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

时间:2019-05-15 00: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

第一篇: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

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

来源:四平日报 2014-11-0

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倡导生态、健康养殖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主导方向。如何规范、科学、安全用药,防止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确保水产品的绿色、优质、健康成为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关键。因此,养殖生产者必须规范使用国家标准渔药。

一、水产健康养殖的含义

水产健康养殖就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和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技术,通过科学管水、科学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和科学管理,使其在人为控制的生态环境下健康快速生长,最终能够生产出健康、优质、安全绿色食品的养殖方式。

二、渔用药物种类

渔用药物可分8大类:

1、环境改良剂:以改良养殖生产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底质改良剂,水改良剂和生态条件改良剂。

2、消毒剂:以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氧化剂,有机碘等。

3、抗微生物药:指通过内服,浸浴注射,杀灭或抑制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

4、抗寄生虫药:指通过药浴或内服,杀死或驱除体外或体内寄生虫的药物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包括抗原生虫药,抗蠕虫药和抗甲壳动物药等。

5、生物制品: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或生物技术制成微生物及其相应产品的药剂,通常有特异性作用。包括疫苗,免疫血清等。广义的生物制品还包括微生态制剂。

6、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活菌制剂等。它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

7、中草药:主要是指为防治水产动植物疾病所用的植物药。

8、其它:包括抗氧化剂,麻醉剂,防霉剂,增效剂,催产剂(激素)等药物。

三、渔用药物的选用原则

1、渔用药物的使用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2、选用无公害环保药物,鼓励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3、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生物渔药、中草药替代抗生素。

(四平市水利局水产科科长王立军)

水产品健康养殖与安全用药的七个原则

2014-12-2 10:47:36 中国食品科技网

近年来,倡导健康养殖是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保证。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又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怎样安全用药和控制水产品本身的药物残留是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也是水产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一、水产品健康养殖含义

健康养殖是根据养殖对象正常活动、生长、繁殖所需的生理、生态要求,采用科学的养殖模式和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技术,使其在人为控制生态环境下健康快速生长。健康养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以有效防治为主的措施,在养殖过程中消灭病原、改良养殖环境的各项理化因子,消除发病因素,使养殖水产品能在无污染的、近似自然的环境下健康生长。另一方面指养殖出来供人们食用的水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检查标准的绿色食品,这一点对加入WTO的中国尤显重要。我们把健康养殖形象地比喻成一个木桶,称其为“木桶效应”。生态环境调控、增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等有如构成了木桶四围的板条,养殖环境的容纳量如同木桶的箍,维持着木桶整个结构和它的基本功能。水产养殖业的容量好比是木桶的容量,其多少取决于构成木桶板壁的高低,实际上最低的一块板条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从现今情况来看,病害防治可能是这个系统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水产养殖的安全用药原则

病害的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产量和效益,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对所养殖的水产品提倡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旦发病需做出正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尽量使所用的药物发挥最大作用,而药物的残留降低到最低水平。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用药,健全档案

渔用药物的使用必须按照《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1的规定执行,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类药,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切忌随意加大药物用量,以免造成养殖品种出现药物中毒甚至集中死亡。生产者应养殖成购买鱼药时索要处方的习惯,建立健全养殖池塘档案,尤其是对药物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应作详细的记录。建立起水产养殖用药的可追溯制度。严格执行农业部制定的《禁用清单》,杜绝使用禁用药物。

2、正确诊断病因,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和理化特性

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根据症状和病原来准确确定病因,正确诊断后根据药物的适应来选择药物,并采用合理的投药方法。同时应注意药物发挥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指望用药的当天就能迅速见效

3、使用药物宜早不宜迟

发病动物一般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丧失,也就不能摄食药饵,口服药物对发病的动物不起作用,已发病的不易治好。而投用的药物对当时尚未发病的动物起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所以对养殖水产品来说真正的治疗是很少的,故水产养殖上更显出预防重于治疗的重要性。动物发病后如果治疗太迟,发病率就会迅速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

4、内服外用药物结合使用

两种给药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细菌性疾病无论是体表感染还是全身感染都应内服和外用相结合;对于体表寄生虫感染,一般只需使用外用药物即可,但有时采用内服给药也可奏效。

5、必须强调综合治疗措施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动物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功效,而忽视饲养管理及水质环境的改善常是失败的主要因素。

6、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生物渔药、中草药

免疫增强剂通过作用于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并减少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比化学药物安全性高,比疫苗应用范围广,能显著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功能。微生态制剂安全、低毒、有效,已经引起水产养殖者的重视。生物渔药是通过某些生物的生理特点或生态习性,吞噬病原或抑制病原生长。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泛、使用方便、价廉效优、毒副作用小、无抗性,不易形成渔药残留等特点。

