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公共关系形考作业
政府公共关系 形成性考核作业1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些宾馆、酒楼不惜金钱,以苛刻的选美条件来招选几位美女充当“公关小姐”,让她们当“门卫”、迎宾客,这种现象扭曲了公关的真正意义,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A)。A.花瓶公共关系
3.()是公共关系的手段。D.沟通
4.()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D.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5.塑造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是()。C.政府公共关系 6.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A.古希腊
7.()首先把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课程推向了纽约大学的讲堂。B.爱德华•伯尼斯
8.公共关系的原则是()。C.互惠
9.公共关系主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总和,一般通称为()B.公共关系状态
10.20世纪初,新闻界开展了一场(),这一运动直接指向政府和大企业,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及大企业的丑恶行径。B.扒粪运动
12.()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引进我国。B.20世纪70年代
13.公共关系的目标是()。A.美誉 14.()是公共关系的信条。B.真诚
1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C.1991年
16.从历史角度看,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条件是()。D.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17.公共关系活动中,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称为()。
C.政府公共关系 18.罗马第一位运用公关的人是()。C.凯撒大帝
19.()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D.公共关系
20.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托马斯•马文和赫伯特•斯莫尔在波士顿创办了(),标志着公共关系职业的正式诞生。A.宣传事务所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等方面。A.两者的对象不同 同
2.下列选项中,政府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两者的性质不同 D.两者的内容和程度不同
3.8、艾维•李的思想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A.说真话 C.公众必须被告知
B.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
C.两者的主客体不同
B.两者的活动范围不同
C.两者的手段不5.政府公共关系具有()等特点。A.主体的惟一性和权威性 性
B.公众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C.目的的社会性和非赢利D.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6.公共关系的要素包括()。A.主体 B.客体
C.手段
7.政府公共关系具有()等性质。A.不可抗拒性 B.职业性
C.公共性
D.社会性 8.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特色表现为()。A.为经济建设服务
B.为对外开放服务
C.为精神建设服务
9.发展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即()。A.政府公共关系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
C.政府公共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政府公共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客观需求 E.政府公共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10.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主要有()。A.收集信息 B.决策咨询
C.协调沟通 D.宣传引导 E.树立形象
三、判断题
1.与企业相比,政府公共关系所开展的活动形式范围较窄,主要有举办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A.错误B.正确
2.公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民大众或人群。()A.错误B.正确
5.在西方,公共关系开始于古罗马。()A.错误B.正确
6.公共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关系公共关系”,即运用宴请、行贿等形式拉拢、软化有关官员,实现所谓的“攻关”。()A.错误B.正确
7.政府的知名度大小、形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领导者的形象有很大的关系。()A.错误B.正确
8.政府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一样的,都是伴随着发达的商品经济、激励的社会竞争等社会条件而产生的。()A.错误B.正确 9.1900年,乔治•迈克尔利斯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宣传企业——宣传事务所,从此公共关系职业正式诞生。()
A.错误B.正确
10.艾维•李认为以真诚为信条是公共关系的根本特征。()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983年,文莱苏丹国宣布独立。为了改善国际媒介对其欠客观、公允报道这一现状,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文莱政府委托英国宣传公司一个政府公共关系项目,即建立有关文莱的准确信息源,消除人们对该国不准确的认识和错误的理解。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宣传公司通过建立文莱新闻信息处、编制并推广《文莱概貌》、制作文莱介绍专题录像、组织海外人事参观访问等手段,使得世界各国消除了关于苏丹的误解和传言。1).案例中,文莱政府处于()公关状态。
B.缺乏知名度,并国际媒介对其报道欠客观、公允 D.缺乏美誉度,并国际媒介对其报道欠客观、公允
2).案例中,英国宣伟公司通过()等手段,使文莱逐渐为世界所认识和了解。A.建立文莱新闻信息处;
B.编制并推广《文莱概貌》 C.制作文莱介绍专题录像 D.组织海外人事参观访问
政府公共关系 形成性考核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政府大量的、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由()承担。A.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
2.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外传播的公关宣传模式是()。B.全员公关
4.我国区政府下设的街道办事处属于()。D.派出机关
5.公务员、政府职能部门等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C.首要公众
6.我国各级政府的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等属于()。C.辅助机关
7.搞好与新闻媒介关系的途径之一是()。D.讲真话
8.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生命是()。D.真实性
9.制定政府公共关系计划的基本任务是()。C.确定公众
10.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国务院、省(市)、自治区、县(市)、乡(镇)的各级人民政府属于()。A.领导机关
12.()是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的核心。
A.领导人员
13.()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A.公共关系调查
14.政府公共关系最常用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是()。C.问卷调查法
