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精)(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2: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精)》。

第一篇: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精)

摘要: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干预池塘底泥微生物相和水体藻相,使泥水界面有机质减少,好氧层加厚,增加水体藻类多样性,形成良好而稳定的藻相,提高池塘溶解氧水平,促进有机污染物好氧分解,减NH3、H2S、N02-等有毒物质的释放,强化池塘自净功能,提高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关键词:生物修复;池塘自净能力;池塘生态;自净能力;藻相;微生物相

1、前言

水产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污染、虾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大规模灾难性病毒病的爆发和流行等问题迅速暴露出来,使人们对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提出质疑[

6、7].、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国内外近10年发展起来的最新环境工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城市河湖、地下水,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和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1、2、3、4、5],并成为二十世纪环境科技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和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不同,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并不通过大量使用高营养的饵料和抗生素提高养殖产量,而主要通过生物-生态措施,修复受损的池塘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和池塘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养殖模式,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模式大多以消耗大量高蛋白饲料,以污染池塘自身和近岸环境为代价来维持的生产方式,加之养殖户为了防治鱼(虾)病,大量使用消毒剂、抗生素等虾药,甚至人药鱼(虾)用,用药剂量越来越高,药物的毒性越来越强,这些药物的使用,又严重破坏了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越病越治、越治越病的怪圈[6、7、8、9、10、11].老化池塘中,养殖残饵、粪便、死亡动植物尸体和消毒剂、抗生素等有毒化学物在池底沉积多年,形成黑色污泥,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厌氧微生物占主导地位,气温升高加速了有机质的厌氧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氧气,产生NH3、H2S、NO2-等有毒物质,影响对虾正常生长发育,而且黑色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的卵,增加了池塘病源的传播途径,使生产过程中鱼(虾)药的用量增加,水产品品质下降。如在我国沿海地区对虾养殖区,老化虾塘的底泥污染问题,已成为困扰养虾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1].3、池塘生态系统与水产养殖

池塘是一个人工圈养体系,其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差异,其结构特点是养殖动物在生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这一优势是在人工扶持下形成的,由于大量人工饲料投入养殖系统,除牧食链,腐屑链外,在食物关系中又增加了饲料链,也因此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定改变,决定了系统的低生态缓冲能力和脆弱性,其庞大的养殖动物生物量造成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水质也常常出现较大波动。

3.1、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在池塘生态体系中,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者,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优良的单胞藻可为池塘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甚至养殖动物直接滤食,也可直接吸收池塘中NH3、H2S、等有害物质,改良池塘水质,更为重要的是,藻类光合作用提高池塘的溶氧水平,促进池塘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池塘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盐,营养盐主要来源于底泥的释放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矿化,优良的藻相能提高池塘溶氧水平,特别是池塘中下层水体溶氧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态体系。

3.2、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微生物是池塘生态体系中的分解者,分解池塘残饵、对虾粪便以及浮游动植物残体等有机污染物,使之矿化成营养盐,供藻类吸收利用。池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底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能力、分解途径和终产物不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完全分解,其分解产物主要为CO2等,而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不完全分解,产生NH3、H2S等有害物质,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池塘生态体系中,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大量进入,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很容易造成池塘,尤其是池塘底部溶氧降低,可能形成有机物厌氧分解,使用池塘生态体系失控。

3.3、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及其与水产养殖相互关系从池塘对有机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上看,微生物和藻类是池塘诸多生态因子中最为关键的二大因素,在池塘生态体系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即微生物相)与藻类的种群和数(即藻相)是密切相关的,微生物通过其分泌物的直接作用或通过其代谢产物―――营养盐化学状态和浓度的间接作用而影响藻相,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杀藻、抑藻和有效降低藻毒作用,且存在种间选择性。同样,藻类通过对池塘溶解氧的影响而影响微生物相,池塘溶氧增高,能促进底泥好氧微生物繁殖,加速有机质的完全分解和矿化,维持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池塘微生物相和藻相的相互关系中,池塘水体,尤其是中下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是最为重要指标。池塘溶氧,除了供养殖动物消耗外,更多的应用于水质净化,研究表明,虾池水耗氧量占池塘总耗氧量的69.4%,池塘溶氧主要来源于表面水面与空气接触溶入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藻相对池塘溶氧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藻类的生长不仅需要N、P等营养,而且需要Ca、Mg、Fe、Mo、有机酸等微量营养[16、17、18],当池塘中微量营养缺乏时(浓度过低或者以不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一些藻类,尤其是高等产氧单胞藻(即所谓优良藻类)的生长受到限制,此称之谓限制生长营养。而另外一些藻类如丝状蓝绿藻等因其具有遗传上适应性,具有较大表面积和气泡,能争夺微量营养供其生长繁殖,浮在池塘表面遮住阳光,抑制产氧单胞藻的生长,而较容易形成优势种群,因此,微量营养缺乏时,往往使原始蓝绿藻等不良藻类迅速取得竞争优势,降低了藻类多样性指数,形成不良藻相,形成池塘溶氧水平的波动。池塘藻相的形成与稳定性与池塘水体中N、P营养的供应水平和池塘微量营养的浓度密切相关。

