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问题的看法
关于学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问题的看法
1.介绍这种现象。
2.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网络的盛行,学生沉溺于网络,学生的标新立异心理)。
3.怎么看待这种现象。(1)客观来讲反应出语言的普及化,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是有利的。(2)另一方面,这种不正规的语言不利于正规语言发展,一些网络语言传递着不良信息,腐蚀青少年心灵。
4.综合来讲这种现象是不利的。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例文:
对网络语言能否进入高考作文的几点看法
■赵振翔
2011年6月4日全国的大多数报刊均刊发了一则《“给力”“神马”等都算错别字》的消息。一时间对这则消息的议论不绝于耳,就连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都关注的网络也人声鼎沸,对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网络用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叫好声,也有叫骂声。毕竟“高考作文每错一字扣一分,重复不计”的规定牵涉到了众多考生和众多考生背后的家庭的利益,真是高考“伤不起”啊。
可事情仅仅过了还不到24小时,上海的《新民晚报》就登载出了《上海否认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的消息。周宏教授辟谣说:“此前他从未以阅卷负责人的身份接受过媒体有关高考禁用网络热词的采访。”
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两则消息在短短的一天内混淆着人们的视听,我比较愚笨,因为我不在现场,且我对新闻向来是报怀疑态度的,所以无法判断周宏教授到底说了还是没说“高考作文现‘神马’等词将被扣分”的话。但一向以语文工作者自居的我对此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聊述如下。
语言是社会变迁的镜子
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们经常使用的语言有皇帝、丞相、太尉、布衣、庶人、箭、戟等词语,那么我们可以凭这些语言作出判断,这个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语言现象反应了社会现象。社会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自然语言也就如影随形地发生变化。
既然语言是在不断地演变的,那么对语言要采取吐故纳新的态度。对于新词的出现,我们不应该有“狼来了”的恐慌,也不要固守自己的传统,认为“天朝上国的一切都是好的”,更不要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
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语言的演变情况,及时把新词新义吸收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来,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使用起来才有可能更自由更贴切更生动。不然就又会出现一个个穿着洋装的黄皮肤却背诵着“清晨见面谷猫迎,好度由途叙别情”这样的《洋泾浜英语歌谣集》。
全民是否有学习英语的必要?
“洋泾浜”英语见证了中国的屈辱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英语在我们国家可谓随处可见。在许多大酒店、车站、银行、商场、公园甚至公司等的牌子上都充斥着英文。而我们大多数的人,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都始终把英语作为必修的科目。就连我这个读中文系的本科生,拿到文学学士的证书,也不是取决于自己的中文水平,而是靠勉强过关的CET-4。
各种英语培训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小的姑且不说,“新东方英语”、“李阳疯狂英语”可谓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每年的高考中,英语同我们的汉语一样都占了150分。英语似乎同汉语有了并驾齐驱的味道。这让许多的语文工作者慨叹良久并痛心疾首。许多有识之士难免发出“拯救汉语、捍卫尊严”的号召。虽说这种做法有些极端,体现了不自信,但也反映了维护民族语言尊严的紧迫性。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多以来,英语在中国越来越重要,举国学习英语的热潮方兴未艾。我们不能极端地认为学习英语不重要。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人浪费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英语吗?
