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枢纽

时间:2019-05-14 20: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枢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枢纽》。

第一篇: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枢纽

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枢纽

摘要:此次英语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作为新课程思想载体的教材应当充分体现这一改革的要求,编写一套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新教材......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关键环节。

关键词:英语课本

工具性

人文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中学外语教学的不足凸显出来:学生学习英语几年,甚至于十几年,却连简单的英语应用能力都不具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使用的教材,尤其是启蒙教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教材违背了语言类教材应该遵行的规律,不以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去习得所学语言,而是以灌输语法为中心,致使学校的教学活动总围绕语法进行,耗时费力又收效甚微。要使这种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中学课本必须改变。

回顾历史,国内也曾出现过一系列从上到下的教学改革,教材也有过几次大的改变。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英语(试行本)》;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定了1978年的初中英语教材,定名为《初级中学课本英语》;1993年,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英两国专家联合编写《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英语》,[2] 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实验本,成为至今还在很多地区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实验本;2003年国内部分地区主要是发达地区开始试用的《新目标》。总体感觉,后出的教材较前一套都有较大的改进,尤其体现在词汇量的增大和学习内容的增多两方面。但这些教材都过多的承载了学习语法的责任,而忽略了语言类教材应以语言感受为重的任务,致使英语教师个个都成了语法学家,初一时讲初

二、初三的语法,初三讲高中语法已是初中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加上铺天盖地的讲解语法的教辅书,外语学习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一方面是解题的高手,另一方面却连说明书、报刊新闻、小说故事等简单的英文都读不懂,或不愿看。在教材和老师的影响下,学生普遍认为做考卷答考题才是学习英语,在这种枯燥的学习中,意志坚定的人坚持了下来,而意志不太坚定、易受情绪控制者多半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故而,中学六年学下来,对英语仍然一窍不通的学生人数绝不在少数。

实验本从大的体例上看,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以单元(Unit)为基本教学材料单位,每一单元根据不同的功能项目(Functional Items)要求和不同的语言情景(Language Situation)设定一个总标题;总标题下的教学材料又按不同的材料形式和要求分为4课。[2] 从内容上看,单元内第一课是单元的导入部分(Introduction Part),即是导入语法的部分,第二课往往是一篇与对话内容尽量有关的短文,在形式上是单元内第一课的深化和补充,第三课基本上都安排了本单元的重点对话或课文,集中操练语法,第四课则通过复习要点,再一次突出语法。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语法呈现——有关语法的阅读——围绕语法的练习——语法归纳。《新目标》以其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遗憾的是它仍然没有摆脱诠释语法的任务。每个单元由课文A、课文B构成。看看它八年级下册的课文A,1)每个单元的语言目标;2)语法结构与功能;3)任务型听力练习;4)结对练习核心对话;5)多种听力练习;6)不同任务的结对活动;7)语法与功能重点。可以看出这仍然是一套体现功能语法的教材。这种体现着功能项目的思想的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考试形式,左右着教师的教学倾向性,为了迎合教材和考试,人人深钻语法,力图成为语法学家。必须指出的是,教师们在过多研究语法规则的同时,忽略了语言类学科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文修养,难怪英语教师们个个成了语法学家,同时却又表现得十分的孤陋寡闻,更谈不上去完成传承文化的任务,去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了。

英语课本不该是一本语法书,它的责任不应该在诠释语法上面,它应该是思想和内容的载体,语法只能是服务于其中的东西,教材不能本末倒置。有明智之士说过,英语学习应该是师生共同欣赏语言文字的过程。的确,在赏析佳作的过程中去比较词汇的用法,去理解语法的意义,比干巴巴讲词条学规则,有意义得多,也有趣得多。语言类教材最起码的要求应具备可读性,即能激发人阅读的欲望,并能让阅读者在阅读中品尝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更大的阅读欲望。在一所外国语学校,有一位资深的美国籍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她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是语音训练和语言感受。她把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和字母组合分批次地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听写等形式督促人人过关。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语音知识之后,她就引导学生阅读。她用的教材是一本本简易英汉对照读物,主要是读与听的练习,几乎没有专门的语法讲解。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故事,学习的过程既有趣,也很有成就感。再者,尽管用的是简写本,但都是大师们的作品,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语言方面的修养,可以说都是学生们的榜样。这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形成了很自然的交流和沟通,少却了现行教 2 材中许多生编硬造去营造英语语境的造作。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做卷答题绝不应该是我们中学外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表述,而在远离真实语言环境的国内学习英语,究竟以那种方式更符合国情?古人云:“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前人学习做诗的经验,更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真谛:阅读——感悟——掌握——运用。要真正地学好外语,没有大量的阅读是绝对不行的。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7~9年级完成三、四、五级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在其语言技能一部分对三、四、五级的“读”的要求都有非常具体的阐述。三级: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理解大意;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每个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1] 《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读的能力作了具体的分级要求,从读的量的变化(4万词 ~15万词)可以看出阅读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阅读的量的保证就不会有英语学习的质的改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顺应了语言学习应该遵循的规律,外语教材也应与之相适应,体现出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体现出阅读为重的思想,完成教会学生怎样读的任务。

