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产养殖新技术
太阳能光催化植物净水方法
在养鱼水面设置太阳能光催化植物浮床,其上设置充气提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依次水平设置泡沫海绵、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水栽植物。太阳能光伏发电带动充气泵工作,将空气送入提水管内放置的释气石,微气泡携水上升,提送至浮床,经泡沫海绵过滤和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泡沫塑料海绵过滤后截留的固相杂质排除;水与玻璃珠上涂有的TiO2光催化薄膜接触反应,将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态的无机氮和矿化物,再经光催化处理后的水流经水栽植物,由植物营养吸收,净化水流出浮床,回落养鱼水域。本发明可在养殖水面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过滤净化、增氧,还可用于环保和绿地景观水域的水质处理。
浮岛式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
由填料桶、布水盘、气提泵和太阳能光伏气泵装置组成;填料桶底部分别置有硬管和出水管,四周固定泡沫塑料浮体;填料桶内间隔设置至少两层筛网板,筛板间填充多种生物净水纳米功能材料;布水盘底部带有通孔,布水盘由槽板构成槽沟,各槽沟均连通;槽沟内铺设过滤海棉;布水盘覆盖在填料桶上;输气管置于硬管内;输气管一端联通充气泵,另端联接散气石,硬管上端口伸出布水盘;两块太阳能光伏电板分别与填料桶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板的输出线路通过充放电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分别与蓄电池和充气泵的连接。本新型适合于野外养鱼池塘、污水处理厂、污染修复水域以及景观绿地。
鱼菜共生系统
鱼菜共生系统,是养鱼池与无土栽培植物组合的“黄金搭档”。养鱼污染的水,供植物吸收净化后,再返回来养鱼。系统中的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能量朝着鱼、菜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是物尽其用,无废化生产,属典型的生态循环经济。
目前正朝着两种趋势发展。一种是工业化养殖,国内外都已产业化运作,追求规模效益,规模越搞越大。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2000平方米,湖北省宜昌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3000平方米,浙江省外销规模有的已达1万平方米,并已成功地销售到意大利、新西兰、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另一种是休闲性“家庭版”养殖,追求的是袖珍化、平民化,搞超集约鱼菜共生,规模越搞越小。
鱼蛋白多肽水产饲料
在公知的水产饲料中添加鱼蛋白活性多肽、葵花粕、麸皮、鱼粉、矿质元素等;本发明既含亚油酸又含鱼蛋白活性多肽,具有对营养吸收好、营养均衡、可全面调理动物免疫机能;可增加幼苗成活率、提高生产性能。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第二篇: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高温干旱天气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日期:2013年08月13日
7月份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使大小河流、山塘、水库和池塘蓄水量急剧下降,有的鱼塘水位下降达三分之二,给我省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了不小的的损失。
持续高温干旱,使养殖塘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据对水位较深的池塘水温测定,水温已高达36.2℃,超过了我省主要养殖生物的生长、生理极限。如我省养殖的大多鲤科鱼类,其适宜生长水温在15~32℃,超过32℃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升至34℃影响呼吸,37℃时失去平衡,41℃时出现痉挛和昏迷。海水蟹类的生长温度在15~32℃;南美白对虾尽管能耐35℃的高温,但其最适生长水温是25~32℃,36℃以上的高温造成摄食量大幅下降,影响蜕壳生长。因此,长期持续超过生长极限的高温,易使养殖鱼虾抵抗力下降。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全省7月份的养殖病害损失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余杭2600亩乌鳢养殖,发病率达到57.7%,亩均损失4000多元。乐清某泥蚶养殖场有120亩池塘出现无症状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3.97%,经济损失近20万元。周边养殖场也有类似的死亡现象。嘉兴市嘉善县也有66亩养殖河蟹出现了高温导致的死亡现象。
当前正值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会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使水质、底质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再加上近期高温干旱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极易形成高温、低压、闷热天气,造成水体溶氧下降,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缺氧死亡。
因此,针对当前持续高温干旱和后续可能出现高温、低压、闷热气候情况,对水产养殖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减少投饲量。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投饲。可
适当降低投饲量或减少投喂次数,注意饲料质量,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虾的抵抗力。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治水质恶化。
2.适量加换新鲜水。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要及时加换新水,并使池塘水位尽可能维持在最高水位。一般7~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3.及时开启增氧机。要增添增氧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增加增氧次数,防止鱼虾缺氧浮头。要特别注意中午和后半夜增氧,雷阵雨天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全天增氧。
