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

时间:2019-05-14 02:2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

第一篇: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

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 本文来自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黑龙江冰雪旅游是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龙头。通过借鉴国外冰雪旅游产业的经验及结合自身特点,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现状的分析,并根据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一定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冰雪旅游 产业 发展 模式

黑龙江省在我国境内是滑雪的好地方。黑龙江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其海拔高度多在300~1000米之间,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8%左右。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期一般长达100~150天)、雪质好[1]。大兴安岭、张广才—太平岭和完达山、分水岗、大青山以及齐齐哈尔西部的大兴安岭东麓山地,绝大多数山体坡度在45度以下,大部分在30度左右,山地落差适中,是辟建滑雪场的理想场所。

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黑龙江就有滑雪场出现。1996年,亚冬会在黑龙江省举行,以及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建成,标志着黑龙江滑雪旅游进入产业发展阶段。1998年开创的中国黑龙江国际冰雪节,极大地促进了滑雪产业的开发和滑雪旅游市场的发育,使黑龙江滑雪旅游成为冬季旅游的主打产品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黑龙江建有初、中、高级滑雪场百余家,滑雪场的数量约占全国雪场的二分之一,雪季旅游接待量居全国第一。

从2005年1月哈尔滨获得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主办权开始,到2009年2月大冬会圆满落幕,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充分借助大冬会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冰雪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冰雪旅游宣传力度,使黑龙江冰雪旅游软、硬件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实现了“旅游助力大冬会”和“借力大冬会提升旅游”的双赢目标。

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让“酷省”的旅游热潮进一步升温。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旅游版图正徐徐铺展开来;滑雪、冬猎、冬泳、冰雪民俗、冰雪汽车拉力赛、雪雕冰雕大赛等系列冰雪旅游产品,大海林雪乡、伊春雾凇雪凇、镜泊湖冰瀑、扎龙雪地观鹤、大庆雪地温泉、北极村极地观光、兴凯湖冬钓等50余个冰雪旅游精品项目,使全省冰雪旅游设施实现了全面的升级[2]。到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各项指标将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使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7%以上。

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现存的问题

黑龙江省的冰雪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上讲,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

冰雪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配套设施不完善

1.公路建设不完善。虽然多数雪场在中心城市周围,但仍有部分雪场没有直接与高等级公路相连,途中时间相对较长。一些雪质优良、富有特色的滑雪场仅由于交通不便便失去部分顾客。

2.设施设备老化。一些早期兴建的大中型雪场设备明显老化,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对游客的安全也构成一定的威胁,亟待更新换代。

3.产业链布局不合理。冰雪产业应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各项效益最佳组合的生态经济综合体。目前黑龙江省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冰雪产业链,统一的冰雪产业体系还只是一纸蓝图。冰雪运动器材绝大多数依靠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进口,同样,虽然国内一些厂家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机型,但造雪机多数仍只能从国外进口。因此,存在一个如何合理地整体布局问题。

(二)创意含金量不高

1.冰雕雪塑缺乏创新。哈尔滨冰雕雪塑的规模和知名度,在国内外都有一席之地,但每年创作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冰雕雪塑作品屈指可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比照哈尔滨市发展各自的冰雪产业,并在学习哈尔滨人工制作的冰雪景观的同时加以发展创新,如长春的雾凇等。因而,如果哈尔滨的“冰雪节”不力求创新,不形成自己的文化,必然会丧失吸引力,冰雪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2.可参与性冰雪游乐项目缺少推陈出新。从冰雪的互动性上看,缺乏创意,无非滑雪、滑冰、冬泳、雪地足球、雪地摩托等项目,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脱节,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脱节,已成为阻碍哈尔滨冰雪发展的“瓶颈”,面临“提档升级”的哈尔滨冰雪品牌,亟待挖掘创新的灵感元素。

(三)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准低

1.专业人才匮乏。无论是滑雪场的规划、设计,还是滑雪场的经营、管理,滑雪场专用设备的配置和合理使用,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亟需专业人才,高水平的滑雪教练更是迫切需要的。