7、要注意遵守休药期 渔用药物进入水产动物体内之后,均会出现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因为水产用兽药的种类、使用药物时的环境水温和水产饲养动物的种类不同,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代谢过程所需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保证水产品消费者的安全,避免水产动物体内残留的药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每种水产用兽药都有其相应的休药期。养殖者对所饲养的水生动物使用药物后,绝对不能将休药期尚未结束的水产养殖动物起捕上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提倡健康养殖,积极开展对渔药的毒性、药效及药残等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为各种药物的有效性、适用性及安全性提供可靠的数据,规范渔药市场、指导养殖户安全用药、科学制定休药期,从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把饵料与营养、病害控制、种苗、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在养殖环境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

第二篇: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春季渔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 尤其是今春的低温、寒潮天气影响了滕州渔业生产工作的按时进行,为确保今年渔业生产丰收,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筹措,为广大水产养殖户编制发布了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力保今年渔业生产起好步。

一是要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经济实力,及早做好全年养殖计划,规划好相应的养殖模式、品种、规模、饲料、技术、市场销售等因素,准备好渔业生产物资,及时开展工作,保证养殖效益。

二是抓好标准化鱼塘开发整理改造。在当前天气尚未转暖还不适合水产养殖的时间,应积极充分开发利用荒废地,整理成适于养殖的池塘,新增水产养殖面积,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抓好低标准池塘的清淤改造、消毒,提高池塘养殖标准,增加水产生产潜力。

三是抓好春放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积极利用气温回升的时机,联系购买好优质鱼种,加大品种调整力度,选择市场销售前景好的新品种,做好鱼种放养。春季是渔业生产苗种销售旺季,购买优质水产苗种,要注意供应单位是否具备苗种生产销售许可,购进外来水产苗种是否有产地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在春投春放中,要注重大规格苗种的投放,做到品种优、质量好、规格大。由于当前气温低,以及春季气温变化大,要在春放工作中,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防止冻伤鱼种,操作要仔细,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四是抓好春季水产养殖及疾病的防治工作。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季是水霉病、寄生虫病等病害高发的季节,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逐步提高池塘水位,注重改善水

质,及时投喂饲料,加快鱼类恢复体质和生长。

五是开展水产苗种繁殖的养殖者,要利用2-4月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强亲本的投喂管理,增强亲鱼的体质,保证繁育质量。要提前做好鱼苗繁殖准备。做好繁殖设施检修,搞好亲本的引进更新和培育,确保鱼苗繁殖顺利进行。

第三篇: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季节,光照强,水温高,鱼类吃食旺,生长快,是养殖的黄金季节;但同时夏季高温季节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温差分层明显,由于大量投饵使水质中有机质含量增高,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也随之大量产生,水质变化快,加之鱼类密度高,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造成经济损失。遇有特殊天气易引起浮头泛塘及鱼病暴发,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鱼池管理:整理池塘,加固池埂、池坝,夯实池基。检查进排水口是否完好,清除进排水渠中的淤泥、杂草等障碍物(网箱要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物),确保水流畅通。持续高温,要尽量提高鱼池水位,稳定水温、增加鱼池水体容量;网箱可采取沉箱的方式度夏。在台风前要做好塘坝加固、防逃设施。

2、调节好水质: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保持水位在1.5~2米。水深超过2.0米的池塘最好能装备耕水机,并勤开增氧机,打破温跃层,促进上下水层的交换或水体循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也可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环境。如果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富且稳定或者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后,尽量避免施用药物。当水质恶化时,可用底质改良剂或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以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延长使用增氧机的时间。如果养殖池塘出现蓝藻水华,加强池塘水体的循环可有效抑制蓝藻暴发,按每立方米水体0.5克剂量全池泼洒硫酸铜,可有效杀灭蓝藻。在泼洒硫酸铜的当天要加强增氧,避免泛塘,在泼洒硫酸铜后的3~4天,可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改善水质与底质。夏季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促使水体上下对流。养殖户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夏季天气多变,每天要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雷雨大风的防范措施,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启增氧机。台风后注意池塘水体酸碱度的变化,需及时测量水质指标,合理调节PH值,并且及时做好改良水质措施。