15.政府形象受损害时,为了挽回声誉,可采用()模式来重塑政府形象。D.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
16.从工作性质和作用上来分,我国监察部、审计署属于()。D.监察机关
17.通常来说,()是指一个组织获得的公众信任的程度。B.美誉度
18.()是根据权力机关的决定和委托,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组织组织起来,依法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19.下列选项中,()是广播和电视共同的弱点。B.信息储存性差 20.()是一种综合专家意见,就专门问题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
B.专家意见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2.一般来说,政府公共关系机构主要履行()等职责。A.决策参谋 B.协调关系
C.收集情报
D.宣传教育
E.专业制作
3.按照公众对政府的重要程度来划分,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可以分为()。B.首要公众 C.次要公众
4.通常我们所说的户外传播媒介包括()等。D..广告牌E.霓虹灯
5.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中,报纸具有()等优点。A.传播面广 E.传播费用较低
6.对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途径主要有()。B.高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实践锻炼
B.传播迅速
C.阅读率较高
D.便于保存和查找
7.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包括()。A.国家行政机关 C.政府公共关系机构
D.公共关系人员
8.政府中承担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主要有()。A.办公厅、办公室 E.举报中心
9.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环节是()。A.调查 B.策划
C.传播
D.评估
B.调研机构
C.新闻处
D.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
10.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由()基本构成的。A.领导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D.事务人员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仅作出判断即可得分)
1.政府公共关系在沟通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语言、习俗、观念和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效果。()A.错误B.正确
3.自身传播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A.错误B.正确 4.根据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外对象来划分,政府公共关系公众可以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A.错误B.正确
5.宗教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国际组织都属于政府的外部公众。()A.错误B.正确
6.广播虽然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但丝毫不影响听众对其信息的注意力度。()A.错误B.正确
7.民意测验法又叫德尔菲法,是一种综合专家意见,就专门问题进行定性预测的方法。()A.错误B.正确
8.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比起电视,互联网的使用费用更低廉。()A.错误B.正确
9.政府公共关系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公众是全体公民。()A.错误B.正确
10.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情况,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的一种活动模式。()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案例概况: “炉边谈话”立奇功——引导公众舆论
(具体内容详见该教材P107-108,)
形成性考核作业3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政府组织集体成员和基层公众通过一定的渠道与管理决策层所进行的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流就是()。
C.纵向沟通 2.政府同级部门之间是一种()。D.无行政隶属关系的平行关系 3.社会舆论的主体是()。D.社会公众
5.社会舆论的对象是()。C.公众关注的事务或问题 6.行政法规、行政制度、行政传统等属于()范畴。B.行政道德
7.在政府系统内,按照政府明文规定的渠道,依据一定的组织层次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活动通称为()。D.正式沟通
8.行政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是()。D.政府政策形象管理
9.()是行政组织形象的保证。
C.政府工作全面质量管理
10.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权力集中的问题。C..党政分开
11.()是实现政府理念的根本保证。B.依法治国
13.行政信念、行政理想、行政哲学等属于()范畴。A.行政精神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行使国家立法权,讨论和决定全国性重大问题。C.立法机关 15.在处理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时,两者应该()。A.分开 16.()是政府质量提高的关键。D.依法治国
17.下列有关政府与党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实现者 18.行政动机、行政态度、行政习俗等属于()范畴。C.行政心理
19.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关于行政活动的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倾向的总和,我们一般称为()。D.行政文化
20.下列选项中,()是行政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A.政府公务员形象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政府环境形象管理主要包括对()的管理。A.工作环境 B.设备环境
C.生活环境
D.政府外貌环境
2.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中的主观障碍有()。C.知识经验的差距
E.公众的个性因素
3.行政文化具有()等功能。A.导向功能 B.规范功能
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4.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包括()。A.价值观 B.公正性
C.政策
D.廉洁程度
E.信誉
6.行政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有()。B.公众 C.政府
E.公众对行政组织形象的感觉、评价等
7.良好的政府领导者应树立()形象。A.政治立场坚定 奋发向上
8.行政文化主要包括()等内容。A.行政精神 B.行政道德
C.行政心理 B.廉洁奉公
C.团结民主
D.勤奋务实
E.坚忍不拔、9.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正式沟通的优点的是()。A.沟通方便 B.信息沟通速度快
10.实施监督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A.监督的广度 C.监督的深度
E.监督的力度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仅做出判断即可得分)1.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效率。()A.错误B.正确
2.政府的内部公共关系主要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间和公民个人之间的行政关系。()A.错误B.正确
4.政府与党、政府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属于政府内部公共关系范畴。()A.错误B.正确