我想发挥人尽其才是最关键的。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英语专业人才。学英语等外国语言也是个人的需要,况且有需求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赶鸭子上架”式的强迫或是“一刀切”的武断都未免是明智之举。
高中生要正确使用汉语
2004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曾引起了轩然大波。相关媒体以《上海再次成为中文禁地,物理学家大会竟然“禁说”中文!》为题对此进行报道。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民族文化的兴盛紧密相联。
就连《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我们若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就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而要做好这件事,首要的便是正确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这应该是每个爱国的中国人的良知。毕竟我们的灵魂是根植在自己的文化里,而能真正传承民族文化的只有自己的语言。
考试语言使用应该规范
东拉西扯了半天,还是回到网络语言能否进入高考作文这个话题上来。我曾几年参加高考语文的作文阅卷工作,学生的作文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学生中英文夹杂,生造词语、随意简化、滥用网络新词等现象,我们的学生使用词语太过随意,而这些现象造成了作文表意不明,也自然影响了学生的得分,也引起了阅卷老师的隐忧。
高考的作文是有导向性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每年高考过后的满分作文为众多的中学生追捧甚至膜拜,于是下一年度的高考中类似的作文便数见不鲜。曾记得几年前高考作文中排比大兴,题记流行、古人出场。秦志强老师曾撰文《浮华之忧与断根之痛》另眼看满分作文。众多的满分作文大都是语言流畅、构思新颖之作,值得欣赏和借鉴。当然也会有一些存在语言硬伤的作文。
我们的汉语延续了数千年,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用法,也表达固定的意义,而网络词语仅是新兴事物,虽然代表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能否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网络用语过早地出现在高考这样的严肃的选拔性考试当中略有不妥。
要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理所当然是每个语文老师的义务,我们要在平时的写作中就要严格要求,千万不能亡羊补牢,这样会为时晚矣。
第二篇: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素材单一。不注意观察生活,一到写作文,就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例如写事,翻来覆去就哪些内容,故事常常雷同。第二,空话和口号式的语言比较多,内容空洞。第三,叙述事件不清楚,缺乏条理。第四,作文中经常出现语病和标点错误。
解决的方法: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用启发式的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学生作文前,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美好的往事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在街头巷尾、校园里、家里、村子里、上学路上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儿,夏令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欢乐,除夕之夜吃团圆饭的热闹情景,寒假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在家里与父亲对弈的有趣情景……这些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有的使你学到了新的知识,有的使你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向老师介绍一下呢?帮助学生在回忆中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作文素材。学生作文有话可写,言之有物,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对于表达叙述的问题,则需要指导构思,教给习作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文章和书籍,模仿类似的方法先根据要写的内容给自己的习作确定一个恰当的题目。第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1)启发谈话:同学们读过许多有关记事的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2)教师归纳小结。指导学生:记事的文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顺叙;倒叙。(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表达的顺序,并列出习作的提纲。其次,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万事开头难。学生习作构思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开头难”。因此,在习作指导时,要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这样做,一方面开拓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又能有法可循,克服“畏难”情绪,产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第三篇:谈谈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难写,这成了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看着题目发呆,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在写作文时,学生出现的问题很多,主要出现有以下几种: 语病较多,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内容空洞,欠真实,语言贫乏、平淡;层次不清,缺乏想象;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文章立意肤浅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会终身有益。