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 :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7、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小时
9、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数钟面上经过的格计算
(2)用算式: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第2、4单元 :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计算:一般先算整百加减整百数、整十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注意进位与退位)
2、估算:把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
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
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4、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退1当10)。
5、加法的验算:(1)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2)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6、关系式:
加数 + 加数=和
验算:(1)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2)和 - 加数=加数 被减数 - 减数=差
验算:(1)被减数 -差 =减数
(2)差 + 减数=被减数
7、解决问题: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没有小括号),要从左往左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3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7、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也是求这个数几倍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4、注意事项:“倍”不能作单位名称。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可能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接近它的整
十、整百的数,再口算。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笔算乘法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而问题中没有“大约”的,是求准确数。(用 =)
②告诉的条件中没有“大约”,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是求近似数,用估算。(用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的,一定是求近似数,用估算。(用 ≈)
数学编码
1、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了解本地方的邮政编码所代表的意思。
2、了解身份证编码的含意。
3、会根据所学的知识用数字编学籍号。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由4条直的边和4个角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分数大小的比较: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①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 先看减数的分母是几,把1改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减去减数。
第9单元
数学广角
1、一部分的数 + 另一部的分数 - 重复的数 = 实际的总数。
第二篇: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总复习)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①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②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③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④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比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用前向除以后项。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四则混合运算
①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③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9.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前一个数÷后一个数(比较量÷标准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单位“1”已知)
基本公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基本公式:分率对应的数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列方程解。
④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两个数的差÷单位“1”的量(标准量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②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利息税=本金×时间×利率×5%
41.四则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运算性质
①减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b+c)
②除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c±b÷c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h=π(C÷2÷π)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h÷3=π(C÷2÷π)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s=ah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 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③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 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6、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2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另一个加数 = 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或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差 = 减数
6、口算时:
例:
(1)35+48
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
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
三年级数学上册定义公式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28、6里面有3个2,我们说6是2的3倍。
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0、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31、8的4倍就是4个8。
32、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3、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5、两个数和相等,这两个数越接近,积越大。
36、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数扩大10倍,积扩大10倍。
37、每份数不变,求总数,用乘法。
38、总数不变,求份数,用除法。
39、四边形特点:有4个角,有4条直的边。
40、长方形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41、长方形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2、正方形特点: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4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4、测量不规则物体:(1)化曲为直(绳子);(2)滚动。