2.服务质量亟待改善。黑龙江省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上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比较差距较大。所招聘的一线服务员,虽经一定的上岗培训,但服务质量处在较低水平:在节假日,个别滑雪索道、缆车的数量和速度与客流激增明显不适应,滑雪教练不足,施教能力不高,讲解水平低,现场救援反应迟缓。

三、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

(一)加强旅游基础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规划为前提。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要想加快发展,使黑龙江省成为中国冰雪旅游胜地,首先要有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在规划中应把本省最优的冰雪资源结合配套设施,结合可借助条件,组合成若干个在时间、空间上布局

比较合理的冰雪旅游区。

2.节约为原则。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做出可行性的发展规划,使之既能满足体育旅游发展的需求,又不会造成社会巨大浪费。有关部门也应通过制订发展规划,指导各地或企业不要一窝蜂式地盲目兴建滑雪场,以防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避免恶性竞争。

3.政府为后盾。政府扶植,多元化投入,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冰雪产业实行联合开发,尽快形成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完整体系,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开发系列冰雪旅游及配套产品,推动冰雪产业市场化、规模化,使冰雪旅游真正成为拉动黑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二)培养冰雪旅游人才

1.培养冰雪旅游人才的指导思想。冰雪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冰雪人才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

养多样化。

第二篇:冰雪产业发展论坛致辞

冰雪旅游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论坛致辞

2017年2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在这万物即将复苏的早春时节,由**市委市##、人民网黑龙江共同举办的**冰雪旅游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论坛隆重开幕了。各位领导、专家能在百忙之中,尤其是在元宵佳节期间,从四面八方来到**,出席本次论坛,我们深感无比荣幸,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的中心,总面积62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余万。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有西大圈、石龙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桃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虽然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但同时还是一座“夏看园林冬赏雪”的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区坐落在“三山两湖一条河”之间,形成了 “城在山水中、山水嵌城中”的独特风光。

**市委市##历来高度重视冰雪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出了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欣、李红爽、于威等10位冬 1 奥会和世界冠军,获世界金牌160枚,成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被誉为“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摇篮”,我们成功举办了2014年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黑龙江省13届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等大型赛事。当前,**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龙江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以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市委市##提出发展六大重点产业,特别是按照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规划先行、品牌引领、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冬奥冠军之乡”城市品牌效应,叫响短道速滑体育品牌。积极与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对接,创建“国家短道速滑训练基地”,积极引进承接赛事及开展训练和培训,全力打造“短道速滑”圣地。创新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发展模式,引进并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冰雪体育产业,扎实做好融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及冰雪经贸开发为一体的冰雪运动旅游项目。重点开发以滑冰、滑雪、雪地足球、冰上芭蕾、雪地森林穿越等冰雪体育项目为主的系列冰雪旅游产品,打造冬季冰雪运动体验式旅游业。积极推进冰雪体育产业与文化、教育、时尚、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冰雪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此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管**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但冰雪经济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冰雪体育旅游文化产业,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举办本次论坛,旨在与各位领导、专家共同研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计。本次论坛是**广纳良言、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真诚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为**冰雪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我们相信,论坛的成功举办,势必为加快**转型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注入新的活力!

谢谢大家。

第三篇: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探

作者:王树雄 于正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南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对湖南旅游业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如何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构架及措施。

[关键词]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市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但此时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自1998年后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行业管理、业态创新、政府投资、社区营销、融资模式等乡村旅游“北京模式”。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的: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区(县)一色

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

“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不同区位的空间产品出现雷同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相互之间也并不冲突,针对这点问题,采取的态度是“求异存同”,满足市场的多方需要。明确区县旅游定位,实现“一区(县)一色”,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

各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分别为:朝阳区为“中国商务旅游第一区”,海淀区为“皇家园林旅游区”,丰台区为“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门头沟区为“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顺义区为“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昌平区为“温泉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平谷区为“休闲绿谷”,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密云县为“渔乐圈”,延庆县为“国际旅游休闲名区”。

一沟(带)一品

构造26条乡村旅游沟(带)的聚合产业

在土地、森林、山庄、湖泊、农田、农作物、观光园、民俗民风等各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增量,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农委调整农业产业(果、牧、林、农等)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规划、产业布置及公共设施等角度打造“一沟(带)一品”。通过“一沟(带)一品”的实现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