4.加强水质环境管理。生石灰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消毒3天后,施投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5.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高温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和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引起水质突变和鱼虾应激反应。因此请各养殖户注意气象信息,平时要勤巡塘,及时掌握天气、水质、鱼虾吃食活动变化情况,尽可能保持水体环境的稳定,预防鱼虾病害的暴发。
6.及时进行疏捕。要准确估算每个池塘的承载能力,对密度过高的池塘进行适当疏捕。已达到商品规模的可适当捕大留小,鱼苗塘要及时分塘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力争把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渔业损失降到最低。
7.温室养殖要注意通风。
第三篇: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一)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1、水质要求:养好一池鱼,必须管好一池水。水质必须符合鱼虾蟹类的生理要求并能满足它们的生长繁殖所需。
2、执行标准:我国国家标准《渔业用水水质》(GB11607-89)及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农业标准《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主要指标:溶解氧一天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的时间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 mg/L;酸碱度,即PH值在6.5-8.5之间;氨氮小于0.6 mg/L;硫化物小于0.2 mg/L。
3、控制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调节水质,为鱼类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物理方法有:使用增氧机、使用水质改良剂、合理换水。化学方法是使用化学改良剂。生物方法是使用微生物菌调节水质。
4、正确使用增氧机: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三开”即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左右;阴天,次日清晨开机到日出;半夜前后开机到日出。“两不开”是傍晚不开机;阴天白天不开机,要开长时间开机。
5、注意事项: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调节水质,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药物和化学制剂。
(二).培育和选用健康苗种
水产苗种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渔业法》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之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放养的鱼苗要体色正常、皮肤光亮、体质健壮、遗传性状稳定、健康状况良好、规格整齐、数量准确,一次放足,规格50—75克为宜。
(三).提供优质的饵料
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投喂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鲜度;使用冷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致使腐败变质。
配合饲料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NY5072—2002)和各养殖种类配合饲料营养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四).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内容。超负荷养殖易引起养殖环境恶化,疾病爆发蔓延,水产品质量下降和商品率低等问题。养殖密度必须严格控制,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苗种放养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放养时应用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对苗种进行彻底消毒。放养时将装有消毒鱼的桶或筐轻轻放入水中,让鱼自行游出,进入养殖水体。
(五).进行合理的混养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一方面尽可能最大的利用水域空间,获取更高的产量,另一方面各种鱼的合理搭配对水域环境起到调节作用,避免水质恶化,也就是吃食性鱼搭配部分滤食性鱼,上层鱼搭配部分下层鱼。
(六)、采用轮捕轮放技术
轮捕轮放,即“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留小”的放养方法,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l)缓和了混养密度、投饵施肥与池塘溶氧不相适应的矛盾
(2)避免了饲养前期鱼种放养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缺点
(3)做到了常年合理密养,合理利用饵料,充分发挥池塘的周年生产潜力。
轮捕轮放一般从每年6月开始,到年底结束。轮捕主要对象是放养密度较大的鲢鳙鱼和养殖后期不耐肥水的草鱼、团头鲂。罗非鱼只要达到商品规格也能轮捕,鲤鱼、鲫鱼、黄颡鱼因捕捞困难,难以轮捕。
如果6月以前由于鱼种放养时间不长,池鱼增重不多,那么一般不轮捕。7至9月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需要轮捕稀疏密度。10月以后水温日渐降低,鱼类生长慢,除捕出符合商品规格的鲢鳙、团头鲂和草鱼外,主要应捕出易受低温影响致死的罗非鱼。
为了掌握轮捕的时间及数量,除经常观查池鱼浮头、摄食和生长情况外,还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水温条件下,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净产量和各饲养阶段的增重比例,以此推断渔池最大容纳量的出现时间,作为适时轮捕套养依据。
(七)、科学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疾病预防和合理使用渔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学和营养学来指导养殖生产,在充分了解常见病及其流行的基础上,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主要任务。渔用药物的使用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和《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的规定。
1.遵循原则:
(1)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2)严格遵循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3)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生物制品。
(4)鱼病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参见常用外用渔药及使用方法表,参见内服渔药表)
(5)食用鱼上市前,应有休药期。(参见常用渔药休药期表)
2、禁用渔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参见禁用渔药表)
3、给药方法
遍洒法、口服法、挂袋挂篓法和浸浴法。
(八)、日常管理
(1)、巡塘:坚持早、晚巡塘各一次,观察水色及鱼的活动、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水质调节:4、5、9月份每20天注排水一次,每次为池水的三分之一;6、7、8月份10-15天注排水一次。使池水透明度不低于30cm,用生石灰调节PH值,使池水PH值达到7-8。
(3)、鱼病预防:
池水消毒:养殖期内最好用微生物制剂防治鱼病。每10天一次,每次1000ml/亩,全池泼洒.工具消毒:每周2-3次,用 5%的食盐水浸洗30分钟
第四篇:水产养殖
水产菌液EM
效果:
* 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 促进生长发育、增重,增加产量;
* 改善肉质;
* 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延长换水间隔。
*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用法用量:
1、池塘养殖,放苗或水花前3-4天每亩用2000ml全池泼洒,放苗或水花时,用30ml兑水
10公斤,浸泡15分钟,每亩泼洒2000ml,以后每隔15-20天,每亩用2000ml泼洒。
2、水库使用,每亩按1000-2000ml使用一次,每15天使用一次,最好配合使用有机复合肥,这样效果更佳。
3、全池泼洒:0.5~0.8ppm,即1米水深,每亩使用约1000ml,10~15天使用一次,养殖种,后期可酌情加大用量至2000ml4、拌料喂养:使用饵料重量的0.3~0.5%,即每100公斤饲料用300~500ml,可以喂养鱼类,虾类、黄鳝,龟类等各种动物。
一、养鱼:
1、水面处理:放养前3~10天,用100倍农富康水产菌液泼洒水面,每亩约需农富康水产菌液2公升(视鱼塘深浅而定)。以后可视情况每月泼洒一次(用量可适当减少)。
3、饲料处理:可用农富康水产菌液对饲料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饲料按1~3%的比例均匀掺和入鱼饲料中投喂。也可用100倍左右浓度的农富康水产菌液喷洒饵料,以喷湿为度,马上投喂。或者用500稀释液均匀拌和饲料后投喂。
二、甲鱼:
1、饲料中添加农富康水产菌液,每公斤饲料用农富康水产菌液3毫升,稀释后均匀拌入饲料。
2、养殖池中泼洒农富康水产菌液,使水体含农富康水产菌液浓度为10mg/L。每次换水时泼洒。
3、饲料加工处用农富康水产菌液1000倍喷洒,可有效消除臭味,改善环境。
三、对虾:
1、养殖池中泼洒农富康水产菌液:在对虾体长0.5~2.5CM时,使水体含农富康水产菌液浓度2~3mg/L,每4天泼洒一次;对虾体长至2.5以上时,使水体含农富康水产菌液浓度4~6mg/L,每3天泼洒一次。
2、换水方法:前期每8天换水一半并吸污;后期每6天换水一半并吸污。
3、饲料中添加农富康水产菌液:以饲料0.2%的比例取农富康水产菌液,稀释后拌入饲料。
第五篇:水产养殖实施方案
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整治工作方案
根据《尤溪下游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了彻底解决尤溪下游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改善尤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护广大群众的环境权益,特制定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标
集中二个月时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制定水产养殖规划,实施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引导水产养殖业有序发展,使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二、整治时间 7月5日—9月20日,对尤溪干流雍口电站坝下至闽江汇合口流域的网箱养殖进行全面整治。
三、组织实施
网箱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由养殖户所在地的西滨、尤溪口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制定治理技术措施,镇、村干部负责监管落实。
整治工作共分四个阶段
㈠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7月5日—7月15日)由西滨、尤溪口镇政府分别召开网箱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县政府关于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的会议精神。组织县、乡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网箱
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宣传,同时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广泛争取群众和养殖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与养殖户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账,让网箱养殖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治理效益和好处,增强做好污染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自觉行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库区网箱养殖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促使养殖业主早准备、早安排,尽早完成雍口电站坝下至闽江汇合口沿河的网箱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㈡全面整治阶段(2011年7月16日-9月10日)
1、由镇政府与水产养殖户签订网箱整治协议书,并监督水产养殖户落实清理水面过密网箱,全面禁止投饵类网箱养殖。
2、对于当前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各种鱼要动员养殖户及时上市,对于投饵类养殖网箱的商品鱼上市之后,必须严格禁止投放投饵类苗种,并立即拆除投饵类养殖网箱和辅助设施,彻底退出养殖。
3、要按照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规划,引导水产养殖有序发展,科学确定水产养殖规模、养殖密度和养殖品种,除应保留的,其余养殖网箱限期退出,禁止开展投饵类网箱养殖。
㈢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9月11日至18日)