4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7、长与宽最接近,周长最小。长与宽差最大,周长最大。
48、长方形:长=周长÷2-宽。
49、长方形:宽=周长÷2-长。
50、正方形:边长=周长÷4。
5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
5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53、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
54、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5、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56、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57、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58、像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59、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分母分之分子)。
60、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61、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62、想: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63、想:5个减去2个,剩下3个,就是。
6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65、求8的是多少:把8平均分成4份,取三份,8÷4×3。
66、求12的是多少:把12平均分成3份,取二份,12÷3×2。
第四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解决问题时,遇到单位不同,一定要把单位换成一样的后才能进行计算!)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五个手指头分别表示,除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其余相邻的单位之间进率为10.间隔一个进率为100,间隔2个进率为1000.熟记:大单位小单位;小单位进率进率大单位
例:6米=()厘米;想:1米=100厘米,进率是100,所以6100=600(厘米)
500毫米=()分米;想:分米与毫米之间隔一个厘米,进率为100;所以500100=5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字母:g);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字母:kg);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字母:t)。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所以:3875 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
3………分子
① 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数线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分母
5、分数加减法:
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2523例:1-=-
5555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例:把12个圆的有()个圆;
4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
3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4有9个圆。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册)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全书生字词语总汇、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诗词名背诵、修辞、综合练习等)
一、形近字。
坪()耍()仰()诚()推()纪()评()要()迎()城()准()记()遥()坊()测()瓣()拣()坦()摇()访()侧()辫()捡()担()恼()锯()予()抢()即()随()脑()据()矛()枪()既()腿()村()待()娇()郊()燥()绪()材()持()桥()胶()躁()堵()
二、多音字。
似 发 相 散 当 卷 藏 磨 坊 扇 尽 闷 几 调 待 看 倒 爪 参 处 落 给 担 卡 假 好 晃 朝
三、词语。1.ABB式:
油()懒()慢()圆()胖()红()笑()乐()喜()静()雾()雨()绿()黑()白()2.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飘飘摇摇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祖祖辈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ABCC式: 白发______ 风尘______ 大名______ ____________ 4.又…又…: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肥又厚 又踢又跳 5.不…不…: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言不语 6.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闻名 ______相间 _____倒置 舍____求_____ 头____脚____ 积____成____ ____口____声 ____邻____舍 ____应____合
7.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刻舟求剑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准确无误 挤来挤去 远近闻名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风景优美 特产丰富 五光十色 高低不平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 合二为一 乱成一团 大显神威 相提并论 不假思索 兴高采烈 闻鸡起舞
8、成语归类:
描写神态的成语: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垂头丧气
四、近反义词。1.近义词:
安静——宁静 穿戴——穿着 打扮——装扮 常常——经常
似乎——好像 犹豫——迟疑 鼓舞——鼓励 力量——力气 居然——竟然 快乐——高兴 喜爱——喜欢 坚定——坚决 突然——忽然 立刻——马上 仔细——认真平整——平坦 巨大——庞大 明白——了解 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高兴——愉快 缓缓——慢慢 憧憬——向往 快活——快乐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辽阔——广阔 修建——建造 大致——大概 眺望——遥望 拜访——拜见 欣赏——观赏 产生——发生 迎候——等候 连忙——急忙 纳闷——奇怪 茂盛——茂密 坚固——牢固 节省——节约 才干——才能 普通——平凡 热闹——喧闹 瑰丽——美丽 宝贵——珍贵 飞舞——飘舞 危急——危险 仍然——依然 悲伤——悲痛 难过——难受 骄傲——傲慢 谦虚——虚心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 镇定——镇静 永远——永久 获得——取得 思索——思考 诚挚——真诚 2.反义词: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喜爱——讨厌 合拢——张开 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 严寒——酷暑 仔细——马虎 稳稳当当——摇摇晃晃 希望——失望 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有意——无意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 陌生——熟悉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产生——消失 清闲——忙碌 敬重——轻视 远近闻名——默默无闻 上升——下降 轻——重 清——浊 黑暗——光明 巨大——微小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 减轻——加重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前进——后退 长处——短处 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果然——居然 结束——开始
五、短语。
1.“的”字短语:
_______的小鸟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____的国旗
_______的铜钟 _______的枝干 _______的粉墙 _______的民族小学 _______的草地 _______的花瓣 _______的蒲公英 _______的石级 _______的老爷爷 _______的白桦树 _______的早晨 _______的地质学家 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颜料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炎热 _______的凉爽 _______的菊花 _______的气味 _______的小喇叭 _______的衣裳 _______的歌 _______的蔷薇 _______的笑脸 _______的花蕾 _______的记忆力 _______的发现 _______的变化 _______的风 _______的云 _______的雷声 _______的大地 _______的江河 _______的雨露 _______的宇宙 _______的图案 _______的历史遗产 __________的珊瑚 _______的鹿角 _______的贝壳 _______的海龟 _______的鸟粪 _______的西沙群岛 _______的浓雾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金光 _______的雪 _______的大花园 _______的宝库 _______的铁罐 _______的陶罐 _______的神气 _______的掌声 _______的祝福 _______的民族服装
2.“地”字短语:
匆匆地_______ 快活地_______ 悄悄地_______ 拼命地_______ 轻轻地_______ 好奇地_______ 甜甜地_______ 认真地_______ _______地歌唱 _______地喊叫 _______地奔跑 _______地转着 _______地睡大觉 _______地传授 _______地蠕动 _______地流着 _______地刮过 _______地站起 _______地鞠躬 _______地说
六、积累。1.读背
①聪明在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上元难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对_____,雨对____,______________。山花对海树,______________。秋月白,___________,水绕对_________。雨中山果落,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月菠菜__________,二月___________________;三月 _______长得旺,四月______________;五月_________________,六月__________________;七月茄子__________,八月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柿子___________,十月______________; ________白菜家家有,________蒜苗正泛青。④十二生肖:
子_____ 丑_____ 寅_____ 卯_____ 辰_____ 巳_____ 午_____ 未_____ 申_____ 酉_____ 戌_____ 亥_____ ⑤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青花欲燃。(________)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进一步。耳听为虚,____________。人元完人,______________。⑦《三字经》:
人之初,__________。性相近,__________。子不学,__________。幼不学,__________。玉不琢,__________。人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方少时,__________,习礼仪。⑧孔子名言:温故而_______。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⑨祖国风光的谚语:上有天堂,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秀,________天下雄。
五岳归来__________,黄山归来__________。桂林山水________,阳朔山水_________。
⑩颜色: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绿: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七、修辞 1.比喻句: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⑤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⑥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⑦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拟人句:
①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②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③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④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⑤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⑥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⑦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烟草花在梦中苏醒;昙花含笑一现。⑧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挺威武。
⑨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⑩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
3.反问句:
①你只要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她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张句: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5关联词:
①有的…有的…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但…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更加…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仅…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不是…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无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如果…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是…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文中重要语句。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还有________。
同学们向在___________打招呼,向_____________问好,向_____ _______敬礼。这时候,窗外_______,树枝________,鸟儿__________,蝴蝶__________,好像都在________。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花朵张开时,它是________,草地也是__________;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________,草地就变成__________。
3、啊,峰顶这么高,______!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_______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科是________________,真叫人__________!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_________,一只胸脯是__________。它们在树枝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___。男孩看看列宁,说:“会回来的,_________________。它还活着。”
6、他仔细_______着高尔,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说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7、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精心地做着,心中充满面了________和_________。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_______,把它叫做“__________”。
我们快活地__________,在田野里拼命地________。我们__________,千呼万唤。
11、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____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邮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梨__________,菠萝__________,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_________________,带给小朋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鲜花朵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七点,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午十二点左右,__________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______;傍晚六点,烟草花__________;月光花在七点左右____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_______。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___相吻合。