和两年时间内,北京市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北京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26条“一沟(带)一品”乡村旅游沟(带)产品规划。包括:朝阳区的“温榆河运动休闲游憩带”,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温泉镇红楼名源乡村旅游带”,丰台区的“河西生态走廊乡村旅游”和“花卉旅游区”,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赵家台沟域旅游”,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和“北线山野奇趣乡村旅游沟域”,通州区的“京东运河湿地文化休闲区”和“回族风情乡村旅游区”,顺义区的“旅游‘金光大道’(东北部浅山地区乡村民俗旅游沟带)”,昌平区的“‘阳光流村’山地休闲旅游区”、“叠翠燕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的“采育葡萄大世界”和“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平谷区的“‘桃花深处’国际乡村汽车营地旅游休闲度假区”、“‘金海17里’乡村休闲旅游沟域”和“‘桃源静谷’山地休闲度假区”,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和“汤河川满族风情体验区”,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和“古北口镇汤河‘沟域经济’”,延庆县的“

河乡村旅游带”和“仓米古道乡村旅游沟域”。

一村一品

开展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

民俗村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微观基础,长久以来处于单独生产和经营的状态,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表明,这种局面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起,北京市旅游局以“以点带面、打造精品、提升品牌”为目标,进一步促进

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以现有民俗村为基础,选择旅游要素丰富、特点鲜明的民俗村落,共对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进行了创意策划,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乡情·管家岭村”和“京西妙高文化·七王坟村”,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门头沟区的“生态养生休闲·韭园村”、“京味文化·水峪嘴村”和“农禅合一·樱桃沟村”,房山区的“穆桂英故里文化·穆家口村”、“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水头村”和“养生山吧、创意空间·中英水北台村”、通州区的“宠物犬休闲文化·大邓村”和“盆景文化创意·大营村”,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昌平区的“边城文化·长峪城村”、“原生态自然文化·东水峪村”和“异国风情·瓦窑村”,大兴区的“采育人家,葡萄酒坊·东营二村”、“梨花之乡,休闲庄园·梨花村”和“生态休闲,有机蔬菜大观园·留民营村”,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乡土旅游的金凤凰·雕窝村”和“生态新农村·挂甲峪村”,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栗花深处、休闲溪谷·六渡河村”和“青山、碧湖、农家·上王峪村”,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寻访边关文化·古北口村”、“东极避暑、养生花园·花园村”和“京都游憩,渔味人家·口门子村”,延庆县的“奶牛风情,魅力新村·大柏老村”、“凤凰城、火盆锅、豆腐宴·柳沟村”和“妫水源·上磨村”。

生态旅游度假区

未来郊区旅游发展方向

休闲和生态已经成为游客的两个主要旅游诉求,北京市旅游局以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根据由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所倡导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精神,北京市旅游局与环保局共同编制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并已通过了由乡村旅游行业专家、市环保局和市质监局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将申请成为地方标准,即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都市休闲、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保健、民俗风情、养生健体、漂流历险、美食养生、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延庆龙庆峡、昌平温都水城、丰台南宫、怀柔夜渤海、密云云蒙风情大道都在积极申报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促进京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树立乡村旅游的产品品牌,“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正是建设新时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必由之路。“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区县、区域、沟域、村镇四个不同梯度的产品层次,同时通过“旅游新型业态”塑造新产品形成了网状产品体系结构,并通过“生态旅游度假区”引领乡村旅游新方向,使整个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这一多层次、多业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并最终形成品牌,必将引导未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规划引导,标准管理

7月,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0年)》通过专家评审;12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从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伴随着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逐步实现有序化发展。,北京市农委和市旅游局联合制定推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标准(试行)》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暂行办法》。至,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和《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1月,北京市旅游局与市技术监督局制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规定了养生山吧等八个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5月,北京旅游局在率先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5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通过专家评审。北京旅游局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标准从不同侧面指导着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全面推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