藻类的微营养主要来源于底泥缓慢释放,其浓度和化学形态、化学成份和底泥的微生物区系密切相关。老化的虾塘氧化还原电位低,有机质含量高,底质酸化严重,PH低,Fe、Ca、Mg、Mo等微量元素以不溶性盐的形式沉积于底泥难以释放。

3.4、池塘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自净能力。水体的养殖容量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一个水体的养殖容量主要由饵料供应水平和质量,水体自净能力和人工干预程度决定的,在饵料供应和人工干预程度一样的情况下,养殖容量主要由水体自净能力决定,因此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即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对提高养殖产量,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传统掠夺型养殖模式下池塘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对虾养殖中,虾池既是对虾摄食活动的场所,也是各种有机污染氧化分解的处理池,养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机污染的过程。进入池塘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由底泥微生物将其氧化分解成无机盐,返回水域被藻类利用。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分解和营养盐的再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池塘的自净能力,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池塘底泥生态,即底泥化学组成和微生物相(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老化虾塘由于长期处于厌氧状况,淤积大量黑臭底泥,底泥耗氧

第二篇:Vc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Vc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业的目标是经济高效地生产优质的水产品。像所有的养殖业一样,水产动物的疫病爆发仍是渔业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水产动物对应激的敏感性高,疾病在水域中的传染速度快,养殖者必须努力采取措施,保持水产动物的健康,才能取得持久的经济效益。

养殖健康的水产动物必须提高其抗病力。几年前,在鲑鱼养殖业发展早期,一般用抗生素来治疗疾病,但目前药物治疗已大量减少,一方面出于生态环境的考虑和一些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病原体抗药性提高。而且由于发病的水产动物往往不喜食,口服药的治愈效果降低了。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免疫力可杜绝和根除一些疾病,大大除低死亡率。

众所周知Vc是水产动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性元素。不仅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是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必不少的物质。然而大部分的水产动物对Vc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Vc量不足时水产动物的新陈代谢紊乱,抗病力下降,易患传染病,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都下降,死亡率升高,伤口愈合缓慢、胶原形成受阻;水产动物躯干软骨发育异常和脊椎骨变形、鳃出血、糜烂等,极易引起鱼虾细菌病和病毒病的发生;畜禽贫血、出血、生长停滞,易应激,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

目前市场上的Vc种类非常多,如包膜Vc、结晶Vc、Vc硫酸酯、Vc磷酸酯等等,各种VC受光、热、氧、无机盐、湿度等影响均不同,有些种类极易失去活性,在饲料加工及使用、贮存过程中损失均很严重。例如结晶Vc在混合和制粒过程有25%~50%被破坏,在水中浸泡和沉料过程中有30%~60%被破坏,常温贮存损失每周为10%~15%,这样水产动物在饲料中能摄取Vc的量微乎其微。

所以稳定性成为各国科学家的重要课题之一。市场上的各种Vc在稳定性、成本、生物利用率等方面均有不足,远征公司联合多位专家经多年研制开发出了Vc-2-多聚磷酸酯系列产品。Vc-2-多聚磷酸酯是Vc的一种衍生物,Vc的易氧化基团被保护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易氧化的问题,进入肠道后被肠道内的磷酸酯酶水解而吸收利用,利用率极高,并受光、热、无机盐等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小,在各种饲料和多维的生产过程中损失小,使用后可以大大提高养殖业的效益。

第三篇:高锰酸钾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高锰酸钾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养殖设施消毒:对水泥池、苗种池、网箱和养殖设施及常用工具,可用20mg/L的药液浸泡30min,可杀灭设施表面的病菌。