14、蜜蜂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里的_______,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玩具”——__________
“小人国”——__________
“居民”——__________
17、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__________。他总觉得_________,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________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_____,孔子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学习是_________。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__________,也敬重他们的__________。
18、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分渐渐分开了,______________,缓缓上升,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下降,变成了________。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______和______;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______;他的双眼变成了_______和______;他的四肢,变成了______;他的肌肤,变成了_______;他的血液,变成了_________;他的汗毛,变成了_______;他的汗水,变成了________。人类的老祖宗________,用他的_____________,创造了__________。
19、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_的石拱桥,又叫__________。它是______朝的石匠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年了。
赵州桥非常______。这坐桥不但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时候,__________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_________________》。
22、西沙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_______________。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__。
23、春天,树林_______新的枝条,长出__________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枝叶把森林封得______________。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__。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_______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
25、如果盾大得像个__________,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在铁屋子上开个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__________或__________ 谁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就会是_________。
26、木匣是我__________埋的,那时候我还小,_______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____________,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岁,而是________。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27、_______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_______它。
我们生来就是______________,并不是来_______________。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9、英子________了一会儿,__________地站了起来,_______________。大家的掌声给了我______________,使用我鼓起勇气__________面对生活。30、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一个陌生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一、字词
1、查字典:
“旅”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阔”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它是________结构。“威”字用数笔划查字法应查_____画。
2、选词填空。
①我总是_____好红领巾_____去上学。(带、戴、代、在、再)②李老师说话的态度很______。这是一个______的集体。(温暖、温和)③我们的教室______明亮。
汽车在______的马路上行驶。(宽阔、宽敝)④上课了,同学们______走进教室。妈妈话说完,又______干起活来。
小明______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继续、陆续、连续)⑤一老一小______爬上了峰顶。
商人照老人指点一路找去,______找到了走失的骆驼。(果然、居然)⑥列文虎克_______了显微镜。
这个秘密被丁丁_______了。(发现、发明)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闻:A、听到的事情或消息
B用鼻子嗅
C听见 爸爸每天都要看新闻。()我远远的就闻到了一股花香。()
②深:A从上到下的距离大
B距离开始时间久
C深奥
D颜色浓他们的感情很深。()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这本书的内容很深。()莲花湖的水很深,见不到底。()今天教师穿了一件深色的衣服。()
E 感情厚7
三、扩写句子。
1、我们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树上挂着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做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修改病句。
1、列文虎克发明了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家养了一对雪白的花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全校师生和和班主任都参加了植树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长小丽是我十分最好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积累。
1、我会写两句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册,我认识了不少的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也能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会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说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会加标点: ①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③□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躬请□让我进去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拼音填汉字
1、píng bà chuān dài zhāo hū hú dié kǒng què wǔ tóng zhōng cū zhuàng()()()()()()()fèng wěi zhú dǎ bàn huān chàng piāo yáng jìng lǐ hào qí yóu xì gǔ lǎo()()()()()()()()zhāo yǐn rè nào jié bái yáo huàng()()()()
2、wán shuǎ shǐ jìn róng máo zhè xiē jiǎ zhuāng diào yú shèng kāi()()()()()()()guān chá huā bàn hé lǒng shǒu zhǎng yǒu qù cháo dài()()()()()()yī běn zhèng jīng yǐn rén zhù mù()()()()()()()()()jū rán hū rán zhōng yú jué xīn lì liàng pá shān()()()()()()
5、yǎng wàng jiāo wài sàn bù xiōng pú miàn bāo zhā huò zhě