5.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对象是社会公众。()A.错误B.正确 6.党是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国家职能和属性,能直接向政权系统下达命令。()A.错误B.正确
7.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事务的直接干预力度。()A.错误B.正确
8.从内容上看,社会舆论可以分为公共舆论、阶级舆论和群体舆论。()A.错误B.正确
9.社会舆论的来源是自上而下的,即由国家机关发出,进而在社会公众中传播公众意见,形成舆论。()A.错误B.正确
10.信息发送者以命令方式面向接受公众,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不需要信息反馈,这种沟通我们称之为双向沟通。()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政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生活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坐车没有走路快,自来水腌咸菜,临建拆得没有搭得快”,群众意见很大。市政府决心为群众办实事,一件一件地解决落实,说到做到,样样兑现。1983年,首先为市民办了10件实事,从1984年开始每年坚持为城乡人民办20年实事,到1989年已办了130 件。如新建、改建了3000万平方米的住宅,等于解放以来前30年建房总数的3 倍,使一半以上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花两年时间完成了民用气化工程,使民用炊事煤气化的普及率高居全国之冠;花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引滦入津工程,一扫天津人喝咸水的历史;新铺城市道路2137公里,建起由10来座立交桥和中环线外环线构成的“三环十四射”的城交道路网络等等。广大人民群众对市政府、市领导的满意程度达92 ~99.4%,形成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社会政治局面。1).案例中,市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将()作为办实事的重点。D.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政府公共关系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形成性考核作业4_0001
一、单项选择题
1.7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的是()。D.所有的人和事要全盘接受
2.()是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者公民为公布有关重大新闻而举办的,邀请电视台、报社、电台、杂志社、新闻网站等媒体所属的新闻记者和相关人员出席,发布消息、回答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形式。D.新闻发布会 3.对政府来说,()是新闻宣传的生命。A.真实 4.一般情况,谈判班子由()组成为宜。C.3~4人
5.商品贸易谈判和技术贸易谈判都可归入()范畴。B.经济性谈判
7.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主体是()。B.政府及其政府公关部门
8.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通常称为()。D.突发事件
9.在政府公共关系诸多专题活动中,()具有突出喜庆和隆重气氛的特点。D.庆典活动
10.影院门口的宣传电影或广告画,我们称为()。A.电影广告 11.静坐、游行示威及罢工属于()突发事件。B.请愿类
12.公文发展的趋势是要求公文语言走向()。B.简明化
14.新闻体式要求中,我们把“胡锦涛„七一‟讲话出版发行单行本”归为()。A.标题
15.()是指双方为了各自特定的利益目标、遵循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沟通、协调的方式,达成协议(合同)的过程。
C.谈判
16.通过实物、文字图标和图像等来展示成果,树立组织形象的宣传形式和传播媒介是()。A.展览
17.依据(),可将政府公关谈判分为大型谈判、中型谈判和小型谈判。D.谈判规模
18.风暴、地震及火灾属于()突发事件。A.灾害类
19.与一般广告相比,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对象是()。A.国际、国内的社会各界公众
20.正式谈判的诸多环节中,()是进入谈判内容主体,开始进行实质性谈判。B.磋商和交锋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间的人际交往相比,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具有()等特点。A.职业性 B.参与性
C.灵活性
D.持久性
E.自由性
2.一般来说,新闻发布会可以分为()。A.定期举行 布会
D.贵在质朴,追求自然
E.语言拖沓,内容程序化 B.专题发布会
C.临时召集
D.综合发布会
E.常规发4.政府公关人际交往中对服饰的要求应遵循()等原则。A.整体协调,搭配合理 度 D.TPO原则
B.随性而穿,自由为主
C.因人而异,合体合E.服装颜色以亮色为主
5.建立突发事件综合治理机制,应包括()等内容。A.预警机制 制
B.信息披露机制 D.财政资源动员机制
C.干部问责制与纠错机E.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机制
6.政府部门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应遵循()等原则,有利于搞好与新闻界的关系。A.尊重 B.真诚
C.平等
D.谨慎
E.冷静
7.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具有()等作用。A.塑造形象 B.实现盈利
C.体现宗旨
D.推销产品
E.强化实效
8.新闻宣传过程中,应遵循()等原则。A.导向功能 了解宣传途径
9.以谈判主体的多少进行分类,可将谈判分为()。A.双边谈判 B.多边谈判
C.正式谈判
D.非正式谈判
E.经济性谈判 B.规范功能
C.明确宣传意图
D.熟悉宣传对象
E.10.按照广告本身的内容和目的来分,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可以分为()。A.创意广告 B.社会广告
C.文化广告
D.经济广告
E.电视广告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仅做出判断即可得分)1.宽容待人是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开展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原则。()A.错误B.正确
3.便宴是一种更为简便的宴请形式,宴请的客人边品茶边交谈,也可略备点心。()A.错误B.正确
4.以招待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不设坐椅,仅设小桌,可以随便走动,这种宴会形式我们称之为冷餐会。()A.错误B.正确
5.政府在开展宴请专题活动的时候,主人一般是不需要到门口迎接客人的。()A.错误B.正确
6.人际交往中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就是主动与人交往。()A.错误B.正确
7.为了扩大影响,政府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可以控制发布内容,报喜不报忧。()A.错误B.正确
10.与广告相比,政府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大,接受范围广,受信任程度高,因此,其成本也比较高。()A.错误B.正确
四、案例选择题
1.2002年11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降临中国大地,广州、香港、北京、台湾••••••一时间抗击“非典”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非典”迅速蔓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使得国家的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商业受到影响,使得部分学校不得不中断学习,一些公司歇业关门,许多正常工作无法进行,大量社会公众活动被取消或延缓。
在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损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如何面临危机,处理危机,最终妥善解决危机,自然是对我们领导管理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我们政府公众意识的一次实际检查,更是对我们各级政府公众形象如何的一次测试和评估。实际上,“非典”危机爆发后,我们各级政府在危机公关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成绩。1).该案例体现的是政府公关实务中的()。A.新闻宣传 B.突发事件处理