2、鱼种鱼体消毒:对鱼、虾、蟹、鳖、龟等苗种可用20ppm高锰酸钾药液中浸泡鱼体30-35min后入池,可抑杀病菌和多种体外寄生虫(卵)。

3、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对淡水鱼的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等疾病,可用高锰酸钾2-3mg/L溶全池泼洒。

4、鱼类及蛙类真菌性疾病防治:对鱼类水霉病常用4-5mg/L溶液全池泼洒;蛙肤霉病用10-20mg/L药液浸洗2-3h。

5、鳗鱼疾病防治,对鳗鱼弧菌病、烂鳃病、烂尾病、赤鳍病等,成鳗池用3mg/L药液全池泼洒,鳗苗池用1mg/L的药液全池泼洒。

6、虾、蟹类疾病防治:对南美白对虾、青虾、罗氏沼虾的丝状细菌病、幼体粘污病、黄鳃病、蟹虾链壶菌病等,可用2.5-5mg/L的药液浸浴4-6h后大量换水。

7、鱼类寄生虫疾病防治:对鱼类的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鱼虱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等,可用10-20mg/L的药液浸浴鱼体15-30min或用4-7mg/L的药液全池泼洒。

8、草鱼外伤治疗:草鱼因在扦捕,搬运、注射、放养等操作中,常引起机械性损伤,鱼体受损后,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肤霉病或疖疮病,当草鱼受伤或注射疫苗后,用可20g/m3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

10-15min消毒。

9、防治龟、鳖病:乌龟、黄喉水龟、金头龟等龟类,常因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产碱菌,引起龟患“穿孔病”。此病治疗:先用高锰酸钾15-20ppm,浸洗20-30min,然后用卡那霉素,按每500g体重腹腔注射15万单位,1次/d,连用5天。龟水霉病:用1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龟腐皮病:用0.5%高锰酸钾药液清洗患处,然后在患处外涂上金霉、土霉素。鳖肤霉病:用高锰酸钾按15mg/L药液浸洗20min,连用2天即可。

使用高锰酸钾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粉末遇甘油可发生燃烧,遇有机:物能分解失效,可溶于水,配制水溶液需用井水、自来水、凉水和洁净河水,忌用死水、污水、热水和含有机物多的水。高锰酸钾水溶液的杀菌作用不超过2h,待溶液变为紫褐色就不起作用了,应现配现用,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需遮光密闭保存,不宜在强光下使用。

第四篇: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青岛励图高科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两层含意: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目前较普遍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随着渔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渔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紧密结合,形成了渔业物联网。渔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

1.信息感知技术。它是整个渔业物联网链条上最基础的环节。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GPS 技术等。传感器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常用于测定水体溶解氧、酸碱度、氨氮、电导率和浊度等参数。RFID 技术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该技术在水产品质量追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GPS 技术基于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备进行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和高效益等显著特点。GPS 技术运用到渔业中,利用其实时三维定位和精确定时功能,可以对养殖情况、产品流向、产量等进行实时描述和跟踪。在现有信息感知技术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研发基于EPC的物联网,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相信该技术将很快应用于渔业生产。

2.信息传输技术。它是渔业信息传输的必然路径。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WSN),是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负责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如ZigBee 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 标准的关于无线组网、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被广泛应用在无线传感网络的组建中,如水环境监测、水产养殖和产品质量追溯等。其次,基于Android 等移动手机平台系统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等功能的信息传输技术开发,将使得针对多控制节点的远程控制更为方便快捷。

3.信息处理技术。它是实施渔业自动化控制的技术基础,主要涉及云计算、GIS、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其中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GIS 主要用于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图形转换与表达等,为分析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决策方案。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称ES),指运用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通过推理来模拟通常由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各种复杂的、具体的问题,达到与专家具有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简称ICT),是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用于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4 个方面: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即智能信息获取的形式化方法、海量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即声音、视频、图形、图像及文字处理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与流媒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即给物体赋予智能,以实现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互相沟通和对话,如准确的定位和跟踪目标等;智能信号处理,即信息特征识别和数据融合技术。

二、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渔业物联网技术目前已延伸到渔业行业各个环节:水产养殖管理、水产品质量溯源、水产品供应链、水产品加工、海洋渔业资源监控、海洋环境监测、渔港监管、渔船活动信息收集、渔具辅助设备等。

