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题海解析(一)

时间:2019-05-14 20:4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概论 题海解析(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概论 题海解析(一)》。

第一篇:艺术概论 题海解析(一)

艺术概论

真题解析课

考试基本策略:

一、遇到选择题/判断题

看清题意,根据你的基本常识和上课所划重点,选择一个你所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即可。(切忌:犹豫不决,过分纠结,浪费时间。)

二、遇到填空题

能填就填,不能填的就直接跳过。毕竟分值低,尽量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后面的大题。(一般考察:作者名字、某个概念的特点。)

三、遇到名词解释题

第一步先判断清楚要解释的名词是艺术家、艺术作品,还是某特殊名词:(1)若解释艺术家/艺术作品:结合你对该艺术家/艺术作品特点的理解。基本解释清楚该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所处时代、特点、影响,适当加入一些万能套话来完善答案(例如在结尾处适当添上:某某艺术家/艺术作品在艺术领域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断丰富了艺术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并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若解释某特殊名词:结合你对该特殊名词字面上的理解。答题模板:

一、先解释其字面意思(你所理解的字面意思);

二、阐述其在艺术领域有什么特点;

三、适当运用一些万能套话来结尾(例如:某特殊名词在艺术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将艺术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遇到简答题、论述题

由于分值高,将答题纸空白处全部写满,并尽量保证字迹工整(看起来要一目了然),以获得更多的情感分和卷面分。看清题意,先圈题目中的关键词。大多数题的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万能套话,但中间内容一定要紧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写。(小技巧:若实在脑海里没什么词,可以将中间内容当做一篇小作文来写。)(结尾处万能套话:某某事物(例如:影视艺术)在艺术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随着其不断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同时又进一步开拓了艺术世界的层次,在艺术领域中掀起了新的浪潮,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题型:

一、选择题

1.从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来看,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D)认识的表现形式。A.理性 B.感性 C.真实 D.审美

(凡是遇到艺术与艺术家关系的题目,记住一个常用公式:

所谓艺术,说白了就是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所看见的客观景象,记在了心里,并因此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情感。他们将这种情感以绘画/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将其投影到艺术作品之中,希望传达给更多的人。)

2.在造型艺术中,(B)是最具有抽象意味的 A.建筑 B.书法 C.园林

D.雕塑

(复习回顾:中国的书法、山水画,注重意境;西方的油画,注重写实主义。)

3.通常认为戏剧有四个要素,即演员、导演、剧本和(C)A.矛盾冲突 B.故事情节 C.舞台美术

D.道具服装

4.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C)A.步移景异 B.规模宏大 C.诗情画意 D.风格雅致

5.想象艺术主要指(C)A.音乐 B.舞蹈 C.文学

D.建筑

6.巫术说最早由(B)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7.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D)三个重要阶段。A.想象提升 B.灵感升华 C.记忆外化 D.意象物化

8.艺术个性是独特的艺术体验和艺术(C)高度统一的结果。A.思维 B.能力 C.技巧 D.素质

9.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A)功能这三种。A.审美

B.怡情 C.评价 D.启蒙

10.建筑是在原始的巢居和(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茅屋 B.石居 C.树洞 D.穴居

11.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A)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A.原始

B.封建 C.阶级 D.古代

12.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D)的艺术形象。A.抽象 B.形象 C.鲜明 D.概括

13.没有(B)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A.体验 B.情感

C.认知 D.真实

14.原始状态的艺术只有两种类型:造型艺术与(A)A.歌舞艺术 B.宗教艺术 C.音乐艺术 D.形体艺术

15.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分别为隶、楷、行、草和(B)A.钢笔 B.篆

C.行草 D.硬笔

16.按照“三分法”,文学可以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D)A.韵文文学 B.散文文学 C.小说文学 D.戏剧文学

17.哲学影响艺术的发展是通过(B)A.心理学的中介 B.美学的中介

C.道德的中介 D.政治的中介

(公式:任何事物想要影响艺术的发展,必须通过美学这一中介。)