3、科学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持续高温情况下,尤其要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选购优质品牌饲料,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每吨饲料中加300克左右,可保护肝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解毒功能。投喂的饲料量不宜过多,坚持八成饱原则,以避免过饱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和肠道性疾病得发生。应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防雨、防霉变、防阳光暴晒。把喂食时间改在上午11时前和下午4时以后,避开中午表层水温高的时间。投饵机数量以每15~18亩水面设置1台为宜,避免大量的鱼聚集在一处摄食。水深超过2米的池塘要减少投喂时间,一次投喂以20~30分钟为宜。可在食场周围采取挂袋、挂篓的方法,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消毒杀菌杀虫剂,防止病原菌感染。

4、适当稀养,逐渐减少养殖容量: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状况和技术水平等来放养鱼种,一般控制在800~1000千克/亩为好,最好能实行轮捕轮放。在高温或持续高温天气,不要采用全池拉网的方式捕鱼,建议在食台附近设置抬网捕鱼,捕大放小,不仅减少了养殖容量,增加了资金流动效率,又降低了对鱼体、水质、池塘生态的影响。在抬网捕鱼后,可以适当补充小规格的鱼种,确保水体的利用率与养殖产量。

5、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坚持每天巡塘3次以上,注意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容易发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早采取防范措施。在台风、暴雨天气时,要多加巡查。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巡塘次数,严防突发事件。发现池埂坍塌,可及时修复,严防溃堤。

6、加强鱼病监测,对症下药治疗:日常巡查时应注意观察鱼类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对离群独游、游泳失衡、摄食不正常、体色反常或有病灶得鱼类应及时处理。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取,防止病害扩散蔓延,避免死亡动植物腐烂对水环境造成压力,而且应及时采集病样送到所在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中心)实验室检测,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建议进行治疗。夏季水温高,消毒药物和杀虫药物对鱼的毒害作用加大,易杀伤鱼鳃引起死亡。在防病治病时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化学药物。高温季节在鱼病防治上一般不主张大面积使用消毒剂,以免造成水质变坏,加重病情,应采用内服药物与食场挂袋(篓)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鱼一旦生病应采用药物防治与水质调控相结合方法会使鱼病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精)

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用药禁忌和用药规避

1、药敏性

选择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必须掌握水产养殖动物对不同类别药物的药敏性。众所周知,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对同一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敏性,尤其是外用泼洒的杀虫药常因不注意水产养殖动物对杀虫剂的药敏性而导致药害事故最为普遍。使用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必须注意:选择杀虫药全池泼洒时必须注意使用说明书上的用药禁忌,并注意有机磷类如敌百虫等对鳜鱼、淡水白鲳等养殖品种敏感,甲苯咪唑禁用于叉尾鮰、胭脂鱼及贝类养殖池,虾蟹类对除虫菊酯类药物如氯氰菊酯等高度敏感,所有鱼用杀虫药对鱼苗慎用。选用外用消毒杀菌剂时须根据水质肥瘦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清瘦水质或藻类丰富但有机质较少的池塘宜选用非氧化类杀菌药物如戊二醛、苯扎溴铵等,水质过肥且有机质丰富的水质宜选用氧化类杀菌药物如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同时选择药物时还须注意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刺激性,无鳞鱼类如黄颡鱼、大口鲶、黄鳝等常因使用氧化型消毒剂如强氯精、漂白粉等强刺激性药物而破坏其粘液,从而使其丧失重要的保护屏障,应选用如苯扎溴铵、戊二醛等非氧化型消毒剂。

2、水质状况

使用药物全池泼洒时应充分考虑水质因素。通常不良水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水体缺肥或肥力无法释放的浮游植物量低的水体如澄清水、浑浊水、青苔水等,第二类是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的养殖池塘如蓝绿藻水华水、红水、黑水、老绿水等。第一类水质的水体因为缺乏浮游生物,因而使用外用泼洒药物尤其是杀虫药后,常使水体浮游植物数量急剧下降而导致水体缺氧,同时药物被有机质或其它无机物消耗导致水体缓冲性差而发生药害事故。此类水质确需用药时应选择安全性大且低剂量用药。第二类水质的水体常因为富积大量的有机物质,在使用药物后因藻类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氧债而发生药害事故。此类水质用药前应首先使用化学类水质改良剂改水,再使用其它全池泼洒药物进行防病治病。

3、天气

养殖户全池泼洒药物时须规避不良天气。选择好全池泼洒药物后应在晴好天气进行施药,用药前须密切关注天气,避免在暴雨天气、闷热天气、低气压天气等不良天气用药,而且在使用杀虫药时还应注意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不能有低气压天气,否则会因养殖水体溶氧不足而产生药害事故。同时全池泼洒药物时应根据水质肥瘦、水温、养殖季节等调整施药浓度,一般情况下水温越低、水质越瘦等应使用低剂量,反之应选择高剂量全池泼洒。早春时期,养殖水体一般水位较浅、水温低、水质瘦、藻类不丰富,且养殖鱼类经历越冬后的体质较差,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差,因此确须使用外用泼洒杀虫剂时宜选择对鱼类刺激性小、安全浓度大的杀虫药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防治。