1.水产养殖管理。在水产养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水体温度、pH 值、溶解氧、盐度、浊度、氨氮、COD 和BOD等对水产品生长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水质参数及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进而为水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团队开发的集约化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溶解氧、pH 值、氨氮等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的监测和智能调控,并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开展了应用示范(图1),广东也是示范省之一。2.农产品安全溯源。能够利用RFID 技术快速反应、追本溯源,确定农产品质量问题所在。由于“多宝鱼”、“瘦肉精猪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开始采用条码、IC卡和RFID 等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一些单位开始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技术和架构方法并部分实现了集成应用。如杨信廷等将RFID 技术与传感器技术有效结合,对水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追踪。

3.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在水产品供应链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式的信息技术手段,物联网不仅能提高水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作业效率与质量,还集成了供应链中各环节主体的生产运作信息,包括水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以及经销商之间的信息,实现了无缝衔接,提高了每个个体对供应链整体即时信息的可见度,有效地控制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提升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以冷链运输控制为例:通过实现对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光照等环境的智能控制,从而降低货损率。在车厢中安置车厢控制单元TCU,采用ZigBee技术实现车厢内部传感器与RFID采集数据的传输,并将其传递给车头控制单元OBU,而在OBU中装有全球定位系统、基于RFID/NFC的司机身份验证系统、ZigBee模块和其他管理功能模块,它将采集到的TCU数据、监测到的车辆速度、位置、转速等信息以及RFID扫描的司机识别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分布式数据采集逻辑单元处理,构建起水产品冷链在途运输的无线传感网络,最终实现监控中心对车辆的在途运输实时智能监控,保持运输过程的低温等环境,有效降低水产品的在途货损率,如图2所示。

4.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一是原材料入库环节,从生产基地运送到加工厂的活体水产品外包装上贴有RFID电子标签,标签中记录了当前批次的生长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加工厂检测人员通过扫描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对水产品进行筛选和分类,记录原材料检测结果和入库信息,并将读取到的信息传递到生产管理系统中。二是在加工过程中,RFID系统能够实现对整条生产线的自动识别和跟踪,及时获得产品数量、传送路线、质量水平等与生产工艺直接相关的数据,从而确保整个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三是当水产品加工完毕后,将会对产品进行冷藏。冷藏间的货架上将贴有RFID/EPC标签,水产品成品入库时将会扫描托盘上的RFID/EPC标签,系统将找出对应的货架位置进行存放,在冷藏间还装配数个温度传感器,物联网系统可多点定时采集冷藏间的温度,如果温度超出设定安全范围将自动报警信息。当需要查找产品时,只要在系统中输入产品的名称或条码信息,就可以很快通过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系统找到货物存放的位置,方便货物出库。

5.海洋渔业资源监测。在沿海大陆架水域,寒、暖流交汇水域,利用物联网技术部署环境参数传感器、实时图像采集系统、与海事通讯卫星、远洋监测船、遥感航空器、全自动海洋监测站共同组成立体数据传输网络,通过检测海洋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浮游生物种类等环境数据,处理后得出渔业生物生长状况资料,为渔业决策部门提供实时海洋渔业资源状况信息。

6.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水面积广阔。受监测活动区域范围、海上交通和人力的限制,海洋环境监测检测很难做到全面、及时、详尽。物联网以微波通讯和卫星通讯为数据传输介质,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以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自动海洋环境监测站,在海洋监测船无法到达或不能长期驻留地区对周围环境进行24h 不间断监测并实时传输数据。实时反馈污染性质、污染物种类、污染状况、污染来源等一系列信息,提供环境预警信息,为治理和改善海洋环境污染、应对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有效保护渔业资源提供帮助。

7.渔港监管。通过射频识别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渔港设施监管系统等技术关联,实现复杂渔港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定位跟踪、监控和智能管理。利用互联网,整合冷冻仓储电子化管理系统和渔船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为渔港管理提供各类监管和生产信息。

8.渔船活动信息收集。渔船是渔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渔船信息的收集主要采用渔船身份识别传感、渔船载重传感、GPS 定位、视频采集等技术。通过渔船装备内嵌式智能芯片,传感器识别和记录渔船类型、载重吨位、牌号、所属公司等相关信息,方便渔业管理部门和货主监管、查询。载重传感器识别和记录渔船的渔获量,及时为港口冷冻加工、运输提供相关信息。

9.渔具辅助设备物联网。渔具辅助设备泛指渔业生产活动中为提高捕捞效率而为渔具配置的仪器、仪表等辅助设备,其中主要是鱼情探测设备。在捕捞区域部署水下传感器、水下雷达、水下视频采集设备等监控鱼类活动,实时向渔船发送鱼群规模、鱼群种类、鱼群活动范围数据,为选择捕捞地点、捕捞时机、捕捞方式提供数据帮助。