18.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C)A.普遍性 B.精神 C.特殊性

D.灵魂

19.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是(B)A.美感的产生 B.生产劳动实践

C.宗教的产生 D.巫术出现 20.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是(B)A.美感的产生 B.生产劳动实践

C.宗教的产生 D.巫术出现

二、名词解释(这边的答案仅仅作为参考理解,可以自己试着用课上所讲的模板来答题。)

1.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多义的、具有历史的生成性。

2.艺术风格: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整体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3.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4.喜剧:喜剧源于古代希腊的狂欢歌舞和滑稽戏。它给观众以快感,或者具有可笑性。它能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露出来,用讽刺和嘲笑加以否定;也可以善意的嘲笑,引导人们认识和改正缺点。

5.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它的思想内涵一般是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惩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艺术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7.曲艺:是中国传统说唱表演艺术的总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品种极其繁多的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例如:快板、评书、相声。

8.艺术典型: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9.电影:是具有运动的画面语言、声画结合、时空转换自由、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的一种艺术形式,需要集体观看。

三、简答题(这边的答案仅仅作为参考理解,可以自己试着用课上所讲的模板来答题。)

1.简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设计、艺术和技术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两者不但属性不同,其目的和存在方式也不同。从艺术的发展及其本质来看,艺术与技术又是不可分的。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千百年来,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正是这种技术化和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得设计在今天日趋艺术化。

(遇到关系类的简答题:一般来讲,其中一个答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进而再具体阐述它是怎么个联系法/区别。)

2.什么是非物质设计?(经常考)

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活动。“物质性”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非物质”是相对于物质性而言的,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的,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层面。非物质性设计表达的是社会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结果。

3.简述传统与民间工艺设计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传统与民间工艺设计它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存在样式在现代大工业与信息时代的洪流之中,散发着夺目的光彩。民间工艺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个分支,是服从于人的本性需要而产生的。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即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进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追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的影响,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范例: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在他的所有设计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华文化气息,这也正是他艺术设计成功之所在。韩美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所创作的设计艺术作品,不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同时也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

四、论述题(这边的答案仅仅作为参考理解,可以自己试着用课上所讲的模板来答题。)

1.谈谈你对“科学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

一、现代产品设计即有科学性注入的一面,又有艺术性注入的一面,科学性与艺术性构成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科学性是产品设计的首要因素,艺术性是产品设计的灵魂,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产品设计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互交融可以实现产品设计的时代飞跃。

二、科学与艺术的内在本质是一致和统一的

三、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全新的思想意识、物质条件,督促着人们向新的方向发展,科学与艺术都将不断相互交融、合并,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遇到关系类的简答题:一般来讲,其中一个答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进而再具体阐述它是怎么个联系法/区别。)

2.什么是绿色设计?谈谈你对“艺术设计是绿色工业”这个观点的认识,指出中国的艺术设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请提出合理及具体的建议。

答:狭义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广义的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或者视为一种兼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思潮。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绿色工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高效、节能环保、低污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内部可循环利用资源,产业与产业之间可循环利用资源,实现对资源的梯级开发利用的工业体系。

3.什么是绿色包装?请论述绿色包装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类似的题目经常考)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自然分解的包装, 要求包装设计中材料的选取自然健康、无污染,从而真正达到绿色的包装设计。

人类必须从生态学世界观重新规划人类的生活理念、生产理念、能源理念、交通理念、消费理念等,在可持续性设计的思想基础上重新设计各种产品。可持续性设计需求给设计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无论从意识到表现,它都会给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内涵。

第二篇: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论文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刘海江

学号:

10L0751352

艺术概论

对于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我不认为他是叫我们如何去创造艺术作品,它实际上是在提高一个人的 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在不同文化下艺术将以怎样的特点表现,简单写下我对这几类的了解与感受借此展示下艺术的风韵。

电影艺术

电影是这样一种艺术,他第一次使世界的形象有能力在没有人的创电影是这样的艺术,他第一次使世界的形象有能力电影发明的心理学依据就是渴望再现完整显示的幻想,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心理产物。人类从古至今都有“用逼真的模拟品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而这种心理愿望更来自人类自古便偶的“集体无意识心理”。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业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统一,仿佛木乃伊。电影是一个古老梦的产物,是一个像对现实进行完整再现的梦,且具有实践的不可逆性。

