持了科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原则,社会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达到了最大限度,科技对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我国明清以前封建社会长期繁荣的重要保证。此外,我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技体系在计算机时代还具有格外的优势,这在数学上表现尤其明显。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我国古代“形数结合、以算为主”的数学模式在近代逐渐落伍,但在计算机时代则又重新恢复了生机,其典型代表就是吴文俊院士机械化算法体系的发明与推广。机械化算法的思想最早由笛卡尔提出:“一切问题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化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化为代数方程求解问题。”事实上,我国古代重视算法体系的数学模式就是一种机械化的思想方法。沿着这条道路,吴文俊院士创造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机械化方法:即,从几何公理体系出发,引进坐标,将任意几何问题代数化→ 将证明题的假设与结论分别表示成多元多项式方程→在电子计算机上运算,以判断定理是否成立,这就是所谓的“吴方法。”吴院士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完成了几百条定理的证明工作,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梦想。吴院士还运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可以用计算机程序从开普勒定律推导出牛顿定律,这已经超出了数学定理机器证明的范畴,而属于自动推理了。其实各个学科研究的问题只要涉及到方程求解,“吴方法”都会有用武之地。美国《自动推理杂志》编委穆尔高度评价了吴文俊院士的工作,认为“吴方法”建立之前,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研究处于一片黑暗,吴不仅冲破了这种沉寂的局面,而且带来了光辉的前景。相反,我国经验型科学技术模式的优长正好是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技模式的缺陷。这种科技模式的致命缺陷表现为科学与技术相互脱节,重科学而轻技术,科学是由有身份、有地位、有学问的贵族老爷所掌握,而技术则由一些无名的工匠传授,科学家对工匠的工作完全不屑一顾,使科学很难为更新技术做些什么。此外,古希腊科学家不重视对自然现象的实际、细致的考察,注重的是说明和理解自然,而不是支配和改造自然。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技模式的这一缺陷使它辉煌的科学成就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因而古希腊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物质上的株儒,随着外敌入侵导致国家衰落,科学与文化发展陷于全面停顿。科学技术必须用来改造现实的社会存在,科学技术只有在新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才能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因此,古希腊科学技术的衰落看似外敌入侵的结果,其实更主要的是由古希腊科技模式自身的脆弱性所造成的。其次,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古希腊科学技术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和演绎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成功地将数学运用在几个科学领域,进行定量分析,重视事物的抽象与一般,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系列科学概念和原理、命题。古希腊这种逻辑数理型科技模式的一个明显优点就是容易透过现象把握到事物的本质,通过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正因为如此,古希腊才能在自然哲学、数学等诸多科学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相反,古希腊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优越的地方也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模式欠缺的地方。我国传统经验实用型科技模式重技术应用而轻解释说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与科学相脱节,对有形、物质的东西关注太多,而缺乏对无形、抽象概念和原理的研究,这使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未能建立起严密的科学数理体系。我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放在一起称之为科学技术,其实二者还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科学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属于世界观的范畴;而技术告诉我们如何改造世界,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人们只有充分地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二者属于“源”和“流”的关系。一个科学原理总有其技术应用的意义,但任何一种科学原理,它的技术应用总是有限度的,人们想要进一步改造世界就要发现和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因此,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到近代走向衰落,尽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我国古代经验实用型科技模式重技术轻科学的自身缺陷所造成的。宋元时期我国对已有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已经达到极限,技术应用要想有新的发展,除非突破原有科学发展滞后的瓶颈,而这在我国原有科学技术模式内是难以实现的。最后,关于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问题。尽管我们认为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借鉴、继承了古希腊的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但这种继承并非全盘吸收,而是批判的继承。继承了古希腊重推理、数学演绎的方法,但批判、否定了它重科学轻技术的极端倾向。在科学大发展的情况下,突出了它改造世界的功能,使“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使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我国在现代也逐渐改变了原有经验实用型的科学技术模式。比如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几乎耗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并取得很大成果。这说明我国科技界已经开始进军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的科技模式相互借鉴,正在走向相互融合。总之,研究世界上不同的科学技术模式就是要发挥我国原有科技模式的长处而克服自己的不足,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在新世纪里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篇: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章程