C.专题活动
D.谈判
2).该案例告诉我们,在解决这场危机时还存在()等不足之处。A.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通报疫情,延误了时机 B.疫情发生后,反应不够迅速
C.信息沟通不够通畅
D.危机管理意识较差,防范机制不够健全
第二篇:《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1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如果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个人提纲: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第三篇:政府公共关系网上作业
政府公共关系网上作业
单选题:
(1/15)、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是(2分)A、社会公众 B、实现形象管理 C、政府部门和公务员 D、实现沟通和互动
(2/15)、政府公关主体的缺失,对外集中表现为什么。(2分)A、处理方式错误 B、决策错误 C、方向错误 D、逻辑错误
(3/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府公关的主体状况。(2分)A、政府首脑 B、政府工作人员 C、政府公关部门 D、政府
(4/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府形象塑造中的主要问题。(2分)A、方向问题 B、效果问题 C、机制问题 D、操作问题
(5/15)、政府常态公关的核心是什么。(2分)A、政府权威 B、政府形象 C、政府角色 D、政府态度
(6/15)、政府公共关系的客体是(2分)A、社会公众 B、媒体 C、政府部门 D、公务员
(7/15)、说服公众转变观念,实现公关主体的预期,这是政府危机公关的哪个操作机理?(2分)A、劝说机理 B、决策机理 C、引导机理 D、联动机理
(8/15)、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是(2分)A、实现良好的沟通 B、改善政府决策 C、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D、塑造良好形象和获得公众支持
(9/15)、掌握公共资源,形式公共权力的相关系统和部门是(2分)A、政府危机公关的内容 B、政府危机公关的功能 C、政府危机公关的主体 D、政府危机公关的客体
(10/15)、以下不是政府危机公关应对的模块的是(2分)A、公众模块 B、管理模块 C、媒介模块 D、决策模块
(11/15)、政府公关工作的重要主体,公关活动的设计者和实际操作者是(2分)A、政府公关人员 B、危机主体 C、公众 D、媒体
(12/15)、政府在形象塑造活动中,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操作理念不当的主要集中表现。(2分)A、官本位 B、推卸责任 C、惟上是从 D、好大喜功
(13/15)、政府危机公关的所有活动,要从什么性质出发(2分)A、管制 B、缓解 C、斗争 D、服务
(14/15)、政府公关的目标具有的特征是(2分)A、公益性 B、强制性 C、复杂性 D、单一性
(15/15)、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分)A、与时俱进 B、稳中求进 C、灵活应对 D、实事求是
(1/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府形象塑造机理具有的特征。(2分)A、外在化特征 B、行为化特征 C、物化特征 D、人格化特征
(2/15)、政府常态公关时公众引导的基础是(2分)A、政府外部公众 B、政府内部公众 C、公关顾问 D、公关公司
(3/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府形象塑造需要遵循的原则。(2分)A、机制原则 B、权威原则 C、效果原则 D、操作原则
(4/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府视觉系统识别系统中着重展现的特征。(2分)A、公共性和统一性 B、权威性和严肃性 C、区别性和识别性 D、公平性和公正性
(5/15)、以下不属于国内社会公众公关意义的是(2分)A、鼓励公众的参与 B、疏导利益冲突 C、塑造政府形象 D、调适公众心态
(6/15)、说服公众转变观念,实现公关主体的预期,这是政府危机公关的哪个操作机理?(2分)A、引导机理 B、劝说机理 C、决策机理 D、联动机理
(7/15)、仅仅根据个体的某一突出特点去认识和评价他,从而导致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知觉误区,这属于公众的什么心理效应?(2分)A、流言效应 B、首因效应 C、霍桑效应 D、晕轮效应
(8/15)、政府公关机构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2分)A、一般工作人员 B、策划专家 C、领导人员 D、培训专家
(9/15)、政府公关的客体具有的特征是(2分)A、单一性 B、协调性 C、复杂性 D、多元化
(10/15)、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是(2分)A、政府部门和公务员 B、社会公众 C、实现形象管理 D、实现沟通和互动
(11/15)、政府危机公关中引导公众向公关主体预设的目标行动指的机理是(2分)A、联动机理 B、劝说机理 C、引导机理 D、管理机理
(12/15)、政府公关的目标具有的特征是(2分)A、复杂性 B、公益性 C、强制性 D、单一性
(13/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府公关的主体状况。(2分)A、政府公关部门 B、政府首脑 C、政府工作人员 D、政府
(14/15)、政府公共关系的客体是(2分)A、政府部门 B、社会公众 C、媒体 D、公务员
(15/15)、政府危机公关的所有活动,要从什么性质出发(2分)A、斗争 B、管制 C、缓解 D、服务
(1/15)、根据内部公众的需要,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体现了政府内部公众什么需求的满足(2分)A、生活需求 B、尊重需求 C、社交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2/15)、政府向外部公众开放,让他们参观和了解政府的机构设施、运作流程、工作成果等各方面状况的活动是什么?(2分)A、听证会 B、节事活动 C、新闻发布会 D、参观活动
(3/15)、社会公众既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又表现出某种消极特征,这体现了社会公众的什么特性(2分)A、异质性 B、双重性 C、变化性 D、集合性
(4/15)、公关主体不管运用哪种传播媒介,都要做好信息真实、态度诚恳,如此方能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和支持,这种善用媒介的原则是什么?(2分)A、真实原则 B、成本原则 C、实效原则 D、权变原则
(5/15)、以下不属于政府公关的参与和体验型专题活动的是(2分)A、新闻发布会 B、参观活动 C、听证会 D、节事活动
(6/15)、以下不属于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原则的是(2分)A、针对性原则 B、客观真实原则 C、时效原则 D、一对一原则
(7/15)、以下不属于国际公众的公关意义的是(2分)A、改善政府交往 B、推动文化交流 C、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相互理解
(8/15)、城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包括节日、庆典、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会议,以及各种文化、体育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这一类活动属于什么活动?(2分)A、节事活动 B、参观活动 C、新闻发布会 D、听证会
(9/15)、与政府行为利益最为相关,对政府公关活动的成败起着最主要影响的公众对象,我们称之为(2分)A、次要公众 B、目标公众 C、关键公众 D、主要公众
(10/15)、以下不属于正确选择媒体组合和搭配的做法的是(2分)A、准确选择几种媒介 B、挖掘各种媒介的长处 C、确定重点使用的媒介 D、科学合理地进行优化组合
(11/15)、下列哪个不是公关活动方案策划的原则(2分)A、符合客观实际 B、具有可操作性 C、内容丰富 D、强调创新性
(12/15)、新闻发布会中,下列不属于政府的应有的态度的是(2分)A、开诚布公 B、居高临下 C、严谨可靠 D、言行一致
(13/15)、政府向公众宣传政策、方针以影响公众言行的传播形式是(2分)A、新闻发布会 B、听证会 C、政府公益广告 D、参观与咨询
(14/15)、以下不属于政府公关中典型的发布和展示型专题活动的是(2分)A、新闻发布会 B、记者招待会 C、政府公益广告 D、听证会
(15/15)、以下不属于国内社会公众公关意义的是(2分)A、疏导利益冲突 B、调适公众心态 C、鼓励公众的参与 D、塑造政府形象