以语法功能项目为指导思想的现行教材,因其刻板的形式,不够真实的语言场景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扼杀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英语课本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为其内容,如经典童话故事、广告、人物介绍、电脑操作用语、物品使用说明书、诗作、美术作品赏析、经典歌曲、流行歌曲、影视片段等能激发学生去读去想的东西,高中阶段应有长部作品的阅读要求。大量的童话故事和人物传记类作品的阅读,可以教会学习者怎样去讲故事;影视片段的涉足可以教会学习者诵读的技巧,以及对英语语境的领悟;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激发学习者去品头论足的说话的欲望;广告、电脑 3 操作用语等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体会学习英语的实用性;诗作、歌曲的吟唱有助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培养。再配以真实、自然的声响效果。这样,在教材的引领下,英语学习自始至终体现出有趣和实用。录音内容一定要真实自然,现行的初中课本里明明是小孩在说话,可磁带里的嗓音却非常成人化,听上去很不真实,毫无美感。以阅读方式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在快乐和成就感受中习得所学外语,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检查学习效果,应以考查学习者对词语的理解、好句的赏析以及有关文章细节、篇章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评价等方面为重点,且答案不应唯一;考查方式应提倡多样化,如背诵、默写、作文、作品制作等。应彻底摒弃现在非常盛行的标准化的选择题形式,因为它严重地禁锢了学习者的思想,异化了学习者对于阅读的理解,更扼杀了学习者阅读的乐趣。建立起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完成新课标的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我认为,英语教材改革无疑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是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枢纽,因为英语教学改革和评估改革,往往要通过英语教材这一介质才能得到具体、有效的落实。我们希望新教材能力图构建英语学习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改变过于强调死抠语法、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英语。这样的教材才是学生喜欢并真正需要的教材。我们相信,随着教材的改变,教师的教学重心也会随之改变,那种一味死啃语法的现象将随之消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局面就会到来,而当前国内外语教学耗时费力,国民外语底子却仍然很薄的现状,也将随着外语教材的改变得到极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 张扬 主编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 Z]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第二篇: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回顾:课程改革的旅程

政治化(以阶级斗争为纲)——常识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活化(以人为本)

常识化,注重内容目标的多元结构和应用价值,如初中按照素质构成的多元性分类实施,高中则淡化学科体系,力求理论常识化。

生活化,就是强调内容目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的思路 从生活化到素养化。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依照统一规范,依循既定六大部分的顺序,梳理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思路。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一脉相承的坚守

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课程的学科特点;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具有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整合方式;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德育功能。

课程的综合性特质,有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的基因,是论证一切问题的基础。

基本理念:与时俱进的追求

包括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 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每个素养要素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用核心素养来呈现课程目标,既包含三个维度,又关注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课程结构

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生活 政治生活——政治与法治+社会活动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哲学与文化+社会活动

选修:6个模块——3个模块(经济与生活、法律与生活、国际政治与经济)一是简化(课时);二是重构(社会活动);三是统筹(必修与选修1);四是规定动作(法治教育、社会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课

学科内容-核心素养-课程内容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必修1、2、3,选修1、2

课程形态:以核心素养为轴,统整三组集合 必修一:社会发展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人类社会的历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二:政治与法治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框架,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必修三:哲学与文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阐释社会生活、个人成长中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文化自信的意义;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框架分析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支撑总框架之“四维”:以四个素养要素为一以贯之的红线;红线穿珠,涉及四个全面,五个建设,五大发展理念等具体内容。

必修一讲原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以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为主线,以树立理想信念为主旨。

必修二讲焦点: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以三者统一为框架,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为主旨。

必修三讲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以四大观点为主导,以确立三观为主旨。

五、学业质量标准

指学生在完成本阶段、本学科学业时,应该具备的体现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基于课程实施的测量尺度,应与课程目标直接关联;是学业成就的质量标准,应提供学习课程内容的基准——标准有下限;是能够对接高考测试的评价依据,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教育质量比较的关键指标——标准无上限。

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导教学与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教材编写的依据。研制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源

基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提炼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把握课程内容;基于课程内容及其学业要求撰写学业质量标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测试评价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的把握与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是源与水的关系。

操作规范:以核心素养为魂

挑战:有关内容的表达是否够清晰;有关水平差异的特征是否易辨识,有关素养指向是否可操作,取决于呈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规范方式。

原理:以核心素养的表现为支点,以课程目标的阐述为起点,这是呈现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论框架。

操作:紧扣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依循课程目标的表达顺序,参照每个素养要素的水平划分,依次结合相应的课程内容,分四个水平描述,这是建立规范方式的陈述框架。学科核心素养与呈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规范,是魂与体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结构的变化:教学与评价建议合一;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单列。焦点的变化: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核心素养水平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测试。

重心的变化:简化通识性阐述,直面本课程实施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关键问题。

关键抓手: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

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学科课程的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活动,被称为课程内容活动化,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叫做活动设计内容化。

就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而言,它是实现以发展核心素养来主导课程实施的关键抓手。

这也是最具争议的变化。操作难度太大。“非驴非马”之辨

着眼课程实施的方式。秉持活动课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包括学生的经验、关切、自主选择的权利、自行建构知识的过程;又具有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本位的特质,包括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着眼课程类型的划分。它本质上仍然归属学科课程。活动设计作为学科内容的载体,是可选择、可调整的。学科内容是确定的,活动安排是不确定的。所谓活动型,是发展素养要依托、依赖课程实施的新类型。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之举 因势而谋,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导。(三组集合)

应势而动,响应创新理论教育的创新课程类型。(变动常态化)

顺势而为,以门票式学习路径主导学习过程的课程新类型。(转型期、信息化)

乘势而上,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塑提供了契机和动力。突破了课程论的常规,体现了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聚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维一体呈现课程目标的改进模式;整合与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划分与描述质量标准的根本;引领课程实施的创新类型。

1、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见仁见智,如何为素养?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见证素养?“忘掉具体知识,留下的便是素养吗?