中国科协章程

(2006年5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学会、协会、研究会简称学会)和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组成。

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

第四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五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科学技术交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第二章 任 务

第六条 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

第七条 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贡献。

第八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第九条 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

第十条 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 表彰奖励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举荐人才。

第十二条 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认证等任务。

第十三条 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第十四条 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 兴办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第三章 会 员

第十六条 全国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各级地方学会是同级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县级以上科学技术协会发展团体会员。基层组织发展个人会员。

第十七条 团体会员的义务和权利:

团体会员的义务:遵守本章程,执行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和决定,开展符合章程规定的各项活动。

团体会员的权利:推选代表参加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参加科学技术协会的活动,对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并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基层组织规定个人会员的义务和权利。

第四章 全国领导机构

第十九条 全国代表大会和它选举产生的全国委员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领导机构。

第二十条 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全国委员会召集。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第二十一条 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选举办法由常务委员会决定,其代表经全国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有关方面民主协商,选举产生。

第二十二条 全国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二、审议和批准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制定和修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四、选举产生全国委员会;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三条 全国委员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常务委员会召集。

第二十四条 全国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

三、审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报告;

四、决定授予荣誉职务;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五条 全国委员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实施全国委员会确定的任务,批准全国委员会委员的变更或增补、团体会员的接纳或退出。

常务委员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由主席召集,也可委托副主席召集。

第二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下设书记处。书记处由第一书记和书记若干人组成,人选由主席提名,经常务委员会通过。书记处在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设置若干工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协助审议需经常务委员会审定的有关事项。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聘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顾问。

第五章 全国学会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所称全国学会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

第三十条 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全国学会的基本条件:

一、承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二、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依法登记;

三、有学术带头人和相当数量的会员;

四、经常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科学技术或科学普及刊物;

五、有健全的办事机构和经费来源。

第三十一条 符合本章程第三十条规定的全国学会,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出申请,经常务委员会批准,即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

第三十二条 全国学会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执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承担并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的任务,选举代表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学会退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须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三十三条 全国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决定学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审议和批准学会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制定、修改会章,选举新的理事会。

第三十四条 全国学会办事机构在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行政上受学会挂靠单位的领导。

第三十五条 全国学会凡严重违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给予警告、限期整顿、除名等处罚。

第六章 地方科学技术协会

第三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协会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地方组织。

第三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协会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

省级学会接受省级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业务上受相应的全国学会的指导。

第三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协会由省级学会和市(地)科学技术协会组成。

市(地)科学技术协会由同级学会和县(市)、区科学技术协会组成。

县(市)、区科学技术协会由同级学会和基层组织组成。

第三十九条 地方科学技术协会执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章程和决议,推选代表参加上级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

第四十条 地方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决定本地区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审议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会。

第七章 基层组织

第四十一条 科学技术工作者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等建立的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基层组织,接受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

乡镇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联系指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第四十二条 主要任务:

一、开展社会化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组织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促进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社会风尚的形成与发展;

三、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科学技术活动,促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五、反映基层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其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第八章 工作人员

第四十三条 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对其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十四条 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学会对其工作人员根据其编制性质和管理的需要,执行相应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参照挂靠单位有关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十六条 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人员应热爱科学技术协会的事业,树立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的思想,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

第四十七条 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第九章 经费及资产管理

第四十八条 经费来源:

一、财政拨款;

二、资助;

三、捐赠;

四、会费;

五、企事业收入;

六、其他收入。

第四十九条 建立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和奖励等专项基金。

第五十条 建立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民主理财管理体制。

第五十一条 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的经费、资产及国家和地方拨给科学技术协会的不动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所属企业、事业的资产隶属关系不得随意改变。

