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2.23夫妻沟通:态度比方法重要
夫妻沟通:真诚的态度比技巧重要(李笑天)
央视《心理访谈》栏目编前语说道:“没有谁的心灵可以一尘不染,认识自我,沟通消除隔膜,交流敞开心扉,真诚融化壁垒”。说明沟通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当然夫妻之间也不例外。
经常看到似曾相识的婚恋格言:“爱不需要理由”。也许在爱情开始的时候是不需要理由的,越自然越好,越是认为“加工”的爱情掺假的成分越多。但是,结婚是必须有充分理由的,因为结婚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不仅如此,结婚才仅仅是生活的开始,需要精心地呵护和经营,其中最重要的是夫妻沟通,既不要让距离冲淡了夫妻之间的爱情,也不能让不当的沟通方法伤害所爱的人。夫妻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宣泄郁闷、化解歧见、消弭代沟、增进情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夫妻沟通是爱情保鲜的不二法宝。
2013年1月上映的《我想和你好好的》,是一部反映80后情侣沟通方式的电影,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主要沟通方式是吵架,从情侣到夫妻一直没有停止过争吵,显然吵架已经成为他们沟通的主要渠道,知道双方都吵得筋疲力尽。电影里有这么几句经典的台词:“有一种爱情有时是无尽的争吵,有一种爱情有时是撞车,有一种爱情有时是跳楼,有一种爱情有时是作死”。这就是80后爱情与沟通的真实写照。记者采访女主演倪妮时,问她自己对剧中人物的感受,她觉得这个电影更像是一份爱情诊断单,通过他们频繁的吵架,让年轻情侣知道如何相处。生活中她会让自己尽量做到“吵架不过夜”。时下有句网络流行语,“任何不以分手为目的的吵架都是秀恩爱”。
夫妻之间难道需要用吵架的方式“秀恩爱”吗?有些夫妻吵架的时候像仇人,和好之后又恢复了如胶似漆的情侣。所以,中国有句歇后语说,夫妻吵架是“狗皮的袜子——没反正”。说明夫妻之间很难分清是非。夫妻之间真的没有是非吗?有。真的没有对错吗?也有。关键是当事人的心态。有些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因为年龄差别归罪于代沟,实际上夫妻之间很多争吵不一定是大是大非问题,但是往往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却能反映彼此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别。人的成长环境不同,需求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也不同,诸多的不同就会有诸多的分歧。有人喜欢控制别人,有人喜欢被人控制;有的是妻子管着丈夫,有的是丈夫管着妻子;有人觉得被人管是低人一等,有人觉得被人管是一种幸福。同样的做法和说法在不同的人眼里和耳朵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总之,当夫妻一方的看法、决策、需求和心情无法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时,就会发生冲突和争吵。而目前中国社会上的流行趋势是:家庭主妇的地位和权利越来越大,男人在家庭的地位越来越低。
时常看到网上一些博文和帖子讨论夫妻沟通技巧,有的人认为沟通技巧是需要学习的,最好参加一种叫做“夫妻沟通学习班”;也有人认为夫妻沟通应该遵循“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法则,因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兵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武林高手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实际上,夫妻之间大多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小事,不适合用“兵法”和剑法的技巧。不讲究方法会出口伤人,太讲究方法就不像真实的生活,而是演戏。于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看见和听见的最为流行是夫妻沟通大概就是争吵了,不少夫妻都把吵架当成了一种日常必不可缺的沟通方式。