“素养”之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的素养,在于它不是依赖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教养。(见于纲要)

学科素养不同于核心素养,在于它有赖于特定学科学习的滋养,是需要学科知识与技能来证实的学养。(见于课标)

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学科素养,在于它是凭借学科课程的母体孕育出来的。(见于课程)

课程,是实现学科与核心,即学养与教养的枢纽。

2、如何提炼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立足于学科本质的把握,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着眼于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即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

3、怎样命名学科核心素养要素?

如公共参与,看起来是表达一种状态或行动的用语,实际上它表达的是个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态度和能力,无疑是一种素养。

4、如何阐述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

内涵——作用——表现

每个要素的定义:一是词义(学理术语);二是内涵(中国观点)。每项要素的作用,都指向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

每个要素的表现,是表达课程目标的方式,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的起点。政治认同、词义: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赞同。(是什么)内涵: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

作用:发展政治认同,就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多重要)

表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什么样)

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基本格局

阐述这四个素养的内涵及其作用,包括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见于学科核心素养。

阐述每个核心素养的表现,见于课程目标。

阐述每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价值,即总体把握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意义的两个视角,见于教学与评价建议。

这三部分构成了课程标准系统阐述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基本格局。

5、如何总体把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引领课程实施的纲领,对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素养,应有全方位、全口径的总体把握,主要有两个视点。

视点1:每个要素的独特价值,着眼公民培养的意义,可归结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中国公民。

信仰:坚守共同理想的信仰,基于政治认同的理念信念。思想:源于科学理论的思想,理性精神的结晶。尊严:凝结着自由、平等、公正价值取向的尊严。担当: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共参与的主动行为和强烈意愿。分为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公共参与。

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共同标识。理性精神是思想认识基础。

法治意识是必要前提、必然要求。公共参与是行为表现。

视点2:四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它们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回应有关质疑

政治认同的内涵是否要涉及价值观。四个素养能否覆盖全部课程。四个素养要素可否相互替代。四个素养要素的容量是否均衡。

6、如何划分核心素养要素的水平?

需要关注层次之间整体的、变化的、递进的关系。

应该采取一种整体观,每个水平都需要确保该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主要表现上的完整性。

要根据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实质性变化来确定各级水平的具体内容,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性及需求。

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不同发展阶段的递进关系。

7、如何测试核心素养的水平? 测评框架

情境——任务活动——学科内容 素养表现

要有效设置相关的情境,并针对该情境引申出来有意义的、指向素养的问题,要求被测者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完成某(几)项任务,引发评价者预期的行为表现,由此证实核心素养水平。

差别式评价(标准)

以求异为取向差别式评价。有共同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以确认基本观点为共同标准(如课程目标),允许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素材,基于不同经验、采取不同思路、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解决方案。透过这种有差异的解题过程与思维过程,缺“大题”有多难?

例如:某项公共政策的出台(交通、城建、城管„„)某件重大事件的评估(安全事故、重大灾难、奥运、世博)某个热点话题的评议(七个怎么看,辩证看、务实办)某一历史问题的认识(革命、建设、改革)

8、用什么话语体系阐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既不固守以往僵化的话语体系,也不照搬时下西化的话语体系。采用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保证其学术权威性。“高大上”之辨

怎样把高大上的追求创造性转化为生活化的议题,即遵循什么路径走向高大上的素养。小结

一、我们选择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

二、素养不素养,关键看评价;好用不好用,关键看标准。

必须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反对两个虚无主义、两个教条主义。

第三篇: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阅读部分教材培训

行宫园学校 刘晓红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进校教研室齐主任给予的这次机会能够与大家共同交流,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在开学之初放下自己手中繁杂的工作,来到这里共同交流一年级的教材内容。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我个人认为大致有以下三部分:一部分是教材、课标及教参上的内容,我和大家一起做一次综合性的梳理;一部分是结合教材和我见过的尝试过的一些课例和教学片段的交流;还有一部分是我自己在低年级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积累与大家交流。根据我之前的了解咱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大概也分为一下几种情况,根据您所处的不同情况我也想给您提出一点聆听建议:如果您是一位已经有了多年低年级教学经验的教师,期待着您在聆听后能够留下宝贵的建议;如果您是一位刚从其它年级或者从其它学科接触到一年级工作的教师,希望您在聆听过程中,重点把握一下我们低段的目标,了解一下我们低段语文课的任务是什么;如果您是一位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希望您在我的发言中能够学到点语文识字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开始今天的交流:

识字和阅读部分 一、教材的编排 识字编排(2个单元,分别为第四、七单元){大致要学习掌握如下的几种识字方法,掌握了方法才会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以后的运用。}

情境识字,如《数星星》,看图识字,如《日月水火》,对子识字,《上对下》 字族识字,《关心大自然》,猜谜语识字,《云儿见它让路》 2 课文编排(4个单元){每一单元都有不同的的与目标的渗透}

第五单元 爱祖国 爱学校;第六单元 我爱我家 爱亲人;第八单元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亲近小动物,爱小动物;第九单元 接触科学,热爱科学。二、教材特色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相结合,(2)正文全文注音,一直跟到第四册,(3)课后习题全部注音,(4)生字,认读字全部注音。2 实用性强,利教利学。表现在:

(1)

生字与认读字在生字表中明显分开。(2)所有的生字逐一地,按照笔顺进行跟踪。

(独体字按照笔顺一笔一划的跟踪;首次出现的部件,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笔顺跟踪。)(3)教材标示了新偏旁、新笔划。