由县监察、环保、财政、畜牧水产等部门组成检查验收小组,严格按照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规划进行检查验收,对在养殖规划区内按规划要求开展网箱养殖的养殖户给予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养殖户由县政府予以发放《滩涂水域使用证》。
㈣整治总结阶段(2011年9月19日至20日)
对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水产养殖治理污染取得的好做法、好经验予以总结、推广,以推进全县水库网箱养殖治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尤溪下流域养殖网箱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保证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确保整治工作如期完成。
2、强化责任落实。要将挂包村的乡镇分管领导和干部具体人员落实挂包到养殖户中,督促养殖户限期治理到位。通过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尤溪下游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全面落实。
3、加大执法力度。探索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法整治,严格执法。对于未经许可或不按规划进行网箱养殖的,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并严肃追求养殖者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4、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向省上争取将水口电站尤溪库区网箱养殖区列入明年全省重点水库渔业环境及病害疫情监测点。篇二:石家湾养殖项目实施方案3 石家湾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石家湾水产养殖 1.2建设性质:扩建
1.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所有制形式:民营
1.4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太原市娄烦县杜交曲镇下石家庄村
建设规模:饲养草鱼50000斤,采取“种养销一体化”的高效养殖运营模式,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实现年产值150万元。
建设期限:2011年
建设内容:饲养草鱼50000斤,新建池塘6800m2,精料库200m2及配套设备购置。1.5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计划投资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万元,省财政资金万元,市财政资金万元,项目单位自筹万元。1.6资金筹措: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养殖户集资万元。1.7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 饲养草鱼50000斤,建设池塘6800m2,精料库200m及配套设备购置。2 项目建成后,每条鱼年平均增长3斤,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产值150万元。
辐射带动能力: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项目区水产养殖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可安排58人在养殖场就业,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社会效益显著。
二、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该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在与项目有关的行业政策、产业信息,以及财务、生产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依据有:《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2011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1?67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财?2011?96号)说文件。
三、劳动组织、管理与运行管护 3.1劳动定员、人员素质、人员培训
该项目劳动定员采取岗位负责制,共计定员58人,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养殖技术,服从管理。协会积极联系渔业局等业务部门聘请技术人员对养殖场人员从养殖、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3.2组织管理机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以协会理事赵虎定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工程施工管理小组、鱼类引进技术小组、鲜鱼运营小组,加强技术服务,以严格的管理,推动水产养殖的快速、健康发展。3.3经营管理模式 该项目采取以养殖协会为主的管理模式,高效能、高标准严格管理,实行部门、技术岗位责任制,严格奖励,劳动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原则,管好人,用好人,形成高效能、科学的管理模式。3.4管护制度和措施
项目投产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养殖操作程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同时,建立健全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把养殖小区建设好、经营好。
四、市场分析 4.1市场预测
该项目的产品是向社会提供新鲜鱼,其市场前景受鱼的质量和消费者对鲜鱼的需求两方面的影响。该项目年产鲜鱼7.5万吨,这对于我市的水产业来说,数目是非常小的。目前仅我市水产市场鲜鱼的需求,市内养殖场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只要该项目所产鲜鱼质量过关,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鲜鱼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鲜鱼的市场前景会更加美好。