每个艺术作品的存在都有精神的伴随。比如看电影不能只看画面,而应看其中要告诉我们的内在含义--即精神。比如电影《雷锋不在的日子》,那一次看电影的场景我难以忘记。在看的时候,有的同学关注的是大卡车的破旧和那时候人们的“傻”,而有的同学则看的是雷锋的事迹,雷锋的精神。这部电影是艺术,但有的人看不到真正的艺术,看不到真正的美。还有电影《天堂的颜色》,一开始我只是时不时看看,后来感觉画面漂亮就仔细看了看。我只在其中看到了表面,当老师最后点评时,我才明白这部电影真正的美,真正的艺术之所在——爱。没有精神的作品不能被称为艺术,正如没有思想的人就是芦苇一样。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精神就是那龙的点睛之笔。

建筑艺术

从国内现代建筑的发展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建筑除了特别保护的古建筑或特色民居街巷,所有建筑清一色是现代建筑。从20世纪初上海的和平饭店,到20世纪末的金茂大厦,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一点也不逊色亚洲其他国家。但是国内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却是迟缓的;特别是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发展是停滞甚至倒退

建筑与社会面貌及时代面貌精神的关系,就建筑总体而言,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是内容,生活空间和艺术形象是形式;就建筑艺术而言,审美观念是内容,艺术形象是形式;就艺术形象而言,精神性格是内容,物质形态是形式。建筑形象由现今技术和材料合理构成,和环境相适应,并有利可持续发展,与生活空间有机结合,表现出与使用性质密切联系的性格,从而反映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

中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踏入封建社会,历经多个封建王朝,一直到晚清的鸦片战争为止。2000多年的中国设计文化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不少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的设计传统和方法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和利用价值。

一、建筑设计: 1)战国晚期由于冶铁业的迅速发展和铁器的使用,以及工商业的初步繁荣,使得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出现了街道纵横、规划整齐的工商业大城市。2)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兴建了空前规模的建筑活动。如:筑长城、开灵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等。秦始皇征服北方六国后,在公元前211年对两广发动军事征服活动,因广西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于是劈山凿渠。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为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1、公元前212

年,秦始皇修建秦朝宫殿——阿房宫,仿集天下的建筑精髓,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由于滥用人力物力,成为亡国的标志

2、骊山陵——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个皇帝陵墓。仿照生前的都城咸阳设计建造,修建了37年,范围56平方公里,是史上最大的陵墓。陵墓地宫中心是秦始皇葬棺的地方。据《史记》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

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开采来的。当时无炸药和钢钎,古埃及人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眼,然后插上木桩,灌水,当木桩被水泡胀时,岩石就被胀裂。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技术 如何运输石材? 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的.总之,艺术作品是人的情感精神,我们欣赏艺术不该只看表面,更应体会其中的情感,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用来超越自我,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篇: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1. 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2. 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3. 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 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1)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2)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3)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4)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5)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艺术活动的发展 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机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 的、制度的等各方面的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于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艺术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艺术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会受到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一

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活动的功能 1. 艺术活动的功能(1)审美认知功能(2)审美教育功能(3)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艺术分类的

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绘画

(1)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形式的变幻;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雕塑

(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2)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与技艺的统一;②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摄影

(1)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2)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特定的时空;②营造的真实;③光影的结合。书法

(1)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有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线条与组合;②具象与抽象;③情感与象征。

建筑

(1)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3)建筑的基本特征:

①造型的形式美追求;②环境的人格化体现;③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园林

(1)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3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2)园林的基本特征:

①浓缩的自然;②综合的形式;③意境的追求。工艺与设计艺术

(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产品设计,②环境设计,③视觉设计。(3)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实用与审美;②物质与精神;③技能与创造。

音乐

(1)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

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以及高音、中音和低音;从歌曲角度可分为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等。器乐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器乐作品可分为序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在演奏(唱)方式上有独奏(唱)、合奏(唱)、重奏(唱)、齐奏(唱)等。(2)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情感的涌流;②想象的自由;③象征的意味。舞蹈