夫妻之间不怕吵架,很多夫妻不会吵架,吵架是很好的沟通方式。根据科学家研究,吵架也可以看出男人和女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通常,男人多用左脑,理性思维为主;女性多用右脑,是发散性思维,特别重视自己当时的感受,经常受情绪所支配。女人容易犯的错误是喜欢找与自己德行相似的男人,比如文艺青年之类,他们的思维习惯更接近女性,所谓的“自古文人多风流,嬉笑怒骂皆文章”就是指文艺人士的感性思维和行为习惯。还有的女性对典型的男性思维不习惯,沟通不顺畅的时候就给自己生气,或者口是心非地嘴上说不在乎,实际上心里很在意,往往搞得男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除了个别心眼狭窄的“小男人”之外,通常男人对女人的争吵会做出谦让的姿态,他们心理上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鸡不和狗斗,男不和女斗”嘛!只有个别脾气火爆的男人吵起架来情绪失控,对妻子暴力相向。
多年之前,我看过法国作家莫罗阿的《人生五大问题》一书,书里说起一些家庭沟通问题颇为有趣。莫罗阿总结出家人相处的一般规律是;有文化的让着没有文化的,学问高的让着学问低的,脾气好的让着脾气坏的,年龄长的让着年龄小的,懂事的让着不懂事的。有的人天生性格强硬,双方发生争吵,那就需要性格柔和的一方做出妥协,久而久之,夫妻之间会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沟通模式:性格强硬者越来越强势,性格柔和的一方越来越软弱。强者的地位会上升,控制权增加;弱者的地位就会下降,控制权也会随之减弱。
虽然人人都需要心理平衡,失去平衡都会出现身心不适的压抑感和郁闷情绪,都需要发泄和释放。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家不适一个讲理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没办法讲理,而情是随时会变化的,所以,小吵小闹不因定是小事,大吵大闹也不一定是大事,不在事大事小,而在于双方当时情绪的压抑程度和控制能力。
夫妻之间还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对婚姻期望值越高,失望就会越多”,越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越容易主动地挑起事端和争吵。通常,期望值高并且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控制权的一方会趾高气扬,过于注重自己的感受,对弱势的一方看做不顺眼,对弱势的一方“横挑鼻子竖挑眼,坐着不是战着歪”。有时候,夫妻之间客观上正确的一方不一定是有控制权的一方,也就是说夫妻相处原则既不能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也不能按照“客观正确”的选择法做出决断,很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和“谁蛮横谁有理”,不适谁说的对听谁的,而是谁厉害必须听谁的,谁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差,必须听谁的。这也是沟通中不断发生冲突的另一个根源。
我们不妨把夫妻吵架当做一种寻找心理平衡的沟通方式,各自可以自由表达不同的思想观点情绪,不管对方是否听进去或者有多少改变。至少可以发泄人的情绪,发泄出来比憋在肚子里好得多。情绪有时候就像汤秋千一样,摇来摆去,有高潮,有低谷,跌宕起伏,每一次争吵都是平静的湖水荡起涟漪和小浪花,夫妻小吵小闹是一种有益的情绪调节,生活总是一潭死水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我们不仅不要生气,而且还要学会欣赏湖水荡漾的曲线美。
夫妻沟通中最好的方法是就事论事,最可怕的方法是上纲上线,或者把过去“陈谷子烂米”的旧账都翻个底朝天,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绝对正确或者激烈的言辞改变对方的想法和言行,实际上争吵中任何试图改造对方的想法都是徒劳的,本来人们骨子里都是抗拒改造的,即便心平气和地沟通、建议、劝说都不一定能改变,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希望改造对方更是痴心妄想。就事论事,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就是最有效的沟通方法。有些人不会沟通,不懂得“吵架的艺术”,吵了半天,除了气得肝疼和额头冒汗,居然发现白忙一场,因为沟通毫无结果。通常夫妻沟通容易陷入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抱着逆反心理或者对着干的心态。完全被情绪支配,抱着和对方对着干的心态,不管对方说得是否对,一定会朝着想反的方向走,你说好,他说坏;你说黑,他说白;你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你让我打狗,我偏去撵鸡。一句话,气死你!怎么着?有本事把我吃了!