(1/15)、以公民的利益为危机公关的衡量尺度,突出实效,强调的是什么原则(2分)A、态度原则 B、实惠原则 C、公民中心原则 D、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2/15)、政府危机公关转危为机的策略中“做”的核心在于(2分)A、互动 B、思路 C、整改 D、难处
(3/15)、传播者用于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称为(2分)A、报纸 B、传播媒介 C、广播 D、书刊
(4/15)、以下哪一项不是政府危机公关应对范围的类别(2分)A、属地识别 B、行业识别 C、性质识别 D、主管部门识别
(5/15)、政府拒绝面对“闹事”事件,否认一切问题,这是政府在危机公关时经常出现的哪种误区(2分)A、拒不承认误区 B、一闹就软误区 C、概不负责误区 D、偏见误区
(6/15)、下列哪个不是公关活动方案策划的原则(2分)A、符合客观实际 B、内容丰富 C、具有可操作性 D、强调创新性
(7/15)、政府公关主体在扩展传播媒介广度的基础上,还应扩展传播的深度,以增强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实现政府公关的正面效应,这体现了哪种应用媒体的技巧(2分)A、日常监测 B、形成积累效应 C、资料整合 D、全面分析
(8/15)、以下不属于正确选择媒体组合和搭配的做法的是(2分)A、准确选择几种媒介 B、确定重点使用的媒介 C、挖掘各种媒介的长处 D、科学合理地进行优化组合
(9/15)、政府公关活动在什么时间开展最合适,持续多久最适宜,这指的是哪种政府常态公关的策略(2分)A、确定时限 B、确定类型 C、确定空间 D、编制预算
(10/15)、如果政府的失误导致了公关危机,在这种完全责任的情形下,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模式(2分)A、速战速决 B、社会协商 C、以退为进 D、强力规制
(11/15)、公关主体在运用媒介时,对当地的民众心理进行调查、有效把握,根据受众的心理、兴趣和需要来确定发布的内容和方式,这体现了善用媒介的什么原则(2分)A、时效原则 B、真实原则 C、权变原则 D、成本原则
(12/15)、政府危机公关中转危为机的策略“秀”的核心在于(2分)A、公众知情 B、展现成效 C、互动 D、思路
(13/15)、政府转危为机的核心是提升政府的(2分)A、美誉度 B、知名度 C、有效度 D、参与度
(14/15)、以公民的需求为危机公关的基础平台,重视服务,强调的是什么原则(2分)A、态度原则 B、实惠原则 C、公民中心原则 D、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15/15)、尽管没有受到危机的直接影响,但是会主动参与到危机管理活动中来,这一类人群称为(2分)A、直接利益相关者 B、间接利益相关者 C、消极参与型旁观者 D、积极参与型旁观者
(1/15)、信息主体决定向信息管道中灌输怎样的信息,这是哪种信息工作的原则(2分)A、合适的传达对象 B、合适的传播时间 C、合适的传递方式 D、合适的信息内容
(2/15)、以公民的利益为危机公关的衡量尺度,突出实效,强调的是什么原则(2分)A、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B、公民中心原则 C、态度原则 D、实惠原则
(3/15)、明确公众危机公关的性质,确定公众危机公关的中心原则,是政府公众危机公关的(2分)A、定位 B、阶段 C、原则 D、基础
(4/15)、政府在危机公关时,调整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化解冲突的过程,这是指(2分)A、政府的危机处理 B、政府的公众沟通 C、政府的冲突调解 D、政府的危机沟通
(5/15)、危机之中的受害者有两种比较极端的情绪反应,一种是极度不信任,另一种是特别需要(2分)A、劝慰的行动 B、心理的安抚 C、物资援助和情感支持 D、政府的承诺
(6/15)、以公民的需求为危机公关的基础平台,重视服务,强调的是什么原则(2分)A、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B、公民中心原则 C、态度原则 D、实惠原则
(7/15)、以下哪项不是媒体作为政府危机公关合作方的益处(2分)A、配合危机公关 B、传递预警信息 C、传播预防经验 D、内紧外松的瓶颈
(8/15)、政府在危机公关时,需要重视的两项要素是沟通的边界和沟通的(2分)A、有效性 B、方式 C、效果 D、出发点
(9/15)、政府危机公关中转危为机的策略“秀”的核心在于(2分)A、思路 B、互动 C、公众知情 D、展现成效
(10/15)、政府要牵着媒体走,就要做好横向聚焦工作,这种工作叫做(2分)A、议题设置 B、议题决定 C、议题引导 D、议题转换
(11/15)、政府与社会公众交换信息,通过说服和劝说等方式,使得社会公众依照政府的预期行为,称为政府与公众的(2分)A、危机沟通 B、危机对话 C、危机善后 D、危机处理
(12/15)、媒体在设计调查对象的方案时,忽略了受访对象的利益相关度和情绪问题,这是媒体调查的哪种误差?(2分)A、调查结论的误差 B、调查手段的误差 C、调查方法的误差 D、调查对象的误差
(13/15)、政府危机公关媒体应对的纵向解剖工作是指(2分)A、报道内容 B、报道方式 C、议题设置 D、报道层次
(14/15)、政府转危为机的核心是提升政府的(2分)A、参与度 B、有效度 C、美誉度 D、知名度
(15/15)、政府危机公关的性质不是管制,不是斗争,而是(2分)A、追偿 B、治理 C、规制 D、服务
判断题:
(1/20)、策划层面的公关人员需要更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开拓性的思维方式(2分)A、正确 B、错误
(2/20)、政府视觉系统是政府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2分)A、正确 B、错误
(3/20)、危机公关旨在塑造和建立政府形象(2分)A、正确 B、错误
(4/20)、政府危机公关的定性是管制。(2分)A、正确 B、错误
(5/20)、城市形象的展示,应该强调城市的内容形象展示与外部展示同等重要。(2分)A、正确 B、错误
(6/20)、政府在公关活动中不用过多的尊重和遵守风俗习惯(2分)A、正确 B、错误
(7/20)、偶然映像是公民个人通过对政府零星的、初步的感知,再加上一定程度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而产生的。(2分)A、正确 B、错误
(8/20)、政府需要把握危机状况下的信息机制,把握媒体的特征,应用好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工具(2分)A、正确 B、错误
(9/20)、现场直播属于在政府部门中能产生“窗口”效应的情况之一。(2分)A、正确 B、错误
(10/20)、政府形象的塑造,典型的操作方式失误在当前集中表现为粗心大意和违规操作。(2分)A、正确 B、错误
(11/20)、政府危机公关的定性是服务。(2分)A、正确 B、错误
(12/20)、政府形象正是在不注重小部分群体的基础上,积少成多、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的(2分)A、正确 B、错误
(13/20)、政府形象的塑造,典型的操作方式失误在当前集中表现为粗心大意和惟上是从。(2分)A、正确 B、错误
(14/20)、危机公关不包括公关主体在危机状态下的危机管理、政策执行、公共服务等各类行为(2分)A、正确 B、错误
(15/20)、政府权力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容挑战(2分)A、正确 B、错误
(16/20)、政府危机公关中,违反治安条例等违法犯罪问题,在特定情况下,也可采取危机公关的方式应对。(2分)A、正确 B、错误
(17/20)、相对于内部公关机构而言,政府外部公关机构不具有优势,无法弥补政府自身能力的不足(2分)A、正确 B、错误
(18/20)、政府公共关系可以视为政府组织与内外公众之间的一种传播沟通方式(2分)A、正确 B、错误
(19/20)、常态公关旨在弥补和修复政府形象(2分)A、正确 B、错误
(20/20)、公众和舆论看的是宣言,对公关主体的实际行动并不十分关心(2分)A、正确 B、错误
(1/20)、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除了本身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制度不科学、反馈机制不灵敏引起的(2分)A、正确 B、错误
(2/20)、政府需要把握危机状况下的信息机制,把握媒体的特征,应用好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工具(2分)A、正确 B、错误
(3/20)、政府公共关系与其他政府行为相比,是虚无缥缈的,难以具体化的(2分)A、正确 B、错误
(4/20)、相对于内部公关机构而言,政府外部公关机构不具有优势,无法弥补政府自身能力的不足(2分)A、正确 B、错误
(5/20)、政府公共关系等于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2分)A、正确 B、错误
(6/20)、政府在公关活动中不用过多的尊重和遵守风俗习惯(2分)A、正确 B、错误
(7/20)、公民个人对政府形象形成定型映像之后,比较容易产生改变。(2分)A、正确 B、错误
(8/20)、政府的形象建设可以推广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以获得上级的认可(2分)A、正确 B、错误