(1)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的品种有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等;按出场人物的数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2)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动作与姿态;②抒情与表现;③节奏与韵律。

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

文学是以语言或文字符号作为物化手段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文学语言是指加工提炼了的人民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语言。主体通过对于语言的审美把握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间接性;②广阔性;③情感性。

戏剧与戏曲

(1)戏剧是指以舞台的演出形式而存在,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的艺术样式。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戏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唱、念、做、打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

戏剧的分类,按其矛盾冲突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

幕剧、独幕剧;按其表现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主要的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等。(2)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综合与多样是戏剧的表征;②演员行动是戏剧的基础;③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电影与电视

(1)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画面、声音和蒙太奇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视属于大众媒介,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与电影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电影的主要样式有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其中作为电影艺术最主要样式的故事片又可作进一步划分。

电视艺术主要是指电视荧屏上播出的各种文艺作品,其中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音乐电视(MTV)、电视娱乐节目等等。(2)电影与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运动的画面;②重组的时空;③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艺术家

(1)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他们的生命在于创造。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2)依照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实践活动进程的分析,可以将人类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制约和决定着精神生产的性质,同时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并且体现出与物质生产不同的特殊性。而艺术创造又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即审美的精神生产。艺术家正是从事审美精神生产的人。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1)艺术家的修养

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邃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

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象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艺术创造主体以及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

(1)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创造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运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即主体可以影响客体、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可以影响主体、作用于主体。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艺术创造过程 1. 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

①整合;②变形;③移情;④意蕴的凝结。(2)艺术意象的形成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2. 艺术表现

(1)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2)艺术内涵的深化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②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③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1)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2)审美想象

①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创造性想象;

②想象的特征:A.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B.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C.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③想象与联想: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系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象,想象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3)审美情感

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②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③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4)审美理解

①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极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③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1)形象思维

①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整体性等特点;

②形象思维的特性:A.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B.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C.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2)抽象思维

①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3)形象思维与灵感

①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②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③形象思维与灵感具有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艺术作品的构成 1. 内容与形式统一

(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2. 感性与理性统一

(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3. 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艺术作品的层次 1. 艺术语言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电影语言等。

(3)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4)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创新。2. 艺术形象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

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 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典型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意蕴。

艺术风格

(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2)风格的特性

继承与独创;②稳定与渐变;③多样与同一。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1)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2)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如西方艺术史上先后出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

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收者,使其得到扩展。2.构成艺术传播的5个要素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方式。艺术鉴赏

1.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2. 艺术鉴赏的主体性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艺术鉴赏的过程(1)审美期待

①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②文体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③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④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2)鉴赏流程

①直觉与感知

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②体验与想象

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③理解与创造

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3)审美效应

①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②净化

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③领悟

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2.艺术批评的形态

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社会批评,如19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3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2)传记批评,如19世纪法国圣·佩韦从研究作者入手去解释作品。

(3)心理批评,如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4)文本批评,如20世纪法国符号学者罗兰·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作品本身。

(5)读者批评,如20世纪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艺术批评的功能

(1)通过对于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艺术理论》试题

A卷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3、什么是艺术批评?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5、什么是美育?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3、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

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5、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

《艺术理论》试题

A卷

评分标准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

线条与组合;

(2)具象与抽象;

(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

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

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

5、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

广博的知识;(3)

深邃的思想;(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1)

敏锐的感知能力;(2)

丰富的想象能力;(3)

精湛的艺术技能。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要点)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

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6分)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6分)

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7分)

《艺术理论》试题

B卷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灵感?

2、什么是艺术风格?

3、什么是艺术传播?

4、什么是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意境?

8、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9、什么是悲剧?

10、音乐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3、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

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滑稽。

5、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形成。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论述艺术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

《艺术理论》试题

B卷

评分标准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达到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共鸣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的基本特征:

(1)

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2)

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3)

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7、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5分)

8、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的生成中所体现出的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具有某种社会性的客观属性。

9、什么是悲剧?