2,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方多次提醒过的错误,依然明知故犯,不是不长记性,而是内心抗拒改变,心里不爽,这是一种软抵硬抗,用沉默、迟钝、漠视表达内心不满的情绪,内心甚至有一点蔑视和鄙视对方,口头上不一定表达出来。
3,一个说东,一个说西。一个埋怨花钱大手大脚,一个可能说对方感情不专一,经常鬼鬼祟祟,形迹可疑。说话人和听话人不在一个频道里,不在一个平台上,你说的是这个意思,他理解的是另一个意思;你说的是这件事,对方却给你岔开说另一件事。各自表述自己的观点,都希望对方服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人哭笑不得,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4,话不投机,心不在焉。有的夫妻沟通时,经常装傻,或者回避,要么装着没听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实际上大多是故意装糊涂,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心不在焉,说明不想争论,并不是认同对方的看法或者服从对方的命令。
5,冷漠,冷笑,冷血。夫妻之间不怕争吵,吵过以后起码心里舒服,心态和情感还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俗话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嘛,有时候夫妻吵罢了就过去了,不一定非要讨个结果。然而,最怕的是:任你在火冒三丈,我就说一言不发,而且还用冷漠的眼光盯着你,间或发出一声冷笑,冷漠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潜台词儿:犯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管我什么事儿?气死你活该!正是所谓的“此处无声胜有声”,冷漠冷笑和冷笑是冷战的标志,这样的态度,婚姻离破裂只差一步。
现在,我们在探讨一下几种生活中常用的夫妻沟通方法和技巧: 1,要积极回应,不要一味沉默。也许“沉默是金”是社交艺术中的经验之谈,但是在夫妻沟通时,沉默或者不苟言笑、无话可说,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沉默不是内心抵触,就是装傻对抗。不管夫妻之间沟通的方式如何,都要表现出一种和气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回应对方的沟通需求,包括对日常琐事的唠叨和抱怨。即便是出现争吵的激烈争吵也没关系,内心的火气得到发泄和回应,就必然会有“败火”的效果。有时候埋怨、唠叨和挑剔并不是一定必须要一个结果,而是希望引起对方的重视,或者释放一下压力和郁闷的情绪。
2,善解人意,心平气和的沟通心态。夫妻沟通时,平和的心态和善意的态度非常重要,会到达使对方“灭火”“消炎”的效果。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相逢一笑泯恩仇”,“抬手不打笑脸人”,这些都说明善意和好心态很重要,看到你和颜悦色的表情和善解人意的态度,别人想发火都难,还会为自己刚才的发货感到愧疚。3,学会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只要一个人养成了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的习惯,就会看到对方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也理解对方生气、埋怨的道理,可以多一份对对方情绪和怨气的理解,平息自己激动、愤怒的心绪,实现心平气和地沟通。
4,掌握对方性格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夫妻之间长期在一起生活,对彼此性格都有较深的了解,要各自尊重对方不同的性格特质。性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各有长短。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异质互补,就可以投其所好,顺藤摸瓜地挠到痒处。对急性子的人一般采取柔和的方法,对自尊心强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及对方敏感的自尊心,对承受力很强、做事拖沓的人不妨采取“猛药”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5,幽默是化解矛盾的催化剂。幽默是生活的智慧,很多矛盾和争论可以用幽默的方法歪打正着地化解掉。有人把幽默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沟通艺术,是减少摩擦的消炎药,化解矛盾的润滑油,增进感情的催化剂,展现个人魅力的显示屏。幽默的人充满喜感,让你想发火都发不起来,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举重若轻,幽默沟通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而且可以增进生活情趣。
6,要讲究方法,但是不要刻意追求方法。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最常用的技巧就是拣对方喜欢接受的方式去沟通,这样通常会取得正向的沟通效果。而“针尖对麦芒”的敌对式沟通必然会导致吵架升级,只要态度好,不刺激对方,过一会儿对方的火气就会烟消云散。不要刻意用一种作假的“外交”“客气”的沟通方式,那样会给对方一种伪装感或者应付差事的误解。
总之,夫妻沟通之道,法无定法,因人而异。请牢记:真诚的态度比方法重要,沟通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照顾对方情绪比争对错、是非、输赢重要。
(2014年2月23日)
第二篇:夫妻沟通配合很重要
夫妻沟通配合很重要