4、用药顺序

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核心就是要遵循联合用药的用药顺序。根据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病规律,总结数年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经验,在正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按照“先改水、再杀虫、后杀菌、然后口服、最后调水”的联合用药的规程可有效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其中“先改水”是在养殖池塘水质不良或长期用药无效或久治不愈或水产养殖动物发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并产生应激性大量死亡的条件下实施的,改水目的是为了消除或缓解水产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降解或消除池塘中的药物残毒以及增加外用泼洒杀虫杀菌制剂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多硫化合物、高铁酸钾、硫酸铝钾、腐植酸钠、硫代硫酸钠等。“再杀虫”是指确诊水产养殖动物有寄生虫感染时必须采取的基础措施,药物选择时应根据不同寄生虫种类选择适宜的杀虫药物,并注意寄生虫的抗药性。“后杀菌”是指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具有被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采取的措施。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用药规程是“先杀虫、后杀菌”,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临床症状要求我们“杀虫为本、治病治表”,很多氧化型消毒剂往往会加重部分杀虫药毒性,同时针对寄生虫疾病如车轮虫、指环虫、中华鳋、锚头鳋病,养殖户习惯于施用杀虫药,而忽视了杀菌药的使用,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如顽固性烂鳃综合症、暴发性出血病等。因而为有效杜绝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在使用完杀虫药后的1-2天内须使用如过氧化氢或二氧化氯、苯扎溴铵等再杀一次细菌。“然后口服”是防治吃食性鱼类体内致病微生物及体内寄生虫病最为有效、直接的方式。“最后调水”是为了保证施药后通过使用化学类或微生态水质改良制剂及肥料调节水质,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维持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当然,防治某一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或多种并发症并不一定要全部使用上述五个规程,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及用药史可酌情调整用药规程。

5、搭配原则与剂量

为防治药害事故发生,应规避随意将不同类别的药物混配使用及超剂量使用药物全池泼洒或口服。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大多数渔药生产企业出品的药物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份复配而得,如果只关注商品药物的主要成份随意将不同性质的药物混合后全池泼洒,可能会通过化学和物理反应增加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毒性而发生药害事故,即使是相同性质的药物通过混合也会增加单位面积的用药浓度从而发生药害事故,因此将两种药物混合或配合使用时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复配方式是在水温较高或水质较肥时选择两种或三种单剂的氯氰菊酯、辛硫磷、阿维菌素进行混合后防治常规养殖鱼类疾病,为增加疗效并减少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刺激性,常将强氯精和溴氯海因、戊二醛和苯扎溴铵混合后使用。无论是使用药物全池泼洒还是药物口服,选择药物用量时必须参照产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如需加量使用时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外用泼洒药物不得用于口服,否则不仅会使水产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更会发生药害事故。

当然,从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选择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须注意休药期,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

第五篇:28种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

28种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

核心提示:菊脂类杀虫剂:菊脂类杀虫剂在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的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鱼死亡。虾蟹类禁用。菊脂类或有机磷药物:除生物菊脂外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渔药生产与使用常识

1、杀藻药物:所有的杀藻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均不能使用,还则会加速泛塘。

2、菊脂类杀虫剂:菊脂类杀虫剂在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的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鱼死亡。虾蟹类禁用。菊脂类或有机磷药物:除生物菊脂外,其余种类不得用于甲壳类动物。

3、含氯、溴消毒剂:当水温高于25℃时,按正常用量将含氯、溴消毒剂用于河蟹,会造成死亡(在室内做试验则可能不会死),死亡概率为20~30%。在水质肥沃时使用会导致缺氧泛塘。

4、杀虫剂(敌百虫除外)或硫酸铜:当池塘水深大于2米,如按面积及水深计算用药量,并一次性使用时,会造成鱼类死亡,死亡概率为10%左右。早春、特别是北方地区,鱼体较弱,按正常用药量用药,会发生鱼类死亡,特别是鲤鱼的死亡率会达到5~10%,且一旦造成死亡,将会造成较大损失。

5、敌百虫:虾蟹、淡水白鲳、鳜鱼禁用;加州鲈、乌鳢、鲶鱼、胡子鲶、大口鲶、斑点叉尾鮰、虹鳟、海水章鱼、宝石鲈慎用。

6、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药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使用,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和鲫鱼的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时,易导致死亡。内服时,无鳞鱼或乌鳢会出现强烈的毒性。阿维力素、伊维菌素:内服时,无鳞鱼或乌鳢会出现强烈的毒性。