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10、音乐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1)

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要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般说来,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这个中介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些中介,使

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我们在强调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和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要点)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3、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要点)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2.5分);以对作品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2.5分)

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相声、漫画等。滑稽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作品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尖锐矛盾、不协调以及形式的虚假性而引人发笑。

5、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形成。(要点)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在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显现出艺术意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差异。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艺术构思主要有综合、变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点)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接受。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形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现在内容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现在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13分)

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12分)

2、论述艺术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要点)

其一,整齐纯一,亦称齐

一、单纯齐

一、整齐一律。这一法则体现为最基本、最简要的形式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状态或严整、划一的气氛。(4分)

其二,对称均衡。对称是生物体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对称的延伸,又多了一些变化。对称均衡比整齐纯一更富有变化,在艺术中体现的是对立的统一。(4分)

其三,节奏韵律。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呈现,具有很强的秩序感,注重在时间及空间的变化组合。不同的节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而在节奏的变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韵和情调,使之通过声韵和节律的变化,具有了某种声音的色彩感,就是韵律。(4分)

其四,调和对比。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统一中呈现对立。调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事物相并列,将差异引向一致,对比是把差异更大的事物相并列,使其在统一体中呈现强烈的对比和差异。(4分)

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体积、重量、长度等量的方面的关系,符合认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关系,就是美的比例。(4分)

其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切规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艺术创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多样即指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统一则是指个性事物间所蕴含的整体性和共性。多样统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诸种形式因素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又在多样性和变化中取得与外在事物联系的和谐与统一。(5分)

《艺术理论》试题

C卷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2、什么是艺术鉴赏?

3、什么是艺术家?

4、什么是审美期待?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6、什么是艺术体验。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9、什么是意象?

10、什么是艺术的形式?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

2、简述艺术创造中的优美。

3、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4、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

5、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

2、论述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

《艺术理论》试题

C卷

评分标准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2、什么是艺术鉴赏?

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3、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4、什么是审美期待?

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可呈现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文体期待是指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是指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指向。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动作与姿态;(2)

抒情与表现;(3)

节奏与韵律。

6、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

实用与审美;(2)物质与精神;

(3)

技能与创造。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

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

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要点)

第一,模仿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现实的模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持这种观点;第二、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等持这一观点;第三、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术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人持这一观点;第五、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德国的毕歇尔、芬兰的希尔恩,以及普列诺夫等持这一观点。(每种学说得2分)

2、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要点)

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第一,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

第三,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

第四,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每个方面可得3分)

3、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要点)

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应倡导雅俗共赏。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优美。

艺术活动中的优美,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 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交融无间的统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5分)

5、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与政 治从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其一,艺术与政治都属于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艺术则是一种观念形态性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其二,艺术与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样与经济基础和物质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艺术与经济的联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艺术与政治之间可以相互产生作用,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要点)

其一,艺术作品的语言层。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8分)

其二,艺术作品的形象层。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9分)

其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层。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8分)

2、论述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

(要点)

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判断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5分)审美感知,包括审美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的主管映像,审美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理解诗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每要素得5分)

第四篇: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一. 上课画的内容:①单项选择 10个 每个2分

② 错的改正 判断 10个——每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特点 二.论述题2个 3例 三.分析题 3例

一.1.举例p7。历史上对艺术的几类主要研究方法 代表人物及观点

①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意大利哲学家 克罗齐 主张 “艺术是幻觉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与克罗齐类似: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英国 柯林伍德)

②客观唯心主义的方法:古希腊 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是艺术的直接根源,而“理式”是艺术的最终根源;艺术是“理式”的摹本。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诉之于人的感官的”,“多少要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但艺术的最终根源却在于“理念”。

③旧唯物主义的方法:西方在古希腊流行“模仿说”或“再现说”。

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是如此: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

亚里士多德扬弃柏拉图“理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肯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实际上是模仿“。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坚持模仿说,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俄国 别林斯基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复制;从而,艺术的任务不是修改,不是美化生活,而是显示生活实际存在的科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事实“,”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中国”师造化“(与西方模仿说相似):认为现实是艺术的根源