性生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只有夫妻双方密切的配合,才能共同保证性生活的和谐。也就是说,在性生活的过程中,夫妻双方都必须充分了解对方的意图,然后根据对方的需求,加以适当的配合,这样才是完美的性生活,才能让双方都得到满足。当然,对于新婚的夫妻来说,真正能做到第一次性生活就使双方都非常满意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都需要一个彼此磨合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对彼此越来越熟悉,在性生活之中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从而使得性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夫妻之间也更加恩爱。
其实,对于所有的夫妻来说,沟通和配合都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两个人的态度。只要夫妻双方都能够切实地为对方着想,体谅对方,爱护对方,就必定会在乎对方的感受,并尽自己的所能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当然,一味地以对方的需求为准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夫妻双方都获得满足和快乐的性生活才是高质量的性生活,才是值得所有夫妻为之努力并不断追求的。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婚姻美满,家庭幸福,那么就一定不要忽视性生活的质量。只有夫妻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才能让爱情之花永远绽放下去,并最终结出爱情的果实。
z3b2e 西安代孕 xadyfw.com
第三篇: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提炼·分享·传播·应用】:态度比能力更重要4/4/20131/1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吴丽菊 2003.3.1)
运气不好,没有机遇,是人们为工作失败最容易找到的借口。偶尔一次运气,当然归功于运气。但成功需要持续的好“运气”,而持续的运气肯定不是“运气”的本身在起作用,恰恰是因为积极主动去准备、创造“运气”的态度与把握“运气”的能力。
我们常常发现,同样一起到一个公司工作的人,同样的起点,几年之后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受老板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与众不同到头来仍一无是处。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感情、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在中国的家喻户晓始于米卢,前国家足球队教练米卢有句座右铭“Attitude is everything”,几乎每次训练课上他都会戴着写有这句话的帽子出现在队员和记者面前,并且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潜移默化地向弟子和外界灌输着这一思想。这句话的意思分析起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再就是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如今米卢带着他的“快乐足球”走了,但他的这句话却已深入人心.作为一种足球理念。若人生也是一场比赛,那过程一定比结果更为重要,因为结局是可知,并且大同小异,而过程却千差万别。快乐是内心的昂扬向上,而这样的心态是阳光,决定了我们生命之树的成长方向。米卢提出的“快乐足球”解决了中国国家足球队的态度问题,结果顺利的打入世界杯决赛圈。
态度决定一切要求我们要有积极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改。有了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工作上,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我们做到最优秀了,要相信就会有升迁的希望。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本分工作,其实所有的老板都是希望人才冒出来的。
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工作,那么,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和展示我们的能力呢?又如何能在快乐的工作中迅速成长呢?
参考书籍:《态度决定一切》
第四篇:我方观点,能力比态度重要
从事服务工作 能力比态度重要
当我们谈到某人或某事成功发展背后的动因时,能力和态度是我们绕不开的两个话题。但论及从事服务工作能力和态度谁更重要,我方观点为:能力比态度更重要。我国文字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人们使用文字往往都是字斟句酌,相当考究。不知各位是否发现,生活中,我们说提升防御水平,提高自救能力,却不说提升防御水平,提高自救态度;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们说这是提高能力,而不是提高态度,澳前总理陆克文5月4日在纽约驳斥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沈大伟的中国崩溃论时,说到:中国有能力处理问题。而不是中国有态度处理问题。其实用态度也并非不可,但我们通过前后对比就会发现,我们需要学的,我们生存需要具备的、我们的发展需要向世人证明的,不是我们的态度,而是我们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有能力做什么比我们有态度做什么更有说服力、更有分量。为什么会如此,就不只是个语言学的话题了。我方观点1:能力是完成某一活动的基本素质