第十章 会 徽

第五十二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徽由古天象仪、航天器、齿轮、麦穗、蛇杖以及中文和英文标出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称组成。

第五十三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徽可在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会场悬挂,在出版物上印制,也可作为徽章佩戴。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址设在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英文全称是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CAST。

第五十五条 全国委员会依照本章程制定《全国学会组织通则》。

第五十六条 全国学会可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本章程和民政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制定章程。

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可根据本章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七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五十八条 本章程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实施。

第三篇:浅谈科学技术及其发展

浅谈科学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科学的内涵,解释科学的社会作用极其意义,旨在利用科学的本质特征、社会作用发展科技,促进科学技术新发展。文章的第一部分解释了科学内涵,指出了当代的科学是发展中的科学;第二部分阐明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第三部分阐释如何利用科学本质,发展科学技术。

关键字:科学技术发展

一、科学技术内涵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认识自然,解释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多次反复的验证过程,直到人们对它的认识、熟悉、了解、掌握和运用。我们今天提出的普及科学知识,就是让人们了解自然界的事物,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蒙胧的意识中走出来,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这就是今天要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说明了科学是启迪人们智慧的一门学科。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科学的定义,武际可曾经这样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K.Merton,1910-2003)说科学必须遵从的是非赢利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和可怀疑性原则。①我国学者顾准说:“所谓科学精神,不过是哲学上的多元主义另一种说法而已。”②我们不妨把这些说法引申一下:所谓科学,就是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认识上的民主。这种民主不是简单地以多数人的意志来决定真理,而是靠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判定真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实验和观测的事实,所谓讲道理就是靠严密的逻辑推演包括数学推理和演算。科学的结论是要在一定专家的范围内有相当多数人认可才能成立的。不过任何个人或团体,只要是经过实验或观察、或经过严格的推理发现多数人认可的结论是错误的,都可以对它提出批评。一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由少数人掌握了新的理论推翻以往多数人认可的理论,然后为多数人承认的历史。’

科学方法是由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思辨和推理,另一方面是观察和实验。把前面我说的这段话总结起来:现代科学方法就是思辨推理与观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为人类添加符合莫顿四条原则的知识,就是现代科学的全部。

现今,当我们说到科学的时候,更准确地说,多是指在科学发展中,人们①武际可,也谈民主与科学,《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3卷,第1期,P.35-38。

②顾准,顾准文集,第345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不只是指研究所得到的知识和结论。因为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所谓科学知识一直是发展变化着的。今天认为是无可非议的科学知识,在明天就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所以我们需要着重从方法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定义。

二、科学的社会作用

历史的昭示: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科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一些科技领先的国家,人称科技中心。古代是一个多中心时代,四灵文明古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科技文化。公元前9世纪一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兴起,形成奴隶制文明的第一个中心。公元前3世纪一公元2世纪,封建制的汉代,同古罗马科学群峰并起,形成“多中心”时期。公元2世纪一8世纪,我国唐代出现科学文化的鼎盛时期,成为第二个科技中心。公元13一巧世纪,意大利(1540一1610)同我国明朝产生科技交流,阿拉伯科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出现第三个“多中心”时期。17世纪初,英国高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世界科技中心(1660一1730)。18世纪中期以后,法国的科技水平超过英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1770一1830)。德国人积极学习英国办工业和法国办教育的先进经验,到19世纪后半期,成为科技中心(1810一1920)。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开始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1920一)。当前,美国仍然是世界科技活动的中心,但日本、德国和一批新型国家发展迅猛,下一个科技中心有可能又是一个“多中心化”。探讨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转移规律,我们会发现存在一个有趣的“汤浅现象”。虽然我们不能单纯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巡回轮转说或简单的统计外推来说明,但是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是有深刻原因的。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③”,“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④”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③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第94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4页