生产能力估计:该项目计划引进鱼类50000斤,建成投产后,每斤牛平均增长3斤,年向社会提供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产值150万元。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产值150万元。4.2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销售方案:该项目建成后,直接向我市市场投放成品鱼,预计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营销策略:项目建成后,针对鲜鱼的提供要求,对销售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制定严格的生产、运输、销售制度,保证鲜鱼质量。健全服务机构,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巩固鲜鱼的销售渠道。
五、建设方案 5.1建设任务和规模
建设任务:饲养草鱼50000斤,新建池塘6800m2,精料库200m2及配套设备购置。
建设规模:饲养草鱼50000斤,采取“种养销一体化”的高效养殖运营模式,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实现年产值150万元。篇三: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胡家湾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养殖项目
(一)、水产、鸡、鸭立体养殖;
(二)、果树以及其它农作物种植;
二、项目背景:该养殖项目位于宁强县金家坪村七组,金家坪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广大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
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鱼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胡家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创建金家坪立体生态养殖场,充分发挥本村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创业增收。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规模 养殖场共有水域面积约15亩,山地面积约7.5亩,养殖场地结构分布合理,适合立体养殖业发展,整体规划混合养殖四大家鱼(草鱼、鲢鱼、雄鱼、鲤鱼)3万尾,肉鸭1000只,土鸡5000只。
(二)具体规划建设内容:
首期:投入资金:10—20万元。用于自建山塘、鸡舍、鸭舍等场所,鸡苗、鸭苗、鱼苗等。
该阶段主要收集各方面资料情报,进行技术整合,可行性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对市场进一步的了解,降低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果有必要,及时调整项目,务必做到能够赢利。
第二期: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扩建各种设备,鸡苗鱼苗引入(适量增加数目),饲料等。
此时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有一定经验了,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对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配合,学习新技术(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到外地考察)剔除不赢利的项目,整合附近村镇资源。
第三期:持续发展资金:80万元。各种紧急情况下可能会需要的款项。
四、经营目标:年平均收入 15万元人民币以上。
五、市场需求
1、小贩或者相关收购商。
2、酒店、饭店以及周边村民红白喜事的需求。
3、散养鸡供周边村民节日送礼,以及各爱好乡村美食人群。
4、农作物为生态养殖的必须项目,以本养殖场内部需求为主。
5、果树种植项目至少三年以后才有收益。
六、场所及合作方式: 承包本村七组林地或荒地。
成员:个人独资。
七、其它方面
这些项目基本上为传统项目,同行业相当多,竞争者不少。我们也只是对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尽可能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要想脱颖而出,需要细心的管理,百折不挠的精神.善于学习经验,发挥自身优势。
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在项目实施第三年即能收回投资,更主要的是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指引一条致富路,激发广大村民创新创业的热情,展现我村青年艰苦创业,服务农村的务实精神。
胡家湾养殖场
何娜
二o一二年十月三十日篇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办渔[2006]4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渔业主管厅(局):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九大行动”的意见》(农发[2006]2号)精神,确保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各项措施取得实效,我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做好组织实施。
二〇〇六年三月三日
按照我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形势、特点和“十一五”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水产科技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安全水产养殖产品、促进渔(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以及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和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为载体,大力倡导、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引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挖掘潜力、提高质量,推进水产养殖业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
二、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病害频发、产品质量不高、良种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初步提出三个转变方向。一是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方式,从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入手,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创办试点、探索方向,提高水产养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二是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在完善国家原良种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水产良种的推广、扶持力度,提高水产苗种自主创新和选种保种能力;做好渔业科技入户,普及科技知识,提高渔民利用先进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向效益型增