④ 形式主义的方法:十分偏重对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的探求。18世纪,英国 哈奇生说“在对象中的美,用数学中的方式来说,仿佛在于一致与变化的复比例。” ⑤ 后现代主义的方法:“什么都是艺术”——法国艺术家杜桑

2.1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2.2艺术分类方式:(了解)p85①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②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准,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包括电视机)、想象艺术。③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可分为:造型艺术(包括绘画)、表演艺术、语言艺术。④从艺术作品在反映客观现实和表现主观情感意念的关系来看,由于侧重点不同,艺术形态就形成或是重客观再现、或是重主观表现的差异,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⑤从艺术作品的功能来看,以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关系为依据,分为:美的艺术、实用艺术。⑥以艺术形象展示的方式为标准,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2.3(判断题),每个艺术门类特点:P87~P130①美术: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永固性(书法的艺术特征:抽象性、形与意的结合。)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音乐:声(即音响);情(即情感)舞蹈:动作性、抒情性、同音乐的密切联系

戏剧:戏剧行动、戏剧冲突 摄影: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

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语言、声画结合、时空转换的自由性、追求逼真。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建筑与园林:建筑:空间与实体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园林:一是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二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三是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

3.1艺术发展的动力:P147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3.2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每种学说代表人物及艺术活动产生的时间?P142~P146 ①模仿说:前希腊时期,德谟克利特提出,公元4世纪,亚里士多德。②游戏说:18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

③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提出;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则把这种关系归纳为两类;法国史前艺术家雷纳克等人首先用巫术理论去揭示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发生的原因。

④表现说:20世纪初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

⑤劳动说:俄国普列汉诺夫赞成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3.3宗教与艺术的关系:P173~P174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4.1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P248①形象性②想象性③情感性④艺术个性⑤审美性 4.2艺术思维的方式:P257(网上找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4.3艺术史上的创作方法:P262~P266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②浪漫主义创作方法③古典主义创作方法④自然主义创作方法⑤西方现实主义艺术。4.4了解灵感的特征:突发性、突破性、亢奋性、易逝性P244 4.5与艺术有关的无意识:P237①本能无意识②习惯无意识③集体无意识

4.6了解艺术流派:P268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这就说明,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下面两个基本条件:①要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②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包括审美趣味)。

5.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P281①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要素构成 P288②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通常称结构为内部形式,艺术语言为外部形式。

5.2艺术作品的格调、意蕴?P307、P299①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表现。②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6.1艺术世界:P329~P330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由丹托提出。第一部分是“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①艺术家②批评家③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④艺术史家⑤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

第二部分是各种艺术机构,①美术展览馆、博物馆、画廊等展览和收藏机构②出版社和书店③艺术教育机构。

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6.2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

6.3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个人理解:开心的学)(寓教于乐是由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最早提出来。P368)

6.4审美态度: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审美态度就是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二.论述题2个 3例

1.艺术家要深入生活的意义?(谈谈自己的实践/举例)(注:亲爱的同学们,例子最好不要照抄,仅供参考,可以用自己的话换一种说法,或举别的例子,不然有可能出现类似考卷,那就不好了。)高雅艺术存在于生活、一定要深入观察生活, 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有感染力的 艺术,高雅艺术必须在继承和创新中前进。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实的才是 最美的,而最美的也是最好的。高雅艺术要在生活里寻找培育自身成长的沃土。高 雅艺术只有给人以感动、激励和启迪的力量,才能拥有一定的观众和市场。高雅艺 术要能感动人、激励人,就要深入观众、深入生活与百姓进行思想碰撞,培育自身 成长的沃土。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人生经历,很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感情.也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高雅的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举例:①宣传希望工程的那张大眼睛姑娘的黑白照片。那位眼光独到摄影艺术家我 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经历,但我能体会到他是一位深入生活的善于捕捉最原始的东西 的人。姑娘的那种强烈渴望知识的眼神、破旧的桌椅、粗糙的紧握铅笔的小手感动 了无数人。这比千言万语的宣传文字还要有效果。艺术家不是商人,艺术是用来欣 赏的不是实用的,人为的再造自然,就要懂得生活与艺术的融合方为自然,健全伟 大的艺术,又应必然是生活的反应。