教材里38个合体字当中,有33个含有熟部件。

这个表列,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在教学有熟部件的字时,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已有的部件就整体说,就不用一笔一笔的说了。例如“有”,当孩子们学习“月”时,是一笔一笔记的,当它在其它字中整体出现时,就整体说,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字形。而它又和“月”有点不一样,这时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另一个启发就是,教学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应该在没有熟部件的字上多花点时间和精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字321个,会写其中的123个(含3个多音字),掌握所学生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认识16个偏旁,学习按笔画、部件记字。初步体会汉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

2、学习用铅笔写字。初步掌握执笔、书写的正确方法,能把字写正确,比较端正。

3、学习看图或结合词句了解汉字的意思,学习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初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背诵教材中指定的诗文11篇,随文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能用指定的词语说一句话。

四、教学建议

(一)识字教学建议

1、钻研教材,突出重点

都是识字课,课课有不同,要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下功夫。抓住每一课的重点,组织学生总结识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基础,也就是明确学生在这一课,应该获得什么知识,形成什么能力。

2、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和认读字,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文学习规律。

(这里的语言环境指的是:词语、句子、课文、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机械地读。{举个例子: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在最后复习时候让读认读字,家长把所有字综合在一张纸上,让她在家里练习,练得很熟,后来我在学校里检查,他有很多不认识,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很诚恳地告诉我我写的和他妈妈写的顺序不一样,这可例子告诉我们机械的练习是不会有任何实效的。}(2)减少跟读,增加各自读,使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我个人认为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跟读就是不动脑子的读,一些孩子再度此时声音很大,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心思根本没有在读词上,指明叫他单独读你就会发现,他其实都没记住。}(3)要把了解字义与识生字、识认读字结合起来。(4)与读句子结合起来。

例如:

乐 快乐 我们多快乐!跳皮筋 踢足球 荡秋千 有的跳皮筋,有的踢足球 还有的荡秋千

3、激发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独立写好字的能力。

教学之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需求的基础上,把握好教材内容,利用儿歌、韵文等语言环境来进行教学,要努力将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等汉子知识融入游戏与活动中,在帮助学生感受我国汉字的有趣和神奇的同时,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继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独立写好字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提示: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以简单明了,方便易学为上乘。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4、掌握部首字,为将来学习合体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木

在了解木的意思后问:谁能够说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里面有“木”?{目的在于积累}

你还见过那个字中有“木”这个字吗?{目的在于再次理解运用} 本册的部首字共有50个

5、识字是一个教学过程,学生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巩固识字,逐渐掌握字的音形义。识字的反馈应当放在每个环节相对靠后的时间段。如:第一课时末,第二课时初,末。

6、指导书写(一笔一笔的教,精讲多练)

学习完汉语拼音后,一年级学生开始认识和书写汉字。刚开始书写的汉字以简单的独体字为主,逐步学习基本笔画。学生刚接触写字,容易写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教师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放慢速度,稳扎稳打,切忌贪多求全,心浮气躁。每篇课文后要求书写的生字有3-5个,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建议将写字教学分散在两个课时进行。在教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甚至要手把手的教,力求使学生把每个笔画都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每个笔画的高低、长短、斜正、收放等,则需要学生一点一滴的观察,一笔一画的落实。另外还要做到话要少(简明,扼要),方法要巧(抓要点)。要给足时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注下,认认真真地练习写字。(重点在低年级)

7、不要把识字课上成“阅读课”和“品德课”

有些教师总是太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新词还没有学扎实,就盲目的引领学生读文、品词品句,更有甚者把识字课上成了阅读分析课,因此要准确把握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低年级的短文大部分都是儿歌、韵文、寓言小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无需多讲,这只是为识字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只是一种形式。重点要落实的内容还是识字,大家记住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

(二)阅读教学建议 1 要重视朗读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那么朗读都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1)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的过程中识字并复习巩固生字,认读字。(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情操。(4)在朗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2 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最后回到整体。

(1)一篇短文通读之后大体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做到知内容)例1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这都是从整体入手,在这里面应该注意的是:应该选择一个能够覆盖全文的提问。(2)要知道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本册书中涉及到自然段的只有5课分别是:《小老虎的狗妈妈》、《爷爷和小叔》、《他是谁》《能干的“保姆”》和《脚印》在这几课中要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3)以学定教,灵活多样。

例1 :从学生的“所知”出发,《我们多快乐》60页 教师: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甲: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教师:还有谁想说? 生乙: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教师:都做了哪些游戏?谁来补充?

例2:从学生的“质疑”出发,《小老虎的狗妈妈》(100页)教师: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甲:小老虎的妈妈为什么是狗呀? 学生乙:狗愿意给老虎当妈妈吗? 3 突出低年级教学的特点(1)突出句子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渗透基本句式,(举例3)天上星,亮晶晶,一闪一闪放光明。教师:美丽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什么样? 什么,怎么样?{引导学生再说}(2)突出词语教学

①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进行。《小彩笔》习题2 读一读 我们 绿色 美丽 五颜六色

教师:有一句话用美丽这个词,找出来读读 教师:你见过哪些地方哪个很美丽? 学生:公园,花园,学校(咱们自己的学校)教师:(请几个穿着各种颜色的同学站起来)

他们穿着衣服很鲜艳,有各种各样得颜色,颜色很多,很好看,就是哪个词? 教师:你还在那里见过五颜六色的东西 学生:彩笔,油画棒,旗子,花朵,积木….… 在这些交流后可以安排连线做到积累。②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客人到我家》 叔叔到我家