因此,我平时留意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知道。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生活中,学生对自己关心的事物特别敏感,若就此事物写,学生不但轻车熟路,而且兴趣浓厚,津津乐道。奥运会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有关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的作文,学生们立刻专心致志地写起来。作文中,他们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决心。学生不仅写作兴趣浓厚,而且也写得很成功。受此启发,在作文教学中,我时常搜集一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素材,让他们动笔练习一些片断或短文,来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习作积极评价,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迸发出更大的写作热情。学生习作中用的好词、好句、好段、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加以表扬。对于优秀习作,可以制成配乐朗读录音带,也可以制成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共同欣赏,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从家庭到学校,小学生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同学说,生活每天都差不多,一点都没有变化,我不知道观察什么。但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钦少发现。”如果教小学生掌握一些观察思路,他们会发现许多可用素材的。在家、校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面向社会,感受自然。因为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自然是一个大书本。更能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心灵,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我曾多次带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实物实景的观察、“写生”,学生观察了校园中的国旗、八边形的花坛、道旁冬青树、园中月季、牡丹、蔷薇等花卉,以及物品、住所的标志;除集中引导观察外,还让学生分散、个别地观察了田野中不同的庄稼,四季的变化各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形状、色彩等等:不仅如此,我将运动会、演讲会、联欢会等活动都变成了观察力培养的课堂,变成了作文教改的实验室,在活动之前,提示观察方法,注意事项,观察的着眼点,需要的工具等。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放飞思绪,注意感悟,酝酿立意,进人情境与意境之中,把写文章的列门,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学“米”下锅,眼中有事有景,心中有思有感,笔言,用实践让学生明白了“处处留心皆学问”能文也逐渐成了学生水到渠成、心中自然奔涌之绐章从此不需要搜索枯肠,抓耳挠腮,学生不再有一脸愁云,而有了观察中韵忘情、陶醉与兴高罘中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在天地间观察万物,水,人文之美景,尽收眼底,也开阔了学生视弱学生情操,获得了美育效果。
3、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
4.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可是,许多小学生之所以不文,写不好作文,在意志的心理因素上,表现为明确,以及缺乏在写作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因此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们理解每一次作:还要帮助孩子们克服对写作文惧怕的心理,指导在作文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话可说。如引导学生学会写日记。在学生有了初力的基础上,到小学中、高年级,我就开始训练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开始先要求学生写周记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要求学生每日写一久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普遍都有明显的提高。
5.建构学生的积累习惯。语言积累包括词语言警句。积累的途径有三个:一是从课文中收;二是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和整理;三是学习生动活语言。如俗语、歇后语、儿童语言等,听到后能来并整理之。生活积累就是要热爱生活,留心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经历是作文的基础。古诗人作家无不例外。他们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_就在于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不以体会到它的雄伟,不到大海难以想象它的浩瀚活就写不出,没有生活就写不真,没有生活就写此,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用的视觉去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这样写出的文章实感,才有可读性与魅力。积累写作技巧,就要范文去积累。比如:开头和结尾的设计,过渡和织,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层次和段落的安修辞、标点、语法等。
总之,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第四篇:学生在德国居留问题
目前国内的年青朋友们留学德国的热情相当高,据说德国使领馆门庭若市,热火朝天,甚至不少快步入中年的朋友们,也加入了留学“德国语言学校”的行列,十分可喜。当然也有一部分朋友相当盲目,纯粹地把留学德国当成一种走出国门的途径和手段,觉得只要踏入了德国总是有办法留下去的。以留学的理由到了德国后,将得到何种居留许可?如何延长居留许可?将来是否能在德国长期留下去?等等,最近我们接到太多有关这方面的咨询,从中了解到,大家并不清楚,但都很感兴趣、也很关切这些问题。在朋友们的催促下,我们不得不停下手头上的其它工作,赶紧将此栏目制作出来,以便让更多的朋友们了解留学德国的“学生居留”问题。