()()()()()()kě xī gǎn kuài dī tóu chéng shí huān kuài yán hán zì yán zì yǔ()()()()()()()kěn dìng guǒ rán huān bèng luàn tiào()()()
6、tū rán chē liàng cè shēn àn dòng lì kè rén xíng dào zhào xiàng jī()()()()()()()dǎ liang jì zhě zhuǎn gào bǎi nòng zhǔn bèi jiāo juǎn mì shū zá zhì shè()()()()()()()()
7、zhù míng zhuō mí cáng qí guài dì zhì xué jiā yán yán shí shí lì shǐ()()()()()()zhuàn lái zhuàn qù xìng qù píng zhěng zhuān mén chéng guǒ wò chuáng()()()()()()qiāo qiāo duǒ shǎn tuī dòng lǚ xíng kǎo chá qín lǐng yí jì yán jiū()()()()()()()()zhèn jīng jì lǜ wò chuáng()()()
3、fēng dǐng sì hū
bái fà cāng cāng zán men fèn lì biàn zi yǒng qì
9、cù jìn shēn rù jì yì yì kǒu tóng shēng xiāng féng jiā jié jiā bèi()()()()()()()yáo yuǎn biàn dì chā huā()()()
10、jīng xīn xī wàng yī rán fēi wǔ pīn mìng bēn pǎo dǒu dòng xún zhǎo()()()()()()()()mò fáng jì xù dà jīng shī sè qiān hū wàn huàn chuí tóu sàng qì()()()()()
11、qīng liáng shì zi jiā jǐn liú yì xiān zǐ shàn zi bō luó yán rè
()()()()()()()()qì wèi yóu piào xiāng tián liáng shuǎng liáng shí yáng shù fēng shōu()()()()()()()yì méi yā lí yóu liàng liàng()()()
13、zhēng qí dòu yàn fēn fāng mí rén zhí wù xué jiā guān xì mì qiè()()()()kūn chóng chuán bō yàn lì jiāo nèn liú xīn sū xǐng shī dù shì yí()()()()()()()()shì yìng zhǎn shì xū yào xiū jiàn lù xù dà zhì nèi wài qiáng dà měi mèng()()()()()()()()()
14、zhǔn què wú wù què què shí shí wú lùn shì yàn zhǐ dài zhèng shí()()()()()()fēi sàn jī hū dà gài jiǎn shǎo zǔ lì yáo yuǎn tuī cè bāo kuò jiǎn chá()()()()()()()()()mí shī yán tú chāo cháng jì yì lì běn néng()()()()()
15、míng táng làng fèi jìng piàn kān shǒu dìng shí qīng xián fàng dà jìng()()()()()()()xì wēi yuè dú suí yì tiáo jié jiǎn dān xiǎn wēi jìng jǐ lái jǐ qù()()()()()()()wēi shēng wù bài fǎng wán jù děng dài()()()()
17、yuǎn jìn wén míng xiāng jù xué wèn fēng chén pú pú nà mèn yíng hòu()()()()()()děng hòu zhǐ jìng zhǎng jìn qǐng jiào bǎo liú chuán shòu jìng zhòng()()()()()()()pǐn xíng shān qiū()()
18、yǔ zhòu hēi àn shàng shēng xià jiàng qì xī sì zhī jī fū liáo kuò
()()()()()()()()xuè yè bēn liú bù xī mào shèng zī rùn chuàng zào()()()()()
19、shè jì cān jiā xióng wěi quán bù héng kuà chuàng jǔ jiǎn qīng chōng jī lì
()()()()()()()()zhòng liàng jié shěng jiān gù měi guān shí lán lán bǎn jīng měi tú àn()()()()()()()()qián zhǎo huí shǒu yáo wàng shuāng lóng xì zhū cái gàn bǎo guì yí chǎn()()()()()()()xiàn chéng()
21、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gū fān
()()()
22、fēng jǐng yōu měi wù chǎn fēng fù wǔ guāng shí sè gāo dī bù píng()()()()
()()()()yú yè gōng rén sì jiǎo cháo tiān zǔ zǔ bèi bèi shēn lán xìng huáng()()()()()jiāo cuò lǎn yáng yáng pī jiǎ wēi wǔ yán sè xíng zhuàng mào mì()()()()()()()féi liào jì huà jiǎn dōng xi()()()
23、chōu chū nèn lǜ huì chéng xīn shǎng mì mì céng céng dǎng zhù shì xiàn()()()()()()()xiàn chū kě kǒu xiān nèn míng guì yào cái yòu sōng yòu ruǎn shé tou shōu cán()()()()()()()()gè zhǒng gè yàng chéng qún jié duì
piāo piāo yáo yáo qiān qí bǎi guài
fǎn yìng guā fēng jìn pào()()()
25、jí hé zhāo jià jǐn zhāng gù rán wū guī zì wèi jìn gōng pào kǒu tǎn kè
()()()()()()()()()hé èr wéi yī zhàn chǎng dà xiǎn shén wēi shǒu cì luàn chéng yī tuán cháng chù()()()()()()shèng lì zhě cháng máo dùn pái shǒu chí yì bān shì bīng hòu tuì()()()()()()()
26、bīng xié fǔ tóu shǒu jù wán yì miǎn de qiǎng zǒu nán guò suàn shù
()()()()()()()()dāng chū suí biàn réng rán dí rén tái jiē suǒ yǐ dǒng de wā tǔ wū zi()()()()()()()()()chū cì guǎn dào()()
27、jiāo ào ào màn qiān xū shén qì nǎo nù xiāng tí bìng lùn lǐ huì
()()()()()()()huāng liáng jīng yà guāng jié pǔ sù jià zhí xīng fèn táo cí zuǐ jiǎo()()()()()()()()chǎo jià gǎn jī gǎn shòu pěng zhe()()()()
29、zhǎng shēng wén jìng yuàn yì zī shì lún liú qíng kuàng màn tūn tūn()()()()()()()zhù shì rè liè chí jiǔ píng xī qíng xù jiǎng shù pǔ tōng huà dòng tīng()()()()()()()()gǔ lì tóu qiú()()
30、chéng gōng shì yàn jiào yù jiā píng zi shéng zi dài biǎo chá bēi()()()()()()()wēi xiǎn shùn lì rú shí bù jiǎ sī suǒ jī dòng huò dé guān xi zán liǎ dǔ zhù()()()()()()()()()
31、jǐ yǔ shì tàn xīn yì zhù fú tián mì dān xīn kuān yù qián xī tí xǐng()()()()()()()()()xìng gāo cǎi liè àn shì cāi cè lì jí kǎ piàn pàn wàng xiǎn rán yōng bào()()()()()()()()rén ài tóng qíng tǐ tiē mǎi mài táng guǒ()()()()()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练习题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似
shì()
sì()好
hǎo()
hào()朝
cháo()
zhāo()称
chēng()
chèng()当
dāng()
dàng()量
liáng()
liàng()尽
jìn()
jǐn()应
yīng()
yìng()看
kān()
kàn()发
fā()
磨
mò(fà()mó(作
zuō()
乘
chéng(zuò()shèng(奔
bēn()
卷
juǎn(bèn()juàn(假
jiǎ()
爪
zhuǎ(jià()zhǎo(撒
sā()
闷
mēn(sǎ()mèn(晃 huàng()调
tiáo(huáng()diào(藏
cáng()
倒
dào(zàng()dǎo(坊
fáng()参
cān(fāng()shēn(扇
shàn()
处
chú(shān()chù(几
jī()
落
là(jǐ()
luò(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们在草地上奔.(bēn、bèn)奔跑。2白发.(fā fà)苍苍的老爷爷走了。3这棵大树像一把大伞似.