我开门迎接他(可以演示)阿姨到我家,我马上去泡茶(可以同义词代替)丁丁到我家 我把水果拿

爸爸妈妈夸奖我,(可以举例说明)“咱们的孩子长大啦!” {结合我的教学课例} 4 提高课堂效率

(1)初读做到读通,以粗知的内容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将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词连续、不破读、适当停顿,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最后两个单元)激情激趣导入,用能够覆盖全文的题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继而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世界。每一遍读都有每一遍读的目的,初读的时候,读全文的时候,要有一个盖住全文的题目。例:《寻找秋天》

有一天王老师带我们到野外去寻找秋天。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小方说:“秋天是黄色的。”小力说:“秋天是红色的。”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看一个老师的导入,是不是给大家一点启发,他的点落在“寻找”上了

昨天,赵梅帮助张强找到了丢失的帽子;天气凉了,妈妈在衣柜里为你找出一件薄毛衣………我们都有过“寻找”一些东西的经历。有一天,王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到野外去寻找秋天。他们找到秋天了吗?几个小学生又是怎么说的?请你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他用了一个“寻找”激趣,开始了新的一课。(2)“精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以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王老师带领他的同学到什么地方去寻找秋天?请你们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 大家看看书上的插图。这就是野外,你们说说在野外都能见到什么?”

“小文,小方,小力怎么说的?谁来扮演?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伙伴之间讨论讨论,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先从插图里寻找答案,再结合你知道的秋天情况说一说。” 再看看老师在阅读当中又一次引导:小文,小方,小力怎么说的,谁来扮演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3)熟读成诵,以利积累

“让我们走向野外,跟王老师一起去寻找美丽的秋天,请你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口头填写

有一天,王老师带我们到()去寻找()。小文说:“秋天是()色的。”小方说:“秋天是()色的”小力说:“秋天是什么()色的”

引导学生积累,可以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能够背下来,也可以用填空的方法,先口头填,想不起来,看书,然后站起来说。用填空的方法要注意:填空的时候你要抓住句子当中的一部分,或者某一类相似的东西,引导学生去填,不要在一句话中前后的空太多。比如这句:“有一天,王老师带着我们到()去寻找()。”你把题目给他了,把句式渗透还给他了,有一天王老师带我们哪去了,去寻找什么呀,再想想,“小文说:秋天是()色的。小方说秋天是()色的。小力说:秋天是()色的。秋天倒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在里面填的是几种颜色。

五、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1、识字教学是执行《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必需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识字量是3500个,这是九年积累的的数量。然而,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字的数量是1600-1800个,占了九年识字量的二分之一;会写的字是800-1000个,占九年写字量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同时,《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还分别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识字写字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六、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时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有的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没有落实好生字识记任务。表现为在教学生字时,虽然注重多种形式的认读,但忽略了分析字形和理解字义,生字识记时间短,教学不深入,而后便进行阅读教学,重点放在了品词析句、理解分析课文上,造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把识字课上成了阅读课。

2、识字教学重点不突出

著名语文教师袁容老师说过:小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口语词汇,会说、会用,就是不认识字形。而汉字是一个个方块字,不直接表音,学生看到汉字不知道怎样读,怎样写,因此,音和形的问题就成为小学生开始识字的主要矛盾。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偏重于读音:在识字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语。这样教学,生字的读音不成问题了,但是却弱化了生字的字形和字义。有的教师偏重于字义:让学生认读生字—组词—说话。这样教学,学生对字义有了深入的理解,语言文字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是字形教学突出的不够。而字形教学这正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不深刻,并影响到以后的阅读与运用。

3、书写习惯关注的不够

由于教师平时在书写习惯方面对学生关注的不够,或要求不严,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书写姿势不正确,即“三个一”落实不到位,学生地握笔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胸部紧贴课桌。二是书写不整洁。书写涂抹,书本折页、卷页现象严重。三是书写不规范。结构、笔画、站位不科学,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田字格的规范作用。

(二)应对的策略

1、明确课时目标

一般课文的教学都安排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应将重点放在认识生字上,指导学生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识记生字,既要有感性的认识,又要有理性的认识。要多分析字形,突出重点。对重点的生字、部首还要进行写字指导。同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第二课时,复习巩固识字,继续加强写字指导和书写训练,引导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解决课后习题等等。

2、深入细致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明确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深入的钻研教材,对每个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字理、结构、识记方法、偏旁部首,哪个字容易混淆,字形复杂的字如何指导书写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时才能胸有成竹,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指导,并适当做好识字的拓展,引导学生科学识字、高效识字。

3、教给识字方法

著名语文教师袁蓉老师总结的音形义结合识字法,对于我们识字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音形义结合识字法的基本思路是:读字音—析字形—解字义。首先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汇报记忆字形的办法,鼓励学生用多种发记忆字形。最后说字义,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来理解,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生字识记完了再回归课文,通过课文中提供的语言环境巩固识字,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其他方法:(1)字理识字法,(2)编字谜识字法,(3)编儿歌识字法等等。

4、加强写字指导

(1)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低段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写字水平,更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要注重鼓励、引导、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应了解写字的四大功能,即“启智、育德、审美、健体”。就可以充分体现这四大功能的妙处。(2)培养学生整洁书写的习惯。

可以通过评比、鼓励等方式使学生养成干净、工整书写的习惯。如,在班级中可以定期组织作业评比、展览等活动。

(3)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包括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掌握结构、书写基本笔画等。例如“广”字。(点要竖中线,横在横中线上三分之一,横和撇要舒展,先竖后撇)七、一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的根本。(例如:倾听习惯的初期培养)