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另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主体有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理性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就是技术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有利现实和不利状况之间'冤家情结'.也就是所谓的”优势即劣势 “ 原则”“技术本身越发展,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帮助越全面,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的威胁也就越严重.”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人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始终,可以说是人的理性意识促进了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不同历史时期, 科学技术在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 也对人类社会主体的意识产生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的异化方面.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人本性产生异化.在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 活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不仅导致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抗,而且科技的工具性助长了人的趋利性, 激活了人性中的贪欲,使人类的心灵充满了物质欲望,灵魂物化.对商业利润的 追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而这种发展塑造

了现代人偏重于物质生活和对 物质生活质量的无限追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人安全感产生威胁.在给人保障的同时,技术的“超 人文”发展也使人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人类科技已经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盒 子”.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Rachel Carson)女士的《寂静的春天》轰动了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书中描绘出了因滥施农药而使得春天变得死一般寂静的景象, 认为无处不在的农药和化学毒物压抑了春天的声音.而代表2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同样存在潜在的危险.人口危机导致世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世界性能源危机一天天加深,地球环境也一天天在恶化.人类消耗能源时破坏了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走向恶化,人周围的环境越来越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和平安生存.三,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面对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两面性,我们应该积极的应用它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积极方面,而尽量规避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面,从而为实现人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三、把握科学,促进科学技术新发展

科学是发展链条的初环,目前,我国科学总体比较薄弱,与科学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偏重实用的思维习性、讲求中庸的价值观念等,与近代科学执着于理性与实证探讨的思想相悖,在不同层面上制约着中国文人对科学的执着,使中国科学之路举步维艰。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弘扬科学精神,构建科学文化,成为提升我们整个民族创造力的一种必然。当前我国科学发展中不利于科学的文化因素很多,主要有整体的物质文化、外在的制度文化和内在的观念文化等因素。观念层面的文化为科学创新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动力。从“科学发展”字面意思理解,只有坚持“科学”这个前提,才能实现“发展”这个目标。因此,从科学——发展,不仅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因果关系,更是我们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系统认识。我认为,“科学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理性的方法论,它既能给我们的事业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又能为我们解决问题、处理事务提供科学的方法。为此,只有具备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体系,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

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国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运用科学的理念确定科学的思路。思路是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中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是促进发展、实现目标的“总路线”。大到单位的整体发展,小到个人的自我发展;大到具体的本职工作,小到细微的生活琐事,都必须要有一个脉络清晰并能指引“宏观大事”的目标和统领“微观小事”的坐标,让整体和个体都能从中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总路径”。如何确定科学的思路,这是我们面临的既有现实性、又具长远性的重要课题。远到地方的发展规划,近到组织的工作计划;大到地方的实践载体,小到单位的主题活动„„,都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观点的前提下,切实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中、短目标,尤其要注重各项事业发展的均衡性、各类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显绩与潜绩考核的公正性,注重在实施推进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牺牲环境,不能只注重硬性指标考核而忽视软件建设,不能以抓某一项建设为由而影响另一项建设,以此从源头上解决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从而使确定的思路日趋科学、日益成熟、日渐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运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论断为我们处理各项事务、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在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在处理事务时或多或少地存在头重脚轻、头痛医头等失去平衡和顾此失彼的问题,常会出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现象。众所周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具有积极向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科学态度,在遇到任何困难和阻碍时,都能从不利条件中寻找有利因素,探索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从而使我们的事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或事倍功无,甚至南辕北辙、贻误大业。因此,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坚决摒弃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当前实际的落后方法,努力把不科学的“套路”和多余的“动作”剔出,切实把科学家的精神充分运用到宏观管理、微观事务中,注重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焦点,用现代管理的新方法

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用经济管理的新思维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用人力资源的新优势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真正让科学态度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武际可,也谈民主与科学,《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3卷,第1期.[2]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3]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第94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第四篇:什么是科学技术

什么是科学技术

钱伟长

科学技术总的来说有两类:一类是了解、认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这是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一类是了解、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这是自然科学技术。