论据1:能力的定义。《辞海》以及百度百科里是这么说的。能力是完成某一活动的基础素质,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础。分为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业务能力、决策能力、高效执行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挫折能力、吃苦能力、掌控情绪能力、管理时间能力、独立生存能力等人的各类素质集合。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一言蔽之,能力是完成某一活动的基本素质,是决定我们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完成工作的基础,是我们通向成功之门必备的钥匙,而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它属于形而上的意识形态部分,对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可以说能力有了,工作就有了基础的保证,而后如果有积极的态度,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但反过来,一个人即使工作态度再好,他没有能力做基础,没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工作的需要,不能给工作创造价值,那么他再有诚意也只能被淘汰。因此,我们说能力比态度重要,反过来就是本末倒臵了。
作为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行业,将旅客平安、顺利的送达目的地,让旅客满意并会再来乘车,从而发挥运输职能、实现经济效益,是我们的根本目的。那我们拿什么将旅客平安顺利送达、凭什么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吸引旅客再来乘车?是我们的服务态度有多到位吗?那不是绝对因素,是我们的调配有度的疏运能力,是我们站务员的综合素质和熟练的业务能力,是我们大胆改革向交通商业综合体果断转型,不断满足旅客需求的统筹经营能力,才形成了今天我们客运站发展的绝对优势,并转化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永立市场潮头,不断向前迈进。哪些能力是我们从事服务工作的前提
举服务类行业的例子:为什么首都医科大、军医大、近点说青大医院为什么每天人声鼎沸,天天排长队还是有患者去看病。并不是这些医院医生和护士服务态度有多好?进取心有多高?不是。医生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准确诊疗能力、医院先进的诊疗器具才是吸引患者看诊的前提和关键。再说杭州外婆家酒店为什么全国连锁各个门庭若市,他们的服务态度并不比一般饭店好,但就是抓住杭帮菜的特色研制了各类菜肴,抓住了食客“舌尖上的味道”才是关键。这些服务行业的成功,靠的都是硬实力,是能力打得基础,而不只是依赖好的服务态度致胜。
可以通过微信发起一个调查,然后说调查结果,用数据说话。表达能力: 抗挫折能力:
掌控情绪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我方观点2:能力决定态度的表达。
好的服务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表达自己的态度,靠的是能力。
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态度的表达。好的服务态度可以使旅客愉悦,在一些问题上可以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作用。但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态度、以何种方式让旅客愉悦却是一种能力。Xxx微信调查……可见,旅客满意不只在于我们的微笑、我们的和声细语,不在于我们内心多么希望做好服务的态度,更在于我们能够快速的解决旅客遇到的问题,准确的把握旅客的心理恰到好处的表达情绪。让我们的满腔服务热情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的去释放。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方观点3:“态度决定一切”是太过强调心理影响的唯心论。态度只对能力起能动效果,能力比态度重要才是唯物论的产物。自古哪个伯乐说是以态度好来选择“千里马”的!能力强办事自然得心应手,是创造力的运动细胞,效率的先锋。我们作出这样一个事实评价绝对不是说“态度”可以被忽略,可以没有“态度”我们只是要对于某一些重用“中庸”。不态度不端正,工作也能做,但是对于“能力一般”的人,由于其能力对于工作来说“溢出”不多,从而需要用态度去一丝不苟地完成,才能达到“好”;然而对于“工作能力极强”的人,由于其能力对于工作来说可以“溢出”很多,从而,态度可能不端正,但是工作还是可以“做好”。从上述的事实比较,就比较出了“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作出这样一个事实评价绝对不是说“态度”可以被忽略,可以没有“态度”我们只是要对于某一些重用“中庸”而忽视自己“能力”的人做出警告。对一项工作光“用心于工作”绝对不够,一定需要对自己能力的提升。
鲁迅,如果他没有能力,即使振兴中华的态度再强,也不可能对现实的黑暗口诛笔伐
美国漫画家罗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达》而知名。在他的一集漫画中,绿衣女巫希尔达正站在悬崖边远望。秃鹫吉劳德站在悬崖对面,向希尔达招手:“到这边来吧,我们一起玩!” 希尔达有些动心,然而看看脚下的峡谷,她犹豫了:“可是我跳不了这么远!”吉劳德回答:“不要用消极思维打败自己。我正在写一本书,是关于积极思维的力量。我在书里证实,只要你有正确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
希尔达一边打量着他们之间的巨大鸿沟,一边思考着吉劳德的鼓动。吉劳德再次激励她:“告诉自己你做得到,行动起来!”希尔达一十自信心极度膨胀,热血沸腾地喊道:“好吧,我来了!”她后退几步,助跑,大步跃出......然后一直掉下去。
吉劳德镇静地站在悬崖边上,眼看着希尔达落入峡谷中,渐渐变得只有铅笔尖那么大。然后他转身走开,自言自语道:“看来我应该在书里加一章,教你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我们经常听说“态度决定一切”,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能达到自己设立的任何目标。只有那些投入时间锻炼腿部肌肉(以及其他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做得到固然好,但是不要忘记提高自己的能力
比如开国皇帝,态度好能开国吗?比如李嘉诚,态度好能富可敌国吗?那是能力造成的!