2、加强“双姿”的培养与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的时候,要加强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双姿”,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态度,让“提笔便是练字时”成为学生的写字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利用好直观教具 生字卡片和拼音卡片,这些都是最传统但又十分有效地教学辅助材料,省时省力,经济实惠,又直截了当。朴实无华的东西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例如本节课教师就充分的利用了生字卡片,还自制了教具巩固记忆了字形。实践证明,不用多媒体课件同样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今的课堂,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课件,整堂课教师成了图片放映员,这使老师变得手忙脚乱。这不利于教师走进学生中间,不利于师生交流。因此多媒体课件一定要用的适时、适度。

4、提倡课中休息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长,一般是10-15分钟,因此,一年级语文课提倡在中间安排课中休息,就是为了让学生稍微放松,之后,在集中精力进行新的学习,当然课中休息的形式和内容能够与所讲课时内容相关联就再好不过了。

5、评价激励手段不可少。

一二年级的的孩子自制力差,课堂习惯只是培养阶段,倾听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都需要老实课堂上有效地组织教学。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卡通贴画的奖励,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低年级孩子的兴趣点和兴奋点,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表扬。也可以集体夸一夸,有节奏的鼓鼓掌。另外,还应该注意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和导向性。所谓准确性就是孩子回答问题与众不同时,教师不要只是用,回答的真好,真棒等泛泛的语言,评价语言应该具有导向性,体现好在哪里,从而引导孩子的求异创新思维。

6、复习铺垫环节不能丢。

我国著名古代教育家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无论小学、中学、大学哪个学科的授课都应该遵循这一教学原则。因此,低年级识字课堂伊始,如果是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就应当把上篇课文学过的生字新词以及新课要讲的相关联的音节、偏旁等进行温习。如果是第一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也应当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尤其是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应当贯穿于一年级的两个学期。

7、模糊没有考证的知识不能讲,无效无意义的问题不能问。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字时,给学生出示了几幅绿色的山、草图片,虽然图片很漂亮。但老师的引导出了问题,老师说“一般把绿色的景物称为“青”,因此图片可组词为青山、青草。随后教师又让学生充满激情的读词语。一开始,乍一听,这个环节设计的还不错,创设情境理解字义。但理性思考后,教师把表示颜色的词语青和绿混为一谈了。那么试问老师们青能代表绿吗?如果说真能代表,那七种颜色里为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里的青和绿又同时存在呢。因此类似这样的没有考证的模糊的不敢确定的知识不要给学生。否则低年级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会先入为主,印象深刻,到了高年级会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困惑。再例如《房顶上的大蘑菇》教师的一个问题。教师问:房顶上的大蘑菇真的能长大吗?(课文本身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无法回答。)

练一练: 一 教学建议 认真的把握教学要求 2 要扎实的练好基本功 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4 热情的鼓励学生的想像创新

(1)比如孩子说一句话,他可以用上有字句,他不一定要把画面表达的很完整,他看着图说“树上有小鸟,”可以;“树上有四只小鸟”也可以。

(2)有的学生写是字句,“大树是小鸟的家”;“大树是小鸟的朋友”,也可以,他从这幅画中发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就写什么,(3)还有的写谁做什么,“小鸟在大树身边飞来飞去”,“小鸟住在大树上” 还有的孩子可能要写几句话了,看这个图,他是有一定的情节的,一只小鸟在小屋里面,还有的在旁边飞,孩子可能会根据这个图 想出一个故事来。

口语交际(共9次): 现在的口语交际和过去不同,他不是做为练一练当中的一项内容,他独立成为一个内容,和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练一练 并列在同一个层次上,实际上是提升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位臵。所以他没有题号,也没有标题,是用两个小朋友在对话的题头画 来表示口语交际,如54页。他不是第六题,而是单独算一项,两个小朋友的图表示这是口语交际,后边是听老师讲笑话,说一说什么地方可笑。

一 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 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简单的话,能了解基本的内容,学习说普通话,听简单的几句话,能复述基本内容,学习回答简单的问题。在口语交际课中一定要让孩子用普通话表达。乐于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有交际的兴趣,有交际的愿望。要让孩子爱说话。

第一册是以听话和独白式的说话为基础的,练习对话式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和听话说话的不同,就在于他是交际,至少是个对话,但是又是以听话和说话为基础的,所以在刚刚起步的这套教材,孩子口语交际是以听话和式独白式的说话作为训练的基础,练习对话式的口语交际。二 教材内容

第一个单元是介绍自己,第二个单元是听故事,第三次是介绍小动物,第四次是听笑话,第五次是介绍朋友,第一次第三次第五次以孩子的说为主。有的时候口语交际事先都告诉孩子,让孩子回去练一练,他课堂上不紧张,事先有准备,但是教学中会有互动,如介绍自己,在介绍完自己后,别的孩子还想了解其他一些情况,就有可能向他提问,这时候他的回答就一点准备都没有了。会有一些互动,但是以说为基础。第2,4次虽然会有互动,但还以听为主,这反映了教材编写的思路,独白式的说和听的训练为基础。第六次打电话,第七次是看图讨论,第八次是对新年老人说愿望,第九次说下雪时候喜欢什么。后面几次互动性非常强,如:《打电话》,就有打的,还有的人要模拟书中给的几个头像,所以有来有往。在打电话的时候,要教给他礼貌用语,使用一些最常用的打电话用语。第七次是《看图讨论》,小动物怎么救出小鸭子的,每个学生都会从图中有自己的发现,就会从发现中生发出自己的故事来。故事和故事不一样 大家就可以讨论,甚至我们可以评比,谁的故事最好,谁表达的最清楚。如第八次对新年老人说愿望,再表演。表演本身就有互动。最后是说说下雪时你喜欢什么,虽然也是说,但是大家就可以提出问题,可以共同的来讨论,共同的来表达,所以要有互动性,我们的口语交际是从听 说逐步的到互动,讨论,表演,互动性是步逐渐加强的。三 教学建议: 打好听说的基础。2 促进双向的互动,3 启发学生自由表达,4 第四是鼓励孩子去想像创新。要照顾学生全员参与。不能总是几个孩子的事,要让学生大多数参与。6 要把口语交际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全程当中。