长方式转变。三是实施水产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在对养殖渔民提供健康养殖技术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对养殖生产过程中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强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病害测报等公益服务职能,提高水产养殖生产过程质量监管能力,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006年重点创建130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其中主要包括100个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场)、20个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范县和10个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结合农业部为渔(农)民办实事工作,为示范区内养殖户提供病害防治、安全用药等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培育1万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户养殖渔民,覆盖养殖水面500万亩。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水产健康养殖示范
1、创建100个农业部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场)
内容:在做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基础上,以发展生态、标准化水产养殖为重点,推广鱼、贝、藻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方式,加快改造传统老化池塘和水处理设施,提高水体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修复养殖环境。2006年创建100个农业部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场)。
实施步骤:3月公布示范区(场)的基本条件(见附件1);3-4月组织申报、审核和公布名单;4-10月结合为渔民办实事,在示范区(场)内组织开展养殖技术和科学用药知识培训,进行水质监测、病害监测和用药指导等技术服务;11-12月组织对示范区(场)进行考核验收,评选确定并公布100个示范区(场)名单。
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资源与环保处负责。
2、创建20个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范县
内容:在内陆湖泊、水库和近海、滩涂等重点水域滩涂养殖资源和养殖容量调查基础上,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分类指导和示范,颁布实施当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规范和优化养殖布局;进一步推进养殖证核发工作,强化养殖证制度建设,落实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充分挖掘养殖证的功能潜力,切实保护好养殖渔民合法权益。2006年建立20个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
划示范县。
实施步骤:3月公布示范县的基本条件(见附件2);3—4月组织申报、审核和公布名单;7—8月由有关省对示范县的工作进行检查,将有关情况报农业部渔业局;11月各示范县提交示范工作总结材料,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对各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评选确定示范县;12月正式公布首批示范县名单。责任分工:渔业局养殖处负责。
3、创建10个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 内容:通过开展生态预防技术示范,推广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的有效方法,减少养殖生产的化学药物使用,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免疫预防试点,探索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的新途径。2006年的主要任务:
(1)建立10个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
(2)在示范区内选择50个池塘养殖户开展微生态制剂技术应用示范。
(3)在江西、广东等地各选择20口草鱼池塘开展草鱼免疫预防试点。实施步骤:3月公布示范区的基本条件(见附件3);3-4月组织申报、审核和公布名单,通过各地推荐,确定50个养殖池塘户作为微生态制剂示范点,江西、广东省各选择确定20口草鱼池塘作为免疫预防试点(其中10口为平行对照);3月份后各相关省制定微生态制剂预防示范和草鱼免疫试验的方案并开始实施;4-10月在各示范区加强鱼病高发期病害监测;12月各示范区和试点单位开展工作总结,组织考核验收,正式公布10个示范区名单和总结宣传示范效果。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科技处负责。4.建立5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点场
内容:在条件适宜、工厂化养殖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政策倾斜和技术服务,对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总结经验,提出技改方案,初步构建节能环保的典型。2006年在天津、河北、辽宁、福建、山东省(市)选择5个养殖场,开展首批循环水养殖生产试点。
实施步骤:3月提出循环水养殖试点场的基本条件(见附件4);3-4月申报,组织科研专家对现有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筛选后确定5家试点企业;4-10月对试点企业生产进行指导;11-12月组织考核验收并公布名单。
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科技处负责。5.推广水产配合饲料
内容:积极引导养殖生产者使用配合饲料,推广科学的给饲技术,扩大配合饲料使用范围,逐步改变部分养殖种类直接投喂冰鲜饵料的状况。2006年重点在13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内开展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推广使用优质配合饲料。