小能力的人影响着周边,就拿买东西砍价格来说,没那能力只有态度人家能让你优惠吗?
再拿今天的辩论赛来说,已经是在拼大家的能力了,你态度好能赢的比赛吗?态度好能赢的人生吗?态度好能赢的陌生人的青睐吗?
从大从小看起来,没了能力,态度再好也枉然。每个人努力都会成为爱因斯坦吗
一样的苹果掉下来,有的人想的是吃可牛顿想的是什么 比尔盖茨大学肄业是不是态度不够端正?但是到关键时候还是会发挥出他们的能力。有工作能力的人工作态度不够,只能说明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而不是从本身改变了工作态度。
反过来说,一个人即使工作态度再好,他不能给工作创造价值,没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工作的需要,那么他只能被淘汰。能力是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只有高投入才会有丰厚的成果 态度是人力资源投入后的状态,而状态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中是很容易改变的
人力资本的投入,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它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人力资源的状态,仅仅是人的意识形态,是瞬息万变的。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不好,可能是心理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或对某人某事表示的不满,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有益的引导,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一个人的能力不行,你能通过沟通、引导短时间内提高吗? 没有能力,工作态度再好,只会把事越办越糟,尽是要别人差屁股的事
就好比方向都找不到的人,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
只要有能力,工作态度一时不好不要紧,不干事,也不会给你添乱,干就干成事,何况只要引导得当、激励有效,还愁态度不转变吗?
5、一个人的能力是由他一生的经历所决定的,甚至还包括了先天的因素
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仅仅是对一时一事、一人一物的感受所决定
6、综上所述,提高能力难,转变态度易,能力比态度更重要。
如果对方说:有句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有工作态度,却没有完成这个工作的能力,就算态度再好,也是没有用的。要在有工作能力的情况下,有很好的工作态度,才会事半功倍。为了使人们在工作时感到快乐,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他们一定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他们不可做得太多;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 罗斯金
一个有真正才能的人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歌德
羊再勇敢也无法战胜狮子
手无寸铁的士兵再坚强也无法战胜用机枪武装的敌人 天生智障的人再努力也没办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我再怎么训练也跑不过刘翔
工作能力是客观的东西,态度是主观的东西。
所以你要说的就是客观东西比主观东西重要。这样应该更好找素材了吧。
换句话说,中国的国家发展一直以经济为基础,为什么,因为没有经济实力,什么都没有。
/>相对的,没有工作能力,什么都没有。
反方观点:
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个人的行为,从而注定了个人的成就。团队的态度自然也会注定团队的行为。态度主导着行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态度,做任何事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固然能力再好,结果一样不会好
第五篇: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态度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态度
我以前也做过设计师,在公司的表现和业绩都是第一。当时,自恃才高而年轻气盛的我就不服从公司的某些管理。比如,公司人力资源部规定员工上下班要打卡,我不但不打卡,甚至把打卡的卡片都给撕了,心想:“我还用打卡吗?老板都看我的脸色吃饭,你知不知道?” 后来,公司设计部的总负责人离职了。我想,这回理所当然该我来坐上那个位置:第一,我的学历最高;第二,我的作品和我的技术是公司最好的。成为设计部的总负责人,不但意味着能拿到高薪,还可以被送到意大利去学习,这一点让我很兴奋。
可是,公司领导开会决定,把公司业务排名第三的那个人送去国外学习。之后我才知道在会上,没有人提过我的名字,原因很简单,我是不服从公司管理的人,不值得培养。这件事当时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像重锤敲在我的头上,让我明白了,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态度。有能力但态度恶劣的人,很可能成为公司的“毒品”,能力越强负面效应也就越大。
很多老板都跟我交流过,他们处理这种员工的方法是:“现在没办法,先用着,一旦有人顶替上来,就把他干掉。”这往往就是他们的结局。当然,这种人出去找工作很好找,但在一个地方都不会呆太久。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还在那里抱怨:“我这一辈子都在努力,就是命不好。一直都很认真,就是美梦不成真;一直都很向前,就是赚不到钱。”他们一味地指责自己的上司,总是抱怨怀才不遇,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态度这个比能力更加重要的东西在决定着人们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