忠实建议:

一、关注学生方面:

(一)规范行为 培养习惯{这是我印象中,近几年来的教研活动中齐主任都会多次情调的,其实实践后我们才会真正地体会到,这是我们以后顺利教学的保证,同时也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1.按课程表带好学习用具。2.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上学、放学、上课、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3.上课前,按课程表摆放好所需的学习用具。(按要求摆放在左上角)4.上课中:

(1)两只眼睛看着老师,不能交头接耳说小话。(2)不能随便吃东西,不能玩东西。(如学习用具、儿童玩具等)

(3)关于学生坐姿,不要求学生把手背过去,也不要求学生做得非常直,只要是规规矩矩坐着不乱动,就可以了。(如桌子、椅子不发出声响,铅笔盒不掉地------)

(4)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不随便说小话。(5)回答问题 要举手,说话要有礼貌。

(6)掌握拿书的正确姿势。当老师或学生读书时,其他学生要把课本立起来,两手左右平握。

(7)当学生写完字或作业时,要随时把铅笔和橡皮放回文具盒,以免掉落地上,用时再拿出。(这种要求既保持了教室的安静,不会把铅笔摔坏,也从小培养了学生自觉整理内务的好习惯)

5.下课后,把本节课的书本收回,准备好下一节课所用的学习用具。

二、对教师的要求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二)熟悉掌握教材 把握训练重点

(三)对各部分知识点教学的几点建议

1.关于识字教学 2.关于写字教学

(1)指导学生观察笔画跟随表

(2)观察田字格,正确使用田字格。

(3)教师示范写字时,黑板上的田字格要尽量画的高一些,大一些,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尝试在实物投影上写字。(4)把对字形的分析与田字格里的范字结合起来。(5)学生的书写与屏幕展示结合起来。(6)加强展示纠错后的书写练习。3.关于课文教学

(1)课文是识字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凭借。

(2)低年级阅读教学绝不是单单为了理解课文内容,也不是像中、高年级那样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其主要任务是以课文为凭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生字、认读字和大量的随文识字,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一落实到位。(3)低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以阅读为主,对课文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不做深入分析。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个人读、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4)一年级小学生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熟悉字音、字形、了解字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语言积累。

(5)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围绕重点语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但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

(6)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扩大阅读量。{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 4.关于课文朗读的要求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快速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量。但是,各年级段读的要求不同。

5、汉语拼音的教学,一二年级永不放弃。{可以在课前复习和本课生字有关的生母韵母或相关整体认读音节.} 例:低年级段读的要求:

1.正确读准字音(三类字的读音要求)(1)生字读音;(2)认读字读音:

(3)生字、认读字之外的字的读音(随文识字)2.不丢字,不添字。3.词连读。

4.长句间的停顿。5.读通、读顺。

6.有语气朗读(有感情朗读慢慢推进)。7.按课文要求会背诵。

段落背诵;篇章背诵;按考试要求能填补空白(指:生字)。

三、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研究教材各部分的教学重点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教材特点,要突出“识字”这一主要任务,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如:加一笔、减一笔、换一笔、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培养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要以语言积累为重点,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课文朗读、背诵、练一练、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积累。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累。如:用字组词,用词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积累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语言,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4.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5.创造性的使用课文,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春夏秋冬四季教材内容都有,教师要做到全册教材备课,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实现做好观察准备,为教学打基础。

四、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在学习中积累.}

第四篇: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重峪口小学王世同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新形势下,教育要改革,课程改革是先导,也是基础。而当前的素质教育既要让学生追求个性的充分与和谐发展,又要兼顾教育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要促进学生独立性、能力与创造素质的发展。但是,现行的课程体系及其教材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加以改革,搞好课程改革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首先,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是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使人才选拔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证。

其次,课程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长久以来,我国的课程设置僵化滞后,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在课程改革的框架下,单一的课程结构被打破,缺乏整合性的课程结构趋向合理,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个性教育开始得到重视。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先在树立素质教育课程观的基础上,大力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

再次,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之,我们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课程改革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A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B重建新的课程结构;C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D倡导建构的学习;E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F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A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B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C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A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B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C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4、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a、建构主义的知识观b、建构主义的学习观c、建构主义的课程观d、建构主义的教学观e、建构主义的评价观。

5国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6、课程改革的内容(1)、课程目标a 基础知识的掌握b基础能力的培养c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d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2)、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内容的改革:a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b强调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的传授c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d学校与企业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第二部分

1、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体系。

2、课程结构的确定:(1)厘定各类课程或具体科目所具有的价值(2)需要审视既定的课程目标(3)要谋求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的对应与吻合。

3、课程结构的表现方式:(1)描述性方式(2)数量化方式(3)应用性方式

4、课程结构调整的三大原则:(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5、学习课程计划分别以综合性与分科性两种方式呈现出来。课程计划中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而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6、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8、综合实践活动理念:(1)坚持学习的自主选择和主动研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乃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9、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个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探究课题或问题。