(9/20)、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环境不如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面临的环境宏观(2分)A、正确 B、错误
(10/20)、政府危机公关中选择合适的新闻发言人和召开新闻发布会不是主要的需要着力的(2分)A、正确 B、错误
(11/20)、政府危机公关的定性是管制。(2分)A、正确 B、错误
(12/20)、政府公共关系可以视为政府组织与内外公众之间的一种传播沟通方式(2分)A、正确 B、错误
(13/20)、由于国际公关的主客体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使得国际公关具有跨文化传播的特质(2分)A、正确 B、错误
(14/20)、政府在传播沟通中常常更看重行政传播,忽视公共关系传播。(2分)A、正确 B、错误
(15/20)、政府形象正是在不注重小部分群体的基础上,积少成多、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败的(2分)A、正确 B、错误
(16/20)、政府权力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容挑战(2分)A、正确 B、错误
(17/20)、公开参观属于在政府部门中能产生“窗口”效应的情况之一。(2分)A、正确 B、错误
(18/20)、政府公共关系是建立在政府性质的基础上的(2分)A、正确 B、错误
(19/20)、政府仅与外部公众发生的行为才是政府公共关系(2分)A、正确 B、错误
(20/20)、公关对象即公众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是政府公关(2分)A、正确 B、错误
(1/20)、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拟定多个公关活动方案,通过总体评价,权衡利弊,从中选择或综合处一个最佳方案(2分)A、正确 B、错误
(2/20)、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除了本身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制度不科学、反馈机制不灵敏引起的(2分)A、正确 B、错误
(3/20)、顺从是指在群体氛围下,公众放弃自己原有的意见而保持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也就是通常说的“随大流”(2分)A、正确 B、错误
(4/20)、政府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的内容和对象是一致的(2分)A、正确 B、错误
(5/20)、新闻发布会召开的必要性无需特别考虑(2分)A、正确 B、错误
(6/20)、按照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政府公共关系的媒介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2分)A、正确 B、错误
(7/20)、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多样,公关主体在选择媒介时,应侧重传播的效用(2分)A、正确 B、错误
(8/20)、内部公众既是内部公关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的主体,因而具有双重身份(2分)A、正确 B、错误
(9/20)、新闻发布会不仅有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方式,还有网络发布会的虚拟会场形式。(2分)A、正确 B、错误
(10/20)、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可以随意更改会议的程序或延长预定的会议时间(2分)A、正确 B、错误
(11/20)、政府公关工作具有专门化,公关工作知识公关部门和专职公关人员的事情,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和人员无需参与,也参与不好(2分)A、正确 B、错误
(12/20)、政府公关活动的目标不用与政府的施政目标一致,因为它不是施政目标的组成部分(2分)A、正确 B、错误
(13/20)、新闻发布会为公众参与政府治理和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平台,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态势,争取公众对政府的支持。(2分)A、正确 B、错误
(14/20)、通过内部公关,可以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打破各方的心理隔阂,实现增强内部的凝聚力(2分)A、正确 B、错误
(15/20)、由于国际公关的主客体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使得国际公关具有跨文化传播的特质(2分)A、正确 B、错误
(16/20)、有效实施社会公关,就应该灵活运用“情理利法”四大手段,采取“沟通、劝说、诱导、依法”四种策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诉之以法(2分)A、正确 B、错误
(17/20)、公关主体在保证信息传播效果的前提下,可以不用考虑经济因素(2分)A、正确 B、错误
(18/20)、不用特别根据公益广告的主题和宣传目的去选择宣传方式,也不用过多考虑表现形式(2分)A、正确 B、错误
(19/20)、政府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是一样的,都需要能造成轰动效应(2分)A、正确 B、错误
(20/20)、政府公益广告要注意倡导而非强加,持续而非临时(2分)A、正确 B、错误
(1/20)、重大的公关活动最好不要同时开展,以免分散注意力,削弱和抵消应有的效果(2分)A、正确 B、错误
(2/20)、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拟定多个公关活动方案,通过总体评价,权衡利弊,从中选择或综合处一个最佳方案(2分)A、正确 B、错误
(3/20)、危机状态已经带来了“眼球效应”,政府受到普遍的关注;政府如果趁热打铁,提升美誉度,有可能开创“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立项模式(2分)A、正确 B、错误
(4/20)、政府危机公关的最终裁判是政府(2分)A、正确 B、错误
(5/20)、时机是可以逆转的,所以政府公关策划的时机不用特别选择(2分)A、正确 B、错误
(6/20)、在转危为机的核心问题中,应该以“处置好”作为保障和前提(2分)A、正确 B、错误
(7/20)、按照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政府公共关系的媒介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2分)A、正确 B、错误
(8/20)、政府危机公关时,主体只需承担部分责任,包括部分的直接责任和部分的间接责任,甚至是责任不明确,这构成了主题完全责任的情形(2分)A、正确 B、错误
(9/20)、政府公关活动的目标和主题没有内在的联系(2分)A、正确 B、错误
(10/20)、利益相关者与危机相关者之间不可能产生利益冲突(2分)A、正确 B、错误
(11/20)、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和双向沟通作用,可以增加政府和社会的相互了解、理解、新来和合作,向公众传播政府的政策信息和施政意图,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决策和行为,与公众达成共识,减少政策执行的障碍(2分)A、正确 B、错误
(12/20)、政府公关活动的目标不用与政府的施政目标一致,因为它不是施政目标的组成部分(2分)A、正确 B、错误
(13/20)、危机状态下,尤其经过了“眼见为实”和“血的教训”之后,社会各界普遍会表现出支持、理解、合作的状态,这构成了政府危机公关的不利社会环境(2分)A、正确 B、错误
(14/20)、政府在无责任的情形下,应该采取以退为进的应对模式(2分)A、正确 B、错误
(15/20)、政府可以采取忍受、疏导和转化等策略,化解家属的悲痛情绪,将家属的失控情绪控制在萌芽状态(2分)A、正确 B、错误
(16/20)、危机公关要有成本意识,注意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2分)A、正确 B、错误
(17/20)、制定危机公关预案,一是明确主要的公关危机;二是制定应对危机公关的模式化操作程序(2分)A、正确 B、错误
(18/20)、速度与危机公关的处理难度成正比。(2分)A、正确 B、错误
(19/20)、公关危机从发生到产生大面积影响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6小时(2分)A、正确 B、错误
(20/20)、公关主体在保证信息传播效果的前提下,可以不用考虑经济因素(2分)A、正确 B、错误
(1/20)、当政府的跨部门联动缺乏有效沟通时,媒体也不是官方最好的信息来源(2分)A、正确 B、错误
(2/20)、受害者在危机状态下,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不理性,甚至强化“暴民效应”,因此政府需要区分好受害者的需求合理度。(2分)A、正确 B、错误