实施步骤: 4-10月开展科学投饲为主要内容的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开展饲料鱼配套养殖技术方案研究及其相应的养殖模式筛选等工作。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负责。
(二)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推广 1.加快推动水产良种体系建设 内容:根据渔业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适当结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创建,以区域性重点养殖品种原良种场建设为重点,完善国家原良种体系建设。实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支持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原种采集、整理、保存和良种选育工作。推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自主选育和品种创新。创新原良种场管理机制,提高良种繁育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鼓励优良水产苗种的引进、推广和使用。2006年的主要任务:
(1)建设一批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
(2)实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3)选择1-2个品种,研究确定我国自主选育和品种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4)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探讨水产良种补贴方法。实施步骤:3月下达水产原良种场基建项目投资指南;7月底前完成批复;11月底前下达投资计划。1-2月制定下发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指南;3-5月组织项目评审并下达项目计划;6-10月组织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11-12月项目总结。6-10月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提出项目投资和管理新思路,组织召开一次水产养殖品种自主创新研讨会,确定技术路线和管理方
案;7月研究提出水产良种补贴试点方案,确定补贴途径和实施方式。责任分工:水产原良种场基建项目由发展计划司行业发展二处和渔业局计划处、养殖处负责;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由财务司专项资金处和渔业局计划处、养殖处负责;其余工作由渔业局计划处、养殖处、科技处负责。2.渔业科技入户
内容: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广东等11个渔业大省为重点,组织广大技术指导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技术服务到池、技术成果到户、技术要领到位,实现渔业科技人员与示范户“零距离”接触。2006年的主要任务:
(1)重点推广中国对虾、罗非鱼、建鲤3个主导品种和水质调控、无公害养殖2项主推技术。
(2)培育5000个渔业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养殖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
实施步骤:1-3月筹备阶段,筛选确定试点县、组建专家组、遴选示范户、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建立各省(县)科技入户示范信息网络,制定各省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方案、技术资料和举行启动仪式;4-10月入户指导阶段,3月下旬和6月下旬分别开始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和夏季行动,由南往北开展巡回检查、指导和相关调研;4-10月组织科技人员入户指导和培训;10-12月总结阶段,各省通过开展现场测产、验收等形式,对渔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总结。
职责分工:渔业局科技处负责。
(三)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
1、水产苗种和配合饲料质量检查
内容:落实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规范苗种生产与管理,以13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为重点,加强苗种质量检验和产地检疫,推动水产苗种管理执法,推进苗种质量的提高。定期开展水产配合饲料质量抽检,公布抽检结果,引导市场良性发展。2006年的主要任务:(1)开展一次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
(2)开展对重点饲料企业的水产配合饲料质量抽检。实施步骤:2月制定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具体要求;3-5月组织开展水篇五:乡镇鱼养殖基地实施方案
某乡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水产养殖步伐,促进养殖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依根据县委常委、副县长卢世坤同志在2012年2月9日《关于<建设规范化 规模化 绿色有机水产养殖区的性的可行性分析及构架设想>领导批示意见的情况报告》上作出的批示精神,及《关于自治县鲟鱼养殖情况汇报》,依托我乡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和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水产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县十二届四次全委
(扩大)会议“坚定不移加速强势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发展某中国西部鲟鱼养殖繁育基地”的精神,依托某乡毗邻州河畔,拥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自然河沟、水潭、鱼塘水池2100亩,分布在沿州河南岸从东吉快旅游点到布占村四队约15公里次生林范围)的优势,积极与农业、水利、畜牧、供销社等单位对接,认真做好规划设计、方案,先行建立鲟鱼养殖示范区后推广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与自治区龙头企业对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突出鲟鱼繁育,推动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稳定的鲟鱼生产及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形成鲟鱼养殖繁育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产业。