10、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下列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的整合起来

11、课程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

第三部分 教学理念与策略

1、文本与对话:教学规范的转型。A、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B、文本与对话:“教材”与“教学”概念的重建;文本有助于推动对教学的功能机制与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并对教学的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C、教学规范的转型。课程设计要摆脱传统的3R(读写算),超越现代的“泰勒模式”,代之以失衡、关联、情境化的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应是多元的、变通的、具生产性的,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失衡、再平衡是教学设计中的必要成分。新型的教学规范应该具备多尔所指出的“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谨性。

2、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笔者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3、有效教学的理念:

1、关注学生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率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教师具备反思的能力

5、一套策略。

4、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测量的3、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4、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5、教学评价策略:A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B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C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D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E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F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G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

6、国外学习方式的研究:

1、研究性学习

2、hang-on3、在计算机下的学习

4、小课题与长作业。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因:

1、基于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3、对课堂上的收获的理解。

7、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明确教师的职责

2、开发教育资源

3、确立新的教学观。

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本次教学改革在下面几方面的突破)A、整合教学与课程B、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C、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D、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E、转变学习方式。

第四部分 课程与教材评价

1、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

2、过程取向的评价

3、主体取向的评价

2、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1、质性评定—量化评定

2、侧重甑别—侧重发展

3、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反应方式

4、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5、重视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得出结论的过程。

3、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1、评价主体互动化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

4、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记录成长

4、反思总结

5、积极导向。

5、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A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

2、可行性

3、灵活性

4、有创意。

第五部分 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分三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

1、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

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坚持责权统一

3、开发校内外课程

4、正确处理三类课程的关系。

4、校本课程的开发:

1、开发的目标(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2、开发的主体(教师)

3、开发的方式(选用、改编、新编)

4、范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

5、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需要评估、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评价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第六部分、课程改革与教师

1、新课程与教师成长:A教师的关注与教师成长

(一)教师关注的不同

(二)从教师关注的变化看教师成长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三)教师关注的升华B新课程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

(一)新课程对常规教学的整体影响。

1、课程对课堂中知识的影响;

2、新课程对课堂控制方式的影响;

(二)对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的重新审视;

(三)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1、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

2、新的课程环境;

3、教师创新的潜力;C教师的工作方式与评价

(一)教师的合作

1、与教师的合作(1)教师需要摆脱职业的孤独处境(2)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3)教师间交流的益处

2、与家长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4、交往与合作的技术:倾听、谈话、沟通;

(二)教师的评价。

2、教师间交流的益处:A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B新想法——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C示范合作——我们需要展示给学生:在我们说合作很有益时,我们也在力行我们所倡导的信念。D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罚更多的成绩。E减少工作负担——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及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F动机——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试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G支持变革——人们试图单独实施革新时,往往不会发生革新的变化。调查表明,当教师集体参与时,教育改革会更成功。

1、什么叫课程?

答: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1.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方针。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3.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答: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放型地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 甄别和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4、新课程对评价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1)学生评价(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2)教师评价(1)打破“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课程实施评价(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4)考试改革(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作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核心课程的本质:

1):是社会取向的核心课程观;2):是经验取向的核心课程观;3);是学科取向的核心课程观;4):是混合取向的核心课程观

6、什么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修修读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基本学历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指依据不同学生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 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 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7、什么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散性和普遍性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 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8、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那些主要特点?

特点: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自主性5生成性

9.在实施农村“绿色证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应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坚持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加强通用技能,职业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避免过早职业化。

3)、要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农村经济,科技,主导产业等情况,并考虑当地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的选择“绿色证书“教育的具体内容 4)、严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它可以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开发,也可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领域中去,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10.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1.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二.合作学习三.探究学习12.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有那些转变? 一.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

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为此,教师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开发教育资源 2.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 3.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2.教学资源的建构性.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3.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1、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注意师生的交流

4、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二).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

教师应做到 : 1.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 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 3.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做到这点,教师要 :1.积极地旁观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者自我评价

三.)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教师在评价中的角色应当是 : 1.在学习评价中主要运用质性,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量性评价方法.2.针对不同学生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14.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许、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5.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答: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16.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牢固、熟练、深入的掌握所教课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语言应正确、精湛、生动、形象,避免摸棱两可、可有可无的语言。普通话发音准确。师生的眼神也是一种交流语言。

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

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还很多,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17.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答: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 2)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18、创新型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特征?

(1)教学目标多样化(2)教学活动主体化(3)教学方法灵活化(4)教学氛围民主化(5)教学过程动态化

19怎么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0.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材的灵活应用 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产生的误区

1、形式化,为了更换而更换,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联系生活实际,却忽略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下载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枢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与枢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依据《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课程改革,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内容的制......

    课程改革

    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

    《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英文翻译

    5001 0817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Electronic commerce specialized cor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on 周任慧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建议论文

    自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编制以来,我国乃至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新发展对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有些素质变得突出和重要了,而有些素质则变得似乎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学校的校长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富有特殊的责任。”李岚清同志也曾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

    《我与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学校铺天盖地实施开来。我对于新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也深受其益。我真正改变了我对新课改的看法:丰富的活动、多样的教材,全新的授课理念……我第一......

    06 核心素养引发的课程改革

    第六章 核心素养引发的课程改革 一、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杨向东 2014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工作旨在贯彻落实立......

    车工课程改革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车工项目教学中的尴尬 【摘 要】在车工技能实训中,改变以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工厂中加工的零件构建综合实训项目。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使教师的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