7、内服杀虫剂:早春,如按体重计算用药量,会造成吃食性鱼类的死亡,概率为10~20%。

8、外用杀虫剂:当水质恶化或缺氧时,应禁止使用外用消毒剂、杀虫剂。施药后48小时内,应加强对施药对象的观察,防止造成继发性水体缺氧。

9、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等无磷鱼。

10、碘制剂、季铵盐制剂:对冷水鱼类如大菱鲆等有伤害,并可能致死。

11、一水硫酸锌:用于海水贝类时应小心,有可能致死,特别注意使用后缺氧。

12、代森铵和代森锰锌:不可用于鳜鱼。用后易导致缺氧,使用后应注意增氧。

13、维生素C:不能和重金属、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

14、硫酸铜、硫酸亚铁:贝类禁用,用后注意增氧,瘦水池塘、鱼苗塘适当减量使用;30日龄内的虾苗禁用。广东鲂、鲟、乌鳢、宝石鲈慎用。

15、硫酸乙酰苯胺:用后注意增氧,珍珠、蚌类等软体动物禁用;放苗前要试水;鱼苗及虾蟹慎用。

16、硫酸铜: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当水温高于30℃时,硫酸铜的毒性增加,硫酸铜的使用剂量不得超过300克/亩×米水深,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类中毒泛塘。烂鳃病、鳃霉病不能使用。鳜鱼禁用。

17、高锰酸钾:斑点叉尾鱼回、大口鲶慎用。

18、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若用于软体动物,轻者会影响生长,重者会造成死亡。海参不得使用。

19、盐酸氯苯胍:若做药饵拌得不均匀,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特别是鲫鱼。

20、季铵盐碘:瘦水塘慎用。

21、海因类:含溴制剂有效成份大于20%的,在水温超过32℃时,若水体内3天累计用量超过200克/亩×米,会造成脱壳期甲壳动物死亡。

22、甲苯咪唑溶液:按正常用量,胭脂鱼会发生死亡;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敏感;各种贝类敏感。无鳞鱼慎用。

23、鳜鱼过敏药:鳜鱼对敌百虫、孔雀石绿、硝酸亚汞十分敏感,按常规用药,往往会导致全池死鱼。因此,在鳜鱼池中不宜使用这些药物。

24、青虾过敏药:青虾对二二三乳剂、甲胺磷、呋喃丹、杀虫菊脂、敌百虫等较为敏感,应禁止使用,特别是敌杀死更为敏感,不能使用。

25、罗氏沼虾过敏药:罗氏沼虾对敌百虫特别敏感、,应禁止使用;控制使用下列药物:漂白粉0.1g/m3以下、硫酸铜0.7g/m3以下、生石灰250.1g/m3以下。

26、碘制剂、季铵盐制剂:对冷水鱼如大菱鲆等有伤害,并可能致死。

27、水质因素:当水质恶化或缺氧时,应禁止使用外用消毒剂、杀虫剂。施药后48小时,应加强对施药对象的养殖水体观察,防止造成继发性水体缺氧。

28、大黄流浸膏:易燃品,使用后注意增氧。

下载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产养殖技术补充常识

    水产养殖技术补充常识 1、因地制宜地管理调节好水质。水产养殖因为不同鱼种对环境水域水的溶解氧、氨氮等要求不同,因此,必须在饲养前了解不同品种的各种生理学指标,使养殖水域......

    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畜牧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畜牧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我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有幸被聘为枣阳市畜牧技术指导员,在本年度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前言: 4月30日下午,我院召开09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五月实习动员大会,施振宁老师和09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全体学生等参加大会。 会上,施振宁老师着重阐述......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 (一)形态特征 体型侧扁,口较大,斜裂,端位。吻圆钝,上颌有细齿。背鳍基部短,在背鳍之后还有一个小脂鳍。胸鳍中等,末端稍尖。腹鳍较小,远离臀鳍。鳞小而圆。背部和头......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虹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养鳟用水的条件 虹鳟鱼是冷水鱼类,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质清新、无污染沙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鳟多生活在比较......

    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一.中原地区肉鸡养殖中,常出现一些技术上的失误。主要为: 1、 腹水症、猝死症。对策为:①20日龄前控制喂料量。方法为,晚上天黑不开灯、10点开灯。空料4-5小时,此方法能大大减少发......

    1339+ 2020年X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

    1339+2020年X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关于印发xxxx年全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和《xxxx年x省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文件......

    水产养殖实施方案

    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整治工作方案根据《尤溪下游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了彻底解决尤溪下游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改善尤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护广大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