第五篇: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草药使用(一)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⑴抗细菌中草药:大黄、黄连、黄芩、五倍子、苦参、桉叶、乌桕、松针、地锦草、穿心莲等;⑵抗病毒中草药:大黄、黄连、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等;⑶抗寄生虫中草药:苦楝皮、石榴皮、松针、菖蒲等;⑷抗真菌中草药:菖蒲、苦参、白头翁等;⑸增强免疫功能中草药:黄芪、党参、当归、甘草、丹参等;⑹其它用途中草药:杜仲叶、苦参、山栀子可改善水产品肉质和增加鲜度。

中草药常用给药方法有口服法、泼洒法及药浴法3种。⑴口服法:将中草药药粉添加到饲料中,投喂药饵前停喂1-2天,然后先投喂少量饲料,再投喂药饵。此法适用于可进食的水产动物疾病治疗或预防,对病情严重已不能进食的水产动物效果不佳。⑵泼洒法:将中草药浸泡或煎煮后取汁泼洒到池塘中或食场。多用于预防或紧急治疗。此法用药量大,对水体体积和用药浓度应准确估算,并要泼洒均匀,一般需多次泼洒。⑶药浴法:将较高浓度药液置于木桶、船舱、水中的网箱内,对病鱼(虾、蟹、鳖等)进行药浴。或降低池水并停止进排水,进行全池药浴。此法效果较好,但较费人工,操作要熟练,适宜在苗种放养、转池和运输时使用。

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一些利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常用处方。

一、防治细菌病:⑴内服。处方一:穿心莲、黄柏各100克,鱼腥草200克。处方二:黄芩、鱼腥草各200克,黄柏100克。处方三:柴胡100克,黄连、甘草各50克。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5-7天为1个疗程。⑵外用。处方一:大黄、五倍子各2公斤/亩。处方二:五倍子2公斤/亩,黄芩、黄柏各1公斤/亩。处方三:黄连、大黄、黄芩各1公斤/亩。隔日进行1次,重复用药2-3次。

二、防治病毒病:⑴内服。处方一:板蓝根300克,穿心莲200克。处方二:大黄200克,黄柏120克,黄芩80克。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3-5天为1个疗程。⑵外用。处方一:苦楝皮、菖蒲各2公斤/亩。处方二:大黄、黄柏、黄芩按5:3:2的比例制成三合剂,用量 2公斤/亩。

三、防治寄生虫病:⑴内服。处方一:仙鹤草200克,板蓝根300克。处方二:苦楝皮300克。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6-7天为1个疗程。⑵外用。处方:苦楝皮2公斤/亩,菖蒲1公斤/亩。

四、防治肝胆综合症。⑴内服。处方:当归200克,丹参、山楂各200克。以上为100公斤鱼体重每天用药量(预防用量为20%),6-7天为1个疗程。⑵外用。处方:大黄、黄柏、黄芩按5:3:2的比例制成三合剂,用量2公斤/亩。

水产养殖中草药使用(二)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渔药产品自从废除地标产品实施国家统一标准后,中草药药品约占水产药品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国标中草药有单味、多味和中西复合三种规格,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有的产品能达到所标明的疗效,如服易康(三黄散)按剂量口服五日不仅对细菌引起的鱼类白头白嘴病和烂鳃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对草鱼的病毒性出血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五倍子按剂量口服五日不仅对细菌性引起的肠炎、烂鳃、疥疮、腐皮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对真菌性引起的水霉病、鳃霉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多次实践证明,五倍子与红肝小胆散(鱼肝宝散)合用,对草鱼、鲤鱼、鲫鱼肝胆综合症引起出血病也有明显治疗效果。又如鳞立平(苦参末)不仅对鱼虾甲壳类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类的寄生虫有杀灭作用,而且对细菌性引起的肠炎、烂鳃病,特别是对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引起的竖鳞病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报告,他们采用枳实、当归、丹参、辣蓼、艾叶、茵陈、苍术、石菖蒲、麦芽、谷芽、蒲公英、神曲、贯仲、附子、地龙、乌蛇、蜈蚣、朱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纯中草药,按0.4%添加于饲料里,对草鱼、鲤鱼、鲫鱼、武昌鱼等淡水温水性鱼类定期投喂,结果表明,该药品不仅具有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还可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特别是对四种鱼类实验后,它们平均可节省饵料10%~15%。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本品,基本上杜绝了草鱼的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和顽固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在一龄草鱼上使用本品,可使鱼种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