(shì、sì)的。)
舍
shě()shè()
说
shuō()yuè()
待
dāi()dài()
论
lún()lùn()
相 xiāng()xiàng()
散
sàn()sǎn()
给
gěi()jǐ()
担
dàn()dān()
卡
kǎ()qiǎ())))))))))))))))))))4朝.(cháo、zhāo)前看,就可以见到树林。5公园里的假.(jiǎ、jià)山真美!6花儿在花丛中摇晃.(huáng、huàng)。7小羊上了狐狸的当.(dāng、dàng)。8那里就是我们村的水磨.(mò、mó)房。9小男孩忘了带胶卷.(juǎn、juàn)。10天气闷.(mēn、mèn)热。11尽.(jìn、jǐn)管天气不好,他还坚持上学。12他在看.(kān、kàn)守大门。13 天下雨了,小锋只能待.(dài、dāi)留在旅馆。14小男孩说.(shuō、yuè)话很响亮。15同学们议论.(lún、lùn)纷纷。16老师的宿舍.(shě、shè)在那边。17我们应.(yīng、yìng)该认真学习。18另一个放大镜可以随意调.(tiáo、diào)节。19老鹰的前爪.(zhǎo、zhuǎ)很锋利。20我们乘.(chéng、shèng)车去莞城。21蚂蚁把树叶当作.(zuò、zuō)伞。22这块石头重量.(liàng、liáng)有多大? 23十月萝卜上秤称.(chèng、chēng)。24小琳在撒.(sā、sǎ)娇。25振杰很好.(hào、hǎo)学。26我们要互相(xiāng、xiàng)帮助。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复习(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飘荡(飘动)、凉爽(凉快)、环绕(围绕)尽情(纵情)反义词:凉爽(闷热)、欢乐(痛苦
2.近义词:解释(说明、解说)、理解(懂得、了解)、旅游(旅行、远足)反义词:理解(误解)、强烈(微弱)
4.近义词:发现(发觉)、飘零(飘落)、奉献(贡献)、回归(回来)、肥美(肥壮、肥沃)、葱翠(青翠)、茁壮(强壮、健壮
反义词:整体(部分)、茁壮(瘦弱)、奉献(索取)、同(异)、整(零)、美(丑)5.近义词:映照(映射、照耀)、挺拔(挺立、苍劲)、赞美(赞扬、歌颂)、透明(透亮、晶莹)
反义词:赞美(嘲笑)、燃烧(熄灭)、透明(浑浊)6.近义词:宛如(犹如、好像)、一般(一样、普通)反义词:天堂(地狱)、秀美(粗陋
7.近义词:映衬(衬托)、神往(向往)、越发(更加)、雄伟(雄壮)、纯净(纯洁)壮丽(壮美)、明洁(明净)
反义词:吸引(排斥)、纯净(污浊)
8.近义词:装点(装饰)、嘱咐(叮嘱)、宝贝(珍宝)、迷惑(困惑)反义词:迷惑(清醒)、可爱(可憎)、得意(失意)
9.近义词:拜访(拜望、访问)、憨厚(忠厚、老实)、神秘(神奇、奇怪)、保存(储存、积存
反义词:憨厚(狡诈)、神秘(普通)、保存(销毁)
10.近义词:摇晃(摇动、摇摆)、机灵(机警、机智)、察看(观察、视察)随即(立即、立刻)反义词:机灵(迟钝)
11.近义词:招集(召集、聚集)、抵抗(抗击、抵抗)、侵略(入侵、侵犯)、战斗(斗争、奋战)
反义词:失败(成功)、信心(灰心)、招集(解散)、抵抗(投降 12.近义词:征服(降伏、制服)、免除(免去、免掉)、屈辱(耻辱、侮辱)反义词:屈辱(荣誉、荣耀)、免除(任命)13.近义词:异常(非常、特别)、效果(成效、效验)反义词:异常(正常、平常)、分析(综合)