(3/20)、危机状态已经带来了“眼球效应”,政府受到普遍的关注;政府如果趁热打铁,提升美誉度,有可能开创“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立项模式(2分)A、正确 B、错误
(4/20)、政府危机公关的最终裁判是政府(2分)A、正确 B、错误
(5/20)、在信息管道中,如果不用官方和正规的信息填充满,空隙的地方就会滋生谣言和小道消息(2分)A、正确 B、错误
(6/20)、民间组织由于其根植于民间,能够充分调动官方无法调动的积极性和力量,因此,政府要发挥不同民间组织的比较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危机公关活动中来(2分)A、正确 B、错误
(7/20)、政府危机公关时,主体只需承担部分责任,包括部分的直接责任和部分的间接责任,甚至是责任不明确,这构成了主题完全责任的情形(2分)A、正确 B、错误
(8/20)、媒体会倾向于不惜个体利益,甚至是以事件真相为代价,对危机进行不公正的报道(2分)A、正确 B、错误
(9/20)、在转危为机的核心问题中,应该以“处置好”作为保障和前提(2分)A、正确 B、错误
(10/20)、识别危机成因的难点在于危机会随时演变,这导致危机成因难以被及时和准确地识别(2分)A、正确 B、错误
(11/20)、危机公关的各项工作要以“处置伤害”为工作中心来开展(2分)A、正确 B、错误
(12/20)、政府应用媒体开展正面引导工作的核心,是充分体现公共利益与社会各界需求的一致性,在于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的一致性(2分)A、正确 B、错误
(13/20)、危机事件对旁观者没有直接的身体伤害,也没有心理影响(2分)A、正确 B、错误
(14/20)、利益相关者与危机相关者之间不可能产生利益冲突(2分)A、正确 B、错误
(15/20)、制定危机公关预案,一是明确主要的公关危机;二是制定应对危机公关的模式化操作程序(2分)A、正确 B、错误
(16/20)、危机公关要有成本意识,注意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2分)A、正确 B、错误
(17/20)、速度与危机公关的处理难度成正比。(2分)A、正确 B、错误
(18/20)、政府在公众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的阶段何已经违反法律法规的阶段,都应该尽可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2分)A、正确 B、错误
(19/20)、某个政府通过一个沟通的点来开展与一个平面的社会公众的沟通,这种冲突沟通模式叫“点”对“点”沟通(2分)A、正确 B、错误
(20/20)、“点”对“点”沟通的精确度不是很高,形成的社会压力也比较大,最大的优点是广泛体现民意,形成双向交流的良性格局(2分)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
(1/10)、公民脑海中政府形象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哪些阶段(3分)A、定型映像阶段 B、偶然映像阶段 C、暂时映像阶段 D、形象定势阶段
(2/10)、政府的正面劝说包括的方式有(3分)A、通过分析利弊,指明利益和好处,推动公众 B、通过强制力的劝说
C、政府通过模范和榜样人物的示范、影响和带动公众 D、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说服公众(3/10)、政府常态公关的外部运作包括(3分)A、政策执行 B、政府善治 C、惠民活动 D、政策出台
(4/10)、政府常态公关的功能有(3分)A、提升施政水平B、塑造政府形象 C、宣传意识形态 D、改善政民关系 E、推动政策执行 F、培养公众意识
(5/10)、政府形象的全面展示,包括以下哪几项。(3分)A、社会形象 B、国家形象 C、领导形象 D、城市形象
(6/10)、将政府的有关情况公开,包括(3分)A、最新活动 B、机构设置 C、人员构成 D、工作范围(7/10)、政府公共关系的塑造途径是(3分)A、召集会议 B、传播 C、澄清 D、沟通
(8/10)、对政府公关人员的要求包括(3分)A、身心健康 B、行动力强 C、知识体系 D、能力素质
(9/10)、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政府常态公关的机理包括(3分)A、科学管理 B、公众引导 C、平台搭建 D、媒介应用
(10/10)、政府具有的特征有(3分)A、让公民参与 B、具有公共权威 C、维护公共利益 D、提供公共服务 E、为公众谋利 F、与企业相似
(1/10)、社会公众的个体特点是(3分)A、集合性 B、异质性 C、变化性 D、双重性
(2/10)、政府形象中的理念识别系统,应突出什么理念。(3分)A、责任理念 B、服务理念 C、法治理念 D、透明理念
(3/10)、公关涉及的政府形象包括(3分)A、公务员形象 B、国家形象 C、领导形象 D、城市形象 E、社区形象(4/10)、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特殊性表现在(3分)A、唯一性 B、竞争性 C、权威性 D、强制性
(5/10)、政府常态公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3分)A、政策执行 B、政策制定 C、塑造形象 D、引领社会
(6/10)、政府常态公关的外部运作包括(3分)A、惠民活动 B、政府善治 C、政策出台 D、政策执行
(7/10)、政府具有的特征有(3分)A、维护公共利益 B、提供公共服务 C、具有公共权威 D、为公众谋利 E、让公民参与 F、与企业相似
(8/10)、政府公关的一般工作人员包括(3分)A、文书编辑人员 B、信息工作人员 C、接待人员 D、培训专家
(9/10)、政府公共关系的塑造途径是(3分)A、澄清 B、传播 C、沟通 D、召集会议
(10/10)、政府公共关系代理分为(3分)A、公共关系顾问 B、公共关系专家 C、内部公共关系人员 D、公共关系公司
(1/10)、应用媒体对政府公关信息传播的意义体现在(3分)A、传播核心信息,提高信息的实用性 B、快速传递信息
C、减少信息传播的“噪音” D、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
(2/10)、进行常态公关策划的步骤是(3分)A、方案策划 B、审定方案 C、论证方案 D、确定方案
(3/10)、节事活动的综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A、节事活动形式的综合性 B、内容的综合性 C、节事筹备的综合性 D、节事操办部门的综合性
(4/10)、政府公共关系应用媒介的技巧包括(3分)A、日常监测 B、适当选择 C、全面分析 D、资料整合 E、形成积累效应
(5/10)、下列属于政府听证会公正原则的是(3分)A、职能分离原则 B、案卷排他性原则 C、事前告知原则 D、回避原则
(6/10)、政府常态公关的策略有(3分)A、确定类型 B、确定空间 C、确定时限 D、编制预算
(7/10)、政府内部公众的特征是(3分)A、相对稳定 B、相互作用 C、联系密切 D、角色各异
(8/10)、以下哪些是政府举办参观活动的作用(3分)A、提升政府的美誉度
B、促进政府和公众的交流和联络 C、进一步拓宽和深化政务公开 D、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9/10)、政府公共活动预算的内容包括(3分)A、零基预算 B、日常预算 C、开支预算 D、特定预算
(10/10)、传播媒介从传播方式上看,可以分为哪几种?(3分)A、大众媒介 B、人际媒介 C、新闻媒介 D、组织媒介
(1/10)、政府公共关系应用媒介的技巧包括(3分)A、全面分析 B、日常监测 C、资料整合 D、适当选择 E、形成积累效应
(2/10)、政府公共活动预算的内容包括(3分)A、开支预算 B、零基预算 C、特定预算 D、日常预算
(3/10)、对政府公关活动的目标有什么要求(3分)A、要有可行性 B、要明确具体 C、要有一定的弹性 D、要有合理性
(4/10)、政府危机公关的权变模型对应的是哪几种责任定位(3分)A、主体无责任情形 B、主体不了解情形 C、部分责任情形 D、完全责任情形
(5/10)、政府公共关系新媒介具有哪些优点(3分)A、传播速度快 B、接受度高 C、受众的自主性强 D、效果好(6/10)、按照传播的方向,媒介在政府公关中体现为哪些类别(3分)A、单向发布型 B、直观型 C、客观型 D、双向沟通型
(7/10)、政府在转危为机时,不仅要用好策略,更要做好实事,表现在(3分)A、服务好 B、处置好 C、管理好 D、保障好
(8/10)、政府常态公关的策略有(3分)A、确定时限 B、确定类型 C、编制预算 D、确定空间
(9/10)、进行常态公关策划的步骤是(3分)A、论证方案 B、方案策划 C、确定方案 D、审定方案
(10/10)、传播媒介从传播方式上看,可以分为哪几种?(3分)A、新闻媒介 B、大众媒介 C、组织媒介 D、人际媒介
(1/10)、政府在针对受害者开展冲突调解时,很容易出现的误区是(3分)A、演变公关危机 B、解决公关危机 C、恶化公关危机 D、陷入公关危机
(2/10)、政府冲突沟通的关键是(3分)A、双向沟通 B、双赢沟通 C、对等沟通 D、差异沟通
(3/10)、政府危机公关的权变模型对应的是哪几种责任定位(3分)A、完全责任情形 B、部分责任情形 C、主体无责任情形 D、主体不了解情形
(4/10)、政府危机公关的信息工作的外部困境表现在(3分)A、媒介“加工”信息 B、受众“加工”信息 C、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 D、信息的不对称