北京市旅游局还组织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的专项调研,为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升级规划的具体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标准的落实提供了智力支持。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支持力量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主要涉及:旅游局、农委、发改委、园林局、国土局等十几个部门,这种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状况,使得乡村旅游要素难以整合,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旅游局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部门联动制度,即:旅游局牵头,农委、发改委、园林、国土、卫生、工商、税务、公安、民政、环保、妇联等行政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村旅游的指导、监督、管理,以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发改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酒店和乡村旅馆,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北京市乡村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北京市水务局制定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美化了乡村环境;北京市园林局一方面通过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加强了对山区生态林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促进了乡村旅游景观的保护,此外,还启动了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大力进行绿化,打造了一大批天然氧吧和郊野公园,初步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的森林景观;北京市环保局深入开展污水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整治了乡村旅游环境,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干净的服务、接待环境;北京市科委实施“太阳能照亮百村示范工程”,改善了农村地区道路照明状况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妇联组织农村妇女成立了34个“巧娘工作室”,参与北京乡村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大赛,推进了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制作,完善了乡村旅游产业链。

景观保护,社区参与

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景观的保护。北京市旅游局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优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用,实现北京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率先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建立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协同机制,使北京市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不仅强调单体的、有形的、物资性(如建筑等)的遗产保护,更重视无形的、非物资性(如艺术、民俗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分别从村落景观保护、田园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景观保护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以加强民俗旅游村的规范自律治理,使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促进民俗旅游村落风貌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创造环保、整洁、优美的北京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环境。

《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体现出乡村景观保护中的保持传统文化继承性、建立高效生态系统、保持自然景观完整性和多样性、资源合理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原则,使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有章可循,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行业规范管理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形成了规划引导、标准管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景观保护、社区参与的北京模式。

第五篇: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市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但此时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自1998年后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行业管理、业态创新、政府投资、社区营销、融资模式等乡村旅游“北京模式”。

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

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的: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区(县)一色

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

“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不同区位的空间产品出现雷同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相互之间也并不冲突,针对这点问题,采取的态度是“求异存同”,满足市场的多方需要。明确区县旅游定位,实现“一区(县)一色”,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

各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分别为:朝阳区为“中国商务旅游第一区”,海淀区为“皇家园林旅游区”,丰台区为“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门头沟区为“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顺义区为“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昌平区为“温泉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平谷区为“休闲绿谷”,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密云县为“渔乐圈”,延庆县为“国际旅游休闲名区”。

一沟(带)一品

构造26条乡村旅游沟(带)的聚合产业

在土地、森林、山庄、湖泊、农田、农作物、观光园、民俗民风等各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增量,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农委调整农业产业(果、牧、林、农等)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规划、产业布置及公共设施等角度打造“一沟(带)一品”。通过“一沟(带)一品”的实现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

和两年时间内,北京市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北京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26条“一沟(带)一品”乡村旅游沟(带)产品规划。包括:朝阳区的“温榆河运动休闲游憩带”,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温泉镇红楼名源乡村旅游带”,丰台区的“河西生态走廊乡村旅游”和“花卉旅游区”,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赵家台沟域旅游”,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和“北线山野奇趣乡村旅游沟域”,通州区的“京东运河湿地文化休闲区”和“回族风情乡村旅游区”,顺义区的“旅游‘金光大道’(东北部浅山地区乡村民俗旅游沟带)”,昌平区的“‘阳光流村’山地休闲旅游区”、“叠翠燕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的“采育葡萄大世界”和“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平谷区的“‘桃花深处’国际乡村汽车营地旅游休闲度假区”、“‘金海17里’乡村休闲旅游沟域”和“‘桃源静谷’山地休闲度假区”,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和“汤河川满族风情体验区”,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和“古北口镇汤河‘沟域经济’”,延庆县的“妫

下载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发展模式5则范文

    产业发展模式 立足标准化示范养殖园区建设标准要求,按照示范先行、规模高效的原则,“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工业化理念,探索运用多种发展模式,做强做大羊产业......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钟山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钟山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钟山区正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点)有贵州三线博物馆、凤池园、麒麟公园、动物园、凉都森林公园、韭菜坪景区等景区。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水钢工业......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区建设有条不紊进行,薛仁贵寒窑、龙门景区、高禖庙等几个景区的建设初具......

    宁强旅游产业发展

    宁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2013-03-29 10:56:28 来源:宁强县政府办 宁强县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景区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加强服务管理,多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该县围绕建设“旅游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