二、工作目标
通过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实现鲟鱼养殖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年孵化鲟鱼鱼苗2000万尾,培育可放流和商品养殖用鲟鱼鱼种1000万尾,生产商品鲟鱼成鱼20吨,实现年产值1.2亿元。1
(一)2012年,1、3月12日前完成鲟鱼鲟鱼繁育基地选址工作; 2、2012年6月前完成100尾鲟鱼采捕购进,同时进行鲟鱼亲鱼拟生态培育。
3、完成120亩鲟鱼亲鱼培训基地建设、改造工程。
4、鲟鱼养殖基地的饲料车、仓库、住宅等基础建设在2012年内完成。
(二)2013年,2013年完成繁育基地鱼苗、鱼种池的修建,并购进鲟鱼仔鱼进行养殖。
(三)2014年,完成鲟鱼繁育基地的繁殖车间建造及各项配
套工程在2014年全部完成,正常进入生产经营。
三、资金来源和投资估算
鲟鱼繁育基地建设,前期需要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鱼池、房屋等)250万元,配套设施投入75万元,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投入175万元。资金筹措为国资公司支持1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50万元,招商引资100万元,养殖户自筹100万元。
四、鲟鱼繁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适宜养殖的区域。
吉快旅游区西面州河大坝南面至永久性防洪硬坝尾端有水域
面积约200亩,若项目实施规模需要,水域面积可将零星洼地整合进一步扩展至700亩左右;布占村张启帆旅游度假村水域内和清水湾胡刚强的水域内,特色水产养殖与与次生林休闲度假旅游互相融合,培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结合某乡实际,积极与水利等相关部门对接,由水利局负责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我乡水产业发展规划,搞好我乡河道、滩地特色水产养殖规划,最大可能用好用活我乡水资源、生态资源和特色品 2 种资源。做好我乡特色水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等的衔接,保障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
(三)加快建设鲟鱼苗种繁育基地。
一是加强鲟鱼苗种生产体系建设。在保护、利用好现有繁殖地域的前提下,慎重选址,坚持良种培育标准化,苗种生产规范化,实施和完善苗种监督制度,逐步实现鲟鱼种苗产业化。按照“布局合理、种质优良、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鲟鱼繁育养殖基地。二是加强技术合作,积极与自治区、自治州、县水产部门对接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充分依靠科技依托单位的技术优势,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并且积极与对口援疆盐城市水产部门对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四)建立水产养殖协会。由供销进行指导,组织水产养殖户成立水产养殖协会,发挥好具有养殖经验的水产养殖户的作用,提高水产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五)加快鲟鱼养殖基地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当前鲟鱼养殖存在没有技术养殖标准的问题,积极会同水利等部门制定养殖鲟鱼技术规程,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执行,构建鲟鱼养殖基地技术体系标准。组织我县技术人员到大连等养殖鲟鱼区域进行学习,培养技术人才。同时聘请内地鲟鱼养殖专家前来我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六)加快项目跑办,多渠道筹措资金。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行为使鲟鱼这一物种濒临灭绝,新疆自治区已正式将鲟鱼列入重点保护一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鲟鱼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大型鲟鱼繁育中心,建设繁育基地可申请自治区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农业、水利、畜牧、供销社等单位对基地建设进行立项,以项目支撑鲟鱼繁育发展。3
(七)开展鲟鱼养殖无公害认定工作。将鲟鱼养殖基地产地认定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申报无公害养殖基地,生产绿色水产品,充分利用沿州河的自然优势,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创绿色品牌。
(八)发展休闲、旅游、观光渔业。充分利用我乡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垂钓、观光、餐饮、娱乐为重点的休闲渔业。依托旅游业带动特色水产业发展。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发展以特色水产品消费为主,休闲、旅游、观光、科普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鲟鱼养殖基地领导小组,水利(水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单位为乡政府、县财政局、畜牧局、农业局、供销社、国土、科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组织,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负责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建设组织领导工作,切实解决鲟鱼养殖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鲟鱼养殖是一项“惠民、利民、富民”工程,自治县制定养殖鲟鱼及水产养殖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财政资金对鲟鱼养殖繁育实行以奖代补,增加对鲟鱼养殖繁育建设的投入。要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业主和社会工商资本以参股、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鲟鱼养殖。
(三)尽快启动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发挥水产养殖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鲟鱼养殖技术培训班、科技入户等多种形式,指导养殖户进行生产。4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各类媒体,宣传鲟鱼基地建设成就和经验;让养殖户熟知创业服务措施和政策,营造养殖户敢创业、争创业、乐创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