当你千辛万苦地将留学所需的各种文件做成、申请到了德国学校的入学许可、办好了经济担保、搞完了必备的文件公证、护照也申请了出来,等等。终于可将这些东西送入了德国使领馆。开始了你入境德国签证的申请。
一、学生签证:
作为上学就读德国学校(不论是德国正规大学,还是德国语言学校)的理由而申请入境联邦德国,这种签证,属于将在德国居留三个月以上的签证,因此这类入境签证由在德国本土的外国人事务管理局审核和批准。如果你的申请获得外管局的准许,德国驻外使领馆将对该留学生签发为期90天的入境签证
(Visum),并在签证的附注栏上被写明入境的目的和就读学校的名称。这意味着该留学生以后居留在德国的目的已被明确,你是以去德国某学校学习作为目的在德国居留。
得到入境签证后,你便兴高采烈地买东买西、打点行装。当然也不下十次地把你的护照和签证给你的亲朋好友亮亮相,高兴嘛。然后你告别了父老兄弟,幢景未来,踏上了德国的土地。
二、入境后的事宜:
事关以后的居留延长,入境德国后你必须做好以下事情。
1、如期向学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收藏好学校给你的报到注册证明文件。
2、在落实好住房的前提下,及时地向当地市政府的户籍管理部门(Einwohnenmeldenamt)申报户口,并保存好户口登记的证明文件。
3、在居留延长之前去保险公司做好一份医疗保险。
三、居留延长:
在你90天入境签证到期前,如果你的学业未完,还需要继续居留在德国上学,则必须向当地外国人事务管理局(Auslaenderamt)提出居留许可延长的申请。此时你又得填写一份延长居留许可的申请表,如果你在入境后上述应办理的手续都齐全、学校方面也出具继续上学的相应证明、你的经济担保仍安然无恙,外管局会根据你的情况签发三个月至二年不等的居留许可。通常上大学的学生被一年一年的延长签发,不过也不是无限制地一直可以延长下去,一般被限制在十年,过了十年再作延签,外管局方面会有些小麻烦。而上德国语言学校的学生就很难说了,主要还是看学校方面出的证明,一般在三个月到一年之间。此时你便得到了一个真正地德国居留许可证,它有别于“入境签证”,其名称叫做:“居留准予”(Aufenthaltsbewilligung)。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每个联邦州内政部下属的外国人事务管理局对《外国人法》掌握的尺度多少有些不同,但对学生签发“居留准予”的许可证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例外的情况。这是一个事务居留许可证。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是你在德国的事务,上学读书是你的目的,它的意义是:你为完成上学读书的目的而在德国居留。概念上是很明确的,千万不要误认为只要有了居留就可以一年二年无限制地延长下去,每次的居留延长将根据你的学习情况而得到,当你完成了这个学习目的时候,你的居留许可便随之结束了。
在此我们特别提醒去德国上语言学校的留学生们,如果是为掌握一门外语而去德国学习,当然是件好事,实实在在的风土人情,自然的语言环境,会学到更纯真的德语。但如以就读语言学校去德国,从而获得居留许可的话,你可要小心噢。在我们接触到的询问当中有这样的说法,“语言学校上完后,再去转其它居留许可,居留便又会得到延长”。这只是你在凭借个人的想象力,要转变一个居留许可谈何容易。如果“语言学校上完”你就必须离境回家,法律上对“居留准予”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离境之前不能以另一种目的重新签发和延长。”
四、打工问题:
中国学生中不乏有富家子弟,无需去想打工之事,但大多数学生不会腰缠万贯去留洋的,一般留学生总被人称作穷学生。因此打工是自费留学生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持“居留准予”许可证的学生原则上不能从事其它职业,外管局一般在“居留准予”的附注栏(Auflage)上都会对可否工作打下一个注,处理上各地区的外管局会有些差别,但只是大同小异。到时你得看看被加了个什么样的注。
学生临时打工是允许的,但是被限制“只能在假期内工作”。德国上学一般全年的假期为二个月左右,如果你能找到工作,利用假期你可以全面打工,以此收入来平衡你一年的开支。当然一年四季天天打工是不允许,这一点是应该提醒大家的。
五、否能在德国长期留下去?
这是一个十分令人失望的问题。
1、对上语言学校、持“居留准予”许可证的学生来讲,在你学业完成后,即学习目的已经达到,不管你的学习成绩如何,必须离境,居留许可不可能再得到延长,想在德国长期居留下去的机会肯定没有。你不用去抱什么幻想,也不用把道听途说来的东西当成法宝去尝试一下,这只会使你浪费钱财和精力。
2、对上德国大学、持“居留准予”许可证的大学生来讲,当大学毕业、学业结束或获得了学位,也即完成了在德国学习目的之后,必须在三个月内离境,同样原则上居留许可也不能再得到延长。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只不过是少数人。成功先例是根据《外国人法》§28条第(3)点的条例而得到的,其条件是必须符合“公共利益需要”。
如何做到符合“公共利益需要”?或如何被解释成符合“公共利益需要”?从而达到改变你的居留许可性质之目的,(即由“居留准予”Aufenthaltsbewilligung 改变成“居留许可”Aufenthaltserlaubnis),那就只有通过我们的律师来办理了。
第五篇:高考作文:使用网络语言要有度
高考作文:使用网络语言要有度
名师点拨
高考作文是每年考前考后都会引起公众兴趣的话题。在高考还剩下最后一周时,如何挖掘潜能提升作文,本报通过华附在线学习中心邀请华附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张诚为考生支招。
全篇网络语言易引反感
“凡客体”、“咆哮体”、“私奔体”……网络语言一波接一波出现,这种语言能写进作文吗?张诚认为,网络语言走进高考还有一个过程,使用网络语言要有度。比如“神马都是浮云”流行一段时间了,大家都接受了,就可以适度使用。但大多数还没有为社会普遍习用,如以此为文,评卷老师自然难以接受。高考作文要适应改卷老师,否则语言的隔阂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网络语言作为活跃语言的手段,那是可以的,但全篇变成网络语言的演绎,则容易使改卷老师反感。”张诚认为,高考作文中题材选择也要慎重,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不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写早恋等敏感话题。
考前多琢磨优秀范文
考前一周如何提升作文?张老师认为,可以把过去的文章翻一翻,以改带练,提升作文。尤其是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选择一个小角度,强化一种印象,前后呼应,注意点题,高考作文不能玩深奥,那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发现一篇优秀范文,可以多琢磨一下。”张诚认为,琢磨不是简单的看,而要反复体味其写作的精妙,力争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考场中,有着深刻印象的优秀范文可以影响到作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