(5/10)、政府危机公关的全面应对,包含哪些内容(3分)A、新闻发布,引导舆论 B、组织力量,落实措施 C、稳定人心,做好服务 D、领导带头,权威表率
(6/10)、政府在危机沟通中,确定沟通的边界有哪些作用(3分)A、决定沟通的有效性 B、决定沟通的让步尺度 C、决定沟通的成败 D、决定沟通和谈判的范围
(7/10)、政府在冲突沟通的过程中,建立信任很重要,可以有以下策略(3分)A、与公众信任的组织合作 B、只承诺能做到的 C、倾听各方的声音 D、尽量发布真实的信息 E、解释组织上的程序 F、考虑与批评家合作
(8/10)、信息工作的内部困境表现在(3分)A、部门协调的困难 B、信息的不对称性 C、“内紧外松”的信息原则
D、对危机的认识能力不足导致信息资源匮乏(9/10)、媒体在危机公关中存在哪些问题(3分)A、夸张夸大 B、干扰行动 C、以偏概全 D、先入为主
(10/10)、政府在转危为机时,不仅要用好策略,更要做好实事,表现在(3分)A、保障好 B、管理好 C、服务好 D、处置好
第四篇:政府公共关系PPT作业——2014
政府公共关系PPT作业
1、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府发言人——介绍成立以来的成就(可复制的制度创新)
2、“媒治”现象剖析
3、媒体舆论对法院的独立断案的影响——媒体暴力问题
4、新一届政府的公关媒介选择
5、公检法机关公信力建设研究
6、政府的媒体危机公关——以???为例
7、政府的公众危机公关——以???为例
8、新媒体之政府公关应用
第五篇:政府公共关系大作业答案
仅供参考
1、比较分析政府公共关系印刷类和电子类传播媒介各自具有的特点
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CI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杂志的特点也不同于其他媒介。第一,它的读者群比较稳定。第二,内容安排比较灵活第三,杂志便于携带,随时阅读,不必占有读者大块时间。第四,对一个问题报道的信息量大,讨论的问题视角多,研究问题的程度深,这是其他媒介难以媲美的。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和电视广播的信息覆盖面较广,历史也较长。它的特点是:第一,信息反应快。第二,收听者广泛。第三,不受环境限制。电视是当代最时兴的大众传播媒介。其特点主要有:第一,生动形象,真实感强。第二,覆盖面大。第三,时效性强。
2、结合现实,分析政府形象的功能作用?
政府形象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政府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虽然不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但对政府影响力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是决定政府的目标、意图、倾向能否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所以政府形象的好坏对政府的目标、意图能否顺利实现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形象塑造和传播,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
(1)分析案例是属于何种政府公共关系活动?
首先,此案例体现了天津市政府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政府公共关系思想。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威信和美誉度,提高其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和好感,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要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其次,天津市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将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办实事的重点,限期解决,得到人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天津市为人民办的这些实事,也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
政府通过为人民办实事,加强了与人民的双向沟通,促进了人民对政府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
1、此案例体现了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政府公共关系思想。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威信和美誉度,提高其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和好感,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要树立良好形象。政府要树立良好列,就必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天津市在实际工作中,将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办实事的重点,限期解决,得到人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天津市为人民办的这些实事,也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
政府通过为人民办实事,加强了与人民的双向沟通,促进了人民对政府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3、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是政府的最高利益。政府只有勤政为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参考答案:
(1)上述案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何在?
答:北京市密云县政府举办元宵节灯会,是属于政府公共关系庆典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政府公共关系庆典活动是政府为了庆祝取得的某些重大成就或在重大传统节日,或遇到特殊的纪念日,由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相关机构组织,旨在宣传政府形象,扩大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所进行的大型综合性活动。这一活动本身对于提升政府形象、体现政府与民同乐,让老百姓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传统节日具有重大作用。
政府组织的各类庆典活动,因为内容丰富,影响面广,参与的群众非常之多,因此,安全保卫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群众参与性强的庆典活动,比如焰火晚会、文艺演出、群众游园活动等都是人山人海,绝不能出半点安全事故,否则,庆典活动就会失败。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人流的有序疏导以防踩踏事故,做好消防安全以防火灾事故等。密云县政府正因为在庆典活动中安全保卫工作的疏漏,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2)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知识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答:上述案例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有:(1)政府组织任何庆典活动都必须建立灵敏的事故预警系统。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政府组织应建立的情报信息网络,保持沟通联络,对可能出现的事故信息优先处理,做出科学预测,分析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负作用。(2)建立完善的安保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政府机构和完善的安保管理措施,根据预警系统的预测和分析制订基本应对方法、措施,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一旦出现事故发生的苗头,即起动应急系统,化解事故,并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3)模拟准备。政府组织要把活动开展及预测分析情况、事故应急措施向广大群众广为宣传,提高预防效果,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进行模拟训练,以锻炼政府成员在处理事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