了解、认识社会有很多方法,最最基本的是调查研究。认识以后,作出许多结论,这是社会科学中的理论部分,如政治学等等。管理社会、改造社会,这是社会技术,比如法律学,我认为就属于社会技术,管理社会总得有个规格,这等于自然科学里的规范一样。全部管理科学应该属于社会技术。

自然科学技术实际上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数学,是计算数量和分辨空间位置的许多概念的基础和它的理论,是一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运用的衡量工具;第二部分是自然科学,是人们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许多共同规律;还有一部分是技术、工程。

工程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人们制造工具和进行生产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创造出来的,有的可能还并不了解它的原理,比如中国人发明指南针的时候,并不知道它的原理,可我们已经用上了。人们在改进技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它的规律,把它的原理弄清楚了,这就成为科学了。工程是综合了许多技术为一个总的任务服务的,比如建筑工程是盖房子的,其中需要很多技术,如采光、取暖、供水、结构的设计等等。所以工程师一定要有组织能力。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至少有关各方面都知道一点,其中有一门是精通的,他要组织精通各种技术的人跟他合作,来完成一个总的任务。

在社会科学里,政府的管理工作实际上也是属于工程的,它要综合所有的社会技术,还要借助于自然科学技术管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所以我想,管理科学应该叫工程。

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很多是交叉的。许多社会方面的问题,要靠自然科学技术来帮助更清楚地进行分析研究,比如经济问题的研究,既有社会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跟数学方面关系尤为密切。至于像计算机的运用,更难说它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了,在教育问题上,一个好的教师要循循善诱,这就需要懂得心理学,而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交叉学科。讲科学发展的趋势,这也是一个大趋势。国家的进步,包括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搞自然科学技术的人要懂得一点社会、社会的科学技术,搞社会科学的人也要懂得一点自然科学,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篇: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技术简史》考查试题

学院:

学号:姓名:

1、材料分析题:

材料: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回答以下问题:

(1)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2)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的序言中写到“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哥白尼

材料二

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进。

——恩格斯

材料三 “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意识倒转过来。因为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园、赞美诗的颂歌、宗教的故事呢?”——歌德

试问:

(1)材料一中哥白尼“迟疑不决”的原因是什么?(2)哥白尼著作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旧约全书》的开篇就是《创世纪》。根据它的说法,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世间万物:光、黑夜、白昼、天空、水、路地、植物、日月星辰、海洋生物、飞禽走兽、昆虫、牲畜。

——《圣经·创世纪》

材料2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变异性和继承性。

——《列宁全集》

材料3

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神)”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试回答:

(1)依据材料1,基督教是如何解释世界的起源的?

(2)依据材料2、3,达尔文是如何把“造物主(神)”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

4、简述培根、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5、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依据是什么?其5个结论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下载中国科学技术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科学技术和古希腊科学技术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技术管理办法

    **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管理办法 (2013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科学技术工作,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概论

    题目:谈谈你对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认识。你对学习该课程有何体会、教学上有何建议?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

    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科学技术史

    虽然自己正是学投资的,但在上科学技术史这门课之前,却一直没认真思考过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从数据中和相关论文中领会到了发展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

    科学技术先进个人材料

    科学技术先进个人材料 我叫**,男,20岁,是**大学**学院的一名学生,现任**大学**学院科协主席。入校以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刻苦学习,积极参加科学技术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文化素......

    科学技术利与弊

    论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进化,大脑逐渐的拓展与开发,科学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生活从最初的石器时代手工劳作进入了大机器电气化时代,电力的产生让我......

    刑事科学技术

    第一节 刑事科学技术概论 一、刑事技术概念与研究对象 刑事技术通常是指刑事物证技术,它是公安、司法机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依法对案件中可能成为物证的物品、物质、文书......

    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工学 门类:公安技术类 专业名称: 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工学 门类:公安技术类 专业名称:刑事科学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痕迹检验、文件鉴定.微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