②我上小学的时候,每次学校老师组织出游后都会让我们写一篇日记或作文,那是 因为我们有开心游玩的体会。而每次我们都会写得很好。有生活,就有艺术创作的 灵感。

③还有关于绘画。画家为什么总去野外写生?无外乎找灵感找题材。包括国画、素 描、速写都是这样。这其中国画更需要对生活的体会和想象,欣慰有很多国画并不 是写实性的,说通俗些就是很多国画不是照着东西画的

④80年代流行的混血儿费翔唱的《故乡的云》,还有《酒干倘卖无》,感动得 无数听众热泪盈眶,有那种生活体会,才能有如此鲜活和真朴的艺术表现力!2结合实例,谈谈各种艺术相互联系的几种主要方式?p136~p138 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相互区别和相互独立,而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融通的。不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融通,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方式有:①吸收和借鉴: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自己需用的东西。例如:不少的电影和电视剧,利用了文学作品中的题材内容,也就是把文学作品进行了’”改编”。在另一种情况下,艺术从他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或启示。例如: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

②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各自的性质,例如:在中国画中,经常配上题诗,诗与画相得益彰,但是诗与画仍然保持着各自原有的性质,并没有变成第三种艺术。

③结合:是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例如:文学性质的歌曲和音乐性质的曲调之间的结合就成了歌曲。综合艺术:例如戏剧 3。谈谈艺术家应具备那些修养?P208~P210 ①进步的世界观和深刻的见解: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位。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见解,才能把握和揭示出生活深层中的本质和规律来,也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②广博的文化素养:一般文化、姊妹文化、专业文化。

③丰厚的生活积累:丰富曲折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

三.分析题 3例

1.艺术家的修养问题:同上1.3。谈谈艺术家应具备那些修养?P208~P210 2.艺术创作的过程(材料分析)P221 艺术的创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造和艺术表现三个重要阶段。即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所

精辟论述过的画竹过程的三个阶段:从“眼中之竹”——艺术体验;到“胸中之竹”——艺术构思;再到“手中之竹”——艺术表现。3.关于艺术的功能问题?(根据材料分析)P358~P362 例: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艺术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如果说“成教化、助人伦“、“鉴戒贤愚”指道德教化功能,那么“穷神变、测幽微”就是指认识功能,而“怡悦情性”显然是指艺术的审美功能了。

① 艺术的认识功能: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则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这就是艺术的认识功能。

② 艺术的教育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例:东汉王延寿就认为绘画的作用就是“恶以戒事,善以示后”,魏曹植说“存于借鉴者图画也”,谢赫在其著名画论《画品》中一开头就提出了“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艺术功能论。这些文论、画论作家都非常强调艺术的政教和德教功能。

③ 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能够激动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例: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功能,如宗炳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说,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艺术的审美功能。

第五篇: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课程作业

作业 :论文一篇

课题名称:关于、、、、、、、的再认识

课题要求:关于艺术概论课程论文一篇,字数不少于2500。

训练目的:通过作业训练,使学生在对课程内容加深

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其运用艺术原

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分标准:

1、格式规范正确(20分)

2、字数符合要求(20分)

3、选题贴切,论述充分(40分)

4、内容新颖,有一定思想性(20分)

一、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一)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少于2500字。

(二)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四宋体,居中排。

3.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的写作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摘要的写作应避免出现“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用语。

4.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

5.正文。五号宋体。

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6.[参考书目] 五号宋体,加粗。

[1]袁志正.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先状对策[J].陕西教育.2012(07).

[2]林芳芳.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管理思考

[J].新西部(理论版).2008(06.