14.近义词:观赏(欣赏、观看)、聚集(集合、聚拢)、璀璨(灿烂)、闪耀(闪烁)、精彩(出色)、舒服(舒适、畅快)、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举世闻名(文明遐迩)反义词:聚集(分散)、舒服(难受)、精彩(低劣、粗糙)、举世闻名(默默无闻)15.近义词:黎明(清晨、拂晓)、俊俏(俊秀、俏丽)、格外(分外、特别)、出现(显现、涌现)、光彩(光荣)、告别(辞别、辞行)、生机勃勃(朝气蓬勃)
反义词:俊俏(丑陋)、格外(一般、普通)、出现(消失、隐没)、光彩(羞耻、耻辱)、告别(欢聚、团聚)、生机勃勃(死气沉沉)
16.近义词:活泼(活跃、灵活)、甜津津(甜丝丝)、成熟(老练、老成)、热闹(繁华、红火)反义词:活泼(严肃、呆板)、甜津津(苦巴巴)、成熟(幼稚、稚嫩)、热闹(冷清)17.近义词:奇怪(古怪、奇异)、刨根问低(追根究底)、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反义词:奇怪(正常、平常)、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18.近义词:警觉(警惕)、欺负(欺压、欺侮)、激烈(剧烈、猛烈)、洪亮(响亮)、倒霉(倒运、背时)、气势汹汹(威风凛凛)
反义词:脱险(遇险)、欺负(保护)、倒霉(走运、幸运)、洪亮(微弱、低沉)、一拥而上(一哄而散)
19.近义词:维修(修理、修整)、呼啸(咆哮)、释放(开释、保释)、巨大(庞大、宏大)、得意(满意、高兴)
反义词:维修(损坏)、释放(拘捕、回收、捉拿)、得意(失意、不满)、巨大(渺小、细小)
20.近义词:镇定(镇静、稳定)、恳切(诚恳、关切)、了不起(了不得、损伤(伤害、受害)、忍受(忍耐、承受)、担心(担忧、忧虑)、苍白(惨白、灰白)、平静(安静、宁静)、勉强(将就、凑合)
反义词:镇定(慌张、惊慌)、恳切(虚伪、虚假)、忍受(冲动、反抗)、担心(放心)、苍白(红润)、平静(激动、喧闹)、勉强(自愿)
21.近义词:愿意(情愿、乐意)、犹豫(犹疑、迟疑)、忧郁(愁闷)、结束(终止、完结)、困境(逆境)、轮流(轮番、轮换)、热烈(烈火、热闹)、情况(情形、状况)、珍惜(珍爱、珍视)
反义词:愿意(勉强)、犹豫(果断)、忧郁(开朗)、结束(开始)、困境(顺境)、轮流(固定)、热烈(冷清、冷淡)、珍惜(糟蹋、浪费)
22.近义词:失望(扫兴、绝望)、娇艳(鲜艳、艳丽)、甘心(情愿、甘愿)、培育(培养、哺育)、附近(邻近、周边)、扫兴(败兴、失望)、梦想(妄想、渴望)反义词:失望(有望、期望)、培育(摧残)、松软(坚硬)、附近(遥远)、扫兴(尽兴、高兴)、梦想(现实、实际)
23.近义词:情景(情形、景象)、欢聚(团聚)、思念(想念、怀念)、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反义词:欢聚(分离、失散)、思念(忘却、忘记)、兴高采烈(无精打采)
24.近义词:空闲(闲暇、休闲)、陋习(陋俗)、废除(废止、取消)、残害(伤害、杀害)、痛苦(痛楚、困苦)、喜欢(喜爱)、生气(动气、发怒)、笑话(见笑、讥笑)反义词:空闲(紧张、繁忙)、废除(缔结、恢复)、残害(保护、保卫)、痛苦(愉快、幸福)、喜欢(讨厌)、生气(愉快)