2006年,湖北靖江一带利用网箱饲养的斑点叉尾鱼回由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致使鱼类发生鱼回鱼套肠病,造成毁灭性的死亡。治疗期间他们采用投喂各种抗生素和外用多种消毒杀菌剂均无疗效,最终还是采用了大黄、黄柏、黄芩、贯仲、白头翁等与鱼虾血凝复配后进行投喂5天~7天基本控制了病情。实践证明,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上不仅对多种病原体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而且有异病同治的特殊疗效。

中草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中草药的疗效有偏见。大部分渔农由于缺乏水产动物病害技术,不知道水产动物病害防重于治的理念,加之对中草药性能、特点不够了解,总认为中草药在治疗病害时疗效低,见效慢,存在不如化学药剂见效快等偏见,不愿使用中草药来防治疾病,这便是当前水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操作麻烦不方便中草药的剂型有散剂、丸剂、胶囊、针剂四种类型,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因水生动物的特点,一般只能采用口服、外泼和药浴,在使用前都要进行不同的用药准备工作,如口服时需要用黏合剂与饲料拌匀投喂,外泼药浴时要进行水煎和浸泡处理,显然这比抗生素药剂使用要麻烦得多,通常会影响渔民用药的情绪。

货源短缺,价格上涨由于中草药无公害,无污染,能治本等优点,现已被医药、兽药、日化等行业广泛应用,从而导致了中草药求大于供,使得某些中草药形成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如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常用的五倍子、丹参、大黄、柴胡等品种,这也是阻碍中草药在渔业生产中应用的问题。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虽然存在着药效慢、使用麻烦和某些原材料价格偏高等因素,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和对中草药特点性能不够深刻了解所造成的。

中草药的发展前景随着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量的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消费者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也越来越关注绿色食品市场。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控制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我国政府自2006年已对水产药品进行了全面整改,并在各地设立质量检查机构,加大了对不合格产品的整治力度,尤其对违禁药品,政府采取了更有效的打击措施。

中草药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这已经引起国外水产专家的重视,最终水产中草药药品也必将会和我国的中成药一样打入国际市场,被各国水生动物饲养者和消费者一同认可。

众所周知,中草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药调节人体内“阴阳”二气平衡以及“正气内存、邪不平正”的观点,早被我国人民熟知和接受。中国人历来就有用中草药进补的习惯,药膳现已成为许多高级宾馆饭店的特色。因此,采用中草药防病治病所生产出来的水产品成为“绿色保健食品”而倍受消费者欢迎。

综上所述,开发和利用中草药药品不仅解决了抗生素及其替代品不能解决的药物残留问题,而且能显著提高我国渔业生产水平及产品质量,使我国水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中草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载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精)(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精)(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_综述_(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 5(Suppl :204~206 C hin. J. A ppl. Environ. Biol. 1999 10 05 收稿日期:1999 05 19 接受日期:1999 06 04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综述] 张......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春季渔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 尤其是今春的低温、寒潮天气影响了滕州渔业生产工作的按时进行,为确保今年渔业生产丰收,市水产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畜牧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畜牧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我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有幸被聘为枣阳市畜牧技术指导员,在本年度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水产养殖技术补充常识

    水产养殖技术补充常识 1、因地制宜地管理调节好水质。水产养殖因为不同鱼种对环境水域水的溶解氧、氨氮等要求不同,因此,必须在饲养前了解不同品种的各种生理学指标,使养殖水域......

    论述在水产养殖中的生产管理

    论述在水产养殖中的生产管理 黄明华(Huangminghua) 广州市恒发水产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化和健康化的发展,生产管理已经决定着养殖企业的胜败,它不同于工厂化管......

    化肥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推荐)

    化肥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 (1)氮肥 无机氮肥主要有硫酸铵、硝酸铵、碳酸铵、尿素等。其作用为水中浮游植物提供氮元素,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氮肥和磷肥的混合比例为1:1(按......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颜 娜 辽阳市一高中(辽阳研究生课程班) 一、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教学 1.1 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Consultat......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水产品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5篇)

    1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水产养殖和水产品中的应用 叶章颖 *,祁凡雨,裴洛伟 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叶章颖,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电解水工程化应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Email:yzyzju@zju.ed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