(文献小五号宋体)

具体论文格式字体可参考下篇论文:

关于地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思考

庞先超

摘要:通过剖析制约地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学中的瓶颈因素,探究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研究对策,以期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

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公共艺术教学作

为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地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地方理工科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约三分之一,在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新时期以来,我国地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客观存在如下几处“硬伤”,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1.教育机构不健全,培养目标不明确。2006年,教育部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

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并至少要有一位校级领导主管公共艺术教学工作。但许多地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并不健全,大都只是挂靠在艺术学院、文法学院甚至校团委等行政机构之下,职责也不明确,在人事、财物、教学管理、科研等均没有自主权。部分高校虽设有教学机构,但几乎没有专职教师,形同虚设。而且,部分理工科高校的领导多从事理工科学科研究,对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性质、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工作中过于重视目标管理、轻视过程管理,甚至一些培养环节在操作过程仅仅流于形式。

2.课程设置随意,教学设施薄弱。目前,许多地方理工科院校“没有将公共艺术类课程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教学的基本环节缺乏制度的保障。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随意,老师多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学生的客观需求开课,甚至有以活动、以讲座代替课程的情况。地方理工科院校的财政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多年的扩招,许多学校已出现教育资源、经费严重紧张“僧多粥少”的尴尬现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配备的专用教室、场地和音箱、灯光、服装等器材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许多选修课不得不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上课,严重制约了正常教学的开展。[1]

3.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我国现行的高考文理分科制度,导致理工科院校学生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素质的缺失,因此部分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缺乏兴趣,选课只是为了凑学分。此外,缺乏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也是目前制约地方理工科院校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

二、地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进措施

1.了解课程性质明确培养目标重视公共艺术教学。公共艺术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宏观战略之目的开设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其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乃至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因此地方理工科高校领导首先应了解该课程性质,明确培养目标,对公共艺术教学统一规划和领导;其次,应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实行由校级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公共艺术教研室具体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机制;最后,将公共艺术教学纳入高校评估课程体系,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公共艺术教学。

2.制定课程标准注重地域特色。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列出《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8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要求每个在校生至少要在上述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或者修满规定的2个学分方可毕业。因此,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最好的形式就是将其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并实现课程化。此外,教育部又要求高校可开设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所以在公共艺术教学中地方理工科院校应灵活设置课程,因地制宜,注重校本资源的发掘。如笔者在教学中曾开设了一些有关殷商、甲骨文、周易文化等有地域特点的选修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普及提高并重开展阶梯教学。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公共”二字,决定了其授课对象主要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而地方理工科院校学生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决定了其普及性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理科生接触艺术作品较少但思维严谨的特点,大二上学期前应以赏析和艺术理论学习为主,之后则做好欣赏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鼓励“接触性”教学,”[2]可适当进行如《合唱艺术》、《书画创作》等艺术实践类学习,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4.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设施。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配备专用的教室、场地和具备如音箱、灯光、服装等专业器材,并要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声音、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所以应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经费不足、场地不足等问题,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

5.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生文史哲知识和艺术素养的缺失是地方理工科院校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应加强文史哲知识和艺术方面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除课堂教学外,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体悟艺术的魅力。此外,邀请名人举行相关艺术报告、讲座,既可活跃校园艺术气氛,又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书目]

[1]袁志正.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先状对策[J].陕西教育.2012(07).

[2]林芳芳.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管理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08(06.

下载艺术概论 题海解析(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概论 题海解析(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一)基本框架 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艺术四要素(6分) 2模仿论(6分) 3新古典主义(6分) 4肌质(6分) 5期待视野(6分) 二、简答 1艺术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10分) 2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与艺术的“情感......

    艺术概论

    1、舞蹈如何理解? 答;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舞蹈必须具备艺术的本质,舞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舞蹈是一种社会文化,舞蹈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跃动、精神世界的表露。舞蹈是一种以......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题(一)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概论作业 ————艺术修养与人才培养 84070101班 李明娟 2008040701004 艺术素养对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1 从刚开始选择这门课程时并不知道这门课程能学到什么有什么用,但是接下来的了解和学习使我大开眼界。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创造于生活,更是美于生活。这个网络......

    艺术概论有感

    《艺术概论》有感 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文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在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

    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源于生活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但却又高于生活。艺术生活及思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相信这种力量,就如同相信河流中的水一样,任它把自己带到想去的地方,逆流而动,只会带来灾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